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5°
    温度感觉: 2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1°
    温度感觉: 20°
查看: 186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故乡: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10: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news.backchina.com/2008/7/12/429.html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的诞生地,中国农村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发祥地。凤阳县位于安徽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名城。

  凤阳古称钟离国、濠州,明朝洪武七年改为凤阳县,凤阳人杰地灵、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丰富,是安徽重点旅游风景地,文物古迹众多,有明朝中都城遗址、江北第一洞韭山洞、古禅窟寺、龙兴寺、卧牛湖、狼巷迷谷、鼓楼等人文自然景观。青山绿水、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矣!久负盛名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和造型独特,色调明丽,手法细腻,堪称一绝的独有的民间艺术凤画使凤阳的旅游文化更显得多姿多彩,绝对是旅游赏景的好地方。

  “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就有九年荒…”穷,似乎是凤阳的另一个印象。但是如果更深入的的了解凤阳,您就可能了解到凤阳人的气节与道义。滔滔的淮河养育着凤阳人民,但因淮河的河床已远远高过了凤阳岸边居民的屋脊,年复一年的洪涝大水对凤阳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为了保护国家的大动脉,保护那些应当“保护”的大都市……在永无遏止的洪涝面前凤阳人民除了拼死护堤还要一次次地炸堤泄洪,每一次的决堤或泄洪对于凤阳的人们来说都是万劫不复的灾难,眼睁睁地看着自家那点薄薄的家产在滔天的洪水中漂摇消逝,欲哭无泪……没有商量的可能,没有退却的余地,以凤阳人特有的气节与道义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可以想象一遍遍炸堤泄洪后凤阳人无怨无悔的重建家园背后的苦涩。但是凤阳人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目前经济暂不发达阶段的状况,以当年大包干的精神自强自立,多方拓展想尽办法努力改善自身状况,以凤阳人特有的睿智和胆色勇往直前,为建设一个文明兴盛的新凤阳而努力。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无论是在外的凤阳游子,还是未离故土的凤阳乡亲,真诚的希望动听的花鼓调子能更响亮的唱响在淮河两岸,唱遍祖国大地,使更多的外地朋友了解凤阳感受这个在建设小城的勃勃生机。

2.jpg (44.61 KB, 下载次数: 24)

2.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11:0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的介绍可能会使朋友们更多了解凤阳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花鼓小巧玲珑,鼓面直径三寸左右;鼓条为两根一点五尺左右的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配合说唱歌词载歌载舞,是凤阳特有的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

  凤阳花鼓始创于明朝,在朱元璋做了皇帝定凤阳为中都,并希望在他的家乡,设置一个超级凤阳府,辖区包括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四省中的12府23个县,差不多将整个淮河流域都划了进去。因人气不旺,文化不盛,为了扩充中都人口,便从江南富庶地带强行移来江南富民20万和天下数千文人墨客到凤阳安家,以繁荣都城经济和文化。并强令不准他们返回原籍。这些移民在原籍大都是富户,到了凤阳后很不习惯淮河流域的干旱和洪涝自然灾害,虽然思乡心切,但又不敢违反皇帝的禁令公开回乡探亲,于是在每年冬闲季节,借口年荒,乔装打扮,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对,打鼓唱曲卖艺回乡,回到江南各郡乞食,到家乡扫墓探亲。来年春季再回凤阳。这些人在年年返乡祭祖的路上,大唱攻击朱元璋的小调。伟大的凤阳花鼓,就这样诞生了。其所唱歌词是:“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从此,悲悲切切的歌词内容,凄凉的花鼓调传遍了大江南北,凤阳成了人人都知道的最贫穷的地方。

  凤阳花鼓这种流浪卖艺的民间歌舞表演,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被代代传承,广泛流传开来,并成为我国汉族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曰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而凤阳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鼓之乡”。

  现代的凤阳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还发展出新的舞蹈形式,名声越来越大,获得的赞誉越来越多并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jpg (31.08 KB, 下载次数: 24)

1.jp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16:51 | 只看该作者
凤阳凤画

  凤画,也有人称“龙凤画”,是人们通过绘制象征吉祥的凤凰用来祈求生活的幸福。起源于明代初年,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具有乡土味十分浓烈的民间艺术奇葩。

  凤画的来历和形成还有一个传说故事: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立即在家乡凤阳建筑一座皇城,名曰“中都城”。忽一曰从天边飞来一只五彩凤凰,金光闪闪,祥云缭绕,香风习习,那凤凰鸣叫数声,在皇城上空翱翔一圈,遂飞到城南一座小山上落下,这小山却是朱元璋父母的坟丘(今为明皇陵)。全城百姓都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可巧,人群中有一位号称“神笔张”的画师将凤凰模样画了下来,自此,专以画凤为业,开设画店,传经授艺,并在每年春节绘制几幅精品献给朱元璋,马娘娘尤为喜爱,总是挂在后宫大殿上,率领众嫔妃焚香朝拜,祈祷富贵、吉祥。

  然而凤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却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凤阳府城内有10多家凤画店,画师近百名。它们均聚集在府东街(人称凤凰玉石街)。人们来凤阳多爱购买凤画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外国传教士也曾经购买大批凤画带回国去,作为自己曾到过东方文化古国的象征和证物。凤阳本地百姓在婚嫁、乔迁、逢年过节也都张贴凤画以图吉利,凤画作为凤阳独有的民间艺术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凤阳凤画经历代艺人不断创造,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和绘画程序,其凤凰造型必须是“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它聚集了百鸟之长。在绘制技法上,以民间工艺色彩为主,并吸取了工笔花鸟画的勾线、敷色等技法,又兼蓄年画通俗画法,有“五彩、素彩、水墨”的色彩表现手法,能做到雅俗共赏。

  凤画的题材很多,其中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带子上朝、五凤楼、龙凤图、凤撵麒麟、百鸟献寿、四扇屏等传统佳作,深为广大群众喜欢。

1.jpg (37.71 KB, 下载次数: 20)

1.jpg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20:34 | 只看该作者
明代皇城—中都城

  在历史上明朝是定都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用了整整50年的时间才最终确立。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初打算在家乡凤阳建造都城,为了营造这座超豪华的皇城,朱元璋将民工、俘虏、劳役等人数众多的劳动力(最多时超过100万人)集中在此打造凤阳城池,后因为凤阳地理上常年饱受淮河泛滥洪涝之苦,而战略上又无险可守,最终放弃。最后建都南京,而以凤阳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60余里,开9门。中为禁垣,周长15里多,开4门,曰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文华和英武两殿,文、武二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候第宅、钟楼、鼓楼等。《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历六百年余载,中都城内外建筑皆毁,目前仅剩皇城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及保存完好的鼓楼等建筑,但观其旧址和遗物,仍可见巍峨壮观之一斑。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22:50 | 只看该作者
明代第一陵—明皇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凤阳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经过630多年的朝代更迭、风雨沧桑,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还有一座长满松柏的陵主坟冢;两座通高6.87米的皇陵无字碑及《大明皇陵之碑》御碑;和神道两侧体积庞大、雕刻精绝的36对之多的石像生雕像群。这些都是明皇陵的生命和灵魂为现存帝陵之首。现存有石雕群像、翟讳贵遗迹。石雕群像有36对之多,[/ft][ft=#00ff00,,]高大如山的坟冢不是人工墓穴,而是在陵主“实葬”的黄土堆。当年,年仅10余岁的朱元璋父母、长兄及长侄相继身亡,朱元璋无力大办丧事,幸邻人帮助才得以安葬。朱元璋称吴王后,增土以倍其封。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又追尊父母为淳皇帝、淳皇后,并将其坟墓按山陵之制建成皇帝陵。因为父母去世时太祖尚年幼,连太祖本人恐怕也无法肯定那就是淳祖的坟墓,为了为了保持“山川灵气”,便在原地“增土以培其封”,同时按皇陵的规制修建防卫和祭祀系统。终至形成了“苍苍墓木连云起”的高大冢丘。至于里面埋过多少人,即便朱元璋本人大概也说不清,贫苦人家百事哀,人生大事如丧葬也不能例外,那时他父母死无葬身之地,成大业后的朱元璋一定为此纠结过很久吧。

  皇陵的总体格局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陵前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现墓冢尚存,为一椭圆型土丘,柏树蔚然成林,东西长60 米,南北宽40米,高若岗阜。皇陵神道全长257米,两侧对称排列着32对石像生仪仗队,据说是隐含其父64岁之数。它们自北向南依次为麒麟2对,狮8 对,华表2对,马倌、马和控马人共6对,虎、羊各4对,文臣、武将、内伺各2对,这些石像生为明初所刻,皆用整块石料雕成,造型浑实,比例准确,刻工精致,栩栩如生。其形象与艺术风格很绝,可以说是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神道两侧的碑亭中,建有大明皇陵之碑,高6.87米,由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左侧碑亭的碑文为朱元璋亲自撰写,全文共1105个字,是建造皇陵的宗旨,也是大明王朝的奠基石。朱元璋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艰辛家世和开创江山的艰难,秉笔直书,祭文以“含泪之笔”真实生动地历述了家世卑微、父母恩重,和自己僧侣生涯及出生入死、鞍马征战的详细过程。告诫后人要感恩,要尽孝;慎终追远,务德固本,节俭守成,这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一种民族文化的传统教育一改历代帝陵碑刻粉饰夸功、谀墓不实的恶习。皇皇大著,堪称一绝。右侧碑亭中的碑,则是无字碑,据说原为建筑上的对称需要,曾拟作为纪念朱的父母,但他们都是普通农民,实在写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于是决定不写字——“留予后人评说”。

  明皇陵陵地郁郁葱葱,青翠中绕陵的玉带河上的金水桥奋力挣扎出曾经的贫困,在玉带北岸有一古井叫龙泉井,那井无异于乡间任何一口水井,如果没有一小块石碑站哨,或许普通得让人难以发现。苔痕满壁,井水清冽,六百年来旱不涸涝不溢,守恒于离地面二、三米的一个标准水平,水平面整整高出河面尺余且清浊分明,正应了一句老话,井水不犯河水。堪称一个神奇。传说之所以出现此奇观是朱元璋的父母在冥冥中担心儿子称帝后忘本,而告戒自己已称帝的儿子:别忘了自己出生平民,称帝后可不能随俗(玉带河)而浊啊,应扬百姓之清,激官场之浊,做一个百姓的好皇帝!不知朱元璋是否“听”到高堂严训,引以为警?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27:10 | 只看该作者
明代第一陵 —--  明皇陵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33:24 | 只看该作者
  龙兴寺

  龙兴寺,它的前身是於(wū)皇寺,后来改名皇觉寺。朱元璋早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一个人,几乎活不下去了。好心的邻居汪妈妈看他可怜,就给附近寺庙的住持送了点礼,劝他们收下朱元璋,她要让朱元璋去当和尚,图个温饱,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因曾在此出家礼佛,于洪武十六年重建皇觉寺,并改名为大龙兴寺。并亲自撰写了龙兴寺碑文,御书“第一山”碑。明初的龙兴寺规模宏伟,拥有法堂、僧舍共381间,为我国名刹之一。但后来多次遭兵火之灾,到清末,古刹面积仅有明初的二十分之一。文革初期,又遭严重的人为破坏。1992年县里决定重修龙兴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1993年县政府聘请了大九华山百岁宫的住持慧庆法师来此主持重修工作,先后新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藏经楼等。龙兴寺里的四大天王与众不同,他们都是抬着腿、“金鸡独立”似地站着。民间传说这是由于朱元璋当年出家当小和尚时,嫌8条驮痪着,地面转弯抹角,死角太多,打扫太不方便,便喝令天王们抬起腿来,于是,四大天王纷纷遵命相向抬腿作半坐姿势,直到如今。当然,这都是当年那些御用文人为吹捧皇上是“真命天子,金口玉言”而编造的神话故事。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36:16 | 只看该作者

龙兴寺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39:23 | 只看该作者
韭山洞

  韭山洞。韭山位于凤阳县城南三十公里处,因山暖地灵多滋生野韭菜而得名。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南宋时,抗金英雄王惟忠曾率众九万据山抗金,并在山上垒石为城,现存有石垒城、石鸡亭、七里大寨等古战场遗迹。洞右侧有石阶可攀援而上。元末朱元璋也曾居山屯兵,并收编了当地华云龙等农民起义军力量而南下滁阳城,遂统一中国。

  韭山洞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1500多年前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唐时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并留下多处唐人题刻。东西主洞长1472米,侧洞与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长约4000多米,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其特点是:深、大、险、奇、古。风格是:“恢宏朴野,大块文章”。洞内分“虎据龙蟠”、“ 摘星揽月”、“峡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等五大景区,最后通过阴河摆渡,回到地面“重见天曰”。其中,“虎踞龙蟠”是古人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揽月”是古人所谓“石形如器物者甚众”的景区,可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洞内景区曲折盘旋,奥妙无穷,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人们寻幽探古、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42:53 | 只看该作者
韭山洞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44:59 | 只看该作者
 狼巷迷谷风景区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公里处,面积约9平方公里,景区分为古刹礼佛和迷谷探奇两大主题。其主要景点有:禅窟古刹、禅窟洞天、玉泉净心、摩崖石刻、谷中黄山、天落石、摩腹巷、瘦人谷、狼牙巷、响石谷、千层岩、等五十多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46:50 | 只看该作者
禅窟古刹

  禅窟寺是始建于汉武年间的千年石寺,初名桃花寺。据传当年西王母赐给汉武帝蟠桃时,途经此地撒下遗种,寺成之后,因满山桃花艳丽争春,身临其境,大有世外桃源之感,故取名为桃花寺。历经魏晋南北朝,寺名屡屡更换,隋代,钟离刺使游览到此,看见“僧方唐持律甚严,每行路有虎随之”,寺改名虎窟寺。至唐代,因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为了避讳改名蝉窟寺,大概因这里夏季多蝉鸣而得名。到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文豪苏东坡慕名来游,取在洞旁参禅的意思,正式题名为禅窟寺,并挥毫题写了寺名,是香客古刹礼佛的好去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48:39 | 只看该作者
  玉泉静心(玉蟹泉/玉溪飞花/摩崖石刻)

  出了禅窟寺,一直往前走,就来到苏东坡命名的著名景点玉蟹泉。玉蟹泉泉水清澈见底,常年不竭。泉中生有全身透明洁白如玉的螃蟹,泉水为天然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直接饮用甘甜润肺,洗漱可消炎润肤。相传此洞是观音菩萨的净瓶所化,这泉水就是净瓶中甘露。当年苏东坡来这里游玩时,泉水清澈透明,连螃蟹都是白色的,欣然提名玉蟹泉。玉溪飞花瀑布景点是由玉蟹泉水汇聚而成,水量充沛季节形成瀑布,飞流直下水花飞溅,景色壮观 。

  摩崖石刻都是刻于玉蟹泉附近的岩面上,有的不加修整直接刊于岩表;有的稍微修平,然后再刊刻;有的在高达5米的峭壁之上;有的在清泓水际之旁。小的只有十几厘米,大的有数尺见方。据初步考证,现存的17处石。是怀古赏景,静心养性之绝佳境地。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54:18 | 只看该作者
玉泉静心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4:56:04 | 只看该作者
  禅窟洞天

  过了玉蟹泉,爬上几十阶台阶,禅窟洞就到了。禅窟洞是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溶洞,由于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使岩石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一道裂隙,后来又在外力水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冲刷逐步形成。自从佛教传人我国后,这座自然景观奇特的溶洞便被佛教传人们作为修身养性、传经布道的佛窟。走出了禅窟洞。眼前豁然开朗,迷谷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