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8229|回复: 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斋前辈的《黑话水浒》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14:2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1-6-8 15:31 编辑

自 序

(一)
  最早读水浒大概还是在小学时代,看的还是文革版的百回本,上面第一页就是毛爷爷的语录:“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长大后又看了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和金圣叹的七十回本,但论对我的影响都没有这个百回本大。“投降派宋江”这个观点一直对我有很大影响,虽然现在我并不认为梁山是农民起义军,同时还认为招安是梁山的最好出路,但对宋江的负面看法却一直没有改变,这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
  小时候比较喜欢舞文弄墨,写过小说,也写过剧本,但都没有变成铅字。高中时代一度想当作家,到了高三文理分班的时候,因为数理化成绩不错,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我读文科比较可惜(丝毫没有贬低文科的意思),于是就上了理科班,进了个纯工科的上海交大学了计算机专业。当时比较喜欢做些读书笔记,就多多少少也学着金圣叹批注了一下《水浒》这本我最喜欢的名著。大约在96年左右,网络刚刚兴起不久,正巧负责交大校园网的汪为农先生是我的老师,网管不少是我的师兄弟,所以就在交大的饮水思源BBS上申请了个账号,一度也比较活跃。当时曾在那里发了几篇,最早的一篇应该是在央视放水浒连续剧之后,具体时间点也记不清了(大约98年中的样子)。一直发到生辰纲和林冲的前半段故事,反响不算特别大。后来到了美国,几年内主要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其他,正好赶上IT泡沫破裂,美国进入经济危机,迫于生存压力,我也只能将本职工作放在第一位。直到2003年中,基本上算是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该奋斗到的也算都有了,暂时衣食无忧,于是就比较多地逛中文网站。
  不久后,被温相一篇关于王震谥号的文章吸引到西西河。于是就开始在西西河上发表文章。温相谥王震为“文忠”,而我以为谥为“忠襄”更妥,这大概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在网上正经发文。正巧西西河当时MP4写了个水浒系列,引得我手痒,就把当年的几篇稍微修改了一下,主要是结合了一些最新的时事,在西西河发了出来。没想到这次反响比较大,很多朋友都鼓励我写完这个系列,一个国内搞出版的朋友建议我写完,帮我出书,所以就有了这个系列。后来一些朋友告诉我天涯社区在国内读者中影响力比较大,希望我发在天涯上,争得出版方同意后,就在天涯上贴了出来,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欢迎。
  (二)
  《“黑”话水浒》这个系列是一系列游戏文章,主要是写下了我对《水浒》的理解。四大名著中我最爱读的就是水浒,其他几部读过几遍后就引不起兴趣续读,唯独《水浒》可以让我反复阅读,而且每次读都会有新的理解,我想这就是《水浒》这部书的魅力所在。
  我这一系列文章基本上是从黑社会的角度来看水浒的。在我眼里梁山组织是一个大型的黑帮组织,而不是一支用战无不胜的思想武装起来的义军。替天行道的玫瑰色彩只是为了掩盖好汉们的暴行。个别好汉的正义行为,并不能改变梁山组织整体上的掠夺性暴力团伙的本质。所谓的义气,也不比黑帮江湖义气高明多少。
  把《水浒》作为中国最早的黑社会小说来看待,应该算是这个系列的特色,也是这部《“黑”话水浒》的基调。我毫不掩饰对梁山组织的负面观点,这个思想会贯穿全文。梁山的存在固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大部分好汉希望过一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不劳而获的人上人的生活,而这个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梁山上真正因为社会黑暗、政府迫害,走投无路而走上这条路的不超过10个人。固然朝廷黑暗,高俅、蔡京是人渣,但是梁山这个组织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远大于建设性。而今天,我以为是一个不需要梁山好汉们的时代。
  这个系列的主要内容是以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的前82回为蓝本的,实际上严格来说是前71回。71回后还用了个招安的情节(集中在72回到82回),以及最后二回交待人物结局。招安情节是不能被忽略的,一方面有脉络可循,另一方面也是黑帮组织的必然归宿之一(另一条路就是被剿灭,没有第三条路)。我在处理上将71回后的具体战争场面弱化,这是因为,一来水浒上这些战争场面描写形同儿戏、破绽太多;二来这些内容与真实历史也相去甚远,纯粹是作者的意淫文字。固然小说不必完全符合历史,作者可以做一定艺术加工,但毕竟不能完全颠覆历史。原则上说,水浒的前82回是一本黑社会小说,其夸张部分尚可接受,而后面的将近四十回就完全蜕变成一部架空历史的意淫小说了。这个系列是从黑社会角度来演绎水浒人物和事件的,所以虽然保留了招安后的内容,但基本将其弱化处理,而将重点放在前82回。
  这部《“黑”话水浒》最初受黄仁宇先生和柏杨先生的风格影响比较大。一方面比较喜欢使用数字,而且喜欢将一些细节细致化,这个特点是从黄仁宇先生的《万里十五年》来的,另一方面叙事用现代白话(比如用现代官职代替宋代的官职等)来重新演绎水浒故事,并加上自己的评论(犹如“柏杨曰”),这基本是照柏杨先生的《白话资治通鉴》来的。后来读了吴思先生的书,读完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后来的风格又多少模仿了一些吴思先生的《潜规则》。在西西河和天涯上贴的时候,还受到一些写水浒高手的作品的影响,除前面提到的MP4外,还有十年砍柴、煮酒正熟、西柠、萨苏和孙勇进等。
  基于个人对《水浒》这本书的理解,我将其解构为十大代表人物和四大重要事件,主要是基于前82回到招安为止。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结构。
  十大代表人物分别是:宋江代表黑帮老大;吴用代表黑帮军师;卢俊义代表黑帮的二把手和被梁山自己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李逵代表老大的走狗、坏的黑帮小弟;燕青则是忠诚的部属、好的黑帮小弟;林冲是好的黑帮人物的典型, 也代表了被黑暗社会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其实梁山上反而凤毛麟角);武松则反映了善良单纯、本质不坏的年轻人的黑社会之路;柴进代表了纨绔子弟、前太子党的黑社会之路;而关胜是进入黑帮的前政府高官的代表;石秀则代表了为摆脱自己宿命而走上黑道的底层劳动人民。这10个人基本上可以囊括黑帮组织主要有代表性的人物。
  四大事件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曾头市和石碣受天文,基本上概括了梁山这个黑帮组织从发展、壮大到领导层和路线转换,及达到巅峰的整个过程。其实严格说来还有第5大事件就是“招安”,但是有关招安的情节都已经在人物故事中覆盖了,所以没有再单独拿出来。
  (三)
  除却最早的几篇,我是从2003年12月份正式开始动笔写这部《“黑”话水浒》的,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完稿,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可尽道。目前,我在美国硅谷一家软件公司担任资深软件工程师(Senior Software Engineer),平时不可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写作上,毕竟这只是个业余爱好。除了白天繁忙的本职工作外,基本上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部作品上。所有的家务和三岁的女儿都委托给了太太照顾,成稿的最后两个月,又幸得岳父母来美国探亲,帮助我太太安排家务和照顾女儿,从而使得这部作品能够顺利如期完成。对此,我心中十分感激,没有他们,我估计至少还要拖上半年才能交稿。
  这部书的成稿过程中,也得天涯和西西河上一些网友的大力斧正,从而使我能够加以改进作品。天涯的“停云停云”网友提供了宋代金银铜钱兑换率的资料,西西河的煮酒正熟兄、吴元叹兄和萨苏兄则对水浒人物官职的考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吴元叹兄,最后成稿中有关林冲和梁中书的职位基本上就是接受了吴兄的观点。天涯的“飘在风中的人”网友和西西河的AleaJactaEst兄则在对梁山的派系构成方面提出了有建设性的不同意见。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读书不细,初稿中有不少水浒细节上的脱节处,蒙很多网友的指出而修正,就不再一一举名列出了。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这部《“黑”话水浒》是一系列游戏文章,力求写成一本大多数读者在打发无聊时间时多少能感到还属于值得一看的书。比如当您要坐火车远行时,想在书架上找些书放入旅行袋时,能够想到这本书,这对我而言就算是这本书的最大成功了。
99#
发表于 2011-6-21 12:18:17 | 只看该作者
到时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09:59:3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要出去些日子,不知道是否可方便看到这网站了
细雨润无声 发表于 2011-6-20 23:48

无斋主人 的新浪博客,大陆也应该可以看到的。

http://blog.sina.com.cn/wuzhaizhur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1-6-20 22:48:3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要出去些日子,不知道是否可方便看到这网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1-6-20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当上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1-6-20 22:47:44 | 只看该作者
下次有什么好东东,给我通知一下。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1-6-20 22:47:14 | 只看该作者
大人物都是从小人物变来的,除非出身显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1-6-20 22:46:35 | 只看该作者
救世主兄:多谢了。周末也是应该好好休假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1-6-20 21:45:05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3:24:23 | 只看该作者

泊外小人物 - 郓哥

何九叔篇中曾介绍了何九这个小人物的智慧,现来说一下武大命案中的另一个关键小人物郓哥。郓哥本姓乔,出生于郓州(水浒地名紊乱,郓州即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县),所以大家叫他郓哥。郓哥当时年纪十五六岁,靠当小贩沿街卖水果为生,平时为人乖觉,西门庆也时常照顾他点生意。由于这层关系,郓哥也就常向西门庆提供一些新鲜的水果赚点小钱。


阳谷县公安局刑警队长武松到外地出差时,当地巨富药业集团的西门老总,在茶馆店老板娘王婆的牵线下,勾搭上了潘金莲,两人打得火热,天天在王婆的茶馆里幽会。这天郓哥照例去找老主顾西门老总,来到了王婆的茶馆,不料被王婆赶了出去并羞辱了一通。郓哥一时不愤,就找到武大设局捉奸,以后的事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合谋杀了武大,武松回来后,找到郓哥作证,但未能徇体制内司法途径解决,结果武松自行执法,杀了西潘二人。

武大命案不是本文的重点,详情请参阅《黑话水浒》的武松一章。本文所关心的郓哥在武大命案的这段经历,而这段经历很反映了小人物的一些特征。

首先,小人物对利益的要求很低。对郓哥来说也就是一日三餐,找西门庆也就是无非想赚个“三五十钱”的小钱,按照无斋主人研究的北宋货币兑换率,1文钱相当于0.3元人民币,也就是9元到15元之间,10来块人民币的样子。这么点小钱对西门老总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其次,小人物行事的准则,一般都是出于利益(虽说是很小的利益)的考虑,很少是基于道德的判断,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明哲保身。西门老总与潘美女的风流韵事,街坊邻居们其实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去点破。而郓哥之所以踢爆西潘两人的奸情,并不是认为西门庆与有夫之妇通奸不对、出于义愤,而是因为想做10几块小钱的生意被王婆破坏,并受了王婆的羞辱。

"
郓哥道:“干娘,不要独吃自呵!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 我有甚么不理会得!”
婆子便骂道:“你那小猢狲,理会得甚么!”
"

郓哥说王婆你吃肉,也要分点汤给我喝喝呀!若是王婆会做人,把郓哥的梨买点下来也就没事了。

第三,小人物处事谨慎小心,懂得留有后路,尽量规避风险。这也是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在涉及到社会强势集团的大人物时,小人物是脆弱的,一不小心自己就会成为牺牲品。这在何九叔篇中也详细分析过。同理,郓哥也是如此。踢爆西门庆奸情的那一场,郓哥只是将王婆引出去,并不直接面对西门庆,而让武大去捉奸。以至于事发后,西门庆一直没有将这么一个关键证人纳入自己的视线。而在武松找到郓哥作证时,别看郓哥小小年纪,处事却相当老练,

"
郓哥道:“解大虫来时,我便认得了。你两个寻我做甚么?”郓哥那小厮,也瞧了八分,便说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武松道:“好兄弟,”便去身边取五两来银子道:“郓哥,你把去与老爹做盘缠,跟我来说话。”郓哥自心里想道:“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 便陪他吃官司也不妨。”
"

既然武松找来了,自己肯定躲不了。阳谷县两位大人物,西门老总不可得罪,武队更不可得罪。郓哥并不关心武大死得如何惨,也不关心什么惩治凶手昭彰天理云云,而是关心自己牵涉进去后,父亲怎么办?在和武松谈妥条件后才同意作证,其实也就不过五两银子,以及武松承诺的事成之后的十四五两银子(总共二十两银子,差不多6000人民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小人物对利益的要求不高。

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某些记者报道诸如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公然行窃而旁观者熟视无睹装着没看见之类的消息,然后义愤填膺地指责一番民众的道德观念差,不能挺身而出。无斋主人以为记者大人们过分了,无非是表现一下他们自己的道德优越感而已,明哲保身规避风险是小人物的天性,这无关乎道德品质的高低,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记者大人自己设身处地居于那个场合,也未必会比这些旁观者做得更好。


第四,小人物不可轻侮。前面说到小人物对利益的要求很低,然而连这么点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还要被侮辱的话,小人物常常会做出让大人物意料不到的事情。如果不是王婆不仅不买梨,还骂郓哥“含鸟猢狲”,并且“这婆子一头叉,一头大栗暴凿,直打出街上去,雪梨篮儿也丢出去。那篮雪梨四分五落,滚了开去。”,郓哥如何会帮助武大捉奸。

有趣的是,大人物虽然看不起小人物,但往往不会同小人物计较,因为小人物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往往太过渺小可以忽略不计。反而常常是同为社会底层的那些大人物的狗腿子比较凶狠。郓哥这件事,如果当时西门庆人在场,多半也就给他个三五十钱打发他走了。

很多时候,小人物受到欺辱后,还会走得更为极端,比如早些时候的马家爵案件,和不久前发生的讨薪不成而连杀4命的王斌余案件。再比方说后来的梁山好汉石秀揭发潘巧云奸情不果被杨雄赶走后,不惜杀人来捉奸,也是出于类似的心态。这也就引出了最后一点。

第五,小人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合的某些举动,可以改变大人物的命运,甚至毁灭大人物。郓哥这小小捉奸一举,导致了四条人命(武大、潘金莲、西门庆、王婆)的终结,彻底改变了阳谷县两位大人物的命运,药业集团老总西门庆丧命,刑警队长武松流放。

郓哥的故事告诉我们,大人物们要想长久安稳地做他们的大人物,就不要轻侮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正常情况下,小人物很容易满足也不敢不会去惹大人物,千万记得要管好自己的狗腿子,一旦突破了小人物能承受的底线,小人物往往会出人意料的行事最终毁灭大人物。

其实,相对于国家层面,梁山又何尝不是由许多郓哥们(不过更为极端而已)组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3:23:50 | 只看该作者

泊外小人物 - 何九叔

何九叔是阳谷县火葬场的一位殡葬工,水浒上叫做团头,地位低下。但这么一个小人物,却是武大命案的一个重要人证,而且还掌握了关键性的物证。何九在处理这件事上,手法老到,值得一书。


武大命案的详情就不用多说了,潘金莲同西门庆勾搭成奸,被武大郎撞破后,奸夫淫妇联手将武大毒死。这个案子本来对西门庆来说要摆平并不困难,阳谷县药业集团董事长,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阳谷县黑白两道平趟,据另一部有关这段风月故事的小说《金瓶梅》,西门老板背后更有东京高官的背景。如果武大仅仅是个街头卖炊饼的小小个体户,这件案子显然不会让西门董事长挂心,然而武大有个好弟弟武松,在阳谷县担任公安局刑警队长,也算地面上一个有能量的人物,所以西门董事长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这件案子,牵涉的双方在阳谷县都是实力人物,所以突然间小人物何九叔就变得非常重要。

案发之时,武松正在外地出差,西门老板和金莲小姐希望毁尸灭迹消灭罪证,就用最快的速度办理了武大的丧事,并找到了何九,希望早日将武大火化,并且封口。且看西门董事长是如何操作的:

西门老板先是请何九吃饭,这首先就让何九怀疑,以一个阳谷县呼风唤雨的大人物突然找自己这么个低下的殡葬工吃饭,岂不奇怪?水浒上说何九的反应先是受宠若惊,“何九叔道:小人是何等之人,对官人一处坐地?” 然后自然而然的产生怀疑,“何九叔心中疑忌,想道:“这人从来不曾和我吃酒,今日这杯酒必有跷蹊。”当西门庆拍出10两银子让他在处理武大尸首的时候,“ 只是如今殓武大的尸首,凡百事周全,一床锦被遮盖则个,别无多言。”,何九叔就是傻子也知道中间有猫腻,因此推托不敢收,这时候西门庆再来硬的一手,“九叔不收时,便是推却。”,意思是你要是不收,就是敬酒不吃罚酒,跟我西门庆过不去。言下之意,你就走着瞧。何九小小一个殡葬工,又深知西门庆在阳谷县的实力,没有其他选择,“那何九叔自来惧怕西门庆是个刁徒,把持官府的人,只得受了。”

从技术细节上来讲,西门老板做的可圈可点,恩威并施,迫使何九不得不收下银子,10两银子相当于今天3000元人民币,对何九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殡葬工来说也应该是不小的诱惑。

何九到了潘金莲家,一眼就看出武大是被毒死的。这下何九就非常为难了,要是平常人,何九也许就昧着良心黑一把了,但武大后面还有打虎英雄武松,阳谷县公安局刑警队长,也是个不好惹的主,如果说西门老板不可得罪,难道刑警队武队就能轻易得罪嘛?何九完全明了这事的棘手,“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一个小人物夹在阳谷县两大势力中的确为难。

何九叔的太太也是个相当精明的,就给何九出点子,让他想办法偷下物证,并不要动用这10两银子,如果武松找上门来,就实话告诉武松,如果武松不来,就帮西门庆遮掩过去。何九赞道,““家有贤妻,见得极明!”就按老婆的吩咐,偷了武大烧黑的骨殖(可以证明是被毒死的),并和西门庆的银子收在一起,准备看武松回来后,再做下一步打算。说句题外话,一个小市民家庭要想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老婆是关键,正因为何九有这么为识大体的太太,他才能安稳的渡过这次危机。如果何太太贪图这10两银子的小利,恐怕何九叔就会成为武松的刀下之鬼。

果然武松回来了,发现哥哥死亡的很多疑点,并找到了何九,武松也请何九喝酒,来到酒店,手下两个公安干警把风,武队拔出刀来插在桌上(搁现在就是拍出手枪),对何九说,“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我若伤了你,不是好汉!倘若有半句儿差,我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个透明的窟窿!闲言不道,你只直说我哥哥死的尸首,是怎地模样?”,武松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一脸杀气,先前何九已经“面色青黄,不敢吐气”,现在看武队的模样,那还敢乱说,马上把骨殖取出交给武松,并证明武大是被毒死的。然而当武松问起潘金莲奸夫的时候,何九叔还是留了个心眼推说不知。水浒上说“武松道:“奸夫还是何人?”何九叔道:“却不知是谁。小人闲听得说来,有个卖梨儿的郓哥,那小厮曾和大郎去茶坊里捉奸。这条街上,谁人不知。都头要知备细,可问郓哥。” 前有西门庆送钱给何九让他遮掩,况且郓哥捉奸已经人所尽知,而且水浒上又说,武大被火化后,“且说西门庆和那婆娘终朝取乐,任意歌饮,交得熟了,却不顾外人知道,这条街上远近人家,无有一人不知此事。”,何九岂能不知道这奸夫就是西门庆?这就是小人物的智慧,现在武松逼他,他不得以说了这些,但内心深处还是不敢得罪西门庆的,所以就将郓哥抛出来,让武松去问郓哥去。

至此从法律角度来说,武松掌握了本案的所有关键,何九、郓哥的人证,何九保留的武大被毒死的骨殖,和西门庆的10两银子,如果司法公正的话,西门庆和潘金莲应该是难逃法网。但由于西门财团金钱的力量,阳谷县公检法当局还是做出了不立案的决定,迫使武松最后不得不自行执法,这就是另话了。这也说明了何九对武松有所保留是明智的。

何九在武大命案的短暂经历,充分体现了社会底层人民在夹缝中的无奈和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对何九他们而言,无所谓正义,在险恶的社会中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在强势集团争斗中受到伤害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3:23:20 | 只看该作者

泊外小人物 - 韩伯龙

韩伯龙在水浒中是个昙花一现的小人物,刚刚出场就被李逵杀了。前后过程施大爷总共用了二三百字,但却十分有意思。


关胜投降梁山,大名府城破之后,蔡总书记急怒攻心就派了水火二将单廷圭、魏定国再率大军征讨,李逵请缨而宋江没有理睬他。李逵使小性子就一个人下山走了。途中来到了韩伯龙的酒店。

韩伯龙也是黑道上的一名大哥,当时梁山在道上已经如日中天,黑道分子纷纷投靠。韩伯龙也找了朱贵做引荐上梁山。王伦时代梁山不过是个几百人的小帮会,受招安时已经有10万之众,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应该就是像韩伯龙这样来投效的。不过区别是,那些只能当小喽罗,而韩伯龙似乎有资格在忠义堂上坐把交椅。

韩伯龙怎么会开酒店的呢?按施大爷的解释是“原来韩伯龙曾在江湖上打家劫舍,要来上梁山泊入伙,却投奔了旱地忽律朱贵,要他引见宋江。因是宋公明生发背疮,在寨中又调兵遣将,多忙少闲,不曾见得,朱贵权且教他在村中卖酒。”

其实这段很可疑。根据何心先生的水浒年谱,宋江发背疮应该是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的事情,而收水火二将则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因为破大名府是元宵夜(正月十五)而起兵打东平东昌府是三月初一。也就是说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宋江一直没有“空”见这位前来投靠的外地黑道大哥韩伯龙,这似乎很不符合宋江一贯礼贤下士讲义气的“形象”。其实真正原因是举荐人朱贵身份太低,说话没分量,而老韩也没有什么宝物奉献,宋江根本就没把这位韩大哥当一回事。相比其他人,比如戴宗引荐的杨林石秀,张清引荐的皇甫端,自动来投效但献宝马的段景住,韩伯龙的待遇实在是忒差了一点,只能在作为梁山情报站的酒店里先当个外围义工。估计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在地煞最后几个位子中排一个(朱贵日后才排名93,韩要是上了梁山顶多是个开酒店从事情报工作的小特务,能挤进108人就算烧头香了)。不幸的是他遇上了杀人魔王李逵。

李逵到了酒店里胡吃海吃一顿,照例不给钱就要走。李老大到酒店白吃白喝哪还有付钱的道理,可惜韩伯龙这个新开店的不懂规矩(这点朱贵有责任,没有向老韩说清楚),仗着自己是梁山的外围成员,竟然在太岁头上动土向李爷要钱,还大言不惭地说他妈的梁山开的酒店你也敢闹事,不想活了?李爷心想,“俺梁山哪有你这号鸟人”,量出招牌武器板斧(这个套路放在今天的黑帮影片中,就是大哥上酒楼吃饭,买单的时候把枪拍在桌上充当饭钱),韩伯龙还是有眼无珠不买帐,结果当然是李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斧砍了老韩。

坦率地说,这件事上固然李逵比较滥杀,但韩伯龙自己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首先,老韩大哥当惯了,做人比较嚣张,没想到梁山界面上的大哥们哪个不是嚣张的主,李逵更是嚣张的祖宗,就好比一个小县长在县城里可以称王称霸,跑到北京也去牛气冲天,显然会死得很难看。其次,既然要投奔梁山,怎么能事先不做好功课?当时梁山已经做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小的如祝家庄,曾头市就不说了,大的如数败政府军,州府如青州、华州、高唐州、大名府都扫荡过。从江州劫法场开始,哪一次李逵不是杀人如麻,逵哥的狠名声在江湖应该是很响的,韩伯龙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位宋江手下的头号马仔。特别是看到他的招牌武器两把板斧之后,又在梁山边上,还不能联想到李逵就很不该了。这时要能从板斧上猜到是李逵,只要倒头便拜,说声莫不是人称黑旋风的李逵李大哥,估计梁山108把交椅中就少不了老韩这一把了。最后,还得要说老韩自身的功夫不过硬,若李逵的一斧子偷袭,老韩能躲过并一跤把逵哥扑到,比如后来的焦挺,那么也能够化险为夷到梁山上坐把交椅。如能有日后排名22的宋江头号心腹做引路人,老韩的梁山之路也会平坦得多。

韩伯龙的在水浒中的短暂经历,揭示了投奔和加入某团体、组织或机构最基本的几条原则,第一,要有强有力的引荐人,第二,自身素质要过硬,第三,事先一定要做好对该团体、组织或机构的调研工作。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始终要牢牢记住,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 即在真正成为一名成员以前,任何offer(许诺?)都不是真的。韩伯龙其实就是死在这条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3:22:47 | 只看该作者

泊外小人物 - 何涛

何涛的身份是济州府三都缉捕使臣,相当于现在的济州市公安局长。因黄泥岗地处济州府,所以生辰纲案发后,破案的重任就落到何涛身上。由于蔡总书记和梁总政委纷纷施压,济州市的压力非常大。于是市长就责令专案组长何涛限期破案,否则就撤职查办流放他乡。


在《黑话水浒》的智取生辰纲一章中,无斋主人曾经分析过,吴用的设计拙劣不堪,漏洞百出。凭良心说,这案子要是放在今天,随便让哪个稍微有些经验的公安干警负责此案,定能轻轻松松破案。然而我们的何局竟然束手无策。

"
只见阶下一人声喏,立在帘前,太守道:“你是甚人?”那人禀道:“小人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太守道:“前日黄泥冈上打劫了去的生辰纲,是你该管么?”何涛答道:“禀复相公:何涛自从领了这件公事,昼夜无眠,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虽是累经杖责,到今未见踪迹。非是何涛怠慢官府,实出于无奈。”
"

何局所作的仅仅是派人到黄泥岗上去调查抓人,堂堂济州地区的警界一哥,应该是六扇门里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这个位置的,其办案思路也忒过幼稚简单了一点,完全一点头绪也没有。

"
却说何涛领了台旨,下厅前来到使臣房里,会集许多做公的,都到机密房中,商议公事。众做公的都面面相觑,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尽无言语。
何涛道:“你们闲常时,都在这房里赚钱使用;如今有此一事难捉,都不做声。你众人也可怜我脸上刺的字样。”
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只是这一伙做客商的,必是他州外府深山旷野强人遇着,一时劫了他的财宝,自去山寨里快活,如何拿的着?便是知道,也只看得他一看。”
"

不独是何局,其手下也尽是些酒囊饭袋,只会推托没有线索,案子难办,却对现成的这么多线索视而不见。这个案子真的这么难破吗?其实不然,信手摘来就有无数线索及可供调查的方向。

案发经过大致是,黄泥岗上7名贩枣客人和一名卖酒的骗杨志一行喝下蒙汗药酒,用装运枣子的推车将生辰纲的金银珠宝运走。

第一,7名贩枣客人的枣子来源,什么样的枣子,哪里买来的,或是什么地方种的?从这里入手多半可以查到案犯的身份。

第二,酒又是什么样的酒,私酿的还是官卖的,私酿是谁酿的,哪里酿的,官卖的是哪里买的,哪一批酒?

第三,杨志一行与案犯对过话,从口音中不难区分卖酒的白胜是本地人。只要把本地最近酿过酒或者到官卖店买过酒的小混混过一遍,不难查出白胜。

第四,运输工具运枣车的行踪,是否有目击者,7人推着大车还是很醒目的。

第五,大名府留下两名参谋(虞候)配合破案,案犯的相貌都已经知晓,应该能大致还原基本长相。其中至少赤发鬼刘唐的长相怪异,红头发并且有朱砂印记,在黄泥岗上也是出力表演的一人(在下药的酒桶里淘一瓢酒喝),参谋们应该印象深刻。画影图形,注明明显特征,分发到邻近州县,并公告举报有赏。刘唐这样有明显标记的人一定会很容易被指认出来,比方说与刘唐交过手的雷横就一定能认出,就算雷横顾及牵涉到晁盖不愿意这么做,见过刘唐的雷横手下也应该会举报。

第六,案发时间是中午,以黄泥岗为中心画一个圈,清查周围内各旅店,并逐步扩大范围。按水浒上说,当时的旅店是实行登记制度的,
"
为是官司行下文书来,着落本村,但凡开客店的,须要置立文簿,一面上用勘合印信;每夜有客商来歇宿,须要问他:‘那里来?何处去? 姓甚名谁?做甚买卖?’都要抄写在簿子上。官司查照时,每月一次,去里正处报名。
"

由此可以索定案犯到底是哪一带的人,若是外来劫匪必然要有地方吃饭休息,如此便会有线索,确定范围后就可以地毯式搜查,这样天字第一号大案,市县行政当局一定会在人力物力上全力配合。如上两条所说,7名大汉推7辆大车,还是非常醒目的,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位红头发朱砂印记这么特征明显的人。从水浒描述上看,东溪村到案发现场黄泥岗有相当一段距离,步行要超过一天,而晁盖等人也的确曾在旅店住宿。

第七,销赃渠道,留意各赌场妓院,和其他可能的销赃场所。案犯劫了货后多半要变现来消费。

可惜何局却毫无作为,底下的其他公安也无人出一言建设性意见。幸好何局有个好弟弟何清。与何局不同,何清倒是个天生干刑侦的料。

"
何清道:“不瞒哥哥说,兄弟前日为赌博输了,没一文盘缠,有个一般赌博的,引兄弟去北门外十五里,地名安乐村,有个王家客店内,凑些碎赌。为是官司行下文书来,着落本村,但凡开客店的,须要置立文簿,一面上用勘合印信;每夜有客商来歇宿,须要问他:‘那里来?何处去?姓甚名谁?做甚买卖?’都要抄写在簿子。官司查照时,每月一次,去里正处报名。为是小二哥不识字,央我替他抄了半个月。当日是六月初三日,有七个贩枣子的客人,推着七辆江州车儿来歇。我却认得一个为头的客人,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因何认得他?我比先曾跟一个赌汉去投奔他,因此我认得。我写着文簿,问他道:‘客人高姓?’只见一个三髭须白净面皮的抢将过来,答应道:‘我等姓李,从濠州来贩枣子,去东京卖。’我虽写了,有些疑心。第二日,他自去了,店主带我去村里相赌,来到一处三叉路口,只见一个汉子挑两个桶来。我不认得他。店主人自与他厮叫道:‘白大郎,那里去?’那人应道:‘有担醋,将去村里财主家卖。’店主人和我说道:‘这人叫做白日鼠白胜,他是个赌客。’我也只安在心里。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道:‘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我猜不是晁保正,却是兀谁!如今只捕了白胜,一问便知端的。这个经折儿,是我抄的副本。”
"
何清对罪案感觉敏锐,特别是抄下副本,更是令人佩服,要知道能够在罪案发生之前,产生某种预感并主动收集证据,正是一个优秀警察难得的素质,况且何清当时只是个混混,并不是公安人员。案发后,何清推理准确,从蛛丝马迹上一下子就推断到了正主儿晁盖,而且提议的“如今只捕了白胜,一问便知端的”正是破案的突破口。不得不说,就作为一个公安的基本素质而言,何清比乃兄何局及其任何一个手下强太多了。然而何清却是一个为何涛所看不起的整天混迹赌场的小混混。

无斋主人曾经在《黑话水浒》中多次提到,皇朝末年,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朝廷充斥无能颟愚的官僚,而真正的才智之士却被迫沦落在体制之外。何氏兄弟职位与才能的错位,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在弟弟何清的帮助下,生辰纲一案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简单说来,济州市长通过审讯白胜知道主犯是晁盖,于是命何局连夜带20名精干人员前往郓城县逮捕晁盖归案。然而这位何局的做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首先,何局到了郓城后,没碰上县长,却遇到宋江,而与宋江喝茶时,何局原原本本告知来意,并让宋江从从容容地去报信。若说何局不知道保密的重要性,那倒是冤枉了这位济州警界一哥。

一同何观察领了一行人,去时不要大惊小怪,只恐怕走透了消息。星夜来到郓城县,先把一行公人并两个虞候,都藏在客店里,只带一两个跟着,来下公文,径奔郓城县衙门前来。


何局见到宋江时,反应是“倒地便拜,说道:久闻大名,无缘不曾拜识。”,宋江的大名无非是江湖上的大名,何局作为资深警界人士,对此毫不担心宋江是否游客能泄密,实在是不太应该了。

其次,郓城县府派出大队人马由县公安局长(县尉)带领雷横朱仝两位刑警队长前去东溪捉拿晁盖,然而这么大的事,何局竟不亲自前往,却留在县衙等消息。照理说,何局亲自从市局带了20名精干公安前来郓城县,就是为了此事,而且这件事还关系到他自己的前途和身家性命,实在令人费解。否则,县局局长带雷横负责前门,何局亲自带朱仝负责后门,雷朱两位队长要放水就不容易了。

最后,单独负责后门的朱队徇私,晁盖等逃脱。济州市则动用了500武警警力由何局指挥前去石碣村围捕。而身为围捕总指挥的何局,竟然被晁盖一伙耍得头头转,最后亲自坐一小船前去探路,结果被阮氏兄弟活捉,围捕失败,自己也被晁盖等人割了耳朵放回。

何涛此人,无勇无谋无能,并不具备从事刑侦工作的基本素质,竟然担任济州市公安局长,负责整个地区的治安,而其手下恐怕连何涛还不如,由此也可以想象得出当地(梁山周围)的治安状况了。腐败的官府,横行的黑道,无能的警方,又让老百姓何去何从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3:22:06 | 只看该作者

泊外小人物 - 谢都管

谢都管,名字籍贯不详,其身份是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府上的都管,《黑话水浒》中,无斋主人将都管对应为领导同志的生活秘书一职。谢秘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蔡总书记府上的奶公(他太太在蔡总书记家当过奶妈),这层关系也就意味着他的组织路线主要是蔡总书记线上的。水浒中也通过杨志之口交待了,他是蔡夫人面上的人。


在《蔡夫人篇》中,无斋主人曾指出这位夫人是女中翘楚,见识和机智均远胜于乃夫梁中书,所以当她推荐杨志来押运生辰纲的时候,免不了要安排一个监视和制衡杨志的人。毕竟这关系到相当于3000万元人民币的十万贯金银财宝。虽说历来都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说法,但是高明的主管总是会在制度上先未雨绸缪,防止下属太过容易产生邪念走上歧途。毕竟这十万贯生辰纲是很令人眼红的,比方说晁盖吴用等人就眼红了,杨志还没有Track record,难保杨志不会趁机监守自盗远走高飞。就好比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所有人在托付职业经理人全权经营时,一定会安排好审计监察制度。

谢都管就是蔡夫人挑选的这个监察人选。为了顾及杨志的感受,安排的十分巧妙,借口是杨志不知蔡府中的头路,不得不安排谢都管同行。

梁中书道:“夫人也有一担礼物,另送与府中宝眷,也要你领。怕你不知头路,特地再教奶公谢都管,并两个虞候,和你一同去。”杨志告道:“恩相,杨志去不得了。”梁中书说道:“礼物都已拴缚完备,如何又去不得?”杨志禀道:“此十担礼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众人,都由杨志,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杨志提调。如今又叫老都管并虞候和小人去,他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若误了大事时,杨志那其间如何分说?”梁中书道:“这个也容易,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

杨志也很明白谢秘的身份和安排他和两位虞候同行的用意。谢都管的级别要比杨志高,副总理级的梁总政委的秘书,有道是“宰相门人七品官”,童贯总长的门馆先生就弄了个市长(东平府程知府)当当,可见这位能同蔡总书记说的上话的谢秘在官场上不可小视,这从大名军区的两名营级参谋(虞候)听命于他便可知。杨志不过是个小营长(提辖),知道难以指挥谢秘,就要求梁中书确定到了路上一旦发生分歧到底谁听谁的,并得到了梁中书的明确保证,最终决定权归杨志。

从整个押运过程来看,杨志不是个好领导,反倒是谢秘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杨志对待手下过于简单粗暴,简单说就是打骂惩罚。以至于后来所有下属都主动站在谢都管一边,最后丢失生辰纲后,合伙把责任推在杨志身上。

作为梁总政委身边的亲信,却要听命于杨营长,谢秘应该是很不爽的,但一路上开始还是尽量地避免与杨志冲突,尊重杨志的领导权。

杨志一行离开大名府后,最初大家相安无事。几天后开始走人烟稀少的山路,杨志担心强盗,就要求大家“辰牌(7:00-9:00)起身,申时 (15:00-17:00)便歇”,这一决定显然不得人心。酷暑季节,在白天最热的时间赶路,士兵们每人又挑着重担,当然苦不堪言,难免有些怨言和消极怠工现象。杨营长对此倒也简单,也不做思想工作,“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随行的两位大名府参谋走慢了,也照样挨骂。平心而论,杨志的理由不能算错,问题是生辰纲押到蔡总书记府上,杨志能在梁总政委面前更为走红升官发财,其它人并不见得能拿到多少好处,当然不会像杨志那样拼命。而杨营长这种只顾催促干活而毫不体恤属下的管理方式,显然会激起激烈反弹。于是大家就到谢秘那边不停地诉苦抱怨,并希望谢都管能出面带领大家。谢都管虽然内心对杨志不以为然,但仍然以大局为重,尽力安抚,让大家忍耐。

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耐他一耐。”


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到了黄泥岗,终于一路上积压的怨愤总爆发了,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士兵们再也走不动了,便躺下休息,而这时杨志的高压式管理也终于失效了,

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


此时,谢秘也看出杨志这样搞法行不通,就劝杨营长稍微通融一下,但杨志毫不理会谢秘的好意,于是造成了两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这一段十分有趣,先是谢都管劝杨志别打士兵了,“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杨志则回答说,这里是黄泥岗,强人出没的地方,必须赶快走。这时两位参谋出来挑动,说一路上你一直这么说,都说了N遍了,也没见到什么强人,别吓唬人。

谢都管这时还想打打圆场,就劝杨志,“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但是杨志这个二愣子却一点面子不给谢秘书,“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你也没分晓了!”这句话太冲,又是当了这么多人面,让谢秘面子往哪儿搁,好歹人也是梁总政委的秘书,哪受过这种屈辱,当然就激化了矛盾。谢秘难免想我年纪这么大,一路上忍耐,听你一个小小营长指挥,凡事也算顾全大局,你却一点也不领情,整一个二百五。心中之不快可想而知。于是就也顶回去,说我要先歇一下,你自己赶他们先走。

这姿态一表,其中的不忿不满已经了然。众人对杨志的不满已经积压很久了,这么多天一直盼着这一天。既然两位大领导意见不统一已经公开化了,而且帮自己的领导也出头发话了,自然更不会顺从杨志。一士兵就大胆挑衅杨志,“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说你杨营长太不把人当人了,就算梁总政委来也不能这样。

杨志想你他妈的太没规矩了,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就打。谢都管也发火了,急忙制止,说想当年我老人家在蔡总书记身边的时候,见过无数军官,没一个像你杨营长这么嚣张的,“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你一芝麻绿豆小官,别说我是梁总政委的秘书,就是随便一个老人,劝你几句不行吗,你咋就知道打人?

矛盾终于激化到了极点,走到这一步,杨志要付最大责任。直到这以前谢都管还谨收分际,并没有干预过杨志的指挥,也没有挑战过杨志的权威,但是杨志愚昧的管理和不知变通的为人处世方式把谢都管彻底逼到了对立面。一旦到了对立面,谢秘就是杨志的恶梦了。

"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

唇枪舌剑,谢秘官腔一打,杨营长还真不是对手。如此一来,底下人有谢秘撑腰自然更不会买民愤极大的杨志帐了,杨营长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默认众人在黄泥岗上休息。至此杨志的领导权威已经十去八九,这为生辰纲被劫打下了伏笔。

生辰纲被劫一幕,不用赘述,晁盖吴用做局,骗杨志一行喝下药酒。杨志虽然开始反对买酒喝,但谢都管劝杨志,“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时,权威已失的杨志也不好坚持,这一方面是因为杨志已经控制不住手下,另一方面则是亲眼看到刘唐喝过一瓢这桶酒,结果连自己都喝了一瓢,中计倒下。

生辰纲被劫之后,谢都管的第一感就是悔不听杨营长的话,但这种愧疚感并没有维持多久。发生这么大的事,肯定要追究责任,首要考虑的不是后悔,而是如何推卸责任逃过处罚。本来杨志就是最高责任者,而且又逃跑了,因此众人一起把责任推到杨志身上是唯一自保的方法。于是大家统一好口径,再见到梁中书时,

"
众人告道:“不可说!这人是个大胆忘恩的贼! 自离了此间五七日后,行到黄泥冈时,天气大热,都在林子里歇凉。不想杨志和七个贼人通同,假装做贩枣子客商。杨志约会与他做一路,先推七辆江州车儿,在这黄泥冈上松林里等候,却叫一个汉子,挑一担酒来冈子上歇下。小的众人不合买他酒吃,被那厮把蒙汗药都麻翻了,又将索子捆缚众人。杨志和那七个贼人,却把生辰纲财宝并行李,尽装载车上将了去。现今去本管济州府呈告了,留两个虞候在那里随衙听候,捉拿贼人。小人等众人,星夜赶回来告知恩相。”
"

除了杨志一节外,前后细节大致不差,就这样把黑锅全留给了杨志一人背了。

按理说谢秘书作为整个押送队伍的第二把手,又是充当监督者的角色,生辰纲丢失多少有些责任,然而事后却没受到任何惩罚,一方面是本身后台硬(蔡夫人的人),另一方面群众关系好也是一个原因。

不过生辰纲被劫,作为谢都管当事人之一虽有责任,但并不重大。自从梁中书接受了杨志派10名士兵运货的建议(具体分析请参阅《黑话水浒》智取生辰纲一章)就注定了这批货凶多吉少。倘若没有谢都管,可能士兵们到不了黄泥岗就早已失控了,就算在黄泥岗上,最终同意大家喝酒的决定还是杨志做的。更何况就算不喝药酒,以当时杨志一行的疲态,晁盖吴用等人要硬抢又有何难。

谢都管倒是个的很老练官场人物,体恤下属,深得群众的热爱;政治手腕高超,一开始能隐忍退让,翻脸后几句话就把杨志搞得没脾气;知道进退,其选择与杨志翻脸的时机恰到好处,正是杨志民怨沸腾而局面失控的时候;做事有分寸,即使翻脸后表面上仍尊重杨志依旧由杨志做重大决定;最厉害的是,一旦出事危机处理漂亮,关键时刻懂得推卸责任,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而且还不是自己而由群众自发出面。这等道行是每个有志官场的人士不可不修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3:21:22 | 只看该作者

泊外小人物 - 蔡夫人

严格说来,蔡夫人并不能算小人物,东京蔡总书记的女儿,四京之一的直辖市北京大名市委书记兼北京军区总政委梁世杰的太太,集正牌高干子弟和官太太一身。不过在北宋这个没有女权的社会,蔡夫人的现实身份只是个家庭妇女,所以也就勉强归在小人物中间了。


水浒上对蔡夫人的笔墨不多,仅出场两次,但寥寥数笔却十分精彩。蔡夫人的第一次出场是劫生辰纲的那一年(据何心先生考证是政和五年,即1115年),五月初五的端午家宴上。水浒中没有对蔡夫人的容貌作具体描写,但在描写这场家宴的一段文字中有这么两句形容蔡夫人,“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既然称“佳人”“美女”,显然蔡夫人应该是长得很漂亮的。

宴上蔡夫人指点夫君,说老公你现在身居副总理级的高位,执掌北疆重镇北京大名市军政大权,这一切荣华富贵是哪里来的?梁中书不傻说当然靠的是岳父大人蔡总书记的提携。蔡夫人又说既然如此,可别忘了父亲他老人家的大寿。梁中书说怎么会忘了,六月十五就是蔡总书记他老人家的正日子,我已经在安排了,夫人请放心。由此可见,蔡夫人熟谙官场潜规则,关键时刻不忘提醒老公。表面上是说为了给父亲祝寿,实质上却还是在为自己老公的宦途着想。虽有翁婿之亲,但毕竟相隔一方,很容易被人离间,父子反目这种事情官场上多得很,所以需要经常性表示自己不忘本,而三节两寿是最好的机会。蔡总书记这个大寿,不知道有多少官儿会去趋炎附势,而身为蔡总书记的女婿自然不能落人后。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宁可犯政治错误,不可犯组织错误。梁书记兼总政委正是蔡总书记线上的,所以蔡夫人才会提醒老公,千万不要疏忽大意犯了组织错误了。

而后梁中书为派谁去押运生辰纲而犹豫不决时,蔡夫人推荐杨志,又显示了蔡夫人的识人之明,比老公还清楚老公手下的本事。平心而论,梁中书账下真正可用的人才不多,杨志的确是上上人选,凭他的武功加上大名府的正规军去押运,原则上应该不会有问题。而梁中书接受杨志别出心裁的提议,用11个士兵偷偷摸摸送生辰纲而导致被劫则是始料未及的。从中反而看出自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的梁中书却是个庸碌之辈。

临行之前,蔡夫人又安排了一担礼物让杨志带上分送蔡总书记府上众人,这更显示了蔡夫人情商之高,深通人情世故。所谓“阎王好磨小鬼难缠”,蔡总书记身边这些人大事情办不了,但平时帮你在总书记面前说说好话还是做得到的,要是得罪了这些小鬼,大名府同东京毕竟山高水远,人家天天说你几句坏话,也够你受的。梁中书准备了10担礼物送蔡总书记,却没有考虑到蔡总书记身边的人,而夫人这担礼物则是恰到好处,以夫人的身份送正合适,把府中其他人都打点到了,真不愧为政治世家出身,蔡总书记的女儿。

蔡夫人的第二次出场则是在5年之后(据何心先生考证,梁山攻破大名府为宣和二年,即1120年) 的正月十五元宵夜。当时梁山设局将卢俊义弄进死牢,然后发兵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梁山众人混入大名府,时迁火烧翠云楼,里应外合,大名城破,梁山屠城,梁中书府是重要目标之一。梁山派遣了杜迁宋万去杀梁中书满门。蔡夫人表现得冷静而又机智,躲在梁府的后花园(想必梁府的后花园比较大,有藏身之处)中逃过了一劫。同梁中书惊慌失措,四门乱窜天差地别。当时全城均在梁山控制之中,若蔡夫人因失了方寸而乱逃,必遭毒手,而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梁山的目标所在梁府反而最安全。事后蔡夫人的表现更令人叹服。一般官太太、贵夫人经遇如此大变惨祸,恐怕会深受刺激、惊吓不已,或至少哭哭啼啼。且看水浒上怎么描写的,“梁中书的夫人,躲得在后花园中,逃得性命,便叫丈夫写表申奏朝廷,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蔡夫人到底是大家闺秀,颇有巾帼气概,已经走出伤痛,帮助丈夫进行危机处理和善后工作。能得妻如此,真是梁中书一生的幸运。

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以梁中书的庸碌无能,能混到副总理级的高位,与蔡夫人的幕后支持是分不开的。以蔡夫人的太子党身份和才干,若在现代当个省部级的官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在北宋就只能做梁中书的贤内助,甚至连个名字施大爷都没舍得给。

如果除去各自的包装,不难从黄蓉、赵敏、任盈盈等角色身上看到蔡夫人的影子。无斋主人有时遐想,若以蔡夫人为题材让金庸古龙或其他现代武侠小说家来演绎会如何,窃以为按照大坏蛋好女儿嫁英雄主人公的通用恶俗模式,多半蔡夫人会被演绎成一位赵敏式的人物,而且最终会离开梁中书这个庸才而追随卢俊义或者燕青什么的浪迹天涯。家世显赫而又美丽机智,聪慧过人而又深通人情世故,精明能干而又能在事业上支持丈夫,蔡夫人的这些特点,若再能加上政治正确的一些正义感,岂不是每个男人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