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9°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6°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5°
    温度感觉: 14°
查看: 8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路出家”的大医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1:0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11-16 21:07 编辑

      中国医学史上有诸多大医家,最初是学习诗文,走科举之路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半路弃儒从医开始研习医学,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皇甫谧(Mi)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Yàn)先生,西晋安定郡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人,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他出生于没落士族家庭,少年时游荡厌学,近二十岁时始认真攻读经书,博览典籍,钻研各种学问。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学者,在文学界、史学界都享有极大声誉。四十二岁时突然患风痹病,半身不遂,兼苦耳聋,于是发奋研究医学。对针灸文献的整理是皇甫谧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他把医学名著《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归纳,最后编撰而成针灸学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即今之《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出于自身的感受,即仅以百日的治疗,就把自己的风症及耳聋症治愈;又有感于《素问》、《九卷》等等之经义深奥难懂。为了著述能条理分明,便于读者寻检,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从而使《针灸甲乙经》这部专著成为什灸学著作的嚆矢,历代对之评价甚高。王焘认为皇甫氏洞明医术,认为他的这部著作为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四库总目提要》盛赞皇甫氏这部著作与《内经》并行,不可偏废。除《针灸甲乙经》外,皇甫谧还有不少文史方面的著作,其中影响较大者有《高士传》、《逸士传》、《玄晏春秋》、《帝王世纪》等。

张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代易水(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医学家,易水学派的创始人。他自幼聪敏,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考中经义科进士,但因犯讳被除名。从此以后,便无心于仕途而潜心于医学,博览医籍,广阅方书。深入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终于学有所成。他精于方药,擅长化裁古方,自制新方。每次治病,都是据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人们把他看作神医。张元素在医学教育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一代名医李杲、王好古皆为其门下弟子。著有《医学起源》、《脏腑标本药式》等。

张元素在《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将脏腑的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各成系统,较前又有提高,使脏腑辨证说由此而渐被众多医家所重视,脏腑病机理论也被不少医家所研究。至清代,则脏腑辨证理论趋于完善,现已成为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见,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氏还根据《内经》的理论,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正由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厚薄的不同,因此药物作用才会出现升降浮沉的区别。因此,对于每一药物功用的解释,他强调首先应明确其气味厚薄,然后再进一步阐发其功效,使中药学的理论与其临床效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药学理论的发展。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后人尊称丹溪翁,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金元时代著名医学家,滋阴学派的创始人。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43岁从罗知悌学医。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胃病。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滑寿(1304~1386年)字伯仁,自号撄宁生,祖籍许州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后迁居仪真(在今江苏省),元代著名医学家。

据《仪真县志》记载,他少年时期曾拜学省韩说为师,学习诸子百家之书,曰记千余言,操笔为文,词雅别致,尤其擅长乐府诗歌。元朝时曾为乡举,对做官从政无兴趣,而攻读医籍,一生行医济世。滑寿何以定居于余姚马渚,一种说法是他祖父元初在江南一带做官,从江苏仪真迁徙至余姚而定居。还有说是随难潮行医南下,经姚邑青山何家闼村见一棺棂抬过,有鲜血滴落,就上前称棺内之人还活着,要求履行医道。开棺是对逝者大不敬,而见滑寿言辞恳切,故开棺一试。果然,经一番救治,棺内人起死回生。那一家人感激涕零,路人称他为神医,将贤德、貌美少女汪如春嫁给他以作挽留。滑氏就根据自己的读书和实践体会著述了《难经本义》、《读素问钞》等书。滑寿后专研针灸,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曾用针灸治疗难产等多种病症,在临床上能针药并施,屡起沉疴,在江南、浙北等地负有盛名。著有三卷《十四经发挥》。此书为滑寿代表作。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医学家。他出身于仕宦家庭,聪明颖悟。幼习儒业,年二十童试得冠军,后因双亲有疾为庸医误治,自己也常患病,于是改攻医学。上自轩岐之书,下迄百家之言,靡不博览,经四十年刻苦研究,乃汇粹群说,博洽洞晓,成为明末著名医学家。

    李中梓在治学方面,不仅主张吸取各家之长,不偏不倚,且有自己的学术主张:即强调脾肾的作用和水火阴阳的升降。因此,他治病不拘成法,自出新意,凡遇奇证,无不立愈。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等。李氏少年博览群书,青年时曾应科举,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转而习医。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最为初学、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因而在吴中医界广为传诵,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沙发
发表于 2012-6-14 22:39:20 | 只看该作者
半路学医者成就显著者还有很多,《景岳全书》作者张景岳也是一位半路学医的大家,包括张仲景也非一开始就从医,北京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先生也非科班出身,可见并非科班出身即就是良医和名医,只要有毅力和恒心,有一颗为患者而生的仁慈之心即可。能成大医者当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能吃苦耐劳,能下常人不能下之苦功夫,能有为患者牺牲自己利益之胸怀,即古人所说的要有割股之心,说易行难,所以在当今大医难寻,尤其是半路出家的大医更难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7:4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侠医

欢迎来访,严重苟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