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5°
    温度感觉: 13°
查看: 151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欧胡会谈看欧巴马的中国政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09:48: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02_6_30_26_307.html
( 2009年4月1日 --多维新闻网)

(中央社记者刘坤原华盛顿特稿)美国总统欧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在伦敦20国集团(G20)峰会前举行双边会谈。从会谈内容可以看出,欧巴马对中国的重视,超过后期的小布什。美中关系即将进入新阶段。

白宫新闻官员在会谈后的新闻简报会上说,美国与中国在过渡时期经历过不甚平坦的关系。每次发生状况,都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才得以删除。现在,「过渡时期已经结束了」。

「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这是很勇敢的说法。言下之意,美中关系已经进入正常阶段。

小布什在2000年就任美国总统之初,将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毅然将克林顿时期对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改为「战略竞争对手」。

不过,随着时间的转移,布什与中国先后任领导人江泽民和胡锦涛交往日益热络。最后,布什在卸任前,在国内及国际的一片反对声浪中,坚持前往北京参加奥运开幕式。布什也成为美国历史上,任内访问中国最多次的总统。此间政论家调侃布什8年任期,留下的唯一政治遗产,是热络的美中关系。

欧巴马显然有意在美中关系上超越小布什。他在去年11月当选总统后,即与胡锦涛通电话。今年1月就职后,再度与胡锦涛通电话。就任后立即派国务卿希拉蕊.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访问北京。中国也立即派外交部长杨洁篪回访华盛顿。

在1日的会谈上,胡锦涛邀请欧巴马于今年下半年访问北京,欧巴马欣然接受。

胡锦涛投桃报李,同意恢复因去年10月布什批准对台军售而中断至今的美中军事交流。

恢复军事交流简直是剑及屦及。双方宣布美国海军军令部长罗格海(Gary Roughead)上将,将应中方邀请,于4月间访问中国,参加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纪念活动。美国也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层官员,于今年访问华盛顿。

白宫说,欧巴马与胡锦涛达成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积极、合作及广泛的21世纪美中关系。维持并加强所有层级的交流活动。

更具指标性的动作是,双方同意建立「美中战略暨经济对话」,由美国国务卿希拉蕊及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共同主持战略对话部份,并由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共同主持经济对话部份。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中之间已有双方外交副部长层级的「高层对话」,及财政部长层级的「经济战略对话」。欧巴马和胡锦涛决定将两项对话合而为一,取名为「战略暨经济对话」,并将主持人层级提高到双方领导人的「特别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中国不断争取将「高层对话」「正名」为「战略对话」而不可得。布什政府坚持「战略」两字必须保留给美国与盟邦之间使用。因此出现「一个对话,各自表述」的奇特现象。中国不理美国反对,自行称呼为「中美战略对话」,美国则坚持称为「美中高层对话」。

如今欧巴马轻易从布什坚守8年的防线后退,将新建立的外交对话机制冠以「战略」二字。依照布什的标准,中国已是美国的盟友。

此外,白宫新闻官员在简报会中的一段话令人颇堪玩味。这位官员说,欧巴马总统清楚表明,许多国际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无力解决。他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可以寻求它协助解决世界问题的关系。

这位官员说,这次会谈正是欧巴马总统希望达成这项目标的第一步。

从「过渡时期已经结束」,到给予中国「战略」地位,再到「没有中国合作,美国无力解决问题」,欧巴马显然已决定与中国展开「21世纪新伙伴关系」

5_0P63AS6_5.jpg (75.48 KB, 下载次数: 18)

5_0P63AS6_5.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07:26 | 只看该作者

白宫发布奥巴马胡锦涛会晤正式声明稿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d=886580&dcid=1
(中央社    2009-04-01)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日在伦敦20国集团(G20)峰会举行前会晤,双方同意建立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今年夏天在华府首次集会;双方也对承诺继续发展军事关系。白宫发言人办公室当天发布奥胡会正式声明稿,重要内容如下:

  2009年4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利用在英国伦敦参加20国集团领导人第2次金融峰会的机会进行会晤,2位元首就美中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全球议题广泛交换意见,并且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 努力增进美中关系

  双方同意建议一个积极、合作和全面的21世纪美中关系,保持并加强双方在各个层次的交流。胡锦涛主席并邀请奥巴马总统今年下半年访问中国,奥巴马总统欣然接受邀请。

  双方同意建立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作为本国元首的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将主持对话的战略轨道,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中国副总理王歧山将主持对话的经济轨道。双方今年夏天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第一轮对话。双方表示,他们将继续透过高层联合商贸委员会的机制,增进经贸方面的互利合作。

  双方同意在包括经贸、反恐、执法、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卫生在内的广泛领域,加深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恢复并扩展在限制核子扩散以及其他国际安全议题上的磋商。双方还对增进在立法机构、地方当局、学术、青年以及其他领域的交流表示欢迎。双方同意尽快恢复人权对话。

  双方对发展军事关系都做出承诺,并将致力于彼此关系的继续改善和发展。双方商定,美国海军军令部长罗格海上将将应邀于4月访问中国,出席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纪念活动。美国也期待中国军方领导人今年访问美国。

  双方同意保持密切联系与协调,为解决冲突以及降低造成全球与地区不稳定的紧张而合作,其中包括: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伊朗核问题、苏丹人道主义问题以及南亚局势。

  双方同意加强政策对话,在美中10年能源与环境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实际合作,在能源效率、再生能源以及洁凈能源技术方面进行积极合作,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取得积极成果与其他有关方面合作。

  二.加强经济与金融合作

  两国国家元首讨论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面临的挑战。他们保证,作为2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合作,帮助世界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加强国际金融系统,以便永远不再发生这样的重大经济危机。

  两国领导人对另外一方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表示欢迎,并且同意这些措施已经在全球经济上发挥稳定作用,他们也同意坚强的金融体系对恢复增长至关重要。他们对美中两国致力于关注这个领域的问题表示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致力于落实《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以及金融稳定计划。他并且强调一旦复苏确立,美国将把美国的财政赤字削减50%,将赤字降低到可以持续发展的水准。胡锦涛主席强调中国对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的调控和扩大内需方面所作的承诺,特别是消费需求方面以保证可持续增长,以及确保稳定和相对快速的经济发展。

  两国领导人同意国际金融机构应该具有更多的资源来协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承受资本短缺的压力。美中两国将就这个目标采取行动,美中两国同意一同努力,坚决支援对所有国家都会获益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流通。为此目的,双方都将致力于抵制保护主义和确保美中国贸易的健全和稳定。

  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讨论了改革和强化全球金融体系所需要的改革法规和监管体系,其中包括法规的标准。胡锦涛主席欢迎美国最近宣布全面重审金融法规改革的议事日程。奥巴马总统则欢迎中国承诺继续其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两国元首同意,需要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架构上做出全面改变。奥巴马总统强调,需要做出这样的改变,使这些组织能够更好地反映国际体系中新兴市场经济日增的力量。

  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结论认为,美中两国继续紧密合作对维持目前世界经济的健全以及未来世界经济的健全发展都至关重要。他们都了解,作为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美国和中国需要和其他国家一起合作,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顺利运作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成长。为了达成这项目的,两国将透过已决定设立的战略经济对话,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气候改变和能源、以及其他重要议题上,交换意见并加强合作。

2ztm78x.jpg (39.65 KB, 下载次数: 20)

2ztm78x.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09:46 | 只看该作者

胡奥会十分钟公开对白 记者喜出望外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886534&dcid=24
(香港文汇报    2009-04-01)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的初次见面在良好的气氛中开始,之前两人虽然是靠 “电话” 保持密切沟通,但见面时并无任何隔阂,亲切笑着握手后,便直接转入会晤主题。

  与过往的采访安排明显不同的是,记者可以全程拍摄两人会晤的“开局” 对话,过去采访中美领导人会晤的开场白多是 “限时五分钟”,有时更加简短,但这次却让记者停留十分钟,且完整地表达了此次会晤的重心,自令香港记者喜出望外。可惜伦敦与香港有八个小时时差,只能飞快打字稿,也只刚刚赶及香港深夜十二时前将稿发到总部。

28_3801_3f051290c0f795c.jpg (107.05 KB, 下载次数: 18)

28_3801_3f051290c0f795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13:09 | 只看该作者

李侃如:奥胡会是中美合作的良好开端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_2_10_10_0_985.html
( 2009年4月1日--多维新闻网 )

【德国之声】本周三,伦敦20国集团峰会召开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驻伦敦大使馆举行了二人间的首次会晤。双方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改善双边军事关系。奥巴马同时接受邀请于今年下半年访华。德国之声记者就本次会晤采访了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

曾担任奥巴马竞选班子中国顾问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侃如认为,奥巴马与胡锦涛的这一首次会晤是成功的。他说,这次会晤是二人在今后各自四年的任期里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开端。

会晤后,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美中双方愿在经济、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和其它国际问题上加强关系。李侃如对此评价说:"声明中提到加强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十分广泛,而没有提及许多领域存在的意见分歧。此外,在声明中,双方对双边关系的现状进行了定位,即积极、合作与广泛的双边关系,并表示将继续向前推进。"

在经济议题上,不久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就美国国债和美元储备的安全性表示担心,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建立代替美元的超主权储备货币,都是中美关系中引起国际关注的话题。

李侃如表示:"周小川的表态,以及最近一段时期我所观察到的中国的表现,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迄今为止,在国际问题上,中国的风格一直是等待其它国家提出建议,然后中国会作出评价,由此引发讨论。而现在中国开始带头了。周小川的表态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他就一个重要的国际议题、公开地在国际上发表意见。我想,这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上正在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李侃如说,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思考,鉴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加、以及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困难时期,中国该如何作为。李侃如预计,今后将看到更多类似周小川这样的带头表态。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奥巴马和胡锦涛会晤的一个重要内容。李侃如评价说:"尽管两位领导人都表示反对保护主义,但是两个国家的纪录都显示,在这方面并非完美无缺。我想,二人是希望表明愿尽全力反对保护主义,因为双方都认识到保护主义会导致双输的局面。"

美中两国首脑的会晤还决定改善军方之间的交流。而在此之前,美国与中国船只在南海附近的冲突,以及美国公布中国国防军备报告引发中国抗议,都引发两国军事关系紧张。李侃如说:"在声明中,我没有看到双边军事交流中具有根本性变化的内容。我只注意到,美国将派出高级别官员出席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的庆典。这样的高级别互访当然是好的,但是美中军方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或其它形式的合作。因此,我认为美国白宫的这份声明在军事交流上的内容极其有限。"

去年,由于美国对台军售计划,中国中断了与美国的军事对话。李侃如认为,尤其在军事领域,遇到问题,双方之间的对话应当进一步加强而不是中断。他认为,在军事方面,双方还没有形成有持续性的、被充分接纳的交流。

胡锦涛和奥巴马还宣布今后将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美方由国务卿克林顿和财长盖特纳领衔。但这一对话的具体形式与内容目前尚不明确。双方还宣布恢复人权对话。

9983676.jpg (41.91 KB, 下载次数: 20)

99836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16:54 | 只看该作者

奥巴马会胡锦涛美中关系开新篇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1_23_46_46_435.html
( 2009年4月1日 --多维新闻网 )

VOA记者木风/正在伦敦参加20国集团会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星期三会见了中国主席胡锦涛。双方为今后美中关系发展制定了新的框架。奥巴马接受了胡锦涛的邀请,计划今年访问中国。

奥巴马总统是在他下塌之处--美国驻英国大使馆--会见胡锦涛主席的。这次会晤是伦敦20国集团峰会的重要看点之一。

*从战略经济对话到全面战略关系*

奥巴马和胡锦涛在这次会见中达成一些重要共识,就双边关系的发展确定了新的框架。根据白宫公布的双方会晤声明,双方决定设立新的对话机制,这个机制的名称叫作“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名称是从布什政府建立的“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演变而来,区别是“战略经济对话”变成了“战略与经济对话”。

按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解释,新的措辞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希望美中关系不能只局限于经济层面,还要扩大到更广阔的全面战略关系。

声明还说,新的对话从原来的一年两次减少到一年一次。主持对话的机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是美国财政部长和中国的副总理轮换主持对话。而在新的对话机制中,对话分成两块儿,一块是战略对话,由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和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分别主持,另一块儿是经济对话,分别由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中国副总理王歧山主持。首次对话计划今年夏天在华盛顿举行。

*奥巴马在下半年访华*

胡锦涛主席在会见中邀请奥巴马总统在今年下半年访问中国。奥巴马总统“愉快地”地接受了邀请。

会晤声明还说,两位元首对两国政府各自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表示欢迎,并一致认为,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对稳定全球经济产生了作用。双方还表示,要加强合作,支持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双方还承诺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确保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和稳定。

在全球经济萎缩之际,各国政府都展开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振兴经济的行动。但是,这些缺乏协调的行动往往给保护主义提供了抬头的机会,相互之间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协调,遏制保护主义是人们对这次20国集团会议有所期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防止保护主义美中有责*

华府世界金融问题专家,“国际经济”杂志编辑戴维·施密克(David Smick)在华府一个20国集团伦敦峰会研讨会上表示,目前的世界贸易形势非常严峻,美国和中国等世界大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采取行动,防止保护主义卷土重来。他说:“不到一个星期前,世贸组织发表预测说,今年全球贸易量将会下滑9到10个百分点。在1929年到1932年间,世界贸易收缩了30%。所以,从贸易角度看,我们已经步入萧条之路。除了经济影响之外,政治层面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如果不小心,保护主义将会抬头。”

世界银行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20国集团的成员中保护主义倾向相当明显。这些国家虽然都在上次华盛顿峰会上承诺要反对保护主义,但是从那以后,其中有17个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上届财政部部长保尔森的助手,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财政部长克莱·劳里(Clay Lowry)在研讨会上把保护主义列为20国集团峰会面临的7大挑战之一。其它的挑战包括稳定金融系统,刺激世界经济,改革金融系统监管等。“保护主义将是很多国家都必须关心的一个领域。坦率地说,这个问题正在扩大,而且还会进一步恶化。” 劳里现在是华盛顿战略咨询公司Glover Park的执行主任和乔治城大学的国际金融学教授。他指出,美国和中国,一个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一个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双方关系密切,矛盾重重。但是保持贸易开放是双方的利益所在。

*管好纠纷别失控*

就在奥巴马总统会见胡锦涛主席的前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了长达55页的有关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影响到美国企业利益的政策行为,其中涉及政府补贴、税收政策和监管条例等等。

彭博新闻社引用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加里·霍弗鲍尔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平衡问题,既要努力管理好纠纷,同时又希望事情不要失控。”

001a.jpg (58.5 KB, 下载次数: 19)

001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1:19:29 | 只看该作者

德媒:“胡奥会” 使 G20 失色 成 G2 预演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886568&dcid=12
(中评社    2009-04-01 )

    在有些外国媒体看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1日在伦敦举行会晤甚至盖住了G20峰会本身的光芒,使后者“黯然失色”。德国媒体称,“许多观察家不再将这次峰会称为‘G20’,而是‘G2’,即中国和美国”。
  
  德国《柏林日报》4月1日以“G2的预演”为题报道称,世界力量中心———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元首举行面对面的会谈,成为这两个国家互相摸底的机会,“奥巴马对这位客人不敢怠慢,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是美国的债主”。该报道还称,有分析认为,中国和美国将建立G2机制,广受瞩目的“胡奥会”也许是这个机制的预演。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月31日报道说,这场金融危机可能会是“中国崛起”的历史性转捩点。在伦敦的G20上,人们将会比以往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权力的推移。许多观察家不再将这次峰会称为‘G20’,而是‘G2’,即中国和美国”。

  对于西方出现的大量G2的议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G2只是一个概念,不是一种现实可操作的方案,对于这一点美国和欧洲心里都很清楚。G2的提出只是为了表明中美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诱导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以及表达一种担心,如果中美不加强合作关系,将有可能引发地缘冲突。

  朱锋认为,对于G2,中国没必要抱太多热情,中国的国家利益不需要G2机制,中国也没有能力承担那么多国际责任,一旦被架上去就下不来了。中国还远远不是强国,而是大国。

6.jpg (54.25 KB, 下载次数: 18)

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4:17:31 | 只看该作者

G20达多项协议,道指突破8千点

http://www.dwnews.com/gb/Consume ... 2_14_54_35_251.html
( 2009年4月2日 --多维新闻网 )

多维社记者安涵综合报导/伦敦G20峰会达成多项协议,美国股市同日跟着上涨,道琼斯已突破8千点。美股在4月2日强劲攀升,道指盘中一度突破8000点大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已经企稳。

截至美东时间4月2日下午2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244.12点,至8,005.72点,涨幅为3.1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53.19点,至1,604.79点,涨幅为3.4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5.61点,至836.69点,跌幅为3.16%。

另据中新网报道,英国首相布朗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由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

  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

  布朗还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出售黄金储备,以帮助贫穷国家。

  他还称,各国政府将严厉取缔“避税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计划今年内再度会晤。

  法国总统萨科齐称,他对20国集团峰会的成果感到高兴,并表示这些成果已经超出了他原来的想象。

  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20国集团所达成的协议非常好,几乎可以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互相妥协,这将给整个世界带来更加明晰的金融市场结构。

225576_1172551184.jpg (47.58 KB, 下载次数: 20)

225576_117255118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54:28 | 只看该作者

法国妥协:揭示世界已真正认识中国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886725&dcid=14
【来源: 环球社区    2009-04-02】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一直以来被中国视为西方世界的唯一净土。应该说:法国是现实主义的均势外交政策和现代主权国家观念的创始国,法国立国以来的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弱抗强、由弱转强和扶弱制强的历史,从而促进了全世界各国的政治自由和发展权利。法国又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三
种对近现代文明世界产生决定性影响思潮的发源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法国没有逃脱人类编年史上的每一种灾难。法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曾经崩溃过,但是在文化上却从来不曾屈服过,即便是在它的国力最衰微的时候,它在文化上的自信和优势却不曾动摇,这一点跟古代中国有着惊人的类似。

六十年代中期的中法建交是全球外交格局走向多极化的伟大开端。戴高乐总统不顾美英联盟国的反对,毅然决然与中国建立了国家正常关系,开辟了西方世界第一个承认红色中国的先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总统两位巨人高瞻远瞩的历史性决定,典定了中法两个大国长期的外交战略走向,法国历届总统基本没偏离过戴高乐总统意向,尤其是后几轮总统,在建立中法战略伙伴关系中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自07年爱丽舍宫总统位被萨科齐坐下之后,中法关系就开始来了个天翻地覆的转变。萨科齐作为人民运动联盟的主席,实际上代表了法国的传统右翼,意识形态上基本与美国保持一致。就此,法国开始为美国摇旗呐喊,一夜之间由欧洲最独立鲜明的国家沦为美国的走卒。

尤其是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前期,法国甘愿为美国马前首,竭力鼓动中国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在国内进行骚乱,并在奥运“圣火”全球火炬接力传递中,故以放纵 “藏独”份子对“圣火”接力的恶意阻截,为配合行动,宣传媒体紧跟其后,对世界上演了一场滑稽、令人作呕的双簧闹剧。去年年底欧盟轮任主席的萨科齐更为猖狂,在中国政府多次交涉和警告之下,在波兰会见了达赖喇嘛。为反击萨科齐的一意孤行藐视中国的行为,中国政府推迟了原定十二月初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年度峰会。年初,中国总理温家宝例行了欧洲“信心之旅”,但被媒体称作“环法之行”(绕法一圈)。着实让萨科齐品尝了一下寂寞是如此的无奈。

前段时间,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这位在中国有着良好声誉的前总理率领代表团抵达北京,进行了自去年中法陷入低谷以来第一位最高层法方官员的对华访问。他的开白场就是:“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向中国人民传递我个人的友好信息。另一方面,我经常与萨科齐总统及他的外事顾问勒维特进行交流,我以执政党第一副主席的身份来华访问,这个友好信息并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换之言,拉法兰应该是以萨科齐总统的特使前来中国的。

笔者对此曾作评论说过:中法两国的关系发展到今天地步,着实令人心痛。应该看到,相对于四十多年前,中法两国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都有所增长。美苏两两大超级强国共管世界的雅尔塔体制早已经崩溃,而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走势也趋向下坡,全球多极化时代逐步形成。而中国作为世界新崛起的一极,为了捍卫宝贵的和平发展局面和争取国家和平统一,在壮大自己和寻找盟友方面,我们在结交新朋友之际决不会忘了老朋友,说实际点,与法国的战略合作也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必需条件之一,但是,平等互利五项原则是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首要条件。假若中法两大国友好地站在一起,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致力与世界的和平和经济发展,那么,中国的崛起就是世界之福。而一昧坚持干涉别国内政,坚持西方所谓的民主理念,那么中法冰冻之日将永远得不到春天,而中国决不是依赖别国才能发展壮大的强国,过去没有,以后更加不会!

所幸的是,四月一日中国和法国外交部一日共同发布《中法新闻公报》。尤其是法国外交部公告称: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 “藏独”。

这一立场的表明,充分说明了,巴黎终于在西藏问题上妥协,由于西藏问题而引发的法中关系僵局持续一年左右。今天,为了促成法国总统萨科齐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的会面,法国终于做出让步,也就意味着中法关系僵局的破解。

这应该是双方共同庆贺的事,前面已提到,六十年代中期的中法建交是全球外交格局走向多极化的伟大开端。那今天僵局的破解应该也会被视以,将是中法协力立致于打破单极世界的开端吧。从另一个角度就论,法国的妥协也揭示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确立,世界已真正认识中国!

665056_0109d549bfabe4a9e6ebc0b94965d4c6.jpg (27.32 KB, 下载次数: 20)

665056_0109d549bfabe4a9e6ebc0b94965d4c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2:59:18 | 只看该作者

胡奥会:美中关系漂亮开局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886707&dcid=26
(来源:侨报    2009-04-02 )

     奥巴马政府执政刚两个多月,美中两国元首就在伦敦有了第一次面对面会晤。美方为美中关系定下了“积极、合作、综合”的基调,这与中方倡导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异曲同工。“胡奥会”构建了中美关系务实合作的框架,交流与合作可望成为未来几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此次“胡奥会” 的成果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确立了“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的双轨机制。布什政府建立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推动两国高层探讨长远的经济问题,已被事实证明是有成效的。然而,过去两国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的对话层次较低、影响较小,无法满足两个大国在这些领域增强战略互信的急迫需要。过去美方一直只将这个机制称为“高级对话”,而不是“战略对话”,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在这些领域还没做好准备,将中国看作“战略伙伴”或者“战略对手”。

  如今两国同意展开“战略轨道”和“经济轨道”的高级对话,虽然没有如外界传闻的那样升格为副总统级,但把政治、安全、军事等问题升到与经济、金融、能源等问题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显然更符合作为世界超强的美国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发展全面、综合关系的现实需要。

  “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今后将每年举行一次,从表面看似乎频率减少,但如果双方能做足准备功课,而且有日常交流沟通和各个级别对话机制做补充,相信这一年一度的高层对话机制会更有成效、更具可持续性。

  第二,确认了加强经济金融领域协调合作的紧迫性。对美中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对话的重视,并没有抹杀两国在当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形势下,加强在经贸金融领域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国元首的会晤重点谈到了这方面的议题。

  也许是心照不宣,也许是有意回避,胡锦涛并没提及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新全球货币和美国国债问题,奥巴马也没提及美国人耿耿于怀的人民币汇率和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双方对两国采取的刺激经济计划和救市措施的互相肯定,奥巴马承诺一旦经济复苏,将削减一半财政赤字,胡锦涛承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实际上就是缓解对方担忧的答案。

  美方承诺加强金融监管,中方承诺继续推进金融改革,美方支持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都是当前形势下照顾对方关切必不可少的回应。

  第三,确保了高层频繁互访和各级密切交流势头的延续。奥巴马接受今年下半年访华的邀请,就任不到一年就正式访华,这在美国总统中是史无前例的。两国领导人良好的工作关系乃至个人友谊,对于维持和发展两国关系至关重要。

  美国海军司令拉夫黑德4月份赴华参加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仪式,以及中国军方高级将领年内回访,对于刚刚经历美国对台军售和南海对峙风波的美中两军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减少误解、避免误判具有重要意义。

  正像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在“胡奥会”后所言,美中关系这次没有经历前几次政府过渡的艰难期,而是过渡得相当顺利,这是因为中国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中国,奥巴马政府必须务实地处理美中关系。

  美中关系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起步不错,得益于奥巴马政府对于美中两国力量此消彼长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清醒认识,也得益于危机当前,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纷争,以维护国家现实利益为优先的正确抉择。

  乐观之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美中关系未来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如果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两国,尤其是美方,能否克服短期行为,不做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事情?其次,如果金融危机化解,经济状况复苏,两国能否主动加快各自经济再平衡进程,而不是单方施压、两败俱伤?第三,战略互信严重缺乏的两个大国,能否谨言慎行,不挑战对方的核心关切,不发生影响全局的意外事件?第四,美国保守主义势力不时沉渣泛起,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两国决策者能否不被绑架,做出不利大局的政策选择?

  对话与合作仍是回答这些疑问的正确途径。良好的开局为美中提升关系带来希望,但两国仍应以平常心,务实灵活地处理双边和国际问题。尽管美中之间还存在巨大鸿沟,但只要两国能沿着积极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轨道前进,就是两国和世界人民之幸。

5_1213680710_2039938.jpg (50.2 KB, 下载次数: 21)

5_1213680710_20399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3:25:16 | 只看该作者

杜平:世界新秩序从G20伦敦峰会开始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2_21_44_34_445.html
(2009年4月2日 --多维新闻网)

【联合早报】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最早实行者之一,但伦敦街头连日来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浪潮,不禁令人产生“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感觉。美国也自称是自由经济原则最坚定的维护者,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可是几天之前,奥巴马政府竟然施加强大压力,导致通用汽车公司主席兼总裁被迫下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个世界好像变得越来越奇怪。

  不只是美英两国从长期坚守的重要原则上退缩,而且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更在发生深刻的裂变和漂移。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对手”,谁是“伙伴”?这些概念的内涵原本似乎都是黑白分明,或者可以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尔,但现在却变得模糊不清,并正在模糊中发生质变和转换。

美国不再是原来的美国

  例如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以美国为核心的七国集团,不仅主宰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而且还在世界政治与安全问题上表现得铁板一块。可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个集团却不堪一击,仅仅几个月的功夫就使其名存实亡,而其分崩离析之日已不再遥远。而在这所谓的“七大工业国”之内,意大利和加拿大已经没有了声音;日本还在孤独地挣扎;美英与德法对峙,成了相互对垒的阵营。

  这种混乱的局面,是现有世界秩序陷入空前困境的表征。而昨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无论其具体成果将受到何种评价,在根本意义上,它就是旧秩序走向终结、新秩序开始萌芽的历史性象征。

  所谓旧秩序的终结,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简单地说,少数几个富裕国家主宰全球经济事务的历史,再也不能延续下去。这个历史的终结者,不是伦敦街头上那些反对资本主义的平民百姓,也不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恰恰是旧秩序的最大守护者和最大得益者美国。

  作为世界旧秩序中的核心力量,美国多年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政策和行为,特别是它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一再削弱了其作为“世界警察”的道德基础和道义威信;由于其金融体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灾难,把世界各国都变成了受害者,结果使曾经被视为楷模的美国发展模式,如今备受世界的指责和诟病。

  可以说,美式资本主义的光辉不再,意味着原有的世界秩序失去了灵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衰落,意味着原有秩序失去了实力的支撑。当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依然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政治、社会和文化依然有令人向往之处,但是,在失去了很多特征之后,美国已不再是原来的美国。

  世界旧秩序之所以难以为继,还因为原有体制发生了内部分裂,美国再也不能恃其实力和模式的优越性,来发挥领导作用。在伦敦二十国峰会上,美国试图与东道主英国一起,共同主导峰会的基调和方向,试图继续把美英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萨科齐责之为“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作为各国复兴经济计划的蓝本,并为未来的世界秩序勾勒出轮廓。为此,奥巴马总统和布朗首相在峰会前一天专门召开联合记者会,要求各国加大财政投入来刺激经济复苏,借此抵挡法德两国关于加大政府干预的呼声。

假若没有中国模式

  美英两国的这一努力遭遇欧洲两个最大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强烈反对。法国总统萨科齐先是威胁不出席峰会,接着又针锋相对,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起来召开记者会,重申反对美英提交的峰会公报草案,再次要求各国同意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冲基金的监管,否则他们就拒绝接受公报的全部内容。

  可以这么说,在放任自流的资本主义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灾难的今天,法德两国要求加强政府监管的主张,在其他与会国家,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中,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无论最后公报在此问题上如何措辞,伦敦峰会都将标志着,未来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就是要埋葬没有良心的自由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不是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之争的结果。但是,在客观上,它却能帮助人们解释一些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任何一个发展模式都并非无懈可击,它所取得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永远的成功,更不能证明适用于全世界。

  实际上,在二十国集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已经持续了三十年的中国模式。尽管这个模式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还需要不断的校正和改良,但其巨大成功之处却是任何人都不该否认和蔑视的。谁都应该看到,假若没有中国模式,当前的全球经济就更加显得死气沉沉,其复苏前景就必定少了一个希望、少了一个动力。

  因此,二十国伦敦峰会的历史意义,不在于各国领导人在最后公报里说了些什么,而在于这次峰会让全世界既看到了过去的失败,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个希望并非来自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而是来自于能够代表更多人诉求、维护更多人利益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015_7cf158c70f0907cd65b43295a9817ac3.jpg (153.63 KB, 下载次数: 18)

015_7cf158c70f0907cd65b43295a9817ac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