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氏在抗战胜利后主导的几大政策,通俗点讲,法币对伪币汇率政策就是说:“去抢沦陷区吧!”,金融自由化政策更神奇:“来抢国库吧!”出口补贴政策美国大爷不答应,宋内阁忍气吞声也就罢了,“美军垫款案”白纸黑字板上钉钉的可以获得美元外汇的事情,偏偏宋国舅要倒贴运费收回来一堆破铜烂铁!
这就是这个经济专家、理财圣手在抗战胜利后1年内干的几件大事!多大的家当也经不起国舅爷如此折腾啊!
套一句很俗的话就是;国舅爷起了我军想起而未能起的作用;干了我军想干却未能干的事情!
最奇葩的是,宋氏花掉7—8亿美金居然还没能平衡国民党政府开支,稳定住物价。军费与政府开支是靠印钞票来维持。45年8月,法币发行量不过5569亿元,到了47年2月,法币发行量已经达到48378亿元,货币超发已经突破8倍!货币超发自然引发物价飞涨。8年抗战那么艰苦的时期,国统区物价指数不过超过法币发行倍数的22.5%,而战后一年则物价指数超过货币发行倍数111.5%。并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恶性通货膨胀已经无法抑制。
1945年9月100法币可以买2只鸡,1946年1月只能买2个鸡蛋,到了3月份就只能买两粒煤球了。内战还没爆发,法币已经开始已惊人速度贬值。这个原因除了经济政策失误没有第二个解释。
内战一爆发,军费开支巨大,加上错误的经济政策——两个因素一叠加,法币贬值速度更为惊人。
据《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记载。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代的购买力如下:
1937年 可买牛两头
1941年 可买猪一头
1945年 可买鱼一条
1946年 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 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 可买大米两粒
1949年 可买1粒米的千分之2.45
家底被亏掉大半,还带来经济危机。正是这样的经济形势,蒋介石不得不在前线军事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下被迫将全面进攻调整为重点进攻。
为什么宋氏是国民党政府失掉大陆的第一罪人?前面已经分析过,宋氏最无能的还不仅仅是1年时间亏空掉国民党政府大半个家底(至少是7-8亿美金)。最让人无语的是宋氏花掉7—8亿美金居然还没能平衡国民党政府开支,稳定住物价。军费与政府开支是靠印钞票来维持。也就是说,这7-8亿美元政府没用上,老百姓没用上,军队也没用上(政府与军队费用靠印钞来维持,老百姓白白被通胀掠夺)那么,这7-8亿美金那里去了?很简单,被金融投机者与洋商(巨额入超)拿走了。
如果,我们假设另一种可能。比如,把宋氏换成孔氏担任行政院长(44年前就是孔氏主政),历史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孔氏虽然平庸,但是老成持重,不指望他能振兴经济,守住家底是没有问题的。8年抗战,国民党政府偏安西南,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大半个国家沦陷,收入锐减,还要养军数百万作战),国民党政府还是撑过来了,财政不仅没有崩溃,到胜利时还攒下殷实的家底——孔氏居功甚伟。
如果45年后继续是孔氏主政。第一,法币与伪币1:200的昏招大概不会出台,第二以孔氏持重的性格,不可能在明知道内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搞什么金融开放与经济自由化。以国民党政府近9亿美金加上出售日伪资产可望达到13——15亿美金的家底,就算当时国民党政府收入仅能支撑政府日常开支,军费全靠家底;那么,首先印钞可以避免,通胀就可以控制,国统区人心得以稳定;最关键的是军费一年不到2亿美金,十几亿美金家底足以支撑国民党政府5-6年。要这样,情况就变得相当严峻。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展开,真要是战争能够拉锯5-6年,胜负先不论,解放区经济必然要遭受毁灭性打击。举一个例子,30年代张国焘徐向前在川北建立根据地后,面临四川军阀多次围攻,虽然每次战争红军都取得胜利,但是战争在川北苏区反复拉锯把根据地也打成废墟,最后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跟随一方面军长征。所以,国民党政府如果能坚持5-6年,战争结果很可能是另一种局面。
据《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蒋介石在1949年退守台湾后,在国民党七大报告中,对宋氏公开批评:“民国三十六年间,行政院宋院长擅自动用中央银行改革币制的基金,打破了政府改革币制的基本政策,于是经济就在通货恶性膨胀的情势下,游资走向投机垄断,正当的企业不能生存,中产阶级流于没落。社会心理日倾浮动之中,经济崩溃的狂澜,就无法挽救。这是大陆经济总崩溃最重要的环节。”
蒋介石总算是明白过来,可惜悔之晚矣。
艰难的工业
经济重建首先就是恢复生产。由于多年战争,中国原有经济体系被割裂,生产力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抗战胜利后亟待恢复与重建。有利面是,日资产业被接收,既增加了国家经济实力,又减少了外资对华资的挤压,恢复与重建的市场需求旺盛,对经济是重要的刺激因素。不利面亦非常明显,政局不稳,社会不安,交通受阻,内战重起,统一市场无法形成;东北、华北工矿业集中地区受到战争影响,损失严重;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各方投资意愿低落;总体而言,经济恢复与重建可谓困难与机遇并存。
1945年11月26日,国民政府设立最高经济委员会,作为负 责全国经济工作的枢纽性机构。兼任该会委员长的行政院院长宋子文,提出战后经济政策纲领为:(1)扶助民间事业,协调国营民 营关系,使它们的配置轻重合理;(2)平衡政府收支,协调各部门利益;(3)与友邦进行经济合作,坦白互惠。
从宋子文公布的经济政策纲领来看,其无一策关注生产的组织与恢复。而其主导的金融开放与经济自由化政策,对生产企业几乎是一场灾难。
让我们简单设想一下当时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首先物价飞涨,原材料成本大增。接着是人力成本大增——因为物价飞涨,为了平息民怨,宋子文当局在1946年4月宣布“全民涨工资”!不仅是公务员与军人涨工资,还规定了企业职员与工人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政策对日益艰难的企业是雪上加霜。等到好不容易把产品生产出来了,结果又遇到廉价美国货的竞争!因为法币币值被人为高估,所以原本卖2元的美国货现在只卖1元,这让国内的民营企业怎么活?所以,当时民营企业纷纷把厂子关掉,放弃实业,投资商业——大家都去炒黄金、炒美元,囤积物资。这不仅加剧了经济的混乱,更重要的是企业都放弃实业去做投机生意,这在经济学上叫做“产业空心化”。这在任何经济体都是非常严重的危机。
1947年全国各行业产量与1936年全国总产量比较,火柴为0.70,棉纱0.67,煤0.52, 面粉0.37,钢0.17,铁0,05,只有电为1.21,棉布为1.28。由此可见,即使战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大量日伪资产,但是由于错误的经济政策,全国轻工业产量大减,远未恢复到战前水平,而重工业与战前相比差距更大。
工业生产的倒退不仅导致社会物资短缺,对军工生产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根据国民党方面的档案,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的主要弹药装备的最高年产量为:步枪139200支,机枪20400挺,82迫击炮2520门,79步枪子弹252000000发,山野炮弹780000发,82迫击炮弹 2140000发,手榴弹5100000枚,60炮可月产350门,60炮弹月产10万发。
而到了内战时期的1948年上半年,月产中正式步枪 13000支,轻机枪1000-1200挺,重机枪500挺,82迫击炮250-300门,60炮700门左右,步机枪子弹2500万发,82迫击炮弹 10万发左右,60迫击炮弹12万发左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受大量日伪军工企业——产量比较大的包括武汉兵工厂、沈阳兵工厂。但是即使包括这些接受工厂产量在内,除了60炮等少数装备弹药外,其军工生产能力并未有发展,甚至有所退步,如果扣除这些接受工厂的产量,原有兵工企业产量相比抗战期间出现大幅度减产。
战争期间,为什么兵工生产会减产?不是国民党政府不重视,而是兵工生产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来支撑——包括化工、机械、重工业等等,当全社会工业生产都因为国民党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而在倒退时,兵工生产很难不受影响。
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廉价美国货的冲击,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官僚资本的压力——好吧,我们用通俗一点的话来描述,就是民国版的“国进民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