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渐被岁月淹没的饶娥祠
[打印本页]
作者:
江上无波
时间:
2008-10-19 20:15
标题:
渐被岁月淹没的饶娥祠
饶娥山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山,位于风景秀丽的乐安河畔。1200多年前,因为民女饶娥感天动地的孝行,唐德宗李适钦准由官府拨银修建饶娥庙,钦赐“天下至孝”牌匾,并命时任礼部员外郎的大文学家柳宗元为其撰写碑文;宋代皇上赐封其“显孝”牌匾,地方为饶娥建庙、立祠祭祀。饶娥孝道流传至今而不泯,饶娥山因此得名并出名了。
唐代以来,饶娥誉为全国第一孝女,成为尊老敬老的典范被广泛传颂。近日,记者来到饶娥故里乐平市接渡镇泪滩村,探访这位传奇孝女的传奇故事。
石阶留下动人传说
从乐平市驱车20公里,在青山掩映下,崭新富有朝气的小村落展现在记者眼前。泪滩村共有90余户人家,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外出打工,目前村内青壮年在家的仅有2人,其中一人还是村小组组长。地处大山深处的泪滩村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这造就了他们安土重牵的性格,在这么封闭的大山深处,赚到了钱的村民大兴土木造新房。
饶娥祠位于泪滩村不远的饶娥山半山腰,为祭祀唐代孝女饶娥而建。沿着那条长满美丽记忆、而又被先人的足迹打磨得溜光圆滑的山岭石阶,记者仿佛进入时光隧道,耳边响起饶娥失去父亲的恸哭声。石阶的一头连接饶娥祠,一头连接乐安河码头,相距不到50米,14岁的民女饶娥在1245年前上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孝行。
由于无人专门看护,饶娥祠显得很破败,祭祀台上,刻了一副木雕:一个年轻女子在织布,旁边一只狗咬着一只木梭。这个尚未编成戏剧的故事,其实是一件真人真事的写照。村民告诉记者,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孝女,于唐大历五年为她塑像立祠,始称孝娥庙,俗称饶娥祠。唐文学家柳宗元,宋丞相马廷鸾,乐平县令魏仲兕,乡贤李士会等皆勒碑碣。饶娥祠历一千二百余年,曾几经兴废。原祠长为十丈,宽为三丈,祠内设有饶娥神位,神钟,香炉等,祭祀台上高悬饶娥故事的木雕,这是死者的荣耀,是乐平乡民的骄傲。现祠仅存三丈见方的前半截,木雕等珍贵文物毁坏于“文革”期间。
如今的泪滩村,以程姓为主,村民程持春掌管村谱的收录工作。“饶姓在泪滩村只有一户,就是饶娥父女。两人死后,村里再也没有饶姓人。”程持春告诉记者。
有关饶娥的故事,记者获得三个稍有出入的版本。
【版本之一】程持春提供的这本发黄的村谱上记载:相传唐代宝应年间,接渡虎山脚下住着相依为命的父女二人。父亲饶绩捕鱼为业。一天,随饶绩出门的狗,突然跑回家中,对着正在织布的饶娥哀哀戚戚地悲鸣不休,然后一口咬住织布梭将饶娥引到江边。饶娥这才知道父亲不慎落水身亡。饶娥顿时悲恸欲绝,痛哭三天三夜,哭声使得河里的鱼虾浮了上来,天上的鸟坠入河里,最后饶娥气绝身亡。乡亲们被饶娥的至孝所感动,聚集钱财,买了棺木,将父女二人葬在虎山脚下。消息传到官府,饶娥迅速成为封建社会的孝悌典型,《唐书》为其作传,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为她撰写诔文,叙述饶娥生前事迹,表示哀悼,相当于今天的致悼词。宋朝廷颁赐了一块极显荣耀的匾额,上面镂着“显孝”二字,此后历朝历代都把饶娥尊为孝女大力宣扬,并且给她建庙立祠,饶娥恸哭的地方被命名为“泪滩”相沿至今。
【版本之二】乐平县志记载:饶娥(公元749—公元762年)女,字琼贞,唐代长城乡(今接渡泪滩村)人。饶娥自幼丧母,与父饶绩相依为命,十岁时就会做饭、洗衣、织布,勤俭孝顺。其父以耕种为生,兼操捕鱼。一天,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中,下落不明。饶娥连续三天在江边痛哭寻找,水食不进,痛不欲生。第四天饶绩尸首浮出江面,乡邻认为是饶娥的孝行感动了天神,才使绕绩尸首浮出。父死后,饶娥决意随父而去,并绝食而终。
【版本之三】在接渡镇广泛流传的另一个版本是:相传唐宝应壬寅年(公元762年),有一天,当地农夫饶绩乘船去河对岸砍柴,途中突然遇暴雨狂风,船被刮翻,人被淹死。其14岁的女儿饶娥闻讯后,急忙赶到河滩。恸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肿嗓哑,血泪满滩。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饶娥将父亲的尸体就近安葬。为表孝心,饶娥终生未嫁,郁郁而终。
泪滩双月奇观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女,为她建立了饶娥祠。饶娥祠前的桂花树已有千年,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开得格外茂盛,香溢百里。饶娥死后,人们把那块河滩称作“泪滩”,把饶娥居住的小村改名为泪滩村。每年中秋之夜,每逢月白清风的中秋夜,可见水中两个清晰的月影碰撞,隐后复现,循环往复,奇幻异常,堪称今古奇观。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乐平十景之一“泪滩双月”。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到此观赏,无不为之叫绝、倾倒。
孝行吸引历代文人墨客
乐平清代名人石景芬,字志祁,号芸斋,乐平县涌山镇人,生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二十三岁进京应试,中道光壬午科(公元1822年)进士。殿试时,道光皇帝发现石景芬的字写得端庄秀丽,十分欣赏,亲自点他为翰林。当时乐平重修唐代孝女饶琼贞的祀庙“饶娥祠”,乐平知县请石景芬书写唐代文学柳宗元所作《饶娥碑记》,以供石刻。他为弘扬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工工整整地缮写了《饶娥碑记》全文,请名匠用青石版刻成。成为家乡一件珍贵的文物,也是一件书法艺术品。
所幸的是,上世纪80年代,乐平市在组织大批人员对历史文物古迹进行普查时,发现了为全国第一孝女——饶娥撰写的《饶娥祠》碑文,并加以保管。
岁月淹没了饶娥墓,如今饶娥墓址无法确定。根据乐平县志记载,宋代理学家程时登为饶娥写的墓碑书有《题唐显孝饶娥墓》,内容是:悠悠孤愤倚中流,饱阅川陵四百秋。水际丛祠犹昨日,人间抔土几荒丘。故乡爱说饶饶姓,往事空传柳柳州。满目夕阳凝睇久,桐花飞落钓鱼舟。松阴庭户枕清波,小立碑亭校旧讹。一念纲常行宇宙,几番风雨起山河。世间如此丈夫少。天下从渠女妇多。倚遍栏杆千古意,登临不敢更高歌。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题诗曰:“有唐孝女名饶娥,哭得亡灵上碧波。古波清风明月夜,令人不忍听渔歌。”
民间官方隆重祭祀“孝神”
忠、孝、节、义被儒家奉为人伦的纲常,其思想观念在民间有极深的影响。但在民间,忠、孝、节、义的一些观念毕竟还是打了不少折扣的。例如忠君的思想就淡薄很多,这一类“神”,除了官方倡奉的以外,民间自发供奉的就很少,但是,民间唯独对“孝”的思想和行为十分崇尚。
据民间传说,唐宋年间,当时有渔村的地方都有饶娥的纪念小庙,后人也有“鄱湖女神”之说。散见于鄱阳湖各地的“娘娘庙”,乍听其名,还以为是供奉王母娘娘或九天玄女娘娘,进入庙内一看,才知供奉的竟是孝女饶娥。饶娥庙成了人们所景仰的地方神,可见民间对这位孝女的崇尚。
唐代以来,地方官员定期到饶娥祠,隆重祭祀饶娥孝行。到了宋代,更加盛行。公元1246年,宋理宋赵昀同时加封曹娥为纯懿夫人,饶娥为德懿夫人。1274年,饶娥死后500多年,时任右丞相的马廷鸾(乐平人)亲赴饶娥庙主持岁祭大典。这是规格最高的祭祀活动。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的马廷鸾亲写祭文:日吉兮辰良,芳菲菲兮满堂。蕙肴丞兮兰籍,奠桂酒兮椒浆……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唐世衰。有父溺死兮谁者怜之,呼天与地兮涕涟濡。至险不测涛与风,至幽不仁鱼与龙,至孝不昧感慨通。愚公老矣山为平,精卫藐然海为倾。枕吾戈兮缚尔缨,猛志毅兮妖氛澄。昊天克巩兮靡人弗胜,涌娥之烈兮摇我心旌。爱国名臣马廷鸾在《饶娥庙祀神歌》中,他既倾情推崇饶娥的至烈至孝,文中又流露出国之安危的淡淡忧愁,文中结尾更有一股超然正气,表达自己为国为民不畏艰难,鞠躬尽瘁的凛然决心。
马廷鸾一生著述无数,然这篇《饶娥庙祀神歌》却倾注了他全部的人生情感,也因之成就了《饶娥庙祀神歌》成为他一生的代表作,无论是文学性还是艺术性,他的其他作品都无出其右,被誉为“宋之离骚”。
两大古代烈女惊人相似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为鄱阳孝女饶娥所撰写的《饶娥庙碑》中,有如下一段文字“齐女色忧,伤愧罢流。赵姬完父,操棹爰讴。肉刑不施,汉美淳于。烈烈孝娥,水死上虞。娥之至德,实与为俦。”其中“烈烈孝娥,水死上虞。”指的是浙江上虞百官镇的曹娥。相传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农历五月初五,曹娥父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赴水而死。”8年后,上虞县令度尚为彰风化,为孝女曹娥造墓建庙,并立石碑,由弟子邯郸淳撰写碑文。
曹娥孝女的事迹真伪无需考究,然620年之后的中秋节,离上虞千里之外的饶州鄱水之滨,这段历史却惊人而又真实地重演。
柳宗元《饶娥庙碑》记载:“饶娥,饶人,饶姓,饶名,世渔鄱水……娥父醉鱼,风卒起,不能舟,遂以溺死,求尸不得。娥闻父死,走哭水上,三日不食,耳鼻流血,气尽伏死。”当时的饶州刺史李吉甫认为是一个倡导风化的好时机,就把此事上奏朝廷,唐德宗李适钦准由官府拨银修建饶娥庙于鄱水之滨,钦赐“天下至孝”扁牌。并命时任礼部员外郎的大文学家柳宗元撰写碑文。柳宗元则充分发挥了他优秀的文学天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评价了此事,因而能让饶娥的孝行流芳百世,并与上虞的曹娥一并引入中国古代十二烈女。
莫让饶娥销声匿迹
从柳宗元这篇碑记来看,其內容与浙江曹娥碑的故事相类似。饶娥与曹娥,同以孝道而驰名,都成了当时人们所景仰的地方神。
曹娥、饶娥两大古代烈女,其相似处颇多。一姓曹,一姓饶,音相似;两人都名娥;两人都十四岁;曹娥的故事发生在端午节,而饶娥的故事发生在中秋节;故事发生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两人身后所得到的待遇也基本相似;曹娥庙、饶娥庙都经过无数次兴废与异地重建。曹娥庙在北宋、元、明、清、民国都进行过重修重建,最后一次是1984年开始,1987年基本完工,并辟为旅游点向公众开放,现已成为浙江省的精品旅游点。
令人痛心的是,饶娥庙在唐、南宋、明、清时也进行过重修与重建,但最近100多年间却无人过问,任其消亡。原来脍炙人口的饶娥,如今鄱人却几乎无人知晓,也使世人只知有曹娥,而不知有饶娥,这不仅是饶娥的悲哀,也是赣鄱历史文化传承的一大悲哀。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sns2.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