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出道思考题
某人早上9点上山,下午4点到达山顶,住一宿,第二天早上9点下山,下午4点到达山脚,走的是同一条山路。问:下山路上,所途径的可有一地点,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答对奖品:男廊友,握手;女廊友,拥抱。:thumbup: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我有种预感,这题要用高数知识;
均匀速度,有可能;
不均匀速度-没有。 本帖最后由 自亚西亚的狼 于 2012-3-24 15:17 编辑
某人早上9点上山,下午4点到达山顶,住一宿,第二天早上9点下山,下午4点到达山脚,走的是同一条山路。
问:下山路上,所途径的可有一地点,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答对奖品:男廊友,握手;女廊友,拥抱。
紫黄 发表于 2012-3-24 13:2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简单的题?应是小学4~5年级的题吧? :O 是你小孙子的算数题?那我就帮帮你!:D 从题可断定上山,下山的速度,总路程恒定。分别为V,S;下午4点就是16点。所以总路程:S=(16-9)V = 7V下山路上,所途径的可有一地点,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那就是第一天走的路和第二天走的路正好等于总路程的点和时刻。设在T点钟时,第一天走了S1,第二天走了S2 ,则S1 + S2 = S。因为他们同在9点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行走,在相同的时刻相遇,所以:S1=(T-9)V;S2=(T-9)V即:S1 + S2 =(T – 9)V + (T-9)V = 7V = S 2(T-9)V = 7 V;
2T= 18 + 7=25
T=12.5
即,前后两天他们在12点半钟经过同一地点。
至于拥抱,你看看他吧。:O 某人早上9点上山,下午4点到达山顶,住一宿,第二天早上9点下山,下午4点到达山脚,走的是同一条山路。
问:下山路上,所途径的可有一地点,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答对奖品:男廊友,握手;女廊友,拥抱。
紫黄 发表于 2012-3-24 13:2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答:无论该人以何种方式(跑,走,坐缆车,or whatever)或者何种速度(匀速或变速),总有一地点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论证:假设我们克隆出相同行为的这个人,放在同一天(假设一切外界条件如路况天气等不变)一个从山下出发,另一个从山上出发,沿相同途径相向而行,他们总会有一个交汇点,这个点就是那个“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至于奖品嘛,太cheap 了,rain check也行啊!
:eyebrows: 回复 3# 自亚西亚的狼
答得很认真,可惜不是最好答案。
上面这条狼不错,我收藏了,以后用来吓唬女廊友。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答:无论该人以何种方式(跑,走,坐缆车,or whatever)或者何种速度(匀速或变速),总有一地点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论证:假设我们克隆出相同行为的这个人,放在同一天(假设一切外界条件如路况天气等不变)一个从山下出发,另一个从山上出发,沿相同途径相向而行,他们总会有一个交汇点,这个点就是那个“正好是昨天上山时同一时刻途径的”。
至于奖品嘛,太cheap 了,rain check也行啊!
Yagou 发表于 2012-3-24 16:3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不错。
奖品嘛,这样,如果你看中谁而希望拥抱,告诉我,我来牵线搭桥。:D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回复
紫黄 发表于 2012-3-24 18:4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说我的答案不是最好的,那我只能说那是“农业学大寨”的陈永贵登大学讲台,-----瞎掰。:laugh:
从大学的高等数学,到小学的奥铃匹克数学,我是师生们公认的优等生。在我所接触的人中,如果我排第二,没人称第一。:angry: 本帖最后由 紫黄 于 2012-3-24 20:49 编辑
:aplain: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错了就错了,即便陈永贵也有犯错的时候,何况你呢。这道题目是早年奥数题,有标准答案。
另外,你能参与我的游戏,我很高兴。不过,你要记住,“文无第一,武没第二”的古训。何况,在加拿大移民队伍里,可能缺许多东西,但最不缺的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成就者。
游戏就是游戏,不要发挥太开了。
紫黄 发表于 2012-3-24 20:0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之所以认真,是真的认为,也许是谁家的小孩不知如何解答,想求帮忙。
既是奥数题,又有标准答案,那麽就请把标准答案拿来,让我学学。
让我知错能改呀,以免下次在有谁家小孩问我,我误人子弟。:D 我之所以认真,是真的认为,也许是谁家的小孩不知如何解答,想求帮忙。
既是奥数题,又有标准答案,那麽就请把标准答案拿来,让我学学。
让我知错能改呀,以免下次在有谁家小孩问我,我误人子弟。
自亚西亚的狼 发表于 2012-3-24 20:4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欣赏你的宽容,我言词过重。一会我删除掉。
这道题目实际上是我当年的数学竞赛题,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没做出来,看了答案后恍然大悟,所以一直记着:
这道题的假设是这样的:把两天合成一天,亦即有两人同时“从山下往上走”和“从山上往下走”,那么,无论这两人路上走得怎么快、慢、休息、打盹(只要在9:00-4:00之间),总有相遇的时候(亦即求证的地点)。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本帖最后由 自亚西亚的狼 于 2012-3-24 21:19 编辑
欣赏你的宽容,我言词过重。一会我删除掉。
这道题目实际上是我当年的数学竞赛题,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没做出来,看了答案后恍然大悟,所以一直记着:
这道题的假设是这样的:把两天合成一天,亦即有两人同时“从山下往上走”和“从山上往下走”,那么,无论这两人路上走得怎么快、慢、休息、打盹(只要在9:00-4:00之间),总有相遇的时候(亦即求证的地点)。
紫黄 发表于 2012-3-24 20:4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相信我,我曾在是数学竞赛中获第三名奖。许多奥数题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而且我过去经常给小孩讲解奥数题。我的解答是精确解。
不过如果不是为了小孩,说我对错都不要紧。
我不宽容:O ,不过我对他人的评价一向看的很淡。:smile: 狼啊, 你错就错在假设这七个小时里, 两个人都必须严格地用平均速度走, 不能休息. 如果这样, 结论简单的不用方程, 直接就来个等式:
=9+(16-9)/2 或干脆说: 半山腰!
王二小 发表于 2012-3-24 21:5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很明显就是小学4~5年级的题,所以速度是衡量。
如果速度是时间的变量,只是把速度对时间的函数带进去,再对时间积分求路程。这就是大学的课程了。
如果中间有休息,那就分段了。我这是在对小孩教学。是在对小孩说明思考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怎么你不服吗?要比试比试吗?:O 这个很明显就是小学4~5年级的题,所以速度是衡量。
如果速度是时间的变量,只是把速度对时间的函数带进去,再对时间积分求路程。这就是大学的课程了。
如果中间有休息,那就分段了。我这是在对小孩教学。是在对小孩说明思考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怎么你不服吗?要比试比试吗?
自亚西亚的狼 发表于 2012-3-24 22:4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有什么理由说“这个很明显就是小学4~5年级的题,所以速度是衡量”?这恰恰是你先入为主和做错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匀速,还能入选奥数题库?你分明往简单方向设想。实际上这是当年上海市“市重点”学校的高中数学竞赛题。
如果你有兴趣,我再出一道几何“求三”题:俯视图是“回”型,平视图也是“回”型。求:侧视图?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 你有什么理由说“这个很明显就是小学4~5年级的题,所以速度是衡量”?这恰恰是你先入为主和做错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匀速,还能入选奥数题库?你分明往简单方向设想。实际上这是当年上海市“市重点”学校的高中数学竞赛题。
如果你有兴趣,我再出一道几何“求三”题:俯视图是“回”型,平视图也是“回”型。求:侧视图?
紫黄 发表于 2012-3-24 23:0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老紫呀,你太高看我了,荣幸呀!:O
我只是个初中毕业生了,高中那么高深的学问,我连想都不敢想,更别说碰过,特别是“大上海”,“市重点”, “高中数学竞赛”,任何一个字,都足以让我晕的。
所以请你别怪,都是我少见多怪,只有初中文化犯的错。:sad:
不过我听现在从事教育的人说,现在的小学4~5年级的算数题,可不低于30多年前的高中题,不知是真是假?:confused:
感觉自己跟您真的不是一个档次,多说无意,还宜伤了和气。我又不在乎这里的人怎么看我,所以心想就不回你了,回也是错,何必呢?
不过一个难得的机会,还是向你学学。你提到“俯视图”,“平视图”和“侧视图”,那么你是说“三视图”吗?:confused:(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
可我对其中的“平视图”的概念不甚了解,能请教一二?
如果你说的是三视图,那么这里的任何一个学过《机械制图》的人都会。:O
因为没有虚线显示,它的解有无数个。:O
就题本身,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也有“口”和“回”两种最简单的答案。:O
不知跟你的答案能否碰上?:D 老紫呀,你太高看我了,荣幸呀!
我只是个初中毕业生了,高中那么高深的学问,我连想都不敢想,更别说碰过,特别是“大上海”,“市重点”, “高中数学竞赛”,任何一个字,都足以让我晕的。
所以请你别怪,都是我少见多怪,只有初中文化犯的错。
不过我听现在从事教育的人说,现在的小学4~5年级的算数题,可不低于30多年前的高中题,不知是真是假?
感觉自己跟您真的不是一个档次,多说无意,还宜伤了和气。我又不在乎这里的人怎么看我,所以心想就不回你了,回也是错,何必呢?
不过一个难得的机会,还是向你学学。你提到“俯视图”,“平视图”和“侧视图”,那么你是说“三视图”吗?(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
可我对其中的“平视图”的概念不甚了解,能请教一二?
如果你说的是三视图,那么这里的任何一个学过《机械制图》的人都会。
因为没有虚线显示,它的解有无数个。
就题本身,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也有“口”和“回”两种最简单的答案。
不知跟你的答案能否碰上?
自亚西亚的狼 发表于 2012-3-25 15:0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答案似乎已经接近,能否说具体一些?
http://bbs.51.ca/plugins/jishigou_dz/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51微博 紫黄 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