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4°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3°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5°
    温度感觉: 2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1°
    温度感觉: 20°
查看: 5080|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雅尼(Yanni)特意为中国听众写的曲子:夜莺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3: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悦耳动听。
乐曲真的很有东方色采。
您对曲调的感受很罗曼蒂克,写出来的小故事更加动人,令人会心眉笑了
沙发
发表于 2008-1-24 2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jan_ai Zhang]发布



To [Lat123] 英语 老师:

(1)首先热烈欢迎 [Lat123] 英语 老师,
在外面 野玩够了,潇洒够了, 重返 《故园情怀》!

(2)"悦耳动听。" --- 对对对!!!
咱这农村土孩子都能听出了!!!
音乐无国界,音乐无老少,音乐无男女,音乐无阶级。。。

(3) “您 (指【三和居士】先生)对曲调的感受很罗曼蒂克,写出来的小故事更加动人,令人会心眉笑了” --- 这咱也无异议:【三和居士】先生是咱这文学,音乐的权威人士!

提问如下:

老师您 凭什么 说 “乐曲真的很有东方色采”???
what is th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乐曲的"东方色采” 和 "西方色采” ???



谢张gao gao的提问。

1.        我重没有离开过您们呀。请不要叫我老师取笑我了, 好吗?很快我中英文都不敢写了。还是希望有多些机会跟论坛的精英学习一番。您不要太严慬便是了

2.        “音乐无国界,音乐无老少,音乐无男女,音乐无阶级” ;  叔叔说得对呀,  我认为作为听众, 听音乐是不需要太多理论的。太多理论会让感觉失真的。艺术是细胞,是感觉,是感应,是享受。懂得这个境界已经可以说是有音乐的大智慧了.

3.        我久仰三和居士的大名了,在别些论坛也渎过他的帖子呢。

4.        很久前曾经学过弹钢琴,记得我老师曾经教过,中国的调子在乐理上是倾向采用 Minor ( 小调)的。要听出那些调子是东 方还是西方不难,难在Yanni大师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创出那么漂亮感人的作品。
板凳
发表于 2008-1-24 2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张大版主过奖了,我算什么文学、音乐权威,仅仅是业余爱好而已,我原是读生物的,还记得[牧马人]开的那个讨论进化论的帖吗,我写了一些跟帖的呢,见笑了。

打个招呼,hi, Gao gao。

我是从二十多岁开始疯狂的喜欢上古典音乐的,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便开始听三四小时。周末的乐趣就是去买唱片 cd.  和去演奏会。後来又多了其他的爱好,便少听了。
地板
发表于 2008-1-24 23: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Lat123]发布


打个招呼,hi, 叔叔。

我是从二十多岁开始疯狂的喜欢上古典音乐的,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便开始听三四小时。周末的乐趣就是去买唱片 cd.  和去演奏会。後来又多了其他的爱好,便少听了。

有朋友提醒我,我应该叫叔叔做哥哥,才是有礼貌,所以:

Hi, 哥哥
5#
发表于 2008-1-26 18: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遇是缘分,开心就好。ID只是个符号,网络又是个虚拟空间,有的人就喜欢编造一些虚假的个人资料,模仿不同年龄、性别的语气。叫我三和或者居士便可。

回来了,完全同意您的意见。
现在上Youtube 为您找一首音乐,回头再说。
6#
发表于 2008-1-26 19: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叫我三和或者居士便可。

(还在找。。可能Youtube 没有,试试MP3 )

先写下这句有意思的:
"Aging is a process of mind over matter, if you dont mind, it does not matter."
7#
发表于 2008-1-26 2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雅尼(Yanni)特意为中国听众写的曲子:夜莺

视频回應   -    克莱斯勒 [中国花鼓]

克莱斯勒 [中国花鼓]

克莱斯勒  是奥地利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

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 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   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三分半钟。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JIHD2EeLA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爱之欢乐》、《中国花鼓》等轻快的小提琴曲均为其杰作。还改编过塔蒂尼、舒曼以及德活夏克和维尼亚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贝多芬等人的协奏曲写过“华彩乐段”,写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和两部轻歌剧。他的演奏技巧精美、饱满有力、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并大量使用双音、滑音,效果清丽激越,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具有新鲜动人的力量。

作品:维也纳随想曲
     爱之欢乐
     爱之忧伤
     中国花鼓
     美丽的罗丝玛琳
8#
发表于 2008-1-26 2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欣赏和比较一下 Paganini -  小提琴鬼才, 魔鬼托世  的作品 :

Paganini Caprice No. 24Jascha Heifetz plays Paganini Caprice No. 24

http://ca.youtube.com/watch?v=vPcnGrie__M&feature=related
9#
发表于 2008-1-26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您终于找到了,谢谢。曲子很活泼,中国味浓,又有大量小提技巧的发挥。很久前听过的,得复习。先贴出不同版本对照。



多谢居士所有的音乐,太美妙了。

三首 "Tambourin Chinois" 中,JOVAN KOLUNDZIJA 和Vadim Repin 都在中段走音了。V Repin 较好,KOLUNDZIJA 太嫩了,技巧不够熟练。Friedman 相比下 是不同凡响,始中他是Heifetz 派的代表,Milstein 的学生。他的提琴音质优越多了。我是一个Heifetz 迷 - 偶象。

Heifetz 弹奏 的 Bruch's Violin Concerto  No . 1 令人听出耳油,要帖吗?
10#
发表于 2008-1-26 2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这曲子我也听过的,曲子很好,技巧超高难。看来您特别钟爱小提琴曲,这里收集了一些:



各款都喜欢。小提琴凄怨,钢琴柔美,但小提琴技巧实在是难度高很多,比较能令心灵震憾。

谢谢那些 links. 全都是我以前很多的收集本,只是未有听过 “Lark".
11#
发表于 2008-1-26 2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Lat123]发布


多谢居士所有的音乐,太美妙了。

三首 "Tambourin Chinois" 中,JOVAN KOLUNDZIJA 和Vadim Repin 都在中段走音了。V Repin 较好,KOLUNDZIJA 太嫩了,技巧不够熟练。Friedman 相比下 是不同凡响,始中他是Heifetz 派的代表,Milstein 的学生。他的提琴音质优越多了。我是一个Heifetz 迷 - 偶象。

Heifetz 弹奏 的 Bruch's Violin Concerto No . 1 令人听出耳油,要帖吗  

I cant find Heifetz's version, here is a link to  Kyung Wha Chung's Bruch - Violin Concerto No.1, 3rd Movement :

http://ca.youtube.com/watch?v=0OwzDLP009Y&feature=related
12#
发表于 2008-1-28 00: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得慢慢的去听。推荐我喜欢的:深沉、哀婉的《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作曲(外加俄罗斯民歌《夜歌》):

http://www.51.ca/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154823

深沉、哀婉的《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作曲

闭上眼睛,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3#
发表于 2008-1-28 0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雅尼(Yanni)特意为中国听众写的曲子:夜莺

QUOTE]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雅尼(Yanni)特意为中国听众写的曲子:夜莺
深沉、哀婉的《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作曲  


音视回应(2)


《图兰多》(Turandot), 是由意大利剧作家卡洛•戈齊(Carlo Gozzi)创作的剧本。 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作曲的同名歌剧 。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在该歌剧中,普契尼部分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link provided until I figure out what has been wrong)

[彻夜难眠] Nessun Dorm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OfC9LfR3PI
14#
发表于 2008-1-28 0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雅尼(Yanni)特意为中国听众写的曲子:夜莺

[图兰多》(Turandot)

歌劇版劇情

一个中国公主图兰多為了報祖先暗夜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謎語,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來,已经有多個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卡拉富(Calaf)與父親帖木兒和侍女柳兒在北京城重逢後,即看到猜謎失敗遭處決的波斯王子和親自監斬的图兰多。卡拉富王子被图兰多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的反對来應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图兰多」。但图兰多拒絕認輸,向父皇撒賴,不願嫁給卡拉富王子。卡拉富還加了一道謎題,就是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便可處死王子。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並且嚴刑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富藉此指責图兰多十分無情。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公主也沒公佈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愛(Amora)


名曲:
In questa Reggia -- 公主自述對於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

Nessun dorma -- 王子表達對於公主猜不出自己姓名的信心,並穿插著北京城百姓對於公主的命令之心聲.

张艺谋在故宫导演过这部歌剧,帕瓦罗蒂也在紫禁城“三高”演唱会一曲放歌。
15#
发表于 2008-1-28 01: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回复:雅尼(Yanni)特意为中国听众写的曲子:夜莺

Translation

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nessun dorma ...
Tu pure, o Principessa,
Nella tua fredda stanza,
Guardi le stelle
Che tremano d'amore
E di speranza.

No one sleeps, no one sleeps...
Even you, o Princess,
In your cold room,
Watch the stars,
That tremble with love
And with hope.   

Ma il mio mistero è chiuso in me,
Il nome mio nessun saprà, no, no,
Sulla tua bocca lo dirò
Quando la luce splenderà,
Ed il mio bacio scioglierà il silenzio
Che ti fa mia.

But my secret is hidden within me;
My name no one shall know, no, no,
On your mouth I will speak it*
When the light shines,
And my kiss will dissolve the silence
That makes you mine.   

Chorus
Il nome suo nessun saprà
E noi dovrem, ahimè, morir.

No one will know his name
And we must, alas, die .

Dilegua, o notte!
Tramontate, stelle!
All'alba vincerò!

Vanish, o night!
Stars!
At daybreak, I shall conqu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