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3°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113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连载] 谁是新疆的主人(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9 12: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新疆有点紧张,让我想起很久前写过的一篇老文,冷饭热炒一下,文章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为防各位看的累以连载的形势贴出:

------讨厌的分割线-----------
谁是新疆的主人(一)

前几天中国使馆门前疆独示威,居然有一个女的身上的T-SHIRT上写着“GET OUT OF OUR LAND”,看的我郁闷啦!新疆到底是谁的LAND?!现在我就来掰一下新疆的历史和维吾尔族的来历。

新疆原名西域,在汉朝之前,中国还没有涉足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的了解也不多,直到公元前157年到179年的某一天,一个叫兮雩浅的匈奴使臣来到西汉皇帝孝文帝刘恒跟前对他说西域的26个国家已经都被他征服了,现在轮到汉朝了。

这个匈奴可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屡犯中原,连汉高主刘邦都曾差点被他们卡嚓掉。他们自称是大禹部落的一个分支,不过当时的中原人民不承认,认为这只是他们借口侵占中原的一个借口。

起初的汉不是匈奴的对手,不过汉也有她的优势,那就是她有一个好皇帝孝文帝。这个孝文帝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景之制”的开创者,文帝对内搞活 经济,对外远交近也交,年年向匈努进供示弱,还把宗女嫁予单于,在战略上一再拖延匈奴的进攻。文帝之后的景帝也很好的继承了他老爸的国策,继续推崇黄老治 术,修养生息,到公元前141年景帝驾蹦的时候,中国已经恢复了元气,终于具备了和匈奴一战的实力,一切READY,只欠东风。

说东风,东风到,汉武帝闪亮登场!汉此时虽然已经很强盛了,可是要击败匈奴依然不是件说做到就能做到的事。为了击败它,武帝决定把当时世界上认识的国家都联合起来,于是他派出了一个重要的使节出使西域诸国,这个使节就是张骞。

前139年,张骞出使大月(rou),这个大月国之前在敦煌一带,后来被匈奴击败逃到现在的阿富汉一带去了,(据说连他们的老皇帝的脑袋都被单于 砍下来当了尿壶),不过因为事过境迁,大月国已经放弃了对匈奴的复仇,所以张骞除了被匈奴强嫁了一个小老婆外,啥也没谈成。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通过 张骞的出使,中国第一次放眼中亚,看到的是一个比当时的中原还要广阔的天地,这一发现令汉武帝激动不已,就好比后来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一样。不久后他再使张 骞去西域,并将武帝决心征服这片土地的决心带给了西域各国。这次张骞走的更远,甚至使团中有人到达了罗马。张骞死后,他身前的外交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西 域各国开始纷纷派出的使节到达长安,西域,甚至今天中国西南的云贵一带都和中原建立了联系。

武帝在外交上进取的同时,军事上更是积极进攻。公元前133年,雁门马邑商人聂翁献擒单于之计(“马邑之谋”),结果因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导致延误战机,情报败露,单于全身而退,毫发无伤,这终于导致了长达数百年的汉匈战争全面爆发。

四年后(前129年)匈奴进攻,汉大将军卫青、公孙敖、李广、公孙贺出兵迎战,结果除卫青外皆败。这也许就应征了那句话:“万事开头难”吧。

不过既然开了头,那胜利迟早会来到。说来就来了!第二年(前128年),卫青、李息出兵雁门(山西右玉)、代郡(河北蔚县),宰数千匈奴,小胜。

又明年(前127年),匈奴进入上谷、渔阳,卫青、李息出云中迂回进击,结果大败楼烦王、白羊王,战利颇丰,一举收复了秦之后被侵占去的河套地区,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塞堡,并设朔方郡(内蒙古杭锦旗北)。

前124年,匈奴想夺回河套,进兵朔方、定襄、雁门、代郡、上谷,卫青率六将十余万兵马,出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右北平(内蒙古宁城西南)、朔方,深入匈奴汗国三百公里,围攻右贤王,俘虏一万五千人,牛羊近百万。这就是著名的“漠南之战”。

前123年,卫青再出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不过这次吃了败仗,大将赵信被俘后投降,匈奴也很有意思,赵信投降后高兴的不得了,还为他专门修建 了一个“赵信城”,故址就在今天蒙古国杭爱山南麓。不过话说回来,建这个城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没有专门储备军事物质的地点,这个“赵 信城”实际上是赵信投降后教授匈奴为作战专门设立的军屯。不过匈奴学到了先进的军事思想,却没有能够担当大任的将才。这个赵信城建成后反而成了汉军的攻击 目标。而汉军则恰好相反,虽然吃了败仗,但是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将才,一个新的将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他就是后来威镇大漠的千古名将霍去病,这一年霍去 病还不到18岁。

前121年,卫青再携霍去病出战,霍去病不负众望,越过焉支山,千里大迂回。六天中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 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 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这还不算,同年,霍去病再次出兵,越过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深入一千余公里,杀敌三万零二百人。从此 河西走廊变成了霍去病走廊,反正匈奴是不敢在这里走了。

不敢走了怎么办?那就只好投降了,河西走廊是匈奴汗国浑邪王的防区,浑邪王终于承受不住卫青和霍去病不断在这里“走来走去”,于前121年归顺了 汉朝,浑邪王归顺的时候还唱了首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着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自此,通往西域的大门被踹开了。

匈奴丢了河西走廊后,已经没有实力在漠南与汉军再战了,只好远走漠北,并希望引诱汉军深入大漠,然后来个以逸待劳。汉军也不是吃素的,深入就深入,谁怕谁?就这样,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出兵大漠,拉开了“漠北之战”的序幕。

西线卫青领军,在沙漠里就遇到了匈奴伊穉邪(zhi)单于本部,大打了一架,结果伊穉邪招架不住,掉头跑了。卫青一直追到之前那个赵信城下,反正 单于抓不到了,就顺手把城捣了,结果匈奴不但城白修了,而且还将他们存放在城里的全部粮草都拱手送给了汉军,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个赵信可算是上演了西 汉第一“无间道”大戏了。这个“赵信城”也成了一个千古大笑料,所以说人才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不过由于与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迷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 北,导致西线进攻功亏一篑。

东线霍去病过沙漠时没遇到什么抵抗,很顺利的到达漠北。不过迎接他的也不是善类,而是之前一直保存着实力的左贤王。结果那一刻,伟大的彪骑将军, 他继承了大汉的光荣传统!汉军战神附体,霍去病他一个人代表了大汉悠久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他杀了匈奴的北车旨王, 俘虏屯头王、韩王等,还一路追杀到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留下一块“到此一游”石碑,又继续打到翰海(贝加尔湖),才收兵还朝。两年后,霍去病 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英年早逝。霍去病给人留下的除了他传奇般的战功外,还有那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漠北之战后,匈奴已经不再对汉构成生存上的威胁了,汉的控制区域已经扩大到了几乎整个大漠以南,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今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地 名陆续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 等地驻兵屯田。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发生分裂,5个单于相互攻击,其中最大的两支,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败俱伤。为了争取汉朝的支持,争先恐后“遣子 入侍汉廷”作人质,以图获得汉朝支持。最终呼韩单于败给了郅支单于后归顺了汉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匈奴附汉”。从此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 设西域都护府,统管西域事务。

至此中国几乎已经控制了西域的全部地区(注:中国古代广意上的西域的地理范围远比今天的新疆大的多,北到贝加而湖,西至波斯,南到帕米而高原,本文的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和蒙古高原一带)。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最早是一个叫陈汤的人说的,公元前44年,郅支单于在打败呼韩单于后也是元气大伤,就派来使节说也愿 意归附汉朝,并请还人质,汉朝就排出使节谷吉护送人质回去,结果郅支出尔反尔,人质到手后就把谷吉给杀了。后来汉朝又派人索要谷吉的尸首,郅支单于不但不 给,还不是侮辱就是扣押使节。这件事传到西域一个叫陈汤的校尉的耳里十分气愤。

公元前36年,陈汤矫诏出兵,一路上还借了乌孙国的兵,直杀到郅支城下,这个郅支城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这里原来的主人是康居人,康居 人之前因为害怕匈奴的凶残只好表面上臣服,等汉朝大军一到,立刻跑的一个人影都没了。郅支身边只剩下很少的人,没办法,他只好亲自去守这座空城,连他的妻 妾数十人都上了城楼,结果当然挡不住陈汤的进攻,正是所谓“失道者寡助”。郅支单于和他的妻妾们一个不留,统统做了陈汤的刀下鬼。陈汤远征胜利后就留下了 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言。中国军队的下一次远征郅支城是800年后的唐朝了,后话不表。

不过北匈奴生命力也够顽强,遭到这样的打击还没完蛋。回光返照出现在东汉初年,乘中原战乱,北匈奴短暂的恢复了一些元气卷土重来,重新夺取了西域 部分地区。东汉于公元60年左右国力恢复,由班超再出使西域,并通过外交手段重新夺回控制权。北匈奴则于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被大将军窦宪、耿秉 再次大破于金微山(蒙古杭爱山),北匈奴战败后,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又于124年和126年两度被班超的儿子,班勇击败。那时东汉对西域的控制 已经扩大到了今新疆吐鲁番一带。137年,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被汉将斐岑击毙。没过多久,151年,新的呼衍王又被汉将司马达击毙在蒲 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北匈奴终于扛不住了,对西域彻底失去信心,从此西迁,永远的离开了这片土地。

北匈奴西迁后的去向史料上没有记载,有传说北匈奴被彻底击垮后,从此对西域彻底心灰意冷,花了300年的时间向西迁徙到了欧洲,并引发了罗马帝国 的崩溃,这些匈奴人成为今天匈牙利的前身。不过这个观点存在争议,因为虽然欧洲历史上4世纪左右确实存在一个来自东方的民族入侵,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终灭亡了罗马帝国,但是这个来自东方的民族是否就是北匈奴却无文字可考,这中间的300年断档成了一个迷。

可是不管西边亮不亮,东边毫无疑问是亮的!中国从汉武帝开始逐渐从匈奴人手里取得了对西域的控制权这一点是铁的事实。

顺便交代一下南匈奴的结局。南匈奴降汉后被安置在河套地区,直到216年,被曹操取消了单于封号并再次拆分成五部,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南匈奴从此从一个外族彻底的转变成了中国内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以这种方式实现了他们最初的心愿:“成为大禹的后人”。他们猜到了结果,但没猜对过程。

好了,啰啰唆唆说了这么一大堆,那么和本文的主角维族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没关系。因为这时候别说维族,维族的祖宗都还没出生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主线,继续寻找族吧。
沙发
发表于 2011-8-9 16:01:08 | 只看该作者
Knew some histories about "西域",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8-9 21:19:58 | 只看该作者
佩服!51绝对应该付稿费给你!!

也长了不少知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8-9 21:2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秦息 于 2011-8-9 22:36 编辑

老乱整理这些,化了不少精力了吧,认真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8-10 23:44:37 | 只看该作者
芥末好的文章,顶到前面来:thumb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8-11 18:05:38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新疆是大清炮队的,整个地球都是属於大清炮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8-11 19:43: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又新来一个搅局的五毛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8-11 21:40:57 | 只看该作者
老乱的东西还是相当有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