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谢谢青草地的劳动,让我能集中的欣赏费版的唱功。也要谢谢费老的演唱制作,画面、伴奏都选得好。
反复聆听欣赏比较了这几首,都很喜欢,最中意《在那遥远的地方》和《梭罗河》,音域适合演唱者的声音条件, 情感抒发的真挚,有穿透力、震撼感,听着舒服。
我广东银,网络里读到一北方词汇,不很理解准确含义,是“有几把刷子”,是不是就是指费老这样的歌者呢?这个语汇,除了赞美,是否还含有羡慕妒忌成分?老实说,我是真羡慕费版的歌唱的。
我怀疑费老如此歌喉唱功气息技巧,是出自专业的。记得老丈人大院一位关系不错的邻居,省音协民族音乐研究室的莫阿姨,寡妇,80年代后期再婚了,新郎官西安音乐学院来的刘叔叔,名字忘了,是退下来的领导。不知费老认识否?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1-12-20 10:23 居士大哥过奖了.我虽说从小就喜欢唱歌,可从来都没有正而八经地学过,尽管我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我妈年轻时唱歌,后来做行政了.我小姨是歌唱家,主要唱陕北民歌.从50年代末直至80年代,一直是陕西最有名的,说家喻户晓都不过份.
也许是遗传吧!我是天生好嗓子,也喜欢唱,但从小就没有想在唱歌上发展.尽管文革贯穿着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可我一直喜欢学习,喜欢科学,把唱歌就当作业余爱好.
那时,我的父母都在外地,不经常回来.所以我经常到我姨家玩,有时碰上她教学生,我就在旁边顺便听听.当然在她家也见过一些名人,上海的朱逢博,北京的郭兰英,胡松华,作曲家王洛宾,赵季平(70年代,他跟我姨父学作曲),对了,还有王刚,他来西安给我姨制作电视片,兼解说.
你说的这个刘院长,一定与我小姨,小姨父认识的.我是没有什么记忆.因为八十年代后我就到东北去了.
对我来说,唱歌就是一生的爱好了.听茹梦说,没事喊几嗓子,浑身通气,对身体有好处啊!
这里给一个介绍我小姨员(念yun)恩凤的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6489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