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5°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0°
    温度感觉:
查看: 6823|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游十日漫记 DAY 10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6-20 13:36: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4 21:24 编辑

欧洲归来已经好几天了,时差和疲累好像还没缓过来。然这个年岁出行一次不易,总得归纳总结一些东西,整出些照片供亲朋好友分享,好吧,就一点一点来吧。
       这次去的是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中欧六国,其中后五国属于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俗称东欧;从多伦多出发,向东飞,到大西洋东岸的大陆去。我是参加旅行团的,旅行社一面旗子引着、赶着,我等团友就像鸭子般的游到这又游到那,除去头尾坐飞机不算,刚好游了十天。胡乱地拍照,零碎地写,故称《东游十日漫记》。


       6月4日下午,全团32人在导游带领下一一办理Check in、安检,进入禁区等候登机。




     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候机楼禁区内安置着一件大型现代艺术,让我不禁想起在广东阳江疏散时吃过的一种海产——鲎。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25 收起 理由
小牧 + 10 好文!
逸山堂 + 5
心竹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20:45:04 | 只看该作者
胡硕士 发表于 2017-8-11 19:17
在欧洲走一圈才发现加拿大还是个baby.

您说得有一定道理,本来美洲的文明就是从欧洲搬过来的。但是资格老不一定就能永远领先,原来落后的也可以弯道超车。一战之后美元就取代了英镑的位置;原来的山寨国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望成为量子通信一哥。回头看看古希腊文明的老师埃及,还有字母文字的发源地叙利亚,说句不敬的话,叫做辱没祖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6:46:27 | 只看该作者
DAY 8 捷克最美丽的城堡(续)


      6月12日。上午10时前,旅游巴把我们送到了克鲁姆洛夫。克鲁姆洛夫在赫卢博卡南边20多公里处,是捷克南波希米亚地区的一个小城镇,人口不到一万五千。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从城中经过,河的右岸是克鲁姆洛夫老城,左岸是克鲁毛城堡,华人旅行社称她为“彩绘堡”

      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伏尔塔瓦河是从南流向北的,来到这里绕了几个蛇形弯(见右图)。大图中的右上方为克鲁毛城堡,中间棒锤状地带是克鲁姆洛夫老城。
        克鲁毛Krumau,名字来自德语,意为高低不平的草地。作为城镇的名字,她被使用了近七百年,直到二战结束,镇里的德裔居民被强行迁离,镇名才改为捷克文的拼法Krumlov ,中文译作克鲁姆洛夫。克鲁毛和赫卢博卡(前文已有记录)的归属在历史上是捆绑在一起的。1250年克鲁毛君主兴建克鲁毛城堡的同时,赫卢博卡也是他的领地,前者是一座城,首都,后者是卫城、山顶的一幢堡垒式豪宅。后来领地主人的变更,也是两地同得同失。不同的是克鲁毛地大房子多,不好改动,而赫卢博卡就一幢房子,被改来改去,最后被施瓦岑贝格改建成新哥特式的白城堡。正因为克鲁毛保持了八百年前中世纪的风貌,所以能够戴上了世界遗产的桂冠。奇怪的是,目前克鲁毛仍是施瓦岑贝格家族的领地,现任克鲁毛公爵是卡雷尔.施瓦岑贝格,也是捷克现任外交部长。


        游览的重点是彩绘堡和彩绘塔。这是从老城一边通过伏尔塔瓦河上的小桥,前方就是克鲁毛城堡的城墙。正面的空中游廊下三层拱洞和上三层的风格不一样,估计上层是较后加建的。

      在城墙根仰望彩绘塔。仔细观看,城墙和塔身都不是石头砌成的,而是在砖墙上抹上灰沙(批荡),再用颜料在表面画出石块、浮雕等立体效果,整个城堡都是这样的。哈哈,原来是A货,所以我称她为土豪版的最美城堡。土皇帝比不上罗马、维也纳的大公们富有啊!

    房檐的浮雕,灰色的石砖,都是画的。

      彩绘塔是此地的地标,沿着塔内147级的螺旋梯登上环形观景台,视野无限好。伏尔塔瓦河上有年轻人在玩皮筏,河那边是老城区。

    换少少角度。

       俯瞰城堡。

         河的左岸是克鲁毛城堡,右岸是老城区。

       在城堡里,继续往下走,也不忘给河对面的老城再留个影。

     再转身个城堡拍个照。

     绘和未绘的对比。

      再转到以前的皇家花园,风格与赫卢博卡的接近。

     最后来到伏尔塔瓦河边,因为在上游,河不是很宽。
      游览完毕,感到克鲁姆洛夫能登上世界遗产宝座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她太美了。尤其是在彩绘塔上俯视全城,有山有水有塔。红色的房顶连绵成片,凌乱错落中位置又恰到好处。色彩之强烈,气势之磅礴,远近高低移目换景,整座城就是一件艺术杰作,无可挑剔。
      我们是在镇里的一家餐厅吃的午餐。沙拉、面包、甜品都吃了,但主菜只吃了两个烤得香喷喷的土豆 ,因为牛排锯不动。饭后乘车从南波希米亚,向西北方向开200公里,傍晚8点才到达和德国接壤的边陲小镇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并在镇上吃晚饭、住宿。


               2017年7月26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14:02:44 | 只看该作者
DAY 6 多瑙河明珠——布达佩斯(续)
      6月10日的天气可谓多变,早晨天晴,近午时分闷热,午后密云,而游船河大部分时间是在下雨,甲板上虽然有篷盖,然四面通风,风助雨势,感觉颇冷,大部分团友都到船舱里避雨。待到返航时,雨渐渐停了,这趟游船河,恰好让大家避过了一场大雨。
        上了码头,坐上小陆的大巴,直接开到布达城堡山下车。此时雨过天青,还有少许阳光,正是游览拍照的好天气。
    登上城堡山,迎面是一尊雕像,背后为皇宫一翼。
           1944——1945年间,皇宫曾被战火波及,尤以苏空军轰炸最严重,很多建筑是后来陆续修复的。这是保留下来的部分战后废墟。无意间把某王骑马雕像纳入框中,有点诡异。
       皇宫小广场。那只Turuld,在船上就看见过的。
       皇宫一翼做了总统和政府的办公楼。
        皇宫外部一角。描写马扎尔人搜猎的群雕。
        皇宫大部辟作美术馆、图书馆和各类博物馆,参观免费。这是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
      从皇宫过来,准备去参观马加什教堂和渔夫堡。拍下指示图,左边是皇宫,中间偏右是马加什教堂和渔夫堡。
      马加什教堂,挺有名的,国王在此加冕。不够时间入内参观了。
      圣伊什特万一世国王广场和雕像,背后是渔夫堡。圣伊什特万打败受异教徒支持的叔父,掌握了实权,带领马扎尔人完成了从游牧向农耕畜牧的转型,建立国王省取代氏族管理,强制人民信仰天主教,是匈牙利的开国之君。
        古时布达的渔夫为防御佩斯人的进犯,在城堡山上修了城墙和碉堡,1902年在原来基础上修了七个哥特式烽火台和围墙,白色石建筑。渔夫堡二战时被毁,这是1948年修复的。这个漏景,透过围墙石柱看到位于佩斯的国会大厦。
       渔夫堡上看到的多瑙河和佩斯远景。
      天气很好,人很多,城墙很高。
         渔夫堡上竟有如此现代的建筑。它是希尔顿酒店。橘红色玻璃倒映出小塔,两种艺术风格的碰撞。据说酒店每年都捐款用于修复历史文物,以此报答批出的地块。
      渔夫堡北望,从左到右:布达、多瑙河、玛格丽特岛、多瑙河与玛格丽特桥、佩斯。
       要离开渔夫堡了,正赶上有人即兴表演世纪之吻。还没到8.14呢。
           然后乘车到了佩斯的英雄广场。 原来它就坐落在安德拉什大街的北端。广场中央的千年纪念碑,1896始建,纪念马扎尔人在匈牙利定居1000周年。基座有七个部落头领的铜像。
        纪念碑后两侧游廊的人物雕塑都是匈牙利的历史伟人。
        广场上人山人海,6时有演出,管弦乐手在后台做准备了,儿童合唱团排着队进入后台,组织单位提供大量硬纸折叠箱子作临时凳子,不少老人家也来取凳子等着看演出,年轻人甚至爬上纪念碑基座上。可是我们的车必须走了,因为约好了时间晚饭吃台湾菜。
                             2017年7月14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13:55:02 | 只看该作者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游览中,在城市公园里拍摄了很多艺术家的纪念碑和塑像,除了贝多芬、小约翰斯特劳斯、舒伯特之外,还有奥地利作曲家兼管风琴演奏家Bruckner,奥地利印象派油画家J.E.Schindler,奥地利学院派画家Hans Makar,英国作曲家指挥家Canon。但有一个纪念塑像的主人不是搞艺术的,他就是安德列斯.泽林卡 (Andreas Zelinka,1802_1868)。泽林卡是捷克人,年轻时到维也纳求学,毕业后当过律师,后从政,1861——1868年任维也纳市长。他的政绩有:规划阿尔卑斯山泉水引入维也纳自来水系统,规划中央公墓,规划多瑙河防洪工程,开建二环路。他还把自己每年的12000荷兰盾的年薪捐给慈善机构,维也纳人称他做爸爸泽林卡。白求恩加焦裕禄式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0:2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21 11:18 编辑

Vltava,伏尔塔瓦河,德文Moldau,译作莫尔道河,全长430公里,流域28,090平方公里,是捷克的母亲河。它起源于波希米亚的黑山森林(海拔1172m),先向东流到南波希米亚,再转弯向北,经过克鲁姆罗夫,布杰维采、赫卢博卡,进入中波希米亚,流经捷克最大的城市、首都布拉格,在布拉格以北35公里处的Mělník(海拔155m)汇入易北河,其实伏尔塔瓦河的水量是超过易北河的,只不过伏尔塔瓦河以直角汇入易北河,才被看作是支流。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我的祖国》其中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好地描写了伏尔塔瓦河从源头到中下游的美丽景色,以及捷克农民劳动之余夜幕间临时在河边舞蹈的欢快情节。乐曲优美抒情,百听不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7-8-11 19:17:02 | 只看该作者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10 16:42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完结篇)       下午5点到傍晚7点半,是旅行团的最后一项游览活动:包船游览伏 ...

在欧洲走一圈才发现加拿大还是个bab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6:4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10 17:58 编辑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完结篇)       下午5点到傍晚7点半,是旅行团的最后一项游览活动:包船游览伏尔塔瓦河,并在船上享用西式自助餐——“最后的晚餐”。我们是在切赫桥附近的游船码头登船的。船不是很大,上下两层,下层风雨不进,布置成餐厅;上层甲板上也安装了桌椅,边上是铁栏杆,头上有篷盖。甫进船舱,就看见小酒吧对面长桌上一盘盘的食物,丰盛、新鲜。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位顾客有一小杯(约半两)冰镇Becherovka。记得在卡罗维发利游览的时候,河畔大街上就有Becherrovka售卖亭,旁边还竖了个“谢绝拍照”的牌子,所以没留下照片;考虑到酒水难带,也没有购买,没想到能在布拉格品尝到它。这是一种温泉镇出产的秘制药酒,是草药,酒精38度,据说有助消化、强身健体功能。浅尝之,香滑微甘,很好入口,一点不像是烈酒,不愧是捷克名酒。

       游船起航,要近距离感受大桥的壮伟和伏尔塔瓦的秀美了。这是查理大桥和岸上的查理大桥博物馆、圣萨尔瓦托教堂。

     查理大桥南边,老城区。左边房子是斯美塔那宫(Bedricha Smetana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原属于布拉格自来水公司,1936年至今是斯美塔那博物馆。老斯,就是那位创作了不朽乐曲《伏尔塔瓦河》的捷克音乐家。尖顶钟楼叫老水塔。中间的黄房子是斯美塔那酒店,右侧的尖顶红房子是贝尔尤瓦餐厅。      河面上好几处修了不太高的拦河坝,以提高水位,利于行船。

       拦河坝的旁边建有船闸甬道让轮船通过,道理和葛洲坝船闸是一样的。

        通勤火车通过Zeleznicni铁路桥。这是我们游览到最上游的桥。

        河面一景。

     位于右岸的莉布丝公主浴场遗址,就是黑色隧道上面、白色房子左下方的破房残垣。莉布丝,神话人物,所有捷克人的祖先。难道他们也有女娲?

       Jiraskuv桥,右岸桥头浅蓝色的歪大楼叫跳舞楼(Dancing House),一栋在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群中脱颖而出的“解构主义”大楼,1996年落成,克罗地亚-捷克建筑师和加拿大-美国建筑师合作的作品 。该地块是1945年美军轰炸后的废墟,住在附近的克-捷建筑师想要在这里建一栋现代风格建筑,得到不太熟的邻居、后来的总统的支持,之后加-美建筑师加入工作,原设计思想是静态过渡到动态,集权向议会转型。
        我们住了两个晚上的马麦逊河畔酒店就和跳舞楼隔河相望。

        快乐的泛舟人。背景:射手岛,军团桥,国家歌剧院。

        又回到查理大桥。最高的钟楼叫老水塔,右边,下部为粉黄上部枣红色三角形的大楼叫查理温泉,14世纪时是浴场,如今号称是中欧最大的夜总会。

      回望军团桥和射手岛。兼示拦河坝。

    天鹅不知愁,
    气定又神悠。
    白毛映碧水,
    船来不回头。

      伏尔塔瓦号游船追上来了。

       在查理大桥桥洞里回望上游桥桥相叠。

       拉瓦卡桥的南段,兼示斯特凡尼察岛(Stvanice Island )上的水力发电站(图左)和联邦政府交通部以及属下的水道局办公大楼(图右)。

         拉瓦卡桥北段。该桥以捷克建筑师兼赞助人约瑟夫.拉瓦卡(Josef Hlávka)的名字命名,初建于1908——1910年,1958——1962年重建。它是跨过斯特凡尼察岛的公路双桥,南行线一条桥,北行线是另一条桥,图中南行桥的桥底下可以看到北行桥的桥墩。拉瓦卡桥是我们所游览到的最下游的一条桥。

      游船河圆满结束,乘车回酒店。浴毕,又挎上相机走上Jiraskuv桥,在团友的指点下,给跳舞楼再拍张标准相。维基介绍,“跳舞”部分由99个混凝土板支撑,它们的形状尺寸各不相同。我怎么没看到那么多?

       马麦逊河畔酒店,就是街角的大楼。我们住三楼中间有两个圆弧顶高窗的房间。

        再来一张逆光,霞光下的布拉格城堡。玩皮筏的,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6月15日,晨起,6点半行李装车。还没到早餐时间,大家就候在餐房门外了,7点一到,准时开门,大伙以最快的速度把早餐倒进肚里, 7点10分上车,去布拉格国际机场,9点半的飞机飞多伦多。

       宽敞的候机大厅,巨大的玻璃幕墙,连连接飞机的步行引桥都是晶莹剔透的。可布拉格虽美,却不是久留之地,我的家不在这里,我的家在加拿大,在多伦多。再见了,金色的布拉格,我们要回家了。回家。


                        2017年8月10日  于多伦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5:4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8 16:10 编辑

DAY 10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 (再续)

       出了黑塔门洞,回头看时,见门边也还是有军人把守的,只不过从这里上山进城堡的都是背包客,人少,安检不用排队而已。
        好了,继续沿着Jirska小巷下山。一甩开高墙深院的阻挡,马上就看见伏尔塔瓦河了。此处山虽不高,却足以一览城市;眼前的河不太大,然养育了一方百姓,让大地灵动起来。小巷又窄又长,时而下几级石阶,时而又是一段下坡路,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将眼前的美景收进相机。

这是在山腰观景台附近东望的景色,近处的桥是斯蒂凡尼科夫桥(Stifanikuv Most),右侧桥头处半球形铜顶的娜法兰蒂斯库宫也在,河中间的树林处是Stvanice岛,岛的右边的是赫拉夫库夫桥(Hlavkuv Most)。
      向西俯览近处小城区景色,教堂好多哦,最右边依山而建的是圣尼古拉斯教堂和钟塔,1755年建成的。左边近处的尖塔是1720年重建的圣托马斯教堂。

        向南看伏尔塔瓦河上游方向,上面是老城区,下面是小城区,这张照片收揽了四条桥:最远的双拱门铁桥是Zeleznicni桥,下来依次是Palackeho桥,Jiraskuv桥(我们就住在右边桥头附近),军团桥(Most Legii)。军团桥跨过射手岛,桥头金色楼顶的国家歌剧院很醒目。1901年建成的军团桥曾经有过别的名字,而以“军团”命名最早是在1919年,为表彰在一战中为独立而战并战功彪炳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

      向东望,眼下的是Manesuv Most ,鬃毛桥。对岸最左边的大楼是鲁道夫宫(侧面),捷克爱乐乐团驻地。鲁道夫宫右边的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其楼顶后方隐约看到魔鬼教堂的塔顶。文学院左后方的黑色双塔是圣尼古拉斯教堂。教堂后方高高的是电视塔,塔中间一环一环的是观景台和旋转餐厅。桥头右边的粉黄色大楼是布拉格建筑设计艺术学院。

      这就是Jirska小巷。继续下山,到河边去。

       来到鬃毛桥上,过桥到老城区的亚洲明珠饭店吃午饭去。南望查理大桥—— 1357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的布拉格第一座大桥。河畔最左的楼房是查理大桥博物馆,半球形铜顶的是圣萨尔瓦托教堂,右边是查理大桥老城桥塔,再右,是老水塔,再再右,露出一点点金顶,国家歌剧院啦。

     饭后,穿街过巷来到老城犹太区的老墓地街(U Stareho hrbitova),坐落在街角的是克劳斯犹太教堂(Klaus synagogue),它同时也是布拉格犹太博物馆。

   兜兜转转拐进11月17日大街(17 listopadu),沿街向南走,又来到鬃毛桥头。站在查理大学文学院大楼前的马路边向西眺望布拉格城堡,几座尖塔自左到右是:圣维特教堂西塔、大南塔、主塔,圣乔治大殿的双白塔,最右边的是黑塔。眼前的是街心花园、鬃毛桥。

        往南走不远就到了查理大桥。这是位于桥头的查理四世铜像,背后是查理大桥博物馆。

       在查理大桥上看城堡和鬃毛桥。

       桥上关于圣经故事的雕塑。

        鬃毛桥和Straka学院(Starkova akademie)。

     老城桥塔。

       查理大桥上游客和塑像都很多。

       离开查理大桥后,又回到老城广场。逛捷克玻璃商店,看天文钟,等准点钟里钟外的机械人动作,没啥意思。还是照张魔鬼教堂——泰恩教堂。

      还有广场中央的胡斯纪念碑(Jan hus monument)。胡斯是波希米亚的教士,因观点不同,1419年被罗马天主教会判火刑处死。
        从2点多到4点都呆在天文钟附近,然后集合,到切赫桥附近,等候5点游船河。

               2017年8月8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20:45:34 | 只看该作者
逸山堂 发表于 2017-8-7 20:15
(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候机楼禁区内安置着一件大型现代艺术。。。)
------

多谢前辈指教补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9:27:05 | 只看该作者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
      在欧洲旅行,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堂、宫殿、古堡、会堂,导游在简单的解说中不时提及它们的建筑风格,尽管我已经不厌其烦的求教,但对于建筑学毫无根底的我,还是一头雾水,直到回到家通过网络不断地做功课,才渐渐有了粗浅的认识。
       下面以我刚达到的扫盲水平,汇报一下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沿革吧。
       最早的是古希腊建筑。特点是在方形的房子外面有高大的成列的石柱,而根据石柱的分布有前柱式、两排柱式和围柱式。房顶是金字架结构而少有拱顶,在屋檐与柱列之间有一个扁长方形过渡。突出的实例是雅典的神庙。现代建筑中,华盛顿DC的林肯纪念堂、北京的毛泽东纪念堂、维也纳的国会大厦(前文有照片),都体现了这一风格。
       下来是古罗马建筑。它的分布很广,而以罗马城最集中。它继承了古希腊建筑艺术,并有两大发明:混凝土和券拱。前者是化害为利,火山灰加沙石加水凝结成坚固的抗地震建筑材料。券(念绚)拱,窗和门顶的弧形部分,实例有罗马斗兽场。布达城堡里的渔夫堡的围墙、赫卢博卡城堡的尖拱窗户(前文有照片)都继承了这一特色。
       再下来是罗马式建筑,也叫罗曼式建筑它继承与古罗马建筑,其最大特点是半圆拱房顶,因为重力均匀分布到四周墙体,使巨大的穹顶不易坍塌,内部也更宽敞、美观。从外部看,青绿色的半圆铜制房顶可作为辨别标志。罗曼式建筑另一个特点是扎实敦厚,厚墙,大石墩,巨大的塔楼。前文记录过的维也纳的卡尔教堂和匈牙利的埃斯泰尔戈姆圣殿都有罗马式建筑的元素。
        接着是哥特式建筑。特点是高高的尖塔,为了减少高墙的重量,墙的厚度会尽量薄,而在主墙的外侧密布着扶壁和飞券,起辅助支撑作用(我联想起鼎湖山的板根和气根现象),看着像没拆的脚手架,瘦骨嶙峋。圣维特教堂,还有我们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跟着是文艺复兴建筑。它追求复古,反哥特式建筑,反高尖,重方圆,有反神权重人权的意思。实例有前文记录过的布拉格的Staka学院和Na Frantisku宫。最后是巴洛克式风格。它不算是一种建筑形式,只是为建筑物添上复杂华丽的装饰,几何图形精雕细刻,人物雕塑栩栩如生。上文已有贴图的布拉格鲁道夫宫就属于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风格。
        继续贴照片记录吧。
     圣维特教堂的管风琴,兼示廊顶的十字拱。
         把前面贴过的一张照片放大了看:北门山墙门楣的浮雕和三层尖拱门顶。
        排队等候入内时拍下的教堂外观,示扶壁。
        也是在排队等候时拍的,示怪兽伸舌,屋檐的雨水雪水从舌头流出,不至于弄湿了墙体。
       参观了教堂内部后再补拍的教堂东塔,示扶壁、飞桥、飞券。扶壁只建到半高,上面是小塔,小塔与主体之间有飞桥和飞券连接,撑着主建筑墙体。像没拆的脚手架吧。
       圣维特教堂之后,接着在导游引导下参观的老皇宫、黄金巷的酷刑室和兵器馆。与圣维特教堂相比,老皇宫显得简陋甚至有点寒酸,黄金巷的感觉是拥挤、昃逼。回来后我有个疑问,怎么没有新皇宫呢?于是在谷歌地图上研究,发现在第二广场和第三广场之间有一栋很大的很长的房子,现在作了城堡管理处和联邦政府办公室,我怀疑就是它了。
       从老皇宫的西入口进入,迎面而来的是大殿。很容易就想到国王、群臣当年的活动行止。
         老皇宫侧殿二楼一房间墙上镶满了纹徽。
       从老皇宫出来,是另一个庭院,红墙双白塔的是圣乔治大殿和女修道院。圣乔治大殿始建于920年,是布拉格城堡里最古老的教堂。973年又加建了女修道院,1142年火灾后重建,现在是波希米亚美术博物馆,展出艺术珍品,也可作音乐厅。参观需另外购票,我们没有入内。右边是老皇宫的另一个入口:玛丽亚特雷莎女王入口,它和圣乔治大殿隔了一条Jirska小巷。
      从玛丽亚特雷莎女王入口进去,老皇宫侧翼收藏有艺术品、皇冠、棺冢、国王遗骨。
      拿得出手的是这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
      从老皇宫出来,再沿Jieska拐进黄金小巷,依次参观了酷刑室、兵器展。乌黑贼亮的盔甲、刀剑斧头、长短火枪 。展厅狭窄挤逼,楼梯窄小。室外空地上还展示了一口弩和两门炮。小巷的右边是皇宫房舍,左边除了展馆外还有几家低矮的店铺,售卖旅游纪念品。我感觉没多大意思,这里就不贴照片了。
       从黄金巷出来就是城墙边了,这里有一个小庭院:城墙花园(Garden on the Ramparts),庭院中央有少年维特铜像,其敏感部位都给大妈们那个得铮亮铮亮的,怪不得他要烦恼了。
       从城墙花园出来回到Jirska向东走几步,就是城堡的东门——黑塔(The Black Tower),穿过这个门洞就出了布拉格城堡了。旁边还有个博物馆,罗博科维奇宫博物馆。哎,怎么有人可以逆方向入城堡的呢?门洞也不设安检,混进坏人如何是好?(待续)

                         2017年8月7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21:19:0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臬波穆的若望(Jan Nepomucky,1345——1393)的20吨纯银棺冢。当时他是教堂的副主教,皇后的告解神父。因为他拒绝向国王透露皇后的告解内容,愤怒的国王命人将他从查理大桥上推到河里,他成了天主教第一位因告解保密而殉道的神职人员。因此若望成了捷克的民族圣人。若望塑像的造型很好认,歪着头,谦卑相,头顶五颗金星。查理四世大桥上也有它的雕像。

换个角度看看若望的银棺。上方的四幅红色华盖由四个银制小天使牵着,保护着睡在棺里的若望不再受到伤害。这是1771年由当时的大主教捐的。

  一个侧殿里精致的银雕像,可是现在还没能破解是何方神圣。

   圣。文赛斯拉斯礼拜堂。右边的小门需六把钥匙都拧转才打能开,钥匙分别由高官、议长、大主教分管,地下室里放着波希米亚国王的纯金王冠、权杖和令牌。

大殿中央金碧辉煌的圣坛,由彼得。帕尔莱勒于1732年建造。

  圣坛的前方,是一座巨大的大理石棺冢,棺盖上还躺着几个人的塑像。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和他的妻子、儿子的坟墓。而查理四世和他的四位妻子的陵墓则在教堂的地下室。


   十字架上的耶稣。珍藏的艺术品,F.比莱克于1899年完成。
(待续)
     2017年8月4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20:5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4 21:11 编辑

DAY 10 金色布拉格
       自从十年前观看了电视剧《金婚》,听过了捷克民族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后,就开始对布拉格念念不忘,总想去亲眼看看那座美丽的城市、那条美丽的河流和那些美丽的桥梁。如今总算如愿了。
        捷克是个内陆小国,被德国、波兰、斯洛伐克、奥地利包围着,面积七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略小于奥地利,人口一千零五十万,略多于奥地利。尽管今天的捷克在欧洲诸国中不太显眼,但她也曾有过耀眼的光辉,在十四世纪查理四世执政时期,她是中欧的第一列强。查理四世(Karl IV),通过继承和诸侯协商选举,先后成为波希米亚国王、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是德国的前身)、卢森堡伯爵。他通过联姻和购买,而不是战争,使治下的疆土空前辽阔。从查理四世开始,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的首都(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在查理四世的推动下,布拉格的城市基建高速发展,他还创办了捷克第一所大学,建起了布拉格第一座永久性桥梁,为今天的布拉格打下了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在近年的民意调查中,查理四世仍被选为最伟大的捷克人。
        还是边贴照片边记录吧。我们是6月13日下午5点到达布拉格市区的,旅行车还在行进,我就开始拍照了。
       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我们行进在左岸的小城区(也叫城堡区),对面是右岸老城区。这座气派的建筑物是捷克共和国工业和贸易部大楼,离斯蒂凡尼科夫大桥不远。它的前身是娜法兰蒂斯库宫(Na Frantisku),捷克设计师Josef Fanta教授的作品,1934年建成的。
       老城区河畔景色。那座黑色的双塔,是位于老城广场旁边的泰恩教堂,也叫魔鬼教堂,黑森森的。它是个地标,只要你在老城,哪里都能看到它。
        在切赫桥附近下了车,步行过桥。在切赫桥上望向上游方向。布拉格城里共有十八座大桥,这是建于1914——1916年的马尼苏夫桥(Manesuv most 意为鬃毛桥)。
   在切赫桥上向下游方向看,看到捷克工业贸易部大楼的侧面,还有斯蒂凡尼科夫桥的局部,该桥建于1949——1951年。
  在切赫桥老城区一侧的巴黎(Parizska)路上稍事停留(主要是让团友方便),然后回到河边沿右岸向上游方向走了一小段路。这是在河堤上看到的左岸小城景色,高处是布拉格城堡,明天游览的重点之一。河边的白墙铜顶建筑是建于1891——1896年的Straka学院,初为捷克贵族贫苦儿童宿舍,现在是捷克共和国政府办公楼。
河堤便道上不但有大量等着游船河的游客,还有警车和性感捷克女郎。
  1885年落成的鲁道夫宫,坐落在老城区河畔的Jan Palach广场上,新复兴风格的设计,大楼自落成起就和音乐艺术有关,现在是捷克爱乐乐团驻地,鲁道夫画廊也在里边。大楼里的德沃夏克大堂是其中最大的音乐厅,也是“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主场馆。
  游船码头和远处的切赫桥。1908年落成的切赫桥,是城里最短的桥(169m),石砌的桥墩,钢铁拱桥。其名字是为了纪念1908年去世的捷克作家Svatopluk Cech。
  从河堤回到巴黎路,再拐进麦赛罗娃街(Maiselowa),要去餐馆晚餐了。在路旁拍下著名的“新老犹太教堂”,它坐落在老城的犹太社区内,是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犹太教堂。1270年建成时,起名“新教堂”。当有更新的犹太教堂建起来后,它的辈分长了,名字中也加了个“老”字,成了现在的叫法。
   再往前不远,是另一座犹太教堂:初建于1590年的麦赛罗娃犹太教堂。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害和驱逐,此地的犹太裔人口锐减,教堂也遭受破坏。共产党执政时期,教堂曾当作博物馆的幼儿园使用。1989年后,教堂的设施得到了修复。现在由布拉格犹太博物馆管理,里边设有咖啡厅和图书室,兼作休闲、参观和研究犹太历史使用。
  又往前走不远,路的左边是圣尼古拉大教堂(只拍到侧面),东正教的。楼房的间隙又透出泰恩教堂,像两个黑色的火把。
   在一家餐馆(估计是Brasileiro-U Radnice)吃西餐,前菜有鹅肝酱搽面包、沙拉;酸甜蒜子、酸甜尖椒太好味了。主菜有烤肉排、烤猪肘、烤香肠、焖鸭子,饮料是捷克啤酒。
  餐后原路返回切赫桥,上图是切赫桥桥墩上的雕塑。过桥到左岸停车点,乘车前往五星级的马麦逊河畔大酒店(Mamaison Riverside Hotel)住宿。
   我住在三楼临街的房间,打开窗户,抓住最后的余辉拍照。楼下的是伊拉塞克桥(Jirasek most),河对面是老城区,远处金顶的建筑是国家歌剧院,它坐落在军团桥边。透过树木和尖顶白楼的空隙,可以看到一点点军团桥。
  因为酒精,很快就进入黑甜乡。
  6月14日。在马麦逊河畔酒店早餐后,直接乘车到布拉格城堡外围下车,进城堡参观的人龙一直排到城堡北面的Marianske hradby马路边了。城堡中的皇宫辟出了一部分作为捷克政府的办公地,因为近日欧洲发生了几起小的恐袭事件,所有进入城堡的人,包括公职人员和游客都要经过安检,公务车辆连车底也被连着长柄的小镜子照个透。
     排队的时候,拍下大南塔和圣维特教堂的塔尖。
终于轮到安检,然后进入城堡。两捷克兵,一个是礼兵,另一个是特种兵。和大兵留影后,穿过门洞,就算进入了布拉格城堡了。布拉格城堡相当于北京的故宫,是捷克历代国王、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也是世界最大的古堡。踏进城堡第一个场所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石砖地板,四周是皇宫的房舍,这庭院被称为“第二广场”,广场中央是石砌的三层圆形喷泉——Kohl's Fountain,喷泉不远处还有一口井,六角形的井台,用高高的黑色铁笼罩着,有位团友戏称它为“珍妃井”。亲戚太多,泉和井的照片没拍好,不贴了。
   第二广场尽头是白色哥特式的圣十字礼拜堂,它又被称作珍宝馆,1960年代曾在这里展出圣维特大教堂中最珍贵的文物,包括139件圣骨盒和法器。
  从第二广场出来,拐进另一个狭窄的空间,一座黑色的哥特式教堂耸立面前,它就是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
   教堂很高,前塔82m,主塔96.5m,教堂前面的空地有限,仰角很难拍出完整的教堂正面,只好分两次拍摄,拼接着看全貌和细部。除了外墙的浮雕精美之外,教堂给人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污染,石料失去它原来的米黄、粉白的颜色,变得乌黑阴森,只有到了晚上,在彩灯的照射下才显出它的魅力。大圆窗叫做玫瑰窗,由二万七千块彩色玻璃组成,1929年才完成。和别的窗户一样,黑黑的,据说要到内部往外看才会显出它的精美。
  圣维特教堂是波希米亚公爵在930年创建的,后来又经过几次修改和扩建。到了1344年查理四世当政时,国王准备把教堂作为皇帝加冕、皇室墓穴、收藏珍贵宗教文物和大主教最后安息的地方,遂下令将教堂改建成现代哥特式的建筑。于是工程在不断地进行,直到所有窗户装上彩色玻璃,才大功告成,时间已是1929年5月12日,一共用了585年!圣维特教堂不但是捷克最大的教堂,而且它在建筑学上的影响深远,中欧多国的教堂在设计上都有它的影子,包括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前文已有记录),甚至还可能远及英国的哥特式建筑。
  从教堂的正面向右沿着外墙拐到教堂的后面(南方),那儿是一个较大的庭院:第三广场。这是从南面看到的圣维特教堂,铜顶钟楼(这有两座时钟)叫大南塔,钟楼下面右侧三个尖拱处是金门。左边近处的是尖方碑,由原条石料打造成,无接缝,1928年11月树立,纪念一战结束十周年,金顶则是1996年才最后完成的。
金门。1370年建的马赛克外墙画,由4万块小瓷片拼成,金色背景。描写的是圣经故事最后的审判,中间的是上帝,左边的死人光着身子复活从棺材里出来,天使引着他们向上走;右边的身体灰黑被驱赶着下地狱。
  很快,自由活动结束,集体排队进教堂内参观。这是主殿,示锯齿状线条的拱顶。主殿两旁还有很多侧殿、耳房。人太多了,只能随着人流按一个方向走,人多路窄处想停都停不下。
  当时没人介绍,见好就拍。这是一位大主教的肖像和棺冢。把它放大了再按名字查维基,是这样介绍的:“弗兰迪塞克。托马谢克,1899——1992,罗马天主教会波希米亚红衣主教,布拉格大主教,罗马天主教神学家。他‘谨慎但坚决反对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政权并促使它在1989年天鹅绒革命中和平消亡。’”
   三幅彩窗照。外面看黑麻麻,里边看很艳丽,说的都是圣经故事。玻璃画,名家之作。
(待续)
     2017年8月4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08:51:42 | 只看该作者
DAY 9 温泉小镇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
我们是6月12日傍晚8点到达卡罗维发利的,次日下午三点乘车离开,在镇里逗留了一个晚上又大半个白天。
        卡罗维发利是西波希米亚的一个边陲小镇。文献记载,早在13世纪就有人在此生活并用温泉治病了。到了查理四世(1316——1378,波希米亚人,身兼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卢森堡伯爵)时期开始兴建城镇,国王还亲自将她命名为Karlovy Vary,意为查理温泉。其实镇子不大,就是个河谷,一条叫谭普拉(Tapla)的小河叉穿城而过,两岸及山坡上密密麻麻地建了好多楼房,基本是礼品店、Spa、餐厅、酒店,当然还有教堂和民居。楼房外墙大都涂成暖色系列,花花绿绿但不刺眼。卡罗维发利是个度假圣地,欧洲的历代王公大臣、文人雅士必到此地,贝多芬、莫扎特、歌德、屠格涅夫......乃至马克思,都不例外,如今每年来这里的游客约四十万。温泉镇出名原因有二:一是每年一届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芙蓉镇》就是在这里获得“水晶地球仪大奖”的(1988年,第26届)。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温泉了。大的喷泉有13处,小的有三百多处,温度从72到28摄氏度不等。欧洲人热衷水疗,喜欢泡温泉,因而此地的Spa生意很好。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卡罗维发利地处苏台德地区。苏台德问题和慕尼黑协议,纳粹德国发动二战的兴奋剂,在此就不展开了。总之,二战结束,曾经被划入德国版图6年的卡罗维发利重新回归捷克斯洛伐克,而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的德裔居民被强行逐离。打了败仗,这是没有办法的,总比屠城、天价割地赔款文明吧。




        [size=14.6667px]6月12日傍晚8时,入住Interhotel Central,Karlovy Vary。[size=14.6667px]放好行李,跟着导游去找订好的餐厅吃饭(导游也是第一次光顾这家餐厅),时间是8:30。

        卡罗维发利有4条温泉长廊:市场回廊、花园回廊、穆勒柱廊、喷泉长廊。只有喷泉长廊是现代建筑。后来才知道,图中蓝色房顶的就是市场回廊,1883年始建,1993年重修,内有温泉2眼,其一是查理温泉。

      圣玛利.玛格达利尼教堂,天主教的,1736年建成。

        傍晚的街道安静、阴凉,店铺和Hotel琳琅满目。

         走错路了。[size=14.6667px]迷路一得:夕阳照耀着Spa Hotel Thermal,一家灰色呆板的酒店,导游说它是镇上唯一的五星级酒店。错了,只是四星。

[size=14.6667px]      大家往回走,这才是订好的餐厅。名字叫“海布角”(Cheb court)

      餐厅内装饰着钢琴、小提琴和布娃娃,头顶吊着各式啤酒杯。吃的是猪肘大餐,味很好,量太多了,只有一位团友全部吃完。

       一宿无话。6月13日晨,再看河畔楼房的粉色系列。

         早餐后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我俩决定到右岸的山上走走。这是离酒店不远的一口街心热喷泉。左后的建筑是喷泉长廊。

      在右岸半山,看对岸的楼房。

     喷泉长廊(透明玻璃墙的建筑物)和右岸的酒店群。

      谭普拉河流向Spa Hotel Thermal方向。

       右岸山顶有座烽火台,有位女郎在画风景,画风景的女郎在风景里。

         要集合了。从右岸山上下来回到酒店,行李先装车,在有导游带着游览。这是酒店前谭普拉河里的喷泉。

        这是双脸泉。导游说,一张是喜脸,另一张是愁脸。

        圣三一纪念碑,为鼠疫退却而建。

       走进市场回廊。墙上的木刻画述说着发现温泉的故事,下面是查理四世温泉,摄氏64度

       建于1881年的穆勒柱廊,1893年改建成今天的文艺复兴风格。长132m,有5个泉眼。附近有个礼品店,我花6.4欧元买了两只其把手又是吸管的陶瓷杯子作纪念,游客们都用它来盛泉水喝的。

       公园温泉回廊,建于1881年,旁边是德弗札克花园。两头是亭子,青铜的顶,白色铸铁的柱子,T形的长廊。柱子的雕花很精细。有泉一眼,摄氏47度。

         游览了几条长廊,又解散了。我俩决定沿着左岸的小路上山。差不多到尽头了,赫然出现圣彼得和保罗教堂 (St..Apostles Peter and Paul),建于1897年的东正教教堂。宽阔的正门,五个镀金大洋葱(角度问题没拍全),很震撼。

        往前走,也够震撼的:卡尔.马克思像。他的名字下面是三行数字“1874,1875,1876”。

       马克思像斜对面是貌不惊人但如假包换的五星级酒店Savoy Westend Hotel。

         在左岸山上沿楼房的后巷抄捷径下到河边,逛进喷泉长廊。游客在接泉水喝。一看就知道是硫磺泉。硫,有毒,杀蚧螨特效;硫进入消化道后,在细菌和油的环境里能刺激大肠蠕动,故可通便。我没喝。
        中午1时进入“北京城”饭店吃饭,然后就准备离开温泉镇了。

       隔河对望著名的普普大饭店Grandhotel Pupp。每年的国际电影节在此举办。酒店的房间据说要提前两年预订。

       我们在这里等2点的穿梭巴士,到城外的停车场换乘旅行社的大巴,今晚要到布拉格。

           2017年7月27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7-25 17:25:45 | 只看该作者
DAY 8 捷克最美丽的城堡        6月12日。今天游览了两座南波希米亚(波希米亚之于捷克,相当于唐、宋之于中国)最美丽的城堡。一座是旅行社安排的克鲁毛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我评价她是土豪版的美;另一座是我们俩自己给增加的福利:清晨闪电式自由行游览的捷克国家赫卢博卡城堡,贵族版的。
      6时10分,不等酒店的Morning Call,我俩就出了Hotel Podhrad的大门,踏上上山的小路。树林遮住了夏天早升的太阳,晚上的露水还没干,不时还有蛛丝挂到脸上。路旁有两种灌木开满了白花,有着四个卵形花瓣的那种不香,另一种披针形花瓣且花瓣数较多的则清香四溢,渗人肺腑。沿路走了几分钟,地势渐高,透过树木的间隙,看到山下的高尔夫球场被朝阳映出一片橙黄。
         拐了个之字弯继续上山,刚好13分钟,就到达小路的尽头。穿过绿荫长廊,赫卢博卡城堡Hluboka Castle入口出现在眼前。穿过入口,是宽阔的花园,灌木被修剪出独特的图案,碎石泥路是以前贵族骑马的。  导游说了,7时早餐房开始服务,8时行李装车,8:15开车。得抓紧时间。

       城堡主建筑的正面。纯白哥特式石建筑,优雅高贵。进入城堡需购票,10时才开门。山上只有几个游人,居然有两位团友来得比我们还早。

       高高的瞭望塔、六棱柱箭楼错落有致。


    这座建筑叫AGJ,是一座艺术博物馆。


      连通主堡和AJG的太阳房(玻璃回廊)。

      主堡的左侧,楼顶有尖尖的铜制钟塔。羚羊铜雕似是现代的。

        AJG的侧面。

      玻璃回廊里的AJG入口,里正举办展览,可也是没到开放时间。

       主堡的右侧,较矮的房子估计是当年用人的住房。

      城堡右侧的花园。
      关于赫卢博卡城堡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提到1253年,波希米亚国王拥有这片领地和城堡。起点就很高,就是行宫了。后来的三百年间,城堡几易其手,多番改建,最后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侧支购得。又后来城堡的主人没有后嗣,物业由其夫人施瓦岑贝格女郡主外家的侄子继承。(施瓦岑贝格家族在奥地利是个望族,出过将军、元帅、首相、红衣主教,我在维也纳街头就拍下了卡尔一世.飞利浦.施瓦岑贝格大型骑马铜像的照片)新主人住在城堡并成为捷克公民。到了19世纪,城堡主人约翰.阿道夫二世.冯.施瓦岑贝格携夫人从伦敦回来后,请来了意大利建筑师,令其按温莎堡风格改建,并保持到今天。1939年纳粹占领捷克,城堡主人阿道夫.施瓦岑贝格逃到海外生活,捷克政府没收了他的所有城堡。天鹅绒革命后,捷克政府把很多古旧建筑归还给原业主,但法律规定维修必须按古法、用古料。很多业主因维修费昂贵,自愿把古建筑献给政府,估计赫卢博卡城堡也是如此。
        匆匆地走了大半圈,没有绕到主堡的背后,也没能进入主堡内庭和房间。回来查资料得知,背后可以俯瞰伏尔塔瓦河;内廷的墙上镶着很多鹿头,反映了当年贵族的生活情趣;房间装饰、家具更是美轮美奂,如铜制门把手是乌鸦对着土耳其人头要啄其眼睛,反映和土耳其战争的历史。此次早行虽不完美,但很满足,八个字小结:惊鸿一瞥,叹为天人。转贴一张网上的航拍图,更能欣赏这颗南波希米亚的宝石、捷克文化象征的全貌。


       从山顶原路下来,只用了9分钟。回到镇上,依然宁静。

       除了酒店、餐馆、赌场,镇上就剩下民居了,只有一家朴素的圣约翰尼缪克教堂是例外。(待续)

                 2017年7月25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7:2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7-17 17:28 编辑

DAY 7 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到捷克小镇赫卢博卡
      6月11日上午10时,我们乘车离开匈牙利古都埃斯泰尔戈姆(前面已有相关游记),中午1点到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上海饭店午餐,饭后参观布拉迪斯拉发城堡。
        斯洛伐克是个中欧内陆小国,被捷克、波兰、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所包围,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捷克人都属于西斯拉夫人,语言接近。其国名斯洛伐克和斯拉夫人一词有相关性。公元六世纪起,斯拉夫人就西迁到斯洛伐克这里生活。十一世纪,他们败给了匈牙利,并成为了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从此斯洛伐克就和匈牙利捆绑在一起起起落落,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战胜国把她从匈牙利分割出来,和与她关系密切的捷克组成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斯洛伐克独立出来并得到德国的保护,1945年苏联占领斯洛伐克。战后斯洛伐克与捷克合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989年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运动浪潮高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天鹅绒革命”,象天鹅绒一样柔滑地实行了民主转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放弃了一党执政。1993年又发生了“天鹅绒分离”,斯洛伐克脱离捷克成为独立的共和国。之后斯洛伐克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加入北约、欧盟、申根条约就不详述了。我小时候只知道有捷克斯洛伐克,原来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渊源,长知识了。
        我们在布拉迪斯拉发逗留的时间很短,吃午饭加上观光,就两小时左右。

        透过大巴车窗拍到的布拉迪斯拉发新城区街景,中间的建筑物叫Eurovea,2010年建成的商住两用楼。红色的观光小火车好可爱哦。

       还有街心雕像,风格象是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的作品。
       旅游巴直接把我们送到城堡山脚,走不远就看见一座高大的现代建筑,导游说那是一般的机构,后来得知,其实是斯洛伐克国民议会。

[size=14.6667px]        斯洛伐克国民议会大楼。


[size=14.6667px]        沿小路直上不太高的山顶,有一家咖啡厅。靠着玻璃围栏向东望,右下是多瑙河上游方,远方是下游。近处的是新桥,正确名字叫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桥,1967——1972年建设,她是世界最长的斜拉大桥(430.8米),她只有一个斜拉塔,只有西侧一个斜拉面,塔顶有飞蝶形旋转餐厅,所以她还有一个名字:UFO桥。但是斯洛伐克人并不喜欢这座“苏联人送的礼物”,认为她破坏了城市的古典风格,而且为了建桥把他们的圣马丁教堂给拆了一小半。远处有白色拱门的是2005年建成的阿波罗桥,她的两个拱门是向内倾斜的,设计很复杂,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评为2006年度杰出土木工程成就奖,而且是该年度欧洲的唯一获奖项目。


[size=14.6667px]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她坐落在城堡山顶,与国民议会相对望。曾经的皇宫,匈牙利国王王冠的收藏地,后来因为战争与火灾被彻底毁坏。1953——2010年陆续修复重建。


[size=14.6667px]      从城堡山下来,发现路旁有一座塑像和纪念碑,回来一查名字,又是个大人物: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他是斯洛伐克人),类似于中国的胡耀邦吧。

         山脚下是建於1452年的圣马丁大教堂。左边的是新桥的引桥,生生把教堂削去了一部分。教堂前的一小块地面是四月四日广场,纪念1945年4月4日苏军解放该城。广场中间是大卫之星纪念碑,废钢丝围着一堆废钢渣,顶上是歪放的两个镶嵌的三角形,与犹太人被迫害有关。
        略微停留之后,我们就乘车继续向西北走,目标是三百公里之外的捷克西南小镇赫卢博卡。


[size=14.6667px]      捷克农村。大片的田野,种着油菜、小麦、大麦,大麦是酿制啤酒的原料。导游说了,捷克是啤酒大国。小镇上的工厂是啤酒厂吗?

       夕阳西下的Hluboka。
      虽然边境不设关卡,但是高速路大堵车,小陆司机机智地掉头走小路,还是走了近六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住宿和晚饭的地方是Hotel Podhrad。Hluboka 是一个山腰小镇,大巴驶近小镇时,我就发现山顶有城堡的影子。我俩商量好,晚饭后如果天色允许,就上山看城堡,尽管导游没有介绍城堡的任何信息。对了,今天,和我们一起从多伦多来的导游感冒发烧了。


       离Hotel Podhrad不远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赌场,山下是硕大的高尔夫球场。Hotel Podhrad背后有一条不显眼的小路,就是图中最左边这条路,路那头还有指示牌,13分钟可到城堡。可是太晚了,看明早有没有时间上山顶城堡吧。
                        2017年7月17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