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5°
    温度感觉: 2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1°
    温度感觉: 20°
楼主: 麻雷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雷子 超级原创】曾经的涂鸦(二):七十年代市井生活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3:23:11 | 只看该作者
后来听这首歌时,我又想起了小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1-1 08:17:0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这个同样有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的浓郁味道哦!

你们怎么都半夜出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1-1 08:3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曾经的涂鸦(二):七十年代市井生活

如果把画几篇小人书人物叫百分之百原创的话那其实心里愧的慌,你画的再好那作用也就顶多有三成。因为那是人家的创意,人家的构图人家的笔触。你的任务如果不是有点其他用意加以改编或恶搞的话也就是为了描得尽可能的“像“。

画了几十幅小人书人后觉得没意思了,有点想画真人了。可是要跨到这一步是何其难,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是一个值的转变,更何况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美其名曰速写。

想画的唯一动力是看着画报杂志里的速写“带劲”,唯一的老师就是一本薄薄的几毛钱的《怎样画速写》,还有一本观赏用的《门采尔素描》(说是素描,但我总以速写的眼光去欣赏,总觉得其表现方式更倾向于速写)。

有时一天几幅,有时几天,几个星期画不上一笔,没有时间要求,没有任务压力,完全是一种看心情而定的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小时候也很喜欢画画,妈妈认为女孩子还是学舞蹈好,我们家是以老妈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机构 :p 选是被选上了,结果学了近两年基本功后,再次筛选给淘汰下来,听妈妈说是骨骼发育不适合跳舞,老师讲我可以继续学但是以后干这行就很难说了....当时的家长经济都不好,孩子学什么是为了她以后糊口的,所以就也没有再继续了.....

其实自个还是很喜欢画画的,女孩和男孩子不同,当时我总照着手帕上的花草人物画,所以对花草,静物,卡通女孩子简单线条还能呼拢两笔......上学时也就有机会i给学校里的黑板报上画插图了.....

小时候画的早就不见了,你放的还真好!

等星期一孩子上学去,我试试用铅笔也画一张让您瞧瞧,我们家的铅笔种类很多,像B类的应该画出来有炭笔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1-1 11:2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曾经的涂鸦(二):七十年代市井生活

如果把画几篇小人书人物叫百分之百原创的话那其实心里愧的慌,你画的再好那作用也就顶多有三成。因为那是人家的创意,人家的构图人家的笔触。你的任务如果不是有点其他用意加以改编或恶搞的话也就是为了描得尽可能的“像“。

画了几十幅小人书人后觉得没意思了,有点想画真人了。可是要跨到这一步是何其难,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是一个值的转变,更何况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美其名曰速写。

想画的唯一动力是看着画报杂志里的速写“带劲”,唯一的老师就是一本薄薄的几毛钱的《怎样画速写》,还有一本观赏用的《门采尔素描》(说是素描,但我总以速写的眼光去欣赏,总觉得其表现方式更倾向于速写)。

有时一天几幅,有时几天,几个星期画不上一笔,没有时间要求,没有任务压力,完全是一种看心情而定的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强頂!!!

俺激动得 说不出话来了, 打不出字来了!!!

每一幅 都是 极品!!!

晚上 回家了 再品。。。

2v0ea37.jpg (52.36 KB, 下载次数: 14)

2v0ea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1-1 21:11:2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画得可真不错哩,您小时候那么爱画,瞬间捕捉得那么细致,真是难能可贵,我小时候也喜欢速写,上课躲在后面画同学后脑勺,45分钟就不觉得那么长和无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11-4 13:33:55 | 只看该作者

临摹的,右下侧幻境自个改良创意。象不象小时候手帕上的花仙子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We were soft and young

In a world of innocence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Don't you forget our dreams?

Now you've gone away

Only emptiness remains
   

花样年华.jpg (28.46 KB, 下载次数: 13)

花样年华.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11-4 17:2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临摹的,右下侧幻境自个改良创意。象不象小时候手帕上的花仙子



看后感:

(1) “等星期一孩子上学去,我试试用铅笔也画一张让您瞧瞧,我们家的铅笔种类很多,像B类的应该画出来有炭笔的样子......”

********** 可见 半女士是个 言而有信 的 人!!!

(2)“象不象小时候手帕上的花仙子?”

******* 俺们山寨太穷:没用过手帕(手绢),不敢蓝发言,机会留给同志们。。。

(3)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We were soft and young
In a world of innocence

Don't you forget about me?
Don't you forget our dreams?
Now you've gone away
Only emptiness remains

To be considerate:

可否 用您那高超的,诗一般的,优美的中文 来个 中英对照版?

盼望中!

9041ee9837069964e2685dab75dc4b57.jpg (29.38 KB, 下载次数: 27)

9041ee9837069964e2685dab75dc4b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3:3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曾经的涂鸦(二):七十年代市井生活

上学时也就有机会i给学校里的黑板报上画插图了.....




别说在这里还真见了同行了。

多年前自己画的那些玩意最多见诸于人的当属黑板报了。

在学校里我们一共有三人负责每期板报的“出笼”。自我美称是“三剑客”。一位是策划,定内容筹稿,负责总体效果并搞些小图案添添空什么的。还有一位专事板书,楷宋隶黑魏写标题样样行不说,工整,娟秀的小字写的版面文章内容更令人击掌叫绝。我的活计最为简单,就是报头画。幅面一般要占每期板报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赶上开个运动会什么的,那啥也别说了,几块黑板全是我的事了。干啥幺唤啥,为了画报头,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见着好图好画就要收集着以免到时抓瞎。几年下来也真攒了些东西不过后来不画了又都扔了。

参加工作后也出了一阵板报,刚开始单位本来有一位出版报的,后来我加了盟。出版报时两人说着唠着男女搭配干活还真叫不累。后来每当出版报时寝友就过来看跟着唠,一开始寝友离我近离她远的唠,再后来离我和他都不近不远的唠,再往后离她近离我远的唠,最后一来二去两人唠一块去了并结了婚生了子。眼皮子底下就来这么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3:5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临摹的,右下侧幻境自个改良创意。象不象小时候手帕上的花仙子

半同学临摹得真的是无懈可击,构图准确,线条流畅,详略虚实分寸掌握得当,改良创意部分亦与主体呼应有致,细节也禁得起推敲。总体感觉是婉约如其行文,令人赏心悦目。

谁说江南出才子,分明只见51里才女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03:4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画得可真不错哩,您小时候那么爱画,瞬间捕捉得那么细致,真是难能可贵,我小时候也喜欢速写,上课躲在后面画同学后脑勺,45分钟就不觉得那么长和无聊了。。。     


画同学后脑勺这事上大学后干了些,贴“象牙塔内”这部分时给您献献丑。

在另外一个帖子里看到了马虎同学指出了那首歌曾为ABBA所唱,不得不佩服其涉猎范围之广,只是那园子不适合咱去故只好在这里发发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24:5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喜子他哥福子在吹“巴立洞”。那福子好像大我能有5,6岁,喜欢摆弄这些玩意,三天两头不是整个提琴拉就是抱个手风琴在那拽。在宣传队里他的主业好像是拉小提琴。

这幅画福子也看到了,他说“你咋把你大哥画那么老?”。

可见那时的装束,连小青年都是中山装。

这“巴立洞”在铜管乐器里应属升低音部分。军乐队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在交响乐队里则鲜见。看了若干交响乐的录像,仅在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中见过。

个人认为比较满意的是那按键的右手,形体比较准确,造型还算生动,表现也到位也算没有废笔。

ScannedImage.jpg (396.86 KB, 下载次数: 17)

ScannedImag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46:16 | 只看该作者
“铁子“在拉锯,在打冰刀。

拉锯干啥?在做固定冰刀的木楔子。

没滑过冰的不知道打冰刀这事。那冰刀滑过一阵后边缘处就有些磨”圆“了,如不磨磨,上冰后滑时就要蹬不住冰。稍微专业点些人家有专用冰刀架,既可以调高低还有紧固装置,而我们这些业余编外小P 孩就只能因陋就简了。也不知谁发明的这土办法别说还挺管用。冰刀往上一放,再放块玻璃板,四角敲敲,哪地方有响动就说明那角有些低,稍微提一提后再塞点木头块什么的固定一下,再调调,直至四角都没响动了这说明是平的了,塞些东西固定好后拿块”油石“上去画着八字的磨,待感觉差不多了,用手刮刮四缘有一种割手的感觉就说明磨好了。

那凳子画得相当不符合要求,比例不对不说更严重的违反透视原则。

中学有个同学他哥是专业速滑队的,记得有次在他家就听他哥说到“加拿大的冰刀好”。

看枫叶队比赛时有时我突然想:他们那冰刀是咋磨的?

ScannedImage-23.jpg (319.63 KB, 下载次数: 17)

ScannedImage-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56:04 | 只看该作者
邻居丁叔做木匠活的一组速写,整页好几个姿态中自己认为唯一可以圈点的就是左上那幅钻画,其实也就是那从头颈背腰至腿那笔,也算比较准确流畅一气呵成的一笔,也是这个人物造型定乾坤的一笔,至于其他的地方则要多烂有多烂。大家看看是在锯,在钻是在做木匠活就得了。

ScannedImage-30.jpg (463.86 KB, 下载次数: 12)

ScannedImage-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4:59:13 | 只看该作者
丁叔在推刨子,我喜欢拿一片刨花,撕成乒乓球大小往鼻子上一夹闻那木头味。照镜子一看活像舞台上的丑角。

ScannedImage-26.jpg (249.44 KB, 下载次数: 15)

ScannedImage-2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5:06:19 | 只看该作者
邻居梁婶,在我们那一片永远以“卖冰棍的”示人。那冰棍箱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不管寒暑,箱不离人,人不离箱。

梁叔,一个普普通通“产业”工人。

梁家,四个孩子,三个上了大学,一个读了大专。。。。。。。

ScannedImage-25.jpg (57.68 KB, 下载次数: 14)

ScannedImage-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