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6°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3°
楼主: zhengqi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评《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的无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0:05:25 | 只看该作者
没办法,邪的东西我是最瞧不上的。

不用起绰号扣帽子,看一篇文章的观点,就要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才能发表评论.绕开文章的内容是否有道理,却胡乱起绰号,只是无理的方式.
一路风景 发表于 2010-4-20 09: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0-4-20 20:27:57 | 只看该作者
这娃也会搬弄庄子? 还会翻译古文? 少时了了。
zhengqi1 发表于 2010-4-20 20:56


还会贴图片哦。
  
反抗民主思潮是无知无畏的表现,下场很悲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2:18:10 | 只看该作者
(续第一帖)

这个帖子想分析一下《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的结构。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一文,先引用梁启超以证朝廷不是国家,再引陈独秀“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是拉名人为我开道的小伎俩。继而谈国家的功能,单表救灾赈济,言中国历来水旱灾害严重,如果政府不能履行赈灾职能,灾民可能成暴民。最后推出“要使政府尽职尽责,人民必须有监督政府的权力,而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用投票的方式去选择政府的权力”。

引用名人论爱国,也只是挑选只言片语。梁启超关于国家论述颇多,尤其还著有直接相关的《爱国论》。《爱国论》可是在穿插着“圣哉我皇上也”的唱诺中写就的,作者要么干脆不知,要么故意回避。目的是为了突出梁启超一族一姓的朝廷不是国家的说法。引用陈独秀署名“只眼”、发表在1919年6月8日《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恍然让人感觉,现在是陈独秀当时所处的时代。

通观全文,前面大半像历史文章(作者自署历史学者),绕了半天,后面一段突然跳跃到投票选择政府,才刚点出实在想说的话,又像是时政文章。时空混乱,不伦不类。既是时政文章,那么对政府救灾到底做得怎样,到底尽不尽责,几次重大自然灾害当中的灾民是否成了流民,是否成了像新奥尔良或海地那样的暴民,也故意避而不谈,只是说“有效的监督方式是用投票的方式去选择政府”。避实就虚,别有用心。

在国家正在努力发展繁荣强大的艰难时期,一些貌似喝过点墨水的人,却倾心于作无病呻吟的文章。果真是抨击政府救灾不负责,不妨拿出点事实出来。一不拿事实,二不讲严谨,横空出世,抓个名人只言片语就敢下笔,仗着气氛宽松就要登天。这些人其实对爱国不爱国并不在乎,在乎的只是如何挑起人民与也还开明的政府之间的对立,只要能离间,还管它什么爱不爱国!《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的作者可能没看到或根本无视梁启超还曾说过:

“国家毁则个人且无所附丽,而其幸福更无论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0-4-21 02:3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zhengqi1

你所效忠的共产党朝廷都不敢否定“要使政府尽职尽责,人民必须有监督政府的权力,而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用投票的方式去选择政府的权力”,而你倒是很敢言啊!有没有在作文之前先向上级请示过啊?你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规定了人民有选举政府的投票权利了吧?!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上面这几条,你的恶管家老爸有没有遵守啊?不遵守国家的根本大法人家至少也还是要假假地做个样子出来吧!? 恶管家装得这么辛苦你却跑出来揭穿他,不怕回家被打屁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4-21 11:12:35 | 只看该作者
梁启超的爱国论

文章摘要: 梁启超认为:没有民众不愿意自伸其权力的,只有当政者不愿意还政于民。如果当政者压制民权,坚持独裁暴政,民众对此群起而抗争,这正是国民应该尽到的责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是由当政者逼迫所致,当为此负责的是独裁统治者。

梁启超所著《爱国论》,发表于1899年,距今近110年了。由于他当时所处环境和历史阶段,同现在比起来很不一样,所以《爱国论》中有些观点可能会有争议,如他所推崇的君主立宪和认为国民不爱国是因为头脑里没有国家概念等。但梁启超身为中国伟大启蒙主义思想家,自有其见解独到之处,《爱国论》的基本思想对我们现在实现民主、自由、宪政仍有不可替代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梁启超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样爱国,认为中国的积贫积弱,腐败没落是中国民众不知道爱国造成的。对此,梁氏认为:中国人的不爱国,是由两点造成的。其一是中国人不知道有国,晚清以前,中国人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以"天下"表达国家的概念,把周围的一切国家都看成不值得重视的蛮夷之地,不成其为国家。既不知有国,当然也就不会爱国了。其二,后来虽然知道有国,但不知道国家有自己一份,不把自己当成国家主人,认为国家是人家的,是当政者的。既然国家不是自己的,又有什么理由爱呢?国家形同于家庭,主人爱家,是因为那个家是他的,奴仆不爱家,是因为那个家不是他的,主人家的好与坏同他关系不大。

梁氏根据这两种情况,提出他的爱国论首先是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要去煽动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知道国家是他们的,他们有权参与国是的管理,"以国为已之国,以国事为已事,以国权为已权,以国耻为已耻,以国荣为已荣......不有民,何有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不只是责任,还有权益,民众不仅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还承受国家兴亡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害。民权兴则国权兴,民权亡则国权亡,这是梁启超贯穿始终的思想认识。

梁启超爱国论思想,来源于他对西方国家考察认识和他对国家形成来源的理解,梁氏认为:国家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懂得争自由和民权,这是国家不能强大的根源。"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显然,在梁氏看来,民众争民权才是真正爱国,因为没有民权就没有国权。现在人们认为人权高于一切甚至在主权之上,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认识。

一般人以为治国之道,无非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练兵和理财"。但梁氏认为,单凭"练兵和理财"并不能使国家强大和有尊严,治国之本在提升民权。"有民权则兵可以练,否则练而无所用也;有民权则财可以理,否则理而无所得也。"为什么把民权看得这么重呢?梁氏认为,只有民众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们才会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拼命舍家纾难,卫国的实质是卫自己。如果没有民权,民众认为国家的兴亡和自己生命财产没有关系,或者认为换个统治者比现在的统治者会更好,就不会为国家的事出力。在财政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国家财政只能用于公众之事。如果真正用来办公众之事,虽然和民众要的钱多,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相反,所收民众之财用于官员挥霍,或是财政不透明,暗箱操作,官为民贼,就是收的钱再少也不行,一个小钱儿人们也会有意见。所以他主张在办国事之前,要把用钱的事项方案向民众公布,让民众决定此事该不该办。事前有预算,事后有明细,这是以一国之财办一国之事,不是谁家的私事。

梁启超举当年法国和德国战败赔款为例,法国赔款达五千兆法郎之多,民众没有怨言,很快就集齐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交战之初,经过了国民公议,国民都认为不可不战。所有人人都是为公事而战。既已战败,国民也心甘情愿承担其利害,知道赔款是不得已之事,自然都愿意承受。如果没有经过民众事先授权,事后割地赔款又以国家机密为借口私相授受,不公之于众,所受侵害由民众尽数承受,这就是卖国贼的行为,对这样的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怎么能听之任之呢?国家是国民之公器,不是谁之私产,国是不能由一党一派独居其功,也不能由一党一派独任其劳。弃民意于不顾,从当权者利益出发任意胡为,就是独夫民贼,民众怎么能以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供民贼随意处置呢?

在梁启超的意识里,国家和国民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有主权在民的国家,也有民众没有主权的国家,所以梁启超把它们分开来述说。由于独裁政权败坏了国家这个神圣名词,他宁可以"国民"来表述主权在民的国家概念。他说:"有国家之竞争者,有国民之竞争者。国家竞争者,国君糜烂其民以与他国争者也,国民竞争者,一国之人各以性命财产之关系而与他国争者也。孔子之无义战也,墨子之非攻也,孟子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也,皆为国家竞争者也。"在梁启超看来,爱国,实质上就是爱主权在民的国,就是爱"国民",而不是爱独裁统治者。只有主权在民的国家,才是具有主权意义的国家。在这里,梁启超用"国民"表达的是国家和民众一体的国家概念,是真正有主权意义的国家。

纵观梁启超的爱国思想,自始至终是以自由和民权为其核心内容的,他认为离开自由和民权就不会有国,没有也就谈不上爱。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当然也不是一个什么政治集团的天下。前文说过,古人所说的天下,就是国家的概念。政府或政党不代表国家,执政党也不代表国家,代表国家的是全体国民。如果一个政府以公共权力压制和剥夺国民的自由和民权,这就是在破坏国家的完整,是最大的犯罪。但是梁启超也认为,如果国民不知自伸其权,任其政府胡作非为,从对国家所造成的伤害上讲,所犯罪行也同样大。梁氏最推崇西方民主国家关于"民主自由是用血换来的"说法,认为对独裁暴政不但不应该爱,还应该起来反对。反对独裁暴政不是不爱国,正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不这样做,才是犯罪。

显然,梁启超认为真正的爱国就是要争作国民的所有权力。敢于争,就是爱国。如果把甘当奴隶的行为看成同压制民权、独裁暴政的罪行一样,那么,助纣为虐的行为呢?罪行不是更大吗?当今的所谓"爱国"者,开口闭口骂别人是"汉奸"、"卖国贼",他们把统治者或某个执政党同国家混为一谈,故意混淆是非,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置民生于不顾,为独裁暴政服务,这才是真正的汉奸和卖国贼。如果甘当奴隶,不敢抗争,在一边不说话,最多可算是不爱国。但如果假"爱国"之名,行压制民权之实,那就是坑国害国了,其罪行又在独裁暴政之上。

民权兴则国权兴,民权亡则国权亡。梁启超的这个思想是启发民智的一把钥匙,让人们看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总而言之,那些为失地抗争的农民,为保护国有企业而维权的工人,为保护私有财产而抗拒拆迁的市民,为不公正的判案而上访的访民,为争取信仰权力而奋斗的家庭教会成员和民间自由信仰者,为揭露贪官罪行而不畏迫害的记者和作家......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所争的"个人之权",就是国家之权。那些既得利益者假民族大义以维护私权利益,对国内严重人权问题视而不见,是祸国殃民的民族败类,有什么资格侈谈爱国?

梁启超认为:没有民众不愿意自伸其权力的,只有当政者不愿意还政于民。如果当政者压制民权,坚持独裁暴政,民众对此群起而抗争,这正是国民应该尽到的责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是由当政者逼迫所致,当为此负责的是独裁统治者。

梁启超不愧是中国重要思想家,一百多年前就有如此之真知灼见。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爱国,不知维护自身的权力,反而把坑国害国行为视为爱国,把维权抗暴行为视为不安分,听不进智者良言相劝。梁启超对这些人的描画可谓入木三分,说这些人"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出诸海而犹不能视;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这些人不但自甘奴隶地位,见他人的维权行动,还"瞿然若惊,蹴然不安,掩耳却走"或"从而非笑之。"实在让人深感痛惜不已。

当今一些对国家还有一份责任心者,如果你的爱国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读一读梁氏这些论述,难道还不该幡然醒悟吗?

注:关于梁启超《爱国论》原文,见《梁启超全集》270页,文中所引梁启超原文,均出自于其所写《爱国论》。    作者 : 曹维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0-4-21 11:40:2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小民,不懂民族国家大义,但请各位饱读诗书人士评评理:

当奸官的脏手侮辱无辜女儿时,
当强拆迁的滚滚车轮就在门外时,
当家人无缘无故死在看守所时,
当儿女被害,有冤无处,有仇无处报时,
你还会爱这个朝廷吗?

是啊,你说这些人都是LOSER,是少数
是啊 看起来这个国家腰杆子硬了,
可牺牲了十亿农村人利益的代价啊,
叫我怎么能够为这种建筑在众人痛苦之上的“富强”而自豪
叫我为棚户区与世博馆并存,华丽馆舍下是拆迁户的血的所谓盛会而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4-21 11:49:51 | 只看该作者
历朝历代都有忠君保皇的,你看今天扛红旗的这些人过去就是扛龙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0-4-21 12:08:47 | 只看该作者
历朝历代都有忠君保皇的,你看今天扛红旗的这些人过去就是扛龙旗的.
weichen2005 发表于 2010-4-21 12:49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谈起哪些扛龙旗的,几百年过去了,当年朱元璋立国,大杀扛龙旗开国元老,正所谓识主上于微时是死罪啊。有不耻扛龙旗的,躲藏在秦淮河畔,由董小宛卞玉京玩到李香君李贞丽。红旗龙旗我都不扛, 扛的只有柔软香香甜甜的身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4-21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出,“赶下台”才是你所迫不及待的,其他什么保国土、安民生、维护公平正义云云,不过是个幌子而已。
zhengqi1 发表于 2010-4-19 23:41

你是真没明白我的意思,还是故意断章取义?如果这就是你标榜的“讲道理”,那你不是在自己抽自己大嘴巴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0-4-21 14:34:43 | 只看该作者
所摘录的《新华日报》内容,倒让我又一次重温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和平建国的主张不被老蒋采纳的史实。
zhengqi1 发表于 2010-4-19 23:48

只是“重温”还不够吧?还得学会以史为镜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0-4-21 14:41: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你还是没搞明白,国家与政府虽不等同,但国家与政府密不可分,政府是国家构成的主要要件之一。
zhengqi1 发表于 2010-4-19 23:44

没人否认政府是国家构成的主要要件之一呀。
不过,“国家与政府密不可分”可就不一定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改朝换代,换过那么多政府,可是国家还在,民族还在,你们家香火也没绝种,怎么“密不可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0-4-21 14:47:44 | 只看该作者
你在拉臭臭吧?一副自以为是的熊样!说你值5毛还便宜了你,其实你一文都不值!
扫描仪 发表于 2010-4-20 09:58

瞧把你紧张的,都大小便失禁了。
放心吧,我在这里表个态:我永远不会去抢你5毛这碗饭滴。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0-4-21 14:5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zhengqi1

“所摘录的《新华日报》内容,倒让我又一次重温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和平建国的主张不被老蒋采纳的史实。”——请读读这篇文章,看看究竟是谁要和平,谁要战争?
            
                                     民主曾在中国曙光一现

文章摘要: 1946年的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正式开幕,这是根据《双十协定》为召集国民大会而进行的超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人,以孙科为首;共产党代表7人,以周恩来为首;民主同盟代表9人,以张澜为首;青年党代表5人,以曾琦为首;无党派社会贤达9人。



题记:谨以此文纪念中共建政60周年。

1945年的10月10日,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经过40天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双十协定》。在这个纪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的和平建国方针,作出了在蒋主席领导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的决定,并承认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取消一党独裁是达到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为此,国民政府决定“召集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集国民大会各项问题”。同意“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上而下的普选”,“保证人民享有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享有的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逮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等等。

1946年的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正式开幕,这是根据《双十协定》为召集国民大会而进行的超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人,以孙科为首;共产党代表7人,以周恩来为首;民主同盟代表9人,以张澜为首;青年党代表5人,以曾琦为首;无党派社会贤达9人。

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致了开幕词,宣告停战令已经下达,并希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担负起国家复兴建设的任务。并于会上作了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保障各政党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公开活动,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和原则上释放政治犯等四项承诺。中共代表周恩来和民盟代表张澜也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这次政协会议经过几十次的大小会议和20多天的讨论,最后通过了关于改组政府、整编军队、和平建国纲领、适时召开国大会议和宪法草案共五项决议案。这些决议标志着中国即将结束长期政令不统一,国家分裂的局面,超着和平、民主建国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一步,一个民主、自由、和平、富强的新中国即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国民党当时是有着450军队,统治着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对日战争,为保卫中华民族和国土付出了巨大牺牲,并且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力量,受到全国民众一致拥护的大党。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能对一些其他政党如国中共、民盟等采取包容、团结的态度,尽弃前嫌,表现了实现和平建国的诚意和决心。应该说,国民党在历史上这一推动中国民主宪政的功绩是抹灭不了的。

对于这次政协会议,中国各阶层民众无不欢欣鼓舞,热烈庆祝,以为中国从此可以走上和平建国之路了,没有了内战,实现了民主,休养生息,生活安定,中日战争带给人们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灾难将要结束,一个和平富强的新中国就要出现。但是,很快,人们这一美好愿望被国共之间的内战打破了、粉碎了。中国人很快又被卷入了为中国人带来无穷灾难的战争之中,直到今天,一个民主、自由、法制的公民社会仍然遥遥无期,人们无缘享受当今社会最为理想和进步的社会体制----自由、民主、法制和人权,人人向往的民主社会与中国人失之交臂。

是什么原因使中国没能走上和平、民主之路呢?现在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中国人重利益,轻理念;重强权,轻道德;重幻想,轻现实。

二战后,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民众饥寒交迫,异常贫困。对这种极度贫困的状态,人们幻想着一夜改变,而改变这种状况的最快办法,就是以革命的借口改朝换代,进行财产的重新分配。中共所进行的富人剥削穷人,喝人民的血汗的宣传,很受一些人欢迎;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官僚资本的做法很让人们向往。二战后的中国四分五裂的现状,使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进一步发酵,相当多的人有打内战的热情,期盼着中国改朝换代。特别是一些落魄的知识分子、在校学生、城市农村的无产者,这种思想尤为强烈。

柏杨在《柏杨回忆录》中曾对中共进入北京作过如下描述:

两天后,人民解放军堂堂皇皇进入北京,街上挤满了人群,一半以上是大学生,当然也有小市民,可是他们跟站在两旁看热闹的国军的残兵败将一样,脸上充满了疑惧。那绝对不是一个万人空巷以迎王师的场面,但却是年轻学生们长久盼望的日子。他们在街头兴奋的奔跑,扭着秧歌,还在旁边用口琴斯斯文文的伴奏......很多学生乘着还没有涂掉国徽的国军十轮大卡车,在街上奔驰高歌。

就在东单,突然间一个国军少校军官在马路上把鱼贯而进的车队拦下,抓住驾驶座右座的两个大学生,一面哭,一面咒骂:
“你们这些丧尽天良的大学生,政府对你们有什么不好?当我们在战地吃杂粮的时候,你们吃什么?雪白的大米、雪白的面粉、肥肉。可是,你们整天游行,反饥饿,反暴政。你们饥饿吗?八路军进城那一天起,你们立刻改吃陈年小米,连一块肉都没有,你们却不反饥饿,今天还这个样子的忘恩负义,上天会报应的,不要认为会放过你们。”

学生们的心理其实很简单,改朝换代了,旧的精英们都被打倒了,新的政权必然会出现很多权力真空,他们是上大学的知识分子,可以在新政权里当官了。当被他们的反饥饿、反内战、反暴政其真实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反不让我当官”。


二、一些政治力量私欲膨胀,想乘二战后国家还没有来得及恢复的机会发难,抢夺政权。

重庆谈判其实是很艰难的。1945年8月,抗战胜利,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到重庆会谈。但是毛泽东的方针却是早就定好的,就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谈是为了“麻痹敌人”,充实自己。就在赴重庆谈判前两天毛泽东向党内发出了“继续发动攻势”的指示。仅1945年10月1个月内,平汉铁路即被中共破坏17次,津浦路被破坏18次,胶济路被破坏10次。

在会谈中,中共提出山西、山东、河北、热河、察哈尔五省主席及委员由中共出任;绥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广东六省亦由中共出任副主席;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直辖市亦由中共出任副市长,并参加东北行政组织。同时,中共要求全国保留80个师,其中由中共整编48个师。当时中共军和国军的比例是7:1,按中共的意思,就是国军要裁军,中共要扩军。

当时国民政府为换取求战后的和平建设,避免内战,不得不尽量容让,耐心和谈。经过41天的谈判,于十月十日发表《会谈纪要》。可是,毛泽东回到延安以后,即于10月17日在干部会议中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他首先说明谈判是“针锋相对的斗争”,指《会谈纪要》是“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的方针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就是说无论谈得如何,都要打。

1946年的1月10日,也就是有国共双方和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开始的时候,国共双方曾达成了停火协定,蒋介石和毛泽东命令各自武装于13日停止一切军事敌对活动。但中共并没有遵守停战协定,反而利用停战机会,加紧部署在东北的兵力。将46000军队从山西调往东北,以加强林彪的力量,2月,又从河北、山东分别向东北调动10000和40000军队,另有80000军队从山东坐船,登上苏联人控制的港口。另有资料显示,从1946年1月10日第一次停战颁布后至同年5月20日,中共违反停战协定,曾经攻打城镇28处,包围城镇53次,袭击国军地点138处744次,破坏交通66次。由于国共双方不能有效执行停战协定,致使内战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所谓民主党派的组织者和一些主要领导人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在国共两党的矛盾纠纷中,明显站在一方立场上同另一方争斗。

二战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千疮百孔,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但是,此时有着军事实力的国共两党互相虎视眈眈,已经掌握了国家权力的国民党力图和平稳定地断续执掌国家权力,没有掌握国家权力的中共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夺取国家权力,内战一触即发。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本应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通过积极的努力,制止可能发生的内战。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却从个人私利出发,一边倒地支持中共。由于以民盟为首的几个民主党派对中共的无原则支持,对国民政府一味地反对,更加助长了一方坚持内战的热情。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经过十几年的艰难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但是,当抗战胜利后,一些在抗战中毫无作为的人却于此时一窝蜂似的组建民主党派,希图在此时分享抗战胜利的果实。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相继有“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党派成立。这些党派一致同意建“联合政府”,极力宣传“各党派地位一律平等”,意图在联合政府中多占名额,满足自己的私欲。

这些新出现的党派多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有点名气的人,有的甚至借自己的一点名气反复组党。如黄炎培、张澜、沈钧儒、谭平山等本来已是民盟的领导人,又出来组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人民救国会”等,其中谭平山是中共党员,中共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张澜、黄炎培为领导的民盟实际是中共的党外组织。张澜吸收大量中共人员入盟,并让他们担任各级领导,是名副其实的中共力量。另有一些民主党派或由中共人员组建,或其中加入大量中共人员。

就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张澜向毛泽东表示:“国民党丧尽民心,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给你们。你们当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好为中国保存一些净土。”明确地支持中共割据和内战。

本来,各民主党派相继成立,各种不同言论的媒体到处出现,说明了当时是有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人们应该珍惜当时得来不易的民主。但是在国民政府召开国大时,张澜又利用自己在民盟中的领导权力,极力阻挠民盟人员参加国大会议,破坏民主宪政的形成。

这些人的意图其实也很明显:最好是改朝换代,他们可以在新的朝代里当大官;其次是建联合政府,由这批新出来的党派联合执政,一心要掌权的心到了发疯的地步。

49年以后,这些人没有捞到实权,就不干了,57年毛泽东不但点名批判了“章罗联盟”,而且把“农工民主党”和“民盟”列为敌对党派。毛泽东说他们在整风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恶劣”,“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都是自外于人民,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上下串联,八方呼应,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目的无外是“终成大业”。其实毛泽东没有提到,这些人早在民国时期已经表演过了,只不过在中共政权下没有当初那么凶,只是试试水而已。没想到中共就是不吃他们那一套,不承认他们在夺取政权中的功绩,不给他们分权。

四、外国势力的干涉,也是促成中国内战,破坏中国民主的重要原因。

国共两党内战初期,军事力量相差很大,为此,中国的内战出现了打打停停,边谈边打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国的介入,战争的强弱、力量的对比出现了转化,直到最后中共拒绝和谈,一打到底的局面。

苏联对中国觊觎已久,借二战后中国实力耗尽的机会,在东北任意劫掠。1945年10月17日,苏联向中国提出:“日本在东北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应作苏军的战利品。”的要求。而后,苏军全权代表马林诺夫斯基向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表明其所谓“战利品价值在一百亿美元以上”,同时并列举一百五十四种企业清单,强硬要求由“中、苏共管”。并要挟说:“除非此一经济合作问题获致解决,否则苏军自东北撤退之日期将不能预料。”

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不能满足苏联的这些无理要求,苏俄用尽手段一方面抓紧抢夺东北财富,一方面全力挑动中国的内战。国民政府在先曾派遣一师人进驻长春,但苏军将沈阳以北的中长铁路路轨拆除,并借口鼠疫流行,以阻止政府军的增援部队向长春推进;而另一方面则陆续招引中共军队进入,4月14日苏军突然撤离长春,在其撤走仅撤退30分钟之后,中共军队30000人即使用俄制战车、重炮,发动进攻,使政府军不得不在强大的军事攻击下撤退。

东北是日本侵占中国的武器基地,存有日本关东军的大量武器装备。在数量上,关东军曾经夸称:“足可维持十年的战争”。这些武器,全部由苏联交给了中共军队。

苏俄全力支持中共军队发动内战,而国民政府的盟友美国却片面地把内战的责任归到了国民政府头上。一再压制让政府停战、裁军。在中国命运最为关键的时刻,美国强制由国民政府大量裁军,停止对中共的还击,并在关键时刻停止了对华的一切援助。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中共内战的热情,在战场上失利的时候,就找美国压制国民政府,顺利的时候就拒绝和谈。使中国内战愈打愈烈,直打到中国民穷财尽、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后来美国议员肯尼迪(曾当选总统)在1949年元月演说中曾经批评美国对华政策错误说:“我国对华政策,现已自召恶报。盖我国坚持中国必须成立联合政府,否则不予协助,已使国民政府遭受惨重打击。中国之未能免于赤化,实与我国重大利益息息相关。吾人不惜一战以保持其自由之中国,今已为我国外交官和总统断送殆尽。”

另外,当时的另一个强国----英国,由于战后国民政府不能满足其继续霸占香港的要求,也一边倒地支持中共一方。现在,当一些人鼓吹邓小平以一国两治收回香港的功绩时,不知他们是不是知道,如果不是内战暴发,中国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收回香港了。对英国的无耻行为,宋美玲曾说:“英国为了几块银子的代价,出卖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二战后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没能走上民主、自由、法制之路。

去年的三月,《自由圣火》发表了四川作家严家伟的文章----《我亲历的一次全民普选民意代表》,详细介绍了当时的选举情形;另一个同是四川人的作家铁流也发表文章----《见证历史:我见到和参与的国共选举》,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当年的历史。两个人说的都是同一次选举,四个候选人来自不同阶层,既有国民党选派的代表,也有来自民间的代表,还有司法界的律师。不分贵贱,公平竞争,谁上谁下取决于民意。可见,当时中国却实有那么一段儿将要走上民主之路的时间。

但这个民主,也仅仅是曙光一现,很快就泯灭了。悠悠岁月,浩浩苍天,寒暑易往,斗转星移,直到现在已经60几年过去了,抚今追昔,真令人不胜感慨!

值此中共即将大庆建政60周年之际,写此文以作纪念。

(《自由圣火》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 : 曹维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0-4-21 14:57:0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才是谈爱国的最佳时机!但是一些人不是,而是专门挑刺,动机不良(善意的批评和建议除外)!
扫描仪 发表于 2010-4-20 10:01

又拿出这一套了,能不能有点靠谱的?
什么叫“动机不良”?你怎么知道动机不良?凭什么来判断和裁定动机不良?谁又有裁定别人动机不良的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9:4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engqi1 于 2010-4-21 20:50 编辑

没说几句话你就露出了狗牙,你也配跟人讲话?

没人否认政府是国家构成的主要要件之一呀。
不过,“国家与政府密不可分”可就不一定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改朝换代,换过那么多政府,可是国家还在,民族还在,你们家香火也没绝种,怎么“密不可分”了?
大明白 发表于 2010-4-21 15: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