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5°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5°
    温度感觉: 15°
楼主: 姜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知青话题

76#
发表于 2006-4-23 20:58:0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姜枫]发布

这个地名叫"昭乌达盟", 文革前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为赤峰市。文革时因为怀疑乌兰夫等人有分裂的可能,所以一边在内蒙抓“内人党”,一边把内蒙与其它省市自治区接壤的地方分出去。这样"昭乌达盟"就划给辽宁了。
"昭乌达盟"从一九六九年开始接收“五七战士”和知识青年。
“五七战士”是原辽宁省委的干部,全部是阖家流放。
而知青则是从七零年开始大批下到那里的。主要来源是:上海、天津和沈阳,一开始上海最多。从七二年开始,有些工改兵单位的子女也被发配到"昭乌达盟"。
文革后"昭乌达盟"又被划回到内蒙。但改盟为市了,现今只有赤峰市了。
"昭乌达盟"是文革的重灾区,因为毛远新。
除此之外,那里还出了个全国有名的“知奸”,他的名字叫“柴春泽“,即使是现在他还是在鼓吹着那“光辉的岁月”,他有个网站“柴春泽网站”。可能大家不太会记得这个人,但一定会有人知道“白卷先生----张铁生”,柴春泽就是和张铁生一起到日本去联欢的“中国知青”代表。那真是华人的耻辱。现在柴春泽就是赤峰电视大学的“政治辅导员“。
九二年我曾去过那里,穷山恶水之地啊,但据探查那里的地下几乎全是煤。


1974年,大连旅顺的王东梅(如果没记错名字的话)等人提出“扎根昭盟60年”的口号,开大连知青奔赴昭乌达盟先河,接着1975年的毕业生也自愿赴昭盟。到1976年时,整个大连已经是所有单位一把手的应届毕业子女全部都要去昭盟,这也是最后一批。

大连知青去昭盟的地点是赤峰市的井棚县(克什克腾旗)的白音查干和芝瑞公社。

克什克腾旗的风景绝对应该开发为旅游景点,有风景秀丽的山川沟谷,也有巍峨壮观的断崖峭壁和连绵不绝的高山绝岭,更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草原。

不知姜枫在哪里看到的穷山恶水。
77#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04:35: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溪谷]发布



1974年,大连旅顺的王东梅(如果没记错名字的话)等人提出“扎根昭盟60年”的口号,开大连知青奔赴昭乌达盟先河,接着1975年的毕业生也自愿赴昭盟。到1976年时,整个大连已经是所有单位一把手的应届毕业子女全部都要去昭盟,这也是最后一批。

大连知青去昭盟的地点是赤峰市的井棚县(克什克腾旗)的白音查干和芝瑞公社。

克什克腾旗的风景绝对应该开发为旅游景点,有风景秀丽的山川沟谷,也有巍峨壮观的断崖峭壁和连绵不绝的高山绝岭,更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草原。

不知姜枫在哪里看到的穷山恶水。
“扎根昭盟60年”这个口号您记错了, 大连的那批知青并不是这种口号的初始提出者, 关于这个口号, 您要去找"“扎根农村60年”和柴春泽这个人, 这个柴春泽我们都称其为"知奸" , 我不想多提他, 而国内现在还在宣传他.
另有到昭盟去的大连知青并不全是"单位一把手"的子女, 我不是说没有, 我是说他们不能算是知青中的主体。知青就是知青,与其父母无关,如果说有关联的话,就是父母是工人的知青都是最后回城的,所以提到知青最好不要说到他们的父母,这样会引起心中的隐痛的。
说七五年的大连知青是自愿去昭盟,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只有那几个”典型“,大多数的知青都是被迫去的,这是事实,这个贴子是说点实话的,不讲大道理和空话。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04:44:05 | 只看该作者
井棚县从没有听到过,白音查干我想应该是巴彦查干苏木吧,这个苏木就是现在的乡的意思
说克什克腾旗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那是很可能的,但如果做为知青们去奋斗的地方可不能说是理想之处,就说北京前几天出现的沙尘暴吧,那里就有内蒙的功劳,而克什克腾旗的一大能源就是风力发电!
那里在清代时确实是个牧场,但如果现在还有人说那里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草原,我就只能说您还生活在“喳”的时代没醒呢,或许您从没到过那里吧?
79#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04:53:53 | 只看该作者
说克什克腾旗有“风景秀丽的山川沟谷,也有巍峨壮观的断崖峭壁和连绵不绝的高山绝岭”,就和前几天有人在51上说苏家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真有同曲之妙
我只提一句,内蒙东部是丘陵地带,赤峰地区是世界上有名的风沙区,红旗公社和五一公社的治沙经验经联合国向全世界推广。这就是您说的美景?
可能那里在某人眼中是美景,因为情人眼中出西施吗,这没有错
知道西双版纳吗?那里才是世界有名的!知道那里的知青吗?那就是我在上几个贴子中提到的云南知青!
北京是世界最有名的,但那里的一些民工会怎样认为?
我以前已经说过,如果您不是知青,上这个贴子中来说话请慎重,这里是说实话的地方!
80#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05:05:49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起"井棚县"是不是指经棚镇? 因为那里是旗所在地, 关于地名就出现了这样多的错误, 可见"溪谷 "没去过那里, 所以这个"溪谷"没有资格与我对话, 回了你这多的贴子真的浪费! 与马甲驴裤无缘.真是背气啊,一大早的时间都浪费了.
81#
发表于 2006-4-24 19:04:02 | 只看该作者
农场冬日男生宿舍即景        作者:毛时法   

襄河冬夜真漫长。
天黑后,
柴火点燃了火墙暧了炕,
屋里不再冰凉。
汽灯挂在房顶丝丝作响,
顿时一片光亮。
小伙子们横七竖八斜躺炕上,
点了烟沏了茶,拉起了家常。

“我好想当个船长,
驾驶着万吨轮远航五大洲四大洋。”
话没落音,引得大家乱拍巴掌:
你这不是在胡思乱想?
他脸一红头一缩,
再也没了声响。

“同学们,你们可见那个连队来了一位天津姑娘?”
听到这,
大家纷纷围向那说话的小伙旁。
“那姑娘身材好,真漂亮,
走起路来还挺着丰满的胸膛”。
去!
“你看你,五短身材像米缸,活脱脱一个当代武大郎!
不许你如此垂涎这姑娘”。

“哎”有人在旁开了腔:
“还是我来说点实在的吧,
什么时候我们能不再喝这不见油花的广东汤?
我真想大米饭红烧肉外加一只蕃茄鸡蛋汤。”
这一说,大家嘴里啧啧响,但愿这可不是在梦想。

“同志们啊同志们!这就是你们的所谓理想?”
连长的话在屋里回响:
“明天还要上班,
现在熄灯、上炕。”
82#
发表于 2006-4-25 18:51:57 | 只看该作者
知青的话题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我们也看到他们吃了多少苦头啊,真是一生之中最辛酸的岁月呢。

那么那些本来就住在乡下的人们呢,他们一辈子都要过那种生活,有人谁对他们有所同情呢。我想知青和当地人都是一样的中国人。

所以知青的悲剧,就在于中国解放后对农村的盘剥,农产品被以低于其价值多少被收入国库,来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这样后来造成了城乡巨大的剪刀差,才有了知青的悲剧。

知情的悲剧背后,是广大边远地区农村生活的贫困、落后、无助的大背景,是社会不平等、人人生而不平等的真实写照。
83#
发表于 2006-4-25 20:22:13 | 只看该作者
再掺和几句.
想起当年住的知青点还是个很美的地方呢.
那里叫辽宁省新宾县老城大队永陵公社.好象是一个皇帝陵所在地.有一个大庙,那时改成了大队开会的地方,一般大人们开会,我们小孩子就在院子里悄悄跑着玩.
记得那好象是夏天里的一天,庙里看门老人在后院种的茄子才长出拳头大的小茄子,我们几个孩子就偷偷的给摘了几个吃,也许是很久没有水果吃,感觉那茄子真是很甜.过了几天大队又开会,我们几个孩子这个高兴啊,因为又可以去偷偷摘茄子吃了.我们悄悄的来到后院,天蒙蒙黑,大队的会议正开的如火如荼,这正是我们行动的好时机.我们蹑手蹑脚向茄子圆靠近,正嘁嘁嚓嚓要下手时,只听一声低沉 的怒吼"你们几个小家伙,可让我抓到了,又来糟蹋我的茄子."原来,老爷爷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吓的四散奔逃,以后再也不敢去了,见老爷爷也不象以前那样阳光灿烂的爷爷长爷爷短的了,很是怯生生的了.
84#
发表于 2006-4-25 21:21:05 | 只看该作者
说知青点是个很美的地方,那真是使我想起了很美的田园景色.那么清新,那么恬静.还飘着淡淡的蒿草的清香.
知青点坐落在一个山坡上,站在门前的空场上可以望到大片的田地,田地中有着一条湾湾的流着清澈河水的小河.
早晨,淡淡的轻雾里隐隐约约看到上工的人们一行行的游动前行.
放牛的也赶着大队的牛群悠闲的出发了,牛儿懒懒的叫着,牛铃哗呤呤的响着,走过青年点左坡下的石板路上的石拱门.
太阳高照时,可看见干活的人们散落在田地里,慢慢的移动着.人们有的戴着大草帽,好象能遮住整个身体一样.女人们戴的花头巾给绿绿的大田增添许多欢快的色彩.
黄昏是我最开心,最雀跃的时候.黄昏里的太阳显得很大,橙黄色的很圆润,慢慢的不肯落下.而另一边,洁白的月牙已经升上了天空,好象还带些笑意挂在天上.大人们说说笑笑的回来了,家家的烟囱里冒出炊烟,到处飘着材草燃烧的清香.在家负责煮饭的知青也热腾腾的煮好了饭.妈妈回来开心的在我的脸上亲亲.下地的大哥哥大姐姐回来还会给我许多惊喜,一些小花和小野果子都是我雀跃的期待.
晚上,大家在门前的空场上乘凉谈笑,我们几个孩子在他们之间乱窜嬉闹.一些飞蛾和萤火虫在门灯那里盘旋,好象也在凑热闹.
那些真是很美好的感觉.
85#
发表于 2006-4-25 21:32:08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号召大家,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折磨
86#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5:02:02 | 只看该作者
 1971年当时四川的成都重庆两地共有四万多名年仅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奔赴云南边疆,成为了知识青年。这批人绝大部分在云南边疆呆了八年时间,到今年已经三十五周年过去了。

 据了解,今年成都知青组织了专列(八百余人)于四月二十七日出发,经大理、丽江、腾冲、瑞丽等地。一边旅游;一边回忆当年的知青经历。

 又据了解:今年五一大假期间成都自驾车赴云南边疆的大约是两百辆车以上,按每车四人计,这又是八百人左右。

 还了解到:乘飞机的还有很大一部份。

 今年五一大假,云南边疆一定非常热闹,说不定处处见知青哦。
87#
发表于 2006-4-26 07:12: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爱心幼儿园]发布
说知青点是个很美的地方,那真是使我想起了很美的田园景色.那么清新,那么恬静.还飘着淡淡的蒿草的清香.
知青点坐落在一个山坡上,站在门前的空场上可以望到大片的田地,田地中有着一条湾湾的流着清澈河水的小河.
早晨,淡淡的轻雾里隐隐约约看到上工的人们一行行的游动前行.
放牛的也赶着大队的牛群悠闲的出发了,牛儿懒懒的叫着,牛铃哗呤呤的响着,走过青年点左坡下的石板路上的石拱门.
太阳高照时,可看见干活的人们散落在田地里,慢慢的移动着.人们有的戴着大草帽,好象能遮住整个身体一样.女人们戴的花头巾给绿绿的大田增添许多欢快的色彩.
黄昏是我最开心,最雀跃的时候.黄昏里的太阳显得很大,橙黄色的很圆润,慢慢的不肯落下.而另一边,洁白的月牙已经升上了天空,好象还带些笑意挂在天上.大人们说说笑笑的回来了,家家的烟囱里冒出炊烟,到处飘着材草燃烧的清香.在家负责煮饭的知青也热腾腾的煮好了饭.妈妈回来开心的在我的脸上亲亲.下地的大哥哥大姐姐回来还会给我许多惊喜,一些小花和小野果子都是我雀跃的期待.
晚上,大家在门前的空场上乘凉谈笑,我们几个孩子在他们之间乱窜嬉闹.一些飞蛾和萤火虫在门灯那里盘旋,好象也在凑热闹.
那些真是很美好的感觉.

美好的回忆啊。
88#
发表于 2006-4-26 19:06:51 | 只看该作者

昨晚我做了个梦 留言人:毛时法

昨晚我做了个梦
不知咋的,
自己变成了一朵开放在襄河原野的花,
那是一朵没有绚丽色彩很平常平常的花。

在微风中我摇曳着身子,
那是在向同伴们点头,问话,
可是没人应答:
现在都是什么年代啦,
谁有兴趣听你的这些话?

我一人在电脑前不停地把键盘敲打,
因襄河有多少让人难以忘怀的青春年华!
我曾在襄河度过多少个春秋冬夏,
我曾看到过襄河的白云、蓝天和雨后的彩霞。
我知道,
知青们曾在这里留下了多少汗水、友谊和爱情的佳话。

忘不了,
春天我们冒着寒风把希望的种子播散,
夏天我们手握锄把精心耕作汗如雨下,
收获的季节手捧沉甸甸的谷穗享受到了劳动的潇洒,
当我们围坐在炕头把来年的美景筹划,
窗外正飞着洁白无瑕的漫天雪花。
......

我似乎看到了:
今日襄河的楼房、工厂、田野,
真是美景如画!
总有一天,
我会再度回到襄河
—---我曾经的家,
告慰自己这些年的无穷牵挂 !



  
89#
发表于 2006-4-27 14:43:53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对青春的追忆和思念,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又岂能将感性去取代理性?两年前国内那场“共和国的儿女”的盛大演出,捧场者不乏文化界名人、腰缠万贯的“款爷”,还有就是权倾朝野的太子──因为当年在玉石俱焚的文革之中,高干子弟下乡者颇众。他们代表的是一千六百万知青中能够“出人头地”的那一小部分人,志得意满者说起当年的坎坷挫折,反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本钱,于是青春恋曲唱起来蛮顺口的。然而,别忘了广大老知青当中在社会底层挣扎、为稻粱谋的还占绝大多数,由于文革失学,这辈人基础欠扎实,从当初下乡吃苦到回城待业再到晚婚、晚育、找房子,几乎各种人生烦恼都遇上了,如今又轮到了下岗潮,按年龄层的划分,下岗者最多的应该正是当年的老知青。
90#
发表于 2006-4-28 16:25:04 | 只看该作者
1975年重阳节,广州爆发了一起大规模的“白云山事件”。重阳登高,本来是中国古老的习俗。而在当时,正值文革第九个年头,在恐怖的政治高压之下,老百姓已经淡忘了这种被指为“四旧”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了。但在那一年的重阳节,忽然有十几万人涌上了白云山,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知青。当时的广州白云山,交通设施远远未到今日这麽便利的程度,莫说是空中缆车,连进出白云山的路径也没几条。措手不及的公安机关,就算紧急出动公安干警,也无法制止和疏散这十几万人。他们只查出有这样一个所谓的“政治谣言”,就是当时盛传重阳这一天,哪个抢先登上白云山的,就会“转运”,偷渡香港将会马到成功,于是在白云山的登高人潮中,到处都有人兜售所谓的“棋盘”,亦即是偷渡香港的路线图。

这起重阳登高案,令当局极为震惊,并马上开始全城大追查。但是,你怎可能在十几万人中找出罪魁祸首呢?白云山事件的突发性,其实是一种必然的预示。它是知青的命运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已经坠入黑暗深渊的一声绝望的呼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