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 从不沾这2个字 非傲即惰
清代名臣曾国藩曾说: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惰和傲,为人处世沾上这两个字,容易庸碌一生。 ◎ 庸人败以惰 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有人天资奇高,更多的人是一般的资质。 平庸之人,都是败在“惰”字上:安于现状,懒于改变,最终只能庸碌一生。 一个人天生的资质是无法改变的,但天资并非决定性因素,通过后天之力可以“力挽狂澜”。 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位资质平庸、勤奋用功的典型。 他自言“吾生平短于才”、“秉志愚柔”,梁启超也曾评价“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愚钝”,可见曾国藩在天资上并未得上天眷顾。 但他得到了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美誉,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四大名臣”。皆因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在曾国藩的家乡湘乡,流传着一则趣闻:一天晚上,曾国藩正在背诵一篇很短的文章,有一个小偷潜入其家,想等他睡下后再行窃。可是诵读了很多遍后,就是背不下来。小偷最后都等得不耐烦了,跳出来说:“这种笨脑袋,还读什么书?” 就是这样的“笨脑袋”,凭着用功苦读,以寒士布衣的出身跻身翰林院,读到庶吉士,实现了天下读书人的梦想。 曾国藩主张“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晏起,即晚起。在这些日常之事上磨炼自我,自我约束,克勤克俭。在日渐累积中,成为不平庸之人。 就天分而言,文正公自己就是庸人,但他用后天勤奋使自己不再平庸。在人生境界和修为上俯瞰常人。 ◎ 才人败以傲 有才之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资是条捷径,天才可以凭此快人一步,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畅。 资质不出彩但用功刻苦、能出成绩的人被称为“学霸”;天资聪颖的则被称为“学神”,他们领悟力高,可省却一些苦功,比“学霸”更轻松省力,令人羡慕。 但很多天才最终沾上一个“傲”字,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 有个词叫“恃才傲物”,一旦沾上“傲”字,不仅难以成事,人也会多了傲气,变得浮躁轻率,难堪重任;不能令人信服,失却人心。 傲气会令自我膨胀,不能理性地认清事物,难以有精微的体察,最终难成事。 因才而生傲,由傲而事败,令人惋惜。 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项羽出身楚国贵族,颇有干才。24岁领导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胜秦军,威名立扬。后多次征战,表现神勇,称西楚霸王。 但是他目空无人、骄傲自大,没有真正把刘邦放在眼里。对刘邦姑息纵容,没把他看成大的威胁,为自己埋下隐患。 项羽的反面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正如毛主席诗中所写的:“不可沽名学霸王”。 有才之人,能力本来超乎常人,但沾一“傲”字,反而弄巧成拙。 若资质一般,须克服懒惰,勤能补拙;若天资聪慧,则须戒骄戒躁,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并不陌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我们不一定要在青史上留下印记,至少能不愧这一生。 不沾“惰”与“傲”,常存“勤”与“谦”,会遇见不一样的人生风景。曾国藩: 庸人败以惰,才人败以傲 不沾“惰”与“傲”,常存“勤”与“谦”,会遇见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