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2°
    温度感觉: 11°
查看: 108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北京门联忆趣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2-28 23: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2 年 2 月 3 日,《北京日报》登出了老舍先生写的 6 副春联,其中一联当年被许多人当作门联。用大红的纸,黑亮的字,分贴门旁,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其联为:
    除夕立春同日双节
    随时进步一刻千金。
  因为这年的旧历除夕(三十晚上)正赶上立春,这百年不遇的双重喜庆,令人兴奋,而且对联浅显如白话,对仗巧妙,催人奋进,所以深受欢迎。
  我在西城区的花园宫胡同住了多年,记得在我 36 岁时( 1978 年),适逢马年,这年春节时,有一家在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大红对联:
    梅柳渡江,乾坤增色
    骅骝开道,岁月更新
  这副对联巧妙地化用唐诗,而又对仗工整,贴切自然。上联借用唐诗“梅柳渡江春”而隐去一个“春”字,更透出了春回大地,不可阻挡之势;下联将原诗句“骅骝开道路”略去一个“路”字,与上联形成对偶,写出马年到来,岁月更新,使人似乎看到奔腾的骏马为人间开拓新的征途。意境开阔,语句清新,为节日增添了喜庆和欢快的气氛。
  民国初年,东城大佛寺街有一副门联,以“青、绿、红、黄”斑斓四色,隐喻“汉、晋、唐、宋”四位古人,典雅别致,语音自然,显示了宅院主人的学识才华,也堪称门联中之佳作。请看: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上联中的“学士青莲”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青莲居士,在长安做过翰林院学士。“尚书红杏”说的是宋朝尚书宋祁,他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而闻名古今。下联中的“中郎绿绮”指汉朝以一张焦尾琴而闻名的蔡邕,古代称琴为“绿绮”,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曾官居中郎。“太史黄庭”是指晋朝写《黄庭经》的书法家王羲之。
  北京东城府学胡同西口路北,有文天祥祠,门前曾有一联为:
    花外子规燕市月
    柳边精卫浙江潮
  联中巧用子规啼血和精卫填海的典故,既哀文天祥之遭际,又赞文天祥之高节,“燕市月”喻爱国精神不死,“浙江潮”叹人力难以挽回,一哀一赞,一喻一叹,极见功底,这是凭吊前贤,启迪来者的佳作。(清人戴璐著《藤阴杂记》中,说此联在南城鲜鱼口二忠祠,是祀文天祥和甲申之役身亡的李邦华的,录此共赏)。
  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在一些寺庙前有许多值得玩味、欣赏的门联。西山八大处,因山中有八处景点而闻名。第六处为香界寺,是一处建筑规模宏伟的寺院,山门、二门、正殿等均依山而建,步步升高,且有幽静的乾隆行宫和花园,寺中有一副门联为:
    一竿竹影敲明月
    半榻松风卧白云
  联语采用白描手法,把这里幽静、疏朗的景观和身临其境时的闲适、超脱心情,表现得如诗如画。
  在西山北部的卧佛寺,也有一门联,据说是乾隆写的:
    云开春阁图书静
    雨霁秋窗竹挂闲
  联中虽然写了春秋季节,晴阴天气,而且点出了“静”和“闲”,但与上边香界寺门联相比,却显得直露,有书卷气而无清新气。
  小时候,我住在北京西四牌楼以南的砖塔胡同。据说这是一条元朝时留下来的胡同,胡同东口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砖塔,胡同里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店铺,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铺面不大的澡堂子,门前的对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金鸡未唱汤先热
    玉板轻敲客远来
  门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北京人习称“门对子””,文雅的称呼是“门贴”,其实就是书写在大门上的对联。北京城中最有名气、年代最早的一副对联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画家赵孟兆页书写的: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此联曾张贴于元大都的都门之上。
  清朝光绪年间大学士徐桐,家住东交民巷红厂胡同。在交民巷辟为洋人使馆区地后,徐桐进宫上朝时,宁愿绕道往东走崇文门大街,也不走洋人聚居的交民巷,他还在住家的大门贴出了一副四字门联:
    望洋兴叹
    与鬼为邻
  联语中的“望洋兴叹”本是一句成语,意为“抬头向上看,感到自己力量渺小。”此句中的“洋”则指入侵的外国洋人,看着洋人横行而无可奈何,怅然长叹,“与鬼为邻”的“鬼”字也指的是与“洋鬼子”为邻居是种屈辱之事。门联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对家园不幸处境的慨叹。
  广东才子沈宗琦,晚年居住在前门外韩家潭,这里是昔日有名的妓院集中地,号称“八大胡同”。沈值暮年,落拓不得志,其自题四字门联与徐桐之门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骥伏枥
    流莺比邻
  上联以曹孟德之诗句自抒怀抱,下联以“流莺”喻妓女,写出了身居于花街柳巷之中,隐含无限感慨。
  韩家潭路北至铁树斜街有一条小巷叫大外廊营,这条胡同北头路西有一个街门不大的宅院,是京剧谭派创始人谭鑫培的故居。在这所老宅院的大门上曾有一副令人称道的门联:
    英杰腰间三尺剑
    秀士腹内五车书
  这上下联头一个字,嵌有“英秀”二字,这是因为谭家的堂号是“英秀堂”。而上联中的“三尺剑”表示“武”,下联的“五车书”则显示“文”,寓意谭氏是“文武老生”。
  在南城的珠市口大街附近曾有两副对联,人称道并传诵。其一为东珠市口冰窖胡同的一副门联:
    地连珠市口
    人在玉壶心
  巧妙地借用了两个地名入联,下联还把通俗的“冰窖”,雅化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玉壶”。另一副为珠市口西大街纪晓岚故居(今晋阳饭庄)门上的对联:
    万卷编成群玉府
    一生修到大罗天
  以两个典故,颂扬了纪昀编纂《四库全书》的功绩。上联的“群玉府”是帝王珍藏图书的地方,用以借指《四库全书》的珍贵;“大罗天”是道家在三清之上的最高天,比喻纪晓岚的道德文章已达极高境界。
  清末诗人陈衍题写的一副门联,也十分典雅贴切地写上了北京地名。陈衍是福州人,来北京后寓居宣武门外上斜街三忠祠内,此为清初词人顾梁汾的故居,名小秀野堂,陈题写的门联为:
    草堂小秀野
    花市上斜街
  上联点明所居屋宇乃顾氏旧居,下联则写上居处的地名,妙趣天成。
  在地安门外大街西侧有一条胡同叫白米斜街,当年这条胡同中有一副门联,既写出了其地的风情,又巧妙地将街巷名称“白米斜街”隐于联语的头尾四字之中。其联为:
    白雪远山,图开大米
    斜阳新柳,春满天街。
  上联写:在大门前遥望远处西山上覆盖着银白色的厚雪,好像长长的画卷上呈现丰收的大米堆;下联写:夕阳为嫩叶丛生的绿柳披上了新装,和煦的春光洒满了京城中的街道。这是一副别开生面,意气风发的春联,又是独具风情的北京门联佳作。
沙发
发表于 2002-2-28 23:52:12 | 只看该作者

邀对

说起对联, 我倒想起一副,
上联是:
寂寞穷窗空守寡

我到现在也没对出来。 有高人请指点一二。

还有一副,是贴在学校的告示栏上的, 也是绝对:

三五良友飞马万宝路

大概抽烟的弟兄们知道意思, 其他人可能不很了了。

三五, 良友,飞马,万宝路各是香烟的品牌。
妙就妙在联起来,还是烟友的自喻。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2-3-1 00: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邀对

最初由 [shenchen] 发布
邀对

说起对联, 我倒想起一副,
上联是:
寂寞穷窗空守寡

我到现在也没对出来。 有高人请指点一二。



在下才疏学浅,试对第一个上联:

宽容富室寓宿寒

如何?在下不抽烟,故而第二个不会。
地板
发表于 2002-3-1 09:44:21 | 只看该作者
小豆子,好文章啊,我给你加分啊!
5#
发表于 2002-3-1 17:48:1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小豆子!

最初由 [ 小豆子 ] 发布
回复:邀对



在下才疏学浅,试对第一个上联:

宽容富室寓宿寒

如何?在下不抽烟,故而第二个不会。

好象还是不完美:
“寓”对“空”, “寒”对“寡”, 在语义上不是很贴切。
但小豆子此下联, 形式, 内容, 平仄都很好, 加分!

另,本人也不抽烟。 其实, 只要找出联起来有意义,都是品牌的名字即可。
不必只局限在烟上。
6#
 楼主| 发表于 2002-3-1 18:58:50 | 只看该作者

不局限在烟上的话,我再来试试

最初由 [shenchen] 发布
不错, 小豆子!

好象还是不完美:
“寓”对“空”, “寒”对“寡”, 在语义上不是很贴切。
但小豆子此下联, 形式, 内容, 平仄都很好, 加分!

另,本人也不抽烟。 其实, 只要找出联起来有意义,都是品牌的名字即可。
不必只局限在烟上。

上联:三五良友飞马万宝路
我对:百合贯众防风千层塔

下联中都是中药名。本来我想,上联前两个字都是数词,而中药里面唯一能够与之对上的就是广东的广三七,俗称三七。可惜上联第一个字也是“三”,所以不能用了,只好用“百合”,算是比较贴切——你可以把“合”看作半个数量次吧    最后“路”和“塔”平仄不对,我也只能想到这个药了,凑合了。  :p

第一个对联,据我所知,有比这个更复杂的: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此为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正春即兴出的对子,吓了老宰相一跳,不过后来反应过来,对出来了。
7#
发表于 2002-3-1 19:17:15 | 只看该作者

果然不俗!

最初由 [ 小豆子 ] 发布
不局限在烟上的话,我再来试试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先加分!
行家一出手, 就知有没有!
小豆子有么?

当然, 有!

对对联要有相当大的知识量, 敏捷的反应能力,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
小豆子可谓颇有心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