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8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乡面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3:3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我的至爱。内地有名的面很多,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拉面,四川的担担面等等。这些面我也曾尝试过,但对于我这个独钟乡面的人来说,就不能再引我的兴趣了。江南的面虽无响亮之名,但较为北方的面来得细腻,而无锡,苏州的面在这里又算是最好的。我曾特意去过上海静安寺品尝其的素面,排队的人很多,但面却实为平淡。在上海居住过几年,也没碰到过一家上好的面馆。还是家乡无锡的面,在我漂波于外这么些年,还是念念不忘,终日有所思。

还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常带我外出吃面。那时的面很便宜,去得面铺里面买生面,2毛1分钱一斤。若要去面店吃面,3两一碗的阳春面也要这个价了。那时候的家里并不富裕,还是挺穷的。也许是遗传的关系,从我爷爷到我这都喜欢吃面。为了就这一点爱好,父亲和我时不时花上几个钱,去吃上一碗。父亲带我经常去的是拱北楼面馆,坐落在崇安寺中,是家老字号面店。它分楼下和楼上两个部分,楼下吃的是阳春面,楼上则是贵一点的盖交面。阳春面自然是便宜,2毛一碗,虽说是光面,但面下得很细腻,卖相也很好,一丝丝的面摆放得非常整齐,上面铺上一些青葱,实为一碗上好的面。我和父亲一般就在楼下吃,楼上则是较为有钱的人或是请客的时候,才上去。盖交面有很多种类,膳丝面,虾仁面,猪腰面,什锦面等。其价格要几元钱一碗,那个时候,父亲每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元而已。谁若要大请客,还可抄上几个菜,要上几瓶酒。在印象当中,我也曾上楼吃过几次盖交面。拱北楼拆迁得很早,拆完后就不见其踪影了,到后来,才在北门口又开了起来,当然面已经大不如以前了。

等我上了中学,父亲常和我去功德林面馆吃面。功德林也是家老字号,以素面而响名于市内。吃面一般吃得都是早面,我和父亲每周总要去上几次功德林。早上的这家面店可以说是座无虚席,晚到的人们还得在一旁等别人用完了再坐上前去。我和父亲一般都要得是断生,再来上一盘姜丝。何为断生,其是面下至大锅内,只是烫上几下,就捞出来,面很健,吃起来更香。老食客一般都要断生的面。断生面也叫立直,面条从锅内捞出后,笔直垂下,没有任何一丝弯曲。这些都是吃面吃出来的行话。我一般会要上一碗断生,重青,少辣的面,重青是指青葱多放一些。功德林的面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面汤是用芝麻熬成的,不仅吃到嘴里油而不腻,更是香飘四邻,吸进鼻持于中而回味之。吃面的时候再来上一小盘醋泡姜丝,那就更美了。姜丝不贵,5毛钱一小盘,面是缄性的,而醋泡姜丝是酸性的,两者相斥,其味相容。到后来,功德林也被拆掉了,同样也没了影子。

之后父亲和我就常到巷口的“阿弟”面店和崇安寺中的伊斯兰面馆吃面。“阿弟”的面店因坐落在菜市场口,因此,生意特别好,堂吃,外送都有。他的面以汤料好为名,交头也是现抄。端得台面,小盘菜热气腾腾,面也下得很健,再将交头倒入碗面中,加些香葱,随之一拌,再望着这油光发亮的面,有谁还不愿下筷呢。父亲最爱去的是伊斯兰面馆,吃的是素面。每天清晨很早,一些晨练的老人们就聚集在这家面馆里,吃早面,说新闻。

我工作后,父亲年纪渐大,已不长外出吃面。我只能独自常去学前街的“楼上楼”面馆和古运河畔的“矮脚楼”面店吃早面,他们那里的面在我看来也是当时无锡的上乘面了。有些喝早酒的人一早就进得面店,要上一碗盖交面,几个老友坐在一起。他们一般不让先上面,而是先让堂倌把几小盘交头端上来,再要上一瓶黄酒,和着酒吃着菜,谈着他们的三海经。吃完酒后,再吃阳春面。这些虽不富裕的老百姓,花上几个面钱,围坐在一起,喝早酒,品小菜,吃早面,大家谈天说地,实乃人生一快也,又问哪家神仙也有如此之雅兴,如此之闲乐。

离开家乡已有段日子了,乡面食情已不能忘怀。希望早日能回故里,再去品尝家乡的面。
沙发
发表于 2008-7-29 22:2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原创]乡面

面,我的至爱。内地有名的面很多,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拉面,四川的担担面等等。这些面我也曾尝试过,但对于我这个独钟乡面的人来说,就不能再引我的兴趣了。江南的面虽无响亮之名,但较为北方的面来得细腻,而无锡,苏州的面在这里又算是最好的。我曾特意去过上海静安寺品尝其的素面,排队的人很多,但面却实为平淡。在上海居住过几年,也没碰到过一家上好的面馆。还是家乡无锡的面,在我漂波于外这么些年,还是念念不忘,终日有所思。

还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常带我外出吃面。那时的面很便宜,去得面铺里面买生面,2毛1分钱一斤。若要去面店吃面,3两一碗的阳春面也要这个价了。那时候的家里并不富裕,还是挺穷的。也许是遗传的关系,从我爷爷到我这都喜欢吃面。为了就这一点爱好,父亲和我时不时花上几个钱,去吃上一碗。父亲带我经常去的是拱北楼面馆,坐落在崇安寺中,是家老字号面店。它分楼下和楼上两个部分,楼下吃的是阳春面,楼上则是贵一点的盖交面。阳春面自然是便宜,2毛一碗,虽说是光面,但面下得很细腻,卖相也很好,一丝丝的面摆放得非常整齐,上面铺上一些青葱,实为一碗上好的面。我和父亲一般就在楼下吃,楼上则是较为有钱的人或是请客的时候,才上去。盖交面有很多种类,膳丝面,虾仁面,猪腰面,什锦面等。其价格要几元钱一碗,那个时候,父亲每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元而已。谁若要大请客,还可抄上几个菜,要上几瓶酒。在印象当中,我也曾上楼吃过几次盖交面。拱北楼拆迁得很早,拆完后就不见其踪影了,到后来,才在北门口又开了起来,当然面已经大不如以前了。

等我上了中学,父亲常和我去功德林面馆吃面。功德林也是家老字号,以素面而响名于市内。吃面一般吃得都是早面,我和父亲每周总要去上几次功德林。早上的这家面店可以说是座无虚席,晚到的人们还得在一旁等别人用完了再坐上前去。我和父亲一般都要得是断生,再来上一盘姜丝。何为断生,其是面下至大锅内,只是烫上几下,就捞出来,面很健,吃起来更香。老食客一般都要断生的面。断生面也叫立直,面条从锅内捞出后,笔直垂下,没有任何一丝弯曲。这些都是吃面吃出来的行话。我一般会要上一碗断生,重青,少辣的面,重青是指青葱多放一些。功德林的面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面汤是用芝麻熬成的,不仅吃到嘴里油而不腻,更是香飘四邻,吸进鼻持于中而回味之。吃面的时候再来上一小盘醋泡姜丝,那就更美了。姜丝不贵,5毛钱一小盘,面是缄性的,而醋泡姜丝是酸性的,两者相斥,其味相容。到后来,功德林也被拆掉了,同样也没了影子。

之后父亲和我就常到巷口的“阿弟”面店和崇安寺中的伊斯兰面馆吃面。“阿弟”的面店因坐落在菜市场口,因此,生意特别好,堂吃,外送都有。他的面以汤料好为名,交头也是现抄。端得台面,小盘菜热气腾腾,面也下得很健,再将交头倒入碗面中,加些香葱,随之一拌,再望着这油光发亮的面,有谁还不愿下筷呢。父亲最爱去的是伊斯兰面馆,吃的是素面。每天清晨很早,一些晨练的老人们就聚集在这家面馆里,吃早面,说新闻。

我工作后,父亲年纪渐大,已不长外出吃面。我只能独自常去学前街的“楼上楼”面馆和古运河畔的“矮脚楼”面店吃早面,他们那里的面在我看来也是当时无锡的上乘面了。有些喝早酒的人一早就进得面店,要上一碗盖交面,几个老友坐在一起。他们一般不让先上面,而是先让堂倌把几小盘交头端上来,再要上一瓶黄酒,和着酒吃着菜,谈着他们的三海经。吃完酒后,再吃阳春面。这些虽不富裕的老百姓,花上几个面钱,围坐在一起,喝早酒,品小菜,吃早面,大家谈天说地,实乃人生一快也,又问哪家神仙也有如此之雅兴,如此之闲乐。

离开家乡已有段日子了,乡面食情已不能忘怀。希望早日能回故里,再去品尝家乡的面。

先生写得很好,令人怀乡啊。中国面条的确是很有特色,单说其种类,已经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了;如要论风味口感,那更是丰富多彩,一言难尽。我不是江浙人,不大懂那一带的面条特色。先生可否写得再详细一些,描述描述你喜欢的几种面条的做工、配料、外观、口感,以飨吾辈读者。谢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8:20:25 | 只看该作者
毕竟才疏学浅,要写更上口的文章,是有心无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