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诗三首[ 月醉] [游江] [ 丰收] [打印本页]

作者: 烟雨湖上客    时间: 2009-12-12 18:02
标题: 诗三首[ 月醉] [游江] [ 丰收]
本帖最后由 苍穹一丁 于 2009-12-13 19:53 编辑

月醉

三更夜如水,扶醉独自回。天涯存知己,无赖照旧人。

游江

野寺钟声远,扁舟游客闲。桨逐星影稀,月白江心帆。

丰收

云淡稻麦黄,庄里人家忙。闻鸡披星起,蛙鼓月催还。


作者: smartmanzheng    时间: 2009-12-15 10:21
敢问您写这诗可有格律?是否带辙?
作者: 天涯散客    时间: 2009-12-15 13:14
本帖最后由 天涯散客 于 2009-12-15 16:32 编辑
敢问您写这诗可有格律?是否带辙?
smartmanzheng 发表于 2009-12-15 10:2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对文学家的批评,得学会像楼上这位同学那么婉转。。。
作者: 一壶浊酒话汉唐    时间: 2009-12-15 15:20
回复 3# 天涯散客


    词有今韵与古韵之分,就说古韵,细究起来,自古大家所有作品都合律者,好象没有,(这当然包括李白、苏轼这些大家)楼主词的整体意境真的不错,格律上多些注意也是应该的,那种因律害意的作品做为读者我也不喜欢。天涯散客,好有诗意的名字,期待能见到你的作品。
作者: 烟雨湖上客    时间: 2009-12-15 17:27
虚心接受批评,我这一随笔。看来也是荒唐了。记得欧阳修说过:不怕先生生气,就怕后生生讥。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严谨是多么重要啊。
作者: velocity    时间: 2009-12-15 19:17
虚心接受批评,我这一随笔。看来也是荒唐了。记得欧阳修说过:不怕先生生气,就怕后生生讥。说出去的话 ...
一江天 发表于 2009-12-15 17:27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俺喜欢您的作品,常回味无穷!!
正像“太乙散仙”所说的,如果太注重格律而缺少诗歌的意境和连贯性,那么这样的作品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所谓的创新,就是不拘泥形式的有所发展。
文学作品还得需要读者去欣赏和传读,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即使再符合韵律又能怎样呢?!

喜欢经常拜读您的作品,让乏味的生活能够丰富起来!
作者: smartmanzheng    时间: 2009-12-15 20:02
回复  天涯散客
细究起来,自古大家所有作品都合律者,好象没有,(这当然包括李白、苏轼这些大家)太乙散仙 发表于 2009-12-15 15:20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怎么跟您说呢,其实名家之作绝大多数都是合律的。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之外,例如稼轩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句中,孙字出韵,不过此乃人名,实在无法避免。但凡能够用其他词语,作家绝不会出韵。当然,您可能会拿着词谱对照,发现还是有一些字出律,其实诗词中有的地方是可以换平仄的(如入声作平,换平仄等等),以上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绝不是作者擅自出韵。切莫随便点评古代大家,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学艺不精,而不是古人出错。
作者: smartmanzheng    时间: 2009-12-15 20:08
如果太注重格律而缺少诗歌的意境和连贯性,那么这样的作品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所谓的创新,就是不拘泥形式的有所发展。velocity 发表于 2009-12-15 19:17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此话随是不假,但也不要忘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五音难正六律。我们既然学习写作古诗,就不仅要在意境上有突破,还要注意写作规则。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要比说英语,我们虽然说得很流利,但是语法错误百出(当然老外也能听得懂),仍旧不能算作英文好。写诗词一样,诗词格律都有讲究(从语言学的方面来说),我们初学者未必能够体会到如此格律的意义。意境固然重要,但是格律一样要重视,最起码基本规则还是不应该忽略的。
作者: 素笺    时间: 2009-12-15 20:11
问好LZ。喜欢您的作品,每篇必读。
作者: 烟雨湖上客    时间: 2009-12-15 22:40
回复 8# smartmanzheng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是王勃的腾王阁诗 我觉得写得很好啊。唐宋之前的诗同样有写的很好的,那律又如何讲呢。
当然你说的自然很有道理,而且很正统。感谢了。
作者: smartmanzheng    时间: 2009-12-16 00:13
回复 10# 一江天

很高兴看到您提出问题,在下恰好对格律略有研究,不妨试着来解释一下滕王阁诗的格律问题。当然,既然是论坛,有问题我们不妨深入探讨。

首先,这首诗不算律诗,这点相比比较清楚。严格来说,这首诗算是七言古风,当然,其实说白了它就是两首七言绝句叠在一起而已(这种手法唐诗里不多见,宋词里倒是极为常见)。可以看出上面一首是仄韵诗,下面四句是平韵诗。

现在,我们来看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结构,七言无非以下四种句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1,3,5三字可以出格(前面说过,这不是律诗,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如果你仔细对照一下的话就不难发现王勃的这首诗其实是很合韵的(当然,不能用普通话去读,需要查平水韵)。

再深入一些来看看对和粘,其实这首诗也基本符合要求。如果硬要找毛病,只能说“阁中”句失粘,但这首诗毕竟是唐初作品,当时格律还尚未定型,所以才会有此小毛病。总的来说,该诗还是十分工整的。正如我先前所言,不要轻易怀疑古人,多数时候只是我们学艺不经罢了。
作者: 一壶浊酒话汉唐    时间: 2009-12-16 10:04
本帖最后由 太乙散仙 于 2009-12-16 11:46 编辑

回复 11# smartmanzheng


   也说两句,首先表明这位朋友说的没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李绅的悯农,这是啥律啥辙,你当然会说它是古风,(其实古风也有律可循)那么谁规定了唐以后的诗必须是格律诗,我注意了一下,lz没有标明是绝句。至于那首江城子,我也指出有数处出律,但细品,有的地方应该是欺律,真还不好换字。我的意思大家不比过于执拗。另外我注意到天涯兄也更帖了,佩服。
作者: 天涯散客    时间: 2009-12-16 11:46
回复 12# 太乙散仙

看了楼主另外的几篇作品和为数不多的跟帖,我怎么觉得【太乙散仙】就像专为楼主的作品而新注册的网名呢?一个前面发帖,一个在后面给读者解读如何欣赏。对天发誓,此言绝没有攻击谁谁谁的意思,只是想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而已,如果说错了,诚意道歉 :O

看来【太乙散仙】对我的更贴耿耿于怀哈~~解释一下:看到有人对我的评论反应较大,大到费时耗力地去捞我的陈年旧帖,末尾还加了一句“什么人都有”的评价,感到可能是自己冒犯了楼主,所以主动“更”了。
作者: 一壶浊酒话汉唐    时间: 2009-12-16 12:03
回复 13# 天涯散客


    谢楼主提醒,我也去看了你的大作。不想说啥。复制你的跟帖
嘿,那啥

发表于 2008-4-16 21:32 | 该作者此主题的帖子 | 该作者所有的帖子
聚精会神地滚吧!
作者: 天涯散客    时间: 2009-12-16 12:38
本帖最后由 天涯散客 于 2009-12-18 09:36 编辑

回复 12# 太乙散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李绅的悯农,这是啥律啥辙,你当然会说它是古风,(其实古风也有律可循)那么谁规定了唐以后的诗必须是格律诗。。。太乙散仙 发表于 2009-12-16 10:0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一,替[smartman]网友回答“这是啥律啥辄”---- 这首诗是古风,所以没律,但有辄(压仄韵)。
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甚至句式句数不拘,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但注意,“用韵自由”不等于“不用韵”。
第二,没听说“古风也有律可循”,古风之所以为古风,就是因为它不和格律。
第三,没人规定“唐以后的诗必须是格律诗”,甚至唐以后的很多诗人还刻意去写古风体的诗。

......我注意了一下,lz没有标明是七绝。至于那首江城子,我也指出有数处出律,但细品,有的地方应该是欺律,真还不好换字。........size=2]太乙散仙 发表于 2009-12-16 10:0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本贴这三篇“古诗”,先按下后面再评,咱先说说lz其他几篇标了词牌“钗头凤”、“江城子”等的。既然标了词牌,就应该合律才好。仅以钗头凤为例,每段最后三个字应该用仄音字,而作者第一段尾三字全用了平音字,其他出律的地方我没细数,粗看有10几处之多吧。所谓词牌,就是按律填词。如果写不出来的合格律的,最好不要标明“钗头凤”、“江城子”等等,否则就会给人一种卖弄兼狗肉羊头的感觉。

再回头说说本贴里所谓的“诗”。诗的基本特征是“韵”和“律”,诗的韵律美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格律诗必须和律(即平仄)兼押韵(且压平韵);古风可以不和律但也得押韵(可以压仄韵)。所谓诗者,不论是格律诗还是古风,押韵都是最起码的要求,即[smartman]网友所说的“合辄”。对韵要求严的情况,可以去查平水韵,不严的可以按今韵。

坦诚的讲,本贴里的三首“诗”,没有一首是押韵的。
《游江》里的“闲”属上平音部,“帆”属下平音部,即使按今韵,一个“-ian”一个“-an”,都应该不算合辙押韵吧?
至于《月醉》里的“回(-ui)”与“人(-en)”,《丰收》里的“忙(-ang)”与“还(-an)”,在古在今,都离压韵太远了点儿吧?

以上三首,和不上格律,lz没标七绝咱可以算古风。可这连韵都没压,我看恐怕连诗都称不上了。更不明白这加了精的帖子“精”在哪里?
不好意思,言重了,sorry。:O
作者: 天涯散客    时间: 2009-12-16 12:55
    谢楼主提醒,我也去看了你的大作。不想说啥。复制你的跟帖
嘿,那啥

聚精会神地滚吧!
  ...
太乙散仙 发表于 2009-12-16 12:03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 您一个散仙和我一个散人动啥气啊?看来想修成仙不是那么容易的哈~~ :O
作者: 一壶浊酒话汉唐    时间: 2009-12-16 13:05
哈哈,不想再去翻看了,(丰收)是有凑之嫌。建议阁下也撤了你自己写的原帖,敲你名字只有那一篇,也许我矫情,实在觉得读不下去,特别是你自己跟你自己那帖。(写上一帖前刚读了一下)人家lz有一篇写的是妓女,我觉得并不荒唐。算了,我也不想说了。老婆看了又会骂我:撑得了,就这样吧。
作者: 一壶浊酒话汉唐    时间: 2009-12-16 13:17
回复 16# 天涯散客

说的是,我一个太乙散仙,天上的事都不管,思啥凡心;如你所说,还是你这位散人恰当了。哈哈,有机会与你论论丹金之妙,也许散人高兴。
作者: 天涯散客    时间: 2009-12-16 13:19
哈哈,不想再去翻看了,(丰收)是有凑之嫌。建议阁下也撤了你自己写的原帖,敲你名字只有那一篇,也许 ...
太乙散仙 发表于 2009-12-16 13:0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我的估计是对的,您就是楼主的替身。坦诚《丰收》充数,坦诚“敲我的名字”查到我的帖子“只有那一篇”,但你不该以楼主的名字跟帖骂我被我发现玄机。

其实从您的名字里就能窥出几分端倪了,因为在51能取出这么有诗意的名字只有楼主(不瞒您说,我的名字还是参照您的改的 ;))。
作者: 一壶浊酒话汉唐    时间: 2009-12-16 13:23
回复 19# 天涯散客


    看来还得再说一句,这次确实是你错了。
作者: 水流流    时间: 2009-12-23 07:48
很详细的讨论,令我学习了不少。
我对诗词认识不多,但我喜欢读和念诵。
字句押韵,令人容易记忆。(这是我之所以不喜欢新诗的原因,我极其量只能记新诗中的一,两句。)
我比较着重诗词的意境。月醉一诗暗示了以月为知已,我觉得意境很高。月是托词,我移民加拿大,没有知已,正好用月来填补一下。
游江一诗写出人的孤独,像海上的孤舟,舟中的闲客,和天上的疏星,鐘声代表了精神上的归依,虽然失去了联系,但冥冥之中尚有一点暗影,像月和帆的互相映照。
作者: 水流流    时间: 2009-12-23 19:22
看来我的估计是对的,您就是楼主的替身。坦诚《丰收》充数,坦诚“敲我的名字”查到我的帖子“只有那一 ...
天涯散客 发表于 2009-12-16 13:1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不觉得丰收一诗有何「精」处;也不知是否用来充数。

听说苏东坡曾写了一首词给一位名妓,可是写得太好了,那位苦命红颜一时感怀身世,毅然自尽了。多悲惨!

月醉游江二诗一片哀愁,夜闌人静,思潮起伏,无人倾诉,借酒消愁,迷失人生,方向无定(月白江心帆)。不了解的尤可一笑置之,如确有此经历者,可能有轻生之念。

丰收一诗可以令人振奋一下,有徹夜做不完的工作,可减少轻生之念。


作者: 天涯散客    时间: 2009-12-28 16:33
很详细的讨论,令我学习了不少。
我对诗词认识不多,但我喜欢读和念诵。
字句押韵,令人容易记忆。(这是我之所以不喜欢新诗的原因,我极其量只能记新诗中的一,两句。)
我比较着重诗词的意境。.........
flowing_water 发表于 2009-12-23 07:4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喜欢诗词的意境,就像喜欢欣赏象棋大师对弈中的布局。
但当我看见有人靠“马走田,象飞日”来布局时,就无法认同此布局的“精湛”了、、、、、:O
作者: 烟雨湖上客    时间: 2009-12-28 23:01
更深夜籁独静听,世事沧桑问此生。
爱憎分明缘意气,举止疏漫凭性情。
慎思诗圣茅堂破,常读酒仙路难行。
自古文章风雅颂,淡泊名利少纷争。
作者: 创世记    时间: 2009-12-29 12:21
:smile:。。。。。。
作者: 心斋主人    时间: 2010-4-5 17:19
本帖最后由 西北狼 于 2010-4-5 18:21 编辑

语言最美的是诗歌。
诗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音乐美的构成是以回归为前提的。
所以,诗之韵律之美,不仅要讲平仄,而且要讲五行。
只有阴阳五行将全了,才能模拟天地,类比万物。此乃道本。
作者: fang1    时间: 2010-4-7 11:37
如诗或长短句不冠律绝,未置词牌,当与格律韵辙无干。况新诗本无体、格、律、韵之拘囿,发展至今日更是自由不羁,一句话分行写出来,不是也有人称为诗么?!而楼主所写未言五绝或五古,何来出律一说?既非五古五绝,不言而喻就算是新诗了,而当代的中外新诗,完全不押韵的可能多过一大半,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用是否押韵来评判一首新诗的好坏。
现在别说诗人不多了,就是好诗之人也不多了,有人还愿意写写这些与大家分享,于己抒胸臆,与人有感触,也实属可赏贺之事了,大家似不必苛责。
一几之见,凑个热闹。
作者: 心斋主人    时间: 2010-4-8 19:42
“三更夜如水”,有一点儿绕口,而且稍微抽象了点儿。
作者: 青 蛇    时间: 2010-4-14 11:31
一群道兄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sns2.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