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3°
    温度感觉: 2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1°
    温度感觉: 10°
查看: 1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京剧剧目]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3-13 22: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三折戏连在一起演的传统京剧,简称《大探二》,合称《龙凤阁》。看看现在国内的演出节目单,所剩下的老戏中,《大探二》算是上镜频率很高的了。为什么呢?

热闹。虽说“外行看热闹”,但是这出戏确实的热闹。故事说的是明朝,明穆宗死了,太子年幼,先王的皇后、太子的妈——李艳妃,垂帘听政。李艳妃的老爹李良(名字挺像样,实际上不怎么样),蒙蔽李妃,准备篡位。跟他女儿说,太子年幼,不如将江山社稷先让出来,等到太子长大了,再把江山交回来。实际上呢,就是准备坐了江山就不还回去了。李妃当然相信老爸了,准备让位。满朝文武大臣谁也不敢说什么,只有定国公徐延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严词谏阻。徐延昭官很大,都是国公了嘛,是世袭的,因为他老祖就是大明朝开国的大帅是徐达。杨波呢,官就不那么大了,不过,幸好有老国公撑腰。他们两个人列举了历代兴亡的典故,想说服娘娘。可是,娘娘就是执迷不悟,三个人争辩,最后不欢而散,李妃宣布:徐、杨两个人,从此不许上殿,不准备让位了。这就是《大保国》的剧情。之后,徐延昭跑到先帝的陵前,哭拜一番,正好杨波领子弟兵赶到,保卫皇陵,并准备再次进宫谏奏。这就是《探皇陵》。随后二人再次进宫,此时,李良已经把皇宫封锁,准备登基。李妃也明白老爸不是好东西了,正在皇宫后悔。徐、杨二人进得宫去,先假意不管,李妃再三请求,将国事和太子相托,并加封杨波。徐、杨扶保幼主。此为《二进宫》。后面杨波领兵杀了李良等情节,不在此剧目中。

情节热闹,不过在《明史》上,可压根没这么回事儿。故事见于《香莲帕》鼓词。

此剧不光情节引人入胜,从演员的表演上说,属于生、旦、净合作之唱工戏。所谓生旦净,就是演杨波的是老生扮演,演李妃的是青衣(旦)扮演,演徐延昭的是大花脸(净);而唱工戏,是指此剧有很多唱段,而且都非常精彩。杨波单独的唱段有在《大保国》中金殿上三次上本,《二进宫》中站宫门与徐延昭论话的唱段;李艳妃的有《大保国》中坐殿的一段,以及《二进宫》中,坐在宫苑之中,自思自叹的一段;徐延昭则有《探皇陵》中的一段。小豆子最喜欢听的是合作之对唱,比如,《大保国》中,徐延昭和李艳妃争论,还有《二进宫》中,李艳妃跪在地上,请求两位,三人之一段快板,堪称经典。应该说,这出戏,单独的唱段,各有特色;对唱,可谓峰峦起伏,精彩纷呈。

小豆子觉得这出戏不光在于好看,好听,而且你能从里面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同时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特色。比如,《大保国》中,杨波三次奏本,分别历数明朝建国的艰辛、汉朝王莽篡位以及宋朝赵光义害死赵匡胤的故事;《二进宫》中,杨波在宫门,与徐延昭讲述韩信虽然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被害死在未央宫中,来表达自己进退两难的心情,等等。那么其中,按照老唱词,杨波讲述汉高祖刘邦,过芒砀山,路遇白蟒,一剑斩成两截(此段即历史上说的高祖斩蛇起义)。此两截,前头投胎为王莽,后尾投胎为苏献,后来此二人毒死汉平帝,谋朝篡位。这种因果报应的说法,小豆子觉得不能用简单的“迷信”二字来解释。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很多老戏里面,都有这些因果报应的因素。现在这些东西都被改掉了,小豆子觉得有些可惜。(小豆子曾经单独撰文讨论过迷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说起这出戏,有好多想说的,在此先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

本周梨园服务器提供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的全部《大·探·二》,欢迎下载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