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5851|回复: 9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米什的恩典》影评—是仇恨还是饶恕?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21:5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rkDeer 于 2014-2-10 13:28 编辑

51上有一次周日活动,可惜没赶上:借电影《阿米什的恩典》讨论人性
http://info.51.ca/community/event/ent/2013/10/02/312460.shtml


这部电影,后来有机会看了。这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其内容震撼人心。以下借一段影评来了解这个真实的故事及其主人翁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饶恕?饶恕如何可能?什么人什么罪可以饶恕?难道杀人犯杀人罪也可以饶恕吗?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以如此尖锐的方式提出来,更是中国人所不习惯的。这却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例所拍摄的电影《阿米什的恩典》给我们提出的严峻问题。

    送奶工查理·罗伯特持枪闯入宾州的一所阿米什人 (Amish) 学校,枪击10名6到13岁少女,造成5人死亡,最后自己饮弹自尽。作为死难者的父母、亲人和社区,应该如何面对?是仇恨还是饶恕?

    大多数阿米什人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饶恕。案件爆发的当天,阿米什长老就带着包括受难者玛丽·贝斯的父亲吉迪恩在内的二人代表阿米什社区去探望肇事者的妻子与父亲,当时后者担心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可没有想到他们带来的是饶恕的决定。吉迪恩说:“你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我们也为你哀悼。”长老接着说:“我们过来告诉你我们饶恕他。”罗伯特的妻子万分惊讶,不敢相信,长老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此语出自于《马太福音》6:14,它揭示了饶恕的真谛,也指出了人饶恕力量的来源。原来一切的罪最主要的是针对上帝的,就是说一切的罪首先是对上帝的得罪,得罪人还在其次。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加害于我们的人其实是同样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同样犯了罪,同样得罪了上帝,只是在犯罪的方式和程度上略为不同而已。“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既然上帝饶恕了我们对他所犯的罪,我们也理当饶恕别人对我们所犯的罪。这就是上帝的逻辑,更准确地说是上帝的恩典。

    然而,吉迪恩的妻子艾米却想不通,她拒不接受罗伯特妻子的道歉,也不愿意接受来自她的帮助,她要坚持自己的仇恨。她认为仇恨才是对女儿的忠实与纪念,而丈夫的饶恕则意味着对女儿的背叛与遗忘。艾米甚至打算带着幸存的小女儿凯蒂永远离开阿米什社区,去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她还指责丈夫吉迪恩把女儿当作信仰的祭品。吉迪恩:“你嘲笑我们的信仰?信仰是我们唯一的财富。”艾米:“不,我们曾经比现在富裕得多。我们有玛丽·贝斯。孩子才是无价之宝,你却轻易地饶恕别人使女儿显得一钱不值。” 在这里,我们看到艾米在遭遇失女之痛时,不仅情绪失控,而且信仰低落,她把女儿玛丽·贝斯看得高于信仰,高于上帝,她甚至对上帝也发出了质问: “什么智慧?为什么上帝要让这么美丽无辜的女孩被屠杀?”那个同情她的女记者的观点也与之相近:“并不是所有事物都由上帝掌管。小女孩们不该死在学校里。”这是大多数人的逻辑。就是因某种特殊事件与境遇而与上帝较劲,指责上帝不公。我们以为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完全的答案,一个圆满的结局,不然就是上帝的错,其实,生活不是这样,信仰更非如此。因为,神说:“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9)人不接受上帝的安排,不遵行上帝的教导,这就是罪,不管处境如何。

    那么,罪从何来?罪的实质又是什么呢?罪是由魔鬼所引诱的,又是人所犯下的,罪的实质就是离开神,不要神,悖逆神,最大的罪就是不相信神的罪。在这一点上,艾米其实与罗伯特有着一致性。罗伯特因为爱女夭折而决定向上帝复仇,这就是他制造枪击案的原初动机,而艾米的不饶恕最后也同样指向上帝,如果这种情感继续下去,也就与罗伯特相差无几了。当然,她最后转向了。罗伯特也并非一个天生的罪犯,在他妻子的眼中,他曾经是一个忠实的丈夫;在他儿子的心中,他也曾经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们都不相信这件可怕的事是他干出来的,儿子甚至以为是人们搞错了,而真正的凶手却已经逃走了。这是对我们习惯思维的挑战。我们总以为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而实际上,好人与坏人并非固定不变,在每一个瞬间都可能逆转,当然,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一个义人,都是偏行己路。就是说:我们要随时对魔鬼、对罪恶保存足够的警惕。“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1:15)罗伯特其实也是一个被仇敌魔鬼所吞噬之人。这也是人们饶恕他的理由之一。在举枪犯罪的那个时刻,他是被魔鬼所掌控了,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要饶恕?为什么要爱仇敌?这是因为只有来自于上帝饶恕和爱才能帮助我们挣脱魔鬼的引诱、罪恶的捆绑,使我们安稳在上帝的怀中。不饶恕与仇恨只能是让我们中魔鬼的诡计,让我们变得与伤害我们的人一样。正如在查理的葬礼上阿米什长老所说:“在这世界上,我们不能否认邪恶的存在,我们不能否认即便是最虔诚的人也会被黑暗动摇,犯下罪恶的行径,罪行留给生者难以承受之痛,但正如阿米什的弟兄姐妹所展现的,当我们不再因为痛苦而寻求报复,当我们敞开胸襟迎接宽恕的治愈之光,黑暗便被放逐……

    选择饶恕与爱,意味着我们降服于上帝的主权之下,认同上帝的公义、慈爱与智慧,顺从他的一切作为与安排。“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21)阿米什长老说:“饶恕来自开放的胸怀,它的产生不需要条件,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饶恕。”我们的胸怀向谁开放呢?就是向上帝开放,就是让上帝进入我们心中,让上帝来做主行事。其实,人没有权力去饶恕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权力,如果上帝都饶恕了,我们也只有选择饶恕。上帝不要我们抓住自己的权力不放,上帝要我们松手,他会施行公义的审判,不劳我们操心与干预。“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艾米最后饶恕了罗伯特是因为她从被抢救过来的吕蓓卡那里知道了自己女儿的心愿:“我女儿死之前,在心里已经饶恕了他(凶手),我不能辜负她的心愿。”但女儿的心愿最终是上帝的心愿,因为玛丽·贝斯是按照上帝的心愿来饶恕杀死自己的凶手的。她对罗伯特说:“会的,我会为你祷告。”关于什么是饶恕,吉迪恩说:“饶恕并不代表遗忘,甚至不意味着赦免,查理最后会站在上帝的面前,但是我们也相信如果我们坚持着自己的愤怒和怨恨,那我们就是唯一受惩罚的人。”是的,饶恕甚至也并不意味着要免除罪犯在人间所受的惩罚。若是罗伯特没有死,他是要由法律来定罪的。我们所谓的饶恕,是对伤害我们的罪犯的心灵说话,其真实的含义应该是:我不在永恒里定你的罪。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事,而是上帝的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服上帝的安排,遵行他的教导。俄国东正教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说:在现世,上帝要问人类第一个杀人犯该隐的问题是:“该隐,你兄弟亚伯在哪里?”而在永恒中,上帝要问被杀的亚伯的问题是:“亚伯,你兄弟该隐在哪里?”现世的惩罚与永恒的审判,孰轻孰重?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饶恕与爱也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个礼物,靠着它们,我们才能够度过苦难,抚平创伤,恢复生机,我们才会生活得更美好,更平安。吉迪恩与小女儿凯蒂的对话说明了恨的无能与可怕。吉迪恩:“他确实做了邪恶的事。你可以恨他,恨多久都行。但你告诉我,恨会让你感觉好点吗?”凯蒂:“其实不太好。”吉迪恩:“仇恨是一种很沉重、很饥饿的感觉,伴随而来的是无数锋利的齿牙,逐渐蚕食整个心灵,让爱无处可置。幸运的是,上帝明察秋毫,他就是会施以惩戒的那一位。所以我们无须把这些可怕的仇恨记在心里,我们可以选择饶恕。”同样在惨案中失去了女儿的拉结,也面对深陷丧女痛苦无法饶恕的艾米发出这样的呼喊:“我的女儿也死了,我也想对着这个世界大喊大叫。但我想得更多的是,我不愿让自己的心变成一个爱与恨的战场,那样只会伤得更深重。我们受的伤够多了,我们必须按上帝的要求做,我们必须选择爱。” 阿米什长老也坚定地说:“我们不会让仇恨进入我们的心灵。”这都是出自于他们对圣经原则的坚持:“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21)

    饶恕与爱还是上帝对我们信仰与信心的考验与检验。吉迪恩说:“饶恕别人并不容易。上帝不会让我们总是一路平坦。我所知道的是,当一切如意时,并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有当我们的生活轰然倒塌时,我们才有机会树立真正的信仰。”这段话可以视为旧约时代先知哈巴谷宣告的回响:“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巴谷书》3:17-19)

    既然饶恕来自开放的胸怀,那么,我们的胸怀就不止要向上帝开放,也要向邻人开放。而这邻人也不止是罗伯特的妻子与父亲,还应该包括像记者一样的许多关心与关注阿米什社区前途与命运的人。


这里有一个链接,可观看这部电影:
http://www.fuyin.tv/content/view/movid/2412/

沙发
发表于 2014-2-9 23:17:09 | 只看该作者
造成这样杀戮的根本原因是基督教教义里不正确的那一部份,他造成对立冲突,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疯子。
不信上帝的疯子死了孩子,会找造成孩子死亡的人,杀戮极少。
而相信上帝的疯子死了孩子,找上帝找不到,这样的悲剧就会出现。

迷信上帝是非常危险的,害人害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2-9 23:27:40 | 只看该作者
51上有一次周日活动,可惜没赶上:借电影《阿米什的恩典》讨论人性
http://info.51.ca/community/event/ent/2013/10/02/312460.shtml


这部电影,后来有机会看了。这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其内容震撼人心。以下借一段影评来了解这个真实的故事及其主人翁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饶恕?饶恕如何可能?什么人什么罪可以饶恕?难道杀人犯杀人罪也可以饶恕吗?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以如此尖锐的方式提出来,更是中国人所不习惯的。这却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例所拍摄的电影《阿米什的恩典》给我们提出的严峻问题。

    送奶工查理·罗伯特持枪闯入宾州的一所阿米什人 (Amish) 学校,枪击10名6到13岁少女,造成5人死亡,最后自己饮弹自尽。作为死难者的父母、亲人和社区,应该如何面对?是仇恨还是饶恕?

    大多数阿米什人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饶恕。案件爆发的当天,阿米什长老就带着包括受难者玛丽·贝斯的父亲吉迪恩在内的二人代表阿米什社区去探望肇事者的妻子与父亲,当时后者担心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可没有想到他们带来的是饶恕的决定。吉迪恩说:“你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我们也为你哀悼。”长老接着说:“我们过来告诉你我们饶恕他。”罗伯特的妻子万分惊讶,不敢相信,长老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此语出自于《马太福音》6:14,它揭示了饶恕的真谛,也指出了人饶恕力量的来源。原来一切的罪最主要的是针对上帝的,就是说一切的罪首先是对上帝的得罪,得罪人还在其次。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加害于我们的人其实是同样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同样犯了罪,同样得罪了上帝,只是在犯罪的方式和程度上略为不同而已。“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既然上帝饶恕了我们对他所犯的罪,我们也理当饶恕别人对我们所犯的罪。这就是上帝的逻辑,更准确地说是上帝的恩典。

    然而,吉迪恩的妻子艾米却想不通,她拒不接受罗伯特妻子的道歉,也不愿意接受来自她的帮助,她要坚持自己的仇恨。她认为仇恨才是对女儿的忠实与纪念,而丈夫的饶恕则意味着对女儿的背叛与遗忘。艾米甚至打算带着幸存的小女儿凯蒂永远离开阿米什社区,去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她还指责丈夫吉迪恩把女儿当作信仰的祭品。吉迪恩:“你嘲笑我们的信仰?信仰是我们唯一的财富。”艾米:“不,我们曾经比现在富裕得多。我们有玛丽·贝斯。孩子才是无价之宝,你却轻易地饶恕别人使女儿显得一钱不值。” 在这里,我们看到艾米在遭遇失女之痛时,不仅情绪失控,而且信仰低落,她把女儿玛丽·贝斯看得高于信仰,高于上帝,她甚至对上帝也发出了质问: “什么智慧?为什么上帝要让这么美丽无辜的女孩被屠杀?”那个同情她的女记者的观点也与之相近:“并不是所有事物都由上帝掌管。小女孩们不该死在学校里。”这是大多数人的逻辑。就是因某种特殊事件与境遇而与上帝较劲,指责上帝不公。我们以为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完全的答案,一个圆满的结局,不然就是上帝的错,其实,生活不是这样,信仰更非如此。因为,神说:“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9)人不接受上帝的安排,不遵行上帝的教导,这就是罪,不管处境如何。

    那么,罪从何来?罪的实质又是什么呢?罪是由魔鬼所引诱的,又是人所犯下的,罪的实质就是离开神,不要神,悖逆神,最大的罪就是不相信神的罪。在这一点上,艾米其实与罗伯特有着一致性。罗伯特因为爱女夭折而决定向上帝复仇,这就是他制造枪击案的原初动机,而艾米的不饶恕最后也同样指向上帝,如果这种情感继续下去,也就与罗伯特相差无几了。当然,她最后转向了。罗伯特也并非一个天生的罪犯,在他妻子的眼中,他曾经是一个忠实的丈夫;在他儿子的心中,他也曾经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们都不相信这件可怕的事是他干出来的,儿子甚至以为是人们搞错了,而真正的凶手却已经逃走了。这是对我们习惯思维的挑战。我们总以为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而实际上,好人与坏人并非固定不变,在每一个瞬间都可能逆转,当然,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一个义人,都是偏行己路。就是说:我们要随时对魔鬼、对罪恶保存足够的警惕。“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1:15)罗伯特其实也是一个被仇敌魔鬼所吞噬之人。这也是人们饶恕他的理由之一。在举枪犯罪的那个时刻,他是被魔鬼所掌控了,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要饶恕?为什么要爱仇敌?这是因为只有来自于上帝饶恕和爱才能帮助我们挣脱魔鬼的引诱、罪恶的捆绑,使我们安稳在上帝的怀中。不饶恕与仇恨只能是让我们中魔鬼的诡计,让我们变得与伤害我们的人一样。正如在查理的葬礼上阿米什长老所说:“在这世界上,我们不能否认邪恶的存在,我们不能否认即便是最虔诚的人也会被黑暗动摇,犯下罪恶的行径,罪行留给生者难以承受之痛,但正如阿米什的弟兄姐妹所展现的,当我们不再因为痛苦而寻求报复,当我们敞开胸襟迎接宽恕的治愈之光,黑暗便被放逐……”

    选择饶恕与爱,意味着我们降服于上帝的主权之下,认同上帝的公义、慈爱与智慧,顺从他的一切作为与安排。“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21)阿米什长老说:“饶恕来自开放的胸怀,它的产生不需要条件,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饶恕。”我们的胸怀向谁开放呢?就是向上帝开放,就是让上帝进入我们心中,让上帝来做主行事。其实,人没有权力去饶恕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权力,如果上帝都饶恕了,我们也只有选择饶恕。上帝不要我们抓住自己的权力不放,上帝要我们松手,他会施行公义的审判,不劳我们操心与干预。“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艾米最后饶恕了罗伯特是因为她从被抢救过来的吕蓓卡那里知道了自己女儿的心愿:“我女儿死之前,在心里已经饶恕了他(凶手),我不能辜负她的心愿。”但女儿的心愿最终是上帝的心愿,因为玛丽·贝斯是按照上帝的心愿来饶恕杀死自己的凶手的。她对罗伯特说:“会的,我会为你祷告。”关于什么是饶恕,吉迪恩说:“饶恕并不代表遗忘,甚至不意味着赦免,查理最后会站在上帝的面前,但是我们也相信如果我们坚持着自己的愤怒和怨恨,那我们就是唯一受惩罚的人。”是的,饶恕甚至也并不意味着要免除罪犯在人间所受的惩罚。若是罗伯特没有死,他是要由法律来定罪的。我们所谓的饶恕,是对伤害我们的罪犯的心灵说话,其真实的含义应该是:我不在永恒里定你的罪。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事,而是上帝的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服上帝的安排,遵行他的教导。俄国东正教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说:在现世,上帝要问人类第一个杀人犯该隐的问题是:“该隐,你兄弟亚伯在哪里?”而在永恒中,上帝要问被杀的亚伯的问题是:“亚伯,你兄弟该隐在哪里?”现世的惩罚与永恒的审判,孰轻孰重?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饶恕与爱也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个礼物,靠着它们,我们才能够度过苦难,抚平创伤,恢复生机,我们才会生活得更美好,更平安。吉迪恩与小女儿凯蒂的对话说明了恨的无能与可怕。吉迪恩:“他确实做了邪恶的事。你可以恨他,恨多久都行。但你告诉我,恨会让你感觉好点吗?”凯蒂:“其实不太好。”吉迪恩:“仇恨是一种很沉重、很饥饿的感觉,伴随而来的是无数锋利的齿牙,逐渐蚕食整个心灵,让爱无处可置。幸运的是,上帝明察秋毫,他就是会施以惩戒的那一位。所以我们无须把这些可怕的仇恨记在心里,我们可以选择饶恕。”同样在惨案中失去了女儿的拉结,也面对深陷丧女痛苦无法饶恕的艾米发出这样的呼喊:“我的女儿也死了,我也想对着这个世界大喊大叫。但我想得更多的是,我不愿让自己的心变成一个爱与恨的战场,那样只会伤得更深重。我们受的伤够多了,我们必须按上帝的要求做,我们必须选择爱。” 阿米什长老也坚定地说:“我们不会让仇恨进入我们的心灵。”这都是出自于他们对圣经原则的坚持:“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21)

    饶恕与爱还是上帝对我们信仰与信心的考验与检验。吉迪恩说:“饶恕别人并不容易。上帝不会让我们总是一路平坦。我所知道的是,当一切如意时,并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有当我们的生活轰然倒塌时,我们才有机会树立真正的信仰。”这段话可以视为旧约时代先知哈巴谷宣告的回响:“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巴谷书》3:17-19)

    既然饶恕来自开放的胸怀,那么,我们的胸怀就不止要向上帝开放,也要向邻人开放。而这邻人也不止是罗伯特的妻子与父亲,还应该包括像记者一样的许多关心与关注阿米什社区前途与命运的人。


这里有一个链接,可观看这部电影:
YorkDeer 发表于 2014-2-9 21:57
我觉得这么多人饶恕这个杀人者,更多地是因为他也死了,饶恕或者仇恨?意义已经不大了。。。:-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8:34:3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么多人饶恕这个杀人者,更多地是因为他也死了,饶恕或者仇恨?意义已经不大了。。。
费老 发表于 2014-2-9 23:27

更多的意义是针对还活着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orkDeer 于 2014-2-10 08:48 编辑
造成这样杀戮的根本原因是基督教教义里不正确的那一部份,他造成对立冲突,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疯子。
不信上帝的疯子死了孩子,会找造成孩子死亡的人,杀戮极少。
而相信上帝的疯子死了孩子,找上帝找不到,这样的悲剧就会出现。

迷信上帝是非常危险的,害人害己。
SUPERFAN 发表于 2014-2-9 23:17

凶手的动机是向“上帝”复仇,但这个“上帝”是人自己心里所造的“上帝”,不是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
人自己心里所造的“上帝”是按照人的标准行事的“上帝”,如果不符合人心里的标准,就不承认有上帝,或是不相信上帝,或者用言行来报复上帝。


而真正相信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才有真正的饶恕与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9:25: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凶手的杀人动机与上帝的关系,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思路:

1、杀人凶手是否相信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
2、杀人凶手是顺服还是悖逆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2-10 11:43:52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心中所造的上帝,没有圣经误导人类,这个上帝还会存在么。基督徒们做车去另一个城市给上帝做礼拜,遭遇车祸,都去见了上帝,其他人怀疑上帝的存在是必然的。一个虔诚相信上帝奉公执法的警察,却遭人诬陷,家破人亡,他还会相信上帝么?任何相信上帝会干预人类活动都是迷信,和邪教没有什么两样。

凶手的动机是向“上帝”复仇,但这个“上帝”是人自己心里所造的“上帝”,不是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
人自己心里所造的“上帝”是按照人的标准行事的“上帝”,如果不符合人心里的标准,就不承认有上帝,或是不相信上帝,或者用言行来报复上帝。

而真正相信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才有真正的饶恕与爱。
YorkDeer 发表于 2014-2-10 08:4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2-10 11:49:25 | 只看该作者
迷信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的神经病,杀人疯狂的程度和他迷信的程度成正比。

关于凶手的杀人动机与上帝的关系,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思路:javascript:;

1、杀人凶手是否相信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
2、杀人凶手是顺服还是悖逆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
YorkDeer 发表于 2014-2-10 09:2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2-10 11:51:09 | 只看该作者
上帝不干预

还记得《人狼大战》中最后一段情节,尼姆·连森绝望地冲天喊到,上帝,我需要你,如果你真的存在,真的在俯瞰这人世间的一切,如果你让我相信你,那么,你现身啊!然而他得到只不过是回音,还有松树上雪块儿滑落的“唰唰”声。
也许在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上帝是不存在的,或者他即使存在,也不会伸出手来干预。上帝不干预,或许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干预。他看着人世间的这一切的纷纷扰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应该早就看烦了,腻了,他知道就算把真理都摆在人们面前,人们该犯的错照样会犯。人们只有在一次次犯着重复的错误,才有可能从中体会到些许的真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就像小时候,不管父母的话的在以后你看来是多么的正确,但在当时你就是听不进去,不予理会。而真理就像山那边的风景,就算再多的人告诉你,其实山那边和山的这边没有什么区别,你还是不会相信,你仍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攀爬,只到有一天,你发现确实跟别人当初告诉你的一样:山的那边和山的这边没有区别,一样的风景,一样的花草树木。于是你才死心,甚至有点后悔。
不知道人的这种特性是对还是错,或许根本就没有对错,一代人又一代人把大把大把的生命耗费在这件事情上,或许这就是人的宿命,没有原因,也没有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3:2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orkDeer 于 2014-2-10 13:49 编辑
迷信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的神经病,杀人疯狂的程度和他迷信的程度成正比。
SUPERFAN 发表于 2014-2-10 11:49

中国和日本都是没有圣经“误导”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历史?

只看到不信和悖逆上帝的杀人凶手,却看不到笃信上帝的阿米什人的饶恕和爱。


按照你的理论,中日战争是因为有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就没有中日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2-10 15:06:18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和意大利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度,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灵感从何而来?
中国和日本都是没有圣经“误导”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历史?

只看到不信和悖逆上帝的杀人凶手,却看不到笃信上帝的阿米什人的饶恕和爱。

按照你的理论,中日战争是因为有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就没有中日战争?
YorkDeer 发表于 2014-2-10 13:28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和意大利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度,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灵感从何而来?
SUPERFAN 发表于 2014-2-10 15:06

光看表面,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

转贴一篇文章,可以一窥纳粹主义的形成思路,引以为鉴。

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尼采的思想是纳粹主义的渊源之一,它对纳粹主义和第三帝国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希特勒为什么要吸收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有其时代背景原因。

从社会经济基础来说,纳粹主义和尼采的思想均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德国垄断资本对外侵略、重新瓜分世界和发动战争的要求。这一点反映了二者阶级本质的一致性,是纳粹主义吸收尼采思想的先决条件。

纳粹主义是20世纪初斯帝国主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因战败签定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王朝,建立了魏玛共和国。由于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和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德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德国垄断资本中极端反动的分子妄图通过发动战争摆脱危机。对外政策方面,他们极力反对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积极鼓吹对外侵略,叫嚷进行新的战争。在对内政策方面,极力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反对议会民主制,疯狂地反对工人运动,伺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纳粹主义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反动思想和主张最适合为德国帝国主义重新发动世界战争服务。

尼采的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垄断资本,即帝国罚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虽然起步迟缓,但是经过1871年俾斯麦“铁血”政策统一之后,在短时期内德国一跃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随即开始向垄断资本——帝国主义时代的过渡。此时,世界销售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殖民地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特别富有侵略性,痛感自己的殖民地太少,(20)极力宣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决心诉诸武力,进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了冲突。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为了与封建专制进行斗争,提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进步理论思想。但是在时代转折的情况下,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进步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形势。因此,新兴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急切地需要一种抛弃一切进步思想观念和适应帝国主义时代需要的新的理论思想。

尼采通过对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研究,洞察了时代的转折,以其特殊第三的嗅觉,预感到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的迫切要求,无情地嘲笑和尖锐地批评了以往的哲学,提出了不同凡响的哲学思想: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仁慈、正义、人道、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由德意志文化填补出现的价值真空。(21)这为即将形成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适应新的形势,提供了思想精神依据,为正在 成的德国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和称霸世界提供了理论前提。尼采成了新兴的垄断资产阶级最早和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

第二,有其内在的思想原因。

希特勒吸收尼采的部分思想并非偶然。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不是一般的反动思想。就实质而言,是一种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和极端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思想。它广泛地吸收德国历史上和同一时期一切与之类似的反动思想。如前所述,尼采在自己的著作中直接表达了新兴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意图。尼采的主要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类假的和对希特勒有用的成份,例如,反对民主、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德国意导民族优越论和鼓吹战争等观点。这些方面,不仅有世界观“原则”上的共同性,而且还有为帝国主义作辩护的方法上的一致性,因此,完全适合希特勒的口味和需要。希特勒上台后,由他亲自发行和由罗森堡主编的法西斯机关刊物《民族社会主义月刊》创刊号载文明确地声明:民族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和尼采哲学的共同点在于二者的世界观相同。尼采在自由主义时代所提倡的确定不称的英雄新道德,正是我们的东西”。

法西斯主义思想家在宣扬和称颂尼采精神的同时,并非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尼采的思想,他们也提出尼采同德国纳粹主义在国家、尼众、民族等观点方面存在的差异。但是,他们认为,二者内在相近性大于二者之间 的相异性。1933年纳粹主义思想理论权威罗森堡把尼采正式列为德国纳粹主义先祖之列。同年12月8日他在《人民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写道:“如果社会主义列举发挥作用、与之相关的人物……那么,能够提出外表上的反面角色尼采和瓦格纳、伟大的宣告者鲍尔·德·拉加德和预言家霍士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

希特勒对尼采非常崇拜。1933年前后,希特勒多次参观尼采档案馆,表达对尼采的敬仰之情。他在这位哲学家大理石半身像前照像,损赠巨额资金修复魏玛尼采档案馆。在一次参观时,他得到了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洋斯特—尼采赠送的一个尼采使用的过骑士手杖。同希特勒一起参观的还有纳粹党的其他领导人,如罗森堡、戈培尔、鲁特斯、弗力克等人。大批外国法西斯主义领导人也前往参观。以大区区长索克尔为首的图林根的纳粹党的社会名流,频繁出入档案馆之门。1934年在尼采档案馆举行了法西斯主义法学哲学家会议。与会者除罗森堡和弗力克之外,还有海德格尔、罗特哈克、弗莱耶尔和宾德教授等人。1943年墨索里尼60寿辰时,希特勒赠送他一套装璜精美的《尼采全集》(24卷),并题词留念。纳粹思想家们宣称,尼采的思想在法西斯德国得到了实现。1935年瓦尔特·施佩特曼明确指出:“尼采的遗产播下了种子……德意志民族的塑造符合尼采的目标……一个民族应该对自己说:我要凌架于各民族之上。我们的国务活动家们通晓战争、恫吓、巨大的痛苦、紧张与纪律。他们完全清楚,德国人民的政治使命,并不受表面国界的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学术界、尤其是联邦德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忽视或否认纳粹主义同尼采思想的关系。1986年联邦德国史学家戈奥尔格·奔索在发表的《论尼采非纳粹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尼采与民社主义的关系重新研究……那么,则关系到在何种程度上澄清尼采的‘非纳粹化’问题。“这种观点在西方颇具代表性。自6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明显地加强了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出版了《尼采全集新校勘本》、《尼采研究·尼采研究国际年鉴》和许多有关尼采或注释尼采思想的书刊,出现了一股尼采复兴的迹象。概括起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否认尼采与纳粹主义关系的理由有三点:(1)尼采的妹妹对尼采的文章和书信进行了篡改;(2)尼采哲学中存在着与法西斯主义对立的东西;(3)强调以本体论来理解尼采的哲学。

关于第一点理由,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嫁给了下纳粹党人,曾对尼采的一些文章和书信进行了篡改。自50年代以来,已由里夏特·罗斯、卡尔·施莱希塔和玛齐诺·蒙梯纳里等人考证查明。这为纳粹分子利用尼采哲学思想提供了便利。此外,也应该指出,由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领导的魏玛尼采档案馆当时从法西斯主义需要出发,做了许多宣扬尼采思想的工作。它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是尼采梦想中的伟人。1933年7月29日,档案馆电贺尼采采信徒——墨索里尼50寿辰:”谨致最崇高、衷心毛病折敬意,最热烈地祝愿以尼采精神、天才地复兴贵族价值者——尼采梦想中最伟大而又年轻的查拉图斯特拉斯“。1934年6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威尼斯会见时,该档案馆拍去一份贺电:弗·尼采的幽灵,在欧洲两位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对话的上空徘徊”。总之,应该承认尼采的妹妹在篡改尼采的书信、文章和宣扬尼采思想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只是尼采思想被希特勒纳粹分子利用的原因之一,绝不是决定性因素,绝不能对其妹的作用夸张到无限大的地步。

关于第二点量由,尼采哲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与纳粹主义对立的因素。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加以论述。尽管戈奥尔格·奔索所说尼采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宝剑,有利有弊,带着两付面孔,但是这些对立的因素并不危害纳粹主义与法西斯政体。二者之间的相近性,大于二者的相异性。纳粹分子在排斥了尼采哲学中与之不同的成份之后,能够更好地、广泛地利用尼采的思想,为纳粹主义和侵略战争进行辩护。

关于第三点理由,尼采的哲学充满着矛盾,包括宇宙哲学、政治哲学、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本体论等因素。这反映了尼采所处时代的矛盾性。这是当时帝国主义形成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思想与道德观念矛盾的反映。人们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其中对己有利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不能像戈奥尔格·奔索所说,如果人们把尼采理解为思想家,“只能首先强调他哲学的本体论因素”,而忽视其中带明显时代和阶级烙印的政治哲学、宇宙哲学和预测哲学因素,抹杀尼采与纳粹主义的关系。尼采哲学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经常被人们各取所需,片面和。除去尼采作品华美的文风、扣人心弦的格言和诗一般的词句之外,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这里应该明确指出,当前,西方学术界极力抹杀纳粹主义与尼采思想关系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密切相关的政治意图;

第一,试图把纳粹主义从其社会经济基础,从德国历史上一切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也包括同尼采的哲学分割开来,以便给纳粹主义打上历史根基的反常现象和脱离德国历史正常轨道的烙印。

第二,西方新保守派已经抬头,并试图以为尼采恢复名誉方名,能够毫毛我阻力地采用他的思想武器,对抗马克思主义。君特·罗尔莫瑟在《尼采与解放的终结》一书中明确地说出了这一真实意图:“由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行动而取消异化的一切企图明显地失败了,尼采便赢得了现实意义。”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般人认为,尼采是法西斯主义的先驱。这种观点从本质上揭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渊源关系,指明了二者为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内外政策辩护的实质。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应该肯定。

但是,“先驱”一词即为“先导”,“开路”、“走面前面引导”之意。这种观点缺乏具体的分析,存在着简单化和片面性,过份强调了二者的等同性,而忽略了二者的差异。这是造成通常人们认为尼采是法西斯分子,尼采思想即为法西斯思想错觉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指出,尼采并非法西斯分子,尼采的思想不等于纳粹主义。原因是尼采不仅生活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产生的前一世纪,而且尼采的思想也并未造就纳粹主义。否则则是过份强调了哲学所起的历史作用。同时,历史的实践证明,反动的、反人道的哲学思想与血腥的恐怖统治和滔天罪行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此外,也不能忽视尼采思想中存在着一些与纳粹主义对立的因素:

(1)尼采不是一个本意上的种族主义分子。尼采并不反犹 。他拒绝其妹向他散布反犹思想。尼采的种族概念,并未受到当时流行的反犹主义的影响,只是强调重现真正的德意志文化中的贵族特征。而希特勒宣扬的种族主义,既包括鼓吹日耳曼种族是主帝种族,同时又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为劣等种族。

(2)除开始阶段外,尼采不是一个狭隘的普鲁士—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尼采否认民族性原则,称它是野蛮的未开化状态,反对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他现生在德国,而定居于瑞士,与国家脱离了关系,并着于整个欧洲。在他发疯之前,甚至怀有建立欧洲联邦和世界政府的思想。

(3)与纳粹分子称第三帝国是俾斯麦帝国之继续的观点相反,尼采对其时代的统治阶段,对德意志帝国及其创建者和俾斯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称俾斯麦帝国是一个无教养的国家,俾斯麦时代是一个愚化、调和的时氏。他以尖刻的语言,批评俾斯麦推行的“大陆政策”过份狭窄。他指责统治过份自由、过份宽容、过份民主、过少独裁。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尼采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同他反对基督教和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一样,似乎深刻而又中肯,听上去颇有道理,甚至“革命”。尼采的这种表面的“激进主义”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尼采敢天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敢于同旧的传统决裂,崇尚个性自由、解放、反对权威束组。甚至某些进步的、真正反对反动旧传统的思想家,如德国的托马斯·曼和爱尔兰的萧伯纳等人,在没有把握住尼采哲学实质的情况下,有时也受到迷惑。尼采出于愈憎愈爱的情感,反对当时德意志的一切东西,同时又寄希望于德国。他明确地表示:“我根据我的一切本能,向德国宣战了!”(47)“好的德意志就是对它实行非德意志化”。由此可见,尼采对德意人及其文化进行的激烈批判,是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思想、观念的批判,是“来自右面的攻击”,是从反逆意义上进行的批判,因为这一切不符合帝国主义形成时代垄断资本的要求,并不能完成这一反动阶级对外扩张、对内镇压的任务。因此,从实质来看,尼采同纳粹分子对当时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批判一样,是一种来自右的方面的批判,旨在维护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4)与法西斯主义提倡的民众的真实性在纳粹主义中处于显著的地位不同,尼采本人并不重视民众的真空性与存在。尼采谩骂民众是“奴隶”、“贱民”、“畜群”和“乌合之众”。与法西斯主义领导人多数出身于中下层的实际情况比较,尼采自称是波兰贵族的后裔,具有波兰贵族的特征与神态。尼采眼中的“超人”实属贵族阶层,“地球上新的主人”,实指出向身于贵族阶层的新的主人。

可以想象,如果尼采能够经历后来的时代,他不会把希特勒、戈林和戈培之流视为自己所期待的、用其哲学帮助培育的“地球上新的统治者”和“超人”。尽管人述已经表明的纳粹主义与尼采的思想之间存在的差异是非本质的东西,但是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二者之间存在着区别。这将有利于全面确争地评价尼采的思想,客观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如何评价纳粹主义与尼采关系的问题上,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尼采的思想是纳粹主义的渊源之一,它对纳粹主义和第三帝国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也应该避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简单化或教条主义的倾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0:18:48 | 只看该作者
【简介】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著名德国哲学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是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反应,直到下一个世纪—— 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是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0:22:32 | 只看该作者
[size=15.454545021057129px]据新华社报道 在德国发现一本“纳粹版”《圣经》,其内容根据纳粹头子希特勒的命令篡改,其目的就是借宗教之名灌输纳粹奉行的种族主义理论。

[size=15.454545021057129px]据报道,这本“纳粹版”《圣经》名为《德国与主同在》,日前在德国一教会被发现。

[size=15.454545021057129px]该书当时和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一起被列为“第三帝国臣民们”必读的两本书,出版后被送往纳粹统治下的欧洲各地的教会,现在已多被销毁。

[size=15.454545021057129px]在该书中,耶稣的犹太人身份被抹掉,成为与德国人一样的“优等民族”雅利安人。《圣经》中一切与犹太人有关的词汇也都被封杀,包括“耶和华”(源自希伯来语的上帝之名)和“摩西”(古代犹太人领袖)等。

[size=15.454545021057129px]根据《圣经》,“摩西十诫”是上帝为犹太人定下的律法,而在这本书中,取而代之的是不伦不类的“纳粹十二诫”。更值得注意的是,蹂躏欧洲各国、屠杀无数平民的纳粹,别有用心地去掉了原来十诫中不可杀人奸淫的内容。

[size=15.454545021057129px]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下令篡改《圣经》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在不可能改变教会强大影响力的情况下,逐步使教会“纳粹化”,借宗教之名灌输种族主义理论。从本质上,希特勒是一个行动派的反基人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0:24:52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天主教及路德宗的教会系统,卒为这个野心家所利用,为什么政治强人那么喜欢利用宗教呢?难道他们希望全国人民成圣么?不是,因为他们需要宗教界去支持他们完成属地的伟业。宗教和政治的关系,《我的奋斗》一书中,说得非常地露骨:“世人常探求宗教的代替物,来代替宗教。一个政治家,必须衡量宗教的价值。可是,一面在衡量,一面也不必过问宗教上固有的缺点,而应该顾到代替宗教的东西,有些什么特别的利益。”(第十章)

  在这里,宗教只是希特勒和施丹佛尔神父眼中的政治利益,是商品,也是强人手中的玩物。

  德国是改教巨人马丁?路德的故乡,曾是新教的温床。希特勒深知路德宗教会系统在他的政治天平上有何等的份量。一九三三年七月,也即纳粹和罗马教廷签订密约的那个月份,希特勒也同时介入路德宗的教会组织路线,出来坚持要他的朋友、也即早年的随军牧师缪勒担任“全德教会”的总主教。谁料此君本系教内政客,名声不好,遂引起内部分裂。一批开始觉悟的牧师出面反对,终于导致冲锋队前来镇压,把反对者加以逮捕,投之入狱。至此,路德宗教会系统中开始形成内部的少数反对派集团,希特勒对他们恨之入骨。反对派中有两位著名的牧师,其一为荻特雷茨?邦诺法尔,其二为马丁?涅穆勒。两人被捕后均被囚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之中,前者被严刑酷打之后被枪决,为主殉道;后者则长期被监禁,直至一九四五年被盟军解放出来为止。在一部分坚贞的新数徒遭受逼害的过程中,天主教中也有一些忠于主道的神职人员和普通信徒遭到相同的命运。可见,神忠心的儿女们,在独裁者面前只有一种共同的态度:抵制。这些殉道的弟兄姊妹,数以万计,他们现在的灵魂被收藏在启六9所说的“祭坛底下”,等待恩主为他们“揭开第五印”,报流血的冤仇。

  一九三七年二月,希特勒御用的新教牧师汉斯?凯尔,被任命为纳粹政府的宗教事务部长,他穷凶极恶地站出来斥责那些站在真道上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说,“党站在积极性的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而积极性的基督教信仰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上帝意志的实施……上帝的意志表现在德国人的血液里……有些人力图向我阐明,基督教信仰就是信仰上帝的儿子基督。这使我发笑……不,基督教信仰并不依靠使徒信条……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应由党来代表,德国人民现在由党,特别是由于元首的号召而具有了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元首是新启示的先驱。”(见《第三帝国之兴亡》第八章。)

  在这里,读者可看到,独裁者在宗教界中的爪牙,其面目何等可耻、狰狞。这位穿着道袍的牧师,不是明明白白地在传“撤但之理”么?

  第一,他否定神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在信仰上的重要性,高抬那个杀人如麻的希特勒为“先驱”;第二,他以纳粹的独裁政策代替基督教的真理,把“元首”抬出来让信徒膜拜。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宣泄的宗教观,至此暴露无遗。他是以纳粹理论来代替圣经真理,以自己代替神。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开始阴谋摧毁基督真道信仰,他聘用异教徒罗森堡担任『国家社会主义党全部文化哲学教导事务元首私人代表』。首先,这个异教徒计划以古代日尔曼部落神祗拿出来代表基督教,希特勒的顾问鲍曼竟然公开出来宣布:“国家社会主义和基督教信仰是不能调和的”。其次,由罗森堡设计一个名叫“国家总教会”的全民性宗教组织,并负责起草三十条纲领。在这部纲领中,希特勒的灵界何属就完完全全地大白于天下了。由下篇幅关系,本章只引用关键性的数条,供各界参考。

  第一条:德国国家总教会断然宣称拥有控制国境以内全部教会的独揽权利和权力:它宣称这些教会是德国的民族性教会。
  第五条:国家总教会决心无可改变的根绝……在不吉的800年输入德国的各种异已的外来基督教信仰。
  第七条:国家总教会设有书记、牧师或教士,但是国家总教会的讲演者将在他们中间讲演。
  第十三条:国家总教会要求停止在德国出版和传播圣经……。
  第十四条:国家总教会宣称,对它来说,因此也是对德国民族来说,业经决定,元首的《我的奋斗》是一切文库中最伟大的著作。它……不仅包含了最伟大的伦理,而且也体现了对我国民族目前和将来生活来说是最纯粹和最正确的伦理。
  第十八条:国家总教会将从它的供坛上清除一切耶稣受难像、圣经和圣徒像。
  第十九条:在供坛上,除了《我的奋斗》一书,不得有别的东西,在供坛的左边则放一把剑。
  第三十条:在它设立的那一天,各大小教堂,必须除去基督十字架……必须代之以唯一不能征服的象征——卐字。

  这个纲领,直至而今,读之也还令人毛骨悚然:在德国国家总教会的供坛上,耶和华上帝被逐出,人类的救赎主耶稣基督被清除,十字架和圣经都没有了,而代之以法西斯主义的卐字旗,原来教会中象征和平和爱心的饰物被除去,只有祭坛左边一把杀人的利剑。这多可怕!一个兵痞流氓出身的独夫,在天主教神父帮助下写成的一本小册子《我的奋斗》,竟然被抬出来当作这个新宗教的“圣经”。这真是岂有此理!这段历史本来荒唐到极点,但信的人却多如海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德国人把希特勒看成他们的拯救者,以“雅利安人优秀血统”的理论作引饵,使那些骄傲的族类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并把生命作赌注,寄望这位“神人”为他们开辟美好的前途,

摘自《20世纪大奇迹——以色列复国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