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2°
    温度感觉: 21°
查看: 14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三大火炉两个可摘帽:地理现象重大异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53: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地理网    2008-09-01 14:27:14]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d=827502&dcid=3

全国的“火炉” 分布图 ----




重庆数据依然“发烫” ----




三大城市2004年、2005年相继宣布火炉摘帽后,如今情况又如何呢?南大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重庆热力不减,武汉则有点看不清,但也可以摘帽,南京确实是凉快了,市民都有亲身体会。  

  **** 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

261316583.jpg (150.88 KB, 下载次数: 25)

261316583.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54:44 | 只看该作者
重庆

  受地形所累而成为“渝炉”。重庆最热的时候是7~8月份的伏夏天,压轴戏是9月的秋老虎。2004年11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数据依然“发烫”

  根据重庆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称,在近五百年中,重庆市平均10年有4年旱,是我国高温伏旱的主要频发区之一。该地气象专家介绍说,重庆市从1924年开始进行气温的仪器观测,其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大致经历了“暖——冷——暖”三个周期。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为偏暖期,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90年代中期以来又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期。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年平均气温持续偏高。特别是2006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情,最高气温 43.4℃,2100万人受灾,有媒体称:“这是一组发烫的数据”。通过权威统计来看,进入2000年以来,重庆的高温日始终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去年,重庆綦江有39个高温日。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今年6~7月,重庆气温仍然较常年偏高1℃左右。”而记者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重庆綦江仅7月就有18个高温日出现。  

  点评:

  看来,重庆火炉摘帽还是有点急了。

CGpic.jpg (102.15 KB, 下载次数: 26)

CGpi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55:22 | 只看该作者
武汉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2004年7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凉夏频率增加

  50多年来,该地区7月平均高温日为10天。大多数年份为“凉夏”,如1963、1970、1980、1982年,高温日只有3天;1983、1985 和1997年只有4天;1993年只有2天;1973、1986、1987年只有1天高温;1974年和1954年7月根本就没有高温日。气象部门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武汉平均10年出现1次“凉夏”,80-90年代,平均2-3年出现1次“凉夏”,极端高温天气明显减少,还出现了7个“极凉年 ”。

  分析武汉市1951-2006年气候资料可发现,在过去的56年间,武汉6-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下降了0.2℃,其中最炎热月份之一的8月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0.9℃。

  点评:

  “武汉如果算是火炉,也是勉强及格,摘帽应该没问题。”

62.JPG (28.66 KB, 下载次数: 25)

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56:5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2005年6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确实凉快了

  不过,南京的天气确实变凉快了,今年不必说了,总共只有10个高温日,其中三伏只有两个高温日,最高气温37.3℃,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凉夏,但比周边城市例如无锡、上海凉快很多。

  江苏省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南京年平均气温上升,但夏季气温却在走低。数据显示,进入2000年以来,南京高温日没有突破20个的,而在上世纪50-60年代,往往十年会出现3-4个“热夏”,一年里会有20天甚至30天的高温日。

  点评:  

  的确可以摘帽了。

3_1195550406_1723024.jpg (69.56 KB, 下载次数: 28)

3_1195550406_17230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58:44 | 只看该作者
 1

  太平洋“跷跷板”让火炉迁移

  在太平洋上存在一个气压“跷跷板”,它的浮浮沉沉影响到大陆地区的火炉迁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认为,南京的热力周期变化就与这个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涛动)十分吻合。

   太平洋涛动影响全球气候  

  南京大学专家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有一个达尔文市,其附近为“暖水区域”,而在东太平洋的塔希提岛,附近则为“冷水区域”,科学家发现,这两个地方就好像一个跷跷板,当一个地区气压高,另外一个高空气压就低,而随着气压以及风力的变化,冷、热水往往随风吹到另外一边,形成波涛状的现象,海水温度就悄然起了变化。可不要小看海水温度变化,如果海洋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甚至会出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影响台风的生成,全球天气就得“感冒”,甚至影响到火炉的变迁。

   20年一变,对应南京热力周期

  杨学祥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科学界把这个现象称为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涛动。它造成的全世界冷暖周期为20年,与南京热夏、凉夏20年一变相对应。

  根据杨学祥教授的研究,拉马德雷现象有如下变化,1890年-1924年为冷周期,对应20世纪初全球气候变冷;1925年-1946年为暖周期,对应 20世纪30-40年代气候变暖;1947年-1976年为冷周期,对应20世纪60-70年代气候变冷;1977年-1999年为暖周期,对应20世纪 80年代气候迅速变暖。

  根据研究表明,1950年-1975年,拉马德雷现象正处于“冷周期”,南京则处于“热夏周期”;1977年-1999年,拉马德雷现象处于“暖周期”,南京则处于“凉夏周期”。尽管与南京冷热相反,但周期却是惊人的相似。

  目前全球气候可能处于转折期

  照这样推算,按照规律显示,从2000年开始,全球应该是处在一个冷周期的阶段,南京应该处在热夏周期。但数据表明,南京近年来气温偏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学祥认为不是这么简单的,“这种对应并非是绝对严格的,目前可能还只是转折期。”他告诉记者:“太阳辐射给全球的能量是恒定的,所以全世界热量也是平衡的,一旦南京地区火炉熄灭了,必然要在其他地区出现夏季增暖的现象。比如上海,今年就特别热。”

261316001.jpg (48.98 KB, 下载次数: 25)

261316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2:59:50 | 只看该作者
  2  

  副高南移,沪杭长沙成火炉  

  除了太平洋气压“跷跷板”的影响,副热带高压中心这个中国夏季最大的“供热源”南移也是火炉转移的原因。余志豪教授认为:“如果以前副热带高压的中心位置是在南京-武汉这一线,那么如今,它的位置偏东南,其中心位置往往在浙江东部以及江西南昌一带,中国的火炉也可能相应转移了位置。”

  南京火炉转战沪杭

  余志豪认为,以往的长三角高温中心,正在由南京逐渐转向上海、浙江两地,甚至苏南地区也被卷了进去。这是副高中心转移改变火炉位置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上海近5年的年平均高温天数比此前30年平均值高出2倍,2003年更是达到了40天。2004年-2006年三年里,上海的年平均气温都位居各省(直辖市)的前列。2004年是第二名,而2005年和2006年均为全国第一名。

  另外一个候选“火炉”应该就是杭州了,2006年浙江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40℃以上,而南京才37.8℃,显然不是在一个档次上了。

  武汉转移到长沙  

  今年7月27日,长沙最高气温42.3℃,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1.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高居榜首,之后两天里,该市热倒13人。同一天,南京才 34℃,武汉不过37℃。上世纪70年代,有人把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长沙传称为“四大火炉”,不过后来长沙的位置却有争议地被南昌所取代。余志豪告诉记者:“副高南退,武汉的火炉还真有可能拱手让给长沙,从位置上来看,长沙就在武汉南面,相距不过一两个纬度。”

  [新火炉候选]

  安庆:也有“实力”  

  而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南退影响,安庆大有候补火炉的意思。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历史上的安庆是非常热的。”去年,安徽省气候中心统计出,该省最热的城市是安庆。据统计,夏季全省平均气温为27.1℃,较常年偏高0.5℃,其中安庆市平均气温为28.6℃,为全省最高,成为夏天最热的城市。  

  广州:“高烧”是偶然之举  

  广州曾经一度成为火炉的候选城市之一,原因就是在2007年广州7月出现连续20天的35℃以上的高温。但余志豪分析说,华南地区是不可能出现中国火炉的。广州处在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南侧,该地区受热带系统影响很多,盛行东风气流,东风波、台风常常会给这个城市带来风雨降温。在台风到来之前,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该地区往往会热上几天,但这样的高温实在很少。去年那样的连续高温,也属偶然之举。

  无名小火炉很多  

  其实在中国,副热带高压势力极为庞大,夏季炎热的地方非常多,一些地方只不过没有名气,所以不为人所知。比如安徽石台,35℃以上年平均日为31天。如果计算近30年来气温在39℃以上的总天数,石台有61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台四面环山,看起来像一个“回”字形的盆地布局,容易聚热却很难散热,团团的热气将当地笼罩住,简直成了一个“大蒸笼”,所以夏季经常高温。
  专家告诉记者,界定火炉其实很难,不过也有挑选的区域范围。首先,太南方不太可能,这里受热带系统干扰太多,其次,不能太靠海,海洋性气候影响下,会让城市比较舒适,第三,北方也不行,北方虽然偶有高温,但多为产生的高温系统不同,因此高温持续时间不长,而且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不如南方难熬。

  火炉哪里去了?

  太平洋跷跷板作怪

  传统火炉纷纷摘帽  

  南京的“火炉”称号已经严重名不副实!“这几天晚上气温只有22℃了,我都把凉席收起来了。”市民顾小姐说。气象监测表明,南京今年夏天高温日剧减至常年的一半左右,只有10个,而上海今年已累计出现22个高温日。同时,有“一代炉魁”之称的江城武汉,热力也明显不如距其不远的长沙。

  好笑的是,在南京、武汉、重庆三大传统“火炉”想尽办法要摘掉帽子的同时,新一轮“火炉”城市评选却如火如荼,上海、杭州、长沙等城市都是“热门候选”。一些城市甚至大声疾呼:“为何‘火炉’不算我?!”  

  那么“火炉”到底哪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已经发生了转移?气象专家分析,由于太平洋气压“跷跷板”作用,还有副热带高压这个中国火炉最大的“供热源”正在呈现南退的趋势,中国的“火炉”的确正在经历迁移。

38072_4.jpg (26.54 KB, 下载次数: 25)

38072_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23:00:35 | 只看该作者
3

  神秘的北纬30度  

  打开世界地图,北纬30度这条线很奇妙。在这条神秘的纬线上,云集了众多美丽的风景。这里既是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线入海。更加神秘莫测的是,这条纬线还云集了很多人工景观。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而中国传统的“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也分布在这个纬度上下,甚至有“新火炉”势头的上海、南昌等都离这个纬度不远。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火炉分布在该纬度并不奇怪。从气象条件上说,这是副热带高压中心更容易影响的区域。别看南方更靠近赤道,但华南地区到7月下旬就转受副高南部控制,远离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酷热程度不如北纬30度附近的几大火炉。不仅如此,“三大火炉”正好在长江流域,水汽充足,给闷湿提供了条件。

  “三大火炉”是怎么来的  

  “火炉”是如何出炉的?有没有气象学上的标准?南京气象专家认为:“火炉其实没有标准。”有专家认为这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重庆、武汉只是被并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后来在流传中,“长江流域”这个定语没了,于是成了全国著名的火炉。而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大火炉是写进了很多专门的气候学专著中,而且费了很多笔墨,在专著里,三大火炉被视为中国夏季气候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三大火炉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被很多人认可的。”  

  三大火炉的成因主要有三个。第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面广阔,河湖众多,空气中湿度大,人体热量蒸发减慢,难以借蒸发降温,因此常常汗流浃背、闷热异常;第二,七八月份正值长江中下游伏旱季节(而东北、华北、西南、华南这时均为雨季),常常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气温急剧上升,有时会出现近40℃的罕见高温;第三,长江中下游盛夏季节常常是无风天气,加之城市盆地结构,热气无法散发,使人感到格外燥热。  

  “旧火炉”纷纷宣布“摘帽”  

  不过,“火炉”这个称号不是人人都接受的。从2004年起突然出现一阵火炉摘帽的风潮。2004年7月,武汉气象部门率先拒绝再称“火炉”。同年11月,重庆外宣办正式向外公布:“火炉” 之称已与重庆的气象条件不相称,正式弃称“火炉”。2005年6月3日,南京市对外宣布弃称“火炉”之称。  

  三大城市一致认为,火炉之称“名不副实”。从气象学来看,近10年,全国存在的集中高温区一个在华北,另一个在华东,另外,东北、西北、华南地区局部也常出现高温中心。“三大火炉”没一个在高温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有气象学家通过“横向对比”得出结论:“三大火炉”名不副实,仅仅在长江流域,安庆、南昌、长沙、衡阳、郴州等城市的夏季高温日数均超过“三大火炉”,但这些城市并不如三大城市出名。三地气象部门认为“火炉”之称决非气温高而得名,是因为城市地理位置特殊、知名度高的原因。

4g5dl4.jpg (165.05 KB, 下载次数: 24)

4g5dl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