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9°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1°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2°
    温度感觉: 11°
查看: 1038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步步精彩处处流连——加拿大落基山旅游札记(ZT)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1: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载:《星星生活》周报 作者:捷克佳 摄影:捷克佳、汪伟明

壮观的加拿大落基山脉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有人说,加拿大落基山脉是一座可以膜拜的神庙。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感到造物的神奇,天地的广阔和自我的渺小。这里的峰峦绝顶,冰川瀑布,山间温泉,河流湖泊,原始森林……几乎一切你能够想象到的自然景观都汇聚在这里。

在广袤的北美大陆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将大陆分成沿海地带和中部平原两部分,这就是落基山脉(Rockies Mountain)。加拿大境内的落基山脉包括阿尔伯塔省(Alberta)的西南角和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的东南角。这里的落基山脉绵延40公里。

加拿大落基山脉于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划定为世界遗产,划入地区包括阿尔伯塔省和卑诗省交界处的落基山脉,含班芙(Banff),加斯珀(Jasper),优鹤(Yoho)和库特尼(Kootenay)四个毗邻的国家公园,以及罗伯森山(Mount Robson),阿悉尼伯因山(Mount Assiniboine)和汉拔(Hamber)三个卑诗省立公园。方圆总共两万六千平方公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班芙国家公园和加斯珀国家公园。洛基山脉最高峰是罗伯森峰,海拔3956米。
7月下旬,我们一行6人终于踏上多年来一直企盼、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加拿大落基山脉。





**行前的准备

首先是假期的选择与商定。关于洛基山脉的旅游计划,多年来,一直是自己的一个愿望。每每在网上和书本上看到那秀美的风光景象,自己的脑海中总是不断地萦绕着去那里旅游的念头,且时常挥之不去。自己也在不断地规划,但无奈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旅游计划也不断地流产。

一方面,自己在报社的工作实在是累人,一期追一期,难得有个轻闲的时候。而同行的友人汪伟明由于开东风修车行,也不能长期休假关闭车行。两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外出短期旅游,也就是孩子们放暑假的6月至8月这段时间。

原准备美加两国洛基山脉一起游,因为加拿大的班芙公园和美国的黄石公园举世闻名,是两国洛基山脉中最著名的景观。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最终决定全心投入,仅游加拿大洛基山。

休假出游的日期订在7月下旬。这样一来,两头双跨周末,从23日(周六)至31日(周日),外加8月1日的公民节(Civic Holiday)共有10天可资利用。不过,为不影响旅游归来后的工作状态,最后商定将公民节作为休息日缓冲。

日程确定后,就是机票订购、选择旅游线路、住宿、租车等各种行前的准备。

当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的确是信息量丰富无比。借助互联网,自6月下旬起,在几个以服务加拿大为主的著名旅游网站上如expedia.ca, travelocity.ca,itravel2000.com,以及航空公司的网站,开始不断输入信息,分别询价,试图找到一个最好的价格计划(package)。几家网站内容上大同小异,但主要以expedia.ca为主导,因为在操作上更为便利得手。

不过,即使是机票、住宿、租车三者合一,能获得一定的折扣,但这期间是旅游旺季,电脑回馈过来的价格还是难以接受,令人吃惊。主要是旅店住宿的价格降不下来,沿途景点的旅店标价最低的房价也是每天每间160元起,旅游热点班芙、路易斯湖更高,在200元左右,如果加上税和小费,按两家人住3间房(2个孩子已经是半大小伙子)算,仅住宿一项,总额就轻松超过5千元。应该说,这一数字加上其他花销,毫无疑问将超出我们每家5千的预算范围。这一方案立即遭到否决。

每日查看几个网站,真是不胜其烦。因为在到底是寻求三合一的最佳价格计划还是各项分订,一直犹豫不决。这期间,从多伦多飞赴卡尔加里的最优惠单程机票价格179元已经消失,最低的也是209,而且时间段好的航班逐渐被人订满。比较加航(Air Canada, aircanada.com),和以提供廉价机票著称的小型航空公司西捷(Westjet, westjet.com), 加捷(Canjet ,canjet.com)的同期价格都相同,但后两者的理想航班更少。看来,不久前倒闭的JetsGo航空公司给这些小型的公司紧了弦,公司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眼见机票价格的上调,最终决定各项分订,否则损失更大。于是,在加航网站上购得6人往返多伦多至卡尔加里的机票,加上附加费,机场建设费,安全检查费和税等,总价是3360元,平均到人均单程是280元。与国际航班不同,国内航班往返票价是单程的两倍,并无折扣,对于不经常乘飞机的我来说,颇有些意外。

通过网站订票这一天是6月18日,距我们已经确定的出门旅行计划的时间尚有一个月还余。写出这个日期,是希望能给后来者借鉴,应早日着手准备。

机票确定后,接踵而来的是旅游线路的挑选和住宿,两者密切相关。在网上搜索到落基山以班芙为主的几个国家公园的官方资料,以及不少网友的游记,仔细通读研究。最终决定将此次旅游的大本营选在班芙门外的小镇坎莫尔(Canmore),最后两天订在加斯柏(Jasper)。
对于几乎一度令我们旅游行程打退堂鼓的住宿,只得改弦更张。没有选择在落基山搭帐篷露营,因为不说各种装备难以同行,仅是对山区的气温能否忍受就没有把握。查了一下气象网站theweathernetwork.com,日间温度在20度多一点,晚间温度有时只有5、6度。想起1987年大夏天在青海日月山进行黄土高原科学考察时冻得躲在车里的窘况,立即放弃这一想法。最终,将住宿的目标由旅店转向家庭旅馆B&B,以节约费用。

有关家庭旅馆B&B(Bed & Breakfast)的起源已经难以考究,据说,早期源自欧洲大陆,后来传至北美,这类住宿方式在一些旅游区十分流行,只是自己没有尝试过。通过这次旅游发现,家庭旅馆是了解当地情况的一种绝好方式,这是后话。

B&B顾名思义就是提供住宿和早餐的一种住宿方式,那些家里有空房的家庭,通过一定的程序认定就可以开门待客。由于每家的房间有限,通常能够接待外人的房间仅有2-3间。因此一定要下手早,才能预定到理想的家庭旅馆。

在互联网寻找家庭旅馆十分容易,通过一个自称拥有全加最完整家庭旅馆的网站bbcanada.com,进入旅游地所在的阿尔伯塔省,点击落基山区(Alberta Rockies),即可得到该旅游区数个地点所能提供的家庭旅馆,这其中以加斯柏、班芙、坎莫尔的几处的数量为多。

由于我们一行6人,计划行程是9日8夜。因此在住宿地点的选择上缺少一定的机动性,需要3间,至少2间才能满足需要。于是,从名单上选出一部分认为合适的家庭旅馆。但5、6个电话过去,几乎全部满员,或仅能提供一间,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在电话的那头,有一位热心人的女士介绍说,旅游旺季最好提前两个月安排家庭旅馆。她同时建议为何不试一试坎莫尔当地的家庭旅馆网站bbcanmore.com,那里可以看到所列名单上每家目前是否还有空位,可以减少盲目性。

进入网站一看,果然实用性较强,健入日期,房间,价格上限,按步骤下来,很快就搜索到可以打电话的几家。经过联系,在坎莫尔计划住宿6晚,先后订下两家旅馆,因为其他时段已经被占用。在加斯柏住宿的2晚,则是通过bbcanada上订得。并随手在雅虎(Yahoo)的网站上搜索到这几家旅馆的具体住址,连同家庭旅馆的资料一并存成电子邮件归档,以便于在今后的旅行中用上派场。

行前另一个大的准备是汽车的预订。通过expedia.ca在网上比较了几家租车公司的价格,同时也浏览了几家公司的网站Avis,Budget,Hertz,Thrifty等,价格不等,但相差不是很大。

因为希望在机场直接取车,以及出于对网站安全性的考虑,最终通过expedia网站订车,选择的租车公司是Thrifty。所租的汽车是一辆足以满足两家6口人之用的Dodge Canavan(标准座位7人),没有公里数限制,9天租车费用总计1,064元,包括税和机场停车费等,并不算便宜。
至此,行前的准备基本完成,即将按期开始加拿大落基山之旅。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1:18:42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生活特稿:文/捷克佳,摄影/捷克佳、汪伟明)(接第214期)我们加拿大落基山之行的第5天锁定在库特尼国家公园。库特尼公园以物种地貌气候的生态多样性而著称,正如公园的主题招牌所云“从仙人掌至冰川”。

库特尼一词是当地土著人用来称呼自己的名称,意思是“河边的人”。数千年来,现今的库特尼公园所在地曾经是土著库特尼族(Kootenay,Ktunaxa)和萨斯瓦普族(Shuswap)传统领地的一部分。考古学家发现,有证据显示,这一带的山区是当时主要的季节性狩猎场。根据在附近发现的古代的石壁画,平原和山地的土著人可能定期在库特尼的温泉集会。

第五日(7月27日)行程概要:朱砂隘口(Vermilion Pass)—赭土矿和彩绘池(Ochre Beds & Paint Pots)—库特尼公园旅馆游客中心(Kootenay  Park Lodge Visitor Centre)—橄榄湖(Olive Lake)—镭温泉(Radium Hot Springs)—辛克莱峡谷(Sinclair Canyon)—镭温泉镇(Village of Radium Hot Springs)

**弃铁路建公路

说起来,库特尼国家公园的建立是联邦政府与卑诗省的又一笔交易。西部开发时期,派勒什勘测队的詹姆士·赫克托在1858年即在这一地区勘探,他建议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PR)在朱砂隘口铺设铁路。不过,CPR最终选择也是由他发现的位于优鹤与班芙公园交界的踢马河隘口。只是那段线路更陡,也更危险。其中一段后来不得不改为8字型盘山铁路隧道(请参阅前文)。

1912年前后, CPR的工程师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提议修建一条从卡尔加利,经班芙,跨越朱砂隘口至卑诗省温德米尔(Windermere)的全天候公路,以加强两省的联系,并促进落基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筑路费用由联邦、卑诗和阿尔伯塔三方共同承担。

卡尔加利至朱砂隘口段按计划在1914年完工,然而,卑诗省因经济困难以及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无法完工自己承担的路段。为此,根据布鲁斯的建议,联邦政府与卑诗省达成协议,修建班芙–温德米尔公路,联邦政府完成所余下的60英里(94公里)路段,而卑诗省则将公路两侧各5英里(8公里)的范围转让(Convey)给政府辟为国家公园。由此,1920年4月21日,库特尼国家公园正式诞生。

从地图上看,库特尼公园的形状狭长,基本上是以93号公路为主轴,而非通常的流域分水岭。这条公路是第一条穿越加拿大落基山脉的机动车公路,该工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22年秋季提前竣工,并在1923年6月30日正式开通。

当时汽车开始取代火车,成为旅游者度假时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公园开放的第一年,就有4500辆T型福特车及其他车辆造访库特尼公园。后来,在1952年,政府又对这条公路进行了重建并重铺。

从有关文献中看到,有人揣测当年放弃选择在此段修筑铁路很有可能是受政治因素的左右。或许确实如此,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驾车在93号公路上最为常见的交通牌是连续不断的坡度警示,如7%,8%,10%,其中临近镭温泉镇的最陡坡度达11%(6.28°)。



什么概念?从数学上讲这是正切值,每百米水平距离的高差达11米,坡度之陡着实令人汗颜。只是坐在汽车中感觉坡度并没有如此强烈。据手边查阅的资料称,一般越野汽车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即30°左右,而普通载重汽车的最大爬坡度一般在30%左右,约16.5°。表面上坡度警示与最大爬坡度间尚有巨大的空间与潜力,但实际上百分之七、八的坡度已经让载重车辆十分吃力。

这段不足百公里的公路上经常会出现大车压车的现象。但安全第一,大家车跟车,并不着急。在长距离的下坡区段,专门有刹车检查处,此外,多处建有专为刹车失灵而设立的紧急避险缓冲道。由此可见该区道路修建之难,公路尚且如此,况铁路呼?

我们一行人的主驾车长汪为明曾在湖北十堰的“二汽”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介绍说,当年驾东风车去云南瑞丽,有一段道路上坡需4小时,下坡3小时,车闸瓦因制动导致瓦片通红,需要强制淋水降温。相比之下,这里的道路建设更为完善合理。

**朱砂隘口(Vermilion Pass)

从坎莫尔沿国道1号公路北上,过班芙数公里后转93号公路,汽车一路爬上长长的坡道,越过朱砂隘口就抵达库特尼国家公园。朱砂隘口标高1651米,景点处的主要标志是三面旗帜和一个水泥界碑。加拿大国旗居中,两侧分列卑诗省与阿尔伯达省的省旗。



这里既是两省的分界线,也是班芙与库特尼国家公园的分界线,同时也是著名的大陆分水岭(Continental Divide)的一个主要节点。界碑以东,河水流经弓河、沙斯卡奇万河入大西洋;界碑以西,河水流经朱砂河、库特尼河,汇集哥伦比亚河入太平洋。

据信,朱砂隘口得名于探险家赫克托在临近地区发现土著人用作彩绘的原料朱砂。1858年8月20日对赫克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历经艰辛,“终于看到第一条流入太平洋河水的源头,”赫克托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记载。可以想象出当年勘测队员站在高山之巅亲见河流分注两大洋的狂喜之情。

**森林大火的重新思考

朱砂隘口景点处有一条下行的火草步道(Fireweed Trail),可以观赏1968年森林大火的遗迹。当年那场因雷电引发的森林大火,持续数日,2500公顷的森林化为灰烬。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站在公路边,向远处眺望,残留的乌黑树干下已经是处处翠绿。

不过与2003年的大火相比,这场大火则是小巫见大巫。在干燥的2003年夏季,加拿大西部多处遭受森林大火的肆虐。库特尼公园的都昆溪(Tokumm Creek)和佛伦德利溪(Verendrye Creek)相隔20多公里,两处分别因雷电引发的森林大火最终合并在一起,受灾的过火面积占到公园总面积的12.6%。据文字记载,当年有近400名来自全加个省的消防人员赶赴现场救灾,以保护公园设施和防止火势蔓延至弓河谷地。



车行93号公路沿线,目光所至,火灾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那些被火吞噬过的树木残骸,有些已经倾倒,大多仍屹立不摇。受2003年森林大火的影响,虽然大部分公园设施和远足步道相继恢复开放,但遗憾的是,官方旅游手册推荐的位于都昆溪之内的大理石峡谷(Marble Canyon)至今仍然关闭,以维修景区内的桥梁和通道,我们只好驾车一晃而过。

现在,人们已经对森林大火等自然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通常任大火自生自灭,只有当大火直接威胁到游客、工作人员的生命和文化遗迹的安全时,才采取必要的措施。

科学家认为,火是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工具,对许多生态系统是常规的事件,基本上不会长期造成破坏,它可淘汰森林中的病树、枯木,让新树有生长的空间。作为自然生态循环的一个链条,不能随意割断。火对于森林或草原来说,并不一定是灾害,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往往得益于火。

科学家举例说,如松树的生长周期大约是250年,超过这个年龄的树木即开始衰老,森林大火常发生于衰老的过熟森林。有些树木要借助大火种子才能迸开发芽。另外,焚烧过的土地会更加肥沃,更利于树木生长。总体上看,大火促进了已进入垂暮之年的过熟林的自然更新。

**赭土矿和彩绘池(Ochre Beds & Paint Pots)

车续前行,不久就按路标指示抵达著名的彩绘池景区。停车步行不远,跨过朱砂河一个小小的钢索斜拉桥,就看到遍地的红土以及红色的河水。这是出游以来,第一次看到其他颜色的河水或山涧泉水。

这里的解说牌形状比较别致,棕褐色的木板上用比较难以辨认的花字体介绍赭土矿层和彩绘池,展板上还留有一些人的掌迹。据介绍,这种矿物富含氧化铁,氢氧化铁,是画家染料的底色,最早由活跃于本区的土著印第安人发现并以此为傲。野史中记载,班芙镇旁的朱砂湖底也产褐色的赭土,看来应是误传,那里应该是得名于霞光映照之下的美丽湖色,这里才是正宗的产地。

土著人在挖掘出赭土后,将土揉搓成块,放在炉火里烤干,磨成粉状。然后用鱼油或动物脂肪搅拌成颜料,用以彩绘并装饰自己身体、 帐篷小屋以及他们的衣物,或者用于岩石上作画。

据信,赭土矿层的开采在1860年前就已经开始。探险家詹姆士·赫克托是目前有记载的首位造访该处的欧洲人。20世纪初期,这里的赭土矿层被认为有商业价值,于是通过手工挖掘,装袋,用马车运载到24公里之外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线上(今城堡山一带),然后运输至卡尔加里贩售加工。1920年期间,业者已经开始采用更精细的提炼方法和机器设备去大量采集,烘干和粉碎产品。



不过,库特尼国家公园1920年成立后,虽然此处的采矿仍在持续,但为保护公园的景观和地貌,当局决定逐渐停止园内的采矿业。因此,在赭土床附近的路旁,如今仍能看到已经废弃的绣迹斑斑的工具和手推车等物品。



沿与溪流相伴而行的一条小路上行,便来到彩绘池。其实彩绘池是名副其实的矿泉群,由三个相距不远的矿泉池组成。这些矿泉中涌出的冰冷矿泉水富含铁矿物质,每个池口的边缘形成逐渐增高的轮缘,流淌的泉水则将土壤染成红褐黄等各种颜色。

穿越彩绘池,发现有步行的痕迹,遂续向前走,不过深入林中探路良久,发现是一个较长的远足步道,且关键处较少路标指示,害得多走一段路,只好放弃沿途返回。

**库特尼公园旅馆游客中心(Kootenay  Park Lodge Visitor Centre)

从彩绘池出发再上93号公路,沿着朱砂河一路南行约20公里,一座古香古色的旅馆出现在河畔路边,这就是库特尼公园旅馆游客中心。既是旅馆又是游客中心?没错!这个游客中心是加拿大政府首次允许私人公司管理的国家公园资讯中心。

库特尼公园旅馆最初的名称是朱砂河宿营地(Vermilion River Camp),是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于1923年所建。它是CPR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赴落基山旅游所建的众多野外简易旅馆之一。截至目前,80多年来,此物业仅转手5次,现任业主是贺契尔和他的母亲(Paul and Francis Holscher)。他们在1991年购入物业后,在次年更名为库特尼公园旅馆,并在1996年起修建游客中心,1997年对外开放。不过,官方手册特别指出,这里没有电话。



进入游客中心的人不少,可以获得不少当地的旅游资料。建筑物外有几块展板图文介绍山火对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此地2001年发生的森林大火。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公路对面的过火林残干是2003年大火的“杰作”。

相距不远处的树荫下,专门设有供游人憩息餐饮的木条长桌,以及供小朋友玩耍的康乐设施,这里倒真是个打尖的好地方。

**橄榄湖(Olive Lake)

继续南下约40公里到达库特尼河谷观景点(Kootenay Valley Viewpoint),此处居高临下,可全景观赏库特尼河谷与蜿蜒流淌的河水,以及米切尔(Mitchell)山脉和朱砂山脉。只是因树木遮挡,无法将美景完全纳入镜头。

车行几分钟即抵达袖珍可爱的橄榄湖。橄榄湖紧依公路,面积之小巧,超出自己的想象,感觉上更像是一个不大的池塘。与几天来不断看到的冰川融水不同,这里湖水极为清晰,颜色呈橄榄绿,湖名可能得之于此。

早前,橄榄湖是土著人打猎宿营的一个主要地点。早期的探险家则常来此处垂钓。班芙–温德米尔公路开通后,这里成为可以泊车的野营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驾车宿营者蜂拥而至,对景区造成极大的破坏,橄榄湖不得不野营地关闭,仅仅保留成可以野餐的场所。



现今,橄榄湖四周已是植被环绕,景色怡人。有非常短的两段小径可直达湖畔,一路直奔钓鱼台,一路可抵观赏台,探寻不断从湖底泉水冒出的汽泡,想必应该是来自水中横陈朽木的分解?可惜湖面风起涟漪,波光粼粼,无法拍到宣传册中景物倒映湖水的画面,较为令人遗憾。

**镭温泉(Radium Hot Springs)

下一站则是库特尼公园的主要旅游景点也是落基山区三大著名的温泉之一–镭温泉。镭温泉与落基山地区的其他温泉不同,几乎没有气味,矿物质含量相比之下并不出众,但温泉如其名,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镭是最大特色,不过镭的剂量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据记载,镭温泉的经营权很早就由英国人史都华(Roland Stuart)取得,但经营无方。史都华的朋友布鲁斯当年建议政府兴建公路时,特意将路线经过温泉,史都华才开始寻求资金开发。1911年,史都华邀请一位法国富翁到镭温泉治疗并见效,史都华因此获得资助。

不过,大多数资金都被挥霍掉,史都华只建了一个简陋的水泥泳池及更衣间。1922年班芙–温德米尔公路,政府以4万元补偿史都华,将温泉纳入国家公园。史都华最初取得经营权时,据说只付出160元,而政府收回时,估计市价至少值50万元。



镭温泉的泉水来源自红墙断层(Redstreak Breccia Fault),是雨水与融雪渗入地下,经地热加温、加压后,重新回到地表成为温泉。镭温泉池位于辛克莱峡谷峭壁之下的公路旁,有两个室外泉池组成:热的水温保持摄氏40度,凉的水温保持摄氏29度。热水池形状不规则,中间有台,一些人躺在上面,优哉游哉,其乐无穷。相邻不远的凉的温泉池是一个25米长的游泳池,旁边有跳台和儿童滑水,不少孩子都喜欢入此池中嬉戏。

温泉中心附近有几家外表色彩鲜艳夺目的旅馆,还有一座中式的亭阁。而温泉近处的走廊上和通道内的装饰非常得体,红、黄、紫几种颜色的花十分匹配,令人赏心悦目,足见招揽游客的用心。突然间发现,这里的植物花卉多起来,气候也变得有些潮湿。



距镭温泉不远处,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辛克莱峡谷(Sinclair Canyon)的一处天险通道,两侧峭壁与地面几乎垂直,形势险峻,公路直接由峡谷中通过。辛克莱峡谷是数千年前经水流的冲刷侵蚀而形成,因为该峡谷的形成呈“V”字形,而冰川形成的峡谷呈“U”字形,底部平滑。在落基山区,水流侵蚀而成的峡谷要少于冰川形成的峡谷。

**镭温泉镇(Village of Radium Hot Springs)

穿越天险不久,便进入镭温泉镇。令人惊异的是,这里的餐馆、旅馆和加油站比比皆是,且样式各异,多以鲜花装饰,简直是花儿的海洋,沿街的各家各户也似乎在比赛花饰,左观右看,一家比一家的漂亮。



天气也突然热起来,温湿度跟多伦多差不多。本想进入库特尼公园游客中心附近的一个超市选购一些水果,但店内并没有空调,货架上的苹果发软,葡萄便色,一股潮气扑面而来,只好作罢。

公园的游客中心外景不错,有大角羊的雕像。中心内有关于公园的历史人文介绍,以及落基山脉的沙盘模型图。中心内还有电脑可供游人使用。

进入镭温泉镇才有从仙境重返人间的感觉。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1:14:07 | 只看该作者










(图1:旅游区特制的垃圾桶主要是防熊;图2:静卧林中的麋鹿,这种表面上温顺的动物其实很凶猛;图3:约翰斯顿峡谷里悬空的登山栈道;图4:约翰斯顿峡谷一景;图5:雄伟壮观的城堡山,芙国家公园的标志性山峰,犹如一座中世纪城堡。)

(星星生活特稿 文/捷克佳 摄影/捷克佳、汪伟明)(接第206期)在加拿大落基山脉旅游区内,有无数的地热资源。但国家公园旅游手册推荐的温泉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班芙的上温泉(Upper Hot Springs),一个是库特尼的镭温泉(Radium Hot Springs),另一个则是加斯珀的梅耶特(Miette Hot Springs)。这三处温泉各具特色,上温泉虽然水流量不及后两者(分别为454,1375,1540公升/分钟),最高水温居中(47.3,45.5,53.9°C),但上温泉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仅略逊于梅耶特温泉。此外,在毗邻的几个国家公园内,上温泉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更为人所知。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旅游区的垃圾桶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不同。在早餐时,我们请教女房东,才知道里面还有不少学问。安西娅介绍说,这种垃圾桶是专用桶,需要推拉才能打开,主要目的是防熊。因为熊不时出没于住宅区附近,如果回收处理不得当,熊依赖于居民的垃圾为食,则反过来会危及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安西娅说,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也不能在院中喂狗,理论上在5-10月间也不能养鸟,这些条例主要是防止熊对人类的打扰。

第三日(7月25日)行程概要:弓河河谷大道(1A)–约翰斯顿峡谷(Johnston Canyon) –约翰斯顿峡谷(Johnston Canyon)–路易斯湖(Lake Louise)–莫琳湖(Moraine Lake)

从班芙北上前往路易斯湖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加拿大国道1号公路,另一条是弓河河谷大道(也称为#1A公路)。与国道相比,河谷大道两侧山川秀美无比,风景更为宜人。公路限速60公里,并禁止大型车辆通行,沿途观赏野生动物的机会较大。

果不其然,沿1A风景路前行,车出班芙不久,公路边就看见一头长有头角的雄性麋鹿(Elk)静卧在丛林中,引得众多游人停车观望。这种表面上温顺的麋鹿其实是一种危险的动物,丝毫大意不得。旅游手册上介绍说,在雌性麋鹿5、6月份的生育期和雄性麋鹿9、10月份的发情期,均容易对游客构成威胁,建议的观赏距离是50米以外。

另有资料介绍说,尽管如今在班夫及加斯珀国家公园处处可见,但19世纪最早到洛矶山的皮毛商,勘探队记录里,均不见糜鹿的记载。在1885年班芙公园成立后,仅在弓河河谷发现少量的麋鹿,至1906年,已经难觅其踪影,但十年后逐渐恢复正常。1917及1920年,先后有三批糜鹿自美国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运至加拿大落基山脉,并放养于弓河和阿萨巴斯卡河(Athabasca)谷地,一度还因繁殖过甚,不得不定期“枪决”部分。目前在班芙公园内就有多达3200只麋鹿,其中900多只麋鹿游荡在近班芙镇的弓河河谷下部区域。

**约翰斯顿峡谷(Johnston Canyon)

约翰斯顿峡谷是从班芙镇前往路易斯湖途中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峡谷在班芙镇以北约25公里处,这是一条伴随潺潺溪涧的峡谷,沿途景观多变,上下游两个瀑布(Low Falls / Upper Falls)是其主要的标志。从停车场至下游瀑布一段长约1.1公里,登山步道主要是依山谷峭壁而建的悬空栈道,栈道下面是动感十足的激流,白浪翻滚,阵阵涛声,响而不绝,主要景色在这一段。

下游瀑布至上游瀑布段1.6公里是在林中行,,俯首皆是漂亮的野花,各种不知名的植物散现于途中。相比而言,这一段多出一分静谧。途中,不时见到松鼠在路上窜来窜去,这里明文规定不让喂食,但松鼠可能是被有些人已经喂成习惯,专门向游人做拱手状讨吃,倒是颇为可爱。树梢上更有硕大的黑色乌鸦在啼叫,看来这里的飞禽走兽还真不少。

在上游瀑布的下端有一仅能容纳5、6人的观赏洞,可以更近距离地欣赏瀑布,但水汽极大,难以将美景收入镜头。再沿小径上行爬坡不远即可到达瀑布的上端,自上而下观赏又是另一番景色。旁边有一些版面介绍瀑布的历史和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从路标上看,再向前行则是4公里长的另一条游山线路,因时间关系,不得不放弃。

从约翰斯顿峡谷下来,没想到佳能数码相机中1G磁卡的空间就已耗用的差不多。还好,老汪带来了手提电脑,借用在停车场午餐的机会,立即将相片导出腾空。

**城堡山(Castle Mountain)

在班芙前往路易斯湖的途中会路过海拔高度为2766米的城堡山,这是班芙国家公园的另一个形象显著的地标。雄伟壮观的城堡山恰如其名,就像一座中世纪城堡,巍然耸立在弓河岸边。城堡山是一座由石灰石、白云石、页岩构成的山体,历经冰河的侵蚀再加上经年累月的风化而形成,由山壁可以看出地层的水平重叠。

文献介绍说,城堡山名字的由来可追溯到1858年,但在1946年至1979年间,这座山一度改称为艾森豪威尔山。二战结束后不久,盟国欧洲战场最高统帅德艾森豪威尔访问加拿大。时任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马坎兹·金为表敬意,下令将城堡山改名为艾森豪威尔山,以纪念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丰功伟绩。

不过,这次改名却引起了名民众的不满,一是在更名时,艾森豪威尔将军并未出席为此举行的盛宴,当地居民感觉不受尊重。此外,因城堡山名城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且用尚在人世者的名字为一座山命名也让人觉得有拍马屁之嫌。因此,后来又将此山峰正名回原来的名字城堡山。据说,为避免尴尬,将主山体东面的一座2752米的山峰还保留着艾森豪威尔这一名称。



**路易斯湖(Lake Louise)

来到落基山脉旅游,游览秀丽的路易斯湖是不可缺少的一站,也是游人摄影或绘画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在这里,路易斯湖尤如大自然的杰出作品,将墨绿色的湖泊、皑皑的冰川、茂密的森林、纯净的蓝天,与朵朵白云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人甚至将路易斯湖誉为落基山脉璀璨夺目的蓝宝石,看来一点也不为过。

路易斯湖是冰川的产物。在遥远的过去,冰川覆盖着整个湖区。冰川渐渐沉积形成一块陆地,称作晚期冰碛石,在冰川缓慢消退的同时,这块陆地起到水坝的作用,将冰川的冰雪融水贮存起来而形成冰河湖。如今的路易斯湖长2.4公里,宽500米,深90米,海拔1731米。路易斯湖背后是海拔3460米的维多利亚山,上面是终年悬挂不溶的维多利亚冰河。

路易斯湖畔游人如织,在左侧不远处的岸边,有一船只租赁处,租船时间按小时35元计算,价钱不菲。两家人分别租船,虽然身穿配备的救生衣,不过,泛舟湖上,船体随划桨东摇西晃,心情大为紧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1:13:07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生活特稿 文/捷克佳 摄影/捷克佳、汪伟明)(接上期)这种身长不足6毫米的班芙温泉小蜗牛虫(Banff Springs Snail)仅生存在当地的5个温泉池中,也是世界上的唯一栖息地。但在上世纪20年代,蜗牛虫在其它4处消失。为研究和监测蜗牛虫的种群生存状况,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将此处列为游泳禁地,以更好地保护这种小动物,并将蜗牛虫向其他几处温泉池外引移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年这些措施,那 4个翻墙入池的孩子则可能使蜗牛虫面临灭顶之灾。

温泉池旁是一间展览室和电影放映厅,介绍三位铁路工人如何发现岩洞和温泉池,经营开发权和物业所有权的争夺,以及最终政府如何将此处辟为国家公园的经过。

**沼泽步道(Marsh Boardwalk)

岩洞和温泉池遗址外,有一条步道铺架在沼泽之上,潺潺的流水自附近的温泉淌入,构成这个沼泽地的主要水源。将手伸在微热的水中,顿感光滑细腻,空气中飘浮的类似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味也比温泉池处有所减弱,只是水边略感潮湿,蚊虫仍然众多。

这里是观赏湿地生态的一个好去处,沼泽中生长着枝叶茂密的水生植物,水面上漂浮着颜色各异的水藻。不时还可以看见几尾两、三寸长的小鱼戏水。步道上也有架设望远镜的瞭望台,可供观察本区的鸟禽和野生动物。据说在一年四季之中,班芙80%的鸟类都可以在此处发现。

**朱砂湖(Vermilion Lakes)

位于班芙镇所在地以西的朱砂湖得名于颜色,其实是由三个串在一起的湖泊、池塘及水獭所筑的水坝连接组成。这里属于山地沼泽地区,是班芙国家公园最重要的湿地,也是侯鸟的栖息地。考古学家曾在朱砂湖和明尼万卡湖沿岸寻找到11000年前人类活动的证据。

过去,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为保持一定的湖面水位,一度用堤坝蓄水以便于在湖里行船和垂钓。但后来,为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又将堤坝拆除。沿一条两公里长的朱砂湖小道可以依湖边开车而行,观赏湖景直达到底。途中见到几位划船爱好者将车停在路边,身穿鲜艳的红色救生衣,在专门的船坞处放独木舟入水,在我们好奇的注目下泛舟湖中,渐行渐远。

看到不少摄影作品和明信片中均是以朱砂湖为主题,以伦多山为背景,错落有致的山峰和树木倒映在明镜般的湖水中,景色绝美。我们试图找到类似的构图点,只可惜当日天气状况和光线不佳,湖水无镜,即使游遍三湖也无法捕捉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镜头,实为一件憾事。

**诺奎山(Mt Norquay)

离开朱砂湖,沿诺奎山路北上,跨过国道1号公路,便来到班芙镇对面的诺奎山。上山是一段坡度不小的盘山路,有不少骑车健身者,甚至男女老少一家人艰难地向上登踏,道路的尽头是是冬季使用的滑雪场所在地。诺奎山的滑雪场始于1926年,多以班芙本地的家庭为主,能为各种水平的滑雪爱好者提供服务。在冬日,这里是班芙的一大胜景,但夏日里观光客并不多。车停半山腰观景台回望班芙,远处的伦多山和硫磺山一左一右为班芙镇护驾,道路和弓河穿镇而过,自然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色。

**班克赫德(Bankhead)

按照官方旅游图的推荐,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位于卡斯开山峡谷(Cascade Valley)以明尼万卡湖(Lake Minnewake)为主的一系列景点。进入峡谷不远,途中经过下班克赫德(Lower Bankhead),这里有一条小路通往曾经辉煌但现已废弃的小镇——班克赫德。

自1886年维多利亚女王获准在弓河河谷内可以进行煤矿开采以来,先后有坎莫尔(Canmore,1886-1997)、安瑟若塞特(Anthracite,1886-1904)、乔治敦(Georgetown,1912-1916)、班克赫德(Bankhead,1904-1922)几处是煤炭采掘区。但后三处煤矿因故分别于20世纪初期相继关闭,坎莫尔煤矿是最后一个关闭的,时间是1997年7月。

据介绍,班克赫德矿场1904年初期只是供应太平洋铁路火车所需燃煤,但1906年市场燃煤供不应求,促使铁路公司迅速扩充矿场规模,并在附近建立聚落。在1904至1922年间,以煤炭采掘为主的班克赫德一度红火,小镇规划人口1500人,鼎盛时期镇上各种设施齐全,镇上有40座住宅,两栋大宿舍楼,一座教堂,一所学校,以及一些体育运动设施,居民甚至享受自来水与用电,景况胜于班夫和坎莫尔。而今,当时的建筑大多已经荡然无存。

当时的居民大多由来自德国、波兰、意大利,其中还有60名华人,华工从事的是最低微的煤矿分级工作。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华人显得与社区格格不入,在卡斯开河边自成聚落,俨然一处小中国城。受战后经济萧条的影响,和罢工浪潮以及来自政治层面有关国家公园内停止工业活动的压力,1922年6月15日,班克赫德煤矿宣布关闭,小镇居民900多人不得不外迁,建筑物或廉价出售,或搬迁他处,人员则大多流向坎莫尔或班芙镇,班克赫德很快便成为空无一人的鬼镇。

**明尼万卡湖(Lake Minnewake)

明尼万卡湖呈长条形,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水库,回水长度约20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该湖是班芙国家公园中最大的一处水面,也是公园内唯一允许机动船行驶的湖泊。该湖的名字来源于克里族印第安人,意思是水精灵湖。印地安人相信,湖里住了一头半人半鱼的水怪,因此他们不敢在湖中游泳、泛舟。1912年,该湖的出水口建起了水坝,令湖面水域增加。1941年,湖面又进一步扩张。

在明尼万卡湖,可以花两小时乘船直达湖首,饱览引人入胜的湖区风光和野生动物。垂钓在这里也备受欢迎,湖中的鳟鱼更是钓客的最爱。在湖边车载下船处,看到两个人正在给橡皮艇打气,不多时,就准备完毕,启程往湖中钓鱼。

休息片刻,开车穿越水库大坝,顺道游览附近的其他景点。行车在坝体上,看到坝边有不少人身着潜水服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一些氧气罐和潜水镜等器材散落在附近,粗略数了一下,这里竟然有超过20辆汽车之多,看来潜水爱好者的人数还真不少。据介绍,与兴建水坝之前相比,湖面已经高出25米,原有的明尼万卡码头已没入水中,不知道这些人在水中能否看到过去的码头。

两杰克湖(Two Jack Lake)比较小,与明尼万卡湖相连,应该是大坝修筑后,水面升高所形成的淹没区。公路地势较高,路边的河滩是个吃野餐的好场所。再先前行,江森湖(Johnson Lake)的景色相对好很多,距停车场不远处有一座有小木桥,湖光山色相映,十分美丽。附近也有一些远足路程,看看时间已经不允许,便没有去。
**上温泉(Upper Hot Springs)

返程直达班芙硫磺山的上温泉,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上温泉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游泳者,或者说是洗澡者。在这里洗温泉,让人想起中国的公共澡堂,只不过是男女混杂,肤色不同罢了。这里还出售有洗温泉的年票,相信坚持在这里打持久战的人不少。售票处的资料介绍说,推荐洗20分钟,看到池中浸泡者舒适的样子,我们也禁不住跳入水中。温泉池子是不规则型,深浅不一,池边墙上的指示牌数字显示水温40度。池中有些地方有出水口,水流压力像按摩一样,十分舒服。更令人惊奇的是,蚊虫叮咬的地方,经过温泉的浸泡,一下就消减痛痒不少,手上身上也感觉光滑不少,温泉池的疗效果然不同凡响,令人陶醉。

资料介绍说,现今的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所建。这处温泉的商业性利用始于1886年。当时,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医生R.G. 布雷特用水管从2400米外的硫磺山引来温泉水,办起了一所疗养院。布雷特声称温泉水差不多能包治百病,同时,他在上温泉右侧建起一座美景别墅。曾几何时,温泉旁边的树上钉满了手杖和拐杖,据说是那些泡过温泉澡后不再需要它们的人留下得的。但1901年,一场大火将布雷特医生温泉旁边的别墅夷为平地,布雷特医生的疗养院也在1933年毁于火灾,现今的卡斯卡花园就建在疗养院的旧址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6-14 16: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Yagou
风景不在眼里,在心里!
望若 发表于 2011-6-13 21:19

先在眼里,后在心里,最好在相机里,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网名跟一个人的笔名一样,蒙特利尔叫《七天》的报纸,有个专栏主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6-14 16:16:57 | 只看该作者
上个月底在Calgary出差,见到了几年前从安省伦敦举家搬到卡市的朋友。他热情邀请我们全家找机会夏天到班芙(Banff)来玩,说那千年冰川不断在融化,一年跟一年看到的都不一样,说什么电影断背山就曾在班芙取景拍摄过...
俺的这位朋友口才很好,讲话不紧不慢,很有煽动性,弄得我恨不得今夏就行动。
临走前,朋友要陪我去卡城去看看,俺说两个大男人一起看景太别扭,还是你说怎么走,怎么泊车,怎么看景,我自个快速走马观花吧。 结果他讲的很详细,说在泊车的地方顺坡爬高可以一揽卡城全景,走过小桥,进入湖心岛,再过一个小桥就到了Downtown Calgary. 站在桥上,望上游看是如何如何的风景,再望下游看,又是如何如何的另一番景....那阵势,卡城秀色无敌。
结果,俺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感觉比俺们多伦多的湖心岛差一大截子,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
看来俺属于叶公好龙之类,欣赏水平需要提高。
Yagou 发表于 2011-6-11 10:59

哪里你都去过,羡慕当中。
到蒙特利尔,一定跟俺说一下,俺请你喝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6-11 09:59:53 | 只看该作者
上个月底在Calgary出差,见到了几年前从安省伦敦举家搬到卡市的朋友。他热情邀请我们全家找机会夏天到班芙(Banff)来玩,说那千年冰川不断在融化,一年跟一年看到的都不一样,说什么电影断背山就曾在班芙取景拍摄过...
俺的这位朋友口才很好,讲话不紧不慢,很有煽动性,弄得我恨不得今夏就行动。
临走前,朋友要陪我去卡城去看看,俺说两个大男人一起看景太别扭,还是你说怎么走,怎么泊车,怎么看景,我自个快速走马观花吧。 结果他讲的很详细,说在泊车的地方顺坡爬高可以一揽卡城全景,走过小桥,进入湖心岛,再过一个小桥就到了Downtown Calgary. 站在桥上,望上游看是如何如何的风景,再望下游看,又是如何如何的另一番景....那阵势,卡城秀色无敌。
结果,俺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感觉比俺们多伦多的湖心岛差一大截子,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
看来俺属于叶公好龙之类,欣赏水平需要提高。

calgary.jpg (160.78 KB, 下载次数: 41)

May20,2011 at Calgary

May20,2011 at Calga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6-10 14:23:36 | 只看该作者
我又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做一个大旗如何,集体出去玩时,打个大旗好象挺酷。
nihaoquebec 发表于 2011/6/10 11:42


知道你那点鬼心思,想把你那罗卜戳飘扬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6-10 10:42:23 | 只看该作者
你申请加入无忧党,帅哥那个萝卜章就归你保管啦。他是无忧党总秘书,急需配个小秘保管印章啥的

等大部队上来,咱就点火BBQ,把你家这寂静的落基山旮旯闹个天翻地覆,再押了黑红二马还巢哈
孙不懂慢吞吞 发表于 2011-6-8 14:38

我又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做一个大旗如何,集体出去玩时,打个大旗好象挺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6-8 13:38:27 | 只看该作者
主席的脑子真好啊, 我昨上传了半天, 它死活不动. 你咋也得拿箩卜给它盖个章啊, 你看帅哥的那个萝卜绰多好看~

顺便汇报, 大部队已经蠢蠢, 俺就功成名就了~
seaweed 发表于 2011/6/8 14:17


你申请加入无忧党,帅哥那个萝卜章就归你保管啦。他是无忧党总秘书,急需配个小秘保管印章啥的

等大部队上来,咱就点火BBQ,把你家这寂静的落基山旮旯闹个天翻地覆,再押了黑红二马还巢哈 :smok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6-8 13:17:01 | 只看该作者
主席的脑子真好啊, 我昨上传了半天, 它死活不动. 你咋也得拿箩卜给它盖个章啊, 你看帅哥的那个萝卜绰多好看~

顺便汇报, 大部队已经蠢蠢, 俺就功成名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6-8 11:5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不懂慢吞吞 于 2011-6-8 12:55 编辑
阿省有三个国家风景区, 这只不过是一个里的一部分. 我以前贴过一些, 留了一些给有创意的人.

结果一众人等都呼啦啦地扫了一次当. 没一个去过新地方的, 充分体现了国人爱跟风的精神. 我都懒的再贴了.

昨天我本来想传个照片的, 大概咱资历太浅, 怎么也传不上. 今早看主席也被拒在垃圾筒附近徘徊, 心里才好受了很多.
seaweed 发表于 2011/6/8 10:40



waterton's national park

俺帮阿草上来啦!QQH,是这个吧?咱前年开圣诞大宴的那地儿。

俺喜欢去没人去的好风景,草还是给俺上来吧。回家俺给你送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6-8 09:40:09 | 只看该作者
阿省有三个国家风景区, 这只不过是一个里的一部分. 我以前贴过一些, 留了一些给有创意的人.

结果一众人等都呼啦啦地扫了一次当. 没一个去过新地方的, 充分体现了国人爱跟风的精神. 我都懒的再贴了.

昨天我本来想传个照片的, 大概咱资历太浅, 怎么也传不上. 今早看主席也被拒在垃圾筒附近徘徊, 心里才好受了很多.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6-8 08:32:39 | 只看该作者
打算进落基山呢。有木头指引,海草招待,俺就省心啦  不过木头可要在夏天结束前指导完毕哦。
孙不懂慢吞吞 发表于 2011-6-7 14:31

木头指引,海草招待,8错8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6-7 13:3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不懂慢吞吞 于 2011-6-7 14:32 编辑

打算进落基山呢。有木头指引,海草招待,俺就省心啦 不过木头可要在夏天结束前指导完毕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1:19:40 | 只看该作者
因工作繁忙,游记未能全部完成,实为憾事。如果有时间,我会凭摄影照片将记忆再拉回落基山脉。

第5日之后的大致行程为

第六日

路易斯(Lake Louise)和莫琳湖(Moraine Lake)故地重访。

第七日

Bow Lake–Peyto Lake–Mistaya Canyon–Saskatchewan Crossing
进入Jasper National Park

Columbia Icefield Center–Sunwapter Falls–Athabasca Falls–投宿Jasper镇

第八日

Jasper镇–Mallgne Canyon–Medicine Lake–Mallgne Lake
返回至Jasper镇附近的 Lake Annette 和 Lake Edith,然后是Jasper Park Lodge。金字塔湖(Pyramid Lake)和金字塔山(Mt. Pyramid)

第九日

回程

Jasper镇–卡尔加里–多伦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