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1°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6°
    温度感觉: 15°
楼主: 姗姗而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起回忆

 
76#
发表于 2013-10-28 09:44:26 | 只看该作者
发展成什么恋得你情我愿的,果真如此,夏天时去参加大游行公告一下就是了,不用像中国那样鬼鬼祟祟地过日子。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3-10-28 10:28



    :laugh::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3-10-28 09:50:26 | 只看该作者
早就知道你不会知道,你年轻,胡主任该知道。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3-10-28 10:41



    我见过粮票的,长得和钱差不多,比钱小张,那时的居民户和农业户分得很清的,还可接父母的班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09:54: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见过粮票的,长得和钱差不多,比钱小张,那时的居民户和农业户分得很清的,还可接父母的班什么的
oceansophie 发表于 2013-10-28 10:50

你说得对,粮票在80年代末北边城市还在用,什么时候废除了,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这次去北京后花光多年积储的人民币和粮票就出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3-10-28 09:57:48 | 只看该作者
你说得对,粮票在80年代末北边城市还在用,什么时候废除了,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这次去北京后花光多年积储的人民币和粮票就出国了。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3-10-28 10:54


你这么早就出来了,我也不知道,90年代初就开始改变,速度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0:05:07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么早就出来了,我也不知道,90年代初就开始改变,速度很快
oceansophie 发表于 2013-10-28 10:57

是啊,90年代初回去吃顿饭价钱都翻了几番了,90年代末再回去,人手都三两部手机防身,calll机早淘汰了,到后来再回去,变了名副其实的“加灿”。 一部早期香港电影里的主角叫“阿灿”,一大陆移民香港人士,之后,香港人习惯叫大陆人为“阿灿”,有贬低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老土”,现在他们又叫咱们加拿大回去的人为“加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3-10-28 10:11:58 | 只看该作者
是啊,90年代初回去吃顿饭价钱都翻了几番了,90年代末再回去,人手都三两部手机防身,calll机早淘汰了,到后来再回去,变了名副其实的“加灿”。 一部早期香港电影里的主角叫“阿灿”,一大陆移民香港人士,之后,香港人习惯叫大陆人为“阿灿”,有贬低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老土”,现在他们又叫咱们加拿大回去的人为“加灿”。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3-10-28 11:05


早期出来这种体会因很深的吧,早之前海外华乔还是人人羡慕,现在真是“阿灿”“加灿”: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3-10-28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也是标题当。此第一次非彼第一次。让人瞎心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3-10-28 17:27:5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那时住在乡下,偶而路过乡镇
oceansophie 发表于 2013-10-28 10:40

姗姗那时也在乡下,是女知青,我在乡里当支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3-10-28 17:45:32 | 只看该作者
姗姗那时也在乡下,是女知青,我在乡里当支书。
单枪匹马 发表于 2013-10-28 18:27



    真的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3-10-28 19:57:3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还有粮票这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3-10-28 21:4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hapy 于 2013-10-28 22:48 编辑
那是什么年代,还用粮票。。。
阿魁 发表于 2013-10-27 01:06


是文革时代大串联的时候吗?但是那时的衣服店是不可能卖国外名牌的衣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3-10-28 21:59:02 | 只看该作者
是啊,90年代初回去吃顿饭价钱都翻了几番了,90年代末再回去,人手都三两部手机防身,calll机早淘汰了,到后来再回去,变了名副其实的“加灿”。 一部早期香港电影里的主角叫“阿灿”,一大陆移民香港人士,之后,香港人习惯叫大陆人为“阿灿”,有贬低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老土”,现在他们又叫咱们加拿大回去的人为“加灿”。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3-10-28 11:05


中国本土再怎么变,很多事情还是很难改变,就像在上海,香港人还是“港巴子”,台湾人还是“台巴子”,这两个“昵称”,自70年代末至今未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3-10-29 00:3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魁 于 2013-10-29 13:03 编辑
是文革时代大串联的时候吗?但是那时的衣服店是不可能卖国外名牌的衣服的。
bhapy 发表于 2013-10-28 22:44
文革年代更久远了,我没经历过;用粮票的那个年代,我还很小,
普通商店不能卖国外衣服,有专卖国外商品的商店,叫“友谊商店”,
友谊商店不能随便进,不能用人民币,不能用外币,得用“外汇”买东西,
那时说的外汇,不是现在说的外汇,全称“外汇兑换券”,同粮票是一个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3-10-29 01:25: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本土再怎么变,很多事情还是很难改变,就像在上海,香港人还是“港巴子”,台湾人还是“台巴子”,这两个“昵称”,自70年代末至今未变。
bhapy 发表于 2013-10-28 22:59
你和她说不到一起去,你们是两代人,不是年龄的差距,是年代的差距。
跟我讲行,我都能懂,有些不应当发生的事情,逼我把三代人作为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3-10-29 07:2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枪匹马 于 2013-10-29 08:31 编辑
真的假的?
oceansophie 发表于 2013-10-28 18:45

当年翻云覆雨的岁月,她要定期到额的窑洞里汇报心得。图片里把毛语录拿反了的就是她。

09072905462297004.jpg (24.58 KB, 下载次数: 85)

俺生产队里的女知青

俺生产队里的女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