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9-1-6 21:44:16
|
只看该作者
转宝泉岭
1964年12月5日,丁玲和陈明来到宝泉岭农场安家落户。陈明在农场工会帮助工作。农场安排他们住在招待所的底楼最后一间的套房里。冬天北方天气寒冷,农场场长高大钧特意嘱咐招待所主任,每天连带帮丁玲烧火墙。
王震部长对丁玲一直很关心,每次到佳木斯,总要打电话给丁玲,约她去聊聊,了解她的生活情况。有一次,王震听到农场有人反映丁玲的右手肿了,忙问是怎么一回事。当他得知是每天剁鸡饲料造成的,立即打电话给高大钧,要他立即到佳木斯。
高大钧风风火火地赶到佳木斯,一进门,王震就说:“我叫你来,是要给你一个任务,一个光荣的任务!”高大钧半开玩笑地说:“首长指示,坚决照办!” 说完还立个正,行了个军礼。王震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坐下谈,丁玲同志下来锻炼、改造,不要在肉体上进行惩罚。你看,手都肿了,这样不好,人家有错误,要慢慢帮助。将来这些同志还可以为党工作。她是作家,你知道不知道?”高大钧点了点头。王震又继续说:“把丁玲调到你那儿去,不要参加劳动,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丁玲是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不要让人家抬不起头来,在思想上多帮助她。”高大钧边听边点头,最后对王震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她!”
丁玲刚来这个农场参观时,场长特意介绍了标兵邓婉荣同志。
有一天,忽然从楼下广场传来了两个女人吵架的声音。丁玲趴窗户往下一看,只见一群看热闹的正拥着两个女人,朝场部这边走来。
“又是六委那两个家属!”工会干事邓婉荣着急地说了一句,就跑下楼劝架去了。
丁玲来到宝泉岭不到一年,但也早就听说,场部家属宿舍划分成八个居民委员会,家属大约有二三百名。工会女工部管不到家属。平时她们干完家务,就东家走西家串,唠家常传闲话。六委主任小张,是个老实巴交、不爱说话的山东小媳妇,急得常常掉眼泪。
一会儿,邓婉荣脸上冒着汗,眉头紧锁着走回来,轻轻叹了口气:“这些个家属,可怎么管管好呀?”丁玲说:“人家都说这些家属是闲人生事,我看这话有道理。要是有人把她们组织起来,学习、劳动,她们有正经事情干了,眼睛就不会总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了。这样也能给场里解决一些劳动力。”邓婉荣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大娘,我也正寻思咱们女工部也得管管这些家属的事。你帮帮我,咱们一起搞,就从六委开头吧。 ”
午后的阳光照在六委张主任家的小院里,暖洋洋的。四十几位家属挤坐在屋里屋外的小板凳上,听邓婉荣讲话,她们都很佩服邓婉荣,因为她不摆架子,说话办事都爽快。丁玲乐呵呵地和家属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说:“我来六委帮助你们学习,从今后,我就是你们六委的人了。”
个子不高大眼睛的小胡,手里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学习、劳动我们都高兴,可家里的孩子谁给看?”许多人也随声附和着:“是呀,我们孩子小,还没上学呢。”坐在邓婉荣身边的丁玲说:“咱们办个托儿所,不好吗?
“办托儿所?说说倒容易,我们也早就想办,可房子上哪儿找呀?”
在当时那个时候,谁敢说能找到房子呢?会就这么没有结果地散了。回家的路上,丁玲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她顾不上回家,扭身朝场部大楼走去,找高大钧求援去。见到丁玲来,高大钧忙热情让座:“你来半年了,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你好好唠唠,可总没有时间,一年365天,就是没个闲时候!”他一边说着,一边给丁玲沏茶。
丁玲非常了解高大钧这个人,他直来直去,快人快语,也喜欢别人讲话不拐弯抹角,就直截了当地说:“我遇到困难了,想请求你的支援。”“啊?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高大钧很认真地问。丁玲把组织家属学习的想法和办托儿所没有房子的困难,都跟高大钧说了。老场长听完非常高兴地说:“应该支持,这是为农场办好事嘛!至于空房子,眼下的确不好找,不过我马上就让房产科想办法,明天就给你回音。”
第二天,房产科的同志告诉丁玲:“好房子实在找不出,破草房倒是有一间闲着,要是合适,场里可以找人帮助修修。”
这间草房子就在六委这排草房的尽头,原先是养牛的,闲了几年没用,房顶漏风,墙壁坍塌,虽是初夏五月了,屋角还有尺把厚的积雪。丁玲跟着邓婉荣,带着十几名家属,到十几里外的草甸上去打草,苫好房顶,又和泥脱坯,补好了墙壁,屋里新抹的墙,刷上了雪白的石灰。丁玲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彩纸、气球和小玩具,挂在棚顶,这么一打扮,引得孩子们都往这里跑。
孩子们入了托儿所,六委的33名家属们组成了家属队,全都参加了麦收劳动。丁玲又和邓婉荣说:“咱们得趁热打铁,趁着这股热乎劲,把学习也搞起来。”
“行!你文化水平高,比我强,该怎么学,就由你领头吧。”邓婉荣说。
在汤原农场畜牧队就有了扫盲经验的丁玲,又从书店买回了《雷锋的故事》,一有空就给大家讲一段。不久,六委就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家属们争着做好事,街道变得干干净净,公厕也经常有人打扫。场部里的人都瞪着眼睛说:“这帮老娘们儿,咋变得这么能干?”麦收时节,场部周围的几个生产队,都抢着邀六委的家属队去帮助麦收。六委的家属队,远近闻名了。这年冬天,宝泉岭农场第六居民委员会被省妇联评为黑龙江省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其事迹上了报纸。1966 年上半年,丁玲在和邓婉荣相处两年多之后,以这位女标兵为原型,写了篇散文《杜晚香》。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