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9°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8°
    温度感觉: 17°
查看: 4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心比宇宙还难懂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21:2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纽约时报的两篇影评都在讲片子是怎么样忽略掉了霍金成名的真正原因:他的工作,真正的科学。这一点我同意,但是未免有点不公平。
  片子里的时间匆匆过去,几年缩短为一个瞬间,很难让人想象他是怎样日复一日地工作的。我坚信天才需要日复一日的累积和工作,才做出让世界瞩目的成果,而非像片中从毛衣的缝隙里看到火光就灵光一闪。这种过于浪漫的场面未免有点误导的成分:研究,就像设计,写作,都是磨人的活,是长久的专注,没有一蹴而就这一说。
  可这片子想说的是工作以外啊?
  可能作为一部影响广泛的传记电影,认真的影评人会希望能够在霍金一生最重要的成果上多多着墨,我觉得这可能也反映了美国(至少纽约时报)对于广大国民对于科学敬谢不敏态度的担忧(想想TBBT吧,美国青少年真的没多少人看,而且里面的科学家形象多少有点哗众取宠的悲凉感)。但是一部电影不可能描写人生的所有面。工作之外,我们要怎么生活?被身体禁锢的天才要怎么和一个自己必须全方位依赖的女人厮守?
  人心并不比宇宙更容易弄明白啊,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进行这种艰苦的探寻。
  电影本身很不错,Eddie Redmayne自己就是剑桥三一学院毕业,拿的是艺术史的荣誉学位。那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穿着西装在校园里来去的场景真是美啊。青春,真美。就算你对修饰过度的传记电影表示鄙夷,那么这一段也是值得看的。整部电影都充满了迷人的色泽,而霍金年轻时的那一段尤为闪亮。而每个人的纠缠、迷惘、无助和坚强也都非常感人。我不争气地哭了好几回。
  片中Jane和Stephen从婆家出来开着车在路上的时候,Jane崩溃地说:"We are NOT a normal family!" Stephen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过身去跟后座的小儿子含混地说:"Your mom is very angry with me." 那一刻影院里好多人都笑了,可我就是抑制不住地哭了出来。这么心酸的瞬间,为什么会笑呢?
  对于电影的真实性,我觉得爱情故事嘛,总会有美化的部分,总会有前后拼凑,增加戏剧性的部分,不要太过强求。但我也会觉得遗憾,为什么不把生活的无常,爱情的莫测,展现得更真实一点呢?我们就那么懦弱,连生活的真面目都看不得么?
  就像《美丽心灵》没敢讲纳什他老婆一度要求离婚一样,Stephen和Jane也不是和平分地分开,而是大吵过,Jane的恨意快要将她吞噬。电影改动了很多细节,也自创了很多场景。这种戏剧性强场景让我感到很遗憾:我只能感知角色的内心,而非这两个活着的人曾经一闪而过的念头。不过多数时候我们也只能通过艺术的想象来重塑那些场景。
   这是本尼演的霍金。我还没看,建议对比观赏?光看脸来说Redmayne大概更像一点。
  
  说一件有点儿邪门儿的事。
  我坐在剧场三片观众席中间那一片的倒数第二排。电影开场十多分钟,我前面一两排的右边那里突然有了些动静,周围的观众都频频侧目,我听到有人小声说好像是谁昏过去了。一会儿来了工作人员,一会儿一个警察进来了,一会儿好像是弄来了担架,把人抬了出去。整个过程超过了二十分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响动,对绝大多数观众也没有造成影响,还是挺厉害的。
  结果片子突然放到了霍金在歌剧院里晕过去被担架抬出去的一幕,座位也是差不多的位置。
  片子放完了,到好多人都在讨论这有点吓人的巧合。
  
  好好地活吧,好好地爱。
  
  另:2015年2月23日
  恭喜Eddie Redmayne拿到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我看直播的时候激动得哭了出来。只有看到霍金,看到奥斯卡奖上的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类的创造,才会觉得人类社会是再向前进的。我们虽不完美,虽然不总是走向正确,走向先进,走向进步,但是每一代人都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真是激励要好好理解这个世界啊。
  这篇影评是看完了当晚随手写出来的,可能以后再看一遍,再做修改补充吧。看罢的心酸,悲喜交集,无助却又被强大的力量深深震颤,虽然试图写出来,大家还是要自己去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