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FAN 发表于 2015-11-17 23:17:32

中国人需接受更多死亡教育

死亡每天发生,但我们对它的探讨远远不够。或许,迎接生命的诞生、享受青春的美好和拒绝死亡的冷漠都是人类本能。但如果我们不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规律,没有正视和讨论死亡的勇气和智慧,那么对生命的参悟可能也难言完整。

  回避和忽视死亡的心态古今中外皆有。比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文主义者蒙田就说:“善德所给予我们的最大裨益之一,就是无视死亡的人生态度。”再如,孔子弟子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对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在传统上对待死亡的态度:与其把精力浪费在对死亡的未知探讨上,不如把现世间的事做好。

  笔者从事临终关怀工作28年,接触社会志愿者超过20万人次。对青年志愿者群体进行的调查显示,高达92.8%的青年人未对死亡进行过认真思考。他们普遍认为死亡遥不可及,至少当下与他们没关系。对青年人来说最富有的就是时间,但也正因缺乏对死亡的正视和探讨,我们也看到生活中无数浪费生命的现象。除了社会上对死亡话题的回避,我们的教育体系对此也鲜有专门关注。从幼儿园到博士后,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没有一堂有关完整生命的教育课。

  当今社会太注重优生了。比如,在刚刚过去的所谓“双十一”购物狂欢中,被认为质量更好的海外代购奶粉销量惊人;为了做好胎教,孕妇怀孕三个月就听贝多芬,如此等等。总之,家庭社会的资源更多向新的生命倾斜。相对而言,我们对于“优死”的关注少得可怜,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相悖。对于其中的原因,可能对于死亡话题惯有的回避使得社会对其准备不足。

  笔者在给大学生讲课时,第一句话往往是“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还有两万多天就死了……生命是什么?生命绝对不是射线,而是线段,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享受的时间。”死亡可谓是一个最唯物的问题,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孩子出生,同样也有无数的人死亡。对死亡有所准备的人,在临终时可能会少些遗憾、恐惧和痛苦。而让临终者在死前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笔者认为,正确对待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生命文化。加强有关死亡的教育,促进有关死亡的深入探讨,更是能够代表一个社会的进步。在这方面,中国各个层面还需做出更多努力。(李松堂)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51118/info-1331880-1-1.html#ixzz3roUXTumZ

费老 发表于 2015-11-17 23:34:23

教育不管用,不管年龄有多大,身体健康或者是病入膏肓,唯一的办法就是信上帝,坚信死了会上天堂,那样才会无惧死亡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需接受更多死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