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竹 发表于 2015-4-7 02:19:08

实习

第一次实习是大二结束的暑假,在北京的一个德国人开的小事务所。规模比较小,最少的时候三个做设计的(算上老板),最多的时候六个。设计做的一般,不算是那种能成为明星事务所的公司。特点是比较在意organization,比方说服务器是有权限的,命名是规范的,软件是统一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这一点我在之后呆过的所有事务所从没有见过像这个事务所一样做的这么好的。这样的好处在于你突然接手了一个项目,不会一打开文件夹出现了各种111,222名字的文件,不会出现你不会用的软件建的模,不会出现你完全不知道怎么建出来的模。

我当时在的时候是负责了三个别墅的户型设计,在设计方法方面会强调:第一步以类型的研究切入设计,第二步是城市关系,第三步建筑设计,第四步细部构造。服务器上的文件夹是这样的,文本的layout是这样的,cad的图层也是这样的。优势是比较清晰,对于项目类型按照历史的角度重新整理一方面是事务所自身对于项目不同空间原型的梳理,有点像个database的感觉;另一方面甲方选择了一类也可以快速的展开设计,可以避免某些公司那种先做几轮试试甲方品味的做法。同时这种非常强调步骤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形式优先,效果图优先,reference优先的可能,个人觉得比较容易做出有节操的设计。事务所的氛围非常像工作室,每天晚上看一次图,这样你看完就走,第二天即使他没来你也知道要干什么。改起图来也很认真,不会是撒手不管随便做,也不会是只把你当一个画图的不让你做设计。所以不管正式员工还是实习生的存在都比较有尊严。我所有关于住宅怎么样比较豪华,什么样的平面才有意思的思考全是在这段实习其间开始的。个人感觉在大二大三的时候,非常容易陷入对于剖面关系,形式操作带来的那种刺激的空间趣味的迷恋,而忽略了平面自身的力量。而做住宅很容易让你找回对于平面关系的关注,毕竟,住宅里面是不可能做太多通高空间,而且有太多的房间需要封闭,那么靠客厅餐厅家庭室走廊在房间之间建立起关系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住宅对于空间尺度的要求非常高,容易产生对于空间尺度的认识。

事务所比较不好的地方是老板品味单一,对于德语区的那种建筑风格盲目的迷恋,进而对于其他地区的建筑都带有一点偏见性质的批判。

第二次实习是在北京一个大院下面的一个工作室,人比较多,算起来应该有30人以上了,三分之一人做商业项目养活事务所,三分之二人做点有意思的项目。特点是在意空间原型,喜欢讨论中国性的建筑,理性,而且关注形式。老板形式感极好,喜欢那种很有力量的形式。这一点比很多南方小清新要厉害不少。之前看服务器上有国学中心的项目,相比Z老师中标的那个,我比较喜欢这个工作室做的。在工作方法上小项目老板撒手不管,但是做出来了之后他会来定,重要的项目老板会制定大方向,这个大方向包括对于空间原型的选择,概念的阐释,还有就是形式的意向。

之前老板和我聊天表达了他认为建筑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空间的可识别性,一个是时间。在我看来可识别性是和感知有关的阐释,强调了人的存在在建成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包裹空间的形式的重要性。二时间则强调要把建筑放在历史中去观察,这不仅仅是指对于之前历史的学习,还有对于建造时,建造之后的预想。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毕竟现在的建筑师很容易着眼于建成的那一刻的图像而非存在于时间过程中的建筑实体。工作室有一个西藏的项目,建成的时候拍过一组照片,建筑做得很不错。我也是因为这组照片所展现出的建筑的品质而决定来这里实习的。今年我再看的时候,又新拍了一组宗教活动使用中的照片。感觉这个时候建筑自身的那些形式,空间,材料的趣味都退后了,人的活动让建筑变得生动起来。我想这组照片应该是老板所描绘的那种建筑存在的状态。同时老板和我的聊天中多次表达了场地历史的研读对方案启动的重要性,这也使我意识到倘若无法在历史的角度观察建筑,那么设计很容易变成随着形式偏好任意变化的物件。

这次实习的工作室主要的问题我觉得是还是有些大院的气质。虽然老板对于设计院的设计模式也不喜欢,可工作室在设计院,大家多少还是会沾染那种手法化的,快题式的设计风格。

第三次实习其实也不能叫做实习了,只是在一个刚起步的小事务所帮忙干了1个月的活,是在山地上做一个别墅。事务所的老板比较强势,而且有点纠结,比较适合什么都不想安心画图的人。

能感觉出老板非常想做一些有意思的建筑,但是却总是在形式和空间之间徘徊不前。一方面想做一个得一鸣惊人,那至少形式是要有意思;但是另一方面,又想做个看起来很好用的房子,我觉得这可能是多年DN教育的遗风。所以总是在左右摇摆,其实在我看来,好形式和好用之间其实是比较难平衡的,有时候必须要牺牲一些才可以。若是想不清这个问题那么在形式满意的时候又开始调空间,空间妥帖的时候又嫌形式不满意,就会越做越迷茫。同时我在的时候觉得老板有点急,不能心平气和的做设计,和我讨论方案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出“平面要是排成这样,我们以后出版了...”之类的话。我觉得做设计还是要淡定,一步步来,想的多了反而会做的不好。

当然在事务所还是学到了很多的,印象比较深的是老板对于身体和空间关系总是理解的很深刻,比如说siza的茶室,之前觉得好只是在屋顶和地的关系,剖面等等上觉得手法很厉害。当时老板讲了一下走下来的楼梯和屋顶断开的窗的关系,对着照片想象了一下还是挺感动的。似乎看先例也要看到这样的细节才能对设计提升比较大。

第四次是在东京的一个明星建筑师事务所。最初对于这个实习的期待是可以在日本爽玩三个月,结果后来发现一周六天工作每天到晚上11点想过正常生活都是不太可能的(当然再怎样一个远在异国的实习生都是没有正常生活的)。总的来说事务所的工作模式是实习生和员工做options,小头目check,大家改,大佬check,大家改,check,改,check,改。这样的。其实工作模式比较传统,但就我观察能做出比较优秀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其一,确实带头的人还是有些水平的,能从一堆乱七八糟的options里找出关键的那个。其二,这个做options然后改的循环会从最开始的概念到最后的每一个细节的确定,所以即使有些设计可能在概念上看起来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建筑的整体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不过实习生介入设计的机会比较少,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做模型,渲染之类的杂项上,学到的会比较少一些。

不过境外事务所实习的话,我个人感觉收获比较大的一个是城市的体验,一个是不同国家人的交流。什么学做设计之类的都不是太要紧的事情了。我在东京思考到最多的其实是在回望中国。人在中国的时候很多事情是看不清的,特别是到了城市的这个层面。因为已经不是很单一知识背景能够想明白的事情了。在国外的话要是短期旅行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城市空间比较好,这样的街道,景观,广场是很适宜的等等这类感受。但是呆的久了就会开始明白,原来是这些和文化,生活习惯有关的。然后再看中国的问题就会有比较不同的想法。照搬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转译总还是需要一些逻辑的。而不同国家人的交流上概括起来就是认识一些新朋友,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比方说发现泰国的建筑教育也挺好的,欧洲有些国家基本功也不是那么厉害,美国来的确实有些不靠谱等等。也算是给以后的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现在的话我是在一个上海大院打杂做毕设同时在一个小事务所做做兼职。大设计院给我的感觉是好坏参半。好的地方在于比较专业,也比较靠谱,虽然大多数时候没什么想法,但是完成度还是可以的。而且还是可以接到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的,要是正经工作的话一个好项目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吧。比如说我呆的这个所擅长做大跨。如果跟一个这种规模项目的全过程,基本就可以出师了吧。而且后来我看了他们最近中标的一个设计,还是很佩服他们的。这个设计是这样的:在一个老城区很拥挤的地块里要做一个体育场,几个体育馆,还要做一堆商业。正常的方案都是全散开,商业沿地块一圈里面放体育场,在功能策略上是正确的,但是坏处是完全没有城市公共空间。而这个所呢,做了一个复合建筑,体育场放在楼顶,地下放停车,中间是商业,酒店和体育馆。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方案的时候还是有些震惊的。当然其实形式啊剖面关系啊空间趣味啊都很大院风很平常,甚至可以说有点土。但是我觉得这种建筑类型上的突破是非常厉害的,而且这个项目还不是那种想想画画的学生作业,是有要建出来的魄力的。这么大的房子,空这么大的地,是要改变很大范围内的市民的生活的,这点想想就觉得很激动。同时还要和开发商,政府,规划局他们博弈,要多数人都满意了才行。当时看了这个方案再回过头来想想一些明星建筑师做的,总是有种自娱自乐的小情趣在里面(非黑),也难怪大家有的时候很难说到一起,想的都是不同层面的事情。

当然大院还是有很多缺点的,我觉得最明显的就是内部的评价标准比较保守,也包括审美什么的。而且工作方法上比较传统,会做很多要返工的事情。不过他们自己都会说自己是生产型,所以要是能认清这点就不会以杂志审美做大院建筑了。

由于现在在兼职的小事务所大家都用豆瓣,所以写这段的时候有点忐忑。我来这个事务所其实也是阴差阳错各种被介绍来的,当然赚零花钱也是一点私心。这个事务所大概十个人不到吧,算上老板。事务所是老房子自己做的改造,条件不错,各种文艺范,有咖啡零食水果。员工们都比较神奇,有研究生学历的,有大公司工作经历的,有留学背景的。而且总的来说是有建筑理想,不着急挣钱。其中一个老板接触不多,另一个老板感觉还挺厉害的,思路比较清楚,也比较自由,会放手让大家做设计不会太强势(当然也可能我的项目不太重要)。项目好像还比较多,主要是改造类的。这估计也和老板以前在一些公司干过有关系,有一些人脉,比一些美国欧洲jump回来的要运转的更良性一些。基本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汇报前大家要一起帮忙的样子。工作强度比较大,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小事务所有很多可以交给别人干的活必须要自己来干。比如渲染,比如排文本。整个服务器的结构很像第一次实习的那个德国人那里,一问果然有德国企业工作经历。

总的来说感觉实习是有着这样两点五件事情可以做:1.看看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大院,私企都在干什么,怎么做设计,是不是做的像吹得那么好。2.认识些人,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规划。2.5.可能的时候做一些设计,学一学设计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