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9°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9°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6°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2°
    温度感觉: 21°
查看: 746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热干面---天下第一“贡品面”!不尝不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9:2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祝 亲爱的湖北老乡们 中秋快乐 !

就算是远隔千里万里,
我也能闻到故乡的花香;
就算是离家千年万年,
我也能回味妈妈的菜香;
就算是结婚千次万次,
我也能记得初恋的馨香。


【以前,有在《时事新闻》玩的网友,见我到《故园情怀》后,就一直监督我:只要我损湖北, 就不吱声,悄悄躲着笑,但只要我一 中肯谈湖北,马上砸砖,骂我夹带私货。但有个湖北老乡不乐意了:“湖北肯定有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好的地方呀!你起码得凭良心吧!”  好吧, 我试着介绍一下湖北和武汉的好东东。。。】

先看看 热干面 图片, 有个初步印象:

1.



2.



3.



4.



5.

01.jpg (133.18 KB, 下载次数: 73)

01.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9:57:05 | 只看该作者
http://bbs.creaders.net/cook/bbsviewer.php?trd_id=271473

原料:

- 面条 500 克
- 芝麻酱 3 大匙
- 香油 1 大匙
- 腌萝卜干 80 克
- 大蒜 5 - 6 瓣
- 小葱 3 - 4 棵
- 糖 1/4 小匙 (optional)
- 鸡精 1/4 小匙  (optional)
- 胡椒面适量
- 菜油 1 大匙
- 酱油 2 大匙
- 米醋 1/2 小匙
- 盐 1/2 小匙  optional)
- 香菜适量
(- 油辣子适量: optional)

01.jpg (157.85 KB, 下载次数: 62)

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9-13 20:08:27 | 只看该作者
原料:

- 面条 500 克
- 芝麻酱 3 大匙
- 香油 1 大匙
- 腌萝卜干 80 克
- 大蒜 5 - 6 瓣
- 小葱 3 - 4 棵
- 糖 1/4 小匙 (optional)
- 鸡精 1/4 小匙  (optional)
- 胡椒面适量
- 菜油 1 大匙
- 酱油 2 大匙
- 米醋 1/2 小匙
- 盐 1/2 小匙  optional)
- 香菜适量
(- 油辣子适量: optional)
呵 呵 ﹐這 不 就 是 俺 們 老 陝 夏 天 經 常 吃 的 涼 面 嗎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0:19:04 | 只看该作者

做法:

1. 面条下开水锅里煮开,点一次凉水,至九成熟。捞起沥干水份,拌入菜油,摊开冷凉(天热可以用电扇吹凉);
2. 芝麻酱加半匙盐,用清水调开;大蒜挤蒜茸,加盐和清水调成蒜水;腌萝卜洗净干切碎;葱切葱花;香菜切碎;酱油,米醋,糖,鸡精,胡椒面调匀。均装小碗,备用;
3. 大火煮开煮锅中的水,将适量面条装入筛勺里,放在锅中开水里煮30秒,沥干水装碗;





4. 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碗中后调入蒜水,芝麻酱,酱汁。




5. 撒上腌萝卜碎和香葱碎,拌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0:26:17 | 只看该作者
随个人喜好可加些油泼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0:30:4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嫌面条干,可加一点点高汤,或者来碗蛋酒
(也是贡品级美味,但制作过程极其简单):



材料:
- 家酿甜酒酿 800 克
- 鸡蛋 2 个
- 姜酒 2 大匙
- 蜂蜜 1 大匙




做法:

1. 鸡蛋打散,备用;
2. 锅中加1杯清水烧开,同时加入蜂蜜,搅开。加入甜酒酿再烧开;
3. 加入姜酒,然后把鸡蛋搅入,关火即可。




怎么,一下就干啦!

什么?没过够瘾? 那再来一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1:23:44 | 只看该作者
我 与 热干面

(1)16岁以前,在乡下长大。家里人是否带我吃过热干面,印象全无。后来在武汉工作,单身,一大清早,常常是匆匆洗刷完,跳上自行车就冲向早点摊,一碗 热干面,一碗蛋酒:人才似乎完全醒过来!有段时间,还吃后点上一支烟,回味一阵美味,才劲头上来,才能去上班!

(2)后来,接待任务繁重,常常早餐都要陪客人吃。只要是我说了算,都要安排上 热干面!有次,餐厅经理说没有准备 热干面,就算了吧。一般 我还算好说话的人,怎么突然一阵无名火:“你那头上 2斤半 是干什么用的?自己没准备,就不会出去买吗?全武汉都卖绝了吗?”经理一看不对头,马上安排。。。

(3)再后来,旅居 多伦多。头几年,离开了政府离开了单位,上无党中央下无居委会:活命第一呀!那就顾不上讲究了:管他中餐西餐,能饱肚子就是好餐!热干面 就只能 梦中 舔舔口水了。。。后来,家境稍微宽裕一点了,就开始想七想八了。一次早上,我那一根筋老伴,不知是想我给她买件新衣裳,还是她自己想吃了,或是那位湖北老乡提醒了她:自己动手 给整了碗 张氏热干面 with toronto style!  从那后,咱家时不时 就有了 热干面!!!
(但因俺老伴笨手笨脚,整的热干面 没看相,我就 不上pp了。。。)

《.jpg (98.56 KB, 下载次数: 64)

《.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1:42:21 | 只看该作者
简介 与 典故 ---= 武汉热干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4.htm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小吃。

湖北人把吃早饭(早点)叫 “过早”。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所以武汉人对它的感情,我们就不必费言。单讲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

热干面的来历很简单: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没卖完的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条煮熟了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到了案上的麻油壶,将麻油洒泼在了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结果味道十分鲜美,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就这样,他无意中就制作了闻名全国热干面。

这个无意之作,被广大武汉人所喜欢,几乎有摊点的地方就有热干面。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蔡林记经过百年洗练,其味道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不过近年来步入下坡路,估计与无处不在的热干面摊点和自身没有好的发展之路有关。

尽管美味,但是身处外地的朋友并无法享受到这份福气,因为它只能现做现吃。笔者以前在深圳的时候,异常怀念热干面,常常要转两趟车去,但是始终不是正宗的味道。不过现在情形已经不同了,武汉冠利达必是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研发,终于成功制作了袋装的大汉口热干面,几乎是原摸原味。


北京美食家 “大菜” 在 品评热干面 ---

0.jpg (75.05 KB, 下载次数: 65)

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2:04:31 | 只看该作者

(武汉热干面不同做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4.htm

做法一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首先面要掸的好,那种胖胖的碱面在武汉的很多菜场都有卖的,也便宜,买回去以后先用大锅烧水,水开后把面丢进去,数个一二三就可以捞起来了,绝对不能煮太软,不然没法吃。把捞出来的面摊在案子上,用电扇对着面死吹,一边吹一边往面上淋油一边用长长的工具(像是炸油条用的那种筷子)挑拌,最后的目的是要把每一根面上都沾上油,面要坚韧有咬劲却还不能是生的。这是很需要技巧的,调料再好吃,面的口感不对也会失去热干面的风格。

面拌好放凉后,开始准备调料,芝麻酱要正宗,香油也要正宗,然后用这正宗的香油把正宗的芝麻酱慢慢调成稀稀的糊状,一定要用香油调,很多街头摊点为省钱用热水调芝麻酱,那味道能好吃吗?

除了芝麻酱以外,酱油、盐、味精、葱花、胡椒粉、喜欢吃辣的可以放辣椒汁,这就是武汉热干面的基本成员了。近几年来也常有加酸豆角、海带丝、萝卜丁、腌菜的,虽然也好吃,但从另一个角度上却掩去了芝麻酱原有的浓香。

一切准备停当,开始下面啦,烧一锅开水,把掸好的面丢进去,打个滚就捞出来吧,人家本来就是熟的啊,把上面的那些调料加进去,酱油要少加,芝麻酱一定要多,吃的就是它,其它的适量就行了。如果嫌干,可以加一点点高汤或者牛肉汤,好啦,开始享受这地方美味吧,可不要撑破肚皮哦~!呵呵~

做法二:

材料:芝麻酱,水切面,葱,姜,蒜,辣椒面和泡辣椒,醋、酱油。

1、将水切面煮至八成熟,捞起以食用油拌匀后摊开晾干 ;

2、食用前将葱,姜,蒜切好,备好腌萝卜块 待用;

3、锅里放油,将芝麻酱倒入化开,搅拌调匀,捞起;

4、将面放入特制的竹笠中,置于滚水中烫半分钟至熟;

5、捞起面条后加上所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

北京美食家 “大菜” 在 品评热干面 ---

_30CA002_.jpg (85.15 KB, 下载次数: 60)

_30CA002_.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2:18:22 | 只看该作者

失去光环的江城老字号---蔡林记热干面

http://shop.bytravel.cn/art/13/

新闻背景

7月3日,武汉市商业局透露,国家商务部今年起将重新评定“中华老字号”。根据商务部已出台《“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计划3年内在全国认定1000家 “中华老字号”,授予牌匾和证书,以加快老字号创新发展,弘扬民族商业文化。目前,武汉 “中华老字号” 申报评比前期工作已启动。7月11日,记者从武汉市商业局了解到,该局已从23家申报企业中遴选9家上报省商务厅。在这批申报的老字号名单中,没有以热干面而蜚声武汉的“蔡林记”。

武汉人的热干面

“来碗热干面,芝麻酱多把点!” “你家稍等!马上好!”

在武汉人“过早”的时间段里,这两句话是惯常听见的。只见面馆老板将面条倒进竹捞子,在沸水中一滚,浇上芝麻酱,撒点葱花、萝卜干,食客们就着那扑鼻的香气,忽忽拉拉扒进了肚子:武汉人一天的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

热干面对武汉人生活影响如此之深,如果让武汉人投票选举武汉最有代表性的小吃,恐怕没人会对选它有反对意见。

关于热干面是怎么产生的,在坊间流传着几个版本的说法。

一个版本说: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很热,李包还有不少汤面没卖完,怕面条发馊变质,他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因为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引得人们争相购买。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热干面”。

另一个版本则和蔡林记的创始人蔡明伟有关:蔡明伟最开始是挑着面担子走街串巷卖面条,后来他嫌这样太慢,于是发明了一种“快餐式”的吃法。清早出摊时,他就将面条做成八成熟,待客人来了只需把面条在滚水中一捞即好,再辅以作料立马可吃。

哪种说法更符合事实有待专家考证,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在武汉市民的心目中,提到热干面就会想起蔡林记。

蔡林记的由来

提到满春路,老武汉可能还会想起它当年的繁华景象。相对于日益发达的大武汉,今天的满春路只能算是一条小路了。7月10日,记者来到满春路,据在这条路上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祝捷回忆,在满春路口那一排两层楼的矮房子里,有一家正是“蔡林记”的旧址。

“蔡明伟创业可不容易”,说起当年,祝捷老人还颇为激动:“我们小伢时听大人说过,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地上都结了冰,蔡明伟个子不大,挑着面担子经常滑倒。人摔了,面也泼了,蔡明伟就一个人坐在地上哭。”

这样的艰难磨练了这个卖面小贩,他的生意终于一天天做大。祝捷说:“蔡明伟卖面有个特点,量特别足!那时候人们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好,吃东西讲的是分量,能吃饱就心满意足。大家买蔡明伟的面,因为他舍得给。”

说起蔡明伟的生意经,祝捷表达了自己的钦佩。“蔡明伟为人厚道,又肯动脑筋。我听大人说,他老婆很辛苦,每天要去码头和市场,拣一些虾皮木耳的碎屑回来,洗干净加到面里,但价钱不变。”祝捷认为,在蔡明伟创业的阶段,做热干面“不但管饱还管好”的经营思路是他成功的一大秘诀。

抗日战争之后,蔡明伟和家人一起在满春路上开了店,再也不用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了。因为店门前有两棵大树,双木成林,便将店名定为“蔡林记”。

那时候,祝捷也是“蔡林记”的小顾客,且跟蔡家两个儿子相识。他说:“要是哪天能找到蔡汉文、蔡汉武两兄弟,一起叙叙旧该多好啊!”

今朝何处觅“蔡林”

时光荏苒,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政府放开饮食经营业,计划经济时代 1天可以卖出1200公斤热干面的“蔡林记”面临着与大街小巷热干面摊点的竞争。1993年,武汉市对中山大道进行旧城改造,“蔡林记” 一度被拆迁,雪上加霜。

2000年,困境中的蔡林记和武汉一家民营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尝试特许经营。众多连锁店仿佛一夜之间亮相武汉街头,盛况空前。而如今,这些连锁店不知不觉地逐渐消失,甚至连“蔡林记”的母店都没人知道在什么地方了。母店还在吗?如果在,又在哪里?记者开始了寻访。记者从114查号台查到一个“蔡林记”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一问,对方称是一家“蔡林记”的连锁店,当问到母店在哪里,答复是:“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蔡明伟的儿子蔡汉文曾在赵家条35号开设过“蔡林记”连锁店中的第70家分店,但记者赶到那里看到的却是一家机车维修店。再次查询,又找到一个电话号码。电话中对方说:“我已经没有做连锁店了,现在 ‘蔡林记’ 的母店在武昌首义园。”

当我们来到首义园的小吃街,那家五六平方米大,挂着“蔡林记”招牌的小店,让人很难相信这会是赫赫有名的“蔡林记”母店。而这家店的蔡老板告诉记者,他只是刚好姓蔡,和蔡明伟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蔡林记’落到现在这样的状况,没什么好说的”,他委婉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当年风光的“蔡林记”,今天却仿佛一个转身走入人海的沧桑背影。从首义园出来,鼻中闻到的芝麻酱香气还没有散去,叫人忽然想起那些过去的滋味来。

年 表

1929年,蔡明伟从黄陂县蔡家榨乡间进入武汉,以挑担卖面条谋生,后在满春路开店,取名“蔡林记”。
1955年,“蔡林记”由私营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店铺迁至中山大道726—728号,每天卖出的热干面达到400—500公斤。
1966年起,“蔡林记”由公私合营转为国有国营。最兴旺时,每天烹制热干面可达1.2万人份。
1993年,武汉市对中山大道进行旧城改造,“蔡林记”被拆迁,1996年重新在中山大道开张。
2000年2月,“蔡林记”开始办特许经营,同年4月,“蔡林记”第一家连锁店开张。此后,“蔡林记”的店面数在湖北一度达到100多家。
到2005年,“蔡林记”的加盟店只剩下30家左右,发展又陷入了困境。

武汉美景新品牌 --- 江滩
.

1.jpg (51.6 KB, 下载次数: 70)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2:29:06 | 只看该作者

李记热干面:一天卖面500公斤

http://shop.bytravel.cn/art/15/

蔡林记热干面 衰落了,李记热干面却 兴盛了!7年来,李记热干面几乎天天门前摆起了长龙。

店面档案

开店时间:1980年开始在路边卖热干面,同时经营早点,中午做炒菜生意。1998年租门面专门卖热干面。
规模:一间约40平方米的店面,共有10多名员工
产品特点:分量足、口感好、有嚼劲、佐料齐全、风味独特
店面地址:汉口多福路路口(利济路车站旁)
闯荡市场绝招:独家经营、保证质量,吸引回头客

以前,武汉人招待外地客人,总会说“到蔡林记去吃热干面”。但近年来,武汉的热干面行业杀出一匹黑马———李记热干面。为吃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不少顾客在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耐心地等待着。店里坐满了客人,一些顾客就干脆蹲在地上、站在路边或端着热干面边走边吃。在李记热干面门前,这样火爆的场面俨然成了一道风景。附近市民说,7年来,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同样场面。

一碗热干面,却火了整整20年。李记热干面的发展历程,靠的是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口碑。如今,李记热干面已逐渐成为武汉小吃中的品牌。“在武汉,会做热干面的人很多,但能做出点名气的则屈指可数。”近日,武汉李记热干面的老板李安国表示,做生意如同做人,技术很重要,但踏实勤奋的品格更为重要。自1998年以来,李记热干面凭着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口碑日渐受到市民青睐。

〔开店〕1天卖了4000碗面

李安国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母亲帮他领取了个体经营户营业执照。从此,李开始做早点生意。“那时,我家的热干面在周围就小有名气”,李说,“我卖了20多年的热干面,但掌勺的师傅从没换过”。李请妹妹、妹夫和弟弟三人担任调味师傅。据介绍,李记的味道只有他们才调得出来。后来,由于李记热干面的名气越来越大,李与母亲等商量后决定租门面经营。随着名气越来越响,很多人找上门要求加盟,但均被拒绝。李的理由是,热干面生意难得做大,下一步打算再买一间商铺,努力经营好李记品牌。现在,该店每天可销售500公斤热干面,约为4000碗。在传统热干面的基础上,李还开发了海鲜、炸酱、牛肉等5种特色热干面。

〔绝招〕精益求精选原料

近年来,不少市民反映,一些地方做的热干面越来越不正宗。李说,热干面的灵魂是芝麻酱,但一些商家为省钱,把黄豆、开水掺进去调酱,味道当然差多了。李记热干面的芝麻酱用的是实打实的芝麻,炸酱的原料全是用放心肉制成的。李记热干面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特别是加佐料颇需技巧。从原料到配料,李都严格把关,注重质量。在业界,一直以舍得下本钱、货真价实而闻名。他选择的配料包括芝麻酱、卤料等多达10多个品种,采用上等油、芝麻、花生等调配而成。李反复说,绝对没什么独家配方,就是调料正宗。筒子骨熬出的卤水、肉末炸酱,这些都是李记热干面的特色。李说,面中要放10多种调料,而目前市面上卖的热干面一般只有六七种调料。不光如此,放在面里仅油料就有三种:芝麻油、辣椒油和炸酱里的猪油;配菜有萝卜、榨菜等。尽管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热干面,但他做生意时,始终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

2.jpg (35.36 KB, 下载次数: 66)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2:43:4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美食家 品 “武汉热干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5d0b010080vk.html

寻找武汉最好吃的热干面

这次的武汉之行在武汉呆了3整天,过得很充实。以前路过武汉都是匆匆忙忙的,这次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有两天是自由的,可以好好地感受这座城市,其实2天对于一个历史悠久、性格复杂的城市依然太匆忙,但是刚刚经历的一切太鲜活生动,我必须要记录下来,那些让我激动和感动的瞬间,很珍贵。

先汇报一下三天的行程:

D1:(1月5日)上从北京到达武汉,放下行李以后直奔户部巷“过早”(吃早饭),然后去黄鹤楼(由于门票太贵,只在门口喽了一眼),下午去了磨山、东湖,晚上随大部队到到吉庆街宵夜。

D2:(1月6日)上午参加“七彩女子厨坊”武汉读者见面会及签售,中午随大部队在“亢龙太子”大吃大喝,晚随大部队7:30在湖北剧院看黄楚芳独奏音乐会,晚随大部队参加音乐会庆功酒会。

D3:(1月7日)坐渡船到汉口瞎逛,吃了传说中最好吃的热干面,逛了江汉路、汉正街,在精武路买了鸭脖子,晚坐火车返回北京。

武汉的美食如同浓墨重彩的年画,让人印象深刻,先说说大名鼎鼎的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著名小吃,是将面条煮熟以后加油拌匀来年晾凉,吃时过热水,加调料(最主要是芝麻酱)而成。

吃起来有点像四川的“素椒炸酱”面,但是又很不一样,一是面条做法不同,四川是用生面煮熟而成,热干面是熟面汆热而成;二是调料不一样,热干面调味以芝麻酱为主,辣酱辣中带甜,和四川的咸鲜口味、蒜味浓郁的面条很不一样。

一早到了户部巷,就直奔热干面了。

(.jpg (77.39 KB, 下载次数: 59)

(.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2:48:38 | 只看该作者
在武汉我一共吃了3次热干面,分别在户部巷、某市井老街、李记热干面。

对于我来说,前两次的热干面是铺垫,因为刚到武汉那天就有人给我介绍“李记”的热干面是最好吃的!这就像个巨大的诱惑,让我对“李记”产生无限遐想和期盼。

在吃到已让我觉得过瘾的热干面时候,心想:“最好吃到底有多好吃?”

户部巷如同所有名气巨大、旅游者必到此一游的地方一样,总让人觉得“不如想象的好”,失了日复一日的平淡安详,终日面对行色匆匆的旅游者,难免让土生土长的东西变味,不过,这里依然是一个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荟萃的地方。

我是一个出门就兴奋的人,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兴奋异常,最喜欢往居民聚居的街巷里钻,觉得那里有最自然生动的生活和真正地道的美食。我坚信“当地人吃饭的地方”才是真正地方美食的隐藏之地,也是好吃不贵的餐馆所在。第三天在汉口的这条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里,我不仅找到好吃的热干面,还找到很多有意思的东东,以及让人感动的画面。我在老街的面馆吃到的热干面,麻酱香浓,很够味!

111.gif (87.51 KB, 下载次数: 58)

111.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22:56:41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武汉最有名的热干面是“蔡林记”,由于盲目扩张现在已是风光不再,这次在武汉不止一个武汉人告诉我最好吃的热干面是汉正街口的“李记”。“七彩”首发式结束以后,有记者采访大家,结果我和记者说到热干面惹得她向我介绍了半天,还将“李记”的详细地址告诉我。

于是7号我从武昌住地不远万里地跨长江、走街巷,终于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李记热干面”。

此面馆其实就有一个小档口卖热干面,无座位,所有吃面的人只能站在路边或站或蹲地吃,说老实话,这面的确好吃!我在不饿的情况下吃光了一大碗,并且迅速忘记了走错路的委屈。李记除了热干面以外的其他东西,诸如卤味等都很一般,这里的热干面有很多种,牛杂、炸酱等等,我要了最普通的热干面。

在冬天的暖阳下,在嘈杂的街边,我尽情享受这碗“最好吃的”热干面,内心无限满足。

我觉得“李记”好吃的几个原因是:
1,芝麻酱特别香。
2,辣酱特别香,辣中回甜。
3,特别舍得放佐料,芝麻酱、榨菜等等都是很丰富。

》》.jpg (63.23 KB, 下载次数: 65)

》》.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9-14 07:08:10 | 只看该作者
老乡,中秋快乐,谢谢你上的图片和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