回复:回复:1
最初由发布回复:1
文章一开头以挺拔、气势不凡的点苍山引述到大理石,来烘托要讲述的玉结冰清的女主人公宝马的故事,引起我想阅读下去的兴趣...
阿方索朋友,我的知音,我想你是第二次阅读该小说了。开场白写的吸引,固然重要,吸引眼球嘛。但我更希望朋友们能细细地通读全书,除了情节有可读性外,里边渗透着作者和修改者的传统婚恋观,尽管她可能和现代人格格不入,但我至今仍坚守着的。
这部自传体小说公开出来,我当然希望读者接纳她,有共鸣。但也做好了思想准备,矫情、卖弄等指责,板砖是少不了的,但我不在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就是一对挛生姐妹。
祝你近日愉快。
我不知道斑竹是谁,感谢斑竹把该帖列为推荐文帖和精品导读
是海船长吗?精神可嘉!
顶一下!!文笔不错(虽然我只看序的那一小部分, 其他的恐怕不会去看的了, 一来太长, 二来没有兴趣).
第一部分的文字描述, 我一开始以为是现在, 后来才发现是抗战的, 也许文字描述太花了一点. 个人感觉, 请勿见怪.
那么好的文字功底, 写写和身边的人和事相关的, 也别太长, 可能看的人会多一点. :)
祝快乐!
回复:精神可嘉!
最初由发布精神可嘉!
顶一下!!
也许文字描述太花了一点. 个人感觉, 请勿见怪.
那么好的文字功底, 写写和身边的人和事相关的, 也别太长, 可能看的人会多一点. :)
祝快乐!
谢谢。
引子是华彩过了,后面倒朴实。
文字功底好的人不在了,还在的人功力差着呢,创作激情也没酝酿好。
写身边事的已有很多人呢。不过希望有作者写文革、六四题材的,泣鬼神的作品诞生于惊天地的时代。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我不知道斑竹是谁,感谢斑竹把该帖列为推荐文帖和精品导读
是海船长吗?
不是我。“原创空间”没有公布出来的版主,我想版主就是网主吧。居士贴出的作品,属于原创,质量也不错,列入精品导读,可见网主慧眼识珠,可喜可贺。 :)
回复:1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1
MARBLE
大 理 石
点苍山像一个庄严、肃穆而又十分妩媚的女神。她矗立在大理的西北方,俯视着下关,环抱着洱海。山峰经年皑皑白雪,有如一顶色彩变幻的花冠:清晨,朝阳把它点染成红霞;黄昏,山后的斜辉又给它戴上了金冕,落日的光芒从顶峰后面散射出来,活像女神头顶罩着一晕灵光;到了月夜,银光倒泻,晚雾凄迷,它又似婚礼中的新娘,披上轻盈圣洁的婚纱,站在牧师面
前,半遮着俏脸,含羞答答。
点苍山,故名思义就可知道她那青葱到近乎墨绿的颜色了。无论在什么时候,远远地望着她,你总会享受到一种清新、和平的感。山峰是永久不变的山峰,山景却永无定形。苍翠得发凉的山色,却带给人们温暖、安慰和宁静。我爱点苍山,我爱她那洁白无瑕而又冷冷逼人的雪峰,那染鬓欲流的山色,那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神情,那无限深情的内在美。
我爱点苍山,我更爱那里盛产的石头,云石,也叫大理石,是因产地而得名。那些质朴的石块,你真不知道里面包含了多少奇异变幻的云景,多少不可臆测山色;可谓云无定形,山无定景。什么是内在美?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文章一开头以挺拔、气势不凡的点苍山引述到大理石,来烘托要讲述的玉结冰清的女主人公宝马的故事,引起我想阅读下去的兴趣...
这段对点苍山的描写,我反复读了几遍,犹入仙境,如醉如痴...最喜欢"到了月夜,银光倒泻,晚雾凄迷..."还有"那染鬓欲流的山色,那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神情...",想象不出仅一个学理科非专业文学作者, 其文笔如神助般地将之描写如此细腻,生动流畅,还有那想象力实在令人敬佩折服!
因此也好奇那点苍山, 查了一下资料, 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苍山景色白以雪、云、泉、石而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
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拖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点苍山
回复:回复:回复:1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回复:回复:1
阿方索朋友,我的知音,我想你是第二次阅读该小说了。开场白写的吸引,固然重要,吸引眼球嘛。但我更希望朋友们能细细地通读全书,除了情节有可读性外,里边渗透着作者和修改者的传统婚恋观,尽管她可能和现代人格格不入,但我至今仍坚守着的。
这部自传体小说公开出来,我当然希望读者接纳她,有共鸣。但也做好了思想准备,矫情、卖弄等指责,板砖是少不了的,但我不在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就是一对挛生姐妹。
女主人公叫“马宝”(MARBLE),不是“宝马”(BMW)笔误的吧。
祝你近日愉快。
罪过, 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写错了,真不好意思.. 如果不是三和兄诚恳推荐, 本人一般万万不肯涉足此类原创精品帖的, 生怕言语造次, 破坏了原著那高雅的意境...
我将前边对文章开头的读后感挪了下来,当时考虑不周,后来发现放在那里会破坏全文的连贯性...
我是看了两遍, 第一遍可以说非常粗略地过了一边, 这第二遍, 断断续续还算是细读了...(刚刚读完 :p !)
有三和兄的鼓励, 不妨斗胆开诚布公地抒发一点本人郁闷的想法: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真想听听马宝对被劝离开男主人公当时想法(如果再没有其它原因, 难道只因马宝定了婚?或是怕不能给她未来幸福?)
真的很同情马宝...都是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为何男主人公不能以平等的角度替马宝多考虑?那个年代,一个女孩子能够不顾一切,追随自己心爱的人长达数月(她毕竟是个自尊的知识女性),如果真爱她, 为何就不考虑她心里所追求的会是什么?作者只顾隐忍克己的去遵守所谓的"传统价值观"仅仅是为了"马宝与别人定过婚",想过这对马宝又有多残忍!
当然他们那时代的对感情处理,站在我这个年龄去理解还是会有"代沟"的...
注意到作者在"与王爷会面"这段着墨较细腻..但除了最终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寓意,为这种结尾做一无奈了结,还是摆脱不掉隐约的对人性的一种理性扼杀..为此我感到的悲哀更盛于敬佩...
如果你读过英国当代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泊家的苔丝",你可能会理解我为何有如此感受...那里有许多人文理念的描述.是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女子如何向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但最后还是被送上"社会道德"的绞刑台....82年此影片曾在大陆上影, 我后来又读的原著...
恕一番胡言乱语,有所冒犯, 还请三和兄海涵吧!
回复:29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29
黄壮侯(1917。12。24——1993。7。22) 1977·5·29 脱稿于佛梓
(三和整理2002·12·19二稿,2006·11·22三稿)
故事已横跨了六十年, 老人家的书脱搞也是及近六十岁,不知三和兄因何故,用真名替代了"昔文庐"笔名? 最初由发布
回复:回复:回复:1
罪过, 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写错了,真不好意思.. 如果不是三和兄诚恳推荐, 本人一般万万不肯涉足此类原创精品帖的, 生怕言语造次, 破坏了原著那高雅的意境...
我将前边对文章开头的读后感挪了下来,当时考虑不周,后来发现放在那里会破坏全文的连贯性...
我是看了两遍, 第一遍可以说非常粗略地过了一边, 这第二遍, 断断续续还算是细读了...(刚刚读完 :p !)
有三和兄的鼓励, 不妨斗胆开诚布公地抒发一点本人郁闷的想法: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真想听听马宝对被劝离开男主人公当时想法(如果再没有其它原因, 难道只因马宝定了婚?或是怕不能给她未来幸福?)
真的很同情马宝...都是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为何男主人公不能以平等的角度替马宝多考虑?那个年代,一个女孩子能够不顾一切,追随自己心爱的人长达数月(她毕竟是个自尊的知识女性),如果真爱她, 为何就不考虑她心里所追求的会是什么?作者只顾隐忍克己的去遵守所谓的"传统价值观"仅仅是为了"马宝与别人定过婚",想过这对马宝又有多残忍!
当然他们那时代的对感情处理,站在我这个年龄去理解还是会有"代沟"的...
注意到作者在"与王爷会面"这段着墨较细腻..但除了最终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寓意,为这种结尾做一无奈了结,还是摆脱不掉隐约的对人性的一种理性扼杀..为此我感到的悲哀更盛于敬佩...
如果你读过英国当代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泊家的苔丝",你可能会理解我为何有如此感受...那里有许多人文理念的描述.是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女子如何向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但最后还是被送上"社会道德"的绞刑台....82年此影片曾在大陆上影, 我后来又读的原著...
恕一番胡言乱语,有所冒犯, 还请三和兄海涵吧!
阿方索的问题提得很好,比较尖锐。我本人也有类似疑问,还没有提出来,阿方索替我提出来了。希望居士允许我们提问、讨论,畅所欲言。当然,现在首先要请居士解惑。 :)
答复阿方索、海船长:
一、我尊重原作者原意,修改过程只是文字上的打磨,语言表述习惯向现代靠拢,某些过于简化的地方加枝添叶,使故事读起来更连贯自然,对故事的整体架构和情节安排未敢改动。二、我同意阿方索关于华特对待马宝的决定是近乎残忍的观点,华特身上是带有旧小资的懦弱性,不够勇敢。但也不妨替华特想想,孤身漂泊异乡,而且是个末流的殖民地国家,他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战争结束回国回乡是他当时的想法,而他的祖国当时正在战乱与党争之中,国家前途难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留下马宝建立家室和让她赴美与未婚夫完婚二者中,在感情与理智二者中,选择了后者,也无可厚非。
三、个人认为,人生总是憾事多于乐事,悲剧结局更能令读者产生共鸣。假如安排个五年分离,重逢结婚的结局,那么华特和马宝的人物形象马上会降分,变得平庸苍白,故事的感人处也就荡然无存了。我想起不久前听过的《杰奎琳的眼泪》和《孤寂》,还有《大理石》里引用的《月光奏鸣曲》,哪一首曲子不是饱含着心底的无限叹惜。
搜索枯肠,交上作业,很累。
谢谢批评。 俺也在东莞庄(旧中大,现在的华工)混过一段时间,算是跟马宝与作者扯上点关系了:D
船长短评
本帖最后由 海船长 于 2010-4-17 19:14 编辑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答复阿方索、海船长:
一、我尊重原作者原意,修改过程只是文字上的打磨,语言表述习惯向现代靠拢,某些过于简化的地方加枝添叶,使故事读起来更连贯自然,对故事的整体架构和情节安排未敢改动。
二、我同意阿方索关于华特对待马宝的决定是近乎残忍的观点,华特身上是带有旧小资的懦弱性,不够勇敢。但也不妨替华特想想,孤身漂泊异乡,而且是个末流的殖民地国家,他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战争结束回国回乡是他当时的想法,而他的祖国当时正在战乱与党争之中,国家前途难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留下马宝建立家室和让她赴美与未婚夫完婚二者中,在感情与理智二者中,选择了后者,也无可厚非。
三、个人认为,人生总是憾事多于乐事,悲剧结局更能令读者产生共鸣。假如安排个五年分离,重逢结婚的结局,那么华特和马宝的人物形象马上会降分,变得平庸苍白,故事的感人处也就荡然无存了。我想起不久前听过的《杰奎琳的眼泪》和《孤寂》,还有《大理石》里引用的《月光奏鸣曲》,哪一首曲子不是饱含着心底的无限叹惜。
搜索枯肠,交上作业,很累。
谢谢批评。
居士解释得不错。我还没有细读这一部长篇小说(14万字,该属于长篇了),所以不好做出细致的评论。只是有一些感受比较突出,可以分享一下:小说总体格调高雅,人物刻画都是正面的,情节生动,有些细节描写很成功,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文学功力不浅;很多情节描绘了文明人的人性在生活事件上的体现,给人美好的熏陶。作者经历不凡,见多识广,文学艺术修养很好,这些在一些细微的情节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但是,作品在总体构思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粗糙,技巧上还不够成熟,体现在对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平铺直叙而缺少起伏跌宕,这可能是由于作者过于忠实于事实,没有进行文学性杜撰所致。再者,如果是悲剧作品,应该具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充满必要的悲剧情节,因而人物内心冲突、悲剧性细节的描写必须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可是该作品缺少这些内容。作者以第一身份写作,放弃自己最爱的女人,必然有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些以“我”的身份是最好写出来的,可是几乎没有见到这样的段落。读到最后,只感觉到女人勇敢而值得同情,但是女人太坚强了或者是太麻木了,很容易就接受了现实;男人则显得懦弱、躲躲闪闪、过于克制自己,以至于显得有些冷酷无情。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好的小说,但是悲剧成分太轻,使整个故事显得单薄、缺乏感染力。这是船长的一点心得,说得不对还请居士海涵。我知道,您对令尊的作品推崇备至,我不应该说些风凉话,但是我也是有感而发,希望居士见谅。非常抱歉。不过,我首先对这部作品是持肯定态度的。最后,请居士在看完我粗陋的评论之后,欣赏一首小提琴音乐《啊,我亲爱的爸爸》,以怀念令尊大人。 :)
纪念小说《大理石》作者黄壮侯先生
http://i8.tinypic.com/85elyyd.gif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194719252.mp3
普契尼《啊,我亲爱的爸爸》
小提琴:JOSHUA 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