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怀旧散文系列: “我和三姐” 等(作者:王伯庆 ) [打印本页]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8 20:46
标题: 怀旧散文系列: “我和三姐” 等(作者:王伯庆 )
http://column.creaders.net/colum ... amp;actid=273948)

     我有三个姐姐,我跟三姐接近,我们俩的战斗友谊得从我学习讲起。在乖乖的姐姐们看来,兄弟我的确是一棵歪脖子树。班上最后一批入少先队,最后一批入红卫兵。连一向高看儿子的妈妈也都不好公开地张扬我的行为:逃学,打架,课堂恶作剧,不做家庭作业。爸爸生前对我相当失望,老说我妈教育失败。我今天能规规举举地在大学堂里坐十来年冷板凳,拿到几个红本本,真叫前辈们跌破眼镜。

    我不敢让教小学语文的吴老师知道我现在胆敢舞文卖字,我吃不准吴老师的心脏是否承受得了这个玩笑。我的小学语文成绩实在太差,但靠经营得当,每次也不下六十分的及格线。坐在课堂上,听老师按省统编教材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就联想起江姐的十根手指头被国民党特务钉竹签,我盼望下课铃响,特务头子徐鹏飞一喝:“拖下去!”。

    最要命的是语文家庭作业,那时每个星期要写一篇“周记”,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与其他英雄儿童不一样,恰好我的生活最没有意义,只好请三姐代我写“周记”,题目由我定。

    第一篇就写拾金不昧。连续干了四篇拾金不昧,每篇把地点和金额改巴改巴,也能混六十来分。做好人好事,老师不好让我不及格,立场站对了,水平可以慢慢提高。

    第五周时吴老师不乐意了,她说全市的钱都让你捡光了,这星期你可能没有钱可捡了。这难不倒兄弟,第五篇我就开始帮助邻居王婆婆。故事一般是这样的:军属王婆婆提不动水,碰上我正要出去看电影,帮不帮王婆婆呢?心里面有一个小红人和一个小黑人在打架,关键时候雷锋叔叔前来帮架,小黑人被打跑了,我挺身而出接过王婆婆的水桶,王婆婆夸我是个毛主席的好孩子。换换名字和水桶,就象学英语时的替换练习一样,又干了好几篇助人为乐。

    后来问同学,原来大家都在瞎编好人好事,一个毛头小孩,谁能一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学生写这种“周记”就是教孩子从小撒谎。

    不光语文的家庭作业让我头疼,还有大字,算术呢?多亏我三姐很帮忙,每天忙完了自己的功课就替我做家庭作业。三姐不是白干,我把我的零用钱都付了她作工钱。

    我三姐很会挣钱,我妈喜欢歌剧,三姐就钻到蚊帐里,拉开帐幕学唱一曲,得点赏钱。有时可以得到五毛钱,那是文革前的五毛钱呀,可以买一斤猪肉,或一斤糖块,或四斤大米(要粮票)。那时的歌剧好象雇的都是女角,如江姐,不然的话我也许能捞俩小钱。

    我要买东西没钱时,就会去找我三姐。一开始我就讲:知道吗?大院里的小孩们流行下军棋。三姐说:真的?军棋好玩吗?我说:太好玩了。五分钟后,三姐就提着她的钱袋跟我去买军棋了。

    有一次我提议跟她合伙办个小人民银行,三姐说:“谁存钱呢?”            我说:“我俩。把我们的钱放在一起。”            三姐说:“谁取钱呢?我说:咱俩。”            三姐说:“好。”就把她的钱拿出来了,她又问:“你的钱呢?”            我说:“我先出个存钱盒,把你的钱放进去,今后我有了钱也往里放。”            以后我付三姐的工钱就成了银行资产。三姐后来不玩这个了,说我花钱太狠,她唱歌太累。

    我常在外面惹祸,我妈要揍我时就躲在外面一阵,到吃晚饭时妈妈心肠一软,叫我姐把我招回来,所以也没有挨什么打。一次又闯祸了,我逃到外面闲逛,等侯招安。三姐来了,说妈妈不打你了。那时离吃晚饭还早,我有点不信。三姐说:妈妈的口袋里有点心。妈妈爱吃零食,她一下班我们会抢上去搜妈妈的衣袋。我一激动,撒腿就跑回家。正把贼手伸进妈妈的外衣口袋时,立刻被我妈按倒在长凳上,一阵好揍。三姐还在旁边火上浇油。

    有几年我和三姐单独过家,母亲在外地,大姐二姐下乡去。因父亲已被迫害去世还没有落实政策,有些人趁机欺负我们小。有一个阿姨一天向我借了粮票三十斤,过了还期好久不见动静,这位阿姨是那种好占便宜的人。我抹不开脸去讨债,就叫三姐去。三姐听话,敲开了阿姨的门,说:我弟让你还粮票,他不好意思来。我有主意,三姐不怕情面,我们也应付得了成年人。

    读大学后,我跟三姐讲话的时候少了,我也不耐心听她的话。我带女儿回国探亲时,三姐成天就跟我女儿讲话,把她带上街,回来时女儿双手抱满了吃的。

    前不久三姐打电话给我,说被铁路局下岗了,成渝高速公路修好后铁路客运不行了。三姐说想搞一个书店,要市文化局批准,叫我回国时去运动运动老关系。我说:三姐你要挺住,我马上就到。我还讲:小时候读书花钱全靠你,今后有小弟一口饭,就少不了三姐你一口。

    摘自《十年一觉美国梦》四川人民出版社

120070716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43)

1200707168.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8 20:49
王伯庆,四川人,在美国从事经济研究。业余写作,文章常发表在《华夏文摘》, 《华声月报》,《书屋》,著有《十年一觉美国梦》,《我家有个小鬼子》等。

120070738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3)

1200707381.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16:38
标题: 王叔的故事
自从中国落后以来,近百年来多少人出国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出国是看别国有什么优点可学,强国自有其过人之处,我弱国可以效而仿之。但是,学来学去,提倡洋为中用的人常常被扣上挟洋自重或汉奸的帽子。只要对手一扯起民族这面大旗,老兄你定输无疑,跟谁有道理没关系。

    柏杨老兄弟讲,他崇洋不媚外。谁管你这套,百年屈辱,同仇敌忾,一听到柏杨是汉奸,甭多讲,先打他个狗娘养的。

    挟洋能自重,无非是那媚外的人不少。人不能理性地看待它国,就容易掉进煽情的旋涡。我们都曾经历了流行“河殇”和“中国可以说不”的潮流,就像天津卫有些义和团员的后代成了日伪政权的维持会长一样。当然,“河殇”是人在中国批评中国社会,比人在中国批评美国社会多了一份勇气。在不需要勇气的批判中,起哄多于理智,功名盖过真理。            有些留洋学者归国后也加入了义和运动,提高了抗夷斗争的理论水平。清末民初,有些留学生回了国,大贬洋人。因为他们英语好,懂西餐,读的又是欧美名校,群众说:哈,连学贯中西的大儒都说洋人不行。

    其实,这些人多半是富家子弟,中国的贫穷不会影响到他们的锦衣玉食,所以他们要捍卫国学,而不是发展经济和民主。有个留洋学生说“欲救中国,救世界,非提倡老庄不可”的高论,我不敢苟同。你我贫家子弟,吃饭要紧,还不如“欲救中国,先办个特区”。

    我家有个邻居叫王二,王二他爹叫王国学。王叔他爹,也就是王二他爷,是大清遗臣,挺开明。家里有钱,民国初年王叔自费到了美国留学。

    拿着老爹的现大洋,王叔在波士顿泡泡茶楼酒肆,学会了吃西餐,弄懂了点洋酒,一口英语练得棒棒的。那时老中受歧视,不然的话,王叔肯定象唐伯虎一样,点一个洋秋香回家啦,因为几个酒吧的女招待们对王叔和他的小费印象深刻。

    洋学位要也可,不要也可,王叔最后以唐诗的一个历史纠葛为题轻松地拿下了博士学位,连他的美国导师都没有怎么看懂,这事为王叔后来的学生赞叹不已,有的学生还由此断定王叔是汉诗英译第一人。

    王叔回国后在中文系教书。那时回国当教授的人收入不低,王叔家按月包有洋车,也有钱到戏院去票票名旦。王叔身着长衫,手拿一根司迪克(文明棍),风度翩翩。不象有些崇洋的浅薄之辈,开口就是“太君说啦,...”,或者把头发染黄,实现脱亚入欧;王叔高举国粹大旗,弘扬国学,抵抗外来文化侵略。能用英文研究古汉语的,系上就王叔一份。

    遇到有那不服的,王叔有一绝招:故意把英文报纸倒着一拿,脱口念出的波士顿英语镇住了那些暗藏汉奸之心的后辈。

    解放后,王叔积极靠拢组织,事事走在队伍前面。抗美援朝的三次战役把美国人打回了三八线,王叔一激动就把洋文凭在系上烧掉了,被学校报纸称为抗美义举,立刻选进了政协。有民主党派来拉王叔入伙,王叔心想:跟你还不如直接跟党的领导,王叔要入共产党。书记说党要他留在民主党派里,好发挥作用。

    五二年时,西南军区教员祁建华发明了一种教学法,在150小时内教会文盲认识1500个汉字,一时在全国名声大噪;王叔欣然命笔赞美,写下了当时广为流传的诗歌“文化的春天”。五七年反右后,系上几个刺头被剃掉,王叔跟系领导更紧了。五八年大跃进时,王叔从古书里发现周朝时就有小麦亩产万斤,为人民公社放 “高产卫星”找到了历史根据。王叔还总结为“深耕二尺,密植十万,施肥万担,亩产万斤”。同年,王叔升为二级教授。

    以后搞社教,破四旧,走“五七道路”,反对爬行主义,批判洋奴哲学,王叔是一马当先。就是文革蹲牛棚,受委屈时,王叔还是从自身找原因。打倒“四人帮”后,王叔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从此是老牛更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王叔常在大会上发言,代表爱国知识分子表态。我小时候看到报纸上登有政协委员感谢会议伙食好时,就好想成为王叔,可以常在外面吃大肉又不用花费家里的肉票。

    王叔常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做学问要厚积薄发。王叔回国后惜墨如金,只写些专业批评文章,在比较汉学领域里是一言九鼎。系上有人说批评文章不算是学术贡献,可是王叔的批评给比较汉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开全国的学术会议时,王叔若要在,一定坐在台上。王叔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是他当年英文版的博士论文,后来由系上出钱印了出来,单行本。王叔家里积了一大堆,有客人来时就送上一本。

    有段时间,系上的自由化分子讲王叔是“科研一阵子,政协一辈子”。组织上没有理睬他们,王二讲:好多人都这样,丫养的单挑我爸。听说王叔最近以八十高龄再度蝉联政协委员,组织上说是留学生在政协里要有代表。我下次回国得找王叔,反映一下在美国的疾苦。

    王叔家有只咖啡罐,道地的美国货,没舍得丢,平时装上一些时鲜糖果招待客人。王叔有时也指着咖啡罐给王二讲,好东西呀,几十年啦。

    王二自费到日本留学去啦,靠洋钱读书,毕业后留在日本给东洋人做事。王叔说王二的老板淫次郎早年在伪满关东军当过兵,忏悔了,待王二不错。王叔上下张罗,很快就把王二媳妇和小孙子办出国了。

120077873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9)

1200778737.jpg

作者: 罵 甲    时间: 2008-1-19 19:27
标题: 讀 起 來 很 不 錯 ﹐ 請 斑 竹 繼 續
謝 謝 ﹗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0:18
标题: 回复:讀 起 來 很 不 錯 ﹐ 請 斑 竹 繼 續
最初由[罵 甲]发布
讀 起 來 很 不 錯 ﹐ 請 斑 竹 繼 續

謝 謝 ﹗  

终于 有个与我 “奇文共欣赏” 的 男知音 了!!!

女孩子 都只会 比较 ‘漂亮衣服’, 不会欣赏散文的,不管她们了。

我们自己高雅吧。。。

120079190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33)

1200791906.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0:21
标题: 海风你轻轻地吹
最初由[罵 甲]发布
讀 起 來 很 不 錯 ﹐ 請 斑 竹 繼 續

謝 謝 ﹗  

海风你轻轻地吹

     小时候,读了一些关于大海的文章,开始向往大海。看了电影“海霞”,心想能去帮渔家姑娘织织网该多好呀。

    我长在四川,远离大海,真希望有一天能住在大海边上,在落日的余晖中,坐在自家的阳台上,眺望大海,一杯清酒在手,红袖侍墨,欣然命笔。

    终于,住在了加州圣地亚哥市的北面海边。以后就跟大海结缘了。

    圣地亚哥是个玩帆船(sailing)的好地方,有“美州杯”帆船比赛,是世界级的。我也跟别人去帆过船。开始时张蓬调向一阵大忙,鼓风后船行很快。风调帆顺后,大家就斟上一杯,迎面海风习习,放眼帆船点点,禁不住心旷神饴。平时的辛苦工作,此刻感到也值了。

    圣地亚哥是美国海军基地所在地,每当帆船经过一座座高山似的大军舰时,我就为这些大家伙还能动感到吃惊,人类怎么就这么伟大,搞了不少东西来自己揍自己。

    我也去圣地亚哥的La Jolla海滩去玩水。我不会冲浪,浪大时游泳很难,所以只是划浪。伏身在一个划浪板上,让浪潮把我送回海边,经常一个大浪把我盖在水下,一会儿又从水下冒出头来,煞是好玩。回头看到那些冲浪人风口浪尖,随波逐流,想来他们一定是感觉好极了。

    后来,我搬到美国西北地区的常青之州去,住在一个绿树葱葱的太平洋海湾里,这里靠北,海水温度低,适合于贝类动物生长,于是,我体会到大海的又一乐趣,捞海。

    花五块钱买一张许可证,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捞贝类海鲜,秋冬天可以网蟹,春夏天可以拾贝,比起店里卖的那些货来,会吃的人知道,好一个“鲜”了得。

    捡牡蛎是最简单的了,牡蛎又叫蚝,记得第一次去捡牡蛎,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旁的一段海滩边,那里的牡蛎多。到达时潮水已经退到底了,满滩的牡蛎。一弯腰就捡一个,一个一个往桶里装,一会儿就捡了一桶,潮水涨起来就不这么好捡了。州法规定牡蛎壳不能带走,便于牡蛎再生。我们得撬开牡蛎壳,就地取肉。

    牡蛎壳长得不规则,不好撬开。我们用起子和小钉锤耐心干。两家人一起做,有人拾贝,有人取肉。两个小时下来,也有四五磅蚝肉。你也可以取出生蚝就吃,生蚝蘸番茄酱,加一点柠檬汁,味道好极了。

    然后,在海边公园架起野炊炉,取一半蚝肉,一个一个裹上鸡蛋面粉,炸得黄黄的。撒上盐,挤点柠檬汁在上面。面对大海,就着白葡萄酒,一口一个,那感受能说得出来吗?

    剩下的一半蚝肉,放到油锅里一跑,放上姜葱盐,加水加蔬菜。好一锅鲜汤。老广男人爱吃蚝,说是大补,吃多了男的坐不住。你不能当真,那天我装了一肚子的蚝,也没有多看周围的女孩子两眼。

    网蟹要轻松多了。带上几个网,去停小船的码头边下网,你也可以租到网。花两块钱买几条臭鱼作诱饵,一个网上拴一条,就可以下网了。

    螃蟹闻到臭鱼味,会激动地爬进网来。但是你老兄不能太激动,网拉早了,全是小螃蟹。一般来讲,小螃蟹头脑简单腿脚利索会先到,也许,吃着没危险了,才去报告上级,这时干部们就大摇大摆地赴宴来了。州法规定肩宽不到六英寸的螃蟹不能拿走,也不能抓走妇女们,你也就只能抓男壮丁,每次每人不得带走八个以上。

    我每次下四个网,大约半小时起一次网。不一定每次都有合格的螃蟹,涨潮时容易抓到大的。一个大螃蟹有一磅多重,八个也是不老少。有时两尺长的大海星被捞上来,小孩子就激动起来了。最可恨是海狮,潜到水下把网里的诱饵鱼偷吃了。

    起网之间,逗逗海鸥,看看小说,难得偷一日浮生。很多人也身著泳衣,晒晒太阳。欢声不断的观光轮在海湾里游弋,远处水天一色,有巨轮驶过。

    海蟹一蒸,蟹肉蘸上姜醋酱油,又嫩又鲜,一个大海蟹就把你给撑饱了。有个朋友来美国比赛围棋,我约了他去网蟹,回来说玩得真放松。

    南加州的海水温度高,不产这些东西。真有,加州那么多人,每人也摊不了几只,游山玩水,还是人少好。

120079207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3)

1200792073.jpg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8-1-19 20:39
这个帖子不错,文章平易近人,读起来不费劲,口感还不错。配一段音乐,增加阅读情趣。


http://i21.tinypic.com/2cp6bko.jpg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199176497.mp3

《渔家姑娘在海边》


作者: 罵 甲    时间: 2008-1-19 20:42
标题: 俺 服 這 些 文 人
人 家 不 管 在 哪 都 能 發 現 生 活 中 的 樂 趣 。 怪 不 得 文 人 作 家 一 般 都 愛 犯 "生 活 作 風錯 誤 "﹐ 原 來 是 太 多 女 孩 上 桿 子 追 呢 ﹗ 下 輩 子 俺 也 學 文 ...     
作者: 罵 甲    时间: 2008-1-19 20:49
标题: 回复:回复:讀 起 來 很 不 錯 ﹐ 請 斑 竹 繼 續
最初由[jan_ai Zhang]发布
回复:讀 起 來 很 不 錯 ﹐ 請 斑 竹 繼 續



终于 有个与我 “奇文共欣赏” 的 男知音 了!!!

女孩子 都只会 比较 ‘漂亮衣服’, 不会欣赏散文的,不管她们了。

我们自己高雅吧。。。 女 孩 不 僅 喜 歡 漂 亮 的 衣 服 ﹐ 也 喜 歡 寫 這 些 散 文 的 作 家 ﹐ 作 家 通 常 都 比 較 有 生 活 情 趣 ﹐恰 好  與 女 孩 子的 浪 漫 情 懷  相 吻 合 。     
作者: spring3    时间: 2008-1-19 20:52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罵 甲    时间: 2008-1-19 21:1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8-1-19 21:2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spring3    时间: 2008-1-19 21:3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1:43
标题: 回复:俺 服 這 些 文 人
最初由[罵 甲]发布
俺 服 這 些 文 人
人 家 不 管 在 哪 都 能 發 現 生 活 中 的 樂 趣 。 怪 不 得 文 人 作 家 一 般 都 愛 犯 "生 活 作 風錯 誤 "﹐ 原 來 是 太 多 女 孩 上 桿 子 追 呢 ﹗ 下 輩 子 俺 也 學 文 ...     

王伯庆 也是 学理工 出身的吧?
毕业于 东北 某校吧?具体的,记不清了。。。
(您不是 也有太 多 女 孩 上 桿 子 追 吗?
上次周末, 还开车 一晚赶两处。。。
回家了, 还乐颠颠地写首 歪诗 到 51 show-off。。。)

王伯庆:我要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http://dinmojy.blog.hexun.com/5401375_d.html)

伯庆于1997年开始搞文学创作,有随笔集《十年一觉美国梦》、《改正了也是坏同志》、《我家有个小鬼子》以及与女儿王可合著的《成长1+1》。

  初见王伯庆,是日前在由他和蒲果泉博士联合主编的《大学生存手册》一书的全国首发式上,戴眼镜的他给人感觉是书生气浓厚,原以为他是一个特别痴迷于文学的人,因为在网上搜索“王伯庆”这个人,得到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关于他出的书,专业方面,少之又少。

  30日,再次见面时,他颠覆了之前给记者的所有印象,说话掷地有声。谈到自己回国后进行的一项课题,他说,其初衷是要改变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人物素描办公室贴穷苦照片

  王伯庆的办公室,位于西南财大专门提供给海归学者的“黄楼”里,编号217,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照片和放在书柜上的中国和美国的国旗。墙壁显眼处,贴着7张展现穷苦大众的图片:要么是一双小孩子光脚踩在淤泥里的特写;要么就是一个衣着褴褛的小男孩,背着一只比自己还高的背篓,无邪的眼中流露出无奈……

  王伯庆说,这些照片是他这几年从网上下载的,每一张都曾深深震撼着他,“他们一直在提醒着我回国的目的”。王伯庆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己的研究,让中国有更多经过良好训练的人才,提高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尽量少一些穷人。

  王伯庆生于成都,1990年赴美留学,在国外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加入了美国国籍。“我给美国人民作了16年的贡献,现在该回来给中国人民作些贡献了”,至于谁在心里的分量更重,王伯庆说,这个问题就像“爸爸和妈妈都掉进河里了,你应该先救哪一个”一样复杂,是永远没有答案的。

  课题研究改变大学生就业难

  王伯庆今年已经52岁,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此时的他应该说话慢条斯理,身上的锐气也被磨平了,但在和记者谈起他手上的一项课题研究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几个字用在他身上毫不为过,“从青年到现在,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将中国建设成繁荣、和平的国家”。

  在美国,王伯庆所做的是计量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回国之前,他任华盛顿州研究与数据分部的主任研究员。这几年,王伯庆一直很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探寻根源时,王伯庆吃惊地发现,“建国几十年了,中国至今却只有一部职业分类大典,其沿用的方法是美国30年代发展的,早在80年代就被淘汰了”。

  据此,王伯庆确定了目标:参照最新的国际标准,确立“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系统”。从项目确立到现在,王伯庆的团队已忙碌了5个月,他打算每3年对全国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各个行业的大学学历的岗位及其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变化。每年还要对全国各高校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了解他们在校期间掌握的工作能力满足工作岗位的程度。

  “这个调查从2007年启动。同时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调查和企事业调查,当年就可以为教育部门和高校提供调查结果和对策建议。”王伯庆说,这是一个建立数据库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完善的系统,需要9年时间。“我们就好比在种树,有了这个新的数据库,高等教育管理者在专业和课程调整、教学方式有了科学依据。”王伯庆说。

120079703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2)

1200797035.jpg

作者: 罵 甲    时间: 2008-1-19 21:48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1:51
标题: 回复:俺 服 這 些 文 人
最初由[罵 甲]发布
俺 服 這 些 文 人

人 家 不 管 在 哪 都 能 發 現 生 活 中 的 樂 趣 。 怪 不 得 文 人 作 家 一 般 都 愛 犯 "生 活 作 風錯 誤 "﹐ 原 來 是 太 多 女 孩 上 桿 子 追 呢 ﹗ 下 輩 子 俺 也 學 文 ...     

http://www.zjol.com.cn/gb/node2/ ... 15ai1706734.html)

(before: 2004)
中文名:王伯庆
    国 籍:美国
    出生地:中国·四川
    现居地:美国·西雅图
    年 龄:49岁
    英文名:无
   学 历:经济学博士
    爱 好:阅读,锻炼
    崇拜的人:不崇拜任何人,但尊重每一个生命.
    喜爱的音乐:梁祝

    教育
    材料工程学士, 工业经济管理文科硕士, 统计理科硕士,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助理工程师, 讲师, 资深经济学家, 现任华盛顿州政府研究与数据分部研究经理

    其他职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客座教授

    写作
    1999.03 - 2000年中国《华声月报》(中国新闻社),《伯庆专栏》主持人
    1999年6月,随笔集《十年一觉美国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据香港
    《明报月刊》2000年第9期报道,该书一年后排在广州畅销书榜
    2001年1月,《我家有个小鬼子》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1月,随笔集《改正了也是好同志》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
    媒体采访
    2001年4月,接受《美国之音》的《文学与表演艺术》栏目的一小时现场专访,回答个人经创作经历。
    2001年5月,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读书时间》的45分钟专访,关于《我家有个小鬼子》及家庭教育。

    做什么人:乐观,朝气蓬勃
    爱好:阅读,锻炼
    偶像:愿意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的人
    喜欢的音乐:梁祝
    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物,因此幸福的道路也不是惟一的
    期待孩子:悟性就在脚下

    父想联翩:
    良好的教育才能给你真正的自由
    推销自己是事业的起点。
    像个孩子才能做孩子的朋友。
    在需要努力时把自己假设为聪明人就是笨蛋。
    每一代有自己的活法,父母要学会从舞台走到看台。
    遇到更优秀的人是提高智慧和训练谦卑的机会。
    我们的确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充满自信,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活得跟我们不一样。
    哈佛虽然好听,但人不应该为“好听”活着。日子是要自己过的,别人都是看客。
    做父母是一份荣幸,我享受了Kate天真的童年,还有美丽的大学之战。

120079756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9)

1200797565.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1:56
最初由[清风如约]发布

建议使用恰当拼写比如:春天女孩. :O

接受批评!!!

您到那里野去了???

一周看不到人???

再以后, 随便自由主义,开 。。。

120079778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5)

1200797783.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2:11
标题: 回复:回复:俺 服 這 些 文 人
最初由[清风如约]发布
回复:俺 服 這 些 文 人
那什么王塑的笑话段子:
大街上流氓咋越来越少了呢.
都码字当作家去了. :O

选择的自信
王伯庆

     有时和朋友分享一下对中美两个社会的感受,但总不愿意写出来。有人写了就挨批判。比较中美社会,我当然不能只对中国社会唱赞歌,对美国社会大批判;再说,要是我认为美国社会一无是处,我干嘛不学成归国哩。一个令很多外邦人久留不归的国家,自然有其让人依恋之处。

    但是,我若是赞扬美国社会的长处,就意味着中国社会有些方面不如人家。这样做也许会激起民族感情强烈的人的反弹,有些还是长年站在国境线外的“爱国志士”。

    你有不同的生活感受,可以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用不着指名道姓地跟别人脸红脖子粗,喊些没有事实的口号,骂别人是民族败类,或是中共走狗。与人斗其害无穷,不要搞什么“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霸道。敌人拥护吃肉,怎么没见你去吃素哩?

    今天我要斗胆地表扬一下美国社会。记得刚到美国时,去买食品,光啤酒就有十几个牌子,有的牌子还分干啤,冰啤,轻啤(light)。过去我习惯了没有太多选择的社会,从那时起我不得不开始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生活中,美国社会给了我多一些的选择,也给了我多一些的责任,多一些的自信。

    来美国的有些亚州新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便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并不管用。又于是,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我自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在新富国家那样大。

    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当然没有。

    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这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修计算机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个人。处久了,我们每天见面时也侃几句。一天,我开劝他:你为什么不去微软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微软,这儿挺好。

    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一起打下微软今天的功臣,现担任微软的副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会发现,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R&D部门,开价是他的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约我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

    最近他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主要媒体的关注。一个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诉他说:我搞了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反响。并且还认真地给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如果我王伯庆是他的同事,我是否会像那位老美一样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

    因为有自信,你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也乐于恭喜你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身立命?

    曾记否?几年前轰动全美的一件惨案,依阿华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因为嫉妒而枪杀同胞又断送了自己。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

    有一位朋友,拿到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职位,高高兴兴地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公寓房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当然不差。隔壁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聊天时老墨中气十足,没什么文化,但神色之间透出对生活相当满足的自信。这位仁兄想,这老墨虽没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

    结果不然,这老墨没有工作,全靠五个小孩的政府补助过活,每人每月几百元钱,还有食品卷。这位朋友感概地讲,恐怕克林顿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职务也许帮助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这片崇尚自由呼吸的土地上,当你我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汗颜,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高邻气短。

    有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她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蕊来个单独采访。多番努力,终于搞定,克太太同意在她出席了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的讲演后,跟辛迪谈一个小时。

    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着百年历史,庄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候着。到了时间克太太还没来,她坐不稳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来,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头过来了,说:夫人,你在干什么?

    女播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

    一会儿老头又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有总统府的高级助理们。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注】。

    这个老头可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拥有了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要是一天北京大学有一个守门人能挡出去一个政府部长,你我兄弟也许就可以把求职简历寄回国去啦。

    权势人物的气度是制度和人民调教出来的,常常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袖。

    知道吗,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嘛劲?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

    当然,自信并非都来源于生活的选择,美国的选择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我知道,美国的选择给我带来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我不再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成功标准,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的。

    注:New York, 1997年12月11日,The Associated News

《十年一觉美国梦》四川人民出版社

120079869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1)

1200798696.jpg

作者: 罵 甲    时间: 2008-1-19 22:13
最初由[清风如约]发布


呵呵,开玩笑哈.别介意.

俺经常在楼上玩耍.偶尔下来看看大侠新作.

有空俺也写几个小故事怀怀旧.

不过您得给保驾才行.

偶也认为现代作家和流氓在精神上有近似点.

. 你 和 劍 哀 斑 竹 文 筆 都 不 錯 ﹐ 均 屬 准 作 家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2:18
最初由[清风如约]发布
呵呵,开玩笑哈.别介意.
俺经常在楼上玩耍.偶尔下来看看大侠新作.

有空俺也写几个小故事怀怀旧.

不过您得给保驾才行.
偶也认为现代作家和流氓在精神上有近似点.


"有空俺也写几个小故事怀怀旧."
********** 问题是: 您一辈子都没空 咋办???

[清风]先生的文笔,早就想拜读。。。
只要通过政审,肯定保驾!
我们为每一位好用户保驾!!!

120079911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9)

1200799110.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2:21
最初由[罵 甲]发布
你 和 劍 哀 斑 竹 文 筆 都 不 錯 ﹐ 均 屬 准 作 家      

鬼打架的!!!

一个纯文学帖子, 居然 有 。。。。

120079929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5)

1200799294.jpg

作者: 久石让的粉丝    时间: 2008-1-19 22:38
最初由[清风如约]发布


呵呵,开玩笑哈.别介意.

俺经常在楼上玩耍.偶尔下来看看大侠新作.

有空俺也写几个小故事怀怀旧.

不过您得给保驾才行.

偶也认为现代作家和流氓在精神上有近似点.

.

您这不是一棒子都打死了吗?
现代作家很多都在从事纯文学写作,哪能都是美女作家呢
包括王朔,你说他流氓,可人家写出来的作品,看上去很美:)
陈忠实,迟子健,苏童,陆天明,唐浩明,二月河。。。。太多啦,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2:41
最初由[清风如约]发布
偶怎么没写过?

记得以前写过一小短篇"儿子的眼泪"
今年也写过一个"妞妞的眼泪".
说实话,在51上写作(涂鸦)要具备相当的勇气.
因为不小心就踩到了什么雷.
偶有点怕怕呢

我写 《大学情怀: 我和我的女同学》时,没当什么 版主之流,
还是在 “时事新闻”。

现在,更何况 在 “故园情怀”,
纯怀旧的东西,谁能说什么?
谁都可以写,都欢迎。。。

120080046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7)

1200800463.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2:46
最初由[tinahu]发布
您这不是一棒子都打死了吗?
现代作家很多都在从事纯文学写作,哪能都是美女作家呢
包括王朔,你说他流氓,可人家写出来的作品,看上去很美:)
陈忠实,迟子健,苏童,陆天明,唐浩明,二月河。。。。太多啦,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耶---
偶像 终于来了!!!
有人收拾 《清风如约》了!!!

小妹, [tinahu], 上, 踢他脖子!!!

120080076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4)

1200800764.jpg

作者: 久石让的粉丝    时间: 2008-1-19 22:48
最初由[jan_ai Zhang]发布


耶---
偶像 终于来了!!!
有人收拾 《清风如约》了!!!

小妹, [tinahu], 上, 踢他脖子!!!

不是呕吐对象就好,嘿嘿。
那敢收拾别人阿,不被收拾就不错啦


你那个挂红灯笼的地方是哪里呀?
我现在在挑养老的地方呢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2:54
最初由[tinahu]发布
不是呕吐对象就好,嘿嘿。
那敢收拾别人阿,不被收拾就不错啦

您这 一谦虚, 一纯情, 一小女作态,
整得 我们都不好说啥了。。。

首先, Mr 【马甲】给吓回去了。。。
【马虎】也不敢露头了。。

120080125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9)

1200801256.jpg

作者: 痴汉XP    时间: 2008-1-19 22:5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19 23:05
最初由[tinahu]发布
不是呕吐对象就好,嘿嘿。
那敢收拾别人阿,不被收拾就不错啦

你那个挂红灯笼的地方是哪里呀?
我现在在挑养老的地方呢

“你那个挂红灯笼的地方是哪里呀?“

******** 那张???
我没找到. 贴上来。
(可能在我办公室电脑上, 现在用的是手提。)

”我现在在挑养老的地方呢 ?”
********* 到时 我让 【沧海孤帆】去保护您。。。

120080191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7)

1200801916.jpg

作者: 痴汉XP    时间: 2008-1-19 23:2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痴汉XP    时间: 2008-1-19 23:3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痴汉XP    时间: 2008-1-19 23:5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痴汉XP    时间: 2008-1-19 23:53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4 09:11
为谁憔悴为谁愁
王伯庆

     老话讲“人活面子树活皮,就怕让人比下去”,好面子应该是守古训的美德。面子是要靠他人来评价的,想不丢面子有时就得不输给他人。            当学生时,除了成绩似乎没有什么好比的。否也,课堂上提问就有个讲究。记得在国内读书时我不爱提问题,有人说是腼腆,其实你是过奖我了,我是担心提的问题没水平,怕同学笑话。

    到了美国课堂,兄弟我也有听不懂的时候,先看看在座有没有高手,有,就提着小心问,或者干脆把问题留到下课才问。但是,若你觉得自己的问题水平高时,或逮住老师一个错,赶快装傻提问。不要小看了课堂,也是人生的比武场,弄不好就枪挑了小梁王。

    老美就没有这做人的功底啦,傻不拉叽的。稍有不懂就提幼稚问题,大庭广众之下暴露无知,浑然不觉背后有你我在耻笑。是的,咱的脑袋就没有这么笨。再说更不能让老美小看俺国家。想到此,也不仅仅是个人荣辱计较啦。

    如果提个问题都事关颜面输赢,生活岂不是太沉重了吗?人要活得没信心,赢了面子心里也没底。

    为了提个有水平的问题,常常忘记了听讲是为了向别人学习。有人告诉我:若是你想到北大去演讲,得有点心理准备。我知道,岂止北大,中国哪一所大学不是藏龙卧虎?考试上来的各地尖子们给你提几个不失水平的问题,那你是上台容易下台难。

    有个朋友毕业找工作时,在耶鲁大学有个面试(Campus Interview)。他就做了一个报告(Seminar),关于他论文的东西。听讲的有十来个人。讲完后大家一起喝咖啡,这时他才知道身边的一位听客是诺贝尔奖得主。

    在美国这是常事。要在大陆或台湾,诺贝尔奖得主会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听他的报告吗?就是来听,若坐不了主席台,坐在下面也少不了提它一个难题,既显出诺贝尔老爹没白发奖金,也叫这楞头青认识认始谁是本学科的龙头老大。

    可是,这位老美是大脑发达做人简单,抱着学习的态度,看能否从别人那里受到启发。他有实力提出让人为难的问题,他没有这样做。

    如果你我把人生处处当表演,别人的亮相便成了对自己的挑战,我们肯定失去了向别人学习的兴头,捍卫尊严便是当务之急。提问就不是为了弄懂什么,而是让演讲人下不了台,明白听众里也是藏龙卧虎。在国内,碰巧讲演人是个自以为是的洋鬼子,更兼那百年屈辱往你我心上一翻,得了,今天跟这个长毛鬼没完。

    有一个兄弟,早早地到美国来留学,后来在美国一家学校做了个副教授。认识了一个L1(跨国经理签证〕滞留美国的女人。你知道,不少人用尽储蓄,办一个L1 到美国转绿卡,其中有些人来了美国后绿卡不成,回国无颜,辗转成衣厂只为衣食挣扎。这位老兄是英雄救美,遂结百年之好。给太太办好了身份后,太太要绿卡还乡。

    到了丈夫老家后,教授夫人只住宾馆,从外面叫菜来吃。可能是为了节约开支,俩人每天从宾馆坐公共汽车回父母家。教授夫人有了身份就看不起国内人,老在公车上找别人干仗。更要命的是,教授夫人吵不过别人时,从怀里掏出一张小片,一举,“我有美国绿卡!”她干了好几次。传了出去,在大学教书的婆婆公公听说后真不好意思见邻居。

    你我在身份证上没有这么直率,但在成绩,职称,师门上也许没少主动对外宣告。说起来亚州文化应该是强调谦虚,比如东京那地方什么都贵,唯有太君的鞠躬免费。

    在美国留学,你仍有机会听到看不起农村同学的议论。殊不知农村子弟若不是更努力,怎么能与你我同学。自古公卿出白屋,从来纨绔少成功。放在一百年前,我们多半也是农村人。也就是你我还分一下北京市区或通县农村,上海滩或大台北;在老美看来,统统是中国人的干活。势利一点的老美说不定把有绿卡的中国城里人也看成了“农转非”,农业国户口转成非农业国户口。

    有个朋友在一个大学教书,为了拿终身教授(tenure〕,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就跟一个叫杰瑞的大楼清洁工熟悉了。四年来见面时打打招呼,有时开两句玩笑。上个星期因为跟我合作一篇论文,这位老兄不得不忙到午夜,出了办公室就看到累得满头大汗的杰瑞。

    录音机大声地放着摇滚乐,杰瑞一边推着垃圾车一边哼着小曲。整个大楼就他俩,于是多聊了几句。这位朋友给杰瑞诉苦,说工作压力大,人近四十,又有两个小孩,忙不过来。杰瑞说他今年也到四十了,有七个孩子,九个孙子,养家糊口,他愉快,孩子们在家也愉快。杰瑞还讲:他原来是这所大学的美式足球队的经理,五年合同到期后再找工作,大学当局就给了他这个工作。(That is where they put me)。

    一个太平洋十强队(PAC TEN)的经理沦落到了清洁工,还嘻嘻哈哈,我这位朋友怎么也想不通。这位老兄后来告诉我:他要是杰瑞,面子往哪里搁?要么自行了断,贪生怕死的话只好每日以泪洗面了。

    这让我想起了报载的一件事。一个大陆来的中国学人,在加大洛杉矶(UCLA)分校做教授,非常成功,被大学视为后起之星。前年在欧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研究成果备受瞩目,选为会议主席,就在开会期间跳楼自杀了。报纸评论说是由于当事者自我期待太高,怕今后不能更为成功。

    生活中常常为了一个面子,于是就和别人比钱财,比学位,比职务,比论文,比师门,到了美国来还比出国前户口所在地,父母是否干上了商品粮。比了这代不够还比下一代,看谁的小孩成绩好,跳级跳得早。真是“祖祖孙孙打豺狼,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呀,比一次高低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比下去不肯自满,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但是,这样比一辈子不累吗?究竟你我是为他人而活,还是为自己而活?孰不知“为谁而活”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过去咱接受了为他人而活的教育,经济改革前“要和别人比贡献”,经济改革后“要和别人比挣钱”,说到底都是“我为人民扛起枪”。看看周围老美,有些人不如你我成绩显著,居于下风而处之泰然,行若无事,脸皮是稍嫌厚了一点,可是他们为自己而活,虽然轻于鸿毛,但也是活得其所。

    你我这些芸芸众生为什么就不能活得肤浅一些,庸俗一些,轻松一些呢?人生一世,当以青春作伴,放歌百年。

    如果我们真的怀抱远大理想,要在专业研究上做出经典性贡献,或在社会改革中谱写历史篇章,那又何必看重眼前得失,夸张鸡毛蒜皮的成功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兄弟你的棋力,来美国放出一招胜负手,收服一片金角银边只在谈笑之间,牛刀小试,不值得沾沾自喜。既如此,何须王顾左右,攀高附低,终日心神不定呢?难道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挑战新的人生吗?

    男儿西北有神州,知为谁愁。

120118387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3)

1201183879.jpg

作者: 台北夢    时间: 2008-1-24 14:55
最初由[jan_ai Zhang]发布
为谁憔悴为谁愁
王伯庆

     老话讲“人活面子树活皮,就怕让人比下去”,好面子应该是守古训的美德。面子是要靠他人来评价的,想不丢面子有时就得不输给他人。            当学生时,除了成绩似乎没有什么好比的。否也,课堂上提问就有个讲究。记得在国内读书时我不爱提问题,有人说是腼腆,其实你是过奖我了,我是担心提的问题没水平,怕同学笑话。

    到了美国课堂,兄弟我也有听不懂的时候,先看看在座有没有高手,有,就提着小心问,或者干脆把问题留到下课才问。但是,若你觉得自己的问题水平高时,或逮住老师一个错,赶快装傻提问。不要小看了课堂,也是人生的比武场,弄不好就枪挑了小梁王。

    老美就没有这做人的功底啦,傻不拉叽的。稍有不懂就提幼稚问题,大庭广众之下暴露无知,浑然不觉背后有你我在耻笑。是的,咱的脑袋就没有这么笨。再说更不能让老美小看俺国家。想到此,也不仅仅是个人荣辱计较啦。

    如果提个问题都事关颜面输赢,生活岂不是太沉重了吗?人要活得没信心,赢了面子心里也没底。

    为了提个有水平的问题,常常忘记了听讲是为了向别人学习。有人告诉我:若是你想到北大去演讲,得有点心理准备。我知道,岂止北大,中国哪一所大学不是藏龙卧虎?考试上来的各地尖子们给你提几个不失水平的问题,那你是上台容易下台难。

    有个朋友毕业找工作时,在耶鲁大学有个面试(Campus Interview)。他就做了一个报告(Seminar),关于他论文的东西。听讲的有十来个人。讲完后大家一起喝咖啡,这时他才知道身边的一位听客是诺贝尔奖得主。

    在美国这是常事。要在大陆或台湾,诺贝尔奖得主会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听他的报告吗?就是来听,若坐不了主席台,坐在下面也少不了提它一个难题,既显出诺贝尔老爹没白发奖金,也叫这楞头青认识认始谁是本学科的龙头老大。

    可是,这位老美是大脑发达做人简单,抱着学习的态度,看能否从别人那里受到启发。他有实力提出让人为难的问题,他没有这样做。

    如果你我把人生处处当表演,别人的亮相便成了对自己的挑战,我们肯定失去了向别人学习的兴头,捍卫尊严便是当务之急。提问就不是为了弄懂什么,而是让演讲人下不了台,明白听众里也是藏龙卧虎。在国内,碰巧讲演人是个自以为是的洋鬼子,更兼那百年屈辱往你我心上一翻,得了,今天跟这个长毛鬼没完。

    有一个兄弟,早早地到美国来留学,后来在美国一家学校做了个副教授。认识了一个L1(跨国经理签证〕滞留美国的女人。你知道,不少人用尽储蓄,办一个L1 到美国转绿卡,其中有些人来了美国后绿卡不成,回国无颜,辗转成衣厂只为衣食挣扎。这位老兄是英雄救美,遂结百年之好。给太太办好了身份后,太太要绿卡还乡。

    到了丈夫老家后,教授夫人只住宾馆,从外面叫菜来吃。可能是为了节约开支,俩人每天从宾馆坐公共汽车回父母家。教授夫人有了身份就看不起国内人,老在公车上找别人干仗。更要命的是,教授夫人吵不过别人时,从怀里掏出一张小片,一举,“我有美国绿卡!”她干了好几次。传了出去,在大学教书的婆婆公公听说后真不好意思见邻居。

    你我在身份证上没有这么直率,但在成绩,职称,师门上也许没少主动对外宣告。说起来亚州文化应该是强调谦虚,比如东京那地方什么都贵,唯有太君的鞠躬免费。

    在美国留学,你仍有机会听到看不起农村同学的议论。殊不知农村子弟若不是更努力,怎么能与你我同学。自古公卿出白屋,从来纨绔少成功。放在一百年前,我们多半也是农村人。也就是你我还分一下北京市区或通县农村,上海滩或大台北;在老美看来,统统是中国人的干活。势利一点的老美说不定把有绿卡的中国城里人也看成了“农转非”,农业国户口转成非农业国户口。

    有个朋友在一个大学教书,为了拿终身教授(tenure〕,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就跟一个叫杰瑞的大楼清洁工熟悉了。四年来见面时打打招呼,有时开两句玩笑。上个星期因为跟我合作一篇论文,这位老兄不得不忙到午夜,出了办公室就看到累得满头大汗的杰瑞。

    录音机大声地放着摇滚乐,杰瑞一边推着垃圾车一边哼着小曲。整个大楼就他俩,于是多聊了几句。这位朋友给杰瑞诉苦,说工作压力大,人近四十,又有两个小孩,忙不过来。杰瑞说他今年也到四十了,有七个孩子,九个孙子,养家糊口,他愉快,孩子们在家也愉快。杰瑞还讲:他原来是这所大学的美式足球队的经理,五年合同到期后再找工作,大学当局就给了他这个工作。(That is where they put me)。

    一个太平洋十强队(PAC TEN)的经理沦落到了清洁工,还嘻嘻哈哈,我这位朋友怎么也想不通。这位老兄后来告诉我:他要是杰瑞,面子往哪里搁?要么自行了断,贪生怕死的话只好每日以泪洗面了。

    这让我想起了报载的一件事。一个大陆来的中国学人,在加大洛杉矶(UCLA)分校做教授,非常成功,被大学视为后起之星。前年在欧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研究成果备受瞩目,选为会议主席,就在开会期间跳楼自杀了。报纸评论说是由于当事者自我期待太高,怕今后不能更为成功。

    生活中常常为了一个面子,于是就和别人比钱财,比学位,比职务,比论文,比师门,到了美国来还比出国前户口所在地,父母是否干上了商品粮。比了这代不够还比下一代,看谁的小孩成绩好,跳级跳得早。真是“祖祖孙孙打豺狼,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是呀,比一次高低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比下去不肯自满,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但是,这样比一辈子不累吗?究竟你我是为他人而活,还是为自己而活?孰不知“为谁而活”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过去咱接受了为他人而活的教育,经济改革前“要和别人比贡献”,经济改革后“要和别人比挣钱”,说到底都是“我为人民扛起枪”。看看周围老美,有些人不如你我成绩显著,居于下风而处之泰然,行若无事,脸皮是稍嫌厚了一点,可是他们为自己而活,虽然轻于鸿毛,但也是活得其所。

    你我这些芸芸众生为什么就不能活得肤浅一些,庸俗一些,轻松一些呢?人生一世,当以青春作伴,放歌百年。

    如果我们真的怀抱远大理想,要在专业研究上做出经典性贡献,或在社会改革中谱写历史篇章,那又何必看重眼前得失,夸张鸡毛蒜皮的成功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兄弟你的棋力,来美国放出一招胜负手,收服一片金角银边只在谈笑之间,牛刀小试,不值得沾沾自喜。既如此,何须王顾左右,攀高附低,终日心神不定呢?难道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挑战新的人生吗?

    男儿西北有神州,知为谁愁。


好呀!好啊!
好文!
从今天起要多看王伯庆的写作!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4 16:33
最初由[Lat123]发布
好呀!好啊!
好文!
从今天起要多看王伯庆的写作!


To [Lat123] 英语 老师:

   英文--- 您是我的老师,这俺 口服心服!
比试过了, 事实面前要低头!
To be a good loser!!!

However, 这中文 散文, 您也瞎起哄:
  是 附庸风雅呢,还是您 “才(财)不露白”???

您要想给我一个 响亮 耳光:
---- 要求不多: 50 ~ 100 字 赏析文字,
您就也是我的一 中文偶像!!!



尊师重教,中华美德, 高雅图片先献上----

120121038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4)

1201210384.jpg

作者: 台北夢    时间: 2008-1-24 21:47
最初由[jan_ai Zhang]发布



To [Lat123] 英语 老师:

   英文--- 您是我的老师,这俺 口服心服!
比试过了, 事实面前要低头!
To be a good loser!!!

However, 这中文 散文, 您也瞎起哄:
  是 附庸风雅呢,还是您 “才(财)不露白”???

您要想给我一个 响亮 耳光:
---- 要求不多: 50 ~ 100 字 赏析文字,
您就也是我的一 中文偶像!!!



尊师重教,中华美德, 高雅图片先献上----

文字是表面功夫,思想层面更重要。
喜欢他写出彻透的层次。
对於文章我怎么喜欢,说三个字够了:感觉好  

文字方面,我可能会考虑学多一种方式来表达,象您一样 :中英混合。  :O  

附庸风雅?我从不懂用这些文字送给老师的!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5 11:40
常叹人心似涌潮
王伯庆

     “新燕山夜话”是我的出道之作,写了正好一年。当初是因为读了多年的“华夏文摘”,想贡献一次。现在是人在江湖,“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兄弟我另有混饭的工作,只能在周末有心情时写一点,时间短,文章也是长不了。写随笔是因为“生活中有某些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脱颖而出,被我们体验”。

    有人讲,中国给你在美国的工资,你肯定回国。也许吧,我这个人的中国情结太重,说不定将来就打道回府了。但是,同样的收入,更多的人会选择留在美国,中美生活的质量差别不仅仅在金钱上。            来了美国这些年,实在是想不起在街上看见过吵架围观。有一次跟同事在办公楼外讲工作,得意之处激动了一点,一个巡警走过来问:Any problems? 在美国,即便是你我想干仗,对手不干,警察也不准你干。            街头吵架围观是国内市井的一大风景。一点小事象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当街就撕破脸干仗,什么难听就骂什么。国人是最要脸面的,老话讲“打人不要打脸,揭人不要揭短”,五千年文明怎么一朝全忘?去年底回国途经北京,有一天上厕所,一般只收一元,把门的女人要两元钱,我也给了。有个外地来京的公安只给了一元,俩人就干起来了,那女的叫来几个人把外地的那位公安狠打了一顿,满脸是血。围观的群众上百,激动地观看,不劝,旁边执勤的武警也不管。

    建成一个富裕的中国已经不需要等得太久了,可是文明的中国呢?

    有些人好围观起哄,有时并不是对他人疾苦的关怀或是看免费把戏的习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露天电影,执勤的老头抓住一个正在耍流氓的男坏蛋,群情激忿,大伙围上去就打,咱院的小狗子一激动也干了上去。围住坏蛋打的群众是里三层外三层,小狗子挤不进去,他就找了一根木棍,从下面往里捅。一会儿人散了,流氓动不了啦,执勤的老头满身是伤,腿也瘸了。小狗子平时在院子里是受气包,谁心情不好时都可以敲他一下出气。遇到这种打太平拳的机会,小狗子从不偷懒,使劲地干。

    人要活得太窝囊,机会来了时比他人更想风光一番。一个社会存在太多的不公平,许多的人有委屈,这个社会就太平不了。老子不好过,让你也过不好。

    有个大学生毕业分到我父亲所在的单位,赶上五七年反右,成了右派,之后一直抬不起头。文革期间,他是工程师中唯一个持枪武斗的。我父亲劝他,他说:“他们整了我的青春,老子要干回来。”一个三万来人的单位,武斗死伤了几百人,抓了四千多个反革命,几个汽车司机因为参加过入缅对日作战的远征军而被打死,几个局长都被打成残废,其中一个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师长。我父亲是搞技术,也难逃厄运。

    我无意在社会的悲剧中谈论个人恩怨。革命清洗着一代代站在社会前列的人。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动荡,常常是善有恶报,良心的根本被动摇了,许多人的善良本性已经被消耗殆尽。       中国的经济落后跟过去的政治运动太多有关,而政治运动又跟老百姓的好起哄有关。和平时期一个人不容易成为国家栋梁,你我一辈子没有被国家看重,逮住一个便宜机会能为国闪光,那是得干一场。于是乎就响应号召:“三反五反”,干他娘的资本家;“打退右派进攻”,干他娘的知识分子;“四清四不清”,干他娘的小队会计。文革一来,更是干他娘的黑五类,走资派,阶级异己分子,四人帮同伙。直到累得运动不了啦,才发现快揭不开锅了。

    游手好闲和贫穷,是起哄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惟恐天下不乱,趁乱也许能捞点什么。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革命在起哄中演变成了痞子运动,理想下嫁给了市井泼皮。

    当然啦,我们认为国家落后那是领袖乱号召,也怪庚子赔款太多,怪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你我没错,无非是在运动中稍微热情了一点。回过头来跟邓小平闹改革,咱哥们也不含糊,改革不就是一场革命么?咱背靠皇军再干一场,你说一咱干到二。傻小子炒瓜子,你我就炒房地产,倒钢材彩电。记得八六年那阵子全民经商潮,系上每星期二政治学习时,人民教师都掏出一个做买卖的小笔记本,上面是除了武器似乎什么都有。文科教授讲起钢材来,我这个材料专业出身的人有时还得不懂装懂,实践出真知呵。一次,有个同事要倒卖一辆丰田皇冠,我联系好了买主,好象什么都讲好了。卖方约着我和买主在街上一个汽车站见面提货,冷风吹着,站了一个小时都没见着人。不过,系上象我这样能完成谈判阶段干到喝西北风地步的还没几个,我也才捞着了一回,还有人来打听经验哩。

    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地握住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我们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我弟兄不听党话,常常打破分工,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起哄到商品流通中来了。

    记得刚来美国读书时,有个老美常来我家传福音,就象电影上的老八路进庄,亲切,我也趁机捞俩单词。他是专业清地毯的,我问他为什么干这个?他说没想过为什么,有需要呀。我说你脑袋好使,其它行道赚钱更多。他说大家喜欢他的服务,今后还要儿子接班哩。美国的专业人员安心本职工作,各尽其能,发挥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工资低应该不是不敬业的借口。

    来美国,革命惯了的人最大的损失就是没有了起哄的激动。联谊会好不容易把吃喝摆好,稀稀拉拉地来了一群家属老太;台上的精英讲话才起个头,台下百姓家的小孩就哭奶了,教你没法进行革命。

    人都有起哄的情感追求。比如在家看球赛跟在球场上看球赛就不一样,大家一发喊,似乎人身大穴都打通了,有说不出来的痛快。所以美国人也起哄,在文体活动方面,老美花钱看球赛就象你我听大师们作带功报告一样积极。但是,老美们很少有响应政府号召来起哄的。美国六十年代的民权与反战示威,是由平民发起和参与的,没有油头可捞。

    记得海湾战争前,美国国会对是否要打伊拉克展开辩论,反对开战的人也是理直气壮。系上的女秘书就反对打仗,她认为一开仗伊拉克的老百姓会遭殃,不能为了石油就让人民流血。她自费打了好些电话给选区的国会议员。兄弟呀,这老美不好领导,国家利益唬不住他们。打仗的这种事要放在俺国内,讨论个屁呀。俺中央把血染的红旗一舞,革命群众一起哄,那还不是“猪呀,羊呀,送到那里去呀,送给那亲人解放军”。可是前线将士的生命呢?“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受恐累。”

    美国也曾有过政客发动的起哄。五零年二月,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及其助手发动了一场不讲证据的,对共产主义分子的指控。政府雇员,作家,演员被无辜解雇。艾森豪威尔总统(Dwight Eisenhower)明知麦卡锡乱干,但怕人们认为总统同情共党,而对麦卡锡姑息养奸。美国人民纵容了这一迫害运动。这场起哄最终伤害到了纵容者的自由,五四年威奇律师(Joseph Welch)勇敢地站出来停止了麦卡锡闹剧。今天,“McCarthyism”的英文含意又叫“迫害” 。臭名昭著的麦卡锡时代,让美国人至今难以原谅,也让当代的麦卡锡们难再得逞。共和党的布坎南,竞选党内总统提名人一再败北,党内的一个大老讲:布坎南和新纳粹光头党的差别是,布坎南有头发。

    国民的思想一旦独立,煽情将无能为力。在美国,虽然反亚裔,反移民的起哄暗潮汹涌,你我不必惊慌,相信这片自由的土地不会随极端主义的叫嚣而沉浮。撼山易,撼自由人民难。

    为什么轻浮和煽动仇恨的起哄在中国的主流社会就能反复得手,大行其道呢?为什么历史的教训就不能长留心间呢?为什么人民就如此容易万众一心,随波逐浪呢?什么时候我们能温故知新,对煽情的起哄说一个“不”,中华民族就有福了。

    常叹人心似涌潮,淘尽神州春色。

120127924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4)

1201279245.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5 14:23
神女生涯原是梦
王伯庆

     在美国衣足饭饱之余,没有了学位,工作,绿卡或终身教授的忧虑,你我兄弟(含大妹子)常常会有一丝淡淡的惆怅:生活在美国,虽身居繁华,却远离生活的激动,像被抛弃在理想遗忘的角落。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斗争。幸运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们想的应该是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出无限的贡献。

    无论我们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总能找到可以学习的英雄榜样。想保家卫国吗?黄继光,孙玉国;想当人民公仆吗?焦裕禄,孔繁生;想救老百姓吗?欧阳海,王杰;想做好人好事吗?除了雷锋是压轴戏外,报纸上每天给你换新英雄。连小孩子都可以找到少年英雄王二小(把日本人骗到八路军的埋伏圈)刘文学(不准地主掐海椒让地主给掐死了)。

    既然人生如此崇高,又有众多英雄为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私心杂念不可以抛弃吗?于是,你我是身居斗室,胸怀世界;心中装着十二亿,唯独没有咱自己。

    来到美国,领导不树英雄,报纸上也不宣传,你我失去了追随,好象是克林顿的错误路线占了上风。“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那份淡淡的惆怅也许就是犯这病了。

    一个社会有那么一小批人要成为英雄,倒也是民族之福。问题是:在“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大旗下,十二亿人都被号召起来做英雄,生活的个人价值荡然无存。英雄们的不平凡是让大多数平凡的人生活得更好。如果全国人民都干英雄,成为工于名利,严于律己的上进之徒,那么,多数人的幸福何在?英雄的意义何在?

    对大多数人来讲,幸福不是享受英雄般的人生,无论这种英雄人生是吃苦在先英年早逝,或是功成名就寿终正寝。多数人的幸福正是为英雄们所不齿的玩物丧志,儿女情长。养花喂狗,唱歌跳舞;一个知己,二两黄汤;与可心人花前月下情意绵绵;看着儿女们一天天长大。我们老百姓是为了活得好才奋斗,英雄们是为了奋斗而活着。

    你我“不幸”是这大多数中的一员,更为不幸的是我们读书人又被教育成为自视较高的精英,不肯认同自己的普通老百姓身份。这“精英”帽子有如贞节牌坊,压得你我明明在美国守寡,却不敢暗送秋波,再享风流。

    自勉为精英要成龙成凤,我过去把人生当登山,只顾埋头攀登,无心抬头看景。自己稍微玩了一下,顿感愧对人生,也生怕落后于他人。常常未及山顶,生命也就熬到了尽头,这样的人生值得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总有一天会脱离滚滚红尘。回首往事,我们将何以看待一生?碌碌无为不必羞耻,虚度年华何来悔恨?我只会为没有尽享生命之美而遗憾。

    不要以为“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缺了红萝卜照样办席。有个风吹草动就往前站,救国乎?功名乎?书生常常也误国。

    太平盛世,大多数人注定成不了英雄,我身在其中不思庆幸,反而继续着一枕英雄黄粱梦。在衣食无虑的生活中,不去欣赏今天身边的美好,却去忧虑明天的失意和惆怅。其实,学会享受今天比计划明天更重要。你我兄弟何苦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还不如携了薛姐姐共享人生,且把那搞不定的林妹妹,换了浅斟低唱。

    我现在视人生如游山,登顶不忘驻足赏景,及时行乐。学会了随时报答自己,请自已喝一杯,唱一曲,睡一懒觉,看一本小说。能从每日生活的些微小事中体会乐趣,即便未能登顶,也无须泪撒罗衫,如丧考妣;我已尽享人生乐趣,何憾笑傲江湖?

    有了平常心态,我们进可为社会服务,退可修身齐家。做事不能强求,干大事也得举重若轻。人到中年容易猴急火燎,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把自己的生活搞成悲惨世界,也携全家共赴水火。

    大妹子们一般不犯这“英雄病”,但是,有些妹子因为读了太多的琼瑶小说,犯了相思“帅哥”病。

    你我兄弟结婚前也差不多是帅哥一个,又多情,又有远大理想,小凤要配阿龙哥。结婚后,老婆眼中无英雄,小凤妹老觉得阿龙哥今天没情趣,明日没希望。你我就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平凡解,一眼就让女娃子们给看白了。

    想当年为了把压寨夫人搞到手,你我兄弟也有几多艰辛:为了铸造爱情的冲锋枪,查阅过一些女性文学,背住了几句席幕容的诗,然后挎上了这杆合资企业造的冲锋枪去断道,才把从山下经过的美人儿给掳到寨中,眼明手快地把生米煮成了孩儿他娘。

    待到娘子们回过神来,才发现你我太没劲:成天守着电视看球赛;足球,蓝球,棒球,职业的,大学的,一场接一场;睡觉打呼噜;撒尿后不放回卫生桶座盖;离小说里的帅哥差得太远。我不看电视,也没有这些坏习惯,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可是太太仍说我每日换下的臭袜子内衣乱扔,起床不整理被子,而且还不会叫 “Honey”(蜂蜜)。我也努力过,大着胆子叫过“糖精”,太太说不是甜度不够,是黏糊程度不够。

    看来,你我兄弟虽有革命时期的冲劲,缺乏和平年代的浪漫,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在美国,太太们的社交圈比国内的窄,只得一个心眼地扑在丈夫身上,感情上回报的期待值也高。你我兄弟得想些新花招才行,兄弟也试过一些。

    一天,我给太太打电话,象当年一样约会她:“Would you have a dinner with me today?”(我可以约你吃晚饭吗?)

    半天没有听到线那边的声音,我猜想,要么是她激动得晕过去了,要么是钻到桌下躲地震了。结婚十年,小子没有这么浪漫过,多半是动物反常地震先兆。

    那天我们约的是“汉城饭庄”,太太搞得香喷喷地来了,我选的日子恰好是当年初识日,那顿饭吃得自然是柔情万般,秋波如潮。It works(这招关用). 你老兄不要把太太带到皮查饼店,还掏出买一送一的折扣卷,准砸。甭怨我,你这个歪嘴和尚怪经不好。

    兄弟呀,你可能视这些为花招,可女孩子们认为是情调。反复使用时要改变一下地点和时间状语从句。有些话中文不好意思出口就干英文,美国“流氓”有的是现成句型,换换称呼就成。

    爱情不是国库卷,你得不断投资才能保值。帐面上的余值一完,你我就得卷铺盖另找地方歇息。大妹子呀,嫁给兄弟们你有委屈,也听兄弟我一句劝: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难得理想尽意处,凑合着使唤俺们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人生无常,时光不再,我愿意珍惜到手的每一个今天,善待自己。

120128902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7)

1201289023.jpg

作者: mahu    时间: 2008-1-25 21:06
今天一目十行地把这个王伯庆的作品过了一遍,好象有点看头,等有空都搜罗一下从头细看,谢谢张板推荐!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7 03:05

春风吹度玉门关

王伯庆

     一九九八年一月白宫东厅,克林顿总统授与日裔美国人弗雷德(Fred Korematsu)“总统自由勋章”,一个美国平民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总统说:“在我国为正义而奋斗的历史长卷上,一些普通公民的名字记载着百万人心灵的呼喊,他们从Plessy, Brown, Parks--到今天的Fred Korematsu。”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七十八岁的弗雷德已经等了五十六年了。

    一九四二年的一个礼拜六的下午,在加州圣兰筑市(San Leandro)的加利福利亚街,年轻的弗雷德正在等侯他的白人女朋友,他的女朋友永远没有到来,他等来的是警察和五年的刑事犯监禁(缓刑),罪名是他没有去日裔迁移地报到,违反了罗斯福总统的9066号行政命令。

    美日宣战后,美国行政当局以防止军事间谍为由,发布9066行政命令把日裔美国人送到集中营。日裔美国人不再是美国人,他们成了“日本鬼子”(JAP)。我的一位日裔教授讲,他家在西雅图有一家兴隆的商店,一接到美国政府到集中营的命令,商店才卖了二十五美元,就在那时的西雅图,日裔被极端的爱国主义分子所谋杀害,然而他们并没有去杀德裔美国人。

    弗雷德拒绝去集中营,他告诉家人他要去内华达州。实际上他做了面部整形手术,取了一个新名字:Clyde Sarrah,来自夏威夷的南美裔,仍然待在圣兰筑市,直到被捕后被送往设在犹它州的集中营。

    弗雷德一开始就反诉对他的判决,他认为他是美国公民,仅仅因为是日裔就得进集中营是种族歧视,美其名曰的“迁移地”就是“集中营”,最高法院法官勃朗克接受了军事当局对建立日裔“迁移地”的辩护:“没有时间区分日裔谁忠诚,谁不忠诚。”,他认为把日裔隔离起来是军事需要,而不是种族歧视。然而,同样对美作战的德国和意大利,他们的族裔在美国不需要蹲集中营。

    弗雷德的申诉被最高法院否定,他又转战到旧金山联邦法庭。他的父亲对他的上诉行为非常生气,认为他是一个惹是生非的人,亲戚和周围的日本人为他感到羞耻,害怕他的上诉会让主流社会认为日裔美国人是“美国护照日本心”,不忠于美国,“没人想跟他说话”。

    弗雷德继续挑战最高法院的精英们,不气馁来自同胞的排斥,他唯一拥有的是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在找回正义,虽然这份正义已经被很多他的日裔同胞视为奢侈品。庆幸的是,弗雷德不是孤军奋斗,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加入了这一上诉,在他律师队伍中,有白人也有日裔。

    一九八三年,旧金山联邦法院解除了过去对弗雷德的定罪,在弗雷德的胜诉的鼓舞下,为日裔集中营寻求公道的呼声日渐高涨,一九八八年,国会向住过集中营的十二万日裔正式道歉,并且赔偿每人二万美元。

    今天,弗雷德肯定是他日本老乡们心中的英雄,正是这位终生奔波干尽脏活的粗工,为曾抛弃了他的同胞们开启了正义之门。

    这个胜利的意义不仅在于清除种族歧视,而是在于防止种族歧视合法化,任何群体不能凭借其“大多数”的地位,用国家机器去剥夺少数人的自由。

    弗雷德的贡献也让人感慨,一个普通人凭着自己的信念,加快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谈到美国民权运动,今天我们不能只知道马丁.路德.金博士,还有普雷斯(Homer.Plessy), 布朗(liver.Brown), 帕克丝(Rise.Parks),他(她)们长达百年的抗争换来了民权运动今日的辉煌。

    一八九零年,路易士安那州法规定:铁路客运车厢“白人和有色人种应该分开并同等对待”。普雷斯(Homer.Plessy)是一个有八分之七白人血统,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人,这位有钱的生意人买得起白人专用的头等厢票,可是他坐不起,他因为自己的黑人血统被赶了出去,并且按违反种族隔离法而被定罪。

    普雷斯不服,认为种族隔离法违反了美国宪法十三与十四修正案,他上诉美国最高法院。一八九六年最高法院驳回普雷斯的上述,最高法院说:尽管十三修正案“取消奴隶制”,但不足以保护有色人种避免严厉的州法(harsh state law),尽管十四修正案“行使两个种族的绝对平等”,但该法不在于消除基于肤色的区分或由政治平等强使社会无差别对待。【注】

    普雷斯输掉了这个官司,美国人民也输掉一次走向种族和谐的机会,从那时起,种族隔离的州法在美国南方流行起来。

    一直到了一九五一年,堪萨斯州塔帕卡市(Topeka)的焊工布朗(Oliver.Brown)想让女儿读就近的公立学校,不幸的是他是黑人,最近的公校只收白人小孩。布朗求助于有色人种促进会全国联盟(NAACOP),控告塔帕卡市教委黑白分校是种族歧视。

    包括堪萨斯大学校长的专家们作证:黑白分校有违种族平等与和谐。辩方律师则称,饭店和厕所都分黑白,学校也可以,再说黑人就该被教育成为黑人,种族隔离是天然与理想的生活方式,黑白不能混淆。

    无视专家作证,堪萨斯法院引用一八九六年最高法院对普雷斯的判决,驳回了布朗的起诉。布朗不服,遂向最高法院申诉。法院听完了辩控双方的理由后,因为涉及到六十年前普雷斯的案例,法院又花了一年的时间重新理解宪法十四修正案,这是当年普雷斯申诉的法律依据。法院调阅了十四修正案产生时的国会辩论。

    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七日,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违宪”,在长达六十年的合法的种族歧视后,普雷斯的被误判也被推翻。【注】

    然而,布朗的女儿并没有如愿进入白人公校。美国人民挣扎了又一个二十年才消除了种族隔离,这二十年的美国街头充满了血与火抗争,美国街头从此不再安全。

    一个政治上较为成熟的社会,给了政治精英们较少的空间去夸张和较少的慕拜。我赞赏总统提到了上述的普通人,浩大的民权运动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成就,他们还包括:

    一九五五年在阿拿巴马州蒙特高瑞(Montgomery)市的公车上拒绝向白人男子让座的黑人妇女柔莎.帕克丝;

    一九五七年阿肯色州小石城在白人的起哄中跨入白人公校的黑人女孩杜尔丝.库兹;

    一九六六年密西西比大学的第一个黑人毕业生詹姆斯.梅雷迪斯,他为消除黑人的旅行恐惧心理而进行徒步长涉,身中六十枪倒在五十一号公路上,还有更多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的普通黑人和白人。

    现在,亚裔不再是种族平等的自由之航的免费乘客,弗雷德为亚裔作出了贡献,虽然他不如同胞伊藤法官审判欧杰.辛普生时那样能光耀势利之眼,虽然他不能如我所愿是个可以引为骄傲的华裔。

    侨居在一个国家,一个群体没法不问政治而独善其身,政治上的弱势群体在一个国家常常是坏运气的发泄对象,印尼华裔的受害也不是今天才有,一九六五年因为印尼共产党未遂政变激怒右派的军方,在镇压左派时把华侨也杀了数万人,印尼武装部队和暴民一千多人闯人中国大使馆,打伤外交人员多名。

    去年我去海南的兴隆华侨农场,场长告诉我,这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是一九六五年印尼排华时收留华侨成立的。更早到一七四零年,荷兰殖民当局在爪哇首府巴达维雅(今雅加达)屠杀中国侨民,河水都变成了血水,史书称为“红溪惨案”。

    回顾历史,东南亚,美州,欧州,大洋州,华侨是到处挨打受气。“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处处哭秋风。”无怪乎十九世纪的一位英国作家看了华侨的悲惨遭遇后感叹:做中国人是一种苦刑。

    是当时祖国不够强大才如此吗?非也。近代中国国力最强大的十八世纪初时(领土进帐共416万平方公里),华侨在印尼照样被屠杀,清政府不在乎华侨。儒家文化认为“弃国”为不忠,华侨个个应该学苏武牧羊,把羊子卖了揣上银子回去参加天朝建设,再说呢,社稷贵人民贱,邦交高于侨益嘛。

    华侨能在各国活到今天,就象早年无国家的犹太人一样,靠的是忍气吞声,吃苦耐劳,英文曾把我们叫“苦力”(coolie)。国际同情也是有气无力,华裔只有靠自己,向犹太人学习,陪陪当地人玩政治。

    我们当然不用担心文明的美国会上演印尼式的悲剧,但是,集中营式的种族歧视并非只在过去。一九七九年伊朗人质危机时,有些国会议员要求建立阿拉伯裔集中区;一九九一年海湾战争时,同样的建议用来对付伊拉克裔的美国人。哪一天中美交恶,我们又是来自中国大陆,会不会有人想些花招来对付我们呢?国会蛮可以在国家安全的大旗下限制中国大陆移民在高技术产业的就业,到时候我们这些“高文化”的学人们可能就是“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啦。

    一八八二年,美国开始立法限制移民到美国,这一行动就是从华人开刀的。一八八二年,美国总统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签署“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禁止华人十年内不能移民美国,在美华人不能成为美国公民。

    美国人也承认:“排华法案”违反了当时中美两国在一八八零年达成的协定,1880中美协定同意美国规范华人移民,但不禁止华人移民到美国。 “排华法案”以后被两次延长,到一九四三年才取消,因为中美两国正在并肩作战,美国不能再对同一条战壕的生死战友加以歧视。

    今天,为什么在美国的亚裔比起非裔或南美裔来,更容易遭到种族歧视呢?是否因为非裔或南美裔在美国政治上比亚裔更强大呢?

    “种族歧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肤色歧视,白种的犹太人在美国也曾倍受歧视,“种族歧视”恐怕是因为被歧视的种族缺乏政治上的领导力(Leadership),华裔现在没有一个国会议员,没有呼声,公义何来?想想看非裔或南美裔有多少国会议员?你想在国会嘲笑黑人腔的英语吗?想通过歧视他们的法案吗?你敢!

    可是就在一九九七年国会质询亚裔政治献金时,一个议员模仿早年中国“苦力”的英语腔调嘲弄被询华裔。只引起了一点小反映,小事一桩,真鼓励人家下次再玩一把。既然你我这么豁达,就应该成为大家的出气包,他人不白揍你我两拳就会感到内疚,对不起资本主义。

    华裔政治上的弱势不完全是因为人少,犹太人跟老中数量差不多。谁说犹太人吝啬?人家犹太人舍得时间和金钱搞政治,亚裔手头有那么松吗?就象唐人街上无人理睬的公共卫生一样,短见与自私让人拿不出时间和金钱来关心公共政治。没有贡献,何来回报(No pain,no gain)?“见小利而亡命,遇大事而惜身”非智者所为也。

    异国求生,你我有很多事情要使劲:工作,家财,儿女,还有我们这个群体在美国的公共福利(志愿抓“汉奸”或“走狗”的打内战算不算出工有待商榷)。一个人可以不理群体公益,让别人去替自己操心,若是一个群体想免费搭车的人多了,少数人就推不动车了。

    所谓的“缺乏Leadership”,我们缺的不是振臂一呼的人,而是起而响应的人,常常是出主意的聪明人太多,愿意追随并奉献时间和金钱的傻瓜太少。其实,你我兄弟就算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还是平头百姓一个,组织上用得着俺们在美国“闹翻身”,奔“资本主义”,那是多一个蛤蟆添二两力,没啥委屈的。

    我常常想起一个白人给我讲的故事:四十年代他认识一个养老院的中国老头,老头是早年从广东来美国当“苦力”的。那时美国法律不允许他们回中国后再来或把妻子办来,华裔也不能合法地拥有房地产(一直到二战时中美结盟取消“排华法案”),“苦力”们自生自灭,这老头无儿无女就进了养老院。

    养老院是在爱达荷州的一个偏僻农村里,几里外是他年轻时筑起的东西大铁路,那里也埋葬着他童年的伙伴。老头一年四季穿着一条马褂,护士怎么劝也不脱,老头死后大家才发现,马褂里面夹的全是钱,百元纸钞都发臭了。法律不准他花钱置业,也不让他儿孙绕膝。“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为了对得起身为纳税人的权利,为了我们和子孙们能在这块土地上自由地呼吸,我们只有起身奋斗,美国政治不相信沉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吹度玉门关      

【注】

Hall, Kermit 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Knappman,Edward W., "Great American Trials", Visiable Ink Press, 1994

120142115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2)

1201421155.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8 09:58
一个“世纪大案”

王伯庆

     在美国,民众情绪也曾走入极端。最近看了一个电影,有一个片段,五十年代时,参议员麦卡瑟(Joseph McCarthy)质问一个电影演员:“你是共产分子吗?”,那个电影演员批驳麦卡瑟时竟遭到群众围攻殴打,演员被当场吓疯了。

    故事是虚构的,历史却是真实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民没有今天这么成熟和民主。有一个真事,可以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曾经在民主与法制道路上走过的坡坡坎坎。

    四十五年前,一九五三年六月,美国人朱利叶斯.卢森堡(Julius Rosenberg)在纽约州的新生监狱(Sing Sing Prison)被执行电椅死刑,接着他的太太也被送上了电椅。当他们的死讯传出,世界上支持他们的人群只剩下了无言的悲痛,有很多人相信他们是无辜的,他们的死给了这些人的良心的极大震动。行刑前,各国的人民,特别是知识界为他们的获罪向美国政府呼吁从宽处理。

    这个死刑当时轰动世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J. Edgar Hoover)称为“世纪大案”。卢森堡夫妇是一九五一年三月被纽约市联邦法院认定有罪并判处死刑,法官考夫曼(Kaufman)宣布:“卢森堡夫妇把原子弹的秘密盗给了俄国人,使苏联提前拥有了原子弹,从而导致了共产党人入侵韩国,五万多美国人丧生韩战,今后数百万无辜的人们还将因此受难。”

    且不说这个判决所依据的事实的真假,其推论的夸张不输于科幻小说也是明眼所见。这个判决与美国司法部门的谨慎作风大相径庭,它怎么会产生呢?今天,人民反复问道:卢森堡真的偷了原子弹的秘密吗?卢森堡夫妇该受极刑吗?他们为何而死?

    对失误不太健忘是一个民族成熟后才能够拥有的财富。

    朱利叶斯.卢森堡出生于纽约州东部的一个穷人家庭,他的人生目标本来是研究犹太法学。在他十五岁那年,西海岸劳工领袖斯考特.穆尼(Tom Mooney)的被关监,事件的不公正燃烧起了卢森堡追求社会变革的热情。

    那时是一九三三年,美国人民正在经济萧条下苦苦挣扎,全国到处是施粥站,过去日进斗金的股票经记人也在华尔街上摆开了苹果摊;罗斯福总统刚刚掌管国家行政,抓纲治国还没有上道,资本主义制度似乎已经不灵了,国家向何处去?知识份子们开始探索光明,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十月革命的故乡。

    一九三四年卢森堡进了纽约市立大学,这所学校被称为“穷人的哈佛”,当时是美国激进主义的温床。在酒吧里,躁动的精英们从各自的口袋里掏出了花花绿绿的救国方略,而卢森堡认定:只有共产主义能救美国。在理想的红旗下,卢森堡成了美国青年共产主义联盟的一名战士(Younth Communist League),一直到死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选择。

    稍后,他遇到了有情人爱丝儿.格林葛纳斯(Ethel Greenglass)。爱丝儿是卢森堡的穷老乡,生计所迫爱丝儿放弃了表演专业。爱丝儿曾经组织过150名妇女同工躺在纽约市36街的中间,阻挡了东家的运输,赢得了罢工的胜利。共同的信仰把两颗年轻的心连在了一起。

    卢森堡大学毕业后就跟爱丝儿结婚了,他们一起加入了美国共产党,一起读“工人日报”(Daily Worker)和“新大众”杂志(New Masses),一起学习马列主义,革命使他们更为相亲相爱,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最后又一起走向了刑场。

    卢森堡学的是电机工程,毕业后为美国通信部队工作。关于他为苏联人充当间谍的故事的说法不一,很多人是这样相信的:在二战期间,纽约的苏联领事馆的一个 KGB官员说服了卢森堡,帮助苏联就是帮助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卢森堡为苏联人窃取了一些技术秘密,如新的炸弹引爆装置。那时苏美不是敌人,为盟军偷东西谈不上危害国家安全,当然也是犯法。

    卢森堡自己的工作秘密不多,他的内弟,机械师大卫.格林葛纳斯正为曼哈顿工程服务,而曼哈顿工程是美国的原子弹项目。卢森堡把大卫也发展成了间谍,为苏联人收集了一些曼哈顿工程的数据。战争结束后,卢森堡继续为苏联人工作,直到一九五零年夏天被捕。

    上述说法只是一家之言,并非卢森堡的供词。那么,卢森堡真的偷了原子弹的秘密吗?法庭的主要证据是他内弟格林葛纳斯夫妇供词,格林葛纳斯夫妇以为政府出庭做证来换取从宽处理,他们证词的可信度为现在的人们一再质疑。也许真相永远是个迷。

    专家们可以肯定一点:机械师格林葛纳斯传给他姐夫的那点秘密数据,远不如其他间谍如西奥多.霍尔(Theodore Hall)和克劳斯.芬其斯(Klaus Fuchs)为苏联人搞的原子弹情报有价值。正是顶尖的科学家芬其斯在英国的被捕,才把一个苏联间谍供出来,那人把格林葛纳斯给牵出来,格林葛纳斯又把他的姐姐和姐夫卢森堡供了出来。

    人们现在相信:即便是没有这些间谍们帮助,苏联人拥有一大批天才的科学家,四九年搞出原子弹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法官判定苏联人四九年拥有核弹是卢森堡的谍报所导致,是没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至于进一步断定罗申伯格的行为导致了韩战爆发与美军的损失恐怕更是演绎推理了。

    就算卢森堡的犯罪事实无误,他们夫妇该受极刑吗?对美国伤害更大的芬其斯只坐了九年牢,大卫.格林葛纳斯判了十五年,他的太太同案犯露丝(Ruth)免于起诉,霍尔根本就没有被逮捕。卢森堡只是一个次要情报的二传手,怎么就他该死呢?更何况卢森堡太太只是知情,没有直接参于间谍活动,结果也陪了杀场。当听到卢森堡太太的被处死,始作蛹者联调局长胡佛也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难道卢森堡夫妇没有上诉最高法院吗?他们做了,最高法院以六比三表决拒绝了重审纽约联邦法庭的判决。保护无辜的最后一道盾牌倒下了,卢森堡夫妇只剩一死了。

    也许,是当时的美国政治形势要了卢森堡夫妇的命。二战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在西方知识界一度走红;四九年八月苏联爆了原子弹;两个月后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年北韩发动了统一战争,美国军队遭遇到了第一场打不嬴的战争。国际形势对共产党国家来讲是大好,不是小好,东风压到西风,共产党人一路高歌猛进。

    那时很多美国人惊慌失措,他们相信:苏联人的目的是用共产主义征服全球,苏联已经在美国政府和文化界收罗了很多信徒,苏维埃美国(Soviet of America)正在悄悄崛起。这样的“恐共症”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一九四九-五四红色恐惧”(Red Scare)。美国人民问政府,为什么美国对世界失去控制?谁对此负责?

    国家有难,人民责难政治精英们,政客们需要有人来当替死鬼,他们没有国民党败将的那份幽默:“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了”。此刻,我们就不难理解法官先生为什么要卢森堡夫妇对苏制原子弹负责,对韩战美军的损失负责,对将来千百万美国人民可能遭受的灾难负责。法官和陪审员也有情绪。

    即便是民主和法制较为成熟的国家,人民一旦放纵政治情绪,宽容精神就开始消退,制度也就被群情左右了。

    毕竟是美国,在押期间,卢森堡夫妇若是招认一切,也许还可以争取活路。不招认同伙是卢森堡夫妇的定刑重于同案犯的主要原因。他们拒绝认罪,做为共产主义的忠实信徒,他们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最后用生命为苏联献上了一份忠诚。

    不幸的是,他们这份忠诚是献给了杀了数百万苏联人民的斯大林,错把春心付东流。更为不幸的是,他们丢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十岁。两个孩子被他人收养,孩子们受到巨大刺激,十岁的麦可在父母死后六年才能哭出第一声来。

    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第一修正案表明人们有信仰的自由,执法人员不应该纠缠当事人的信仰。虽然当年有一万三千美国人在华盛顿特区游行,为卢森堡夫妇鸣怨叫屈,但是,法院的死刑判决更能迁就当时大多数美国人的恐共情绪。对其政治制度缺乏自信的许多美国人,“从重从快”也是一付镇静剂。

    今天,很少的美国人会赞同卢森堡夫妇的信仰,同样,很少的美国人会赞同纽约法院的判决和最高法院的驳回。即便是相信卢森堡犯罪的人们,也认为其罪行被夸大了,不至于死罪。当初,民众的极端情绪把卢森堡夫妇送上了断头台。解铃还靠系铃人,虽然到目前还没有看到对这一悲剧的修正,我相信,成熟了的美国人民迟早会还他们一个公道。

    最近,美国众议院通过口头决议,赞扬十二岁的学生斯科特为平反一桩冤案所做的贡献。一九四五年,“印第安纳波利斯”巡洋舰被日本潜艇打沉,舰上1196名官兵只有135人生还,军事法庭判舰长麦克维依疏忽有罪,麦克维依后被强制退伍,一九六八年自杀。斯科特是佛罗里达的一名学生,花了两年的时间,查阅文件和访问生还者,他的调查表明:舰长麦克维依无罪。目前,众议院已有提案,为麦克维依“平反”。

    一个十二岁的学生,不去猛啃数学题或拉琴或唯唯诺诺,而去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有了这份求真的努力,人民会推动政府对冤案道歉,并从失误中学会聪明。

    中国有过许多的极端岁月,时间一过,常常让人羞于回首,于是相信“要向前看”,不要纠缠历史旧帐。然而将来沉渣又起,歧路似曾相识,又一次痛悔幼稚。又一次拨乱反正。人民真的需要学会成熟。

120153227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6)

1201532278.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29 07:26
精英泪  休悲切

王伯庆


     文化革命过去二十年了,对这场荒唐运动的记忆也开始褪色。关于文革的混乱,有人归于政府组织的被破坏,特别是文革初期的疯狂。其实,文革也是中国痞子运动“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群众运动的荒唐可以回溯到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山东有个叫朱红灯的人,自称是明皇后裔,想“灭清复明”,公开却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利用巡抚毓贤仇洋,在山东发展义和拳,后改名叫义和团,口称“义和明教,不约同心”。以杀洋人,毁教堂联络百姓,勾结官府;一时酿成山东大乱,教案迭出。朝廷派素有“能员”之称的袁世凯接替山东巡抚,一上任,老袁就把朱红灯的脑袋给砍了,用那些“刀枪不入”的义和拳众试刀枪,杀得拳众鸡飞狗跳,偃旗息鼓。

    那时,天津洋人嚣张,民心浮躁,慈禧对拳民剿抚失措,1900年义和团趁机北上“抗洋”,漫入直境,一时间把天津闹得污烟瘴气,义和团成了天津事实上的权力机构。在天津遇到义和团众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脱帽路边肃立,不从则杀;有穿制服的学生,指为二毛子,乱刀砍死。“天下第一坛”的掌坛人张德成(相当于首都红三司总勤务组一号勤务员〕出门坐绿呢官轿。

    时逢维新失败,帘政再降,洋人不满,慈禧以为民心可用,能把洋人压下去,义和团又得势于北京,横行霸道。义和团装神弄鬼,估吃霸赊,京津民众苦不堪言。

    一天,拳众在笃信义和神功的端王的带领下,闯入大内清理阶级队伍,要检查慈禧身边的太监宫女是否二毛子,在每人额头上拍一下,额头有十字纹出现的就是二毛子,当然一个也没有发现。【注一】未经拍额,拳众就断定光绪帝是二毛子,要杀光绪以清帘侧。【注二】

    义和团攻打北京西什库教堂,刀枪不入的硬功在洋枪面前不灵光,还让洋人练了活靶。久攻不下,军机大臣刚毅问为何法术不灵?义和首领说:“镇物太多,教堂顶楼有太多的光腚女人,把法术破了。”【注一】打不过大毛子,就到闹市去逞威风,在前门烧了老德记西药房,引起京城大火,毁民房千余间。【注二】

    国家积弱,列强环伺,内乱加重外侮,八国联军借口保护使馆,登陆天津。义和团在京烧毁洋宅134所,教堂18座,施药房12所,医院8座,杀死传教士和教民。董福祥的甘军和神机营也兵匪一家,肢解了日使馆书记生杉山彬,枪杀了北京外交使团领袖,德国公使克林德,还诬报朝廷说是克林德先开枪。义和团的头目李来中又伪造洋人照会,“要慈禧归政,并替清庭代收天下税粮”,激怒慈禧对列强宣战。庚子之乱按清庭上谕的总结:“纵拳肇祸”。【注二】

    北伐时期,湖南农村发生了又一场群众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不同,这场湖南农运跟迷信,封建和帮会意识无关。湖南农运,最初是会员们作向导,作侦探,作挑夫,支持了北伐军事行动,最后发展为摧毁国共合作的一个主要因素。国民党看农运发展为“痞子”运动,遂退出农运,中共领导们对农运也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因湖南农运的领导人后来主宰了大陆的新生红色政权,湖南农运就成了钦定的运动样板。毛泽东先生曾是农运讲习所的组织者与教师,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 (以下简称“湖考”【注三】)的思想和语录又成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座右铭。湖南农运是不是痞子运动呢?

    那时,湖南农会有两百万会员,代表着一千万群众(湖考),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下,农会成了农村的权力机构。根据毛泽东的调查,农会的办事人员一半来源于赤贫农。赤贫农是全然失业,无土地,无资金,完全失去生活依据,不得不出外当兵,出去打工,或当乞丐。(湖考)

    这群在本村没有人愿意雇佣的人,多半是好吃懒做之辈,这种人在农村就被视为痞子。一听说干农会领导不劳动就有好饭吃,还威风(“工农万岁”,当地人叫农会领导为“万岁”),所以这帮人就踊跃办农会,越激进越当领导。毛泽东辩解说:“据衡山调查,贫农领袖百人中八十五人变得很好,... 只有百分之十五尚有坏习惯。”(湖考)

    农运真的能把痞子们变得“很好”吗?让我们来看看农协干了些什么?

    “打倒土豪劣绅”。“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昌,违之者亡。外界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湖考)这也许是毛泽东一惯主张的红色恐怖。农会成立了“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可以逮捕,监禁,审判,杀人。以旧学著称的湖南清末遗老叶德辉就被处决了。中共领导人李立山的父亲是一位温文尔雅,心地善良的老人,再三表示跟儿子的共产党走,拿着李立三给湖南省委的担保信,担保老人拥护农会,高高兴兴从武汉回乡去,照样让当地农会给处决了。【注四】名人共属尚且性命难保,其他蚁命何足挂齿?正如湖南望城县的一位后起之秀雷锋所说:“对待敌人要象冬天般的冷酷无情”。

     什么是土豪劣绅呢?毛泽东当时有句名言:“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真按毛泽东的说法,湖南农村人口的10%的地富农,20%的中农(自耕农),均在该杀该斗之列。张国涛反问:“有地的自耕农也是土豪吗?你毛泽东也是农村的一个乡绅,你是劣绅吗?”毛泽东哈哈一笑。【注四】

    北伐军官很多人是湖南乡下的富家子弟,农会把他们的老爹给斗了,杀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反动”军官们积极推动南京的蒋介石清共,促成武汉的汪精卫分共,而长沙的许克祥首先起来响应上海“四一二”事变,大开杀戒。

    “减租减息”在农运中变成了不交租不还债,破坏了农村的租贷信用关系,农民们因此而缺乏生产资金,造成减产,文革有句话“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谷米阻禁”是停止谷米外运,降低产地谷价。这样做停止了农村的主要商品流通,搞得城市米价大涨,影响北伐军粮,也使农村无钱购买生活用品。

    “破除乡村陋习”演变成了毁庙宇,拆祠堂,当之无愧是“破四旧”先驱;鼓动婆娘造老公的反,文革时叫做“一条被子盖不住两个阶级”;逼寡妇改嫁,想来是便宜了娶不上老婆的农会地痞;强迫妇女剪发。

    毛泽东欣喜地说到:农会成员“一群人涌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动不动捉人戴高帽子游街,‘劣绅!今天认得我们!’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竞在乡村中造成一种恐怖现象,这就是一些人的所谓过分”(湖考)

    这群鲁迅笔下的阿Q们,怎么就成了农民革命英雄呢?。毛泽东说:“上面所述的那些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是农民在乡村中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所造成的,这些举动,在农民运动第二时期(革命时期)是非常之需要的,第二时期内,必须建立农民的绝对权力,... 每个农村必须造成一个短时间的恐怖现象。”(湖考)这段话给了后来红卫兵的依仗,他们喊遍全国:“红色恐怖万岁!”。

    毛泽东当时还有一句名言:“矫往必须过正”。(湖考)这句话四十年后成了红卫兵小将疯狂行为的动力与护身符。八一年我参观了洛阳的龙门石窟,有十来万大大小小的石雕佛像,我看到的半裸的女性佛像的胸部全是水泥补上的,据说是当年的革命小将破四旧时做的切除手术。就象电影“小街”所演,那时女孩子发育,胸脯长大了一点都让Owner感到有点腐败。

    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考)他还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话到了这里,就不难理解湖南农运和文革式运动的暴民性质。我小时候亲眼看见,红卫兵背诵着这两段最高指示,在群众的围观下,大白天,把一个和善的邻居活活打死。文革是毛泽东继湖南农运以后发起的又一痞子运动,他说:“八亿人民,不斗行吗?”还盼望文革“每隔七,八年来一次”。

    这“运动”就象一剂“精英牌”春药,服了的人欲火中烧,身不由己,未服的人也难逃“运动员”的蹂躏。我想起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说毛有“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也是中肯之语。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左一本“朱元璋”,右一本“洪秀全”,满脑袋的帝王思想。一个人要发发情本来是无可厚非,若是全国人民都跟着他跳“忠字舞”,哪有不诒笑天下的?

    我们景仰反抗侵略的义士,也拥护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主张,然而,义和团和湖南农运在起哄中演变成了痞子运动,理想在泼皮撒赖中荡然无存。小痞子们是一无所有,有那闹事就可以吃上饭的好差事,这帮人自然会一哄而上。他们没有道德文明,对民族的将来漠不关心,能占着他人的便宜就很开心。大痞子们惟恐天下不乱,趁乱好一步登天。差别在于:小痞子乱市,大痞子乱国。大小痞子们都是好逸恶劳,急功近利,总想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就抱上一个大金娃娃,“大跃进”就是一例。

    怎么样看待运动中占多数的群众呢?过去一提到群众,什么“群众运动天然合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其实,群众也是人,“人之初,肉一砣”,无所谓好坏,即使你我早生几年加入红卫兵,最初带着真诚和理想投身于运动,运动很快也就把人变成了鬼。

    季羡林先生在回忆他的牛棚岁月时说,他做了“一些极其委琐的事情,如果我不说,决不会有人想到。如果我自己不亲身经历,我也决不会想到。... 当时我已经完全失掉了羞恶之心,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对。... 我从前对一个人的堕落的心理过程发生过兴趣,潜意识里似乎有点认为这是天生的,现在拿我自己来现身说法,那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注五】痞子不是天生的,就是你我变成的。

    巴金提出的建立“文革博物馆”,是否还可以扩大一些呢?成立一个“痞子运动博物馆”,记下义和团运动,湖南农运,土改,大跃进,文化革命的“丰功伟绩”,博物馆进门处搞一个大匾,匾上写着:“痞子,只有痞子,才是破坏人类文明的动力”。

    天下适安耕宜老,且买犁卖剑平家铁。精英泪,休悲切。

【注一】高阳,“慈禧全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年【注二】“20世纪中国全记录”,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注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注四】张国涛,“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1980年【注五】季羡林,“季羡林回忆牛棚岁月”,中华文摘,1998年7期

120160961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2)

1201609610.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1-31 12:47
女儿当自强

王伯庆

     八七年我在国内教书,那时全国正在搞“普法”,普及法律知识,合格了就发个红本本,“普法证”。有一天,全校教工被叫去听“婚姻法”讲座,特别关照青年教师不要缺席。

    一个中年妇女在台上讲得唾沫四溅,说:“社会主义的一夫一妻制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一夫一妻制,不同在什么地方呢?”这位女教授威严地盯住男青年教师们(那时还没有“说不”,正流行向美国学习哩),她接着说:“资本主义的一夫一妻制是以配偶为主,以外遇为补充。”真的,我们的“集体经济为主,私有经济为补充”让不成气的美国人学成这个狗样了。

    “英雄”难过美人关。克林顿和莱妞不说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起兵勤王,从容就义,他对国家是烈日秋霜,忠肝义胆,“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可他也是情场中千金买笑,朝秦暮楚过来的。

    毛泽东早年对杨开慧也是:“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贺新郎,“别友”,毛泽东,1923),他这相思病害得不轻,“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枕上”,毛泽东,1921)。这么好的一个男娃子,我若是个妹崽也嫁他了。谁料到他老人家走出自家的一亩二分地,了却君王天下事,又得欢场薄幸名。

    当然也有象我们兄弟这样虽身为男儿,仍然“坐怀不乱”的革命志士,组织上常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重在个人表现”。

    抱着“嫁汉吃饭”的太太们,“丈夫靠得住吗?”是婚姻的首要问题。即便是自带饭票的新女性,年轻时能在斗争中挺起胸,到了人老珠黄时也盼望婚姻稳定,老有所靠。

    一个老美给我讲:她自己从高中时就开始忙约会,被多次抛弃从不气馁,人年轻栽得起,太阳一升起来又可以重新开始,终于得以小乔初嫁,花开有主。结婚后忙完工作忙家里,做饭生小孩,十几年来往脸上堆的化学剂(官粉)少说也有好几斤,到头来还是没有斗过外面的小妖精,把个丈夫中途给劫走了。

    夫子太可恨,说什么“四十不惑”,硬讲女人到了四十岁就惑不了男人啦,有个老姐还真信了,她讲:到了中年再嫁人,就象大年初一卖新衣,打折还得猛吆喝,退货的多掏钱的少。

    可是那臭男人过了四十据说是才长伸展,事业有成阅历在胸,特别是让老婆教会了如何讨好女人心,是瘸子的屁股--翘得很,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一个离了婚的女同学讲:其实,婚后的生活似小河流水,哪有当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怀?于是相信歌词有道理:“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丈夫的缺点也是能忍就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呻唤。打算过一辈子嘛,盼的是枯木逢春,夕阳才是无限好,谁料到今夜就有暴风雪,中途硬被下岗了。小妹你过去将就他,把你熬成黄脸婆了他不将就老娘你啦。

    好比投资退休基金,现在省一嘴,图的是老有所养。痛心的是,一些痴情的太太还没有等到翻身道情的那一天,就悲愤地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也许坚持到老也靠不住。国内有些老前辈的婚姻凑合了一辈子,正准备老了享福时,要吗老头一伸腿,要吗老头的厂子垮了,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那份退休金和儿女的关怀。美国的老人福利好,为大嫂们解开了后顾之忧。

    人老了就安分了吗?报纸说美国的老年夫妇有一成红杏出墙。有些老同志是规规矩矩交了大半辈子国税,到头来还是晚节不保。有道是,婚姻似纸张张薄,人生如棋局局新。大妹子呀,咱要钢枪在手,警钟长鸣,不能指望将来,得从现在抓起。

    所以,美国太太们早已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有爱则长,无情则短。一旦太太们放弃“人在阵地在”的坚强信念,离婚就轻松多了。发现大势已去,不如中盘认输。

    报纸说:美国现在三十出头的妇女一半是未婚同居,四百多万同居家庭育有十五岁以下的小孩,而九零年时才二百多万,七零年时五十二万。这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个广泛的变迁:宁愿要情人和小孩,不愿要婚姻。人生流长,婚姻苦短,四十五岁以上的美国妇女一半是老姑独处,虽然先前她们曾经拥有。

    有些大妹子居然听信老奶奶们的掉牙话,认为丈夫移情是因为第三者插足,斯大林同志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结婚久了,多了亲情,少了激情,常听人抱怨找不到感觉。即便是天上壁人,也难爱河永浴。秦香莲同志以为一朝有情,终生受用,只可惜是莲妹有意,美哥无情。

    中国社会在婚姻上有“成人之美”的传统,老兄弟柏扬说“劝和不劝离”是酱缸文化的特点之一。成功地坚守了婚姻常常是老奶们得以夸口的业绩之一,虽然这一“夸口”可能是以长年累月的冷落为代价。

    儿女亲情,经济因素,社会舆论,宗教信仰都可能维持婚姻,但是,谁来保证两情相悦呢?坚持到了白头的夫妇,并非都是日日笙歌,夜夜情长,也有那如同寡妇守节,为儿女而活的。然而,结婚毕竟不是为了在一起搭伙吃饭,实现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

    在美国,我身边有些朋友离婚了,特别是男方提出离婚,女方又不情愿的,离一次婚双方就象脱了一层皮一样,搞得你我这些色厉内茬小男人们,常常是有心插柳,无胆成荫。

    其实,少奶奶们不把离婚想得那么悲壮,也省得老公仗势欺人。革命掉头不掉泪,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要是大嫂你连工作都没有才好呢,离婚后这小子不仅得负担儿女,按美国法律他还得养你到结婚年头数的一半,你带着儿女还可以收点托儿费。把他的经济基础给搞掉,看他跟小妖精的上层建筑往哪里放?

    离婚不要紧,只要情义真,女儿当自强,会有后来人。

    我有个女同学讲:一听说丈夫要离婚,就象天塌了一样。多年的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一朝分手,世上最狠男人心。谁知离婚以后比过去要快活,生活中少了一个老板,多了一份选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也有那和好如初的。我知道一位兄弟,研究生毕业后下海,生意做得不错,连旧金山,纽约的唐人街的铺面上都让他给挂上了国际有限公司的牌子。兼着泡十来个董事长,在国内也是金晃晃小开一个。结婚好些年了,没激情了,认识了大学的一位小女生,这位跨国经理就在外面热火朝天地搞起多种经营来了。

    时间久了,太太发现先生常常借口工作疲倦“抗税不交”,留了心眼,洗衣时发现了小女生的电话,于是,背着老公一个话打过去。那小女生正想闹大后“转正”,加油添醋地坦白交待了。

    当太太的气得要命,本想兴师伐罪,教他龟儿子当众下不了台,活该她旧情未绝,不愿离婚。冷静下来后,跟丈夫谈开了,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给了出路,一场风波就过去了。现在这位兄弟感恩戴德地接受“监督改造”,还说:“若是她当时顶着干,当众把我的假发抓下来,露出了秃头,我也没有退路了”。有些婚姻就是因为铁姑娘们“得理不饶人”,不尽人意地破产了。清夜孤灯,是否悔不当初呢?

    为什么讲了半天就该太太们打婚姻保卫战?因为妹妹你痴情,加上夫妻间一般是女弱男强,女貌熬不过郎才。现在不同了,我有个洋同事叫珍妮芙,博士毕业,找了个高中退学的水管工,每次开PARTY她先生都来,讲学问,长相,收入,珍妮芙比她丈夫好,想来珍妮芙是掌握了婚姻的主动权。大妹子,你这个花魁娘愿意下嫁给卖油郎吗?还是美女爱英雄,别忘了,潘金莲同志就是结婚时考虑不成熟,委屈不求全,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世上十分春易尽,闺中一点情难改;若教眼底无离恨,方信人间有白头。

120180161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7)

1201801619.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1 13:02
也谈道貌岸然
王伯庆


      记得过去一位小官僚给我讲心得,说什么错误都犯得,就是经济或作风问题犯不得。没见吗,连美国人都揪住克林顿的裤子不肯放手。我国内有一些同学下海炒股经商,问他们辞官后曾否后悔?一位同学笑答:“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洲”。是的,无官一身轻,用不着道貌岸然,身为百姓,载酒买花,管它今宵酒醒何处。

    不是官人,大家不会议论你是否道德模范。封建社会里,官人被盯住,多半是他们自找的,他们常想把自己打扮成圣人,特别是政治上无能时。激励一个人去做伪君子,并在理论上集大成,在中国是宋王朝的成就之一。

    在苟且偷安的宋王朝,儒家思想开始僵化,进一步堕落为程朱理学,一开始叫道学。以平庸出名的宋朝士大夫阶层,居然在十一,十二世纪连续出了两位圣人,程颐和朱熹,应该讲是对人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圣人是其道德水平须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言行一致。

    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道学家们认为:世上有天理,天理是自然,道德,政治的法则,天理是善;百姓心存人欲,人欲是恶。所以要兴天理,灭人欲;狠斗私字一闪念,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只想忠君爱国的人。一个道德不完美的人,无论有多大本事,也是修正主义分子一个,不能治理国家。

    道学家们讲的就象唱歌一样好听,若是只要求别人做到,你我算是白拣一群人生导师。要命的是,道学家们自己也要身体力行,说到做到,行为举止得堪称楷模,道貌岸然,想来朱大圣人就是榜样。他们真的做得到吗?

    虽然道学家们认为音乐,美术,戏剧,文学是败坏人心,可是朱熹一首“水调歌头”,其中“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也是蛮有“人生得意须尽欢”之太白遗风。

    更有甚者,朱熹当年任浙江省高等法院院长(提举浙东刑狱)时,跟浙江省台州行署专员(知台州)唐仲友争夺漂亮妓女严蕊,朱熹失败。求欢不成,朱夫子老羞成怒,向皇帝赵扩上奏章,说唐仲友奸邪,不够道学(奏章里没有讲严蕊这码事,国家大事为重)。【注一】     这你我也相信,唐兄不会是大好人,老话讲:"男孩不坏,女孩不爱"。我倒是无法想象任何女生愿意在花季岁月里,坐在朱夫子的细杆子腿上,听他慷慨一番兴天理,灭人欲的大道理。

    朱熹以有伤风化罪把严蕊给关了起来【注二】,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不是朱夫子嫖妓不成,借扫黄为名把三陪小姐给抓起来呢?

    严蕊是浙江省台州地区天台县的营妓,宋朝时把抄了家的官宦之妻女或破了产的良家妇女充做营妓,相当于给日本皇军干慰安妇,比街头野鸡还低一等。本来也是金枝玉叶,当营妓惨遭折磨,忍辱偷生苦不堪言。就这样,朱道学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严蕊关进监狱,老朱碰不了,其他人也碰不得。

    如果严蕊只是一个靓姐,她恐怕是从此默默无闻,这段公案也就无人知晓了。接下来是这样的:朱熹调走后,一个名叫岳霖的人接任,严蕊就写了一封申述书给他,请求组织上平反冤假错案。这封申述书是这样写的: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大意是:不是我想要坐台,是命苦呵;我的小命还不是攥在你们这些好汉手中,我只求你们放我一马。这首"卜算子"收进宋词节选本,流传至今,所以能引怜花惜玉之辈的刨根问底,把个披着道德外衣的朱夫子给揪了出来。

    象严蕊这样的漂亮才女,自然搞得朱圣人春心荡漾,差点失身于三陪小姐,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想到此,我真为艰难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历史捏了一把冷汗。有多少苏妲己,杨玉环,严蕊从左右两个方面干扰夫子们的正确路线,若没有历代的伟哥们身为中流柢柱,排除女人的干扰破坏,力挽狂澜,江山社稷何以延续?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和精英们对修身治国提出了太高的标准,又不敢对老百姓去讲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其实,他们也没有想过要做到。因为自己做不到去遭罪,就很想别人能规规矩矩地去受折磨;因为自己做不到,于是就得在人面前装成圣人样子,说一套,做一套,奉行"不说假话干不成大事"。

    荒淫无度的隋炀帝扬广就是个典型。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立了长子杨勇做太子。杨勇乃性情中人,喜欢美酒妙曲,弟弟杨广则生活朴素。老爹查访杨广家庭时,看见的女仆全是丑八怪,乐器上厚厚的一层灰。杨广待下人亲如手足,每次外出告别父母亲时,杨广都是失声恸哭,难分难舍。十几年如一日,不容易呵,满朝文武无不称颂杨广是圣人一个。

    于是,老爹杨坚废掉了扬勇的太子,改立杨广,“你办事,我放心”。五年后,杨广弑父夺位,当晚把庶母陈夫人拖上床了(其夜,太子蒸焉)。大权在手,杨广又杀了哥哥杨勇。当然啦,杨广得了暴君的名气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点小小的业绩。

    其实,杨广在伪装期间也没有亏待自己。他老妈去世,当着老爹和宫人的面他哀恸绝气,回到自己家中后谈笑如常;明的戒荤,暗地里把猪鸭鱼肉装进竹筒,以蜡封口,外包衣帕带入府中。

    肯尼迪总统有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百姓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是美国的立国精神,美国人民不相信“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锅里有了碗里才有”的口号。

    尽管如此,善良的美国人还是为老肯的这句名言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激动过一阵。现在有书讲,道貌岸然的老肯那时经常召妓女到白宫去办理“国家大事”。如果是真的,看来在美国当百姓的也得沉着迎战,不要为权臣们的虚招龙套所迷惑。

    八十年代(大概是八六年),我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一篇回忆文章,是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写的。讲了一件事:延安时期,毛主席跟江青谈恋爱时,毛的夫人贺子珍跑来闹(人家自由恋爱,你捣什么乱),主席生气了,义正词严地写了一个小纸条给贺子珍,共十六个字,大意是:保重身体,他人为重,大局为重,革命为重。

    一个人要尽人欲应是无可厚非,但在尽人欲时又要传天理,就有点道学了。我倒不认为当总统或皇帝的应该是道德模范,如果我们不是这样要求政治领导人,或许我们能更聚精会神地盯住他们的政绩,少上当受骗。

    如果一个政治领导人居然会主动地宣传自己为一位圣人,你我得提点小心,多半这人是太坏怕人知道,或是企图掩盖其政治上的无能。

    国会的共和党议员现在盯住了克林顿的裤子拉链。其实,国会山那帮大叫大嚷的共和党党棍又有几个人在男欢女爱上是从一而终的呢?主审克林顿的参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海德(Henry Hyde),曾跟一有夫之妇长期鱼水情深,新科众院共和党领袖、穷追猛打克林顿的利文斯顿(Bob Livingston)也曾有多个婚外情人。共和党人真是自己满屁股流鲜血,还给克林顿医痔疮。克林顿医痔疮。历史上不乏民主国家的伟大领袖非常浪漫,只是没有被当场捉着(Catch with pants down)。当然,若是总统宣了誓又撒谎,就是犯法了。

    美国官场是道学家们现在仅有的几个阵地,不知道是否已日薄西山,成昨日黄花?虽然道学的初意是鼓励人们言行一致,结果道学家反而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词。

    道学把已经猥琐的宋朝精英们又阉了一遍,到了宋末,欺世盗名的腐儒们再也挡不住金戈铁马的血性少年,当意气风发的蒙古铁骑最后踏破南宋王朝的陪都杭州(临安)时,终日思念忠君爱国的道学家们这时展现的不是他们的道德水准,而是他们的长跑天才。

    被俘的蜀妃花蕊夫人有首词回答宋太祖赵匡胤,想来“忠君爱国”的宋朝儒生们可能读过:

    “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国家用人之际,貌似忠贤,乃有利可图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一旦江山变色,忠贤尽失,功名不存,道学焉附?

    【注一】柏扬,“中国人史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注二】贺新辉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120188895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5)

1201888955.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2 17:43

英雄无奈是多情

王伯庆

      克林顿和莱文斯基的风流案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看法也是见仁见智。国内的朋友常常问起我的看法。有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真象要过了当时才慢慢为人深知。

    我还是想借题发挥。我曾在一篇议论道貌岸然的文章里讲到,人民要监督政治领导人的政绩,而不主要是他的裤带。这样讲是要避免把注意力放在了政治家的私德上,忘记了政治家的主要用处是管好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按个人道德好坏来封官的传统。东汉末年的北海太守孔融能当大官不仅因为是孔老二的后代,也是孝性好,“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孔融。

    大家熟悉的一个叫展获的鲁国人,死了以后叫柳下惠(食邑地柳下,谥名惠),因为女娃子坐在他怀里时,他还能无动于衷,搞得两千年来你我这些男娃子和他一比,觉得自己的荷尔蒙分泌太多。这么好的人,当然得有官做了,这位柳下实惠也有意为人民服务,只可惜他这个呆鸟,官场中三上三下,硬是当不好官。

    个人有道德,不一定适合于做公益。中国封建统治阶层的平庸,常常与选官不看能力有关,想当官得做到坚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汉朝时仿效战国时代,非贵族出身的官员是通过推荐“贤良方正”而来的。贤良方正者:能长期为父母守孝的,辞官不做的,重义轻财的,效忠主人的。

    那时平民要当上官唯有推荐一条路,举孝廉首看孝父母。父母去世后守孝是三年,可是你要想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得打破当地守孝的最高记录才行。于是为了当官,很多同志就一直守下去。

    不容易呀,同志哥,守孝期间你应该悲痛,不能做下欢乐的勾当,不能歌舞喜笑,不能跟太太同房。那时有个叫赵宣的同志就守了二十多年的孝,到底没熬住,让群众发现他太太中途生了五个接班人。

    好不容易守住了,群众推荐了,领导批准了,做官恩诏下达时,你还得假装辞官不受,以表明自己的淡泊之心,不然别人会说你守孝是沽名钓誉;但又不能真给推掉了,搞得你白白守了多年的孝。能力上要谦虚,道德上要撑足,就说自己在基层这么多年,道貌岸然能做到,工作能力还有差距。

    推荐制度搞得庸才压断了朝纲,唐朝定了科举制度后,想当官还得读书才行,所以说科举制度是文官制度的进步。即便如此,私德仍然是考察干部的主要标准。这里讲的私德不是做官的公德,廉洁,奉公,守法。

    所以,我不赞成以私德代替公德和政绩。你说克林顿运气好也罢,在他手里美国经济是再现辉煌,外交上也有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巴以两番签约,政绩可谓不菲。

    他的个人形象却难以光辉,早年吸毒,逃兵役,风流韵事一再。美国人民也知道一些,之所以选他,比起共和党的两个老夫子布什和多尔来,克林顿还是要能干得多,当然人民也希望小克在其位时守其德。

    如果克林顿的行为不涉及犯法,我以为他跟莱妹那一腿也是他个人的事,总统也该有自己的家务事。就象一个美国老太太在电台上讲:"I hire him (Clinton) to take care of the country.  I don't care who takes care of him in bed. It is Hinary's business." (我雇克林顿是伺候国家,我不在乎谁伺候他睡觉,那是希拉蕊的事。)

    克林顿是个基督徒,当他插翅飞向天堂时,神会对他的私德做出最终审判,你我何必理直气壮地对他进行道德审判,谁也没有赋予我们这些凡人一份道德高于他人的骄傲。

    不过,现在国会弹劾调查他的是:做伪证,妨碍司法,操纵证人,滥权,这些是总统应该遵守的法律方面,如果克林顿真的犯法,该弹劾时就弹劾。一个国家不

能有任何人高于法律,或“刑不上大夫”。

    尽管现在民情有利于克林顿,小克也挟民情以压国会诸候。但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法治不容挑战,民情不能遮天。

    这场弹劾调查也许不象有些人相信的那样,仅仅是一场政党之争。我们不怀疑共和党人有假公济私的奸心,然而,98年10月众议院表决是否进行弹劾调查时,是258票对176票通过的,有31名民主党议员支持进行弹劾调查。让我们来看看反对弹劾的议员们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的理由是“国会应该集中讨论国家大事,而不是莱文斯基”;试问,总统若犯法算不算国家大事?又曰:“总统背叛骗了他的妻子,但没有背叛骗他的国家”;那么,总统若是做了伪证,算不算欺骗了人民和国家呢?

    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在美国这个民主国家里,选民的多数若不赞成弹劾总统,是不是就应该停止弹劾?

    弹劾及其调查是一个执法行动,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已为人民所认同了的,一旦认同,大家都得遵守法律。就好象打球,规则是大家事先同意了的,裁判也是大家认可的,比赛中,裁判之一的国会发现一个叫克林顿的球员犯了规,想按规处罚,碰巧台下占多数的观众起哄说:“放他一马,他是我们的明星”,你说规则该不该因人而异?如果我们认为裁判或规则不好,也只能以后再变了。

    国会放着国家大事不管,花这么多纳税人的钱去调查总统违法值不值得?为了维护法治,花钱值得。就象美国人每四年就花钱选一次总统,为了省钱,何不该看着那第一届干得不错的英明总统,第二届就不选了,送给他干了吧?民主是以小成本避免大开销。

    生活在美国以外的人更是对弹劾克林顿不解,他们的评论大都表现出对美国的文化、法制和民主缺乏体验。随着弹劾事件的发展,美国人民开始超越“赞成——反对”的简单思考,相信这一事件会对美国社会有长期影响。美国人民是善於反省和调整的人民。

    让人感叹的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姑,阿肯色州的琼斯,竟然把在职的大总统告到了对簿公堂,才扯出了今天这么个大场合。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有同志说那是克林顿的阶级敌人暗中使坏,对的,可是在很多国家,一个调戏村姑案能帮得了在野党的大忙吗?中国有句老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美国,克林顿真的被拉下了马的话,检查官斯塔尔还不成了英雄?谁敢剐他?

    不少人同情总统,有些人开始骂莱文斯基,老调调又来了,“女人是祸水”,连妇女们也可爱地跟着骂。历史上的英明领袖谁少了女人?怎么没祸别人就祸了你呢?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天下英雄,到了不能再进之时,会有一种末路之感;权力和智慧的高峰增加了克林顿内心的孤独;身为美国总统,算是爬到了权力的顶峰,笑傲江湖能有几人?然而任期之后就是下坡路了,正当年华的总统会有一丝惆怅,莱文斯基的青春与热情也许能聊补这份孤独和惆怅。

    “少年已自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王。设想英雄迟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120199223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9)

1201992238.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3 18:09
是非谁定千秋史

王伯庆


     从台北飞到香港新机场,再坐广九直通列车就到了广州天河车站。到广州是去会一位朋友,我也想看看中山大学。

    我对中大的了解,源于我对近当代广东的兴趣。近代广东有过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等政治人物,更有过“岭南画派”的高奇峰,作“思乡曲”的马思聪,导演“渔光曲”的蔡楚生。还有那悠悠岁月中不变的“吃早茶”。

    胡适先生早年说,中国封建文人好用口号和空话来管理国家。现在呢,我想长进不大,什么“振兴中华”,“翻两番”,“初级阶段总路线”,没有口号似乎就过不了日子。广东人不那么热爱口号,比较实际,这就是广东的可爱之处。在近二十年的经济改革中,内地的读书人在忙于争论姓“社”或是姓“资”时,广东人得风气之先,心胸开放,埋头苦干,广东产品走红全国,广东经验北伐中原,给中国大陆开辟了又一条富民之路。

    走在中大的校园里,路边挺拔的椰子树,一派南国风光,正碰上毕业生穿着学位礼服在校园里留影,欢声笑语又把我带回了几天前在台大看到的此情此景:四年埋首,二十出头,生活的美好都在前面。风华正茂真叫人羡慕,眼睛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1924年9月,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建校初期,孙中山每周到中大演讲,并题校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现在中大立的校训牌把那个罗嗦的“之”去掉了。中大还有一处碑文,写的是孙中山先生1923年12月21日来广东大学演讲的一段话:“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这是中山先生有感而发。

    1923年10月,直系军阀曹锟贿赂议员,以1350万元“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身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广东)大元帅的孙中山痛心民国政治腐败,号召学生做大事不求做大官。中山先生下定决心,改组国民党,打到军阀,重建民国。这次演讲后的一个月,即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揭开了国民革命新的一页。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话成了后来政客们要求追随者的名言,出处原来在中大校园。

    我也去看了中大的陈寅恪故居。早年,梁启超,王国维与陈寅恪是人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三大师。陈寅恪49年后避乱由清华去了岭南大学(后并入中山大学)。那时的岭南大学是人才济济:离开北京不去台湾去了岭南的还有,国际知名的放射学权威谢志光等一批北平协和医学院教授,即后来中山医学院的八个一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首任数学所所长姜立夫。

    “重视”读书人的国民党政府48年底到49年发起了“抢救大陆学人”的行动,然而,失去了民心的腐败政府最终也失去了读书人的合作。再说,国民党大势已去,一个小岛又能挺多久呢?

    陈寅恪的故居是一栋二层小楼,红砖黑瓦,绿树环绕,四周是草坪,当年是两家合住。一条小土路通向正门,左侧有一条醒目的白色水泥路通向楼的背后,这就是著名的“陈寅恪小道”。

    这条路是1956年建成的。从朝鲜战争中喘过气来的中国政府要大搞建设:195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说知识分子的地位关系到新中国建设的成败;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9月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的需要和生产力的不足的矛盾,于是知识分子受到善待。

    1956年的那个春天,中山大学就为陈寅恪修了这个专道,因为陈的视力只能辨浅色,故把水泥路涂上白色。不仅如此,还专门为陈设了高稿费,可调用学校的小车。受到优待的知识分子们不再计较曾有的委屈,忘记了昨天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忘记了被批判的红学家俞平伯和被收监的胡风分子。大家欢呼“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这时的陈寅恪也许不后悔当年拒绝了梅贻琦和傅斯年的多次邀请去台湾吧?

    然而,人们必须为自己的健忘和纵容付出代价。共和国的这个“春天”太短,1956年11月,苏联出兵镇压了“匈牙利反革命复辟”;12月毛泽东抛出“新矛盾说”,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转为敌我矛盾;1957年全国掀起了镇压知识分子的“反右”斗争。一批敢说话的读书人被清洗了,不谈政治的陈寅恪也被他的学生贴了大字报。

    以后陈寅恪更是批判的对象,他死于1969年11月,比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早死了7天。应该说,由于陈寅恪的名气太大,当局对他网开一面,他所受的待遇要比许多人“好”,所受的批判要比许多人“少”,大多数读书人就没有他那么“幸运”了。如果我们想一下人民群众(包括读书人)在侮辱人格方面迸发的热情和创造力,就会深深地同情那一代被迫害人所遭受的羞辱。

    值得同情的又岂止是受迫害者呢?迫害者和纵容迫害的民族从中收获的也只是愚昧和贫穷。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不知道1957年和1969年的陈寅恪在想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退到1949年,历史学家的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也许他还是不去那个小岛,台湾的李敖和柏杨不也因为言论自由进了老蒋的大牢吗?在中国做个独立的知识分子难,读书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象太监裤裆里的那玩意儿,摆摆样子可以,你不能真干。

    我在这条白色小道上留了影,它有一个那代人的普通故事,这样的故事许多中国家庭都有。恶梦醒来是“早晨”,很多人愿意相信“不要纠缠历史旧账,要向前看” 的谆谆教导,可曾几何时,“清除精神污染”,“抵制和平演变”,又旧戏重演,似乎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

    这个二层小楼的下面现在是中大后勤部门占用,楼旁立了个红色大理石的牌子,说明是“陈寅恪教授故居”。碑文的三分之一的篇幅说,“从四十年中期开始,陈寅恪教授视力严重衰退,只能略辨光影,学校专为他修砌了这条小路。涂上白漆,方便辨识,还在房屋东侧的路口设了一道护栏,以策安全。”

    只可惜这条小路后来的故事不得不省掉了,不知情的人读完碑文后也许会羡慕陈寅恪余生的“恩遇”了。我想起了陈寅恪的一句诗:
                  “是非谁定千秋史,哀乐终伤百岁身。”

   ( 原载《华声月报》99年10期)

120208015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3)

1202080157.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4 17:56
留待人间说丈夫

王伯庆

       柳亚子的名字我是读毛泽东的诗词知道的。文革时公开发表的毛诗词不多,唱和柳亚子先生的就有两首,七律(49年4月)和浣溪沙( 50年10月)。我比较喜欢前一首: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宜长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让我们随着这首七律走回历史,从中也许可以体会到中国文人依附权贵的无奈。柳亚子先生是江苏吴江人,生于1887年(一说是1886),清末秀才。 1906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与高去病,苏曼殊等合伙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柳亚子任书记(秘书)。南社借诗词交流鼓吹民主革命,在辛亥革命前后影响很大,也使柳亚子成了著名诗人。亚子先生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抗战时期与宋庆龄等人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抗战胜利后曾任"民革"中央常委、“民盟” 中央执委,所以也是著名的左派政治活动家。

    “饮茶粤海未能忘”。1926年5月,柳亚子到广州去出席国民党二大,那时他是中央监查委员,认识了时任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的毛泽东。两人是才气相当,政治理念接近,结为挚友。柳亚子在1929年有首诗中写道:

        神烈峰头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柳亚子注明诗中的“两列宁”为孙中山和毛泽东,后来很多人认为柳公是慧眼识英雄。因为1929年时的共产党被国民党打得只剩下了“星星之火”,毛泽东在这个岌岌可危的政党中还不是政治局成员,柳亚子的先见之明就特别难得,比“遵义会议”的曙光还早“露”了六年。

    其实,这也许是文人相捧,“瑜亮同时君与我,几时煮酒论英雄?”(柳亚子,1945)也是英雄惜英雄。回想当年的大学毕业赠言,你我这些阿猫阿狗不也是互相吹捧不遗余力吗?谁又料到今日被老婆差前差后,打酱油换尿布?

    “索句渝州叶正黄”。到了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柳亚子再次见面。九月六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一起登门拜访柳亚子。应柳亚子要求,毛泽东把手书的旧作《沁园春·雪》赠给柳亚子。柳亚子接词后直呼“大作,大作!”,交与报纸发表。柳亚子也即席赋诗作答: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   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一笑昆仑”毛泽东勉励柳亚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1936年写成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后,山城文人争相唱诵,一时洛阳纸贵。其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更是两千年风流一笔撂倒,霸气横扫千军。“数风流余子,且看今朝”(原稿如此),蒋介石对其副官感叹到“天无二日”。虚情假意的国共两党只剩你死我活的一拼了。

    到了1949年初,逐鹿中原胜卷在握的共产党邀请社会名流筹组中央人民政府,柳亚子受邀于3月18日抵北平。毛泽东3月25日从石家庄飞抵北平。“三十一年还旧国”。毛泽东感概万千:1918年时他是北大图书馆月薪8元的助理员(教授是200-300元),31年星移斗转,他再回北平时已经是开天辟地的 “一代天骄”了。

    想来毛泽东的老朋友柳亚子此时应该是欢呼雀跃了吧?不然。他一定看到了什么,特别受刺激,3月28日他写下了“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火爰〕。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这里罗嗦一下我的理解,大概是说“毛兄你把天下是打下来了,但要我象有些人那样尽说好话太难做到。依附权贵我也不比五鹿充宗那样能干,才比冯〔火爰〕我就该有相应位子。我原以为咱俩是过心的朋友,现在直后悔自己是作贱,等你打过长江后,我也该退隐到家乡的分湖去了。”

    有人说这是亚子同志向组织上伸手要官发牢骚嘛。我猜想,作者也许看到了社会名流们围着主席争宠,在新政权里排位上去了,而他似乎被冷落了。他回想起与毛泽东的长期交往,那才是“白石为凭明月为证,我心早相许”的愫愫情怀,1929年他的“并世支那两列宁”被认为是推崇毛泽东是中国领袖的第一声。“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作者似乎有一份“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哀怨。

    “落花时节读华章”。渡江战役前夕的毛泽东接到这首诗会怎样想呢?他一个月没有回答,他真的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月27日,毛泽东写下了本文开头的“七律”回答了柳亚子。“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宜长放眼量”,看来毛泽东了解不甘寂寞的知识分子们,无非是安排问题,不要急嘛。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读到这里,柳亚子哀怨尽退,他立即回复表态:“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4月29日)。读到这里,我真的忍俊不禁了。原来柳公舞剑,意在“名园”。

    百废待兴,新生的红色政权需要旧社会名流的帮助。5月2日(一说是1日),毛泽东又约柳亚子共游颐和园。这时的柳亚子感到“君恩浩荡”,等候在颐和园东门外的柳亚子先生“像其他许多著名的民主人士一样,柳亚子一边同毛泽东握手,一边举着拳头连声说:‘共产党伟大!毛主席伟大!人民解放军伟大!’”(卫士李银桥)

    平心而论,以柳亚子对毛的早年推崇之义,柳毛多年的挚友之情,二人私下游园,柳公“举着拳头”喊万岁实无必要。

    当事人毛泽东也吃不住了,他说:“都是老朋友,互相都了解,不要多夸奖了 ,那样子不好相处。”又说:“人民伟大,包括你也包括我。”(卫士李银桥)那时的毛泽东对于“万岁”之声还能表现出不习惯的羞涩。“夺席谈经赛五鹿,说项依刘很自然”,知识界名流中的一些人也在努力帮助毛泽东培养“君临天下”的习惯。       毛泽东也不食言,当年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62岁的柳亚子做上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那时只有56名委员,名单中有中共高干,国民党归顺军政大员和各界头面,柳亚子并列其中也算是“相期不负平生”。

    热血沸腾的人民委员柳亚子又提笔上阵了。1950年国庆观剧,他填了两首“浣溪沙”: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儿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胜会喜空前。

        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推翻原子更金圆。战贩集团仇美帝,和平堡垒拥苏联,天安门上万红妍!

    后一首词的文采实在是砸了柳爷的牌子,我读着就替他叫屈。现在有人嘲笑郭沫若晚期的诗歌象口号,没水平。其实,诗歌一旦为政治服务,郭爷,柳公又何以脱俗呢?

    到此,你也许会批评柳亚子“媚主”。其实,柳公多少有几分真诚。公平地讲,49年和50年时他还不知道后来的“反右”,“大跃进”和“文化革命”,也不一定了解早年“延安整风”的苦斗。他死于1958年,不知道他对“反右”的看法如何?

    可是郭沫若看到了毛泽东晚期的所做所为后,照常歌功颂德,他的一曲“领袖颂”引出了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唱遍大江南北。

    中国的“歌德”又岂只是郭沫若一人呢?李银桥说,“我生活工作在毛泽东身边,耳闻目睹一片‘伟大’,‘英明’,‘万岁’之声。无论党内还是党外.无论领导干部还是群众,甚至像张澜、李济深、沈钧懦、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等先生。”

    毛泽东被宠坏了。难道只有毛泽东和中共干部才对毛的“随心所欲”负责吗?中国的知识分子呢?把你我换成前辈们就会好一些吗?恐怕未必。现在你我有些长进了吗?                    知识分子想做官没错,还该理直气壮地要官,当之无愧。当官是贡献才能,实现政治报负。然而,一些急于仕途的知识分子们会忘记自重而媚附权贵,心慌意乱地把自己的知识和名声供为当政者的化妆品,一些知识分子更是充当了历次运动的吹鼓手。柳亚子早年嘲笑此辈道,“美新已见杨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

    文人依附权贵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这一传统和新的政治文化相结合,创下了新的高峰。有人说在“官本位”的中国要做事就得当官。可是做官非得如此媚主吗?

    可爱是,“媚主”可以解释为“忠君爱国”,就算“媚主”不成,做官未遂,归隐“山林”时还可以标榜“清高”。只是老兄你千万别丢根“官骨头”来挑逗,撼动了兄弟我的“清流”身段。

    有位工人给我讲,他发现运动中知识分子“认错”时跑在前面,缺乏骨气。真的,这位工人兄弟还可以谈“骨气”,可是对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来讲,谈“骨气”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我们曾经那么激情地给毛主席捧场,他老人家还认为我们是“一张皮”,要和工农“骨头”相结合。几十年来他根本就没有发现鞍前马后的我们 “有骨头”。

    毛泽东说“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这是讲得透彻。知识分子把尾巴一翘,比孙行者的尾巴还长。”看来,让他老人家操心的是你我能不能“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不翘一次,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不过,如果有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有负“领袖厚望”,面对权贵自信地翘起尾巴,恐怕“万岁” 也叫不响亮,一些运动也就成不了气候。

    一生功名皆尘土,留待人间说丈夫。

    摘自《书屋》2000年8月

120216579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4)

1202165795.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5 02:15

不只是梦想

王伯庆

     一百年前,虽然海船和铁路的发展造就了钢铁厂林立的烟囱,但是,20世纪开始时你若站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或是纽约的时代广场,看到仍然是来来往往的马车。银行家对不太安分守己的农民儿子亨利福特的忠告是“马车仍将使用下去,汽车不过是新式玩具而已”。那时美国42%的劳动力是农民,男人的平均寿命是 48岁。听天由命的人们有理由对新技术难以置信。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20世纪这样辉煌的发展。不必说百年一瞬人类所取得的工业成就,试想1900年的人们能够相信今天美国只占3%的农业劳动力不仅养活了这个国家,小麦,棉花外销占世界出口的1/3,玉米,大豆外销占2/3吗?他们能够相信美国男人活到72岁只是平均寿命吗?那时颇负盛名的美国《妇女家庭》在1900年时对20世纪做了一些先见之明的预测,有一条还算大胆的预测是,20世纪末身体健康的男女将能够一鼓作气走完一英里。由此猜想你我这样的平常之躯在百年之前还可以号称是钢筋铁骨之人。

    这个世纪变化太大。我们只需要阅读20世纪第一章,就该知道今日的辉煌。

    首先是科学的进步。普朗克(1900)催生了量子物理学,为以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解释和玻尔的原子结构学说打下了基础。血型(兰达斯泰尔,1900),荷尔蒙(贝利斯,斯塔林,1902),基因假说(萨顿,1902)相继发现和发展出了。20世纪最有才气的科学家当数爱因斯坦。这位专利局的小职员在 1905年发表了三篇论文,一篇是解释布朗运动,打消了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疑虑;第二篇是关于光电效应,奠定了现代量子理论的基础,这篇论文得到了 1921年的诺贝尔奖;第三篇介绍了相对论,这篇论文使他成为知识界家喻户晓的天才和思想家。

    19世纪是钢铁工业的时代,1901年摩根以4.9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钢铁大王卡内     基的钢铁公司时说“我要祝贺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是百年前的美元,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每份才4.2万美元,而今天诺奖大约百万美元。 190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开发,为了推销石油,除了照明外石油被用于动力燃料,推动了汽车和飞机的发展。

    亨利福特没有听从银行家的劝告,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3),生产出了价格为850美元的T型车(1908),建立了流水生产线(1913)。生产线上的专业化分工与零件的标准化生产,使得1913年生产一辆汽车的工时由12.5小时降到约1.5小时,一个工人能干出原来四个人的活,车价降为 440美元。福特的这一生产方式推动了低成本的大批量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福特公司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把工资提高了一倍。大规模生产依赖大规模消费,大规模消费依赖低成本产品与劳动者的购买力。福特善待雇员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有人说福特给工人支付高薪是为了扩大产品市场。我想,讲这话的人可能是痛心被收买的工人不能打碎工资锁链,翻身求解放。与福特的相比,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有点“臭名昭著”了。虽然他后来把聚敛的钱财用做了社会公益,一位匹茨堡钢铁工人的后代告诉我,他不能原谅卡内基对他爷爷的血汗压榨。

    如果资本家们都象卡内基一样残酷剥削,工人们也许早就放下工具,拿起武器,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1905年在芝加哥成立的世界产联在其宪章中声称:“只要数百万劳动人民还在挨饿受冻,少数人组成的剥削阶级还拥有生活中所有美好事物,和平就不会真正到来。”一些人道主义者看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悲惨世界,规划出了共产主义试验的蓝图。

    今天,工人和老板分享利润是美国公司的普遍实践。微软,美国线上,雅虎把自己成千上万的普通雇员变成了百万富翁。盖茨说“微软公司以股票期权方式让它的大部份雇员共享产权,...这也是美国所据有的一个优点,这一优点造就了数量巨大的暴发户。”技术人力资本的供应短缺使得资本家“致富不敢忘群众”。

    就在汽车工业大踏步地迈入黄金时代之际,1903年莱特兄弟在北卡州的一个小沙丘上试飞了一架木头和布做的飞机。在他们之前,德国的李连塔尔架驶滑翔机坠毁了。莱特兄弟的小飞机成功地飞行了161米,飞行高度是4.5米。莱特兄弟到处表演,家居西雅图的年轻人波音因此迷上了飞机,这位木材商的儿子创立了波音飞机公司。今天的波音也生产太空飞行器,恐怕充满想象的莱特兄弟也没有料到50多年后人类会进入太空时代。20世纪初时自负的精英们曾经断言:飞机在 50年内将不能用作交通工具。

    1901年英国的弗莱明敲出了摩斯码,远在加拿大马可尼接收到了这一信号。开创了无线通信的先河。他们肯定不敢想象今天你我在家里手指一动,就能与万里之遥的朋友实现网上即时对话(IM)。这不是神话,繁星点点的卫星让我们生活在网上同步时代。20世纪的发展要归于科技和工业的贡献。生活在舒适的工业文明之中,我们举手投足皆得帮助,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早已神话成真。以至于有时科学被崇拜成了宗教。

    今天,我们也许难以体会前人的艰辛。让我们悲痛地做个假设:若是你我不幸生活在百年之前,虽然是一名伟大的工人阶级,哪怕是在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本土:每周工作52小时,吃着粗茶淡饭,没有工伤和医疗保险,平均寿命45岁大概也用不着退休保障。人生真是太苦了。当然,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小康而沾沾自喜,科学家们预测21世末时人的平均寿命可达120岁,那时的人们将为你我过早夭折而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不幸中的大幸是假设中的“你我”还是金发碧眼的英国人,如果19世纪末投胎在大清王朝,我们连这点可怜的假设都没有了。那时的一位英国作家说“做一个19世纪的中国人,真是一种苦刑。”

    19世纪末的中国的确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太平天国之乱,涂炭了中国最富裕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杭州城由战前的80多万人降到7万多,十室九空。在内战中是堪称好手的大清政府消灭了长毛和捻军,转身来对付洋人时却一败涂地。中英《南京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一连串的割地和赔款。

    地割多了不是地,香港,台湾是小意思,中俄25年内签了四个条约,共割地161万平方公里;钱赔多了不是钱,1895年的《马关条约》赔银二亿两,日本人工业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多亏了咱中国人赞助。难得的是官府还不自满,六年后的《辛丑条约》打破了这个纪录,赔银4.5亿两(本息为9.8亿)。中国白银是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应该领风气之先,率领全国人民开展革新图强的城市精英们却是“男人一杆烟枪,女人两只小脚”。官员们签订割地条约时面带笑容让洋人都搞不懂是谁赔谁赚?军人们押送战败赔银走在大街上照常耀武扬威,老百姓看官府的割地告示如同观街头杂耍一样麻木不仁。

    来华开厂的洋商们没有料到的是,如此麻木的人民居然心灵手巧,可以训练为世界第一流的工人。他们更为高兴的是,20世纪末重返中国大陆时,洋商们仍然能有用之不竭的廉价中国劳工们生产着需要巧手的产品。这么聪明的人民,难为他们百年来的耐心等待。也许洋人们想问,这百年中国人干什么去了?

    官府也想振振国威,1888年成立的北洋海军惨淡经营了六年,1894年甲午海战顿时灰飞烟灭。你可以说那是孙子打爷爷,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蛮夷要拜服中国文化。1895年李鸿章宴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70道中国大菜让世界外交界叹为观止,一时传为佳话。可惜,开餐馆的李中堂到底没能挡住八国联军,咽气前他签下了庚子赔款。

    老百姓也想爱国,颇有小聪明的一些人当然不会象洋人那样撅着屁股干上百年“傻活”,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相反,他们英勇地在家门口捕杀那些敢于放单的洋人,毁铁路,割电线,奋不顾身地围攻使馆,火烧教堂。西什库教堂久攻不下,国务院“攻西领导小组”组长刚毅同志急了(军机大臣,督阵西什库),义和团大师兄解释说,功亏一篑,只可惜教堂顶楼的洋女人用光腚破了俺的义和神功。其实,连董福祥将军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甘军)也都没打垮龟缩在北京使馆区的一小撮列强及其太太们。

    20世纪的一个不幸就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是由愚昧和缺乏国际眼光的农民(意识)来担任。农民们追求的是“改朝换代”,自给自足的闭关锁国。他们幻想中的天朝仍然是“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在需要开放的20世纪,人们却比任何时代更忙于抓“汉奸”。

    民族主义是落后国家奋发的重要动力,错用来“排外”伤害的是自己。刚毅之流的“爱国”知识分子们是否同意这样的批评:是他们继续了中国社会的落后?他们放纵自己的仇外情绪以博清名是对中国进步的破坏?

    鬼子的确欺人太甚,连被骂是“崇洋媚外”的荣禄(大学士,军机大臣)也叹道:“洋人入侵不断,凌辱不止。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百姓黎民,莫不深受其害,此诚不可否认者也”。因此,一些洋务派才提倡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并非置民族文化与利益于不顾。

    相反,鄙薄时务的士大夫们慷慨地放下了正在把玩的姨太太的金莲,大声疾呼“中国可以说不”。搞得老佛爷以为民气可恃,遂向11国列强同时宣战。“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宣战诏书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一仗没费时间就把紫京城给丢了。自古书生多好战,从来轻浮皆误国。

    20世纪中国是由义和团运动拉开序幕,这一运动并没有解决日益衰弱的中国免于列强的欺压。庚子赔款掏空了国家的身子,八国联军的大炮轰掉了民众对官府的最后一点幻想。改良与革命分道扬镳:革命者想的是政治革命建立共和,种族革命推翻满清,社会革命提倡民生;改良者只想君主立宪的政治革命。

    清朝对政治改革的拖延最终导致了暴力革命。中国以后的激烈变革对民众来讲是过于痛苦了。老舍先生的“茶馆”说出了许多人的感叹:“北洋不如大清,民国不如北洋”。六朝旧事,寒烟衰草,数百年积弱,一朝难返。

    革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清廷为保政权不得不改。“商而优则仕”,1904年清廷颁布《奖励公司章程》,集股50万-5000万经商者,赏七品至一品顶戴,1906年颁布“奖励商勋章程”,懂技术或有发明的人赏四品至二品顶戴。慈禧同志终于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时间开矿办厂蔚然成风,改革开放奉为基本国策,而这一切对于避免革命来说已经是太晚了。七十多年后,折腾得揭不开锅的革命群众又想起了曾有的国策。

    回头看来,容忍“不太公平”的财富积累?或是摧毁旧的体制和财富重头开始?把今天农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革命前的地主们相比,把私营经济的老总们和革命前的民族资本家相比,中国是否绕过了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吗?今天的致富带头人更好吗?

    20世纪我们忙了些什么?读一读各个时期的大事和数据就知道了。如果美国也经历中国那么多的内战和运动,再多的家底和机会也耗完了。今天,站在又一个世纪之交,我们这个感情充沛的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是否多了一份稳重?或许我们不再起哄?因为实在是没有捷径奇迹可以让一个落后大国免于苦干。每个人尽己所能,埋头劳动一个百年,繁荣富强就不只是梦想。

    《华夏文摘》2000年1月

120219573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4)

1202195736.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6 01:56
回忆陈世美同志

王伯庆

     陈世美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00年了。一千年来,他的事迹代代相传,他的献身吓退了无数的狼心狗肺,维护了家庭的安定团结,成为中国婚姻文化的宝贵遗产。当然,我们这里谈到的陈世美,是来自戏剧的虚构人物。据说,真实生活中的的陈世美没有当过驸马,更没有企图杀妻灭子,与包拯也不是同时代的人。

    艺术形像的陈世美故事有不同版本。大同小异是这样讲的。北宋年间,陈世美同志辞别父母妻儿,上京赴考,得中榜首。他贪图前程,隐瞒婚史,被招为驸马,在京城中享受荣华富贵,忘记了还在农村望穿秋水,盼望早日“农转非”的爱人秦香莲。家乡大旱,世美双亲病故,社员香莲带着两个孩子,孤苦无依,便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寻找丈夫。谁知陈世美翻脸不认人,不但将他们轰出去,当着丞相王廷龄的面拒不认亲,而且派家将韩琦去追杀妻儿。当韩琦得知事情真相后,放了她们,自己抹了脖子。香莲悲愤万分,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告状,包拯受理此案,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将陈世美的脑袋铡了。

    按故事情节,陈世美大致有三错。第一是不该忘记妻小,至于宋代重婚应该不是问题,那时没有一夫一妻制,关键是要喜新不能厌旧,“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二是爱人小孩找上门来了,不该不理。第三是不应该杀妻灭口。

    这个故事在民间传说至今,若是哪位丈夫喜新厌旧,大家就说他是陈世美,各级领导干部也喜欢冒充青天包公,把本单位的陈世美们开出公职或学籍。我在国内读本科和研究生时,都有老同学因此被开出学籍的。那时男女同学大都讨厌这样的处份。现在国内宽松多了,早不抓陈世美了。

    比较现代与故事中的陈世美,现代陈世美的主要错误是喜新厌旧,或许加上不认合法妻子,不赡养儿女。追杀妻儿的很少。当陈世美不是男人的专利,现在婚变中女陈世美增多。

    如果喜新厌旧,离婚再娶,没重婚也不是犯法。这时陈世美们犯的喜新厌旧只是“道德错误”。现在离婚率这么高,主动提出离婚的一方,即使没新可喜,至少也是厌旧。

    婚姻的法律约束是为了明确扶养责任,财产权利。结了婚,双方更为了解,新意消失;如果不能创新和充实生活内容,反而以为据有法律保护,予取予求,不太在乎对方的感受。且不说地位环境是否变化,恐怕连原有的般配也失去了甜蜜。亲情,经济,宗教都可能维持婚姻,谁来保证两情相悦呢?追求美好感受,不应该只是短暂一瞬。人人心中皆存美好,守住婚姻,但更应该守住追求。

    由于环境变化,陈世美“该不该”产生喜新厌旧?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提这个问题,由于环境变化,这个坏蛋“会不会”产生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是人性使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陈世美考上状元,眼界开了,思想境界,生活情趣都不同于他当社员那时候了,天上地下,他怎么会看得上农妇秦香莲呢?所以,环境变化产生喜新厌旧是道理之中的事。

    下一个问题是,既然陈世美已经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感受,他“该不该”换新太太?他是否应该象胡适先生那样忍辱负重,坚持包办婚姻,做一个“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这里的“该不该”是个伦理问题,跟宗教和文化,时代有关系。最近,敦煌出土了唐朝离婚协议: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两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可以看出,唐朝人面对婚姻破裂时,展现好聚好散的态度。

    同样,美国就没有汤姆.陈之类的流行故事,不知道日本有没有抓世美一郎?买东西出了错可以退货,这叫消费者权益,没听说哪个商家骂顾客是“陈世美”。哪么婚姻出了错怎么办呢?法律对婚姻再选择的肯定,保护了这一人权不受宗教和文化因素的否定。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女陈世美的再选择权利受到了保护。选择婚姻是选择个人生活的权利,个人生活的权利应该不受政府和他人的控制。

    强拉在一起也不合情。一个不幸福的婚姻可能伤害三代人:儿女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孩子们本来应该首先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小夫妻闹架也把痛苦带给了关心他们的双方老人们。

    香莲不懂事,你王廷龄包拯也都是国家干部,组织上培养你们多年,怎么就不懂这个道理:一个不幸婚姻的结束可能就是两对美满夫妻的开始。所以,你包黑脸这一刀,铡掉的不仅仅是世美兄弟的脑袋,还有1000年来无数中国男女本应从新开始的幸福。

    世美的错误不是离婚再娶,而是隐瞒婚史,把公主勾上手,大奶香莲找来时害怕真相穿帮,不敢相认。想来香莲逃荒到京城,一定是又穷又脏又粗,世美此时贵为皇亲,脸上怎么挂得住?怕被人小看家境。在道学兴起的宋代,抛妻弃子可能会被开出公职。因此,世美功名心重,拒认老妻。

    我们常常说农村来的大学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一位农村同学给我讲,哪有不认亲娘的呢?只是到了城里思想变了,看着农村的事物就是落后,爹娘是“土气”,不好意思当着城里同学相认,要面子是人之常情,难道只有你们城里同学才该要面子吗?“三年不认爹和娘”是文革前批判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进城 “腐化”时的顺口溜,是对农村学生的歧视。阶级斗争的特点之一就是否定人性和常情。

    回头再看,香莲也不好惹,你世美拿了Ph.D(折合算), 我就是Ph.T(Push husband  through,助夫成功),陪读几年把老公白送人,坚决不干。告到总理王廷龄那里。人民总理爱人民,王总理要世美当堂认亲。被逼不过,矛盾激化,世美老兄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要对这个婆娘下毒手。包拯为博“青天”虚名,从重从快地严打了这个驸马爷。秦香莲落个什么好处呢?提着陈世美的脑袋回家了,“我过不好,你也休想过好”。

    我若是秦香莲,看着美哥无意回头,还不如讲个斤头,要个好价:子女抚养费,自己的生活费,青春损失费,叫世美弄两个进城指标,再帮忙介绍一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对象,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你也许认为我这样讲很傻,1000年前的人哪有现在这么理性?可是你别忘了,现在就有一些妇女和男人的思想还停留在1000年前的香莲水平,夫妻离婚离成了仇人。

    若你是陈世美,除了依法离婚好像没有什么手段可使。试试下面的革命道理。先把香莲母子安顿下来,热汤笑脸,讲一些独身在外寂寞难耐,公主多情英雄气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国家培养一个高考状元也不容易,要节约每一个铜板;对人应该三七开,看大局不看枝节,坏事可以变好事,争取香莲同志来个“理解万岁”,世美你也可以逃掉“血染的风采”。

    告诉香莲同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离婚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公主的痛苦,就是离得其所。毛主席当年跟江青同志自由恋爱相结合,贺子珍跑来捣乱,主席劝说子珍:保重身体,他人为重,大局为重,革命为重(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新华文摘》)。

    所以,无论香莲多么固执,多么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顾农业生产,你这个陈世美要做到有话好好说,不要犯左倾盲动主义,要耐心地等待群众的思想转变。要把香莲同志的生活安排好,也要积极关心香莲的个人问题,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跟香莲把道理讲清讲透,叫她不要纠缠历史旧帐,只为自己评功摆好,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华声月报》2000年6月

120228099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2)

1202280993.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10 17:28
我家有个小鬼子

王伯庆

     记得清末有个英国人叫赫德,字鹭宾,做大清的总税务司长,与李鸿章声气相通,操纵洋务。光绪亲政前此君已领布政使衔,慈禧赏他花翎与双龙宝星顶戴,帘眷不谓不隆。赫鹭宾想子孙后代长居中国,于是延请西席,教儿子八股制艺,又拜托李鸿章走国子监主管,帝师翁同和的门路,想给他的金发碧眼儿捐个监生,好应北闱乡试,走科举正道。

    你我今天也象赫德一样,异域教子,别有一番情趣。女儿从四川来美国八年了,她爷爷那代人坚守重庆,血肉长城,八年打败了小日本,到了孙子辈流窜美国,嘻皮笑脸,八年堕落成了小鬼子,乐不思蜀,竟把它乡作故乡。听女儿用英语洋腔回答我的四川土话,我就纳闷:好端端的两只“九斤黄”土鸡怎么就生出来了一只“来亨”小洋鸡?

    入乡随俗,在美国这个长治久安的社会里,女儿培养起了待人接物的礼貌,环境保护意识,诚实,爱心和其他的文明习惯,也让成长于一个艰难时世的老爸常感自身修养不够。即便是对劳动所得的金钱,这位资本主义的小徒弟也常说:"Money is just money, not everything." (钱不是生活中的一切)当然,我印象较深的还是女儿的学习和劳动自立的观念。

    当小鬼子的爸爸有些实惠,我不用多管女儿的学习,没有国内的老爸们那样披肝沥胆,“养不教,父之过”。女儿跟着我们在美国南征北战,小学换了三所,偶尔有一点家庭作业。就这样,不少老美家长还要求取消所有的家庭作业,理由是孩子们需要快乐的童年。那么,女儿在小学里有什么样的作业呢?

    一天晚饭后,女儿说:“爸爸,你能否开恩一小时内不要打扰我,好吗?”

    老爸我好打听,说:“你要干什么?”

    小丫头脑袋一昂,说:“老师布置要写五首诗。知道诗歌吗?文学中的皇后。”我讨好地说:“知道,好象跟在老爸在后院挖土不一样,光出汗不够,得有灵感才行。”

    大概十五分钟后,女儿说写好了第一首。我说:“你真能干呀!”隔一会儿,她又大叫起来了:“爸爸,第二首又写好了。”

    我羡慕地说:“你可以批量生产诗歌了。能念一首给老爸听一听吗?见个世面。”

     她得意洋洋:"There was an old lady, drove a Mercedes, ..." (从前有个老小姐,开了一辆马屎铁...)。     听完后,我失望地说:“好象没有什么思想。”

    女儿乐了:“哈,我知道你,你有点妒嫉我的才华了。老爸,难道你从来没听说过朦胧诗吗?”

    不知道是哪位祖宗定下的规矩:严父慈母,我得在女儿面前唱黑脸,管她的“进步”。身为中国父亲,我生怕孩子学的竞争技能太少,在一个机会有限的社会里活得不好或不能出人头地。

    我家两代人学工程,看孩子偏看数理化,有时想给女儿加一点数学作业,每次都遭到她的严词拒绝,难以得逞。女儿还给同学们讲:“我爸对数学就象对挑房子地点的“三字经”一样,‘数学,数学,数学’。”女儿的数学不错,可是比起她老爸的野心来还差距太远。

    来到美国这样一个机会之地(Land of Opportunity),行行出状元,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在只啃书本这根独木桥上从小就打拼呢?累了儿女又累自己。女儿将来是要成家立业的,和老爸不会生活在一起,趁着现在朝夕相处尽享父女亲情,也是天下老爸一般心。我读书读多了,道理太简单了有时就不肯相信。

    现在,我也不怎么督促她的学习,由她去了。进了初中后忙起来了,运动队训练,乐队表演,每日一门课程的家庭作业,练琴,好在她都能管理自己,不用父母操心。女儿的学校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譬如,上学期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体育队,女儿选的是蓝球队,一个学期从不懂到上场比赛,打得有板有眼,老爸我还请假去场上情不自禁地欢呼过。大众教育强调的是参与。

    回想起我受过的精英教育来,体育成了少数人为国为校争光的表演,我这么一个运动迷,在国内时也就参加过一次游泳选拔赛,第一轮就被干掉了。女儿的钢琴老师送给她亨利.戴克(Henry Dyke)的一句话:"The woods would be very silent if no birds sang except those that sang best."(如果只有最好听的鸟才唱歌,树林将会太寂静了。)

    音乐方面女孩子是如鱼得水,女儿曾经用她那需要更多天份的嗓音在合唱队里挣扎过一年,后改换门庭,现在管弦乐队里效劳,家里买有她乐队演奏的光碟,她说要带给国内的奶奶听一听,看奶奶还重男轻女不?

    家庭作业常常要做一个项目,有时是查阅图书写个研究报告,有时是实地勘测做个模型。有一次她和同学杰奎琳为了研究中国文化,准备了一堆问题来采访我。学校教育锻炼了女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我在中国时,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写研究报告。

    与许多中国留美学人的小孩一样,女儿的成绩在班上拔尖。一来是父母遗传好,二来是父母在教育上很有追求的榜样。不是吗?可怜的老爸忙活了四个学位,工科,理科到经济学,才把肚子给撑圆。

    有一段时间想把女儿送进什么“天才班”(Gifted Class),看到女儿一点点好表现,老爸骨头一轻,以为老王家祖坟冒青气,出贵人了。女儿不干,说不跟特殊人才在一起。

    后来老爸想通了,女儿有个心理成熟过程,最好跟着同龄人随大流,赶鸭子;再说,早熟的江郎容易心理脆弱,一生难得幸福。国内大学少年班的许多老师就表示决不让自己的孩子走“少年天才”之路,为什么呢?

    一个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讲:身处校园之中,我始终是以少年班一员而骄傲,但走上社会后,很多的梦想都被现实所打破。少年班的强化教育虽灌输了许多知识,但也忽视了很多东西。社会是多元性的,满腹经纶者未必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我必须强迫自己把心理年龄提高到和同事们相近。人的一生中智力大概只能起30%作用,人的成长应该是一步步很自然地过来。

    老爸乱出馊主意,要害女儿咽苦果,感谢我家小鬼子,不听老爸糊涂话。

    在生活中我当不了小鬼子的老板,只能做她的一个顾问。我想管虚一点,多分享点自己的人生经历,少管点她做作业,给女儿一些生活的启示,期待她能够从中受益。

    比如,我常常给女儿痛说“革命”家史:她太爷爷是河南南阳的一个带头致富的农民,四九年土地改革时让别人把地给分了,人也连气带病死了;抗日时爷爷出来念了大学,抗战胜利后一个农民娃娃娶了个买办千金(奶奶啦),四九年解放后还是搞技术,工作好干上了全国群英榜,文化革命时被迫害死了;还有老爸我在人世间的拳打脚踢。这小鬼子哪里听见过这么水深火热的事迹,每次都哭湿了几张纸巾,她说:      "Dad, I really feel sorry for you." (爸爸,我真替你难过。)

    我希望女儿了解些家史,学会珍惜,天大地大不如自家的祖宗大,河深海深不如老爸的恩情深。一个民族的根是深扎在每一个家庭的,不在政府机构或精英分子身上。你我这些普通家庭能血脉相传到今天,追溯上去,比起那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各个朝代的历史都长。老话讲“聪明有种,富贵有根”,说的是好的性格和家风若能传给孩子,一个家庭即便遭受社会灾难,也能做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0268253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4)

1202682530.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14 01:06
花钱靠自己
王伯庆

     人民公社时期割资本主义尾巴,批评“吃饭靠集体,花钱靠自己”的思想。美国的小孩也长了个“花钱靠自己”的尾巴。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挣钱,既是尊重孩子劳动,也是培养劳动自立的观念。传统的中国家庭是“亲人不谈钱,谈钱就伤脸”,这个观念现在已经被许多中国家庭放弃了。

    女儿是到美国后才开始上学,一口英语棒棒的,经常调戏老爸的错误发音。这小妞,她哪里知道老爸我是悬梁刺股,呀呀学语十几个寒暑才上了路。几年前,我毕业后要找工作,为了改进口语,让看牙口的资本家满意,雇了女儿当口语老师,议价是半小时一美元。后来我的工作到手,女儿趁机要求增加她的报酬,干到半小时两美元。我此时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狡兔死,走狗烹,找了个借口,BudgetCut(手头紧),把她给裁员了。

    象美国小孩一样,女儿热情地投身于有赏家务劳动。几年前我跟她签了一个合同,乙方凯蒂王(她的鬼子名)负责晚餐后洗碗,周末洗衣,烘干,折叠;甲方(我啦)付给乙方洗碗每次一美元,洗衣,烘干,折叠分别为每桶一美元;乙方不得无故不干,甲方单方面中止合同时得支付给乙方一个月的全时报酬,甲方当然得遵守有关儿童劳动的联邦与州法。

    合同贴在冰箱门上。到现在,女儿还在洗碗洗衣哩。曾经因为报酬争执罢过几天工(Strike)。每次老板给老爸涨了钱,女儿都要求增加报酬,还主动告诉老爸,联邦政府的法定最低工资又升了。

    今年暑假送她回中国接受文化再教育,她极不情愿,想再修一门课拿到保姆执照,还计划到处去贴广告条子呢。我使尽花言巧语,才把她乖乖地牵回国内。临回国前还接了第一笔保姆生意,挣了三十来美元,转眼就买了一个花木兰的木偶,这小妞手头松呀。还从国内打电话来问:在中国帮外公除草浇花,老爸能不能按美国标准付酬?我说不。最近听外公讲,她也学雷锋,在园子里义务劳动哩。

    挣了钱干什么呢?看电影,卖礼物送人,买书,买些说不上用处的小玩意。你家里要是养有女儿,她再和你太太一联手,得了,你就等着退货哭账单吧。我家的两个女生,花钱就象打土豪一样。女儿没挣钱以前,她买东西是老爸出钱,她总抱怨买得太便宜。现在呢,女儿说:“爸爸,珍尼芙过生日,我要买个礼物送她。”

    我说:“太好了。”            女儿说:“你出钱好吗?”            我说:“不干,珍尼芙不是我的朋友。”            女儿说:“OK,你出一半,小气鬼。”

    女儿也会花钱。一次过生日,要请十一个女孩到外面开Party,还给每个女孩子送礼物。老爸我给她一笔钱,有点紧。她精心做好预算,花了好几个晚上去买价钱公道的礼物,还打电话给城里的各个餐馆,看哪一家开Party最优惠。

    女儿计划明年随学校参观团去访问华盛顿特区,为期一周。这是学校的一种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国政府。从西海岸飞到东海岸,加上吃住,要一千多块。我说,没问题,老爸包了;女儿说,不行,学校恳请参加者自己挣这笔钱。

    我当然很支持女儿去,跟她一起拟订一个挣钱计划,取了个惊险片的名字,叫“DC行动”。“DC行动”就是给家里的后花园除野草,浇水,菜圃松土,每小时按五块半美金付酬。

    女儿还善心大发,要我把她朋友劳拉也雇了,劳拉漂亮的妈妈才离了婚,又回到大学去读书,手头紧。她说劳拉可以替我剪草,为了保证劳拉能在短时间内挣到一千多块,我必须付她每小时二十块以上。我一听腿就软了。

    到中国去过暑假也打乱了女儿的“DC行动”,做为弥补,我搞了一个“DC行动”的中国版本:我扔给她一本“自学代数”,带回国,做完一章习题给一百块。我还说,奶奶过去就是这样让你爸练毛笔字的。有一点我没敢对她讲,她老爸转手就把“毛笔字工程”包给她三姑了,还赚了点批零差价。

    为了挣够一千多块,女儿和同学们上街去卖糖果,给别人洗汽车。她同学杰奎琳的爸妈是很好的外科医生,每小时几百美元的收入,他们周末还跑去帮杰奎琳洗了五辆汽车,几个小时才挣了二十五块钱。可怜的杰奎琳为了招徕生意,在寒风中卖力地跳起了Chicken Dancing(一种滑稽舞)。            女儿不光在家挣钱,在学校也捞了一把。有个银行赞助她学校的读书活动,每读一本古典文学作品并通过测试就奖励钱。女儿从小是个读书迷,这种挣钱方法太便宜她了,她干了个全校第一,拿着收款单到赞助银行开了个户头。书中自有黄金屋呀。

    有一次成都市儿童艺术团来西雅图表演,孩子们都是万里挑一,琴拉得那个好呀,女儿是五体投地,和别人一比,可怜的她只剩劳动好了。中间,女儿跟一个女孩子聊上了。

    女儿问:“你能干活挣钱吗?”

    小女生没听懂,说:“我要多少我爸妈就给多少,你爸妈不给吗?”            回家一路上,女儿念叨说:“太容易了,一伸手就可以拿钱。爸爸,中国的小孩跟你说的不一样嘛。”原来,为了增加女儿的幸福感,我老给女儿搞忆苦思甜,讲:若是她生在四川的乡下,六岁起就得打猪草。

    我告诉女儿,我会负责她的基本生活和教育,如果她对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得劳动挣钱。记得我还是个靠美方学校资助的穷学生时,常常不知惭愧地告诉女儿,老爸没钱。也许是这样的经历帮助了她今天不只用钱去判断人,当年她曾看到了贫穷的老爸怎么样点石成金,把知识化为洋饭票。

120296918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4)

1202969180.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15 00:10
苦女学中文
王伯庆

      女儿在美国学中文断断续续已经有八年了,为了教她学中文,我们是动手早,干劲大。八年前,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专门给海外儿童学中文编的教科书,我们就请人从国内带来了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太太说我的小学语文成绩太差,自告奋勇地当了女儿的语文老师,我干上了助教。

    每周一课,拼音,造句,背课文,做完课本作业还有配套的辅导书。老爸们,不容易啊,这小妞是学一课忘一课,还得帮她复习,想到愚公移山的精神,女儿成凤的前景,一咬牙当爸妈的也是认苦啦。

    教小鬼子学中文是苦中有乐。毛主席说“教育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八年前,中国的小学课本还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很多课文是歌颂伟大领袖和英雄的文章,我家小鬼子缺乏阶级感情,记不住英雄们,背课文时老是把人名搞错。

    她学全国小学语文第三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课“温暖”,讲的是周总理和清洁工人;第三课“收稻谷”,讲的是毛主席从小就心痛穷人,下雨时帮助邻居毛四阿婆收谷子;第四课“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列宁小时候可老实啦,把姑妈家的花瓶打坏了,开始赖帐,后来也承认了。

    这几篇课文让她一背,张冠李戴,把周总理派去收谷子,说毛主席是个老实头。她妈妈不乐意了,通不过。其实,小鬼子背课文只是为了学语法和词汇,人名记住了也没用,老爸我一贯就会出好主意,要她遇到课文中有记不住的人名干脆就换成“王伯庆”,省事。

    第二天下午,象往常一样,女儿站在公寓楼的走廊上,朗读课文“温暖”:“天快亮了,王伯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又工作了整整一夜。他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王伯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楼里住了好几户中国学生家庭,大家听起来很不习惯,心想你爹跟大家一样从免费报纸上剪折扣卷买东西,谁敬爱他了?小鬼子不知道群众有看法,还照读不误呢。打那以后,她的阅读有所进步,只是苦了老爸我,一会儿代替朱总司令去井冈山挑粮,一会儿代替毛委员去打土豪扩红。有一次她读到课文“刘胡兰”时,干脆把老爸的脑袋给砍了:

    只听她朗读道:“王伯庆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他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王伯庆光荣地牺牲了,那年他才十五岁。”

    如果你以为做老爸的这样牺牲奉献,小鬼子又这么一往无前,她的中文一定不错啦,那你就是错把一当成十了。她是学了后面忘前面,记不住。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请她在家里的常用电话单上找一个朋友的号码,因为是中文名字,她硬是找不到。

    中文的同音不同字也把她给搞糊涂了。一天,我在家里找飞机票,用中文大声问:“我的机票呢?”小鬼子没弄懂,说:“Mom, where is Dad's chicken ticket?”(妈妈,老爸的鸡票在哪里?)

    每次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登有小鬼子们写的汉语文章,做妈妈的很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够达到人家孩子的水平。娃娃是自己养的,做父母不会说她笨。她从小是个读书迷,她在美国的洋学堂里创下过英文阅读的学校记录,中国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都读过,还会背“黛玉葬花”,你别当真,全是英文版的。

    学不好中文的主要原因是她没有动机,不往脑袋里去。 再说,就算记住了一些也没地方用,久了还得忘。在美国的中国小孩之间都只讲英文,在家里也喜欢讲洋话,中文读写更没有机会练啦,所以,她学的中文知识就象肩上的担子,有机会她就撂路上了。

    当年我们在中国就为什么就把英语给记住了?那是因为想出国,干劲大;再说周围的人都在学,搞个英语角什么的,没出国就可以扯俩洋嗓,有那单词量大的主,在国内就不跟你我罗嗦汉语了。听讲,在台湾说话时能捎带上洋词(日文也算),才是见过市面的人物。

    我现在义务给一个美国学生指导中文学习,她在华盛顿大学修了两年中文,虽然中文口语不好,但是认得的汉字似乎比我女儿还多,下个学期还要我指导她学“论语”(英文啦)。她想成为一个中医针灸师,所以干劲很大。而我的女儿将来想学西医儿科,又要在美国生活,中文跟她的事业关系不大。   

    因为小鬼子不想学中文,我们教她是越来越没劲了,有一种“竹蓝打水一场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本想送她去当地中文学校,可是那学校是台湾驻美文化处赞助的,用的是台湾教材,繁体字不说啦,全是歪瓜裂枣的注音符号,没法学,女儿就停学了两年。待到我混进华人协会后,窃取了教育“大权”,从中国领事馆买来了专门给小鬼子们编的汉语教材,请了来美国中学教中文的北师大附中的交换老师兼职,办起了简话字拼音班,女儿才又恢复了中文学习。

   我们也把她定期送回国内渡暑假,今年从国内回来,在家里也多讲四川话,对Family Tree(家谱)的兴趣很大。现在我们只能要求她会说中文就可以了,读写能力有一点算一点,不敢奢望。

     这次过圣诞,让她给外公写张问候卡,在楼上憋了半天,拿下来是这样写的:“外公外婆,你妈,年好,这里的雨下得又多又大,不好玩(儿)。”应该是“外公外婆,你们好吗?新年好”。她还卖弄地说:“‘儿’加括号写出来是帮助讲四川话的外公学说Mandarin(普通话)用的。”

    虽然女儿的中文达不到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英文版的中国书籍,她对中国文化也有所了解。再有,家庭生活中父母言行带有的中国文化成分,会比学中文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这是小鬼子们观察中国文化的主要窗口。

    其实,她要在美国长期生活,学会中文读写真的不是为了实用。要孩子学中文,是我这个第一代移民的“祖国情结”,也是希望能跟女儿用母语交流。在家里跟孩子讲四川话,感觉上是多了一份亲切。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恐怕张口说中文都不行了。可怜老爸我的一厢情愿,熬不过岁月的风吹雨打呀。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也让我止步于大国臣民顾影自怜的阴影里,使我对投身于美国政治缺乏热情,有一种做客的心态。鼓励孩子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好事,但是父母的文化情结,不应该成为孩子在美国当家做主的认同障碍。

    无论我们的愿望如何,女儿把中文学成什么样子毕竟还是她自己的事。即使小鬼子们成了“黄皮香蕉”,这也是华人后代在美国的阳关大道,美国毕竟是他们的国家,英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嘛。

    斯民如土,青山处处。

120305221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6)

1203052215.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18 15:29
究竟谁怕谁?

王伯庆

     太太常说,我养了一儿一女。这话一讲,羡慕得肚子不按龙凤胎生产的太太们直流口水。最羡煞人的是我太太的大儿参加了工作,幺女念了高一。这老妈还不是一只手向儿子收孝敬,一只手给女儿派活干吗?太太们又是一阵啧啧声,当妈的混到这份上,也算是出头了。可是我太太还是满脸的委屈,双手的辛劳。原来她的“大儿子”不是别人,是老公我。

    太太这样讲我没法翻案。在她眼里,我和女儿没两样:不知道维持家庭整洁,一对玩伴分不出谁大谁小。换下的衣服随地扔,家里我的办公室和女儿的小姐闺房满地是东西。进我的办公室,要沿着崎岖的“胡志明小道”,才能安全抵达办公桌旁;如果你踩到一只臭袜子或运动裤,不算运气差,有一次女儿进办公室就让地上的一本大书绊了个筋斗。

    至于我家小鬼子的房间,更糟,你没法进,连羊肠小道都没有。我进去前常说“凯,把地上清一条路来”。她说:“Lauren, Jackie, their rooms have three layers”(劳蕊,杰奎琳的房间地上铺了三层东西)。这话不假,和其他小鬼子相比,她的房间算是“整洁”的。

    就这样烂房间,她还不让你进去玩。从小学起,她就在门上贴了好几张主要是针对老爸的条子:“Knock the door before you enter”(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Don't disturb!”(请勿打扰)。老爸我闯进了几次,门上又多了一条,“Enter at your own risk”(后果自负)。

    我跟女儿是谁都不谦让谁,我没老爸的风度,她没有女儿的“孝顺”。譬如,起居室有把逍遥椅,老爸我在新长征路上前进累了,常常想躺一躺,这小鬼子抢先占着不肯让,全不顾“天大地大不如老爸的恩情大”。老爸也是调皮鬼出身,我就大叫一声,“凯,你的电话,楼上接”。小鬼子被王二小领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傻嘻嘻地跑上去,马上又跑下来说,“对方把电话挂了”,我躺在逍遥椅上说“真的吗?”到底嫩了点,这小鬼子哪比得上你我这样初级阶段的老革命呢?

    孩子长大了,在公共场合不好意思当“乖乖女”。我们一起去学校参加活动,她就不乐意听老爸的耳提面命,生怕同学看见了。有一次居然跟老爸急眼了,我感到很伤自尊心,那时她还是小学四年级。回到家中我立刻摆出“组织上”的架子,“三讲”侍侯,“讲老爸,讲服从,讲传统”。写检讨,书面的,要深刻。

    也怪我平时抓子女成长是一手硬,一手软,小鬼子长期缺乏思想教育,正面引导,“检讨”这种在国内普及了几十年,从中央机关到幼儿园都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她居然听了半天才明白什么叫“检讨”(Behavior Review),说在学校没写过,可不可以不写?

     写!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要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掉了一阵眼泪,磨了一下午的功夫,在妈妈的帮助下写成了一个英文版的检讨。就事论事,没深挖思想根子,倒有点挖苦中国文化的意思,说什么“中国文化要求我尊重我家的老人(Chinese culture requires me to respect my elders)”,好象我是拿岁数乞讨尊敬似的。幸亏我还从没有干过中顾委。

    其实,她这错误往轻处说是资产阶级面子思想作怪,往重处讲就是目无组织,摆脱上级的正确领导。当然,自家儿女我也不能计较太多,按人民内部矛盾放她过关了。检讨贴在我的卧室墙上,太太说了几次要取下来,被我斥为“小资温情主义”,后来搬家时不知道让谁扒拉去了。

    那时她小,还老实写了一份检讨。进了中学,早不吃老爸这一套了。写检讨的事一提起,抬不起头的是我,大家说是“缺人性教育”。有个中国老爸对付公共场合不听话的孩子另有一手:他说,不听话我就唱中文歌,小鬼子马上就投降了。老爸要真是抖起那付破锣唱起来,孩子的小脸还往哪里搁?

    前年圣诞,女儿要我买个计算机给她做礼物,我痛快地答应了。记得她当时还高兴得亲了我几下。机子买回来了,我说,“放在我的办公室里,我懂计算机,义务替你做维护。”,这样的好事还用想吗,她没眨眼就同意了。

    第二天,我正在新机器上享受,这小鬼子一付老板样子,大摇大摆地进来了,说“我要上机了”。

    我眼皮没抬,说,“没见我正用吗?”

    她大气地说,“It is my machine. I want it now(我的机器,我现在想用)”。

    我说,“你绝对正确(You are absolutely right。)。可你的机器住我的办公室,我没向你这个东主(owner)收租金,算是你出机器我出办公室。咱们这是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分享资源。”小鬼子一想也对,出去了。这美国佬又算账,又讲理。以后每次用机器都要经过老爸批准,因为我的办公室也是“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终于,小鬼子说,这机器等于老爸给自己买的。            这小鬼子好逗也不好惹。有一次,我教育她,一急嗓门就大了,小丫头也扯开了嗓门;我一拍桌子,她也拍。把我气昏了。我说,你敢对老爸拍桌子;小丫头说,你敢对我拍桌子。我一下就楞住了,还有什么话可说?自己输了理。总不能又说按中国传统岁数大才可以拍桌子吧?更不能说我养你,该拍桌子?我要是不讲道理,干脆给小鬼子扣一个“逆子”帽子代替道理,她会觉老爸的脑子有病。

    家庭里讲道理时是人人平等,我不能拿出岁数,功劳来作公理,说些“没有天哪有地,没有我哪有你”之类的狗屁话。小鬼子面对暴力时,不是吃了亏告父母或老师,而是迎头痛击。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居高临下地教训她,免得把老脸丢了。

    社会变了,为什么一些我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在这里被认为是不正常?

    伴孩子在美国长大,开始理解了为什么美国人与我有许多的不同,原来我们从小被教育成了不同类型的人。伴孩子在美国长大,我才了解更多的美国文化的基础,美国人的一些做人的底线。

    现在刚进高中的她,给老爸讲话常常端着教授的架子,口气中带着对无知的宽容。趁我坐着的时候,故意走过来摸摸我的头顶,说些大牌的话,“Good boy, relax.”(好孩子,放松点)。有时也是原形毕露,我们为陆文斯基事件争论时,她辩不过老爸的强词夺理,手里的香蕉皮就扔过来了。

    小鬼子喜欢在饭桌上跟我聊天,谈历史,政治,文化。她爱读书,有不少新鲜的看法,这父女俩说不上是谁受益更大。我有了困惑,也愿意跟小鬼子讲,她从不胆怯承担起教导老爸的责任。遇到她也没主意时,她就到图书馆去查资料(Literature Search),再做建议。

    太太常常说,你该维持爸爸的体面。来不及了。我把小时候逃学,打架,恶作剧的故事都讲给小鬼子听,早没体面了。这些故事小鬼子又讲给她的同学听,同学说“Your Dad is cute”(你老爸可爱)。

    小鬼子最喜欢听的是老爸认识妈妈前和女生约会的故事,不时还会调侃两句。老妈不在现场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付感动的样子,并说些“你当时若能请教我就好了”。她这些马后炮让时过境迁的老爸平添一份知己的温馨。

    问小鬼子今后要嫁什么样的人? 她说只知道不想嫁老爸这样的人,因为爸爸不喜欢做饭,东西没有收拾,经常躲在办公室里,缺点太多。太太安慰我说,不要难过,我当初也是不想嫁我老爸那样的人,才花了眼挑了你吗?

    跟女儿当玩伴,聊天,对我是乐趣多多,找回了在功名和谋生挣扎中失去的天真和童趣。一闭眼女儿跚跚学步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一睁眼再有三年女儿就要上大学远走高飞了,时间过得真快,老爸我得抓紧时间约小鬼子一起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120336655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8)

1203366559.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2-25 17:50
养了一只狗

王伯庆

      狗在中国是不得人心的。什么“狗头军师”,“狗尾续貂”,狗是从头到尾不讨人喜欢。那狗就是拿出满腔热血来奉献,人还怕“狗血喷头”。连鲁迅当年都不顾肺病体弱挣扎着要“痛打落水狗”。老美威利说我留在美国参加资本主义建设,就是毛主席说的“美帝国主义者的走狗”(a walking dog of American imperialists)。

    威利是一位教授,我家的老朋友。威利养了多年的猫狗,现在家有三只狗,两只猫,最近他女儿还托养了一只狗在他家。有一天威利给我打电话,悲痛地说:“葛登(Gordon)得癌症了”。葛登是威利家的一只老狗,我第一次看见它时,它就老得一步一晃,大部份时间在打盹。我安慰威利说“葛登这把年纪,咱只能尽力而为了,万一它不幸谢世,也算是高寿了。”

    威利花了很多钱给葛登看病,它到底还是撒手尘寰了。我说,“威利,你该给猫狗们买医疗保险了,万一它们得个大病也不至于太花钱。”威利说他会考虑。

    女儿想将来当个医生,我说你那么喜欢狗,为什么不当个狗医生?女儿说,“老爸,醒一醒(wake up),申请学兽医比人医难得多,你的大学成绩必须完美。得一个“A-”,你就当不了兽医啦(One A-,and you are FINISHED)。            与喜欢宠物的美国小孩一样,女儿一直想养条狗。威利说,让孩子养狗可以培养爱心和责任感。过去住公寓,房东不让养。自己买了房子后,女儿说现在可以了吧?我虽然是在城里长大,鸡鸭猫狗也都养过,现在没有理由不让女儿养。反对养狗的是我太太。

    太太的理由一开始是“你们俩好逸恶劳,养狗还不是你们玩,我扫狗屎,记得那只猫吗?”,一讲起猫来我和女儿就不啃声了。几年前我们住在加州时,我和女儿在街上收养了一只猫。回家后就置好了猫碗,猫食和猫床。

    新鲜了两天,又让猫抓了几次,我俩的热情就冷下来了。每天是太太任劳任怨地照顾猫进食,剪趾甲。猫生了跳蚤,太太赶快买来灭虫灵。终于太太不想干了,说送人吧。太太跑了好几处,才找到一个“宠物收容中心”(有点象中国早年的“慈善孤儿院”),收留了那只猫,当然还交了费。打那以后,太太算是把我俩给看透了。

    这次我俩还是鼓起勇气,厚着脸皮,说上次我们是错了,毛主席说“改正了错误就是好同志”,组织上是实行“给出路”的政策。在什么地方跌倒我俩就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猫,狗一起养,以表决心。太太赶忙摇摇头,说“我对你们没信心。”

    我俩说你没信心不要紧,我们有信心,我们这样讲是有调查研究的。我们经过了解和分析,上次养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猫的家庭出身不好,所以它不讨人喜欢。我们不应该在街上去收养猫,从而对猫的个人历史不了解。太太说,胡扯。我说是威利讲的,你可以问他。

    威利告诉我,不能到街上或“宠物店”去买猫或狗,一定要到朋友家去找猫狗,这样你就了解猫狗的家庭教育。一般来讲,中产阶级家的猫狗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让,配合主人的喜怒哀乐也比较专业到位,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中产家庭(若你要狗替你赶那些打秋风的穷朋友,恐怕得找资本家的狗)。

    我恍然大悟地说,是因为主人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到猫狗的世界观。威利说关于世界观形成的复杂问题他倒不清楚。

    他说猫,狗通灵性,性格还可以遗传,所以配种时也要选对方的家庭。威利这样讲不仅是暗合了“门当户对”的传统文化,也遵循了组织上反复教导青年一代的“一条被子盖不住两个阶级”。虽然我不认为这狗娘养的还有好坏之分,可是威利讲得满脸认真,还说要帮我留心好人家的狗。

    我告诉威利,其实中国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当然“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狗也是可以教育好的。我在中国的一位朋友常到各国去比赛围棋,见多识广。他说,许多欧州人把狗送去狗学校,提高狗的修养,狗毕业时可以得到不同级别的文凭。有的狗学校师资很好,收费也高,去的当然是有钱人家的狗。     据陪他的欧洲棋友讲,这位老欧可以看出街上溜哒的狗的教养水准。譬如,有教养的狗会目不斜视地跟着主人从容前进,如果街上发生了什么稀奇事,有教养的狗是不会跑去围观的,它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之泰然,行若无事;遇到不同性别的狗,双方只是矜持地点头致意,不会凑上去就留电话号码。狗要修炼到这种思想境界,你也不能“人眼看狗低”了。   

    幸亏太太认识这两位谈话人,也打了电话问过,并非浪言。可她还是不同意,又说要是出远门怎么办?女儿说有“宠物旅馆”(Pet Hotel),可以寄放。还不只是这个服务,还有“宠物美容院”(Pet Beauty Shop),可以给猫狗理发,修趾甲,挠痒痒(massage)。

    太太又怕家里的清洁不好做。我就不时鼓动女儿去唠叨,平时是女儿跟妈妈贴心,我难得一次机会站在她的“正确路线”一边,煽风点火也有收买人心的意思。至于养不养狗于我是无所谓的。

    太太换了个理由,说她对狗过敏。我和女儿哈哈大笑,太不是理由了。于是我们装傻,故做同情地说,你去医院查一查,若是,我们也不麻烦你了。我们心想,未必然医院还真有检查猫狗过敏的项目吗?

    太太被逼不过,悄悄地打电话到医院去,这美国居然就腐败到了有查猫狗过敏的项目。没给我们讲,她去了医院,万一她不过敏也可以对群众隐瞒真相。医生在她的背上打了好几种测试针,结果表明她对很多东西过敏,包括猫狗。轮到我和女儿傻眼了,“人命关天”,养不成狗了。跟我们同样难过的还有医疗保险公司(HMO)的经理们,他们为此付了1000多元的检查费。

    太太看我们很灰心(我是伪装的),说去买只跟真狗一样大的玩具狗吧。她带着女儿去挑了一只Golden Retriever(金毛猎狗)。做得跟真的一样,放在家里开头几天还常吓我们一跳。我让女儿给狗取个名字,女儿说早取了,狗叫“伯”。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问太太。太太说,我们商量的,就是“伯”,你的名字。

120397983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4)

1203979838.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3-2 18:27

西藏六日  (第一日)

王伯庆

      去年在成都开会时,我和朋友陈百助约定来年去西藏走一趟。今年两人回国讲课,就随着一个旅游团队去西藏作六日游,从6月3日到8日。

    第一日,2000年,6月3日

  早晨四点就起床,坐车到成都锦江宾馆集合。我们的旅游团队叫“走进西藏”。参加六日游的有一对渡蜜月的北京人,叫杰姆的韩裔加拿大人和陪同他的一个年轻人,凤凰城来的比尔,一位成都的叶小姐,加上我和百助,共八人。还有一群台湾大嫂,带着许多箱包,是去藏北送寒问暖,散发台湾捐赠物品的。在成都机场和飞机上,这群大嫂都非常活泼可爱,跟我们玩笑无间,她们对等在前面的下场全然无知。

  飞机是七点正起飞的。成都每日两班飞西藏,先后相差半小时起飞。起飞不久,从机窗望外看,一片片山峦,稍后就是皑皑雪岭。喷气客机飞拉萨不到两小时,可是陆地行走就得翻山越岭。百助的太太始终不同意他到西藏去,到现在还瞒着。太太不同意是担心飞西藏不安全。

  的确,进藏之难甚于蜀道。到五十年代,西藏没有一条汽车公路,从西康省府雅安到拉萨来回要走一年,现在走川藏路,汽车从成都到拉萨单边也要十五天。1951年,中央政府动用全国四分之一的骆驼,计四万头,向西藏运送货物,每前进一公里就要倒下12头骆驼;1952年护送班禅回藏,据称两千公里的行程就有3万头运畜丧生(此数字真的难于相信),堪称“悲壮”。“进藏难,难于上青天”。

  后来到了日喀则,百助才打电话回家坦白从宽的。百助给太太谈到了一个事实:成都到拉萨是最险峻的航线,为了保证飞行安全,西南航空把最好的驾驶员放在了进藏线上,按二等专机待遇,配双机长,加足来回油料。因此,成都-拉萨反而成了中国最安全的航线。

  太太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我们后来翻甘巴拉山口,常常是悬崖勒马,生死一线,这一真情想来不在百助老兄的“坦白”范围之内。

  一下飞机,就感到拉萨的空气特别干净,天特别蓝,就是满山的石头不长草木,不缺水但缺乏生机,这幅苍凉的景色是西藏特有的风景线。拉萨原来叫 “惹萨”。藏语“惹”的意思是“羊”,“萨”是“沙地”。佛教在西藏流行后,改名叫“拉萨”,“拉”的意思是佛,拉萨就是“佛地”或“圣地”。

  六日游的人在机场跟台湾大嫂们分了手,跟导游索郎,司机格桑见了面,今后六天他俩要全程陪同我们。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要开两小时,沿途看见一个孤零零的公共厕所,快到拉萨时才有村镇。关于这个厕所有一个流传较广的故事。

  格桑说,有位妇联领导干部前来视察工作,突然尿急(该领导又不得不亲自解决此问题),附近没有村镇可以应急,最后是领导同志在路边野地里发现了 “答案”。由此,领导同志对拉萨的市政建设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市领导知过就改,立刻拿出“财政”来修个厕所。修在什么地方最方便群众呢?规划部门科学地选址在了领导同志的“答案”之处,没有人提出异议。

  听了这个故事,我就拍下了这所有点身段的厕所。索郎说,厕所太偏,没什么人去用。我说,索郎同志,不要只盯住经济效益,要看到建馆的历史意义。以后你访问拉萨,从机场到拉萨的路上别忘了看一眼右手边的那位厕所(Ms.Restroom)呀。

  经过曲水大桥,所有的车都被停了下来,原来是守桥的武警荷枪实弹地在演习,桥头有探照灯和地堡。武警的AK47自动枪就对准我们这辆旅行车,比尔非常紧张,我也感到难受,我只有两次被枪口长时间瞄准的经历,生命可以在失误中消失。这武警也许是利用工作之便拿“开心人”开涮。比尔问,这武警的行为会不会鼓励你继续留在美国?

  到了拉萨发现很热闹,转经朝佛的人很多,原来我们赶上好时候了。6月3日是藏历的4月1日,四月是藏历最神圣的月份,佛祖在此月出家,成道,圆寂的。在这个神圣的月份里,“行一善事,有行万善之功德”,容易修成正果,不杀生,多积德,多拜佛。四月到拉萨来朝圣的人也很多,沿街可以看见摇经轮,磕等身长头的人。

  磕等身长头的人手里常常拿个小石头,匍匐在地双手长伸,把小石头留在路上,起身后走到小石头处,再继续磕头。这样的测量手段偷不了懒。相比之下,摇经的人就有点“多快好省”了。

  照理,念一遍经就可以在菩萨那里记一分功,可是一本本的经太多太长,信徒们念得口干舌燥,功小劳大。于是,人们把经文装进转轮里或刻在轮上,轮子每转一圈,就等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许多人就摇经轮,口中还念念有词。这样还嫌慢,又于是,街头和庙宇的墙边有一排排大经轮,里面装满了经文,外面刻了经文,人们路过时用手拨动一排排经轮,几步路走下来,几十本经书就念完了,学分就到手了。

  更有聪明者,建个象磨坊一样的小水利,水冲动经轮,你老兄睡觉时老天爷还在替你啃书本。藏区常有这样的“信仰小水利”。我问索郎这样做是否得到了菩萨的批准?索郎说肯定。不算学分谁愿干呢?本来嘛,信菩萨不靠下苦力,有心则灵。

  其实,经轮这样的工具最适合当前国情,应该在政治学习任务较重的国内普及推广,以期提高学习效率。把领袖文选和宣传资料放进经轮里,到了学习时间就转一圈革命经轮,国企职工和机关干部也好收个早工。

  导游索郎一再打招呼,要大家下午不要出去玩,要躺在床上,多喝水,防止高原反应。拉萨海拔为3658米,空气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68%。由于缺氧,平原来的人有个不适应的过程,红血球数量上去了就调整好了。调整过成中会出现头痛,要少动多喝水。

  我以为自己平时爱锻炼,没听索郎的话,跑去逛书店,到了晚上开始头痛,饭都吃不下,幸亏第二天就好了。完全调整过来要一个星期,杰姆就难受了几天。小叶难受得去医院吸氧,每10分钟10元钱。百助到处玩也没事,可能他的红血球数量高。

  可怜的台湾阿嫂们,后来听索郎讲,她们没好好休息,高山反应很大,几天好不了,提前离开了西藏了,藏北也没有去成。在西藏的最初几天要防感冒,索郎有位瑞典客人就是感冒后进藏,死在旅店的,肺水肿加脑水肿。

120450044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3)

1204500443.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3-10 20:20

西藏六日 :  第二日,2000年,6月4日

王伯庆


  昨夜没睡好,早晨起来脑袋也不痛了,走路放慢,避免耗氧太多。先去一家叫“西游宫”的四川饭馆吃早餐,餐馆就在布达拉宫下面,老板娘是川西坝子的人。拉萨的餐饮,出租车,建筑和运输业中四川人居多,外国游客到了拉萨就惊呼“汉化”,其实是“川化”。

  从照片上你可以看出,布达拉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红色的,叫“红宫”,是存放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和佛殿,相当于毛主席纪念堂;下部是白色的,叫“白宫”,是达赖喇嘛寝宫和勤政的地方(又可叫“冬宫”,罗布林卡是“夏宫”)。

  由于权力斗争,许多达赖喇嘛是短寿的,死于不明不白。达赖喇嘛的灵塔是用黄金,白银和宝石装饰而成。如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建于1690年,是真身脱水处理,贴金面放在灵塔内,用去黄金11万两,宝石1500颗;13世达赖喇嘛灵塔用金量也是11万两,有一座两万颗宝石堆成的曼荼罗。

  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高低要看其功劳大小,因为用金量会耗掉西藏多年的财政积蓄,也要看当时西藏的财力。十世班禅灵塔的用金是中央政府资助的。除了塔葬大小活佛外,众多的菩萨还要“披金戴银”,用金量不低于喇嘛灵塔。

  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导致了西藏的农业经济落后,此外,仅有的那点财富积累用在了宗教奉献上,凝结在了活佛与泥佛宝座上,没有投入扩大再生产中。千年不变的贫困让人们继续“穷则呼天”,把精力和积累用在了对“修来世”的追求之中。如果不是外族人的枪炮,西藏这座大庙还在喜玛拉雅山下度过她那香烟缭绕的悠悠岁月。

  在布达拉宫内照相要收钱,每个菩萨的收费标准不一样,跟菩萨的大小有关,最贵的一个菩萨照相收900元,录象更贵。收费的菩萨我是一张都不照。我喜欢找喇嘛聊天,他们说每月“工资”是300多元,根据庙子的收入情况还可能有奖金,自己付饭钱。

  晨钟暮鼓的宗教生活,喇嘛挣钱干什么?导游索郎失望地说,有些喇嘛到晚上就换了衣服,去一家叫“顶峰”的夜总会去“蹦的”,有时还叫小姐来陪酒。

  在就业不易的拉萨,对一些年轻藏人来讲,喇嘛的职业意义大与宗教献身。拉萨市的写字楼多是行政机关,许多人说拉萨是靠国家财政支撑着。拉萨的就业类型大的有三类:公职人员,服务业,宗教业。公职人员中汉人较多,服务业的餐馆,发廊,出租车多半是汉人,藏人摆小摊卖地方产品;只有宗教业是藏人的专有劳工市场。一个大庙雇几千喇嘛,除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外,拉萨市数得着的大庙就有三个,还有许多小庙子,可以说,宗教(旅游)是拉萨的主要产业。

  拉萨寺庙的经济来源是财政拨款,信民捐助,旅游收入。喇嘛这份工作比较稳定,受社会尊重,有医疗保险,美中不足是不能公开娶妻。暗地里招小姐,包情人,养“大奶”谁管得了?其实许多喇嘛就是旅游工作者,卖门票,打扫卫生,加上当一天和尚念一天经。汉人的机关干部不也要念各种宣传文件和社论吗?彼此彼此。

  除了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母亲的旧居是西式布置,有现代卫生设备外,无论是红宫或是白宫,采光差,厚重家具与深色调室内装饰,让人感到压抑。走到宫外,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有点重返人间的感觉。不仅是布达拉宫,我参观过的喇嘛教庙宇都是弥漫着黑暗的神秘和沉重的压抑。

  下午参观大昭寺。这个寺庙地处拉萨市中心的八廓街,每次闹事都是该寺的喇嘛领头,汉人对大昭寺的名字也不生疏。“廓”是“圆圈”的意思。四月是转经的月份,拉萨的信民们围着沿着三个转经道:内圈是囊廓,围着大昭寺内的释迦佛殿一圈;中圈是八廓(又叫巴廓,巴是“中心”的意思),沿八廓街一圈;外围是林廓,围大昭寺,布达拉宫,药王山,磨盘山一圈。我想,按转经轮的道理,围着布达拉宫转一圈应该相当于把宫内经书读了一遍。

  转经可以是走一圈,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可以是磕等身长头一圈,我甚至看见有两个年青妇女磕等身头。一般来讲,西藏的年轻一代不如老一代虔诚,一是社会开放,二是虔诚要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人年轻时有太多的“俗事”要干,老了就有危机感,就多考虑赎罪和轮回问题。

  六字真言是“奄,嘛呢,叭咪,牛”,意思是“佛心,如意宝,莲花心,金刚心”。反复诵念,就会得到佛力加持,功德圆满。

  大昭寺是为供奉尼泊尔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真身像而建的,大唐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真身像先供在小昭寺,后移至大昭寺。生活在七世纪的藏王松赞干布先娶了藏妹为原配,公元634年开始向唐王室朝求婚,在藏唐长达九年的“爱情长跑”中,松赞干布忙中偷闲迎娶了尼泊尔赤尊公主为“二奶”,文成公主辛辛苦苦走了近三年,于公元643年到拉萨做了三姨太。

  松赞干布是土蕃国的中兴之主,对西藏的影响如同五世达赖喇嘛一样巨大。夫荣妻贵,他的配偶们也受崇拜。后来者居上,大昭寺里并排供奉着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的地位要高于文成公主,藏妹大婆反而如同奴婢一样,是一个在侧位的小塑像,常常不被导游提到。

  在拉萨旅游时,看见讨钱的人特别多。有些人就靠乞讨过日子,一是穷,二是没有工作可做。乞讨也是一种“体面的”生活方式,过去西藏地方政府常要拉萨的市民修河堤,收尸,换经旗,不付工钱只给他们乞讨的权利,所以这帮乞丐是“奉旨讨饭”。

  拍藏民照片,常常对方会问你要钱。导游索郎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一个也叫索郎的藏族孩子主动跑来跟我照相。然后亲热地一手牵着我,一手拉着叶小姐,陪我们逛大昭寺和八廓街。

  小索郎12岁了,没有读过书,汉语说得好,还会讲些英语。我问他,长大后当喇嘛吗?他说不。我说,是呀,长大了要娶媳妇。百助说,她是女孩,你没看出来吗?

  没看出来。剃个男头,又叫索郎。女孩说我叫“索娜”。我问她爸妈做什么?索娜说,爸妈在家,没工作。家里靠谁养活呢?靠奶奶扫地,每月600多元。

  你很难说是她爸妈懒。没有文化,不好找工,连建筑工都是四川农民来包了。拉萨的许多藏民家庭也只是解决了“吃饭”问题,物质生活不比四川的乡下好。索娜没有要钱,我们还是给了一点钱,索娜说,我长大了要买一只表,叶小姐立刻扒下手表来送给她。

  晚上自由活动,和百助去理发,老板是四川人。拉萨到处是四川人,百助也学开了四川话,张口足以骗倒外省人。

120519844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4)

1205198449.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3-11 08:25
标题: 西藏六日 :
第三日,2000年,6月5日

(王伯庆)

  今天继续在拉萨参观,看哲蚌寺,色拉寺和罗布林卡。每个寺庙的名字解释出来就有佛学在里面,譬如哲蚌寺就是“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色拉寺是“大乘州”。这些庙宇虽然历史和供奉的主要菩萨不同,但内部装饰风格一样。看多了就乏味了。

  每个庙子都是以木结构为主,里面挂满了布经幡,到处都是酥油灯,地上和木柱油渍渍的。我问,这失火怎么办?导游索郎说,喇嘛察火很勤,好在西藏缺氧,明火不易点燃,譬如打火机就不易打燃。

  在哲蚌寺,我发现了一堵墙上有毛主席语录,“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另一堵墙上有毛穿军装像,写着四个伟大。

  文革期间,首都来的红卫兵,加上藏族学生,对西藏寺庙破坏很大,很多独存的法器和真身也不知下落。文革后胡耀邦到西藏去视察,看到了被破坏的惨景,说了一些汉民族有罪的话,他的西藏怀柔政策后来成为要他下台理由之一。

  虽然我们汉人认为是红卫兵,还有藏族红卫兵干的,再说汉人自己那时也受苦,可藏人把这笔账算在汉人头上。如同二战时的日本皇军欠中国人的账,包括中国伪军干的,我们要现在的日本人来还一样。始作蛹者,难逃其究。民族矛盾甚于国家矛盾。

  罗布林卡如同承德避暑山庄,是达赖喇嘛的夏宫。有温泉,有树林。“林卡”就是花园的意思。虽然是夏天,看见园子有四个藏民身穿白色皮毛藏袍,弹琴跳踢踏舞,游客就把小钱放进地上的毡帽里。靠这个收入,旅游季节他们也能活下来,可是冬天怎么办呢?还有医疗保险,退休金呢?他们满脸高兴,还不知道我在瞎操心。

  利用参观间隙,导游把我们送到拉萨地毯厂去参观购物。车间里藏族女孩在手工织毯,藏女分明的五官配上“高原红”,纯朴健美。我不买东西,在院坝里给小娃娃照像。照完后我就给小孩看数码照片,他们高兴得很,不知道自己怎么一眨眼就进了小盒子里?

  坐在地上,比尔望着四周:拉萨海拔高,土地贫不怎么长东西,除了流动的拉萨河有点生机,阳光之下拉萨是石头山环抱,投生于此命真苦。比尔说,我真要努力祷告:但愿本地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百助出来说,地毯车间的一个女工想跟他走。我说,这当然不是开玩笑的,你一点头,女孩子就真跟上了,生活太苦,找个能吃好饭的地方就行。

  同行的比尔和杰姆对佛学颇有研究,比尔这次就是为了完成一项研究而来,明天就要飞到加德满都,继续他的尼泊尔-印度之行。导游索郎说,到西藏来的主要是欧洲游客,日本和台湾游客喜欢城市,欧洲游客喜欢文化。

  晚上我和百助约索郎到“Music Cafe”去聊天,咖啡店就在假日旅店的十字路口旁,收费不贵,有点美国酒吧的味道。我们感兴趣的是索郎的经历。

  为了学藏文,索郎13岁偷跑到了印度的达兰萨拉(达赖喇嘛流亡政府所在地),进了达赖喇嘛办的学校。17岁毕业,本来他想到欧美继续高等教育,当个工程师,可是一起跑出来的好朋友要回西藏,哥们义气,他就回了西藏。偷越国境时被武警开枪击伤被捕,关了半年的监狱,少不了经常挨揍。放出来后第一年还得月月到安全局汇报言行。现在还在监督名单上。

  索郎出言谨慎,上面警告他“乱说乱动,就收回你的(导游)执照,追究你的政治责任”。一次,一个美国参议员到西藏来微服调查,回去后批评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对西藏导游部门的影响较大。

  索郎现在结婚了,太太在机关工作。索郎应该是西藏的“精英分子”。藏干也是“精英”,当地人有时嘲笑藏干,譬如说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是“姜葱罗卜”。索郎说,毕业时达赖喇嘛来讲话了。达赖说,如果继续“政教合一”的制度,西藏经济不如今天;汉人政府做了一些好事,如修医院,办大学。

  西藏过去的政教合一的制度是反对“现代化”过程的,并曾因此感到骄傲,“地球上许多大国已经获得了空前的财富和权力,可是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致力于人类幸福,这就是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宗教国家西藏”(西藏政府致蒋介石的信,1946年)。

  处在大国之间,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西藏,能够保持“香格里拉”的精神家园吗?解放军兵临城下,城下之盟的“十七条”结束了“喇嘛王国”的千古绝唱。

  随着西藏社会的开放,新一代西藏人的宗教虔诚是否永不褪色?“顶峰”夜总会的迪斯科早已飘进了布达拉宫的经堂,血气方刚的喇嘛们也许是“温柔不住住何乡?”

  达兰萨拉与北京很难达成妥协。如果达赖喇嘛只是以宗教领袖的身份返藏,达兰萨拉的追随者40年的辛苦将与世俗权力无缘,他们答应吗?

  如果达兰萨拉夺回1951年以前的“天堂”,那么中共对当家作主的翻身农奴如何交待?这批在各级民族学院里学习,在行政中锻炼出来的新贵们能够放弃既得利益,等待清算吗?布达拉宫前面有一个不被提起的日月星碑,记载着藏王与大臣在此杀羊对天盟誓,“叛藏者”杀无赦。

  达赖喇嘛的西藏包括青海和四川西部,中国的长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缺水的中国能够放弃对淡水资源的主权吗?喜马拉雅山脉是挡住印度的天然屏障,放弃藏区让国境线退到四川雅安地区,成都将何以安卧?

  虽然汉民族的同化能力很强,因为西藏恶劣的生存条件,汉人不愿在那里定居,藏民族“得天独厚”,能够长期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信仰。圣地拉萨已经相当“汉化”了,然而藏汉还是形同油水分离。

  记得途中一个藏民高高兴兴地说,我给大家唱歌,请诸位点歌。同团的叶小姐说,唱一个“藏汉一家”。藏民马上回答说,藏汉从来不是一家!大概叶小姐看国营报纸太多,真诚地相信“各民族大团结”的说法。

  索郎说,他想上大学当医生。当局对西藏高考分数有特别照顾,民族学院更有保留名额。索郎给我了一张他的名片,说要有朋友到西藏旅游可找他,没有层层加价,收费便宜。我说好呀,今后我要到阿里地区去玩。

120524195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1)

1205241951.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3-16 21:03
标题: 西藏六日 :
   第四日,2000年,6月6日  


  如果是四日游,今天一早就该打道回府了。所以,刨去来回两天,四日游就是两日游。再加1000元,成为六日游,今天要去江孜-日喀则一线。早晨六点集合,吃了饭就上路了。

  队伍里少了比尔,多了一对北京来的周姓退休夫妇。老周原来是运载火箭所的,常在外面自费旅游,为人大方健谈,成了我们的好旅伴。老周是自己坐飞机来拉萨,在我们住的西藏大厦里找索郎私下讲好“搭团”,导游得点外快,游客也少花钱。我和百助这次是别人请客,下次自费旅游就得象老周这么干。

  经江孜到日喀则,要走旧的中尼公路。过了曲水大桥不久,开始翻甘巴拉山口。路是碎石铺成,汽车开过后屁股就拖着长长的一股灰尘。汽车在悬崖上转来转去,路宽只是一车能过,错车时我们得找个宽地靠崖边停好,对面的车小心贴山而过,弯多又急,一眨眼就可能栽下去了。坐在车里不敢往外看,车下是白云悠悠。

  百助和我的思想负担很重:辛辛苦苦做了这些年,才过上几天好日子,真一下去了,连本钱都没有捞回来。百助又添了个孩子,娇妻幼子,他直说不该上这趟“贼船”。比起百助来我要轻松一点,女儿大了,我万一下去了,她今后就有资格申请大学资助了。心理负担最轻的想来应该是杰姆和老周夫妇,他们年过花甲,吃饱喝足,尽享人生之美了,罗素说“老来怕死就过于卑鄙了”。最可怜的是那对新婚夫妇和还没结婚的叶小姐,生活只是开始。

  索郎说,这段路在西藏也是险路,好在我们的格桑是高原上的雄鹰,车队队长,保大家平安。我们立刻慷慨表态,到了日喀则请劳苦功高的格桑喝酒。

  提心吊胆了很久,车终于爬到了山口,大家下来看一下。走一步就出大气,这里是海拔4800米,含氧量相当海平面的60%,山上什么也不长。山口上堆着石头和飘着经幡。

  上车后继续前行,到了我们今天要看的第一个地方,羊卓雍湖,意思是“上部牧场的碧玉”。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此湖没有出水口,雪水流入与蒸发达到收支平衡。除了九寨沟以外,我没有见到比这湖水更美的蓝色,你可以看到不同深度的蓝色。

  沿着羊卓雍湖继续往西开,一会儿就到了浪卡子县。县城相当于四川一个幺店子镇,约100米长的街,两三个饭铺。我们三人走进了“玉贞餐馆”,老板是四川阆中人,出去了,只有老板娘(女朋友)在。我们自带中餐盒饭,水果面包鸡蛋香肠,请老板娘做点热汤面来吃。边等我们就聊开了。

  老板娘是四川新津人(风烟望五津),20来岁的小女子,先到四川绵阳学做厨师,一起的大师兄说,他在西藏八一镇(林芝)开了个餐馆,要她入伙,她拿着储蓄的八千块钱就去了八一镇。哪里有什么餐馆?大师兄就等她这几千元钱来租房子开业。白干一年,钱赔进去了,感情也上当了。自己到了拉萨,后来就流落在这一间小屋的“玉贞餐馆”。

  老板原来有个藏族女朋友,叫玉贞,开了这家小店,后来分手了。新津女子说“老板人不错,我就跟他过了。现在筹办一个加工厂,慢慢发展事业”。我说,四川女子在西藏很多。她说,是呀,拉萨女人还要“赶走川妹子,还我丈夫”。

  四川人勤快,能吃苦,放得下身段,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去。你当然有道德勇气说有些川妹子当三陪小姐太贱。可是你知道吗,谷子收购价由几年前的七角多降到了现在的四角多,农药,化肥,柴油价格没降反升。假设卖了公粮得800元,刨掉200元税费,再刨掉生产资料费用,还剩几个钱?改革20年,四川大多数农民也就是通过土地承包吃饱了肚子。全家干一年农活挣的现钱还不如一人进城做一天小姐。

  正说着汤面就做好了,有番茄,小白菜,蛋花,一人一大碗,海拔4000米高原吃上这碗热汤面特别舒服。老板娘说,三碗总共八块钱。其实一碗就标价15元,她说那是对老外的,跟三位认识有缘,再加一个四川老乡(我啦),坚决不肯多收钱。吃完面,跟小女子合了影就道别了。

  翻过了海拔5050米的卡如拉山口,就到了江孜城。江孜城的景点有白居寺和宗山城堡,我们去了城堡。江孜海拔4040米,山坡上的高耸的城堡,真是爬几步就喘气,走一步就象走几步那样累,好不容易爬到了顶。

  我在书里读到这座城堡,1904年时,藏军凭借城堡在这里跟入侵的英军对抗,相持两月,土枪,刀片到底敌不过洋枪厉害,残存藏军断水缺弹,约700人跳崖自杀。电影“红河谷”就描述了当时的抗英的悲惨。世界之大,容不了西藏这片属灵的高原,菩萨也没能帮上圣地的忙。

  从江孜出来往南走是到靠锡金的亚东,继续往西是日喀则。平路车快,没多久就到了日喀则。日喀则是“庄园孜”的意思,海拔3836米,珠穆郎玛峰就在日喀则境内的定日县。日喀则有班禅喇嘛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比起拉萨来,日喀则城市干净,市民穿戴也整齐一些,旅店的设备也好。中央政府对班禅的重视也就增加了对日喀则的投资。

  日喀则不能上网但通手机。无论我在拉萨或是日喀则,远在美国的太太总能把我的手机叫通,看我是否平安无事。

120571943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6)

1205719438.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3-16 21:05
标题: 西藏六日 :
  第五日,2000年,6月7日

  今天参观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是“吉祥须弥”的意思。扎寺供奉的强巴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鎏金铜像,用了黄金6700两,铜23万多斤,铜佛高 26.5米。强巴佛就是我们熟悉的大肚子弥勒佛,可能是到了西藏生活艰苦的原因,强巴佛减肥得没有了大肚子。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强巴是未来佛,五亿年后释迦牟尼退休,佛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强巴同志就接班。

  有远见的信徒现在就开始烧冷灶,拜强巴,免得将来被批评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索郎请我们注意到塑象的细节:释迦牟尼是稳稳地坐在宝座上,而强巴则是欲起身的样子,这是等待接班的迫切。现实生活中的二梯队胆敢露出迫不及待的样子,早就被恩主撸下去了。

  文革中历代班禅的灵塔被破坏得很凶,真身骨难找回来。十世班禅生前的愿望就是重建历代班禅灵塔。在中央政府的财力支持下,十世班禅把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在一起。十世班禅在扎寺主持合葬灵塔开光,太激动,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才51岁。

  于是,在中央政府拨款赠金下,修成了辉煌的十世班禅真身灵塔,可与13世达赖灵塔媲美。然而,这片辉煌并不代表十世班禅的悲剧人生。

  原来班禅系统被达赖喇嘛逐出西藏达30年之久,直到1952年中央政府把十世班禅送回西藏。在“十七条”中,达赖代表强烈反对第五条肯定班禅的地位和权力,第六条把班禅达赖相提并论。是中央政府坚持这两条的。班禅有理由对中央政府感恩戴德。班禅喇嘛是中央政府平衡达赖影响的手段。

  按西藏佛教界的说法,毛泽东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只可惜这三位菩萨不能相容。

  虽然十世班禅促成和平解放西藏,对中央政府无二心,因为对政府的民族和宗教的管理提书面意见,被中央政府关进了监狱。班禅活佛坐牢时,共和国宪法还写着“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在共产党人看来是不科学的,但是,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是不能仅用“科学”两字来裁决。譬如,男女之间恐怕不只是为了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而情投意合的吧?以“科学”的名义来支持或反对宗教信仰是过于执着了。人们讲“Science”(科学),做人更要讲“Con-science”(良心),特别是社会良心的守望人(Watchdog)知识分子。

  吃完午饭,我们就沿着新的中尼公路返回拉萨,柏油路面,又是捷径。公路是沿雅鲁藏布江修的。藏语的“藏布”和“曲”是河流的意思,譬如“雅鲁藏布”意思是“高山流下的雪水”。

  农业区的藏民居住集中,一个个村落;高山牧区的藏民就是单家独户。常常在大山里看见路边有四川妹开的店,真是,白云深处有人家,有人必有四川妹。百助说你们四川人真能吃苦,象草一样的生命力到处能活。

  沿途的藏民真贫穷,什么都要,空的矿泉水瓶都抢着要。望着窗外的藏民们,百助说,我们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他们却要一辈子留在此地。我说,是的,投胎何处,命运会大不一样,但愿菩萨在下次轮回时给他们派个轻松的地方。

  大约下午六点,我们回到了拉萨。去看了最后一个景点,胡耀邦题词的川青藏公路建设纪念碑。是我和百助想去看的,因为听说被藏独的激进分子炸过。纪念碑已经修好了,夕阳投在碑顶上闪闪发光。1954年12月,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川藏线2255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藏线210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公路在高山急流之间,当时的筑路军人牺牲很大,仅川藏线就死了3000多名筑路士兵。因为公路的开通,驻藏部队和机关的后勤得以保障。所以,这两条公路就象吸铁,把游离的西藏沾在了中国大地上。

  回到拉萨就象回到了城市文明,原始的西藏成为记忆。来之前就有人忠告,看西藏得走出拉萨。

120571955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3)

1205719551.jpg

作者: jan_ai Zhang    时间: 2008-3-16 21:08
标题: 西藏六日 :
   第六日,2000年,6月8日

  今天回成都。我们玩的拉萨-江孜-日喀则并不是西藏文化最精彩的地方。了解西藏,要去藏北的那曲,黑水绿茵的牧区;要去西部的阿里地区,神山圣湖;要去山南,藏文化的发祥之地;还有察隅,西藏的江南。

  同行的叶小姐和北京的新婚夫妇租了辆车,去了工布江达和林芝。在西藏,你可以在旅店里约几个素不相识的游客,大家合起来租一辆吉普车,到想去的地方。小叶她们是5000元租下五天,不管司机吃住。

  我们去西藏时间太短,刚把高原反应调整好,就要离开了。下次你去,最好计划十天半月,去之前在网上查出旅游路线,食宿和收费,做一趟西藏自助游。最重要的是约上身体好,能聊天的朋友,所谓“志同道合”。

  索郎说,“西藏游”开始在升温,国内外游客会越来越多,再过几年西藏就没有今天这么清静了。外国游客到拉萨旅游要特别许可,一般要求随团,尽管如此,拉萨游客已经很多,所以你要去就趁早。

  到了跟索郎和格桑道别的时候了,我们还有点挂念他们。索郎说,休息一天他又得接客。送往迎来是导游的每日工作,“喜新厌旧”的索郎现在也许已经记不住我们姓什么了。

  在成都分手,百助说,明年我们一起游丝绸之路如何?我说行啊。

120571968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2)

1205719682.jpg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sns2.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