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5°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2°
    温度感觉: 11°
楼主: jan_ai Zh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哥们,不尝尝老北京味儿,那叫享美食?一图一解!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1:53:56 | 只看该作者
5. 驴打滚:驴打了一个美味的滚 !

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真以为是与驴肉有什么关联,其实原来是黄米面团卷豆沙,不过卷好后将其在黄豆面上翻滚,让表面沾上一层黄豆面,以避免水分蒸发导致干裂从而影响口感,可能就是因为最后这个动作而被幽默的北京人把它起名为驴打滚,可惜的是北京的小点心因为传承的问题而导致地道劲儿慢慢地消失,特别像驴打滚这本应正宗的味道在逐渐离我们而去,剩下的估计就只有硕大的面团与驴扯上关系了。

5.jpg (39.91 KB, 下载次数: 49)

5.jpg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1:51:39 | 只看该作者
4:北京酸奶载乡愁

最初邂逅北京酸奶,在很多很多年前。

几个好友首次踏足首都,满目惊喜,每一处风景,每一款美食,不免带着恋慕,久久不忘。

其中一样,就是北京地道的“蜂蜜酸牛奶”。这种由牛奶发酵制成,含大量益生菌的酸奶,各国各地甚普遍,到处有售。分“凝固型”、“搅拌型”、“果汁果粒型”。唤Yoghurt、酸乳酪、优乳酪、优格——但北京酸奶与众不同。

它盛在一个灰白色质朴可爱的大肚子瓷瓶中。瓶口用白底蓝字绘了乳牛的图画招纸盖着,再加橡皮圈绕两下子。除去招纸,掀起黏盖的硬纸片,酸奶不太满(不知是否得预留一点发酵的空间?),卫生亦可疑,但一喝,真是香浓可口,天真醇厚。没什么杂质,亦不掺暧昧的果汁和虚应顾客的所谓果粒,感觉难忘。

我对那个矮墩的大肚瓷瓶尤其钟情。它数十年如一日,没变过。每个瓷瓶,饱经了沧桑岁月,在无数陌生人的指间流转,有一段段的故事。从前一瓶酸奶卖几毛钱,后来一块、一块二……然后卖两块。今天它的身价已升至三块钱了。在王府井重遇,如见故人,我多付了两块钱押金,特地挑一个古旧的、带点冰裂式缝隙的,一看就知它深沉内敛,无声胜有声。

店员叮嘱:“关店以前要来还啊,不然押金我们不退。”

我肯定不还。带回家可以当小花瓶,有朋友拿来做笔筒,十分别致。

如果你们下回到北京,也可弄几个回来把玩留念,在别处没有。而酸奶的特色,足够你回味——正因带不走,也买不到。

而且任何酸奶,都是即买即喝的,已冷藏过,不要在室温中搁太久,更不能加热,否则里头大量活性乳酸菌会被杀死,还会变质,形成沉淀,口味奇怪,甚至产生毒素。

之后我到过北京无数次,有时是游玩,有时做research、写小说、拍电影、开会、看表演……或度假。住三五七天,或生活颇长一段日子。我对北京相当熟悉,但它的内涵发掘不尽,故事层出不穷,仍然充满新鲜和喜悦。每回,我都喝上好几瓶酸奶。即使近年有不少新产品,如加入了茯苓、芦荟,也好喝,但它们不是 “故人”。我们没有感情,无法勾起回忆。

——更何况在北京成长,但异地飘泊的千万游子?

我记得收过一封读者信,他说,看到我写北京酸奶,眼眶有点热了……

他对酸奶的感情,是一份永恒的回忆。H小时候在北京长大,很喜欢喝位于西单缸瓦市一家老店的酸奶,记得当年是五毛钱一瓶,但家境贫寒,每每不能如愿。母亲是教书匠,工资微薄,偶逢她发工资了,才可喝上一瓶解馋。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他“狼吞虎咽”,喝光光了,仍望着空空的瓶子久久舍不得离开。母亲总是微笑地说:“过几天妈妈再买啊。”他跟着母亲走出店铺时,还是不停回望……

H的来信也令我感动。尤其是那在贫寒日子中为了满足孩子心愿,数天才喝得上一瓶,非常“奢侈”的酸奶——大家发觉吗?妈妈只是在一旁,看着孩子高兴就好了,她还是喝不上,把自己放在次要。

人生数十载看匆匆过去,每个人挣扎成长,甚至富裕了,后来的山珍海味或会掩盖童年记忆,但在一个微寒秋夜,当年一切又展现眼前。那香甜的酸奶泛着诱人光泽,白里带青的大肚瓷瓶亦叫人心动,不管距隔万水千山,想起母亲的微笑,她紧紧牵着他的那双永远温暖的手……

天凉了。这天走过一家老店,门外电视播映一些老歌的VCD。是《天涯孤客》——记得它曾被一个僵尸剧集用来当主题曲。这歌,郑少秋和徐小凤也唱过。鬼气森森,但情浓如血。

我把歌词找出来了:

夜静更深对冷月/冷月清辉亮/行遍天涯离开家/沉痛看月亮/何堪天涯回首家乡/夜夜暗盼望/笑对冷月/月光光照地塘上/照着欢畅团叙愉快/温暖处乐也洋洋

—— 舍不得?
非常非常舍不得?
这就是人生。

一小瓶甜中带酸,酸中带苦,苦中又带甜的北京酸奶,承载的,就是人间的“乡愁”……

罐装酸奶 ----

》》》

4.jpg (39.55 KB, 下载次数: 52)

4.jp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1:47:45 | 只看该作者
3.  二锅头和好汉

要真正了解北京,做个地道的北京男人,也就是所谓的北京爷们儿,那二锅头肯定是餐桌上必备的行头。它比起市面一些来路不明、却卖天价的白酒更加真实,味道清冽的它, 自然会成为北京当地人的骄傲,特别是绰号“小二”的小瓶装二锅头,比起外国酒壶的装模作样,小二喝完就随手一扔的潇洒,可不就把北京爷们儿的豪迈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吗?


》》

3.jpg (47.75 KB, 下载次数: 48)

3.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21:45:50 | 只看该作者
2. 炸灌肠

炸灌肠的吃法

灌肠是北京人最爱吃的京味小吃之一。灌肠跟肠一点关系也没有,是用甘薯淀粉蒸熟晾凉,切菱形薄片,用平锅煎焦来吃。吃灌肠浇的蒜汁,是用传统的石臼捣制的蒜泥,将外焦里嫩的灌肠,浇上咸味蒜汁,别有风味。而且懂吃的人不用筷子,专拿牙签扎着吃。

请关注丰年灌肠

老北京人都记得曾经的隆福寺小吃一条街。这么多年来,小吃摊逐一被撤掉后,丰年灌肠作为一家店面的样子被保留了下来。在门口的柜台付钱领了油印的餐票,放到厨房的柜台上,才能端出食物来,仅是体验这样新奇的就餐方式也非常有趣。灌肠配上小米粥,再盛上一碟免费的咸菜,就是这里的全部,小店还增添了京味的“ 门钉肉饼”也很受欢迎。另外,这里还零售生灌肠,可以带回家自己煎。

地址: 东城区隆福寺街16号



》》

2.jpg (89.45 KB, 下载次数: 43)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