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9°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9°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6°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2°
    温度感觉: 21°
楼主: jan_ai Zh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热干面---天下第一“贡品面”!不尝不知!

16#
发表于 2008-9-14 13:26:16 | 只看该作者

看上去很容易,晚上就吃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3:47:20 | 只看该作者
老乡,中秋快乐,谢谢你上的图片和文字。


谢谢 【"柳叶子"】 老乡!

祝您 在 他乡异国 安居乐业,身体健康,万事胜意,中秋快乐!

01.jpg (38.05 KB, 下载次数: 44)

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3:5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看上去很容易,晚上就吃它了

您说的 不错: 是很容易。

只是 人们一般 嫌麻烦,不愿 动锅动灶 自己 在家里 弄而已。所以,都到外面吃,味口好些,也搞活了经济。

您要 自己整的话,

(1)芝麻酱一定不能少。

(2)别忘了 放 腌萝卜 细丁丁。唐人街 有种 浙江 产的 “萧山咸萝卜” 好像不错。(然后可根据自己习惯和口味,有人 变异很多:如再加上 榨菜丁,或 木耳丁,香菇丁。。。)

(3)一定 用个 大点的 container (碗,钵 之类),以便于 一定 搅拌 匀 !!!

祝您 味口好 ! 中秋快乐!!!

1aged.jpg (310.36 KB, 下载次数: 43)

1age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4:19:33 | 只看该作者
呵 呵 ﹐這 不 就 是 俺 們 老 陝 夏 天 經 常 吃 的 涼 面 嗎 ﹖ ﹖      


【博士】,

   您现在 明白了吧?
   老 陝 的 涼 面 =/= 武汉热干面 !!! 绝不!!!

您知道 ”老 陝 的 涼 面“ 怎么来的吗?这有点 超出了 您 老西安 美食家的 范畴吧      

(1)涼 面 是 武汉热干面 的 简易品,去“ 热” 存 ”涼“,以适应 武汉 “大火炉” 夏天太热 的 气候。所以,夏天武汉人 很多 吃 “涼 面“。(仍有很多人 夏天 仍吃 热干面, 就像 重庆人夏天吃火锅。)

(2)后来,邻省的河南人 很多 到武汉 经商:嘿,这些 九头鸟 还真有 两刷子啊:河南 夏天 也很热,为啥 没人 这么 整呢? 于是,河南 人也有了美味的  ”涼 面“ !  :smile:  :slobber:

(3)再后来,黄河 治理 出了问题,河南 很多地方 成了 “黄泛区”,迫使 很多河南人流落他乡,其中 一部分 就去了陕西。这就是 为什么 大哟 3 分之2 的 西安人 祖籍 是 河南 的 原因。这样,河南人 就 顺便 把 美味的  ”涼 面“ 也 传播 到 陕西了!  :confused:  :mad:  

Conclusion: 您 老 陝 夏 天 經 常 吃 美味的 涼 面, 可别忘了 感谢 发明人 --- 湖北人啊!!!     

3344269.jpg (26.83 KB, 下载次数: 51)

33442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9-14 20:04: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4大名面没有湖北面。作者爱屋及乌。
不过此干面味道可以倒是真的。
吃完须多饮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9-14 22:03:42 | 只看该作者
正中的武汉热干面要算六,七十年代蔡林记和大街小巷居委会老头老太做的热干面。原料,做法都很简单。没有您说的香菜,糖,大蒜。但面一定是要水切面。筒子面做出来就不好吃了。那时候一毛钱一碗。后来蔡林记把热干面里放虾,肉,等。价格也涨了,味道也变了。失去了光环是当然的。今年回国听说老通城豆皮馆到闭,很是遗憾。国内人的生活,消费有了根本的变化。这些老字号也是进退两难。

热干面就是武汉人喜欢。外地人是很难接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2:17: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4大名面没有湖北面。作者爱屋及乌。
不过此干面味道可以倒是真的。
吃完须多饮茶。


(1) 非常谢谢 【"小小草"】女士(先生)的回帖!!!

(2)“吃完须多饮茶。
***** 谢谢您的提醒。
如 我的 推荐 有 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嫌面条干,可来碗蛋酒(也是贡品级美味,但制作过程极其简单)”
(见: 《第 6 帖 》)

(3)“不过此干面味道可以倒是真的。”
****** 真诚感谢您 说出 您的真实感受和实话!

(4) “中国4大名面没有湖北面。”
***** 不知 您是否 有所本?

我的 出处 见 《第 8 帖:  简介 与 典故 --- 武汉热干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4.htm

当然,我的出处 也不见得 准确。我不是 饮食专家,没有 专门 考证 过。 只是  吃饱了饭后 在 网上 玩玩而已,逗逗乐,解解闷子,切莫当真。

(5)“作者爱屋及乌。”
****** 这倒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次 感谢 【"小小草"】女士(先生): 祝您 整出 更多美味,开心每一天!

2070840847_841ec6cddb_o.jpg (81.68 KB, 下载次数: 47)

2070840847_841ec6cddb_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2:33:07 | 只看该作者
正中的武汉热干面要算六,七十年代蔡林记和大街小巷居委会老头老太做的热干面。原料,做法都很简单。没有您说的香菜,糖,大蒜。但面一定是要水切面。筒子面做出来就不好吃了。那时候一毛钱一碗。后来蔡林记把热干面里放虾,肉,等。价格也涨了,味道也变了。失去了光环是当然的。今年回国听说老通城豆皮馆到闭,很是遗憾。国内人的生活,消费有了根本的变化。这些老字号也是进退两难。

热干面就是武汉人喜欢。外地人是很难接受的。


(1)真诚感谢 【"aaazzz"】先生 (女士)不吝指教!

(2)“正中的武汉热干面要算六,七十年代蔡林记和大街小巷居委会老头老太做的热干面。“,“那时候一毛钱一碗。”

******* 您是对的!您的 “六,七十年代” 经验 很宝贵:我还真不懂!

(3)”原料,做法都很简单。没有您说的香菜,糖,大蒜。”

******* 我好像 记得 我在武汉时,”糖“ 是肯定 没有!这就是 我注释 ”(optional)“ 的原因。就跟 海外 中餐 一样,因时 因地变化,就变味了,即您说的 不”正宗“了。“香菜” 好像 也没有 (可能 是 有些人 从 兰州拉面 剽学的吧),”大蒜“呢,倒是 有顾客 自己 从 案板 上“作料 碗” 自己 加一点:可能认为”提味“ or 杀菌。

(4)”但面一定是要水切面。筒子面做出来就不好吃了。“
***** It beats me! 因为 我是个 懒人: 爱吃 不会作!

再次 谢谢 指教! 祝您 开心 美味 每一天!

808d7452bda86440cf54fb2a9c672981.jpg (27.48 KB, 下载次数: 42)

808d7452bda86440cf54fb2a9c6729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9-20 23:32: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美食家图文并茂的介绍! 湖北的蒸菜应该比面食有名气,如沔阳三蒸什么的,湖北美食家要好好推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9-20 23:39:19 | 只看该作者
Conclusion: 您 老 陝 夏 天 經 常 吃 美味的 涼 面, 可别忘了 感谢 发明人 --- 湖北人啊!!!     



要说吃面,不是湖北人的长项,尤其要记住,千万别在陕西人面前卖弄面食,尤其是面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5:31:48 | 只看该作者
要说吃面,不是湖北人的长项,尤其要记住,千万别在陕西人面前卖弄面食,尤其是面条


“千万别在陕西人面前卖弄面食,尤其是面条”
******** 下次 一定 记住!!!      

这次 是 撩逗 西安美食家 【博士】,但人家 让着俺。
(他上次 知道了 俺的 软肋 后, 死劲 猛擂 俺咧 )   :smile:  :slobber:

呃, 我更不懂:您这朵 【故乡的云】究竟 是 湖北人 还是 “老陕” ? 咋 对 那里 都 那么 熟悉呢??? :smile:  :smile:  :smile:

64319b54af.jpg (39.76 KB, 下载次数: 41)

64319b54a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9-22 12:40:12 | 只看该作者
(1)谢谢 【故乡的云】先生(女士)啊: 都沉 了的 贴,您又帮我 顶起来了!

(2) 谢谢您夸奖 我 “美食家”: 事实上,我们家 按湖北土话,从小到大 都叫我  “好吃佬” (好,4 声,吃,音 qi,佬,3 声)。

(3)“湖北的蒸菜应该比面食有名气,如沔阳三蒸什么的,湖北美食家要好好推介呀!”
******** 任重而道远啊: 您说的,绝对是 真理! 问题是:蒸菜 好吃,不好伺弄,有时 (片片)看相 也是个问题。所以,大餐馆 一般比较谨慎。所以, 大量存在 老百姓 日常 菜中(美味,简便)。 我一定 认真去 搜:有机会 再给您 汇报。其他 老乡 高手,有兴趣,也请贴上来 分享。。。




“千万别在陕西人面前卖弄面食,尤其是面条”
******** 下次 一定 记住!!!      

这次 是 撩逗 西安美食家 【博士】,但人家 让着俺。
(他上次 知道了 俺的 软肋 后, 死劲 猛擂 俺咧 )   :smile:  :slobber:

呃, 我更不懂:您这朵 【故乡的云】究竟 是 湖北人 还是 “老陕” ? 咋 对 那里 都 那么 熟悉呢??? :smile:  :smile:  :smile:




等有时间了弄个有看相的蒸菜片片顶你的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9-24 11:23:14 | 只看该作者
热干面,吃的次数越多,越有种"离不开"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9-25 13:34:17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到热干面,馋虫又勾起来了

我是吃热干面长大的,上一次吃已经是10年前了,那时好像已经是三两一块五了吧,我小时候还是三两一毛五呢,呵呵。

前面有老乡已经公布做法了,非常详尽,热干面的关键是面条和芝麻酱,面条的做法那位朋友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相信如果从超市买面条按前面说的加工,无论如何是加工不出正宗热干面的面条的,不是前面的做法有问题,而是买来的面条原料决定了这一点,正宗的面条是有一点点碱味的,很少一点点,但和芝麻酱一起形成一种很独特的香味,估计老乡们看到这里应该都有同感,这就是为什么自己做总是八九成像不是百分百像的原因。我记得小时候我那开早点铺的邻居大爷总是会去进一种面,我肯定他不是自己揉面做面条的。 关于芝麻酱,人家说了,“清水调开”,确切的讲,是“冷开水调开”,不过在多伦多就用冷水就行了。好像有不少湖北老乡,哪怕是武汉本地人在很多年里,都错误地认为是用麻油调开,您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调开,呵呵。用水调开,才能释放芝麻酱的香味,而且不能用热开水(当然您也可以试试看什么效果)。

另外我记得我小时候热干面的辣酱好像也是一种湖南辣椒面加一点点水调的,记忆中形状和程度有点像鱼子酱那样,算是比较辣而不是最辣的那种。前面有朋友提到了加油辣子,那恐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了,吸收了陕西油泼面的特色,我就没尝过了,应该也是很不错的。

其实热干面也不一定非要干干地吃,我记得很多人会去锅里舀一点点汤,我也试过,舀一点点汤更容易拌开,味道也很充分。三两热干面配一个面窝再加一碗清米酒(米少酒多的那种,如果热干面吃辣的,不妨米酒用冷水调),这种味道和感觉我一辈子铭记在心。

当然,凡事都要有度,您如果天天吃热干面过早(像我舅舅那样),胃一定会出毛病,小时候我妈就关照了,隔一天吃一次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9-25 13:39:25 | 只看该作者
I love 拌面 badly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