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宁死不屈》,《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流浪者》等老歌老电影插曲,及京剧,舞剧片段等 [打印本页]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7:46
标题: 《宁死不屈》,《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流浪者》等老歌老电影插曲,及京剧,舞剧片段等
我先不由地叹口气--- 我们这个坛子里还会有人记得这些老电影吗? 但这些插曲确是人们记忆的飞船...听着听着好象真被带回到30年前...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f7QlLo_JTVA[/SWF]

当我看过这部电影, 老想着如果我要经受这种严刑拷打是否会顶不住当叛徒 :p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7:49
标题: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北斗星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Oeu8N72RhsE[/SWF]

睡吧睡吧小宝贝
可爱的小宝贝
树儿静静夜低垂
宝贝轻轻睡
白头山上有颗星
熠熠放光辉
她在默默守护着你
伴你梦里飞
白头山上有颗星
熠熠放光辉
她在默默守护着你
伴你梦里飞
(music)
飞吧飞吧小宝贝
可爱的小宝贝
月色褪去太阳归
照你高高飞
快长大呀小宝贝
金达莱一样美
欢言笑语拥抱着你
和你永相随
快长大呀小宝贝
金达莱一样美
欢言笑语拥抱着你
和你永相随
嗯……


那时盼望北朝鲜快点"解放""南"朝鲜,就象当时需要我们"解放"世界劳苦大众一样...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8:05
标题: 映山红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DBsbJB13BxM[/SWF]


:rolleyes:

CONTINUING...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2 18:42
两歌都记得。还有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和《卖花姑娘》的那首插曲。下载很慢哟:

http://you.video.sina.com.cn/b/5775027-1300770371.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I1MTAwOA==.html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9:10
标题: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S_Jt4OjZxYo[/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2 19:19
标题: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这可达到“洋为左用”的最高境界了哦,你不发现有天鹅湖的影子吗?我觉得音乐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zt红色记忆背后的风雨人生

  文/木河

  1964年,当33岁的李承祥带领中央芭蕾舞团的一众年轻人开始创作《红色娘子军》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这部剧将会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他和留苏学成归来的编导蒋祖慧、王锡贤只是响应周恩来的号召,尝试迈出芭蕾舞民族化的第一步。

  从如梦似幻的欧洲古典《天鹅湖》到中国农村残酷的阶级斗争与武装革命,完全是天差地别两个世界。到了实排中,问题一个个地出现。演员们发现从过去训练一直坚持的半踮脚尖地走路,转变为平脚走路,脚后跟都适应不了;编导们则苦恼于传统手法的失效:原本表现男女之间爱意的双人舞动作用来表现琼花和南霸天之间的冲突,结果自然啼笑皆非。关键是早已习惯了高傲地昂着头、扮演优雅贵族的女演员们,突然要变成苦大仇深的粗丫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握个拳头劲使不出来,脚跺不下去,眼睛瞪起来缺乏神采。虽然他们也听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报告培养情绪,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使眼睛瞪得更有神,终究仍是芭蕾舞的柔性大于军人的威严,也难怪军区领导看完初排后给出了“太像娘子,不像军”的评判。

  于是,整个芭蕾舞团拉到山西大同军营,进入部队接受了近一个月严格的军事训练。硬是把温婉柔和的舞蹈演员改造成了英姿飒爽的准女兵。

  那样一段全团上下全力以赴投入排练一出戏的日子,已成为不可复现的激情岁月。现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回忆起来语气中仍带着几分怀念:“那时候特别兴奋,排练的内容总是很新鲜,每天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中。”

  然而,亢奋的激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红色娘子军》创作者和演员们的梦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粉碎。

  他们的命运因此改变

  当时《红色娘子军》被树立为“样板戏”,它的地位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而同样四人帮的介入也给中央芭蕾舞团带来了几乎致命的打击。

  编导蒋祖慧1970年被打成“手上抓着帽子的反革命”,意即没有最后定性的现行反革命,但随时可以扣上这顶“帽子”。

  “我当过菜农,果农,一年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从此了解得清清楚楚。在稻田割麦子,我割得很快,大概因为学舞蹈的人协调感比较好。”在那样苦闷的岁月里她只能自我安慰“这也是一种阅历,一种收获”。

  几乎没人能躲过那场浩劫,能留在舞团继续排练演出已算幸运。李承祥作为舞团领导最初也被关进了牛棚,一个月后有人贴大字报替他平反才恢复了工作,但也仅限于演南霸天。

  白淑湘是第一任吴琼花扮演者,因为父亲是国民党军人而屡受牵连,她只演了几个月就被禁止演出。文革爆发后,她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被判定为反革命后连练功的权利也剥夺了,白天分派打扫卫生、干各种粗活累活,晚上就被揪出来一次次接受批斗。1969年,她被送到干校劳动。

  当时担任琼花B角的赵汝蘅则时不时要接受考验,经常被派去农村劳动、演出。

  在政治风云的漩涡中,个人无法掌握命运。同样围绕《红色娘子军》,薛菁华的命运以另一种方式被改变。白淑湘离开之后,薛菁华几乎是在懵懵懂懂中被推到了吴琼花这个角色上。当时年仅18岁的她刚刚被分配到芭蕾舞团,在《红色娘子军》中起初只是担任一段黎族舞的领舞,调整角色时被提升为连长一角。对于尚缺乏经验的她来说,能扮演这个角色已经感到受宠若惊。没想到不久之后,她由于表现十分抢眼被点名担任吴琼花。尽管她觉得自己力所不及而再三推却,这副重任还是落在了她的肩上。

  随着样板戏的普及,薛菁华成了妇孺皆知的明星。1971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谢铁骊导演拍成电影。薛菁华饰演的吴琼花被用胶片永远保存下来,在那个文艺生活极端贫乏的年代,她倒踢紫金冠的英姿就是最美丽的影像,在那一代少男少女的成长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由于《红色娘子军》,中央芭蕾舞团在文革期间还能维持运转,但文革十年只能跳《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两出戏,除了给外宾演出,芭蕾舞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送戏下乡、普及芭蕾。每次去农村演出连盆、桶、铺盖包括碗筷都要带上,有时候晚上睡在舞台后面。很多乡村没有舞台就直接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或者洋灰地上跳。赵汝蘅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延庆的演出,大冬天每天背着行李徒步走,走到一处就搭台演出,50天演了49场。

  从欧洲豪华剧院到中国农村露天平地,芭蕾舞演到此彻底背弃了它的贵族血统。也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作为精英艺术的芭蕾被普及为群众艺术。各行各业都跳起芭蕾,各地文工团派人到北京向中央芭蕾舞团取经学习,李承祥、赵汝蘅、宋琛琛都记不清楚他们教过多少人跳《红色娘子军》。多年之后,他们到外地时不时就会遇到当年的学生。

  个人记录的历史

  在《红色娘子军》最轰轰烈烈、火遍全国的年代,它的相当一部分创作者和演员却被迫远离舞台。而《红色娘子军》沦为人们拒绝触碰的禁忌时,那批艺术家却得以重返舞台。这时,早已物是人非,流逝的青春无法挽回。

  1974年白淑湘在周恩来的力保下回到舞台,这一年她已经34岁,由于长期没有练功体重已达135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到舞台上,她以地狱式的减肥法在一个月内减去了近30斤。但她的反革命身份仍然限制着她的演出,直到1978年获得平反方真正得到完全施展才华的机会,可此时一个芭蕾舞演员的黄金年代早已结束。

  蒋祖慧从干校出来后先被分配到文学艺术研究所做资料整理的工作,也就是看报、剪报、领墨水。呆了一年多终于回归芭蕾舞团,雄心勃勃地和老搭档王锡贤一起编导了《巴黎公社》,但仍因政治原因这部戏不了了之。后来她坚持编导中国原创芭蕾舞剧,推出了《祝福》等剧,却始终未能达到《红色娘子军》的影响力。

  赵汝蘅因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造成的虚弱身体终于被农村恶劣的条件而拖垮,1972年就告别舞台过早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而薛菁华在卧病5年痊愈之后正准备返回舞台时,又因文革期间跳《红色娘子军》受牵连遭到没完没了的政治审查,之后才逐渐恢复演出。

  一部《红色娘子军》,勾连起一段激扬青春、十年惨淡人生与几许时不待我的无奈慨叹。其间的命运沉浮似乎应验了意大利电影大师贝尔托鲁奇那句著名的论断:“个人是历史的人质。”

——————————————————————————————————————

刘庆棠,《红色娘子军》中成功扮演了“党代表”洪常青,又因“文革”中积极“弄潮”而成为显贵,20多年前,刘庆棠的名字在中国如雷贯耳。时光荏苒,中老年人对他的记忆已开始褪色,年轻一代则根本不知道刘庆棠其人。近年来,原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像制品开始出现在市面上,昨日英姿飒爽的刘庆棠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穷孩子·副部长
  1948年2月,正值残冬。白山艺术学校开始招生。这所学校由当时的中共辽南省委开办,生源主要来自东北地区。

  辽宁盖县联合中学学生刘庆棠也来到考场。他当年16岁,初中还没毕业。在这之前,一心要考军政大学,但未到18岁,人家不收。这次报考白山艺术学校文学系,就多了个心眼儿,多报了两岁,对人说自己“18岁”。

  盖县联合中学是共产党开办的。刘庆棠早早就熟悉了鲁迅、高尔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而考的也正是这类内容。所以,他轻松地完成了笔试。

  面试时,考官对他的年龄产生了怀疑:“你十八啦?个儿咋这么矮?”瘦小的刘庆棠鼓起勇气:“家穷,吃不饱……”

  刘庆棠终于走进了白山艺校。

  那时,解放军每攻下一座城市,艺校都要组织扭秧歌庆祝。戏剧系人手不够,常常要发动其他系参加。入学一年后,眉清目秀、身材匀称的刘庆棠在扭秧歌的队列中被戏剧系的领导看中,把他要到了戏剧系。刘庆棠的舞蹈生涯就此开始。

  每天,刘庆棠和同学们一同压腿、劈叉,蹦蹦跳跳。这个贫农的儿子,在半饥半饱中长大;参加革命后,才每天能吃上饱饭。别说开玩笑,就连他自己都没做过这样的美梦:日后,能进北京、出国、成为红得发紫的芭蕾明星、当官一直当进国务院!

 1963年秋天,周恩来总理看了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之后,要求剧团“搞点革命化、大众化的作品,不能老是跳王子、仙女”……事后,他还委托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来抓这项工作。

  这年12月,林默涵召集舞蹈界知名人士座谈,讨论编演芭蕾舞现代戏问题。根据与会者的建议,他当场拍板:把电影《红色娘子军》改编成芭蕾舞剧。创作组很快成立,刘庆棠是成员之一。一个多月后,创作组南下海南岛深入生活。又过了三四个月,开始连排,确定刘庆棠扮演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

  1964年10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公演,顿时轰动全国。因了剧中出色的表演,刘庆棠也获得赞扬无数。特别是在那个强调“突出政治”的年代,不但在剧中用各种艺术形式突出“党代表”洪常青,而且连篇累牍的报道、评论,也都大谈特谈洪常青形象塑造得如何如何完美。在以后的十数年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一派萧条的中国文艺舞台上反复出演,并连轴转般在电台播放;又拍成电影;剧照被印成宣传画、连环画;还上了邮票……

  特殊的时代让刘庆棠成了家喻户晓的芭蕾明星。

  1966年5月,“文革”开始。跻于“样板戏”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为政治斗争的利器之一。刚被任命为芭蕾舞团副团长的刘庆棠积极投身“运动”,在政坛上迅速走红,成为那个昏天黑地年代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

  但,人算不如天算。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刘庆棠先是被隔离审查,后被判刑17年。被关押在奉城监狱时,妻子硬性和他离了婚。待能够自由行动了,刘庆棠曾试图复婚,但对方不同意,后来,女儿劝他说:“你想和妈妈和好,我们明白,你是为了这个家。但是,你们确实没感情了,也就没必要再和好了……”听女儿这么一说,刘庆棠从此不再奢望。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9:22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两歌都记得。还有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和《卖花姑娘》的那首插曲。下载很慢哟:

http://you.video.sina.com.cn/b/5775027-1300770371.html

[SWF=475,447]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0&vid=5775027&uid=1300770371[/SWF]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I1MTAwOA==.html


我才看到你的贴, 这两个也是我正在找的, 希望能从YOUTUBE 中帖过来.因为速度快多了..可没有找到...感谢你能贡献你记忆中的老歌...我将《桥》的插曲顶出来, 但因《卖花姑娘》下载太慢,等找到卖的快点的再下吧...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9:24
标题: 回复: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这可达到“洋为左用”的最高境界了哦,你不发现有天鹅湖的影子吗?我觉得音乐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http://www.youtube.com/v/rNqVz25jzqw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rNqVz25jzqw[/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s6UFs-8j71w&mode=related&search=[/SWF]
哈哈...

顶出来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2 19:36
标题: 太好了,谢谢贴出来!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19:58
标题: 现代京剧:《红灯记》---祖祖孫孫打豺廊....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7ifqwRgXAh0[/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kwnQlKjZgyA[/SWF]
嘿, 当时小孩子一学说话就会唱一段现代样板戏...

CONTINUING...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21:01
标题: 朝鲜电影"无名英雄"
这个男主人公为了不让自己说出革命机密, 最后将与自己相依维命的舌头咬掉.咳..搞的我又...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ECU83Vo07mY[/SWF]

当时用小提常拉这首曲,. 因为主旋律很容易记住.来回重复..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JksZC7PtkxA[/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2 21:13
标题: 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
哦, 还记得有个叫小鹿纯子的?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JdOgsE4gwhA[/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3 08:17
标题: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音乐创作过程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这可达到“洋为左用”的最高境界了哦,你不发现有天鹅湖的影子吗?我觉得音乐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黄准——电影音乐创作者的激情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它的音乐借用了电影中的主题曲《娘子军连歌》,为舞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主题曲的作者是黄准,虽然当年只有33岁,却已经为几部电影作过音乐,包括非常著名的《女篮五号》。当年为了创作,他三次深入海南体验生活,创作之中,他抓住了海南岛当地音乐的特色,同时体现军歌的特点和妇女的特色。黄淮说每每听到这一音乐,都感觉非常有感情,毕竟“那是我艰苦劳动的结果”。

  吴祖强——不完整的伤痛

  吴祖强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要作曲者,当年他和几位同行兄弟一同日日夜夜进行创作,作品出来之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只是,此时的吴祖强早已被定为“反动资产阶级的反动权威”,自己的作品也被肆意地篡改以致于到如今都无法完全地呈现当年作品的全貌。现场,他仅仅带来了早期演出的总谱复印件,不完整的《红色娘子军》是他永远的伤痛。

  杜鸣心——在强压和理想中选择

  杜鸣心当时任样板戏改革组的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调到舞剧团修改音乐。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完全依据江青的具体想法进行,而她的很多想法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在强压和理想中,杜鸣心选择了理想,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大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但是有人指责其中有黄色的内容,因此受到了迫害和痛苦。

  王燕樵——《红》剧让我有了两个超越

  王燕樵是如今非常时尚的“海龟派”,因此对于祖国以及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年轻时的王燕樵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锐利的青年,但是这样的个性却让他在那个年代遭遇劫难,被下放到了新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音乐学院,并加入了《红》剧的作曲团。他说《红》剧对于自己意味着超越了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创作了如此大型的音乐;超越了原有的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3 09:13
标题: 回复: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

哦, 还记得有个叫小鹿纯子的?

还记得主体曲,那时是看一集,落一集的,已经在为“改革开放后的党”勤恳工作,忙。现在回看演员(配音)表,张家齐,潘予,姚锡娟,都是广东省话剧团的当家演员。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3 16:20
标题: 印度电影"流浪者(Avare)"插曲
这是印度1950年的电影,由拉兹·卡普尔(Raj Kapoor)编导主演
60年代引进中国, 哈,绝对是老掉牙的,可当时 家喻户晓啊!
我可记得我当时总是感到饿哟..与拉兹相比, 还是挺幸福的哈...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f2Rbl6kvlyo[/SWF]

拉兹之歌: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命运叫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 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VQj1NxdWrxQ[/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8pIoxprfBgg[/SWF]

丽达好漂亮... :p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LaIY8pdRTlo[/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rnXTYQMaYEg[/SWF]

丽达家很富有, 家长不同意她, 也是, 怎么也得是个规矩的小白脸吧,咋能找个小偷呐 :confused:
...你是我的心,你是心灵的歌,你是我的心,你是心灵的歌,快来吧,趁现在黑的夜还没散,你快来吧,我的爱!啊,抬头只见月亮在窗外,不见我心上人儿来,只有我一人独自 ...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smn7ndken1w[/SWF]

这是拉兹·卡普尔在另一部电影中的对唱, 旋律很美...现在也不在人间了...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3 16:36
标题: 回复: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音乐创作过程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音乐创作过程



黄准——电影音乐创作者的激情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它的音乐借用了电影中的主题曲《娘子军连歌》,为舞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主题曲的作者是黄准,虽然当年只有33岁,却已经为几部电影作过音乐,包括非常著名的《女篮五号》。当年为了创作,他三次深入海南体验生活,创作之中,他抓住了海南岛当地音乐的特色,同时体现军歌的特点和妇女的特色。黄淮说每每听到这一音乐,都感觉非常有感情,毕竟“那是我艰苦劳动的结果”。

  吴祖强——不完整的伤痛

  吴祖强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要作曲者,当年他和几位同行兄弟一同日日夜夜进行创作,作品出来之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只是,此时的吴祖强早已被定为“反动资产阶级的反动权威”,自己的作品也被肆意地篡改以致于到如今都无法完全地呈现当年作品的全貌。现场,他仅仅带来了早期演出的总谱复印件,不完整的《红色娘子军》是他永远的伤痛。

  杜鸣心——在强压和理想中选择

  杜鸣心当时任样板戏改革组的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调到舞剧团修改音乐。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完全依据江青的具体想法进行,而她的很多想法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在强压和理想中,杜鸣心选择了理想,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大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但是有人指责其中有黄色的内容,因此受到了迫害和痛苦。

  王燕樵——《红》剧让我有了两个超越

  王燕樵是如今非常时尚的“海龟派”,因此对于祖国以及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年轻时的王燕樵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锐利的青年,但是这样的个性却让他在那个年代遭遇劫难,被下放到了新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音乐学院,并加入了《红》剧的作曲团。他说《红》剧对于自己意味着超越了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创作了如此大型的音乐;超越了原有的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我还真不知道这么多内幕,这些有才华的人们其命运无不被当时文革的历史运动所作捉弄...
感谢三和居士插入许多不为人知的花絮, 为此拉链式的怀旧帖注入了亮点...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3 17:32
标题: 印度电影"大蓬车(CARAVAN)"
找到有中文字目的...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k1kntvQ3SLg[/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oeQKLDxgK_c[/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3 17:48
标题: 巴基斯坦影片"永恒的爱情 MERA NAAM HAI MOHABAT"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1j03UzvneH0[/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nK8oui9XrC0[/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k2yYNCPB3go[/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3 20:43
标题: 回复: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
  在《红色娘子军》最轰轰烈烈、火遍全国的年代,它的相当一部分创作者和演员却被迫远离舞台。而《红色娘子军》沦为人们拒绝触碰的禁忌时,那批艺术家却得以重返舞台。[U]这时,早已物是人非,流逝的青春无法挽回[ /U] ...



这句话最令人感慨...何止光是《红色娘子军》的一部分创作者和演员却被迫远离舞台.又何止光是文艺界...知识界不也是如此.."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到头来,又有多少千辛万苦熬过来确在穷荒尽头倒下了...没有倒下的也是将这段苦难经历小心地封存起来...这也是后来当我准备考大学选择专业时, 经过苦难历程的父母对我的硬性规定是 不许学文科, 不许学艺术,更不许涉足新闻界.在这个国家里这些领域都直接受制于政治..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4 17:10
下面链接是粤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一段唱“风声紧”,由国家一级演员红线女演唱,74年拍成电影。http://you.video.sina.com.cn/b/1356198-1278725312.html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7-9-14 17:47
标题: 试试


[SWF=475,447]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0&vid=1356198&uid=1278725312[/SWF]
粤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一段唱“风声紧”,
由国家一级演员红线女演唱,1974年拍成电影。


[SWF=415,350]http://www.youtube.com/v/qCR_hZDHTZ4[/SWF]
《智斗》原版,由洪雪飞,马长礼,周和同演唱。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4 23:12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下面链接是粤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一段唱“风声紧”,由国家一级演员红线女演唱,74年拍成电影,楼主alfonso可否帮忙贴出。http://you.video.sina.com.cn/b/1356198-1278725312.html

另外一个小建议,您贴出的《智斗》是业余爱好翻唱的,唱得很好,我在youtube还找到一个原版的,由洪雪飞,马长礼,周和同演唱的,连接是:http://www.youtube.com/watch?v=q ... related&search=
是否更换或同时贴出?

建议的及时, 其实我当时时间太匆忙, 没找到原版, 为了尽量保持原装原味, 我删除那个帖...因为船长大人已将它顶出来了, 哈,谢谢..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4 23:40
标题: "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uka_t4WwnY4[/SWF]

- 高原之歌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NQxEKwKjjIA[/SWF]

-怀念战友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PrV3OBDUjwg[/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4 23:56
标题: 洪湖赤卫队
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9g2_J1ecLG4[/SWF]

找不倒王玉珍唱的"洪湖水,浪打浪", 郁闷!:rolleyes: 有人找到请推荐一下...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5 00:52
标题: 《人证》插曲 草帽歌
电影大意:威尔歇在任战后驻日美军士兵时同八杉恭子同居 生下了儿子焦尼,美军撤出日本时他把儿子带走了。而八杉恭子不久嫁了个黑市小商人郡阳平,对他隐瞒了过去,生下了儿子居恭平。在美国的焦尼长大成人思念母亲,威尔歇因为穷困于是通过自己撞车为儿子挣了一笔钱,让他来日本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八杉恭子。而此时郡阳平成了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资本家,八杉恭子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服装设计艺术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家庭的名誉,八杉恭子亲手杀死了来找自己的黑人儿子焦尼,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去,她又杀害了知情的老妇人中山种。
正当服装设计的颁奖礼即将结束时,栋居告诉了八杉恭子她的儿子居恭平被击毙的消息,两个儿子都死了,八杉恭子的精神崩溃了。
从授奖大会出来,八杉恭子驾车向雾积的山峦飞驰而去。她用尽力气把手中的草帽投向山谷,自己也纵身跳下了山崖。麦秸草帽在山谷里飘落、飘落,山谷里又响起了焦尼关于草帽的歌声……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7AdziacLjr4[/SWF]
Ma-ma, do you re-rem-ber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

  I lost the hat long a-go flew to the fog-gy can-you.

  [Yeah, ma-ma, I won-der

  what hap-pened to that old straw hat

  fall-'in down the moun-tain side,

  out of my reach like your heart.

  [Sud-den-ly that wind came up steal-'in my hat from me.

  Yeah, swirl-'in whirl-'in gusts of wind blow 'in it higher a-way.

  [Ma-ma, that old straw hat

  was the on-ly one I real-ly loved,

  but we lost it,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 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

  [Sud-den-ly that wind came up

  steal-'in my hat from me. Yeah, swirl-'in whirl-'in gusts of wind

  blow-'in it higher a-way.

  [Ma-ma, that old straw hat

  was the on-ly one I real-ly loved,

  but we lost it,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

  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

  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


CONTINUING.........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5 09:26
标题: 老歌欣赏:《不忘阶级苦》
贴不上...


黑鸭子合唱团

文革老歌:《不忘阶级苦》


天上布满星 月芽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 千头万绪 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地主逼他做长工,累得他吐血浆,瘦得皮包骨,病得脸发黄,地主逼债 地主逼债,好像那活阎王,可怜我的爹爹把命丧
不忘那一年.北风刺骨凉,地主闯进了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帮,说我们欠他的债,又说欠他的粮,强盗狠心 强盗狠心,抢走了我的娘,可怜我这孤儿,漂流四方
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走投无路入虎口,给地主去放牛,半夜就起身
归来落日头,地主鞭子 地主鞭子,抽得我鲜血流可怜我这放牛娃
向谁呼救?”

不忘阶级苦 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党闹革命永远跟党闹革命

不忘阶级苦啊牢记血泪仇不忘阶级苦啊牢记血泪仇天上布满星月芽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

千头万绪 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

唱完后,别忘了最后要喊几句口号:"打倒万恶的旧社会,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5604671

当时这些出身苦大仇深"根正苗红"的人们... 唱的同时也深深庆幸着---赶上好时候了 :p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7-9-15 16:54
标题: 试试帮alfonso贴出来


××× 暂停了这个视频,因为它是自动播放的,会影响别的帖子。×××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15 20:24
标题: 回复:洪湖赤卫队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洪湖赤卫队
找不倒王玉珍唱的"洪湖水,浪打浪", 郁闷!:rolleyes: 有人找到请推荐一下...

【洪湖水浪打浪】
     
演唱:王玉珍
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

http://clcw888.com/neiye3.asp?page1=2&typeid=7&id=1383

新浪网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5822539-1236582172.html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6 21:30
标题: 回复:回复:洪湖赤卫队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回复:洪湖赤卫队



【洪湖水浪打浪】
     
演唱:王玉珍
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

http://clcw888.com/neiye3.asp?page1=2&typeid=7&id=1383

新浪网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5822539-1236582172.html

王玉珍由文革中被关押迫害后于74,75年再次复出时嗓音已完全唱不是当年的效果...《洪湖赤卫队》在文革中遭封杀是因此歌剧是歌颂何龙的..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6 22:22
标题: 让世界充满爱(序曲、第一部分,第二、三部分)86年现场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gZf3CBx_8BI[/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5JsLnQ13Q4I[/SWF]

一群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相逢在真诚和温馨的友谊气氛中,憧憬并渴望着美好的未来...
作者: 小小艾    时间: 2007-9-19 14:12
我也陪你叹口气~~~

除了流浪者那首,其他我都没印象。

惭愧地顶一个。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19 18:39
最初由[小小艾]发布
我也陪你叹口气~~~

除了流浪者那首,其他我都没印象。

惭愧地顶一个。

此帖我尽量收集六十,七十年代的曲目, 是一典型怀旧篇, 人老了才会怀旧...真难为你没印象还顶...

作为娘家人, 送你一首歌,老歌新唱送我一支玫瑰花

...作为你那<错误的爱>的姐妹篇 ...主要是喜欢这种伴奏, 较老版本, 伴奏的旋律处理的更加饱满丰富,烘托的效果十分不一样...当然了此歌手嘛,(悄悄地说)与小小艾甜美的嗓音及演唱技巧还是略差一点喽 :p  :p  :p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0 10:19
标题: 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http://www.56.com/u87/v_MTc1OTI1OTY.html


这个歌基本全,没舞蹈音乐,且只能听:http://bbs.cri.cn/simple/index.php?t34270.html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1 17:26
标题: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电影"铁道游机队"插曲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xbRQJXLc7sQ[/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1 17:29
标题: 北京的金山上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OPKEi2WjbCM[/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1 17:35
标题: 大型音乐《东方红》舞蹈史诗片段 民族舞蹈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http://www.56.com/u87/v_MTc1OTI1OTY.html


这个歌基本全,没舞蹈音乐,且只能听:http://bbs.cri.cn/simple/index.php?t34270.html

我试了你这个, 在我机算机上显示很慢...

还是看这个, 效果不是很清, 但连贯性好些...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WNnT2Ttbh1Y[/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1 17:40
标题: 月光下的凤尾竹--施光南曲
加个较现代的, 也是我喜爱的...祝大家周末愉快 :p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Q3_rI96zskQ[/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rNeXtt3mr08[/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nDkSzr22q1Q[/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2 18:20
标题: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文革前)词:郭沫若 曲:马思聪
索性怀得再旧点,五十年代的相信都熟悉的。先自报家门,我是61年入队的,一位六年级的大哥哥给我带上红领巾,然后五指并拢高举头上,队旗下,唱着这首队歌。。。。。到66年,这个我一生中参加过唯一带“共”字的组织,无疾而终。

这个版本正宗:http://www.maidee.com/program/451757

这个是抒情版:http://www.maidee.com/program/361780

歌词当时只记得第一段,曲倒是滚瓜烂熟的。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文革前)

北京市少年宫友谊合唱队演唱;郭沫若词,马思聪曲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
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
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
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勇敢前进前进,跟着共产党

我们要拥护青年团
准备着参加青年团
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
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战斗在民主阵营最前线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3 18:39
标题: 回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文革前)词:郭沫若 曲:马思聪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文革前)词:郭沫若   曲:马思聪

索性怀得再旧点,五十年代的相信都熟悉的。先自报家门,我是61年入队的,一位六年级的大哥哥给我带上红领巾,然后五指并拢高举头上,队旗下,唱着这首队歌。。。。。到66年,这个我一生中参加过唯一带“共”字的组织,无疾而终。

这个版本正宗:http://www.maidee.com/program/451757

这个是抒情版:http://www.maidee.com/program/361780

歌词当时只记得第一段,曲倒是滚瓜烂熟的。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文革前)

北京市少年宫友谊合唱队演唱;郭沫若词,马思聪曲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
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
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
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勇敢前进前进,跟着共产党

我们要拥护青年团
准备着参加青年团
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
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战斗在民主阵营最前线

61年就入队喽?比我早两年加入"革命"哦 我那时因父母工作性质, 还在北京中央组织部幼儿园接受前苏联严格管理模式早期幼儿教育(全托式的), 尽管那时中苏关系已破裂...如此,按中国人传统, 我应称你为居士兄 :p

我是随母到了内蒙以后才上小学,入学就加入了少先队.在一个大礼堂里,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这些新队员带上红领巾,然后在队旗下也是五指并拢高举头上,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p
我还记得被带领着呼口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然后一起喊:“时刻准备着!”  :p  :p

然后是唱着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那时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已是由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改编的, 名字是"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歌词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 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
[URL=推荐一个视频给你:儿童歌曲MTV精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wNzI0OA==.html)]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URL]



78 年以后由红小兵改回少先队制后又开始使用这个队歌...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3 19:19
此后 红小兵, 红卫兵就都与我无缘了...因政审问题...直到上大学,全班除我及几个党员之外竟都是团员,一开团会, 我就与几个党员"骄傲地"一起离开, 还着实被大家误人为我也是党员, 直到毕业前夕, 好心的系辅导员对我的态度忍无可忍.直接找到我对我进行"思想教育"...嘿... :p

当我的儿子一上小学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并选为中队长时, 我当时拿着他的徽章真是心潮起伏...幼儿时留下的伤痕会对后来人生的进取方向有如此大的影响, 欣慰的是我的下一代不会再经受我们那时的遭遇.他拥有一个平等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3 20:27
标题: 往事不堪回首,却总是怀旧
我52年末生,59年因适龄儿童多,我被拒入学,大人通过关系,隐瞒了右身份,把我送入一很好的幼儿园全托,读了一年“幼儿园研究生”,到我小妹想进去时,就没那么好运气了。60年,我也没能进与其挂钩的朝天路小学(十年一贯制),只能按地段进一般小学。二年级第二批入队,大概是61年末或62年初。

我女儿十岁移民,对红领巾中国印象甚淡薄,03年她高中毕业,我让她暑假回国找她姨母,去了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圣地,回来后我问她感受时,她犹豫地表示出不喜欢:太热,人的素质,旅游点强卖。。。她属于彻底融入加拿大的一类人,虽没有我们那代人坎坷,但更有知识,眼界也开阔,更重要的是,比我的青年时代要快乐。
作者: solstice    时间: 2007-9-23 20:36
标题: 回复: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http://www.56.com/u87/v_MTc1OTI1OTY.html


这个歌基本全,没舞蹈音乐,且只能听:http://bbs.cri.cn/simple/index.php?t34270.html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仍在耳际回荡,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却不折不扣地落在其预言者的头上.
历史真是无情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3 20:55
标题: 回复:回复: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最初由[solstice]发布
回复: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仍在耳际回荡,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却不折不扣地落在其预言者的头上.
历史真是无情

当初我跟[蔡教练]对话时就表达了我的奇想:
马克思主义属于资本主义范畴(她的产生背景,土壤,研究对象),是对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合理部分的逆反。
我打过一个比方:资本主义是棵树,马克思主义是树上的花,花开在树上时,有叶子光合作用,有根吸收水和养份,就可能结出果实。花要是摘了下来,插在缺乏营养的瓶水里,很快就会凋谢;插在荡妇的鬓边胸前,还可能惹出祸事来。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4 22:18
标题: 回复:往事不堪回首,却总是怀旧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往事不堪回首,却总是怀旧

我52年末生,59年因适龄儿童多,我被拒入学,大人通过关系,隐瞒了右身份,把我送入一很好的幼儿园全托,读了一年“幼儿园研究生”,到我小妹想进去时,就没那么好运气了。60年,我也没能进与其挂钩的朝天路小学(十年一贯制),只能按地段进一般小学。二年级第二批入队,大概是61年末或62年初。

我女儿十岁移民,对红领巾中国印象甚淡薄,03年她高中毕业,我让她暑假回国找她姨母,去了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圣地,回来后我问她感受时,她犹豫地表示出不喜欢:太热,人的素质,旅游点强卖。。。她属于彻底融入加拿大的一类人,虽没有我们那代人坎坷,但更有知识,眼界也开阔,更重要的是,比我的青年时代要快乐。

那时就开始讲究"重点"幼儿园? :p 我总认为是近十几年"现代"人追求出的产物...

[U]犹豫[/U] 地表示出不喜欢.. 可能你女儿性格很象你--与父亲交流都会如此婉转...

我儿子也是不到十岁过来的, 三年前曾回去过看望老人们,因是冬天, 且干燥, POLUTION很严重.他十分不习惯, 后来竟染上肺炎,一个月假期, 输了半个月点滴...  回加拿大后很肯定地表示不要再希望他以后能回大陆去工作...另外与你女儿提的几点很相似, 在他的眼里观察的几件事总结后:最主要还是人文环境他不喜欢...细节说起来话会太长...他小姑给的结论: 如果回来, 恐生存都会有问题!too"gentle"man to be survival

至少一点: 以后让他回国当"搬运工"是不太可能 :p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4 22:59
标题: 回复:回复: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最初由[solstice]发布
回复: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部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仍在耳际回荡,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却不折不扣地落在其预言者的头上.
历史真是无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当初我跟[蔡教练]对话时就表达了我的奇想:
马克思主义属于资本主义范畴(她的产生背景,土壤,研究对象),是对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合理部分的逆反。
我打过一个比方:资本主义是棵树,马克思主义是树上的花,花开在树上时,有叶子光合作用,有根吸收水和养份,就可能结出果实。花要是摘了下来,插在缺乏营养的瓶水里,很快就会凋谢;插在荡妇的鬓边胸前,还可能惹出祸事来。

潜水一段时间的SOLSTICE偶尔会出人意料的露出水面作一个关键性的总结,而实质是将话题进行定向引导, 竟引导出三和居士的这段奇特想法...猛一读, 有道理, 但细嚼后... :p  :p  :p
具我脑海中几十年前读过的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我想如果老"马"听到你这种范畴归类是否会气得七窍生烟...他可是在《资本论》里力证他的"主义"是与资本主义背道相驳的,更不用说居士兄还竟敢将他的学说与荡妇褂到一起...   
作者: lek0    时间: 2007-9-25 18:39
标题: 78届前的党员多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此后 红小兵, 红卫兵就都与我无缘了...因政审问题...直到上大学,全班除我及几个党员之外竟都是团员,一开团会, 我就与几个党员"骄傲地"一起离开, 还着实被大家误人为我也是党员, 直到毕业前夕, 好心的系辅导员对我的态度忍无可忍.直接找到我对我进行"思想教育"...嘿... :p

当我的儿子一上小学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并选为中队长时, 我当时拿着他的徽章真是心潮起伏...幼儿时留下的伤痕会对后来人生的进取方向有如此大的影响, 欣慰的是我的下一代不会再经受我们那时的遭遇.他拥有一个平等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果没记错,82届前的党员多。后时代应该白丁多啦。我工作后党才因为我工作好,希望发展我为地下党员(合资公司〕,不过我说我暂时对党认识的不够,婉言谢绝了。主要当时真的没有时间关心党的纲领和章程。玩儿命学还赶不上大马车呢。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5 21:05
标题: 回复:78届前的党员多
最初由[lek0]发布
78届前的党员多



如果没记错,82届前的党员多。后时代应该白丁多啦。我工作后党才因为我工作好,希望发展我为地下党员(合资公司〕,不过我说我暂时对党认识的不够,婉言谢绝了。主要当时真的没有时间关心党的纲领和章程。玩儿命学还赶不上大马车呢。

是在中国发展"地下党员"吗?
.....
上边有指示: 在有一定学历中培养一定比例的党员, 本人当时也曾有幸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本人就是"绳子绑豆腐---提溜不起来呀"     
作者: lek0    时间: 2007-9-25 21:10
标题: 回复:回复:78届前的党员多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78届前的党员多



是在中国发展"地下党员"吗?
.....
上边有指示: 在有一定学历中培养一定比例的党员, 本人当时也曾有幸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本人就是"绳子绑豆腐---提溜不起来呀"     

外企、合资、独资大部分都是白丁。组织不放心呀。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5 21:33
标题: 回复:78届前的党员多
最初由[lek0]发布
78届前的党员多


76级的党员才多,一半一半吧,工兵嘛,政治好。
78届录取最不讲成分,党员就最少。我78届的,两个班60个同学里,到毕业前也就原来几个,班长,在部队入的党,连长(绰号,在村里当过民兵连长),还有2班的班长,知青,在海南当过建设兵团团部的什么官,还有X委员(忘了姓啥了,在某县当过公社党委委员,就4个。现在官居某省会市委副书记的方某(曾任珠海一把手),还是毕业前夕突击入党的,考上本校研究生。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6 17:17
标题: 红星照我去战斗
我是79级的, 77级开始招生, 我还半信半疑, 不知道是否需要严格政审...直到我身边有一个与我情况差不多的考上78级后, 我才下决心试试...78级的考试日期只比77年的高考日期差半年,我初中就离开了学校,且已6,7年年没摸过课本本...幸亏当时许多人受"读书无用论",额才能"羊群里跑骆驼", "鲤鱼跳龙门"考上后永远地离开了内蒙--我心目中的第一故乡.因为我的父母也几乎同时离开那里...不象你们那里, 至少多一条路--还可闯关"偷渡"...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87LyyI6larE[/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6 20:16
错了。我一个邻居(不是太太的邻居)是中大物理教授,77年大概4月(?)就私下透露给我们听,要恢复高考了,当年。76年12月我在国防公路125路碑对开的稻田被抓(闪闪的红星插曲我是关在广州沙河收容所时从高音喇叭里听到的,当时就觉得好),离海堤只几十米,大约就是现在的“锦绣中华”和“中华民族文化村”附近。我想再试一次,我有把握。但大人极力让我去高考,所以,77年夏,我被惩罚性地剃了的头发还未长长,就高考了。由于考务准备仓促,是各省命题,开卷的。和我一水平或低一点的都上去了,我没任何消息(不公布分数)。77届是78年2月开学的,刚恢复高考招生,乱嘛,叫春季始业。78年5月又报名了,我妈亲自到公社找知青办和有关官员,亮出“右派子女招生不受影响”的“红头文件”抄写本(那时流行红头文件,好笑,这不是与虎谋皮吗?),同时到村里动员我再报名,那时我妈爸妹妹都已落实政策回城了。用了两个多月看书——数理化自学丛书,考上了。理化是敲门砖,数50多,语没复习,60多,从县一中张贴的成绩榜得知,语文是全县理科第三,可见当时是水兵对水手,政治30多,拖后腿,没有供背书的提纲啊。
10月报到,接着军训,小妹正准备第四次起锚。星期天,我亲手为她做好了三人用的橡皮艇,材料是产床胶布5。1米,单车喉嘴4个,补胎胶水3罐。没时间多谈,我要住校,我在蚊帐里写回忆录,哪些地方危险,有暗哨,哪些地方有荆棘丛,可藏身,哪个平原要过多长时间。。。。写好马上送到小妹手里。军训结束,消息来了,我妹妹一行三人成功了。一个是第一次,年轻,负责背橡皮艇,另一人是我朋友,海南知青,他把我写的资料藏在衣领里,白天休息就拿出来斟酌,两年后他成了我妹夫。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7 16:47
标题: 回复:回复:往事不堪回首,却总是怀旧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往事不堪回首,却总是怀旧
我儿子也是不到十岁过来的, 三年前曾回去过看望老人们,因是冬天, 且干燥, POLUTION很严重.他十分不习惯, 后来竟染上肺炎,一个月假期, 输了半个月点滴...  回加拿大后很肯定地表示不要再希望他以后能回大陆去工作...另外与你女儿提的几点很相似, 在他的眼里观察的几件事总结后:最主要还是人文环境他不喜欢...细节说起来话会太长...他小姑给的结论: 如果回来, 恐生存都会有问题!too"gentle"man to be survival

至少一点: 以后让他回国当"搬运工"是不太可能 :p

不单孩子,很多成年人,在加拿大时间长了,回国也多生病,可能是太长时间没有接触病源体,身体内部对应的抗体降低乃至缺失,对应抗体的产生需要诱导过程。

搬运工不可简单否定,19世纪欧洲国家皇室之间就常搬来搬去,那个日不落帝国主义的维多利亚女王好象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搬运是个合约,婚姻也是,平衡点越多,合约越稳越持久。时下搬运过程的问题,是因为维持合约的平衡点脆弱,搬的一方风险太高。即使这样,搬运工的存在仍不失为一种选择,平衡点稳固且多,就可行,我赞成相对的门阀观点,即门当户对,这样共同点多,建立感情才稳固。搬些人过来,也是帮助中国减轻人口负担。
搬个公主过来。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7 20:13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错了。我一个邻居(不是太太的邻居)是中大物理教授,77年大概4月(?)就私下透露给我们听,要恢复高考了,当年。76年12月我在国防公路125路碑对开的稻田被抓(闪闪的红星插曲我是关在广州沙河收容所时从高音喇叭里听到的,当时就觉得好),离海堤只几十米,大约就是现在的“锦绣中华”和“中华民族文化村”附近。我想再试一次,我有把握。但大人极力让我去高考,所以,77年夏,我被惩罚性地剃了的头发还未长长,就高考了...

看来你曾经试图偷渡不止一次...很有一种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打不死, 就要逃.." 她是为了逃出南霸天的魔掌, 而你当时则是地地道道要"投敌叛国"...    , 那么当时出逃失败"闪闪的红星插曲"没让你感到沮丧? 对此表示敬意...

我们生活在北边的人几十年前很少听到偷渡的事情,由于地处内陆,那里人们思想相对很保守...对偷渡是不敢想,也当然不很理解...当时我老爸70年代曾试图将自己英文写的论文寄往国外被海关查处退回, 还差点又被当地扣上"里通外国"...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7 20:27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10月报到,接着军训,小妹正准备第四次起锚。星期天,我亲手为她做好了三人用的橡皮艇,材料是产床胶布5。1米,单车喉嘴4个,补胎胶水3罐。没时间多谈,我要住校,我在蚊帐里写回忆录,哪些地方危险,有暗哨,哪些地方有荆棘丛,可藏身,哪个平原要过多长时间。。。。写好马上送到小妹手里。军训结束,消息来了,我妹妹一行三人成功了。一个是第一次,年轻,负责背橡皮艇,另一人是我朋友,海南知青,他把我写的资料藏在衣领里,白天休息就拿出来斟酌,两年后他成了我妹夫。

你的小妹...很难想象, 如果不成功, 是否会有生命危险...因为我听到太多偷渡客命丧途中...当然我早就听说广东福建一带历代都有飘洋过海移居海外的传统,这也是你们那里的一种历史潮流.看看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比例..但如果是冒性命风险,值得吗 :confused:
作者: lek0    时间: 2007-9-27 20:49
标题: 勇字当头
最初由[alfonso]发布


你的小妹...很难想象, 如果不成功, 是否会有生命危险...因为我听到太多偷渡客命丧途中...当然我早就听说广东福建一带历代都有飘洋过海移居海外的传统,这也是你们那里的一种历史潮流.看看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比例..但如果是冒性命风险,值得吗 :confused: 我认识一个前辈也是游泳偷渡去香港后到加拿大的。他的眼神里就透着一种不同常人的果断。非一般人!勇。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7-9-27 21:02
最初由[alfonso]发布


你的小妹...很难想象, 如果不成功, 是否会有生命危险...因为我听到太多偷渡客命丧途中...当然我早就听说广东福建一带历代都有飘洋过海移居海外的传统,这也是你们那里的一种历史潮流.看看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比例..但如果是冒性命风险,值得吗 :confused:
哈哈,看来您不了解当年广东到香港的偷渡潮,那是很特别的。7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一水之隔的广东还在搞阶级斗争,民生凋敝,所以粤人偷渡者众。偷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大陆这边的边防,香港那边比较宽松,为的是同情大陆民众。所以只要过了大陆这边的關哨,一般就算成功了。而且广东与香港很近,风险不是很大。这与近年的越洋偷渡是大大不同的。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7 21:54
标题: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77年夏,我被惩罚性地剃了的头发还未长长,就高考了。由于考务准备仓促,是各省命题,开卷的。和我一水平或低一点的都上去了,我没任何消息(不公布分数)。77届是78年2月开学的,刚恢复高考招生,乱嘛,叫春季始业。78年5月又报名了,我妈亲自到公社找知青办和有关官员,亮出“右派子女招生不受影响”的“红头文件”抄写本(那时流行红头文件,好笑,这不是与虎谋皮吗?),同时到村里动员我再报名,那时我妈爸妹妹都已落实政策回城了。用了两个多月看书——数理化自学丛书,考上了。理化是敲门砖,数50多,语没复习,60多,从县一中张贴的成绩榜得知,语文是全县理科第三,可见当时是水兵对水手,政治30多,拖后腿,没有供背书的提纲啊。


恢复高考制度已整整30年啦,随着时间流逝, 已经淡漠的高考时的经历又都涌现在脑海...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大跃进年代的前后期,在自然灾害中度过童年,从小学到中学又赶上疯狂的文革岁月,科学文化知识非常匮乏,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此生还能上大学..77年刚开始实行高考, 因以前都是被推荐的工农兵学员,一切是重在政治表现, 且严格政审...我又是个"臭老九"的后代..我早已变的麻木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去想了...77年高考是各地单出题, 而且我认识的一个人在77年没能上是因为政审, 但78年他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当我意识如果能考上, 我也可以上大学时,我反而更沮丧,又一次感到命运的捉弄, 我别说没上过高中, 连初中的知识也早丢光了--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想了一天, 后来在老爸的鼓励下想通了--一定要试一下...我拿起初中一年级的课本,记得数学从"有理数"开始补(惭愧呀...), 披星戴月,一同恶补..每天好象就睡两三小时..., 清醒时背题, 不清醒时做题...炼狱般的熬过了数十月, 迎来了79年高考...由于前段时间复习太累, 高考的前一天竟发起高烧...考试的三天我们一共186人借来两辆大课车,每天开往考场...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车里这些考生中谁会考上,每个人心里也都会想"我是否能考上..."!最后分数下来只我和另一个人(比我岁数大, 当时已28岁了)超过了录取线,还有三个是超过中专录取线...而我当时惊喜的是我的分数远远高出录取线, 也高出考完后当时我自己估计的得分...数学英语分最高, 政治分数最底,还不到50分...

高考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真的很感谢邓小平能够恢复高考制度, 而且全国同一命题, 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渠道, 我也从此走出了过去的政治阴影.成为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后来我多次想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制度, 我的命运又会将是什么样的?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7 22:09
标题: 回复:勇字当头
最初由[lek0]发布
勇字当头

我认识一个前辈也是游泳偷渡去香港后到加拿大的。他的眼神里就透着一种不同常人的果断。非一般人!勇。

敢移民本身还需要勇气, 更何况这些偷渡者...毕竟具有一定危险性!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7 22:41
最初由[海船长]发布

哈哈,看来您不了解当年广东到香港的偷渡潮,那是很特别的。7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一水之隔的广东还在搞阶级斗争,民生凋敝,所以粤人偷渡者众。偷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大陆这边的边防,香港那边比较宽松,为的是同情大陆民众。所以只要过了大陆这边的關哨,一般就算成功了。而且广东与香港很近,风险不是很大。这与近年的越洋偷渡是大大不同的。

我刚来加国工作的公司有一从香港移民来的小伙子, 曾同我谈起他的父母是65年如何从广东偷渡到香港, 他的外婆年纪大了走不了, 结果在文革中因出身高且有海外关系, 批斗时被活活打死...我一直忘不了小伙子讲话时眼中闪出的火焰--那是一种被仇恨扭曲的眼光, 并多次重复用"你们大陆..."好象打死他外婆的那个人是我...
作者: lek0    时间: 2007-9-28 11:23
标题: 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勇字当头



敢移民本身还需要勇气, 更何况这些偷渡者...毕竟具有一定危险性!
险中求胜,这个年代的特点。因为不险反而没路。大家就都冒着明险、暗险,没有几个怕险。但是当时大部分勇字加大脑的,现在都是社会的主流啦。当然也有心肌瘁死,走私漏税二进公等死。可是还是这么勇。这次我去北京30天,一个朋友刚二进公,还说好好改造争取早些出来继续战斗。精神可嘉。我们开玩笑说,行啦,老大,还是我们在外面给你攒点养老金,你就在这里修养段日子吧。逗不逗,人就是这样乐观,多好!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8 14:39
标题: 回复: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最初由[alfonso]发布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后来我多次想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制度, 我的命运又会将是什么样的?
你备考的韧力令我敬佩,而且你只读到初中,还是在那个年头,能考出大大高于录取线的成绩,不简单!我想,你的父母给了你良好的影响。 :thumbu:

78年高考对我的印象很深,独自一人在远离城市的小山村里,也开夜车,扛下门板成书桌,煤油灯下热窗夜读,既然决定去考,就要考出水平,回击个别人对我的嘲讽,同时,数理化是我的兴趣,从小学开始(数学,自然),但是中学阶段数学没学到什么。高考后的几个月里,理化的考题还记得清清楚楚。考完我也低烧了一个多月。

77,78,79称新三届,集中了老三届及文革中历届“毕业生”中想学习的青年(有的已经不是青年了),尽管他们基础不够全面,但是能吃苦,思维活跃,没受“背多分”毒害,遇事较冷静,敢承担,是这批人里的姣姣者的特点,也是历史赋予他们重任的个人内在因素。

我不想假设如果没有高考,我的命运将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糟,但我庆幸我遇上了这个机会,是有话语权的人物顺应了历史和人民的要求,这让我遇上了。大学里,我有机会结识了一些有思想的青年,有机会接触到专业和专业外的广阔知识世界,把自己原来对社会的直观认识提升到高一个层次。毕业后我兢兢业业地做事,十三年多,一个大本,做到高职,我觉得没欠我的祖国和老师什么了。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9-28 16:01
最初由[alfonso]发布


看来你曾经试图偷渡不止一次...很有一种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打不死, 就要逃.." 她是为了逃出南霸天的魔掌, 而你当时则是地地道道要"投敌叛国"...    , 那么当时出逃失败"闪闪的红星插曲"没让你感到沮丧? 对此表示敬意...

我们生活在北边的人几十年前很少听到偷渡的事情,由于地处内陆,那里人们思想相对很保守...对偷渡是不敢想,也当然不很理解...当时我老爸70年代曾试图将自己英文写的论文寄往国外被海关查处退回, 还差点又被当地扣上"里通外国"...

我是想写偷渡题材的文字,让不了解广东,不了解当时情形的有兴趣的朋友看,可想要符合客观,又要有可读性,自己尽管经过4次失败,小妹也4次最后成功,还有我哥,知青朋友等经历材料,其中我妹妹的经历较传奇色彩,可我一个非文科的人,常觉得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加上还未到退休,没整块的时间,所以停在想字上面。
我认识的人偷渡死的(失踪至今)的有三个,我妹妹第一次的partner罗锡元,一个普通工人的独子,66年的初二生,在大鹏湾海里失踪(大鹏半岛的东面是大亚湾,西面是大鹏湾,退潮时离港英管辖的东平洲岛水面最短距离仅200多米),快33年了,我永远忘不了他的名字。还有覃XX,65年高中毕业的大姐姐,75年在东莞太平梅花山堆位被民兵发现并奸污,再收走所有衣物令她羞于追赶。。。
52年封关后,潮起潮落的偷渡就没停过,真正称得上潮的有两次:一是61年因谣传英女王生日开关三天,造成十天内几十万人的偷渡大潮,广州广九火车站挤满了各地来的“明渡”客,把去看情况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张乐宜的坐车也掀翻了,宝安县城——小镇深圳也挤满了人,连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另一次是在70年代,持续近十年。
70年代后期邓小平到深圳,下面的官员在边界前向他介绍偷渡的情况(那时虽然没到“千村薜荔人遗矢”的局面,可也确实是村村青壮年男女都跑光了),老邓也只是说,“我们的政策不够好啊!”我想那时他心里就有了改革开放和收回香港的宏图了。
另外,60年代初,新疆伊黎发生过大型群体越境事件,民众跑当时的苏联去了,好像背后有老苏活动。
我觉得自己心态没扭曲,心中没有恨,伤害的和被伤害的都是我的同胞,那时又有谁没伤害过别人?只是为我的民族的那段历史悲伤,希望今后少些发生伤害,不然我不会这样平和地写下这些文字。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9-28 23:50
标题: 回复: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最初由[lek0]发布
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险中求胜,这个年代的特点。因为不险反而没路。大家就都冒着明险、暗险,没有几个怕险。但是当时大部分勇字加大脑的,现在都是社会的主流啦。当然也有心肌瘁死,走私漏税二进公等死。可是还是这么勇。这次我去北京30天,一个朋友刚二进公,还说好好改造争取早些出来继续战斗。精神可嘉。我们开玩笑说,行啦,老大,还是我们在外面给你攒点养老金,你就在这里修养段日子吧。逗不逗,人就是这样乐观,多好!

这可是不同性质的两种"走险" ...中国现在已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中,一批批超级富豪应运而生;不过,这一辉煌却无法掩盖其底色的苍凉,那就是更多的民众陷入贫穷,贫富差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这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致使在致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非法致富为特征的社会间题...

中国这种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扭曲了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他们不再追求爱心,同情心,心中也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更无视法律道德..为了致富, 以身试法...挺而走险,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发家致富"神话...为此也更推动共产党内部的腐败...话题扯大了!
作者: lek0    时间: 2007-9-29 00:22
标题: 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这可是不同性质的两种"走险" ...中国现在已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中,一批批超级富豪应运而生;不过,这一辉煌却无法掩盖其底色的苍凉,那就是更多的民众陷入贫穷,贫富差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这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致使在致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非法致富为特征的社会间题...

中国这种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扭曲了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他们不再追求爱心,同情心,心中也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更无视法律道德..为了致富, 以身试法...挺而走险,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发家致富"神话...为此也更推动共产党内部的腐败...话题扯大了!

贪官污吏是令类。走私是犯法。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和悲剧。

但是,在某种状况下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改革开发这么多年来,最大的问题是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与另外一个职能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自相矛盾。你按照税务制度走,就会破坏和触犯公司的财务制度。学了英国财经管理和相关法律的才子,也未必搞得定中国财务政策和职能部门的制度在协作中的和谐和统一。

无论国企还是外资,大家留传一句话: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明哲保身不容易。

话撤大啦。小小感受请谅。 :smile: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10-1 22:33
标题: 回复:回复: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回复: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我不想假设如果没有高考,我的命运将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糟,了。

当时79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是4%,而我们这也不过是2-3%.我们同龄的一些很优秀的人因各种因素没能坐上这最后一班车, 后来的结局差异很大...十年后我曾有机会与我过去的几个初中同学会面, 感觉很有点鲁迅笔下的"润土的故事"所描诉的...充满沧桑感...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10-1 22:55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我是想写偷渡题材的文字,让不了解广东,不了解当时情形的有兴趣的朋友看,可想要符合客观,又要有可读性,自己尽管经过4次失败,小妹也4次最后成功,还有我哥,知青朋友等经历材料,其中我妹妹的经历较传奇色彩,可我一个非文科的人,常觉得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加上还未到退休,没整块的时间,所以停在想字上面。
我认识的人偷渡死的(失踪至今)的有三个,我妹妹第一次的partner罗锡元,一个普通工人的独子,66年的初二生,在大鹏湾海里失踪(大鹏半岛的东面是大亚湾,西面是大鹏湾,退潮时离港英管辖的东平洲岛水面最短距离仅200多米),快33年了,我永远忘不了他的名字。还有覃XX,65年高中毕业的大姐姐,75年在东莞太平梅花山堆位被民兵发现并奸污,再收走所有衣物令她羞于追赶。。。
52年封关后,潮起潮落的偷渡就没停过,真正称得上潮的有两次:一是61年因谣传英女王生日开关三天,造成十天内几十万人的偷渡大潮,广州广九火车站挤满了各地来的“明渡”客,把去看情况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张乐宜的坐车也掀翻了,宝安县城——小镇深圳也挤满了人,连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另一次是在70年代,持续近十年。
70年代后期邓小平到深圳,下面的官员在边界前向他介绍偷渡的情况(那时虽然没到“千村薜荔人遗矢”的局面,可也确实是村村青壮年男女都跑光了),老邓也只是说,“我们的政策不够好啊!”我想那时他心里就有了改革开放和收回香港的宏图了。
另外,60年代初,新疆伊黎发生过大型群体越境事件,民众跑当时的苏联去了,好像背后有老苏活动。
我觉得自己心态没扭曲,心中没有恨,伤害的和被伤害的都是我的同胞,那时又有谁没伤害过别人?只是为我的民族的那段历史悲伤,希望今后少些发生伤害,不然我不会这样平和地写下这些文字。

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偷渡机会, 人们也是如此思想倾向...大概是从78年,我们那里当初从广洲上海过来的都已开始行动, 与父亲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在一个内蒙研究院同科室的同事)1977年探亲回广洲, 不久又写信说到香港探亲, 再后来又说到了澳洲...然后音信全无....
紧接着另一个同室同事又回上海, 然后去了日本...
然后另一个同事去了美国...陆陆续续科室的人都离开了...去年他们又艰辛万苦,相互联系上, 从世界各地相约奔向内蒙,二十好几年没见,都已七,八十岁, 有的由儿女伴陪...相见场面格外感人热烈...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10-2 06:16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偷渡机会, 人们也是如此思想倾向...大概是从78年,我们那里当初从广洲上海过来的都已开始行动, 与父亲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在一个内蒙研究院同科室的同事)1977年探亲回广洲, 不久又写信说到香港探亲, 再后来又说到了澳洲...然后音信全无....
紧接着另一个同室同事又回上海, 然后去了日本...
然后另一个同事去了美国...陆陆续续科室的人都离开了...去年他们又艰辛万苦,相互联系上, 从世界各地相约奔向内蒙,二十好几年没见,都已七,八十岁, 有的由儿女伴陪...相见场面格外感人热烈...

那个年头,长期被精神禁锢而又有独立思维的人,总想到外部世界去看看,去试试。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歌都唱了。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俗话说的。
作者: 王琳    时间: 2007-10-3 13:08
标题: 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哇噻!真服了您二位了!从哪找这么些经典段子,看得好过瘾好解馋哪................... !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10-3 20:21
标题: 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王琳]发布
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哇噻!真服了您二位了!从哪找这么些经典段子,看得好过瘾好解馋哪................... !

记得小学语文里学过一首诗,是以一个老农的口吻批评忘本青年的。开头是: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莫嫌老汉,说话啰唆。
那时你饿得像瘦猴,
三根筋挑起一个头,
。。。。。。”

当时还不到十岁,长在南方,母语粤语,这“三根筋挑起个头”怎么也想不明白。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10-3 22:34
标题: 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王琳]发布
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哇噻!真服了您二位了!从哪找这么些经典段子,看得好过瘾好解馋哪................... !

名人到此一游, 蓬壁生辉 :p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10-3 22:39
标题: 回复: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记得小学语文里学过一首诗,是以一个老农的口吻批评忘本青年的。开头是: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莫嫌老汉,说话啰唆。
那时你饿得像瘦猴,
三根筋挑起一个头,
。。。。。。”

当时还不到十岁,长在南方,母语粤语,这“三根筋挑起个头”怎么也想不明白。

忧喜掺半
后来如何明白了 :confused: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7-10-3 23:02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俗话说的。

更何况不同文化的异国它乡...

我想起了刚来时常听的"流浪歌"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MPZHHGxXs20[/SWF]


[SWF=425,350]http://www.youtube.com/v/i0axvqusWGU&mode=related&search=KTV[/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7-10-7 12:06
标题: 回复:回复: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忧喜掺半
后来如何明白了 :confused:

后来学人体解剖学,了解到那细细的、千刀切万刀砍都不断的(忘了交代,解剖刀拿反了)、组织学叫致密结缔组织的、解剖学叫腱和韧带的物体,就是那在广东话里与“根”发音完全相同的——筋,一下子就悟了。

挑,不就是支嘛,支撑,带点玄。

再后来看电视新闻,非洲打仗干旱灾荒,还有慈善捐款节目,哎哟,那苍蝇围着打转的,不就是老汉说的棉花脑袋豆腐心的小子吗?Neg,电视的亮度和对比度调得太暗了。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sns2.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