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08-12-5 13:11:03

电影《海角七号》

1997年,我到加国的第三年,在一家港式日本餐馆里打工。

一天经理带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说让我带他。他姓姚,英文名叫米高,台湾留学生,只干Part-time。我对他还是很亲热的,教他做日本酸饭和开三文鱼、去骨去皮等活计。我以在大陆几十年受的教育那套观念,把米高看作“同胞”吧。

一些日子后,大家熟了,米高还告诉我,他是古文《登泰山记》的作者姚鼐(清代桐城派领袖、古文大师,该文选入大陆初三语文教材)的N代嫡孙。此后,我对米高又添了一份尊敬。

又过了些日子,大家和米高都熟了,谈话的内容也广了,每谈到台湾的事,大伙都和米高争论得脸红耳赤,下不来。我心里犯嘀咕了,咱大陆人对米高那么热情,咋的他不领情,而还以一种高傲的、鄙视的态度对待大陆人?

在后来米高告诉我,他的外公是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官员,他母亲是纯种日本人。我听了心理“嘣”的一震,然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呢!

十几年过去了,我对台湾的认识不断增多,对台湾人的观念也有了一些改变,我们不能忽视日本人曾经在台湾殖民50年的历史,不能忽视台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产生的感情,更不说像米高的父母那样的通婚结亲的存在。尽管如此,主权是不能改变的。

保护版权,试看后24小时内删去sample版的连接,抱歉。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08-12-5 18:52:50

看完了,非常值得看。原来只是从新闻里知道这部片子,于是找来看,还写了十多年前的旧事,还真写对了,与片子的主题相关度颇大。

片子写了两个台日间老百姓的爱情故事。

60年前日本男教师回国,抛下爱人友子,途中在船上写下七封情信,却一直没寄出,教师死后,他的女儿发现了这束信件,代父寄出,可地址早变了,邮递员阿嘉几经周折才送到年老的友子那里。

日本唱片公司年轻的女公关友子到台湾办一台演出,与业余乐队成员结下友谊,乐队是由警察、邮递员、修车工人、酒类推销员、退休老人、小学女生六人组成。友子还与创作兼主唱歌手——邮递员阿嘉产生了爱,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与阿嘉表白了,并发生了肌肤之亲。酒醒后知道自己在演唱会后要回国履新,表演的前一刻,阿嘉向友子说出了“要不你留下,要不我跟你走”。演唱表演中,乐队全体成员向友子祝福,深厚的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

故事很深刻,也很平和,很人性。有点台日版的《廊桥遗梦》的味道,也许过奖了。

琴键上的舞蹈 发表于 2008-12-6 22:40:26

看完了,非常值得看。原来只是从新闻里知道这部片子,于是找来看,还写了十多年前的旧事,还真写对了,与片子的主题相关度颇大。

片子写了两个台日间老百姓的爱情故事。

60年前日本男教师回国,抛下爱人友子,途中在船上写下七封情信,却一直没寄出,教师死后,他的女儿发现了这束信件,代父寄出,可地址早变了,邮递员阿嘉几经周折才送到年老的友子那里。

日本唱片公司年轻的女公关友子到台湾办一台演出,与业余乐队成员结下友谊,乐队是由警察、邮递员、修车工人、酒类推销员、退休老人、小学女生六人组成。友子还与创作兼主唱歌手——邮递员阿嘉产生了爱,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与阿嘉表白了,并发生了肌肤之亲。酒醒后知道自己在演唱会后要回国履新,表演的前一刻,阿嘉向友子说出了“要不你留下,要不我跟你走”。演唱表演中,乐队全体成员向友子祝福,深厚的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

故事很深刻,也很平和,很人性。有点台日版的《廊桥遗梦》的味道,也许过奖了。


看完了评论。 大概的意思应该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欣赏而非戴着有色眼镜, 否则认知一定会有误差。 就象欣赏音乐或者了解一个人一样, 有了眼镜就有了障碍。 抽空好好研究一下,谢谢居士的介绍:)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08-12-6 22:59:23

正是这样,撇开政治不谈,只从人性和文艺的角度去欣赏。天山网(北京)报道,此片已经一刀不剪允许入大陆了,如果是真的,可喜可贺,gcd真的与时俱进了,两岸和平合一又近了一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海角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