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8°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1°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3°
查看: 152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们早上都吃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3-2 09:3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恍惚之间梦见了桂花年糕 也不知怎么了
很多年前在南方吃过的,很久没有吃了,馋死了
于是开始搜索桂花年糕,突然看见了这篇文章,索性贴来大家一块看看 :O


一直很难想象不吃早餐的生活。“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早餐一定要吃的丰盛而满足。然而,有多久了,明天早上吃什么,成了让我头痛的问题,早餐也始终只是停留在勉强吃饱的基础上,美味成为不可奢求的梦想。每每站在早点摊或者超市里的时候,家乡的早点就让我莫名思念。

  生活在杭州真是一种幸福。人只道广东的早茶如何如何的丰富,又有几个人知道杭州那遍布大街小巷的无数早餐美食呢!

  馄饨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了,分大小两种。大馄饨就跟大家平常见的差不多了,小馄饨就简单的多,只是在馄饨皮里捏进了一点点的肉馅,真的是一点点。早点摊子上,就看见那包馄饨的手在飞快的运动,又似乎始终没动,只是在那微妙的瞬间,一只只的馄饨就飞进了竹萝里。杭州的馄饨吃起来是一点不腻的,碗里也没那么多的花头,就是简单的紫菜、虾皮、榨菜、小葱末和一点点的盐、味精。煮好的馄饨往里一倒,冲进一碗的开水,就算好了。看似简单,味道却是鲜美可口,又决不油腻的。

  晨曦透过江南特有的湿漉漉的空气照在路边的早点摊上,就那么简陋的桌椅,一碗干干净净的小馄饨,几个淡淡飘香的葱煎小包子,那一顿早饭,平淡却妙不可言。每次回家,第一顿早饭毫无疑问的就是如此的经典搭配!无论春夏秋冬,这样的早餐让我结结实实的感受到——我回家了!

  江南人好象是对糯米极其偏爱的,无数的美食皆由糯米演变而来,早餐小点更是糯米点心的天下了。

  桂花年糕,软软的糯米年糕上铺陈着糖桂花,因为做的时候里面就拌上了猪油,所以不用煎,上锅一蒸就可以吃。端上来的时候,年糕泛着诱人的油光,飘着桂花的甜香,没有入口,先就觉得嘴里的甜糯了。

  糯米饭团,是一种类似现在遍布北京的永和里的饭团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却远比那个好吃的多。稍大些的早点摊档都会在门口放一个特制的大木桶,上面横着一个小秤。糯米泡过一夜,蒸的软软的,温柔的挤在桶底;旁边的桌子上再摆一个大脸盆和两个大饭盆,脸盆里放的是油条,饭盆里分别装白糖和蒸透的霉干菜。你是要几两糯米饭呢?用小秤仔细的称好了,用一个大勺在湿毛巾或纱布上摊平,撒上白糖抑或霉干菜,放上油条,狠狠的捏紧,拿走吧!再来一碗豆腐脑吗?怎么看上去也是清汤寡水的呢?摇摇晃晃的豆腐脑上,一点点酱油,几粒榨菜末,从来也没见过北京的豆腐脑那么复杂的卤,可是,奇怪的很,就是好吃,豆腐的清香里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很奇怪,北京的豆腐脑就从来没有过这种味道,如果没有那厚重的卤,就会变的寡淡无味了。难道真的是因为水的不同吗?钱塘江的水真的是甜的吗?

  在大学的前两年里,曾经很是苦恼早餐的问题,永远都不知道有什么可吃的,想吃的,喜欢吃的。油饼,馒头怎么都是吃不惯,饼干,面包吃到自己看到就头疼。直到有一天,食堂来了一对杭州的夫妇,对我来说,那无异于天降福音。每天早上排队买他们的糯米饭团,有时间就再来一碗豆浆。时间长了,夫妻两也认得我了,又知道了我是杭州人,老乡见老乡,虽然不至于两眼泪汪汪,却是分外的亲切,时常的都不肯收我的钱,只是要多跟我聊几句,说说家乡话。一来二去,我反倒不好意思常去他们家了,人家也是离乡背井的小本生意,总是不好常受人家恩惠的。再去就一定要给钱了,不给是无论如何都不吃了,夫妻两就每次都给我一个大大的,料足足的饭团,捧在手里,竟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那是我在北京最幸福的2年早餐生活。毕业了,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饭团,心里总是惦记着,也想回去吃,却是不可能的了。好在这个东西也不是那么难的,周末的时候,自己也做过几回,聊解乡愁吧!只是弄少了不好做,弄多了吃不完又麻烦,后来也就作罢了。

  糍饭团好象经常被人跟糯米饭团搞错。这两者确实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是由糯米用类似包裹的手法制成的,但是糍饭团要比糯米饭团复杂的多,也不是一般的早点摊子做的了的。真正好的糍饭团,是可以上正式宴席的。通常我们做早点的糍饭团也一定是从知味观买的。糍饭团分两种,咸的是糯米混合豌豆末,咸肉末,笋干或者笋干末蒸熟,用豆腐皮裹成筒状炸成的;甜的就简单些,一样是豆腐皮裹上糯米饭炸,只不过糯米饭里裹上的是细沙。有糍饭团的早餐在我小时候就是属于比较奢侈,比较认真的了,不是节假日或者自己的生日,一般是吃不到的。

  方糕,模子倒出来的美丽白皙的糯米粉里裹着极其细腻的细沙。薄荷糕,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黄豆糕,糯米粉糅合黄豆粉,或裹上细沙做成饼状,或是简简单单的方形。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沙(不是裹着细沙,而是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油炸了之后更好吃。油冻儿,在铁的模子里浇一层薄薄的面糊,铺上由萝卜丝,雪菜丝,笋丝混好的料,再盖一层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葱包桧儿,春饼皮子包上油条和小葱,压扁,抹上甜面酱和辣酱(传说这东西起源于南宋,初时,用的不是油条而是小面人,为的是诅咒在风波亭杀害了岳飞的秦桧)。猫耳朵,用面粉揉捏出的猫耳朵形状的东西,加干贝,香菇,火腿,鸡汤煮成。菜包子,没有萝卜,粉丝一类的东西,很宣很软的面里面包裹的是雪菜,青菜,笋,豆腐干和香菇。菜卤豆腐,杭州特有的冬腌菜(类似雪里蕻的腌制方法,用的是杭州的长梗大白菜,在大缸里,一层白菜一层盐的用脚踩实,压上竹蓖和石头)汤煮的老豆腐。鸡鸭血汤,还有牛肉粉丝汤。

  什么时候的事情了,那是《熊猫咪咪》漫天飘荡的日子,程琳那一把永远不变的童音一遍遍的唱着“明天的早餐在哪里”。那时候还根本不知道明天的早餐意味着什么。离开了家,早餐开始变的那么令人烦恼。一个人的日子里,总是在发愁,明天早上吃什么!不是没钱买早点,但,真正舒心可口的早餐在哪里呢?

  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依然是咖啡+面包吧!
沙发
发表于 2003-3-2 09:53:23 | 只看该作者
what to eat for breakfast, that's a proble that has bothered me for a long time. it seems that no food meet my taste and interest for more than 1 month. I tried dougnuts, muffins, breads.......yucky! now, i feel horrible when i even see these! so now i only drink some milk , some yucky buiskets...maybe one fruit, that's all. and i'm always hungry before i go to school...poor poor girl
板凳
发表于 2003-3-3 12:13:5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早餐经常是“没有早餐”。。。。。。。。
地板
发表于 2003-3-4 04:51:09 | 只看该作者
早餐是一定要吃的,即使来不及,也要喝一杯牛奶垫底。
5#
发表于 2003-3-18 21:54:5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面的馄饨和糯米饭团和我们武汉的是一样的,不过我们这粒把糯米饭团叫糯米包油条。而且武汉的早点花样也很多,有:热感面,糊汤粉,原汤米粉,炸酱面,牛肉面/粉,豆皮,番薯面窝,面窝,油条,油饼,发糕,包子馒头,凉面,锅贴,锅贴饺子,豆浆,欢喜陀,糯米鸡,油饺,罗卜饺子,清酒,蛋酒,烧梅(烧卖),炒面,炒粉.......数不晚了

武汉人的"过早"

        "过早"是武汉人用早餐的俗称。人常说"广东的吃,上海的穿",似乎应再加一句:"又吃又穿在武汉"。武汉地处华中,风俗习惯融汇东南西北,于是有了"俗具五方"的说法。武汉人讲穿吃,从"过早"这顿非正式用餐中,我们就可领略一二。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关系,武汉地区人们很早就养成了户外"过早"的饮食习俗。武汉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汉口向来以商业繁华著称,明清时期是中国四大重镇之一,近代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商业镜活动极重时效,人们往往一大早就要匆匆赶到集市上去,来不及在家用餐,就在小吃店饮用早餐。"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技词》中,直到今天武汉人仍然保持了这一习俗。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武汉三镇的特殊地理分布,人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与居住区距离的增大,这种"过早"习俗呈增强的趋势。武汉的小吃店也极为发达,大街小巷无处不有,生意兴隆、食客盈门。在武汉的饮食服务业中,早餐营业额很可观,占整个营业额的40%。
  武汉的早点不仅方便省时,而且花样丰富兼具南北风味。既有油条、面窝、烧梅、汤包、豆皮、热干面,也有牛肉线粉、炸酱面、豆丝、水饺、汤圆。干稀兼有,美味可口。现举以下几例: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几角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填饱肚子。据说,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有一天,天很热,面没卖完,李包怕面发馊变质,就把剩下的面条煮熟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倒了麻油壶,油泼在了面条上,李包索 性把麻油拌合在面条里,然后将面条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了麻油的熟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滤去水,放在碗里,加上葱花等作料后,立刻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关李包卖的是什么面,李包顺口说"热干面"。此后李包专卖这种热干面,并且将这种技艺传之于世。现在,武汉经营热干面的摊点多达300多家。武汉的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为我国的五大名面。
  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主要食品,也是武汉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早年间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寻常早点。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三鲜豆皮是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仁而得名。老通城三鲜豆皮远近闻名,这里的三鲜豆皮不仅馅中有肉、蛋、虾仁还有狮心、猪肚、冬菇、玉兰片,叉烧肉等,制馅十分讲究,煎制非常精细,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
  面窝也是武汉人"过早"的常用品之一。面窝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芝麻等作料,经油炸而成的米饼,它形似面做的烧饼,但中间有下凹的小窝,故称面窝。传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以米食为主的武汉人所喜爱。
  武汉早点食品丰富多样、经济实惠、味道可口。除了上面提到的豆皮、热干面、面窝外,还有四季美的汤包、谈炎记的水饺、老谦记的炒豆丝、田恒启的糊汤类粉等。 武汉人"过早"的吃相也很有趣:有的蹲着吃;有的站着吃;有的边走边吃;有的一家数口一块吃,吃完各奔东西。在街头、在候车处、在轮渡上,到处可见这种"过早"的武汉人。你也如此,我也如此,大家彼此彼此,并不觉得失"风度"。
6#
发表于 2003-3-18 22:29:1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早餐是牛奶加一片面包
7#
发表于 2003-3-19 16:48:2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 周末的早晨下面条.
8#
发表于 2003-3-20 14:37: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辣妹子]发布
早餐是一定要吃的,即使来不及,也要喝一杯牛奶垫底。

这样不行了。。


牛奶是不能空腹喝的~

我倒是不喜欢喝牛奶

早餐一般是果汁,加面包吧

或者一些CHOCOLATE BAR 什么的

最简单的



就象多拉A梦说的

我试过很多这里的食物

没一样能让我一直吃下去,。

5~

想念~小笼包子~油条~豆末~豆浆~呼啦汤~

(偶是北方人) :slobb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