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每天看电视、读报纸,耳闻目睹大量的經济信息,然而同样一则信息,普通人听起来和从“经济学耳朵”听起来,往往意思不一样。
我们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供求关系”,例如我们平时说一个城市的酒店价格突然飙升,那么我们闭着眼睛都能回答:这是因为正好时处周末、节日,或者城市正在举办大型的商品展会。为什么?因为住的人多了,供不应求,价格就上调。
懂了这个道理,那么当你有一天从朋友那里听到“周杰伦在中山公园举办免费见面会”,你正确的反应是什么?正确的反应是“千万不要去”。为什么?因为门票价格为零,需求无限大,供不应求,必然人满为患,可能会踩死人,所以你千万不要去。这就是为什么说你要练就一双“经济学耳朵”,因为它能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警惕,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平时听说谁失业,每个月领1500元失业保险金。用一双“经济学耳朵”听起来,这不是好消息,而是坏消息,因为失业保险金是鼓励懒人不工作,鼓励一个人不工作,就是毁灭财富。美国经济学家做过一个试验,给失业人士许诺5000美元,叫他们去找工作,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并不是被动失业,而是主动失业。
还有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免费”二字,用老百姓的耳朵听起来,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然而用一双“经济学耳朵”听起来,就能很敏锐地觉察到:没有“免费”这回事,一定有人掏钱,不是甲掏钱,就是乙掏钱;不是乙掏钱,就是丙掏钱。总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看似“免费”的东西,都是有人掏钱的。
例如,在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可以免费读书,是不是占了便宜?没有。因为图书馆是你纳税建立的。假如撤销这个图书馆,理论上是要向你退税的。所以说没有免费的公共设施,从本质上而言,一切都是付费的。
再举例说,某知名品牌的手机公司赞助了某一档电视节目,令你可以免费收看这档电视节目,可是它果真免费吗?不免费。赞助费作为手机的生产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手机的实际价格上。假如你受广告影响,买了这部手机,那么你就为电视节目付费了。如果你终生都不买这款手机,那么是谁为你付费呢?是购买这款手机的人。
再说交易。我们平时看到在街头卖袜子的小贩挣了800元,用老百姓的耳朵听起来是“小贩挣了顾客800元”,可是用“经济学耳朵”听起来,就是“小贩创造了800元的财富”。这个800元的财富不但是小贩挣到了,而且买他袜子的顾客也挣到了,意思就是交易创造财富。
再说人口。我们说印度人口众多,这在老百姓听起来,意味着“吃饭压力大”,可是用“经济学耳朵”听起来,其实它是“有发展潜力”的意思。为什么?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在一生中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其消费,所以人口众多其实是经济繁荣的基本条件,而不是什么发展的障碍。
还有我们经常听到的“政府应该管一管”(注:这里的“政府”泛指人类公共管理机构,并不特指任何国家的政府)。人们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都呼吁政府出来“管一管”,这在“经济学耳朵”听起来,就是“增加政府权力”的意思。政府管得越多,它的权力就越大,权力膨胀最终的后果就是公民的自由空间不断缩小。所以我们说提倡大社会、小政府,一个什么都管的超级大政府,对公民来说,不但是不必要的,而且还是危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