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不朽的交响曲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7 17:45
标题: 不朽的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新世界交响曲)
阿方索前些天曾介绍过它的第四乐章,我则更喜欢它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昨天晚上大概10:40,FM96.3再次播放了这段揉合了无限温柔、典雅、情思、宽宏和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的不朽乐曲,我们立马给定了。旁边的问:这曲子很熟啊。我:《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聆听。真是百听不厌,每一次的聆听,心灵都有一次静化(去浮躁)和净化(去杂念)的感觉。
下面转帖洪恩在线的资料,帮助了解作曲家和作品:
http://www.hongen.com/art/gdyy/bmrhc/gb409.htm
安东尼·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 (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可夫斯基等人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
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回国后,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1901年升任院长。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0901.htm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 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 “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 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 乐章的主部主题 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下面视频就是我最喜欢的:
Dvorak, New World Symphony - 2nd Mvt Part 1
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所在)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ENf4VEhI40[/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7 17:58
再听一遍,这版本新,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奏、卡拉扬指挥的: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aYl4Xb4cDQ8[/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7 18:25
Going Home 由Libera(天使之翼合唱團)演唱
歸故鄉(02:25-03:57)
此歌即船长帖“新碟尝鲜-40首经典”中的第九曲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fryuQVAuASs[/SWF]
Going home, going home
I'm going home
Quiet light, some still day
I'm going home
It's not far, just close by
Through an open door
Work all done, care laid by
Never fear no more
Mother's there expecting me
Father's waiting, too
Lots of faces gathered there
All the friends I know...aah.ah...
I'm just going home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8-2-27 20:43
谢谢居士发掘出新的风格的名作供大家欣赏。我也一直很喜欢这一段音乐,即《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所在)。这个主题的旋律真的太美了,节奏如此的舒缓,真是少见。但是,人家就是慢得舒服,慢得抒情,慢得引发联想。值得反复欣赏。
在欣赏了一些悲怆的音乐之后,适合欣赏这一段曲子,暂时告别深沉、压抑的悲伤情绪吧,仔细体会生活中的美和爱吧。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2-27 21:30
我的电脑已病入膏盲 ...休克后又活了 :p
德沃夏克可是有几首让人喜欢的老曲子...听一下这首'F 小调的浪漫曲", 我以前有此磁带.还曾满喜欢的..幸运的是还真找到了...而且是PERLMAN小提, 酷!
[SWF=450,400]http://www.youtube.com/v/FbvxUJLmNzE&feature=related[/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2-27 21:43
德沃夏克的曲子, 除了新大陆, 人门最容易想到的还有这首...三和居士曾POST 过的...也是非常经典的(至少我们国人很多人都喜欢...),就是德沃夏克的著名室内乐"斯拉夫舞曲"...马友友的大提!
[SWF=450,400]http://www.youtube.com/v/QJp8cRLmqb0&feature=related[/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2-27 21:57
几乎人人皆知的幽默曲(第七首)
具说他曾写下了八首幽默曲。其中的第七首也许是他所创造出的最为出名的旋律。幽默曲是一种常见的短小音乐体裁,常常用以反映某种活泼或诙谐的情调,然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却不尽然如此,人们常常觉得,第七首幽默曲与其说是轻快,不如说是淡淡的惆怅。
[SWF=450,400]http://www.youtube.com/v/ScSCILXXLnM&feature=related[/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7 22:47
很喜欢阿方索推荐的三首德沃夏克的作品,你没post出来的时候我也在youtube里欣赏呢,谢谢贴出。特喜欢幽默曲No7,PERLMAN的小提出神入化了,服了,腿残了,手是双倍的灵活;还有小泽、友友马,凑个三剑侠了。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7 22:51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早晨》和《索尔维格之歌》
大概是70年代末末80年代初吧,开始听这曲子,十分中意那种。特别是《早晨》,把你带到一个远离尘嚣的原野,令你很自然想到那就是陶渊明老先生告诉咱的桃花源,一曲终了,心身为之一新。
下面转贴洪恩在线资料,帮助了解作者和作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18.htm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 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拉克等人共创“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回国后,为建立挪威民族乐派积极展开音乐活动。1871年创立克里斯蒂安尼亚(今挪威首都奥斯陆)音乐协会,曾任该协会爱乐乐团和卑尔根“和谐”合唱团指挥,并多次到英、法、德、意等国举行作品音乐会。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逝世时,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1874~1875年间,格里格为H.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彼尔·金特》写过2段音乐,后来选出8首重新配器,分别编为两部管弦乐组曲,成为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戏剧原著采用挪威民间传说,通过青年农民彼尔所经历的光怪陆离的冒险生活(如战胜山魔、掠财致富、异国漫游等),嘲讽了追求权力与金钱的私欲,讴歌了淳朴、自然的生活理想。格里格还为戏剧写了一系列充满诗情画意、色调丰富的配乐。如《晨景》中音乐如一股凉爽的清泉,在一片安谥的田园气氛中,衬托着太阳破云而出的晨曦美景,颤动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脉动;《山魔的大厅》中那种狂暴粗野、咄咄逼人的音乐给人难忘的怪诞印象;《奥塞之死》是彼尔在弥留的母亲床前的挽歌,忧伤的旋律如长眠前最后的呼吸和生命的慢慢衰亡;而《索尔维格之歌》则是全部配乐中的杰作,它以晶莹透彻婀娜多姿的民歌风格,刻划了索尔维格温顺、纯洁的性格和心灵。此外,在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片断里,如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阿拉伯舞曲》,既文雅轻盈又热情奔放的《阿尼特拉舞曲》,都由于绚丽多彩的配器色调而独具魅力。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101.htm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戏剧《培尔·金特》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尽管第二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 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一)“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二)“奥丝之死”——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四)“在妖王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段:
(一)“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 培尔·金特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二)“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三)“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 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Morning清晨
[SWF=225,155]http://www.youtube.com/v/PAbwMGZtIsY[/SWF]
下面的版有点现代了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Ya5ICVKUERg[/SWF]
Lucia Popp: Solveig's Song from Grieg's Peer Gynt
露西娅演唱《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aU0WNE14RAY[/SWF]
另一版本:Mirusia sings Solveigs Lied & Andre Rieu (music)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2kGtLEeEy14[/SWF]
呵呵,还有中文歌词呢,在《外国名歌200首》里有的,补上。
《索尔维格之歌》邓映易译配
冬天早已过去,春天不再回来,
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
一年年地等待;一年年地等待;
但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你一定能回来,我曾经答应你,
我要忠诚等待你,等待你回来。
啊-----------
无论你在那里,原上帝保佑你,
原上帝保佑你,当你在祈祷,
原上地祝福你,原上地祝福你。
我要永远忠诚地等待你回来,
等待你回来,你若已升天堂,
就在天上相见,在天上相见!
啊-----------
嘿,太高兴了,土豆王有这个纯音乐的版本,美至死!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f8_kd7bQpKA[/SWF]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8-2-28 20:50
标题: 介绍一下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奏《阿里郎》
[SWF=480,396]http://www.youtube.com/v/27oCLrSzDLQ&rel=1&border=0[/SWF]
New York Philharmonic Plays Arirang in DPRK North Korea
[SWF=480,396]http://www.youtube.com/v/DEdCovYObZQ&rel=1&border=0[/SWF]
据说很多人,看的拉的,都眼泪汪汪,五分钟standing ovation。再看看 YOU TUBE 上面的网友评论:
I am hopeful that Korea will unite in a peaceful manner in the near future.
............
My last comment was in response to "minisense"'s (appropriate) remarks as copied here: I'm sourh korean....
I'D LIKE TO UNION KOREA PENINSULA...
I dislike u.s.a & china & japan & russia
they are the origin of partition de peninsula
............
You must be a young South Korean. Please go back to the history books and get your facts straight about each country before making such a comment.
............
Very moving indeed. My mother is from North Korea (Yo-nan sp?) originally and had to flee when the war broke out. She ended up marrying my American dad when he was stationed in Osan. She is almost 75 now and I would love for her to be able to return to her homeland, even though I'm sure her house was long ago demolished. I hope Korea will become a united democracy before my mother passes away.
............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2-28 21:28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二、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早晨》和《索尔维格之歌》
大概是70年代末末80年代初吧,开始听这曲子,十分中意那种。特别是《早晨》,把你带到一个远离尘嚣的原野,令你很自然想到那就是陶渊明老先生告诉咱的桃花源,一曲终了,心身为之一新。
.....
如《晨景》中音乐如一股凉爽的清泉,在一片安谥的田园气氛中,衬托着太阳破云而出的晨曦美景,颤动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脉动....
Morning清晨
[SWF=225,155]http://www.youtube.com/v/PAbwMGZtIsY[/SWF]
这个曲子我在国内时而听过...正象你上面所描诉的,听着此曲感受到黎明过后清晨的风儿迎面轻轻地吹来...忍不住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直沁肺腑啊:p
更喜欢这个节奏慢些的版本, 因为清晨大地万物都是刚刚从一夜的沉睡中渐渐苏醒,应该有点懒散的过渡...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段...........
...........................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 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另一版本:Mirusia sings Solveigs Lied & Andre Rieu (music)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2kGtLEeEy14[/SWF]
此歌剧我以前没听过, 不过这片段真的很好听. 尤其是一开始的那段旋律及歌手的演唱,太美了....我反复听了两三遍, 多亏了三和兄系统地介绍了整个歌剧的局情,不然还真不知那对那...忒复杂...我听歌剧很有限...谢谢, 介绍的很系统,也很专业...引进的曲目,越来越有水准(这都是从哪找的...佩服一个 :p ),我更喜欢ANDRE RIEU的版本, 喜欢他那一贯富有浪漫气息的配器及演出背景...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2-28 21:39
标题: 回复:介绍一下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奏《阿里郎》
最初由[海船长]发布
介绍一下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奏《阿里郎》
................
............
这个曲子我好象知道一点... :p
这是由朝鲜的一首民谣改编的,具说 《阿里郎》是来自朝鲜族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概内容是:一个女孩.因为他的男朋友去打仗,,结果战死了...男朋友的名字叫李郎,她日夜思念着她的男朋友..结果她天天在山上 呼喊 着他的名字,,啊..李郎....就这样..她后来也因为过分悲伤而死去...但她的声音却依然在那山谷 回荡..."啊,李朗..."所以旋律越往后听越悲壮...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9 20:22
标题: 回复:介绍一下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奏《阿里郎》
最初由[海船长]发布
介绍一下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奏《阿里郎》
[SWF=280,196]http://www.youtube.com/v/27oCLrSzDLQ&rel=1&border=0[/SWF]
船长再立新功,淘到宝了。很好听。
阿里郎是一首民歌,很早传入中国了,说小媳妇想念外出打工的丈夫的,改编成这样有深度的交响曲,了不起!冷战,拆散了多少家庭,我们中国的福建、浙江、湖南。。。也不少,能不感人吗?
曲子开始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美好家庭,充满了爱怜和温馨,2:30处短笛吹出了幽怨的曲调,表现分离,后端再出现愉快欢乐的旋律,不断递进,是一波波团聚的喜悦,结尾乐句又像是无限的企盼。一首简单的民歌演绎成这样的美曲,不由再道声:了不起!
太喜欢民歌了,咱们中国的思乡曲、森吉德玛、瑶族舞曲,还有鲍元凯教授的中国风(民歌管弦乐十多首),也都是改编自民歌的交响乐曲。
在听听民歌版:阿里郎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7FlXH9CGnvw[/SWF]
中文歌词录自《外国名歌200首》崔东均译配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们的君郎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你真无情呵!把我扔下,
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们的君郎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春天黑夜里,满天星辰,
我们的离别情话千言难尽。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们的君郎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今宵离别后,何日能回来,
请你留下你的诺言,我好等待。
船长,你选的那个视频不完整,这个更好,注意引子小提琴的和弦与竖琴的分解弹奏,简直是描绘了一个如仙境般的处所,然后是短笛出现,再来一个弦乐的强烈的不协调和弦。。。短笛和竖琴在这个乐曲中作用真大。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A53l8xOkPFw[/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2-29 21:39
周末了,经历了悲欢离合的阿里郎之后,来段轻松的施特劳斯。今天暂时放一放大家熟悉的蓝色的多瑙河、皇帝圆舞曲、溜冰圆舞曲,还有老施特劳斯德拉德斯基进行曲,听个《电闪雷鸣波尔卡》如何?
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
关于这曲子的背景介绍,网络里有现成的,复制如下:
在一个夏天夜晚,碧天如洗,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星光点点;偶尔传来阵阵的虫鸣声点缀着夜色的美妙。梧桐树宽大的影子斜斜地堆在地上,露出树叶斑驳的身影。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咔嚓嚓”几道闪电,划破天际。一大片乌云从远方疾驰而来,越聚越浓,越聚越多;风声大作,天越来越黑,风也越来越大。霎那间,豆大的雨点便霹雳啪啦的落下来,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水流如瀑布一般沿房檐飞流直下,地上水花儿四溅,小流成河。
雷声越来越近,在头顶响起。窗外风声、雨声流水声一会儿像交响乐一样震撼人心,一会儿又像摇滚乐一样节奏强烈,时而又像轻音乐一样舒缓流畅。瓢泼大雨时而像万马奔腾,时而又像小溪流水潺潺,……
雨渐渐小了,乌云渐渐远去,仿佛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空气清新了许多,万物充满了生机。
《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为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A—B—A 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A段为G大调,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氖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雷鸣电闪”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乐曲B段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雷鸣电闪”般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回答者:茠箫沑 - 童生 一级
J. Strauss II Polka Unter Donner und Blitz Carlos Kleiber
维也纳交响乐团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NbRVy2biffM[/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2-29 22:48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 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
嘿,太高兴了,土豆王有这个纯音乐的版本,美至死!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f8_kd7bQpKA[/SWF]
注意到又新增加了乐器版本...而且绝对绝对"美至死"...好听的曲子听一遍是不会过瘾地! 特意单独再顶一下. 谢谢 :p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8-3-1 01:10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注意到又新增加了乐器版本...而且绝对绝对"美至死"...好听的曲子听一遍是不会过瘾地! 特意单独再顶一下. 谢谢 :p 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我也要单独顶一下。土豆网的这支曲子音响效果非常好,当然主要是曲子本身好,听起来舒服极了。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2 09:34
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如何欣赏这首美妙的圆舞曲呢?网络里有不少资料,我在下面引用两篇,比自己写更好。
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9539.html
又被称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象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的响起,使音乐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浑厚的音调、圆号美丽的牧歌和长笛玲珑的装饰音节,构成了一幅极美妙的且色彩斑斓的音画,十分优雅动人。齐特尔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这种特色型乐器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随着鸟儿们婉转的鸣叫。
维也纳森林
邢秀玲
(本帖引用时有所删节)
奥地利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国度,既有“音乐之邦”的雅称,又有“森林王国”的美誉。郁郁葱葱的森林使奥地利成为旅游胜地,也赋予音乐家们永不衰竭的激情。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对这片绿色的深情礼赞。 他用優美的旋律表現了維也納森林的綺麗風光:接天摩雲的大樹,千纏百繞的古藤,芬芳艷麗的花朵,還有林中小徑上留下的馬車車轍,以及鳥兒溫柔的呢喃,都在曲中交匯……不僅約翰·施特勞斯的經典曲目受到這片森林的啟迪,他的前輩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也是在這裡獲得的靈感。 维也纳森林边缘有条小路,离贝多芬故居不远,贝多芬经常在这条小路上漫步,于是酝酿出清新明快的田园牧歌。
这天夜晚,我们下榻在一家“乡村旅舍”。翌日清晨,一阵清脆的鸟鸣将我唤醒,推窗一看,远山苍茫,村舍疏朗,夹竹桃灼灼盛开,一条小溪静静流淌,颇有“世外桃源”的况味。 遺憾的是,和它隻有短暫的緣分,剛剛相逢就要分手,不免有點悵然。
途中,导游带大家去看两公里外的“天鹅湖”。 我被眼前的公路花園迷住了,索性留在原地看風景。 這是地處公路右側的一塊很大的草坪,幾株修剪成傘狀的大樹傲立其間,紅色和黃色的美人蕉開得蓬蓬勃勃,熱烈浪漫。 幾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媽媽的呵護下互相追逐﹔一群學生模樣的男孩兒在踢球﹔還有兩位老人相依相偎,在草地上散步……沒有人去摘一瓣花,折一片葉。
俯身細看,草叢中高不盈寸、花小如豆的點地梅仰著精巧的臉龐注視我,這種花似曾相識,童年時在家鄉處處可見,但現在難得看到,它們已被鋼筋水泥的森林擠出家園,失去了立足之地。 坐在綠茸茸的草坪上,抬眼望去,頭戴雪冠的阿爾卑斯山庄嚴而溫婉。 聽一位前幾年登上阿爾卑斯山的女友講,山坡上開滿了黃色的花,黃得耀眼﹔山脊布滿高山灌木,綠得發藍﹔山谷則是一片又一片綠濤蔽野的森林,氣勢恢宏。 奧地利的面積不到9萬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卻達到44%,幾乎一半國土是綠地,綠地又有奇花異卉點綴,飛禽走獸相伴,可謂融洽而和諧。 “鶯飛草長,雜花生樹”﹔“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的意境在這裡找到了最好的詮釋。
《人民日報》 (2005年01月11日 第十六版)
下面就请欣赏土豆网给我们提供的极美的交响乐版本了,在欣赏全曲时,别忘了留意聆听那美妙的齐特尔琴弹奏哦。
Johann Strauss Jr. Vienna Woods Waltz
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g1hckoECz74[/SWF]
作者: 海船长 时间: 2008-3-2 20:17
美,美致死。我喜欢这支曲子。要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森林花园里,那该多好啊。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6 21:25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这个作品以前贴过的,好东西不怕反复听,不朽嘛。还是从土豆网拮取。
感受:第一乐章大提琴像温柔的低声吟唱;第二乐章定音鼓加管弦乐队齐奏气势磅礴,震撼不已;第三乐章如仙境般美丽恬静;第四乐章是骑兵排山倒海,锐不可当。一、三乐章如私语,二、四乐章如急雨,急雨私语错杂弹,金珠银珠落玉盘。
罗西尼的大脑太厉害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1RrQ2BjS0/
歌剧《威廉·退尔》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同名剧作。剧情是根据13、14世纪的一个民间传说编写的,它叙述瑞士人民在英雄威廉·退尔的领导下,与奥地利统治者展开英勇斗争,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故事。歌剧的序曲要比歌剧更为出名,也是罗西尼的歌剧序曲中最重要的一首。这首序曲由四个部分(乐章)组成,连续演奏,每个部分均附有标题。
黎明──描写了阿尔卑斯山黎明的景色。乐曲开始是徐缓的引子,表现阿尔卑斯山的恬静。接着由大提琴独奏出徐徐上升的旋律。
暴风雨──速度转为快板,开始是小提琴快速的颤音、碎弓急速的上、下行,它加强了乐曲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远处暴风雨的渐渐逼近。在定音鼓长达56小节的震响中,管弦乐队奔涌出急速的音流,来势凶猛的暴风雨骤然而至。长笛奏出模仿鸟鸣的音调,使气氛趋于缓和,乐曲转入第三部分。
幽静──音乐描写了阿尔卑斯山区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英国管奏出悠扬的牧歌,长笛在远处与之对答,园号、弦乐以和声相衬,使和平的气氛十分浓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6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节目以这段音乐作为开场音乐。)
终曲──乐曲开始奏出了嘹亮的军号声。随后,热情地刻画了瑞士人民奔赴战场、英勇战斗的形象,并模拟了马蹄奔驰的节奏,音乐热烈、快速,带着英雄气慨,也表现瑞士民众热烈拥护的场面。经过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中间部,气氛逐渐高涨。
乐曲最后在瑞士人民欢庆武装反抗奥国暴君取得胜利的气氛中结束。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3 17:08
今天听稍微古典一些的曲子,还是无标题音乐呢,别害怕,网络上有辅导资料,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欣赏。好,来了。
莫扎特的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作品467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1 in C major, K. 467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5岁。
这首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785年3月9日,同年在维也纳的克鲁克剧场首演,并由作者本人担任钢琴主奏。这也是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钢琴协奏曲中,最优雅细致、最富想象力的创作。不仅如此,本曲还充分体现了主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但并非纯粹的“炫技之作”,并且以莫扎特独有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均衡感,使得听众根本找不出管弦乐与主奏乐器(钢琴)之间不协调的丝毫破绽。
这个曲子共三个乐章,最著名的是第二乐章行板,她如梦如幻,似歌似诉——尽管曲中并无歌词。莫扎特让管弦乐团在一开始就唱出温柔的乐段,然后钢琴以即兴的方式重现,展开一段装饰的抖动跳音,其效果是任何花腔女高音都无法企及的。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如泣如诉的木管,在低音大提琴温婉的拨奏衬托下,共同呈现光辉的伴奏,让温柔的情绪铺展开来。另一方面,甜中带苦的不和谐音,与微妙的和声与音色转变,显示了浪漫乐派的音乐语法。
有音乐评论这样写道:
爱,喜乐,生命。这就是莫扎特的音乐,他的灵魂。在他的音乐里,你看不到眼泪,看不到痛苦。他是乐神的爱子。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动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师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下面听听这段曲子,看看是否真的如上面评论写的那样?
莫扎特C大调钢琴协奏曲II 行板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PJsRv3HXSfE[/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3 18:08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1-2-12 16:08 编辑
该轮到听《沃尔塔瓦河》了。这曲子alfonso介绍过的,琴键老师还转贴了详尽的文字说明,谢谢他们两位。
关于这曲子我就不多说了,只侃侃《金婚》。这部电视片里,男一号佟志是个工程师,50年代初的大学生,三代工人阶级;技术员李天骄是工农兵学员出身,高干子女,由于种种莫名的原因,两人产生了一段忘年恋,李是第三者,佟则约束自己仅在意识形态上玩,但佟妻却不原谅他,心都走了,留个躯壳何用!那么李天骄是凭什么拿走佟志的心的呢?就是这《沃尔塔瓦河》。浪漫啊,电话打过去,啥都不说,就让听这曲子。说也奇怪,佟妻出于妒嫉,佟的大女儿出于好奇,都偷偷去听佟志常一个人听的卡式录音带,后来竟都因此喜欢上交响乐,喜欢上《沃尔塔瓦河》了。
下面就听这曲子: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听mp3的,比youtube的好,演奏: 捷克爱乐乐团,指挥: 拉法塔尔·库贝里克,他们的理解和演绎应该最权威了。嗬嗬,引子的小提琴拨弦就象河水流淌时浅(jian)出的点点水花,美!
贴不出来,给个链接:
http://bbs.musicool.cn/thread-25074-1-1.html
在换个角度欣赏,童声合唱,天使合唱团,中文的,正找歌词呢。魏特曼指挥:
http://music.showchina.org/oyhh/qd_003.mp3
找到了,高兴。
在我的祖国波希米亚群山中,
有两条美丽清泉奔流悠长,
一条温良一条清凉汇了成河,
沃尔塔瓦河浪花溅哗哗地响。
缅怀着茫茫它历史倾听它歌唱,
勇敢猎人号角声声驱散了雾障。
磅礴拍两岸,涛声响彻四方,
涛声响四方!
在我的祖国波希米亚群山中,
有两条美丽清泉奔流悠长,
一条温良一条清凉汇了成河,
沃尔塔瓦河浪花溅哗哗地响。
缅怀着茫茫它历史倾听它歌唱,
勇敢猎人号角声声驱散了雾障。
磅礴拍两岸,涛声响彻四方,
涛声响四方!
你浩浩荡荡向庄严布拉格城,
波涛。。。。。。。
你奔腾向前方,。。。。
胜利辉煌,奔向前方,
奔向前方,向前方。
三和在努力听,但还是有些词抓不住,网络提供的肯定有错。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3-13 20:13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该轮到听《沃尔塔瓦河》了。这曲子alfonso介绍过的,琴键老师还转贴了详尽的文字说明,谢谢他们两位。
关于这曲子我就不多说了,只侃侃《金婚》。这部电视片里,男一号佟志是个工程师,50年代初的大学生;技术员李天骄是工农兵学员出身,由于种种莫名的原因,两人产生了一段忘年恋,李是第三者,佟则约束自己仅在意识形态上玩,但佟妻却不原谅他,心都走了,留个躯壳何用!那么李天骄是凭什么拿走佟志的心的呢?就是这《沃尔塔瓦河》。浪漫啊,电话打过去,啥都不说,就让听这曲子。说也奇怪,佟妻出于妒嫉,佟的大女儿出于好奇,都偷偷去听佟志常一个人听的卡式录音带,后来竟都因此喜欢上交响乐,喜欢上《沃尔塔瓦河》了。
原来还有这段故事 兴亏俺当时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 如果当时是什么"李天骄" "张天娇"让俺听也得灵魂出壳 :rolleyes: 俺当时心里只觉得旋律"美的让人透不过气来"---太浪漫了,浪漫得激情喷涌,描述的沃尔塔瓦河那不羁的奔突个性,让你感到其魅力四射,将你的各个感观浸透埋没,使你的心陶醉不已...!谢谢三和兄又一次将它推出...
:p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3-13 20:18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下面就听这曲子: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听mp3的,比youtube的好,演奏: 捷克爱乐乐团,指挥: 拉法塔尔·库贝里克,他们的理解和演绎应该最权威了。嗬嗬,引子的小提琴拨弦就象河水流淌时浅(jian)出的点点水花,美!
贴不出来,给个链接:
http://bbs.musicool.cn/thread-25074-1-1.html
在换个角度欣赏,童声合唱,天使合唱团,中文的,正找歌词呢。魏特曼指挥:
http://blue.beok.net/mablast/
找到了,高兴。...............
三和在努力听,但还是有些词抓不住,网络提供的肯定有错。
我来试试将它们顶出来:
作者: 琴键上的舞蹈 时间: 2008-3-13 21:05
谢谢居士把老肖美致死杰作又推出来, 并且还找到了童声合唱版(天使合唱团是我最爱),更增添了其魅力。就再回顾一下吧: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
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沃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
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
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
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
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仿佛是将军的得意忘形常常使舞步踏错了拍子,整首乐曲力度偏重,暗示舞步如操练一样,震得地动山摇,结束的和弦硬朗,爽快,是将军至情至性的幽默感。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4 06:07
不朽就是不朽,一曲童声合唱的《沃尔塔瓦河》把众知音又拢到一块了,再次谢谢各位的分享。哎,好象还少了阿谁,不是又忙得光听不说了吧,没事,忙过了就好。
作者: 琴键上的舞蹈 时间: 2008-3-14 07:38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不朽就是不朽,一曲童声合唱的《沃尔塔瓦河》把众知音又拢到一块了,再次谢谢各位的分享。哎,好象还少了阿谁,不是又忙得光听不说了吧,没事,忙过了就好。
那阿谁经常逃学,对他要求不能太严格
Anyway, 在《金婚》中, 每每听到这段, 就奇怪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老肖的这段音乐, 什么目的。 因为音乐所表现的主体和剧情的发展完全没有关系。 居士能否给个分析吗? 谢谢 :p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4 17:22
最初由[琴键上的舞蹈]发布
那阿谁经常逃学,对他要求不能太严格
Anyway, 在《金婚》中, 每每听到这段, 就奇怪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老肖的这段音乐, 什么目的。 因为音乐所表现的主体和剧情的发展完全没有关系。 居士能否给个分析吗? 谢谢 :p
因为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曲,也是斯美塔那的作品中最为人们接受的。她那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贯通全曲,令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用俗一点的话来说,从引子到两条溪流汇成沃尔塔瓦河的那段经典的旋律,也就是童声合唱那段,你不觉得很煽情的吗?连坚强的国王alfonso都差点让收音机把心偷走了,那个半土不洋的佟志又怎么能顶得住李天骄的强大攻势呢?所以,导演安排这段交响曲在电视剧里,是非常恰当的。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那导演懂这曲子。
作者: 琴键上的舞蹈 时间: 2008-3-14 18:08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因为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曲,也是斯美塔那的作品中最为人们接受的。她那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贯通全曲,令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用俗一点的话来说,从引子到两条溪流汇成沃尔塔瓦河的那段经典的旋律,也就是童声合唱那段,你不觉得很煽情的吗?连坚强的国王alfonso都差点让收音机把心偷走了,那个半土不洋的佟志又怎么能顶得住李天骄的强大攻势呢?所以,导演安排这段交响曲在电视剧里,是非常恰当的。
谢谢居士的解说。因为当时很不喜欢李天骄这个角色, 而且很不喜欢佟志那种没有定力的女气男人, 所以没有觉得煽情。现在想起来应该是的。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4 20:59
最初由[琴键上的舞蹈]发布
谢谢居士的解说。因为当时很不喜欢李天骄这个角色, 而且很不喜欢佟志那种没有定力的女气男人, 所以没有觉得煽情。现在想起来应该是的。
嗬嗬,老师大概对男性的心理理解还不深呢,其实可以请教一下李昶博士先生的。按三和在场上打滚几十年的经验,我的理解是,每个男人都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男子汉大丈夫”,真实中的男人其实也很脆弱的,你看看那位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从死人堆里过来,最后又当了huang shang的男人,看出大戏都会伤心的号啕大哭呢。所以现实中有很多男性有恋母情结。
至于李天骄,也有她可爱的地方,如果你尝试以男性的角度去欣赏这部电视剧,看李天骄这个角色,也许就不会那么“很不喜欢李天骄这个角色”了。
从人性的层面去评价佟李恋,我认为他俩都可以被宽容。
爱,是没理由可讲的。
作者: 琴键上的舞蹈 时间: 2008-3-14 21:29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嗬嗬,老师大概对男性的心理理解还不深呢,其实可以请教一下李昶博士先生的。按三和在场上打滚几十年的经验,我的理解是,每个男人都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男子汉大丈夫”,真实中的男人其实也很脆弱的,你看看那位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从死人堆里过来,最后又当了huang shang的男人,看出大戏都会伤心的号啕大哭呢。所以现实中有很多男性有恋母情结。
至于李天骄,也有她可爱的地方,如果你尝试以男性的角度去欣赏这部电视剧,看李天骄这个角色,也许就不会那么“很不喜欢李天骄这个角色”了。
从人性的层面去评价佟李恋,我认为他俩都可以被宽容。
爱,是没理由可讲的。
俺还是认为雯丽更可爱, 好妻子好儿媳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4 21:37
最初由[琴键上的舞蹈]发布
俺还是认为雯丽更可爱, 好妻子好儿媳
人无百分百完美的。文丽太要强,太泼辣,70年代那段日子对佟志不够关心,不够宽容,给了李天骄可乘之机。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3-15 10:51
看着你们一来一去的讨论, 我是没说话权的---因没看过"金婚", 也就不知道这首"沃尔塔瓦河"到底为这"第三者"对人家"幸福家庭"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从你们的大致对话,我更倾向同意琴键老师的评论--无论是存在什么样客观因素, 想想总是不应该的 ,不然社会还不真乱套了:p ...
当然我也很理解并同感三和兄的人性分析...是一种很客观的分析..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还不是由最初"看不透、悟不深,解不开,曲曲折折、缠缠绕绕,磕磕碰碰, 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感悟到了太多的人生无奈后,热情渐转冷静,粗浅渐近深邃,由年轻时最初的心怀"治国雄才大略"渐转至"修身养性"层次上... :rolleyes:
不过我听这首曲子可是更多的感动于它那旋律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宏伟自然的描诉...我再次POST 出YOUTUBE, 这个YOUTUBE中的景色也是我几年前第一次听它时,当时多伦多正下雪, 我所产生的同感(包括里边加的文字说明)!
雪,再听《沃尔塔瓦河》
[SWF=400,350]http://www.youtube.com/v/AGmmCjmJzwE[/SWF]
作者: 琴键上的舞蹈 时间: 2008-3-15 14:26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人无百分百完美的。文丽太要强,太泼辣,70年代那段日子对佟志不够关心,不够宽容,给了李天骄可乘之机。
这不应该是男人在外沾花惹草的理由, 女人自己有工作还要操持家务,侍候婆婆,还要要求人家宽容, 温柔, 是不是有些太男权了? :confused:
其实结局狠狠嘲笑了佟志:李天骄的情感已经消失了, 佟志还是情谊绵绵(这种男人一点的可爱之处都没有)。 好歹导演还有些道德意识,否则要被骂死。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5 16:43
关于道德的讨论太累人了,据说《金婚》是国内第一部写到婚外恋的影视作品。还是静观其变吧,也许会不变也未可知。打住好吗,老师?
今天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卡门幻想曲》 好吗?由美国犹太裔新锐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主奏小提琴,柏林交响乐团协奏。
吉尔·沙汉姆1971年生于伊利诺斯州。他的双亲都是科学家。全家在1972年迁回以色列定居。沙汉姆7岁时在耶路撒冷的拉宾音乐学院开始跟随塞缨尔·伯恩斯坦学习小提琴。他进步很快,两年后,应邀为斯特恩、米尔斯坦和谢林等人演奏。1980年夏,他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的阿斯本音乐学校,接受迪蕾女士和艾勒曼等人的指导。第二年,他开了平生第一场音乐会,当时才只10岁。1982年,他赢得了克莱尔芒特比赛的首奖,获准进入纽约朱利亚德音乐学校跟随迪蕾女士和艾勒曼等人学习。1992年,沙汉姆举行了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使他在欧美各国日渐繁忙的巡回演出达到一个高潮。
沙汉姆生长在科学之家,而科学讲究的是理性、逻辑和井然有序。这些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了沙汉姆小提琴演奏独具的风格。他的左手动作伶俐干净,运弓的压力和力量适中,掌握各种精湛的弓法,发音清脆利落。对乐曲内容的表述,主要从分析得来.无论演奏什么总是谨慎细心,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少冒险。
Carmen Fantasy 卡门幻想曲
这首小提琴曲是汇集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几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而写的幻想曲,它的全名是《依歌剧卡门的主题而作的演奏会用幻想曲》。曲中安排有充满萨拉萨蒂特色的极为艰深的各种小提琴技巧。
全曲由不间断的四个部分所构成,在第一部分之前有一段序奏。
序奏:中庸的快板。钢琴以强烈的节奏奏出第四幕前奏曲的阿拉贡舞曲,然后小提琴奏出的旋律,运用了颤音、变弦、震音、泛音等各种技巧,最后用沉静的拨弦结束序奏。
第一部分:中板,2/4拍子。 钢琴以左手奏出第一幕中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小提琴则立即进入。小提琴在乐器家族中的“女高音”之称,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部分:很缓慢的缓板,6/8拍子。这一部分引用了第一幕中卡门所哼唱的一段旋律,由钢琴的单音开始,小提琴以十分柔弱的力度奏出旋律,然后用一连串的泛音轻轻地结束。
第三部分:中庸的快板,6/8拍子。这里用的是第一幕中著名的赛吉地亚舞曲的旋律。首先钢琴以轻柔的伴奏奏出赛吉地亚舞曲的旋律,然后小提琴重复这一旋律,并热烈地展开了拨奏、泛音、滑奏、颤音等各种复杂的技巧。
第四部分:中板,3/4拍子。这里引用了第二幕开始时,卡门在酒店中所唱的著名吉普赛歌曲。小提琴突然奏出主旋律,然后逐渐加快速度,以狂热的连续震音达到了最强奏时,全曲结束。
Gil Shaham - Sarasate Carmen Fantasy part I
序奏、第一部分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UiNyhXOKsLA[/SWF]
Gil Shaham - Sarasate Carmen Fantasy part II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DQTUSgB1LWI[/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19 11:13
听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2310.htm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天鹅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 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只能选择其中著名的几首加以介绍。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划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 《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 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 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场景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SrjjtsnPKVc[/SWF]
大结局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rxY1q9LShps[/SWF]
双人舞
小提琴好华丽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itkAcAA--2E[/SWF]
天鹅湖第二幕最精彩片段
四小鹅、圆舞曲、白鹅独舞、天鹅主题
[SWF=425,355]http://www.tudou.com/v/2rZ0nwW9J3I[/SWF]
天鹅湖芭蕾舞曲之匈牙利舞曲
[SWF=425,133]http://www.tudou.com/v/kIx2q2oMi1c[/SWF]
《匈牙利查尔达什舞》
[SWF=425,355]http://www.tudou.com/v/y6EdFgiAhTg[/SWF]
《西班牙舞》
[SWF=425,355]http://www.tudou.com/v/474vDnh2pdI[/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20 17:59
Danse Napolitane
《那波里舞曲》
贴出来的点不开,给个连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LgK54tbS0s&eurl
再补充个现场版:
Swan Lake - Danse Napolitaine -Spivakov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d2Sl_QO2NBY[/SWF]
作者: 琴键上的舞蹈 时间: 2008-3-21 13:28
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复习一下老柴的佳作。场景,四小鹅,天鹅主题,西班牙舞,那波里舞曲是要求背过的。四小鹅也是我们钢琴课必修的曲目。 不过现在再听的感觉和当时初接触的感觉完全不同。
谢谢居士补充了这么细致的讲解, 剧情固然重要,但各种乐器在音乐中的运用的目的与表现更为重要。 这种方式很适合古典入门的人。 :smile: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26 11:32
再复习老柴的《1812序曲》,这曲子以前post过的,今天挑个带人声合唱的,个人感觉无论演奏、合唱都是精工细活,真家伙的大炮更是无与伦比!结尾的钟声也很辉煌!
看看作品的结构:
此曲大约可分为叁个部分。刚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第一主题,那是基督教的圣歌“上帝佑吾黎民”。随着乐器的加入,音量的增加,你可以体会到拿破仑大军的入侵。
第二主题是,当速度转为行板,军鼓的击声中,俄军的援军到了。不久就变为快板你可以发觉战争越发迫在眉睫...法国军队出场。法国号开始吹奏“马赛曲”。你会听到“马赛曲”的音乐充满了四周,代表法军占近优势。接下来的主题是俄罗斯的民谣....第五主题由钢琴先来演奏,这意味的是莫斯科市民“揭竿起义”,一起对抗法军。调子又转回c大调..法军蜂拥进入莫斯科,引起大战俄罗斯的音乐和马赛曲混合在一起,最後法军终於在饥寒交迫溃散。
最後速度又回到largo,第一主题又再现木管和铜管音乐一加入演奏,宣告胜利的铃声嘹亮响起,曲子更为雄伟,再转为快板,俄罗斯的国歌高声唱出,并加入战胜的炮声而结束全曲。
音响迷通常在选音响也会挑张录音好的1812去选购,看看炮声是否雄厚,铃声是否响亮。
合唱版《1812序曲》
[SWF=425,133]http://www.tudou.com/v/PHFVLDS_gGg[/SWF]
怎么老到04:22处就过不去?点开“全屏”吧,能听全曲的。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3-30 17:05
今天听《波斯市场》。
In a Persian Market(波斯市场),英国作曲家Ketelby于1920年作成,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此曲开头Ketelby提示:“骆驼商队走过来了,”中板,这个旋律加强后,加上男声合唱“巴克细喜,巴克细喜”(请施舍的意思),市场的声音渐渐达到高潮。 独奏大提琴与单簧管在竖琴拌奏下奏出“美丽的公主到来”,接着是“魔术师”、“玩蛇的人”的音乐,官员的巡行,再度听到“请施舍”的声音,公主开始做回府的准备。 市场恢复平静,最后突然以合奏告终结束。
波斯市场是科特比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全曲风格变幻多姿,悠扬轻快。乐曲的第一段以合唱的形式,生动明朗,很有气势;第二段稍微缓慢,显现出一幅活泼繁盛的情景;最后乐曲随之加快,且加入合唱,更显气势。
乐曲的第一、第二两个主题都是乐迷们熟悉的,特别是悠扬欢快的第二主题,经常作为影视节目的背景音乐。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aecero_g4gM[/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3-31 20:00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今天听《波斯市场》。
In a Persian Market(波斯市场),英国作曲家Ketelby于1920年作成,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此曲开头Ketelby提示:“骆驼商队走过来了,”中板,这个旋律加强后,加上男声合唱“巴克细喜,巴克细喜”(请施舍的意思),市场的声音渐渐达到高潮。 独奏大提琴与单簧管在竖琴拌奏下奏出“美丽的公主到来”,接着是“魔术师”、“玩蛇的人”的音乐,官员的巡行,再度听到“请施舍”的声音,公主开始做回府的准备。 市场恢复平静,最后突然以合奏告终结束。
波斯市场是科特比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全曲风格变幻多姿,悠扬轻快。乐曲的第一段以合唱的形式,生动明朗,很有气势;第二段稍微缓慢,显现出一幅活泼繁盛的情景;最后乐曲随之加快,且加入合唱,更显气势。
乐曲的第一、第二两个主题都是乐迷们熟悉的,特别是悠扬欢快的第二主题,经常作为影视节目的背景音乐。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aecero_g4gM[/SWF]
也是以前没听过的, 但旋律很容易上口...曾以舞剧形式搬到过舞台吧? 我怎么一听脑海中竟出现了巴蕾舞剧 :confused: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4-1 20:01
歌剧《伊戈尔王》(Prince Igor)里的第二幕选段 “波洛维茨人的舞蹈 ”(一译“鞑靼舞蹈”,英名是Polovtsian dances)。
《伊戈尔王》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
作曲家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写这部歌剧,遗憾的是,作品还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后来,作者生前的挚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
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
这部歌剧的音乐和鲍罗丁的其他著名作品一样,既有宏伟的历史场面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抒情气息。鲍罗丁在写作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民歌,但是他在准备创作这部歌剧时收集并研究了大量的民歌。
这段曲子中最有名的就是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的主题(简短的笛子和竖琴引子后,由单簧管、双簧管吹奏的就是),这段舞曲般的优美旋律,经常被后人改编为轻音乐曲和独唱歌曲。
波洛维茨人的舞蹈
中国爱乐乐团演奏 陈燮阳指挥
[SWF=425,355]http://www.tudou.com/v/lfoWOyh819I[/SWF]
下面的是歌剧版本,还加了芭蕾。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t8C8frqCKKg[/SWF]
也可以选择听小泽征尔指挥、柏林交响乐团的版本: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fmptWExyKEw[/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4-1 20:19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歌剧《伊戈尔王》(Prince Igor)里的第二幕选段 “波洛维茨人的舞蹈 ”(一译“鞑靼舞蹈”,英名是Polovtsian dances)。
《伊戈尔王》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
作曲家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写这部歌剧,遗憾的是,作品还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后来,作者生前的挚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
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
.......................
记忆力极差...看名字不知道, 一听曲子满熟..很好听...在FM96.3里可时而听到...俄罗斯的作曲家旋律都是很EMOTIONAL....鲍罗丁的有一首D大调旋乐四重奏的第二章也是很有名的, 我试着YOUTUBE找了一下, 演奏水平太差...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4-2 18:12
这首也是,名字挺陌生的,叫《F大调旋律》。打开一听,老熟人,以前认识的,还是因为那本小册子。
安东·鲁宾斯坦 F大调旋律
安东·鲁宾斯坦 (Anton Rubinstein,1829-1894),俄罗斯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毕生往返于俄国和欧洲各国从事演出和创作。1858年在彼得堡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在这个协会的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862年建立了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其演奏富于热情和表现力,强调表演者的再创造,对俄罗斯和西方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代表作品为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此曲曾被后人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广为流传,久盛不衰。
这是一首乐曲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 乐曲结构极其简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
[SWF=425,355]http://www.tudou.com/v/UFn2CWK2loc[/SWF]
在那小册子里(p264),歌名叫《春之歌》
啊,春来了,春来了,春来了!
它带来温暖也含着微笑;
它一步步一步步追逐残冬向大地走来了。
它静悄悄,静悄悄,静悄悄,
将显示活力,又张开怀抱,
把一个个一个个弱小生命喂以乳料。
它宣誓说:要把世界重新改造,
在她怀里不留下枯萎的痕迹,
世界又繁华,又美丽,又精巧,
世界又繁华,又美丽,又精巧。
啊,春来了,春来了,春来了!
它带来温暖也含着微笑;
它一步步一步步追逐残冬向大地走来了。
youtube还有个英文的歌唱版本:
Helmut Lotti 演唱的《Hold Me Once More》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fSQ3KIsO5K8[/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4-3 11:50
交响组曲《白毛女》
一、喜儿
二、白毛女
三、迎太阳
(三部分连续演奏)
《白毛女》的创作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在音乐方面,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而芭蕾舞剧版则在歌剧的这些艺术特点和基础上,结合舞蹈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承接了歌剧版的一些经典旋律。1997年,原曲作者应中国交响乐团之邀将芭蕾舞剧中的精彩音乐片段,改变为大型的交响组曲,分为《喜儿》、《白毛女》以及《迎太阳》等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原剧中的三段主要剧情。旋律内涵深刻,听来却通俗易懂.
当时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内的号召力可谓空前强大,三部作品的曲目原创者均应乐团之约,按照大型管弦乐团的器乐编制以及演奏要求改编出这套《音乐会组曲》。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烙印、对中老年一辈听众而言再熟悉不过的经典旋律,在原创者精心地二度创作后,经过陈佐湟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激情而富有表现力的演绎,使这些作品得以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曲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当时陈佐湟指挥他的乐团在多场音乐会上成功演出了这三部组曲,获得极大的成功,也为推广和弘扬我国本土交响作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这套作品被录制成唱片后,更成为国内外广大听众和唱片发烧友竞相收藏的佳片!
转帖请注明出处: 花瓣雨音乐论坛
我最喜欢第一部分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OrPCLgp_93Y[/SWF]
作者: alfonso 时间: 2008-4-3 21:50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交响组曲《白毛女》
一、喜儿
二、白毛女
三、迎太阳
(三部分连续演奏)
《白毛女》的创作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在音乐方面,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
当时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内的号召力可谓空前强大,......
我最喜欢第一部分
[
经过压缩确实很好听,本人最喜欢喜儿逃跑后有一段小提拉的很悲的一小段旋律...6553 ..322121,23232... 162165...(最后一小小节65为低音)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4-28 17:17
中国寺庙花园
凯特尔贝英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波斯市场。
大概凯特尔贝没到过中国吧。
[SWF=425,155]http://www.tudou.com/v/TUN_cyB4BEk[/SWF]
1912年,年近不惑的凯特尔贝开始创作富有情调的轻古典,留下了大量令人难忘的曲目,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就是《中国寺庙花园》,它的副标题是“东方幻想曲”:阳光下的中国寺庙花园,百花盛开,蜂蝶飞舞,伴随着清晰的木鱼声,僧人们的诵经声阵阵传来——如果说祥和的花园景色使人沉静,那有节奏的木鱼和诵经合唱则更使人入定。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5-19 21:52
人乃万物之灵。
众人的手牵在一起,众人的心跳在一起,众人的泪流在一起,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有比人更强的——自然的力量。自然可以毁灭一个星球,也可以爆发、新生出一个超新星,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只是自然里面的一小分子。在尊重生命的同时,更应该以谦卑的态度敬畏自然。
只有不断地学习自然,认识自然,依从自然的规律,依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才能活得更好。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Part 1 (Movements 1 and 2)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zhcR1ZS2hVo[/SWF]
Part 2 (Movements 3 and 4)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jDar-ycF5fE[/SWF]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08-5-19 22:22
上天啊,让人类永远远离瘟疫、灾难和战争吧!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合唱交响曲
人类和平交响曲
第四乐章 mov.4 part1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FRQ2fb6w7P0[/SWF]
mov.4 part2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L494cJlP98I[/SWF]
mov.4 part3 (end)
[SWF=425,355]http://www.youtube.com/v/v7Pvib56teI[/SWF]
作者: crab killer 时间: 2009-6-1 11:38
nothing new !
作者: 狐离 时间: 2009-6-4 10:14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11-2-6 21:22
久石讓 - 天空之城
http://www.youtube.com/v/YtTr2agjDAg&feature=related
作者: 三和居士 时间: 2011-2-6 21:29
久石让 让子弹飞 片尾音乐
http://www.youtube.com/v/mrov4v88OmY&playnext=1&list=PLA3BEA5EBBF8CD347
作者: solstice 时间: 2011-2-7 15:17
本帖最后由 solstice 于 2011-2-7 15:24 编辑
左面是貝多芬離開人間留下的石膏面模
右面是51网友貝多芬雕塑之面模
不朽的交響曲
不朽的雕塑
不朽的藝術
作者: 狐离 时间: 2011-2-8 11:00
期待着有一天,能看到韩兄搞一个个人作品展。对雕塑一窍不通,但从欣赏的角度说一说感受倒是可以的。还是那一句,始终认为艺术之所以震撼,是来源于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无论表现的是普通平民还是名人英杰,这一点都极为重要。人生百态,甜酸苦辣,恩怨情仇,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敲打人的心弦,人群中总能找到共鸣者,共鸣者越多,作品越震撼,也就越成功。
从韩兄贴出的这两张脸,狐狸看到了音乐家的英姿,也感受到沧桑,不象一些作品,找条皱纹看看都没有,观众要想象端摸内涵都不知从何入手。
作者: 狐离 时间: 2011-2-8 11:29
人乃万物之灵。
众人的手牵在一起,众人的心跳在一起,众人的泪流在一起,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有比人更强的——自然的力量。自然可以毁灭一个星球,也可以爆发、新生出一个超新星,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只是自然里面的一小分子。在尊重生命的同时,更应该以谦卑的态度敬畏自然。
只有不断地学习自然,认识自然,依从自然的规律,依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才能活得更好。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Part 1 (Movements 1 and 2)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08-5-19 21:52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人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世界,让一切变得完美,只能在命运的漩涡中抗争,所以人们更应该做的是取长补短,相互扶持,共同对抗命运。但世人并不都明白这个道理,精力并没放到共同与命运的战争上,而是花在争夺资源,趋名逐利,给彼此绊脚添加包袱,俗不可奈。人拥有与其他生物不同的精神世界,本来是件荣幸的事,但疾苦频频,人为天作参半,结果却是件不幸的事。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是狐狸最喜欢的一曲,旋律、收放、节奏恰合狐意,全曲没有瑕疵,不象一些曲子,找到了主题旋律,却随便加些过度成曲,让人美中不足。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sns2.51.ca/)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