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6°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0°
    温度感觉: 10°
楼主: 头发乱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11:54 | 只看该作者
训政就是与民主背道而驰了,中共的训政比孙中山更绝活。
谁做支部小组长都是选举,支部书记要讲话,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这个小组长。
就连少先队小队长也是选举,老师会告诉学生,你们应当选什么样的人。
这与训政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
这不是民主,民主是选民自己决定选什么样的人。

我有一个贴子:

自上而下进行不是民主,由外往里送来也不是民主。

加拿大也有人把选票换酒喝,那是他的权利。
违法的只是用酒换票,政训无异于用权换票。

候选人可以告诉别人自己应当被选,可不能政府用公器告诉选民。
如果哪天加拿大有个市长通知市民去听训政时,这个市长就准备独裁了。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1 23:19



    你不说还好,这么说你没有读过《建国纲领》,而且本身就属于需要被训政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0-3 11:3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蒙城阿魁 于 2011-10-3 13:00 编辑
你不说还好,这么说你没有读过《建国纲领》,而且本身就属于需要被训政的对象。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1-10-2 21:11

在1938年3月,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议上通过。
分为前言,总则,外交,军事,教育,政治,经济,民众运动等7项32条。

你是做为被训政对象来读?还是做为历史资料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0-3 11:59: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你知道你的智商比《头发乱了》低多少吗?
佩服你的自信啊
南罗 发表于 2011-10-3 12:39

如果智商用接受国民党训政多少来衡量的话,那训政与洗脑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在坛子里只会谩骂,是被国民党训政了,还是被无忧党训政了?

无忧党不搞训政,比国民党强,希望你弃暗投明:thumb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0-3 12:3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蒙城阿魁 于 2011-10-3 20:47 编辑
说起日共蒋张这四角关系,也可以从NationStateCountry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说倭寇起家的小日本,国民教育就是军国主义,Nation和State一致。
二战前他们的Country观念是整个亚洲,二战后则是全球,类似我说的大中国观。
包括后来日本经济腾飞,经济侵略中国,经济攻占美国,支持美国打伊拉克。。。
内核都是军国主义思想,非常历害。

那时张作霖的位置类同于降清前吴三桂,他倒向哪一边,非常关键。
从满清起,可以说是得东北者得天下,日本要殖民中国自然从东北下手。
张作霖是土匪出身,民族观念强于国家观念,不会重蹈吴三桂覆辙。
不能降蒋也不能降日,只能周旋于两者之间自立东北王。

日本人看到这一点,只有把他除掉,乳臭未干的张学良难成气候。
张学良一生做了六件事,拒统,易帜,剿共,联共,扣蒋,放蒋。
每两件事中,都是后一件事否定自己前一件。
唯独没做他最想做也最该做的那件事,就是打日本。

这六件事还都是中国的重大转折,他都别无选择余地。
每一件只要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中国历史上张学良就结束了。
他对自己评价是,千古罪人,我没做错,封疆大吏。
说白了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保命到了最后的老人。

张学良聪明过人,看事情非常准确,可他就是没有大视角观。
总是局限在一点上,老蒋和老毛相反,有整体战略。
张学良剿共时有个大发现,反复提醒老蒋注意。
他说中国不解决贫困人的生活问题,永远无法剿灭中共。

张学良吃了几次败仗,都是普遍老百姓给中共通风报信。
甚至有的中共高级将领,平日就是普通老百姓。
战事一起发动群众加入共产党,冲进大户把产一共。
扛起大刀就是一支中共军队,战前不用一分钱军费开支。

其实老蒋心里比他还明白,问题只是中国财力解决不了。
老蒋知道无法剿灭中共,他只是想要老毛的命。
老蒋很关注中共领导人,老毛每被排除在政治局外他就乐了。
老毛非常了解中国,老蒋又非常了解共产党和老毛。

老蒋就是拖两个时间,第一个是要在共产风兴起前国力增强。
第二个是与日开战前军力增强,中国军队不是日军对手。
日本是要长期占领中国,并不是打败军队那么简单。
蒋和张开始不抵抗,从他们各自立场实在都是无奈之举。

如果美国不参战,中原大地最后角逐是日本和中共。
最后的胜家还是中共,日本人占领也不能解决中国穷人生活。
老蒋早晚要退出中原,不是国军无能也不是共军太狡猾。
张学良看到了这一点才倒向中共,可是中共只需要老蒋抗日。

周恩来把自己下级推到中共最高位,古今中外只此一人。
老毛若也有周这种风范,取得政权后还权民主就完美了。
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并没有人见证过。
这种思想下取得了政权,这些人自然不会放弃要去尝试。

中共取得中国政权是必然的,治理不好国家也是必然。
资产阶段消灭了,这个组织还去共谁的产呢。
老毛对前者看得那么透,很难说他看不明白后者。
是否跟老蒋一样没拖到他要的时间,只有他自己知道。

今日中共的处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1 19:43

写完发现个问题,将来中原大地最后角逐会不会是共产党和无忧党呢?
就象当年日本人和国民党,都无法解决中国贫困阶层的生活问题。
中国基层民众要求民主参政的意识,西方和国共都不能解决。

中共和西方已形成默契,牺牲草根阶层利益来打造一个精英中国。
中共的先富和西方的运运,都是打造精英中国过程中副产品。
国外可以享受他们所需,都不会去关心中国的民主民生。

国民党一面成为共产党的附属党,一面又拚命的打击无忧党。
如同当年国民党开始口头抗日,剿共却反被共产党逼上全面抗日。
运运与当年反帝兴起的军阀何其相似,表面接受国民党统一反共战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0-3 18:01:59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是九一八纪念日,一直以来我就想写一篇关于张学良的文章,但是每每想起这个人就觉得头绪太多,无从下手。张学良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关键人物,可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张学良的解读存在极大的错误,从小我们得到的都是一个关于他的正面形象:我们知道他被称为 “少帅”,英俊潇洒,东北易帜的主角,实现国共统一战线的英雄等,就连关于他的唯一的负面事件:丢失东北,也被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掩盖掉了。可是他真的是如教科书中说的那样的吗?要这恐怕要从他的老爹张作霖说起了。

当东北还在张作霖的统治下的时候,东北实际上还不是中央国民政府的一部分,张作霖为了对抗来自国民政府的统一压力,积极向日本靠拢,借助日本的军事实力对抗蒋介石的北伐。而日本窥视东北已久,对张作霖的秋波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是张作霖实际上也并非真心想和日本人勾结,只不过迫于压力而已,他最大的心愿还是当个东北土皇帝,所以张作霖和日本人的合作并不干脆,日本人不过是张作霖在和蒋介石的对抗中增加的一个砝码而已,这一点当日本人明白过来之后非常不快,最终目光短浅的日本人决定甩开张作霖亲自冲到台前,于是于1928年5月30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除掉了张作霖(实际上张作霖并没有当场被炸死,而是重伤送回沈阳后死去)。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年仅27岁的张学良成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张学良在张作霖死前一直战斗在和北伐军对抗的第一线,是坚定的“拒统派”,但是老爹的死和日本人的釜底抽薪让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张学良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两面受敌的局面,他必须在日本人和国民政府中选边了,否则他将在两面夹击中死无葬身之地,在家恨面前,张学良最终被迫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接受中央政府的接管。假设一下如果张作霖是被蒋介石杀死的,那么恐怕张学良就该宣布东北易帜给日本了吧,所以张学良宣布易帜是被迫之举,根本就不是出于大义,但是客观上,东北易帜是具有积极的一面的,日本人应该记头功,其次才是张学良。

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大喜过望,本来蒋介石对进攻东北是没有太大的把握的,因为东北不仅有张作霖,而且还有日本人,当时的北伐军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如果非要进攻东北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可是张学良的转变立场让国民政府兵不血刃地就拿回了东北,还让日本人和奉系结下不可调和的梁子。为了稳定东北,在中央军和日本关东军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以争取发展的时间,而且也是为了报答张学良的易帜,蒋介石决定重用弃暗投明的张学良,封他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继续执掌奉系,节制北部八省,大权独揽,全军地位仅次于蒋介石。过高的节制权其实为后来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央政府无从插手买下了伏笔。

长久以来一直流传九一八事变时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手谕导致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拿下日本,实际上蒋介石不仅根本没有什么“手谕”,连东北的大小事务都是全部放手交给张学良去管的。这在张学良的晚年回忆录中已经有清楚的交代:“……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件,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手中,是扯淡。……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所以实际上九一八是张学良对形势误判的结果,虽然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过份放权负有连带责任,但是首要责任无疑是张学良。但是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诡异,宁传谣言不信真像。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仓皇退守关内,颜面全无,国仇家恨,崇高的地位和奇耻大辱同一时间全部加到这个刚刚年满三十岁的小伙子身上。

实际上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将北部的主事权完全交给张学良去打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当时虽然北伐胜利,但是全国并没有完全统一,除了奉系外,其它军阀依然心怀鬼胎,盘踞在闽浙赣一带的共产党势力更是完全不受中央节制,所以东北方面稳定后,蒋介石立刻将主要精力对准了共产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围剿,从1930年10月开始(九一八爆发前一年)蒋介石先后发动了四次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可是蒋介石并不想和共产党及日本人“三分天下”,他希望一鼓作气先将最弱的共产党端掉,再回过头来对付难缠的日本人。1933年10月,在通过外交手暂时缓和对日争端后,国民革命军方面集中了近百万大军开始了第五次围剿,而共产党方面则出现对策失误,结果导致灾难性后果,中央苏区全部丢失,中共不得不开始了所谓的“长征”。长征的性质和它到底伟不伟大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这之间的复杂过程和张学良也没什么关系我就不敷述了,就说一下中共中央到达陕甘宁边区后的情况。虽然此时的中共已经选出了毛泽东作为他们新的领导人,也找到了新的根据地,但是并没有摆脱灭顶之灾的压力,因为此时的红军总兵力大约仅为3到6万人之间,缺衣少粮,弹药极度缺乏,比长征之前更加残弱。而蒋介石方面早已以逸待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下令撤入关内的张学良协同冯玉祥、阎锡山等部队开始了对陕甘宁的新一轮围剿,所以此时的中共实际上正处于命悬一线的危机关头。

但是,大西北实际上是冯玉祥的地盘,而蒋介石却任命张学良为剿匪副总司令(蒋本人是总司令),节制各部,可是东北军在西北根本就是客军,哪有客军节制主军的?实际上这正是蒋介石用心良苦的设计,蒋介石在和各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吃尽了苦头,深知地方军阀好吃懒做,无非是仗着他们都有自己的“根据地”,而放眼全军除了直属的中央军外,只有东北军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只有死心塌地地跟他走。而中央军此时正忙于处理于新桂系和粤系的叛乱,暂时抽不出身剿共,所以张学良也就成了唯一可以信赖的人选。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学良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的计划功亏一篑,最后满盘皆输。

“西安事变”中必须提到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周恩来,周恩来除了中共二把手的公开职务外,还有一个秘密职务:他还是中共的特务机关——特科的最高领导人,实际上也就是中共方面的戴笠。西安事变之前周恩来亲自秘密潜往西安面见了张学良。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一下周恩来的胆识,要知道当时蒋介石已经是全国通缉中共领导人了,结果周恩来不仅没有让张学良给抓起来,还反而利用张学良的对日求战心切成功地策反了他,蒋介石机关算尽却没有算到“人心”这个问题。张学良一枪未打就被驱逐出关本来就憋着一股气,好不容易盼到有战打了打的却不是日本人,而且还要在客场和地方军阀争权,所以怨气很大,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爆发,西安事变就这么戏剧性地发生了,我常常为历史事件所感慨,历史的必然性往往都是由偶然事件触发的。虽然当时全国的民心是抗日,但是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决定,历史还是会沿着她本来的脚步前进,中共是在劫难逃的。

那次与周恩来的秘密会晤在后来张学良的回忆录中也有提到,但是具体内容至今没有公开,虽然我们不知道周恩来都和张学良说了什么,但是我猜不可能去请他吃东北拉条的把?虽然张学良其实并没有反蒋之心,但是他当时确实没有明白蒋介石的用意,更没有蒋介石的战略眼光,他眼中所看到的只有打回东北,报杀父之仇,所以结结实实地被周恩来当枪使了一回。张学良发动兵谏后周恩来又摇身一变成为调停人,真是左右逢源,风光一时无两,而张学良则是被卖了还帮着点钞票。直到张学良晚年才对当年自己的幼稚做出忏悔。1998年,《南方周末》独家专访张学良。记者说:“张将军,你是历史功臣”!张学良低着头说:“我是千古罪人啊!”连说了两遍。记者追问:将军何出此言?张学良不语。

张学良虽然晚年说的不多,也没有说明他自认是“千古罪人”的原因,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的实际行动来看出他到底在忏悔什么。张学良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而成为中共的再生父母,中共在夺取政权后遥予其许多荣誉,在教科书上更是有相当的正面篇幅,还多次邀请张学良回大陆访问,希望以当事人的实际行动来为西安事变的合法性背书,但是糊涂了大半辈子的张学良终于醒悟,没有再被中共当枪使,到死都没有接受中共方面的邀请,甚至没有踏上中国大陆半步,距离大陆最近的一次是1980年在台湾时任“国防部”副参谋长马安澜的陪同下访问金门,远眺大陆。他用自己落叶无根可归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最深的忏悔。

张学良,这个结结实实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人物,我无论如何都无法解读出他有何正面意义,除了他还有些气节外,唯有一声叹息。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1-9-30 22:10

“头发乱了”的文章,一向以深厚的历史知识,独到的思考,流畅的文字,严密的论述而深得我们的喜爱。我从中也收获不菲的教益和启迪。
但这篇文章里,我觉得乱兄有点偏袒蒋介石而对张学良刻薄了些。
时代造就了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连共产党都在血的教训面前,白手起家拉起了队伍。那么一方豪强张家父子,与诸军阀(包括蒋介石)有些争斗,谋取更大利益,是很自然的。关键是对外强的态度,是周旋利用还是卖身投靠?这是鉴别民族大义的试金石。
显然,张家父子在日寇的软硬兼施下,一直不卖身投靠做溥仪式的儿皇帝。在面临必须明确“选边”情势下,毅然选择此时此地弱势得多的中央政府。“东北易帜”的后果很严重,张学良及东北军从此彻底打消了日寇收买他们的幻想,面临着时刻像张作霖一样被做掉的危险。这些,张学良及他的一帮谋士都想不到吗?如此这般不顾身家性命的选择,仅仅是因为父仇的一时冲动吗?我认为不是。这是从祖辈父辈流传下来的民族气节使然,是骨子里的东西。所以,“东北易帜”是民族大义之举。这和以后的西安事变是一脉相承的。
“东北易帜”“西安事变”这类地动天摇的大事,忽略了根本原因,仅归结为“杀父之仇”“共党忽悠”的偶然原因,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另外说当时共产党命悬一线,靠西安事变才挽救了,也不能令人信服。
我觉得当时共产党已深入民心,前赴后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个人的作用,只有顺应时代的洪流才成就英雄。多少机会,共产党没死;多少机会,国民党没成。。。这些,不能在偶然事件中寻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10-3 21:07:08 | 只看该作者
(y)  偶然中必有必然。

几位的评论都非常精彩,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5:46:06 | 只看该作者
“头发乱了”的文章,一向以深厚的历史知识,独到的思考,流畅的文字,严密的论述而深得我们的喜爱。我从中也收获不菲的教益和启迪。
但这篇文章里,我觉得乱兄有点偏袒蒋介石而对张学良刻薄了些。
时代造就了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连共产党都在血的教训面前,白手起家拉起了队伍。那么一方豪强张家父子,与诸军阀(包括蒋介石)有些争斗,谋取更大利益,是很自然的。关键是对外强的态度,是周旋利用还是卖身投靠?这是鉴别民族大义的试金石。
显然,张家父子在日寇的软硬兼施下,一直不卖身投靠做溥仪式的儿皇帝。在面临必须明确“选边”情势下,毅然选择此时此地弱势得多的中央政府。“东北易帜”的后果很严重,张学良及东北军从此彻底打消了日寇收买他们的幻想,面临着时刻像张作霖一样被做掉的危险。这些,张学良及他的一帮谋士都想不到吗?如此这般不顾身家性命的选择,仅仅是因为父仇的一时冲动吗?我认为不是。这是从祖辈父辈流传下来的民族气节使然,是骨子里的东西。所以,“东北易帜”是民族大义之举。这和以后的西安事变是一脉相承的。
“东北易帜”“西安事变”这类地动天摇的大事,忽略了根本原因,仅归结为“杀父之仇”“共党忽悠”的偶然原因,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另外说当时共产党命悬一线,靠西安事变才挽救了,也不能令人信服。
我觉得当时共产党已深入民心,前赴后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个人的作用,只有顺应时代的洪流才成就英雄。多少机会,共产党没死;多少机会,国民党没成。。。这些,不能在偶然事件中寻找答案。
野山 发表于 2011-10-3 19:01



是啊,我确实很喜欢蒋介石,虽然这个人也不是完美无缺,因为喜欢导致有时确实会有意无意地美化他,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已故去的历史人物,而且是一个英雄,美化无伤大雅,我们美化过岳飞,文天祥,甚至雷锋,都成为人们进步的精神力量。

致于张学良,虽然他也算是有些骨气的人,但是同样30多岁的张学良比30多岁时的蒋介石可差了太多了,更何况他的行为为后世中国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致于东北易帜,其实并不影响什么,如果张作霖不被日本人炸死,也必然被蒋介石击败,蒋介石进入东北,必然挑动日本人也进入东北,最后东北还是一样丢掉,所以易帜不易帜结果都一样。易帜的结果并不再东北,而在西北,易帜后的张学良出兵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让蒋介石赢的轻松许多,这才是易帜给中国带来的实际利益,其次是宣扬了一下气节。

其实西安事变前后,中国的民心在抗日,而不在剿共,当时全国上下能看到中共的威胁的人并不多,所以才更显蒋介石的战略眼观,虽然民心所向,但是未必成为必然,很多时候必然性需要借助偶然因素来发生作用,否则必然性也会必然地消亡掉。“民心”说白了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拿一个现实的比喻:现在的民心是大家都希望中国民主,可是中国至今依然不民主,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一定不会和你说“民心所向”的,因为这个借口现在对他不利。所以民心所向并不等于能成为现实,历史正在等待一个偶然的契机,这个契机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也许明天,也许十年后,谁也无法用“必然性”给出一个预测,但是一旦这个契机出现了,“民心所向”就会被大题特题起来,俨然就是事后诸葛。更严重些,如果这个契机始终不会出现,那么民心就是粪土了。民心没有抵挡住蒙古人的铁蹄,没有抵挡住满清的屠刀,也没有让中国发展出现代文明,历史的必然性一次次地被偶然性放鸽子,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民心一次次地无功而返,可是感性的中国人还是坚信它如同一种信仰。我对所谓民心不是特别感冒,我相信蒋介石也不感冒。

相反我看历史事件有时候倒特别关心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往往才是历史的拐点,西安事变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个事件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可以迟些发生,也可以早发生,所以主导事件的关键人物就特别重要,这个人的思想、品质、诉求等等往往左右了历史的走向。所以每每想起西安事变,就忍不住叹息,原谅我因叹息而对张学良生出的许多怨恨,也许他并不是这么的不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0-4 17:3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蒙城阿魁 于 2011-10-4 19:33 编辑
是啊,我确实很喜欢蒋介石,虽然这个人也不是完美无缺,因为喜欢导致有时确实会有意无意地美化他,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已故去的历史人物,而且是一个英雄,美化无伤大雅,我们美化过岳飞,文天祥,甚至雷锋,都成为人们进步的精神力量。

致于张学良,虽然他也算是有些骨气的人,但是同样30多岁的张学良比30多岁时的蒋介石可差了太多了,更何况他的行为为后世中国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致于东北易帜,其实并不影响什么,如果张作霖不被日本人炸死,也必然被蒋介石击败,蒋介石进入东北,必然挑动日本人也进入东北,最后东北还是一样丢掉,所以易帜不易帜结果都一样。易帜的结果并不再东北,而在西北,易帜后的张学良出兵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让蒋介石赢的轻松许多,这才是易帜给中国带来的实际利益,其次是宣扬了一下气节。

其实西安事变前后,中国的民心在抗日,而不在剿共,当时全国上下能看到中共的威胁的人并不多,所以才更显蒋介石的战略眼观,虽然民心所向,但是未必成为必然,很多时候必然性需要借助偶然因素来发生作用,否则必然性也会必然地消亡掉。“民心”说白了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拿一个现实的比喻:现在的民心是大家都希望中国民主,可是中国至今依然不民主,今天的中国领导人一定不会和你说“民心所向”的,因为这个借口现在对他不利。所以民心所向并不等于能成为现实,历史正在等待一个偶然的契机,这个契机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也许明天,也许十年后,谁也无法用“必然性”给出一个预测,但是一旦这个契机出现了,“民心所向”就会被大题特题起来,俨然就是事后诸葛。更严重些,如果这个契机始终不会出现,那么民心就是粪土了。民心没有抵挡住蒙古人的铁蹄,没有抵挡住满清的屠刀,也没有让中国发展出现代文明,历史的必然性一次次地被偶然性放鸽子,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民心一次次地无功而返,可是感性的中国人还是坚信它如同一种信仰。我对所谓民心不是特别感冒,我相信蒋介石也不感冒。

相反我看历史事件有时候倒特别关心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往往才是历史的拐点,西安事变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个事件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可以迟些发生,也可以早发生,所以主导事件的关键人物就特别重要,这个人的思想、品质、诉求等等往往左右了历史的走向。所以每每想起西安事变,就忍不住叹息,原谅我因叹息而对张学良生出的许多怨恨,也许他并不是这么的不堪。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1-10-4 16:46

老乱每次说老蒋,总有雷人观点。
当时中国处于列强势力范围之下,国共都是在日俄欧美之间取势。
日本这个势最不能取,因为日本是要长期占领殖民中国。
张和蒋都看清了这一点,只是张已无退路,蒋还有空间时间可拖。

这个“蒋介石进入东北,必然挑动日本人也进入东北”。
好比说有个贼掏你口袋里金子,你说你口袋换拉链引起贼来掏包。
国共合作全面抗日以前,冯玉祥是最坚定抗日。
蒋张打冯完全是内耗抗日力量,居然说给中国带来实际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8:06:14 | 只看该作者
老乱每次说老蒋,总有雷人观点。
当时中国处于列强势力范围之下,国共都是在日俄欧美之间取势。
日本这个势最不能取,因为日本是要长期占领殖民中国。
张和蒋都看清了这一点,只是张已无退路,蒋还有空间时间可拖。
这个“蒋介石进入东北,必然挑动日本人也进入东北”。
好比说有个贼掏你口袋里金子,你说你口袋换拉链引起贼来掏包。
国共合作全面抗日以前,冯玉祥是最坚定抗日。
蒋张打冯完全是内耗抗日力量,居然说给中国带来实际利益。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4 18:32


雷吗?呵呵,没有你雷,原来你以为蒋不进东北日本人就不进来了?呵呵,日本人愁找不到借口,日本多次以中国内乱保护日本侨民为借口军事干预中国,蒋介石不进都能自己编出事情来,蒋介石进入更是日本求之不得的借口。蒋介石是肯定会进军东北的,日本人也是一定会来的,这是免不了的。

至于冯玉祥,中国抗战的不止他一个,粤系、新桂系都号称自己坚定抗日,中共也号称,但是并不是说你抗战就可以不打,统一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各自为阵,蒋击败了冯玉祥但是并没有杀他,相反抗战期间一直让冯玉祥担当西北方面的总指挥,蒋要的是统一指挥权,不是谁的命。你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傻子都明白,你不过是故意装傻罢了,下次这么没水平的回复就不要发了,浪费我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0-4 18:1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蒙城阿魁 于 2011-10-4 19:43 编辑
雷吗?呵呵,没有你雷,原来你以为蒋不进东北日本人就不进来了?呵呵,日本人愁找不到借口,日本多次以中国内乱保护日本侨民为借口军事干预中国,蒋介石不进都能自己编出事情来,蒋介石进入更是日本求之不得的借口。蒋介石是肯定会进军东北的,日本人也是一定会来的,这是免不了的。

至于冯玉祥,中国抗战的不止他一个,粤系、新桂系都号称自己坚定抗日,中共也号称,但是并不是说你抗战就可以不打,统一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各自为阵,蒋击败了冯玉祥但是并没有杀他,相反抗战期间一直让冯玉祥担当西北方面的总指挥,蒋要的是统一指挥权,不是谁的命。你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傻子都明白,你不过是故意装傻罢了,下次这么没水平的回复就不要发了,浪费我的时间。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1-10-4 19:06

没人否认你的这些观点,蒋要的只是统一指挥权,民族大义放在后面。
确实是傻子都明白的事,我没象你说的那样以为,更没发这种没水平回复。
你前面的雷人观点仍没有自圆其说,不清楚你怎么反复浪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8:42:41 | 只看该作者
没人否认你的这些观点,蒋要的只是统一指挥权,民族大义放在后面
确实是傻子都明白的事,我没象你说的那样以为,更没发这种没水平回复
你前面的雷人观点仍没有自圆其说,不清楚你怎么反复浪费时间。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4 19:11


   
老乱每次说老蒋,总有雷人观点。
当时中国处于列强势力范围之下,国共都是在日俄欧美之间取势。
日本这个势最不能取,因为日本是要长期占领殖民中国。
张和蒋都看清了这一点,只是张已无退路,蒋还有空间时间可拖。

这个“蒋介石进入东北,必然挑动日本人也进入东北”。
好比说有个贼掏你口袋里金子,你说你口袋换拉链引起贼来掏包。

国共合作全面抗日以前,冯玉祥是最坚定抗日。
蒋张打冯完全是内耗抗日力量,居然说给中国带来实际利益。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4 18:32


唉,不带这么打自己耳光的,没啥可说的,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0-4 18:4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蒙城阿魁 于 2011-10-4 20:49 编辑
唉,不带这么打自己耳光的,没啥可说的,再见。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1-10-4 19:42

张主动易帜让蒋进入是给日本人借口,是罪人。
蒋逼冯让蒋进入就不是给日本借口了,是功臣。
你这双重标准更是雷人,你还有啥可说的?

再见,下次看你多抛一些自打耳光的观点逗乐子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9:22:18 | 只看该作者
张主动易帜让蒋进入是给日本人借口,是罪人。
蒋逼冯让蒋进入就不是给日本借口了,是功臣。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4 19:43



    这话谁说的?别自言自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1-10-4 19:2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蒙城阿魁 于 2011-10-4 20:30 编辑
这话谁说的?别自言自语
头发乱了 发表于 2011-10-4 20:22

你说是谁说的?
你可以把概念都偷换了,我引用你的话得一个字不差。
意思是不是一样吧,你这双重标准简直无处不在。

是不是蒋介石进入挑动日本人进入咱不说。
日本人进入是否以蒋介石进入做为借口咱也不说。
你上面这两句话是不是一个概念,咱还不说。

主贴虽然偏袒老蒋,还算在谱。
可你后来的补充,对老蒋有利就是对中国有利。
你以后讲历史时,干脆把中国两个字换成老蒋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9:26:29 | 只看该作者
你说是谁说的?

是不是蒋介石进入挑动日本人进入咱不说。
日本人进入是否以蒋介石进入做为借口咱也不说。
你上面这两句话是不是一个概念,咱还不说。

主贴虽然偏袒老蒋,还算在谱。
可你后来的补充,对老蒋有利就是对中国有利。
你以后讲历史时,干脆把中国两个字换成老蒋得了?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4 20:24



    第一次出现这句话是你的帖子,除非你可以引用出谁说过,否则只有你自己认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