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9°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7°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6°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5°
    温度感觉: 14°
楼主: 飞鱼I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童年(文革时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革在我的童年时光,现在想起来特别美好,我最怀念那段无忧无虑,幸福的美好时光。
和同伴们一起抓鱼摸虾(现在都承包了,变成了私有财产,圣神不可侵犯),玩打仗,偷别人地里的瓜,干坏事。和同学们一块交白卷.
几十号人一起吃大块吃狗肉、牛肉、一百多斤的大鱼。
总之,无限美好。

不好的事情也有,记得有一年家里粮食不够吃,每顿饭要往饭里加地瓜丝,我讨厌吃地瓜饭。

希望有类似经历的人也来谈谈文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在冬天,大人们会在地里搭台唱戏,经常有样板戏出演,也有传统的京剧。
这时,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时光,和大人一起走,可以玩买吃的,串门子。
呆在家里也很好,特别是开批斗大会,大人们都走关了,剩些小孩,想干什么坏事都可以。

那时,在农忙时,学校休假一个月,我们这些孩子们,也不用上学了,回家帮忙,身体练好了,接着再来上学。
书读的不多不少,正够用,语文,算术作业本,一学期一本就够用了。
不像现在的国内孩子们那么可怜(写不完的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6: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粮勉强够吃,但到文革后期连高粱米都不够了,经常只有用磨碎的带壳的高粱做到面条,一煮就碎,很难吃 ...
显示名称 发表于 2010-3-7 03:03


你那时比我们大点吧,懂得比我们多些吧。

我那时,一年一套新衣,一双新鞋,从不忧愁吃的,一年四季不缺鱼。
我对物质要求少,上学不背书包,妈妈既不给买,也不给做,不过只有一本语文和算术书,还有一本字帖(天天中午要练毛笔字),很少有作业,也很少拿回家。每天和同伴肩拼肩迎着鲜红的光满四射的朝阳去上学,自从离家之后,在国内再也看不见那么美丽的日出了。

不过盼望过年,盼三十穿新衣,得压岁钱,大人们在过年前都做各种各样的米糖,譬如: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还有圆圆的糙米糖 送人用,有时候要染颜色送给新人。

我们家每年过年都杀头猪,卖一半给亲切朋友乡亲,其它都腌成腊肉,可以吃半年。我特喜欢吃腊肉,蒸起来吃特香。

年前,大人们还会去用大网抄鱼,这时候,也是我们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大人捞走大鱼,留在网上的小鱼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争抢的对象;
另外,抄鱼时,跳出网的大鱼,刚开始还在水面上游,1-2分钟之后就会游向深处,这时候也是伙伴比赛叉鱼的时候,谁叉到就可以拿回家享受了。

有的时候,大人嫌抓得鱼少,不够大家过年,反正我们有好几个大池塘,还有许多莲花塘,大人们就抽干一个池塘,那鱼就多了,如果选的是莲花塘,除了鱼虾之外,还有莲藕可挖,可分,运气好还可以抓到我最喜欢吃的黄鳝,池塘里鳝鱼是又长又粗又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22: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鱼IT 于 2015-10-14 12:00 编辑
感谢赐稿《故园情怀》

飞鱼(先生/女士)的童年故事使这门可罗雀之地蓬荜生辉

(一)。。。。。 ...
麻雷子 发表于 2010-3-8 18:45

谢谢鼓励!

童年往事----之知青

关于老知青我没有任何记忆,至于70年代知青,尽管那时很小,不过还是有一些模糊记忆,我小学还没有毕业她们都回城了。

记不清,她们具体那一年来的,只记得年轻的小伙子们,半夜敲锣打鼓接来了6位上海女知青。
生产队特意给这些知青盖了3间草房,还盖了一个厨房,那时还没有瓦房,社员们都住草房。
由于知青们不会用烧禾(稻草、棉花秆等)的大锅炒菜做饭,就安排一个老上海知青大妈给她们做饭。

这些知青刚来时还闹点笑话。一不会走路,二不敢坐船,三不敢洗澡;还有位知青阿姨看见小麦,要当韭菜割回家炒着吃。
看见她们一歪一扭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和她们走在沟埂上怕掉进水里的样子,实在很好玩。
我们的澡盆是个大锅,人在锅里洗澡,锅底下烧火,这些知青哪里见过这等洗法,这那里是洗澡,分明是在煮人呀。
窄长的小船,同时坐7-8人,知青们坐上后一动不动,不像我们这些娃娃们都可以踏着船帮走。

这6个知青,我还记得其中3位的名字,这里不便透露,另2位有一丁点印象。
我们家乡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水路四通八达,河水(内河)清澈见底,坐在水边马上就会有小鱼虾来啃你的皮肤。 所以,来我们这里的知青家里多少有点背景。

先说说一位马知青(全名不便透露了),长的很富态,人很大气,善于与人沟通,曾经给社会员们发过香飘八里的凤凰牌香烟,见面就给我们小孩子发上海小白兔奶糖,祖上是上海的大资本家,在上海有小楼,我堂叔叔还追求过她,跟她一起回过上海,来了一年就推荐上师范回城了。我之所以对她影响深刻,不仅仅因为她给我小白兔奶糖吃,还因为她买过我的虾咪。
我有时候清晨起来用蚊帐布制的虾网,里面放上些河蚌肉,3-5个轮流拽,一清早就能抓到半斤多虾。有一次我用缝衣针栓上“癞的咕”(一种土色的不叫的青蛙),抓了2只一斤多重的鳖,卖给她们不要,跑到街上一块钱都没有人要,回家自己烧吃了。

再有一位小知青,人长得小巧玲珑,大家就叫她小咪,会点医术,会煮针会扎针,会急救,就在我们队里当起了赤脚医生,一次一位社员被电击中,昏迷不醒,被她抢救过来了。所以,她呆了2年就被推荐上医科大学回城了。

还有一位女知青,人长得很漂亮,不势力,会吹口琴,在小学教过我音乐课,还跟我爸说过我很聪明,我爸高兴,我也高兴。我为了这些夸奖,从小学到中学没有旷过一次课,请过一天假。由于惯性,大学也没有拉过一次课。

一二年之后,剩下的知青也都回城了。其中一位还考上了师范,离开前还在我们小学代过几天课,不过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了,在她教课期间我学会了使用新华字典,我出于好奇就把的名字在字典里找了个很难的同音字替代,写在作业本上。这位女老师在发作业时由于不会读我的名字,大发雷霆,说我“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关于“上山下乡”,有的知青觉得在乡下是“镀银”,有人觉得是苦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2: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往事
之家务

读书、家务、务农、玩耍及捕鱼弄虾是我童年的四大主旋律。

我们家人口多,我妈妈对我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帮助家里做家务,那是我应尽的义务,弟弟身体不好,爸爸一般不让他做。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上工后,我和姐弟们在家要剥一大盆毛豆(黄豆在嫩的时候)。妈放在碗里,煮饭时,饭熟了,豆子也就蒸熟了,新鲜毛豆,熟后放点酱油就鲜美无比。我比较讨厌剥毛豆,毛豆的外壳会扎破手指,指甲也常常剥断。

不是毛豆季节,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菜,有时候,妈妈会泡些蚕豆,让我们剥出来,蒸着吃也是很好的一道菜。

在夏天,河里螺丝(河里的田螺)到处都是,要多少有多少,妈妈有时候会煮一锅螺丝,这些螺丝很小,不象田螺那么大,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用缝衣针一个个挑出来,只要螺丝盖那儿一点硬肉,用它炒菜还可以,剩下的螺丝壳是女孩子喜欢的玩具之一。
听我妈妈说,别小看这些小螺丝,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靠它活命。

我大一点的时候,要淘米做饭,妈妈炒菜时,我就在下面烧火。
烧完饭要用米糠兑淘米刷锅洗碗的水喂猪,我家每年都养两头猪,当初还没有水泥,所以也没有水泥猪槽,我家用圆圆的木盆,猪看见你来喂食,就会来顶猪盆,盆到一半猪会拱猪盆抢食。我最早尝试喂猪食时,我和猪栏一般高,我踏着凳子,双手提着猪盆,把盆放进猪笼。看见小小年纪就能喂猪,大人们都竖起大拇指。

房前屋后种南瓜,丝条,葫芦,给菜浇水施肥都是我的家庭功课。
春天,我要爬树给房前屋后的树剪枝,无论树多高我都能爬上去。我妈生气要打我时,我要么一头扎进水里溜走了(自然在夏天),要么爬上树梢,妈妈就开始担心了,气立刻烟消云散。

当我家有草绳机的时候,我就开始打草绳,记得有一天,我姐姐告诉我,有人要2个草绳饼子去捆油菜,一元一个,我高高兴兴很快打完送走收钱走人。中午回家,我哥从我手里把钱拿走了,说是那是我未婚妻家,你怎么能收钱, 我郁闷半天....

总之,妈妈只要看见我在玩就会安排我活干,但是只要我在读书,妈妈从来不叫我做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23: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真是文采飞扬,用诗一样的语言,把我们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了。

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那时有什么苦,肉体的疲劳对我来说,我根本不当回事.
也许因为那时年纪小,家务劳作之后,吃上3大碗饭,洗个热水澡,美美地一觉睡到天明,第二天,体力精力全部恢复.

现代的汽车洋房,现代化设施,我也没有觉得那么好,反倒认为那是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是在加速地球的灭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收起 理由
YorkDeer + 1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1: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往事
之后村故事

我们生产队那时有150多号人,分为前村、中村和后村,村不大,但也是个大舞台。
(邓小平上台后把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大队改为村,公社改为乡。)

后村又叫瓦屋村,因为那里曾经是地主的家,有几间大瓦房,住着地主婆还有地主的后代,那里发生过好几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

这个地主婆的小儿子当兵复员后娶了邻村一位美女,还生了个聪明漂亮的儿子,后来因为婆媳不和,儿媳妇闹着离婚,儿媳妇领着儿子跑回娘婆家不回来了。
队里的小伙子们和知青们半夜全体出动,硬是把那位小男孩抢回来了,知青们还问小孩“你爸,你妈,谁好?”,我那时也去看热闹了。
后来那位美女因为思念儿子也回来了,有一天她的儿子掉进河水里,被她捞上来后,放在牛背上控水,牛一动掉到地上摔死了,儿子死后,她就走了。

后村还发生一件社员喝农药自杀事件。后村有一位混混社员,有个在城里上班的后爹,30多岁还没有娶亲,一天到生产队举报说地里丢了一堆棉花秆。棉花杆当时对我们来说算是好东西,一是上面有剩余的棉花,二是可以拿回家烧火,前一天分完棉花杆后,地里还剩一些,他认为是前村的人偷的,他还召集后村的人半夜开会。因为前村都是小村,一家一个院子,家家之间都有地间隔。
所以,后村的人强烈要求彻查,生产队就把所有人家的棉花杆重称一遍,发现家家都少了,唯独后村一户人家多了一百多斤,那家男的被查出后,第二天就喝农药自杀了。
这家人比较可怜,家里老大6个手指,老么小的时候双脚烤火时,脚伸进火盆被火烧坏了。据说,“鬼”还来过他家偷小孩,她老婆发现小孩没有气了,立刻关上门,堵上烟囱以防偷生鬼逃走,而后大骂偷生鬼不要脸,鬼放弃小孩后,小孩就哭了,据说小孩就这么被“抢”回来了。
后村还有一位人称“大先生”,总喜欢让我给他翻背上的皮,他娶了嫡亲的表妹为妻,生了2个儿子因为外貌奇特,娶了几个老婆都跑走了。
  
有一位柴油机拖拉机专家,家也在后村,人很不错。
在“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时,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种地,发动机一听就知道什么问题,为村里做过不少好事,村里没有通电时,他开柴油机为全村水田抽水,为队里设置打谷机,带徒弟开拖拉机,三十多岁就得癌症,英年早逝!

有人说这村有点邪,不太兴旺,有人说因为解放前对人恶,这个村风水坏了,所以受到惩罚。
比如说这个地主婆解放前曾对长工们说“你们来打工,你要我的钱,我就要你的命”,她家小孩曾经在大稀饭盆里撒尿,地主看见直接把尿和饭搅混了让长工们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22: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鱼IT 于 2010-3-16 23:22 编辑
真遗憾你快乐童年的回忆是建立在你的乡亲(地主婆)家佩人亡的的基础上。你到现在还津津乐道此事,你真 ...
duli 发表于 2010-3-16 22:14


这个地主并没有被镇压.还不算大地主.

我特佩服您,您真是耶稣在世,你喜欢要你命的人,也喜欢给你尿和饭吃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飞鱼IT
即使是我不喜欢的人,几十年的老邻居老乡亲家出现这种事(聪明漂亮的儿子。。。。), ...
duli 发表于 2010-3-17 00:34

我也对于他们的遭遇也深表同情.难道她们的故事我就不能写吗?
我只是写一些历史,难道因为有人走了,我的童年就不美好了吗?

我写这一段不好的回忆,留给世人作为警示.
我爸常说:"富不过三代".地主不会永远是地主,富人也不可能永远是富人.
得意时别太仓狂,用难听的话就是别"狗眼看人低". 别说地主那点钱,世界财富过不多久都会重新分配一次.
至于地主,我夫人姥爷才是大地主,拥有好几座山头.
有空时给你写几个地主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