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值得家长老师学习的一篇好文:儿童美术教育琐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2:07: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儿童美术教育琐谈
时间:2014-06-21 09:40:41  来源:分享  作者:文多多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李凌


■今年四月十五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报道了北京发现了一个“识字”神童,他半岁就能识一千多个字,这个消息让人非常震惊。已超越了已知的婴儿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关于儿童的视觉,从婴儿生理学角度讲,胎儿在子宫的时候眼球就已经发生运动了,他们生来就有看的偏好,并且积极主动的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许这个小家伙特别对汉字感兴趣,才有了超常的“识字”功能。但他所“识字”的因由并不是笔画认知,更不是抽象思维。所以,他的“识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识字,而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是一种照相似的图画图象认知,他“识字”凭的是形象感觉差异,不是理性记忆。以前也出现过婴儿认识好多国旗和汽车标志的报道,其方法都是图画记忆。事实上,婴儿通过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维完成记忆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确实存在着“不等速”现象,但任何人却不可能超越这个认知阶段。真正的婴儿识字的神童是没有的。
■儿童美术作品与数学作业不一样,“卷面”的“优秀”不一定就是优秀,“卷面”的“一塌糊涂”不一定不优秀。美术作品优秀不优秀,关键是看作品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及个性特点,而不是感官上的“顺眼”和“好看”。
■有个家长给我说,最近孩子很苦恼,原因是孩子用自己创造的又快又简便方法做了一道数学题,不光没得到老师的肯定还批评说“没解题步骤”瞎折腾。儿童美术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里也不少见,真正有个性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作品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那些画得跟书上差不多的,画面干净的,涂色不出线的总是能贴在墙上,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老师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但这个现象在教学中却很普遍,造成这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教师的审美素质太差。
■我们做儿童美术教师的一方面要有情感,一方面要有理智;情感让你更有情趣,理智让你心境更显明晰;光有情感会使你永远长不大,光有理智会使你的生活无汁无味。
■儿童美术的失败就是:赢得了规矩,失掉了自由;赢得了方法,失掉了创造;
■孩子的画有时画得好,有时画得不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退步的表现。相反,如果画的画一直很稳定,且画一张成一张,没有“败笔”的时候,这倒是“问题不轻”了。在“一直很稳定”的背后大多隐藏着不愿动脑、不思进取、轻车熟路和思维懒惰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解决画得 “乱七八糟”更困难。
■有这样一种教师,市场需要什么他就教什么,家长有什么要求,他就迎合家长的什么要求,甚至明知对孩子的教育没好处,只要挣钱就干。一个教师为了钱,把影响孩子一生的错误方法教给孩子,这就是缺德,这样的人不配当老师。一个儿童美术教师理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如果儿童画什么像什么,却没有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在画中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主见,画的画像这个像那个就是找不到自己。我说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失败的学生,教师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师。在画中拥有“自我”是美术中最精彩的“一幕”;在画中找到自己,是个性光华的最亮的闪烁。
■家长在家怎样评价自己孩子的画呢?孩子的画,画面完整,构图饱满,颜色漂亮,涂色认真仔细不出线外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作品,画得线条歪歪扭扭,不合比例,不合逻辑,要形没形,要色没色,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作品。儿童画的评价标准不是这些,能展示儿童自己的认识和思维的,能反映儿童自己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画面上能透出儿童天真、稚嫩、童趣、童心、好玩等情调的就是最优秀之作。只要作品有这些特征,哪怕是作品“画得一点也不像”和“乱七八糟”甚至“一塌糊涂”照样是精品,“乱”并不影响作品的审美价值,“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中央电视台8月4日报道,刚刚获得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 “最佳国际项目奖” 一等奖的中国济南选手潘立群被高考淘汰出局。因为,他在今年高考中仅考了379分,虽经多方努力,至今没有一个学校敢破格录用他。分数把一个创新型人才拒之门外,让人感到非常惋惜。他发明的“色觉障碍交通道路信号灯”能造福于全国6500万色觉障碍者,但却上不了大学。我以为,高考分数的“一票”否决,在表面上好象是平等的,实际上却很不平等。如果这样的人不能上大学,那我们办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办大学的目的不就是多培养像潘立群这样的创造性人才吗!没上大学就有了这么好的成绩,不应重点培养吗!难道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拼搏了十几年仅仅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吗?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拿手”的东西,用一根尺子去量所有的人才,是不科学的,是选不出创造性人才的。就象儿童学画用“画得像”的尺子去测量所有的儿童画也是不对的。这些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枷锁”不打破,我们选择人才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好多是:灌输知识得多,启发引导得少;教画法得多,自己画得少;教得东西多,自己琢磨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画得少;做示范得多,自己想得少;临摹别人得多,画自己观察得少;画得规矩多,画得自由少;
■我们现在的教育,一方面有最新的教育观念,一方面又有最原始、最传统甚至于落后的教育方法,等于现在的教师一只脚踏在传统的门槛里,而另一只脚又跨进了现代教学观念中,弄的我们好多教师都迷失了方向。其实,我们教师也正处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转型期。
■当儿童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喜欢你喜欢的儿童画法,但你一定也要理解、宽容、接受你不喜欢的儿童画法。
■在儿童画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好的画很“难看”,而“好看的”又不是好画。
■画画得漂亮不一定就是优秀,画画得不漂亮也不一定不优秀,看画主要看孩子有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与不守规矩走得很近,离画面“乱七八糟”也不远。画面严谨、细致、漂亮,却与死板、僵直、不生动走得很近,这样的画往往审美价值不高。
■有创造力的孩子怎么画好玩就怎么画;没创造力的孩子怎么画省事就怎么画。
■孩子的创造力来源于想象,而想象的来源是对生活的体验。一个没有想象力及幻想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
■儿童画画的注意力大都是无意注意,而无意注意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干扰。比如,在上课前妈妈告诉他,好好的画,下课后带你到姥姥家吃饭去。就这一句话对儿童就有很大影响,能静下心来完成自己想法的儿童不多。当然,这不是儿童的错,是年龄的事,如果儿童不受影响,倒反而不正常,那就不是儿童了。家长要是细心一些,多从教育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会画画儿的儿童自己喜欢什么就画什么;不会画画儿的儿童老师让画什么就画什么。
■每个儿童在初始绘画时,都会有创造欲望的。由于家长急切的希望看到孩子“成型”的作品或画得“像什么” 这时干扰和影响已经开始了,原本充满自信的儿童在家长的“明确指导”下,变得没有了自己的主意。创造这时在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是“听话”。
■儿童画画的最佳状态不是画得“认真”,而是情感的真正投入,表面上的“认真”是画不出真情来的。
■儿童美术辅导的特点是:悟性好,想象力强,有创造力的孩子,用不着老师多说,他们不会说“我不会画”,也不会问老师 “怎么画?”,画得画既快又好。胆小的,缺少自主精神的,办事爱依赖别人的孩子,老师在辅导时费劲不少,但收效甚少。这能是教师的问题吗?教师的任务只能是引导、点拨,起到的只是外因作用,画得怎样最终要靠孩子自己。
■懂教育的家长看孩子的画有没有独特的视觉和创造;不懂教育的家长看孩子画得像不像。
■  央视台近日报道,福州、重庆出台地方法规,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好多幼儿园为招揽“生意”,把本该上小学后才学的学科知识大量引入幼儿教学,如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使本应快乐生长的幼儿却背上了沉重的“学业”包袱。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幼儿园教育观念陈旧,认识水平差,二是社会需要,有好多家长错误的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前教育。同一事情,同龄的孩子,别人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会,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超前”,如识字、数学、背诵诗词等。在儿童画教学中这样的事情也常见,好多家长把美术课堂的“鸦雀无声”说成有“规矩”,把画得干净、象说成“认真”,把儿童画的自由、随意说成是“不正规”,把很有想象和主见及个性特点的作品说成是“胡乱画”。认为办学方式越“正规”越好,学知识越早越好,越难越好,“逼着”老师搞提前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任何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提前教育都是不对的。
■儿童是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画家长认为好看的东西。
■当孩子总是无休止的画一些重复式的图样时,这说明孩子已走进逃避思考的不用动脑的所谓“安全”之中,就连想象画已画得很好的小朋友也照样被“重复式图形”所俘虏,每当画面上需要这些图形时,就不加思考的随手画出来,如,在纸的左上角画上一半或一个太阳,在太阳的右边画上一溜排得整齐的造型一样的小鸟或大小定型的白云等。这时儿童已进入定型的“保护”之中,没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了。他已不能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小鸟和白云样式,甚至拒绝新的知识甘愿受“规矩”所束缚。这种采取避开的“保险”对孩子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临摹让小朋友丢掉自信,想象让小朋友找回自信。创造让小朋友快乐,模仿让小朋友苦恼。
■当幼儿的身心运动还没发展到动作、视觉的相互协调时,家长就盼望孩子画出可“辨认”的东西,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不光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还失掉了自由的涂鸦。
■我们成人对孩子的画应从孩子心理发展角度看问题,而不能从逻辑学、科学的角度看问题;从直感的、形象的、非理性角度看问题路越走越宽,从理性的、逻辑的、合理的角度看问题路越走越窄。最后把儿童美术引向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歧途。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如果用对了,起到的是拐杖作用,如果用错了,起到的将是枷锁作用。拐杖作用就是把应画的事引导好了,说明白了,让孩子们自己想着去画,枷锁作用是把孩子当成灌输知识的接收器,剥夺了孩子的想象与创造。“拐杖”是引导孩子想着画,枷锁是让孩子“跟我学”,其思路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好的儿童美术教师至少要有两个魅力:一是人格魅力,二是艺术魅力;人格魅力就是对孩子要有爱心、真诚、平等,孩子喜欢与你打交道;二是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教师不但自己的画画得好,还有很高的审美、鉴赏力和正确的辅导方法,让孩子佩服、“崇拜”,这时教师的威信不树也立。
■研究发现:1个月的新生儿就对图形感兴趣;1岁半的儿童就能顺利的握住笔乱涂;2岁多的幼儿在涂鸦时感受的是自己的运动和控制笔的能力;3岁多的幼儿是体验涂鸦的快乐;4岁的幼儿是一切事物符号化;5岁的儿童已能用笔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6岁的儿童把想象与非理性创造发展到儿童期最高水平;7岁儿童的思维介于想象与写真之间;8岁的儿童追求的是对物体的真实表现,包括对空间、透视、比例的了解。这是儿童发展的“铁”的规律,既不能顺序颠倒也不能逆转,任何人都不可能超前或逾越此规律。一些教师不管儿童的年龄和认知发展规律,都用一种方法去教是不对的。
■在儿童画中,有的小朋友找到了“像”却丢掉了自由;有的小朋友丢掉了“画什么是什么”却找到了生动与创造;有的小朋友从“乱”走向规矩,失掉的却是想象力;有的小朋友丢掉了画得“很象”,却得到了自由与想象;有的小朋友本来年龄很小却画出了只有大孩子才能画出的画。这种以失去童心为沉重代价的“超前”举动,有的家长却引以为骄傲;有的孩子画得画不干净显得有些乱却很有自己的主见和创造,但却遭到家长的批评。家长们您到底要什么呢!
■儿童美术教师最难的不是教学生画画,而是与家长怎么沟通。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很可笑却又很无奈的尴尬场面。比如,教师在全班刚刚表扬了某小朋友的画虽然有些乱,却有想法、有创造,但却遭到了家长的指责和批评。批评的原因是涂色出了线外,太阳的光芒线画得不直,把太阳的光芒画在了太阳上,说这是不认真。
■你给孩子多少微笑,孩子就给你多少真情;你给孩子多少阳光,孩子就给你多少灿烂;你给孩子多少宽容,孩子就给你多少尊敬;你给孩子多少随意,孩子就给你多少自由;你给孩子多少鼓励,孩子就给你多少创造;
■有家长问,儿童学画不能教技法你是怎样教的呢?我不教具体的画法,我只是引导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比如,画蜻蜓和蝴蝶,蜻蜓和蝴蝶都有翅膀和躯干,但它们的翅膀和躯干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在哪儿,让孩子通过实物或图片资料自己去比较。这时,如老师说得过多,介绍的太细,就剥夺了孩子观察的权力了。如果这时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不够,理解认知不够,画不出蜻蜓和蝴蝶的特征,这不是教师的问题。教师只能是引导启发,不能帮孩子看或想,更不能教怎样画象。试想,一个连物体特征都弄不清楚的孩子,靠老师“不要问为什么,你就这样画”的灌输,凭自己死记画得很象,这能是孩子自己的主见吗!
■对于儿童学知识来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提前或推后,深化或浅化,都是违背儿童心理和生理的。
■在儿童画教学中,经常看到四岁多的儿童画得向日葵特别规则,圆圆的花心,大小一样排列整齐的花瓣,每当我看到这些 “特别象”的画时,不光不高兴而感到非常痛心。这个年龄的儿童本应画得画稚拙有趣“一点儿也不象”,却在成人的“教导”或干预下画成了大孩子才可能画出的模样。一个不应懂得比例的儿童却画准了比例,这还算是正常的吗?但遗憾的是有好多家长看到“很象”的画时,却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画得很象,远远的超出了一般的儿童,是超常发展,实际上这是家长在认识上的很大误区。也许家长问,按这个说法是不是画得越不象越好呢?那当然不是,儿童的每个生长阶段应有相应的认知和思维,人为的让儿童超越这个认知阶段就是拔苗助长。所以,儿童画应多一点幼稚,少一点成熟,多一点不象,少一点画啥象啥,多一点儿童的感受,少一点成人的干预。
■我说不清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也许是制度的,体制的,社会的,人文的,环境的,传统的,习惯的等都有些问题!比如,初、高中学生画得画儿太幼稚,太“小儿科”了,幼儿得画又太成人化;比着别人的画画得很象,自己想着画却不会画;很有想象力的画,得到老师的评价却是“胡乱画”,而临摹别人作品很象的,却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小学生参赛的美术作品大都是老师安排好怎么画的,而有自己的思维自己主见的作品又选不上;儿童画竟然用考级的方法来确定作品其“档次”,但家长却乐于接受这个给评定的结果。这些现象不单是在美术教育上,其他的也不少。如,我们的高中生越学越“紧”,我们的小学生越学越累,但我们的大学却越学越“松”;我们的孩子高考分数越考越高,可想象力创造力越来越低;我们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越学越多,但我们孩子的德行却越来越差;我们孩子的索取越来越多,但我们孩子的爱心却越来越少;我们孩子学习的装备越来越先进,可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自私;我们孩子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我们孩子的情感、精神却越来越贫乏;我们的尖子班、科技班等越分越细,我们的大部分孩子却越分越没自信;我们家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我们孩子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我们住的楼房越来越高,可我们能提供给孩子成长的人文环境却越来越低。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太眼前了,太短期了,太急噪了,太速成了,太急功近利了。我们的教育不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和应试的高手,决不罢手。但我们好多搞教育的人和家长也这样认为:能考上大学才算真有本事,“创造”是能吃还是能喝?“想象”能值几分?凭想象能考上大学吗?“创造”一边玩去!06年济南考生潘立群获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最佳国际项目奖”一等奖,却因高考分数不够没有大学敢录取他,就是明显例证。
■儿童美术教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辅导孩子画画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展现,而不是孩子的自信和自我在你的辅导下丧失。
■教儿童画画最难的不是教儿童画画,而是怎样面对家长。有好多家长接受教师的教育观念,但却不能接受孩子的画。听着是明白了,但一具体到对孩子的画作出评价时却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如,“画得不象”“乱七八糟”等。实际上,孩子画面上的形象是孩子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并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家长不要拿画上的形象与真的比。
■教孩子画画儿要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因个性而异,因性别而异,因喜好而异,因程度而异。千万不要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印刷成”一个模样。
■一个好的儿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里紧外松”。“里紧”指的是,上课认真,学习勤奋,对教课的每一个细节要关注、要投入、要研究、要分析,要认真地备课,要塌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外松是指,教课时应是随意的,自由的,放松的,快乐的,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画在一起,让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很好玩很有趣”。如果一个儿童美术教师能做到这几点,就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成功的儿童美术教师。
■儿童只画他们已认知的东西,不画他们还没了解的东西。

推荐课程更多>>>
暑期儿童绘画班2014JULY07-JULY25
新推:2014年才艺课后班
2014年多多堂艺术中心课程时间
儿童音乐舞蹈剧课程
拉丁舞课程(儿童班,成人班)
户外写生课程推荐
2-3岁涂鸦班
3-8岁儿童舞蹈
趣味识字(中文课)
少儿素描课程
手工课程介绍
儿童绘画班
二维彩塑
玩石课程
Copyright @2006-2012 www. ddtartcenter.com 多多堂艺术中心
学校地址: 3636 Steeles Avenue East, Unit 301,Markham, ON (大都会301)

1.jpg (56.82 KB, 下载次数: 9)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