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4 21:19:02


这是臬波穆的若望(Jan Nepomucky,1345——1393)的20吨纯银棺冢。当时他是教堂的副主教,皇后的告解神父。因为他拒绝向国王透露皇后的告解内容,愤怒的国王命人将他从查理大桥上推到河里,他成了天主教第一位因告解保密而殉道的神职人员。因此若望成了捷克的民族圣人。若望塑像的造型很好认,歪着头,谦卑相,头顶五颗金星。查理四世大桥上也有它的雕像。

换个角度看看若望的银棺。上方的四幅红色华盖由四个银制小天使牵着,保护着睡在棺里的若望不再受到伤害。这是1771年由当时的大主教捐的。

一个侧殿里精致的银雕像,可是现在还没能破解是何方神圣。

   圣。文赛斯拉斯礼拜堂。右边的小门需六把钥匙都拧转才打能开,钥匙分别由高官、议长、大主教分管,地下室里放着波希米亚国王的纯金王冠、权杖和令牌。

大殿中央金碧辉煌的圣坛,由彼得。帕尔莱勒于1732年建造。

圣坛的前方,是一座巨大的大理石棺冢,棺盖上还躺着几个人的塑像。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和他的妻子、儿子的坟墓。而查理四世和他的四位妻子的陵墓则在教堂的地下室。

   十字架上的耶稣。珍藏的艺术品,F.比莱克于1899年完成。(待续)   2017年8月4日补记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7 19:27:05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
      在欧洲旅行,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堂、宫殿、古堡、会堂,导游在简单的解说中不时提及它们的建筑风格,尽管我已经不厌其烦的求教,但对于建筑学毫无根底的我,还是一头雾水,直到回到家通过网络不断地做功课,才渐渐有了粗浅的认识。       下面以我刚达到的扫盲水平,汇报一下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沿革吧。        最早的是古希腊建筑。特点是在方形的房子外面有高大的成列的石柱,而根据石柱的分布有前柱式、两排柱式和围柱式。房顶是金字架结构而少有拱顶,在屋檐与柱列之间有一个扁长方形过渡。突出的实例是雅典的神庙。现代建筑中,华盛顿DC的林肯纪念堂、北京的毛泽东纪念堂、维也纳的国会大厦(前文有照片),都体现了这一风格。       下来是古罗马建筑。它的分布很广,而以罗马城最集中。它继承了古希腊建筑艺术,并有两大发明:混凝土和券拱。前者是化害为利,火山灰加沙石加水凝结成坚固的抗地震建筑材料。券(念绚)拱,窗和门顶的弧形部分,实例有罗马斗兽场。布达城堡里的渔夫堡的围墙、赫卢博卡城堡的尖拱窗户(前文有照片)都继承了这一特色。       再下来是罗马式建筑,也叫罗曼式建筑。它继承与古罗马建筑,其最大特点是半圆拱房顶,因为重力均匀分布到四周墙体,使巨大的穹顶不易坍塌,内部也更宽敞、美观。从外部看,青绿色的半圆铜制房顶可作为辨别标志。罗曼式建筑另一个特点是扎实敦厚,厚墙,大石墩,巨大的塔楼。前文记录过的维也纳的卡尔教堂和匈牙利的埃斯泰尔戈姆圣殿都有罗马式建筑的元素。      接着是哥特式建筑。特点是高高的尖塔,为了减少高墙的重量,墙的厚度会尽量薄,而在主墙的外侧密布着扶壁和飞券,起辅助支撑作用(我联想起鼎湖山的板根和气根现象),看着像没拆的脚手架,瘦骨嶙峋。圣维特教堂,还有我们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跟着是文艺复兴建筑。它追求复古,反哥特式建筑,反高尖,重方圆,有反神权重人权的意思。实例有前文记录过的布拉格的Staka学院和Na Frantisku宫。最后是巴洛克式风格。它不算是一种建筑形式,只是为建筑物添上复杂华丽的装饰,几何图形精雕细刻,人物雕塑栩栩如生。上文已有贴图的布拉格鲁道夫宫就属于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风格。      继续贴照片记录吧。   圣维特教堂的管风琴,兼示廊顶的十字拱。         把前面贴过的一张照片放大了看:北门山墙门楣的浮雕和三层尖拱门顶。      排队等候入内时拍下的教堂外观,示扶壁。      也是在排队等候时拍的,示怪兽伸舌,屋檐的雨水雪水从舌头流出,不至于弄湿了墙体。       参观了教堂内部后再补拍的教堂东塔,示扶壁、飞桥、飞券。扶壁只建到半高,上面是小塔,小塔与主体之间有飞桥和飞券连接,撑着主建筑墙体。像没拆的脚手架吧。       圣维特教堂之后,接着在导游引导下参观的老皇宫、黄金巷的酷刑室和兵器馆。与圣维特教堂相比,老皇宫显得简陋甚至有点寒酸,黄金巷的感觉是拥挤、昃逼。回来后我有个疑问,怎么没有新皇宫呢?于是在谷歌地图上研究,发现在第二广场和第三广场之间有一栋很大的很长的房子,现在作了城堡管理处和联邦政府办公室,我怀疑就是它了。       从老皇宫的西入口进入,迎面而来的是大殿。很容易就想到国王、群臣当年的活动行止。         老皇宫侧殿二楼一房间墙上镶满了纹徽。       从老皇宫出来,是另一个庭院,红墙双白塔的是圣乔治大殿和女修道院。圣乔治大殿始建于920年,是布拉格城堡里最古老的教堂。973年又加建了女修道院,1142年火灾后重建,现在是波希米亚美术博物馆,展出艺术珍品,也可作音乐厅。参观需另外购票,我们没有入内。右边是老皇宫的另一个入口:玛丽亚特雷莎女王入口,它和圣乔治大殿隔了一条Jirska小巷。      从玛丽亚特雷莎女王入口进去,老皇宫侧翼收藏有艺术品、皇冠、棺冢、国王遗骨。      拿得出手的是这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      从老皇宫出来,再沿Jieska拐进黄金小巷,依次参观了酷刑室、兵器展。乌黑贼亮的盔甲、刀剑斧头、长短火枪 。展厅狭窄挤逼,楼梯窄小。室外空地上还展示了一口弩和两门炮。小巷的右边是皇宫房舍,左边除了展馆外还有几家低矮的店铺,售卖旅游纪念品。我感觉没多大意思,这里就不贴照片了。       从黄金巷出来就是城墙边了,这里有一个小庭院:城墙花园(Garden on the Ramparts),庭院中央有少年维特铜像,其敏感部位都给大妈们那个得铮亮铮亮的,怪不得他要烦恼了。       从城墙花园出来回到Jirska向东走几步,就是城堡的东门——黑塔(The Black Tower),穿过这个门洞就出了布拉格城堡了。旁边还有个博物馆,罗博科维奇宫博物馆。哎,怎么有人可以逆方向入城堡的呢?门洞也不设安检,混进坏人如何是好?(待续)
                         2017年8月7日补记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7 20:45:34

逸山堂 发表于 2017-8-7 20:15
(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候机楼禁区内安置着一件大型现代艺术。。。)
------


多谢前辈指教补遗。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8 15:43:54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8 16:10 编辑

DAY 10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 (再续)

       出了黑塔门洞,回头看时,见门边也还是有军人把守的,只不过从这里上山进城堡的都是背包客,人少,安检不用排队而已。
      好了,继续沿着Jirska小巷下山。一甩开高墙深院的阻挡,马上就看见伏尔塔瓦河了。此处山虽不高,却足以一览城市;眼前的河不太大,然养育了一方百姓,让大地灵动起来。小巷又窄又长,时而下几级石阶,时而又是一段下坡路,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将眼前的美景收进相机。

这是在山腰观景台附近东望的景色,近处的桥是斯蒂凡尼科夫桥(Stifanikuv Most),右侧桥头处半球形铜顶的娜法兰蒂斯库宫也在,河中间的树林处是Stvanice岛,岛的右边的是赫拉夫库夫桥(Hlavkuv Most)。
      向西俯览近处小城区景色,教堂好多哦,最右边依山而建的是圣尼古拉斯教堂和钟塔,1755年建成的。左边近处的尖塔是1720年重建的圣托马斯教堂。

      向南看伏尔塔瓦河上游方向,上面是老城区,下面是小城区,这张照片收揽了四条桥:最远的双拱门铁桥是Zeleznicni桥,下来依次是Palackeho桥,Jiraskuv桥(我们就住在右边桥头附近),军团桥(Most Legii)。军团桥跨过射手岛,桥头金色楼顶的国家歌剧院很醒目。1901年建成的军团桥曾经有过别的名字,而以“军团”命名最早是在1919年,为表彰在一战中为独立而战并战功彪炳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

      向东望,眼下的是Manesuv Most ,鬃毛桥。对岸最左边的大楼是鲁道夫宫(侧面),捷克爱乐乐团驻地。鲁道夫宫右边的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其楼顶后方隐约看到魔鬼教堂的塔顶。文学院左后方的黑色双塔是圣尼古拉斯教堂。教堂后方高高的是电视塔,塔中间一环一环的是观景台和旋转餐厅。桥头右边的粉黄色大楼是布拉格建筑设计艺术学院。

      这就是Jirska小巷。继续下山,到河边去。

       来到鬃毛桥上,过桥到老城区的亚洲明珠饭店吃午饭去。南望查理大桥—— 1357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的布拉格第一座大桥。河畔最左的楼房是查理大桥博物馆,半球形铜顶的是圣萨尔瓦托教堂,右边是查理大桥老城桥塔,再右,是老水塔,再再右,露出一点点金顶,国家歌剧院啦。

   饭后,穿街过巷来到老城犹太区的老墓地街(U Stareho hrbitova),坐落在街角的是克劳斯犹太教堂(Klaus synagogue),它同时也是布拉格犹太博物馆。

   兜兜转转拐进11月17日大街(17 listopadu),沿街向南走,又来到鬃毛桥头。站在查理大学文学院大楼前的马路边向西眺望布拉格城堡,几座尖塔自左到右是:圣维特教堂西塔、大南塔、主塔,圣乔治大殿的双白塔,最右边的是黑塔。眼前的是街心花园、鬃毛桥。

      往南走不远就到了查理大桥。这是位于桥头的查理四世铜像,背后是查理大桥博物馆。

       在查理大桥上看城堡和鬃毛桥。

       桥上关于圣经故事的雕塑。

      鬃毛桥和Straka学院(Starkova akademie)。

   老城桥塔。

       查理大桥上游客和塑像都很多。

       离开查理大桥后,又回到老城广场。逛捷克玻璃商店,看天文钟,等准点钟里钟外的机械人动作,没啥意思。还是照张魔鬼教堂——泰恩教堂。

      还有广场中央的胡斯纪念碑(Jan hus monument)。胡斯是波希米亚的教士,因观点不同,1419年被罗马天主教会判火刑处死。
      从2点多到4点都呆在天文钟附近,然后集合,到切赫桥附近,等候5点游船河。

               2017年8月8日补记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10 16:42:53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10 17:58 编辑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完结篇)   下午5点到傍晚7点半,是旅行团的最后一项游览活动:包船游览伏尔塔瓦河,并在船上享用西式自助餐——“最后的晚餐”。我们是在切赫桥附近的游船码头登船的。船不是很大,上下两层,下层风雨不进,布置成餐厅;上层甲板上也安装了桌椅,边上是铁栏杆,头上有篷盖。甫进船舱,就看见小酒吧对面长桌上一盘盘的食物,丰盛、新鲜。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位顾客有一小杯(约半两)冰镇Becherovka。记得在卡罗维发利游览的时候,河畔大街上就有Becherrovka售卖亭,旁边还竖了个“谢绝拍照”的牌子,所以没留下照片;考虑到酒水难带,也没有购买,没想到能在布拉格品尝到它。这是一种温泉镇出产的秘制药酒,是草药,酒精38度,据说有助消化、强身健体功能。浅尝之,香滑微甘,很好入口,一点不像是烈酒,不愧是捷克名酒。

       游船起航,要近距离感受大桥的壮伟和伏尔塔瓦的秀美了。这是查理大桥和岸上的查理大桥博物馆、圣萨尔瓦托教堂。

   查理大桥南边,老城区。左边房子是斯美塔那宫(Bedricha Smetana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原属于布拉格自来水公司,1936年至今是斯美塔那博物馆。老斯,就是那位创作了不朽乐曲《伏尔塔瓦河》的捷克音乐家。尖顶钟楼叫老水塔。中间的黄房子是斯美塔那酒店,右侧的尖顶红房子是贝尔尤瓦餐厅。      河面上好几处修了不太高的拦河坝,以提高水位,利于行船。

       拦河坝的旁边建有船闸甬道让轮船通过,道理和葛洲坝船闸是一样的。

      通勤火车通过Zeleznicni铁路桥。这是我们游览到最上游的桥。

      河面一景。

   位于右岸的莉布丝公主浴场遗址,就是黑色隧道上面、白色房子左下方的破房残垣。莉布丝,神话人物,所有捷克人的祖先。难道他们也有女娲?

       Jiraskuv桥,右岸桥头浅蓝色的歪大楼叫跳舞楼(Dancing House),一栋在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群中脱颖而出的“解构主义”大楼,1996年落成,克罗地亚-捷克建筑师和加拿大-美国建筑师合作的作品 。该地块是1945年美军轰炸后的废墟,住在附近的克-捷建筑师想要在这里建一栋现代风格建筑,得到不太熟的邻居、后来的总统的支持,之后加-美建筑师加入工作,原设计思想是静态过渡到动态,集权向议会转型。
      我们住了两个晚上的马麦逊河畔酒店就和跳舞楼隔河相望。

      快乐的泛舟人。背景:射手岛,军团桥,国家歌剧院。

      又回到查理大桥。最高的钟楼叫老水塔,右边,下部为粉黄上部枣红色三角形的大楼叫查理温泉,14世纪时是浴场,如今号称是中欧最大的夜总会。

      回望军团桥和射手岛。兼示拦河坝。

    天鹅不知愁,
    气定又神悠。
    白毛映碧水,
    船来不回头。

      伏尔塔瓦号游船追上来了。

       在查理大桥桥洞里回望上游桥桥相叠。

       拉瓦卡桥的南段,兼示斯特凡尼察岛(Stvanice Island )上的水力发电站(图左)和联邦政府交通部以及属下的水道局办公大楼(图右)。

         拉瓦卡桥北段。该桥以捷克建筑师兼赞助人约瑟夫.拉瓦卡(Josef Hlávka)的名字命名,初建于1908——1910年,1958——1962年重建。它是跨过斯特凡尼察岛的公路双桥,南行线一条桥,北行线是另一条桥,图中南行桥的桥底下可以看到北行桥的桥墩。拉瓦卡桥是我们所游览到的最下游的一条桥。

      游船河圆满结束,乘车回酒店。浴毕,又挎上相机走上Jiraskuv桥,在团友的指点下,给跳舞楼再拍张标准相。维基介绍,“跳舞”部分由99个混凝土板支撑,它们的形状尺寸各不相同。我怎么没看到那么多?

       马麦逊河畔酒店,就是街角的大楼。我们住三楼中间有两个圆弧顶高窗的房间。

      再来一张逆光,霞光下的布拉格城堡。玩皮筏的,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6月15日,晨起,6点半行李装车。还没到早餐时间,大家就候在餐房门外了,7点一到,准时开门,大伙以最快的速度把早餐倒进肚里, 7点10分上车,去布拉格国际机场,9点半的飞机飞多伦多。

       宽敞的候机大厅,巨大的玻璃幕墙,连连接飞机的步行引桥都是晶莹剔透的。可布拉格虽美,却不是久留之地,我的家不在这里,我的家在加拿大,在多伦多。再见了,金色的布拉格,我们要回家了。回家。


                        2017年8月10日于多伦多

胡硕士 发表于 2017-8-11 19:17:02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10 16:42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完结篇)       下午5点到傍晚7点半,是旅行团的最后一项游览活动:包船游览伏 ...

在欧洲走一圈才发现加拿大还是个baby.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11 20:45:04

胡硕士 发表于 2017-8-11 19:17
在欧洲走一圈才发现加拿大还是个baby.

您说得有一定道理,本来美洲的文明就是从欧洲搬过来的。但是资格老不一定就能永远领先,原来落后的也可以弯道超车。一战之后美元就取代了英镑的位置;原来的山寨国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望成为量子通信一哥。回头看看古希腊文明的老师埃及,还有字母文字的发源地叙利亚,说句不敬的话,叫做辱没祖先!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8-21 10:24:20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7-8-21 11:18 编辑

Vltava,伏尔塔瓦河,德文Moldau,译作莫尔道河,全长430公里,流域28,090平方公里,是捷克的母亲河。它起源于波希米亚的黑山森林(海拔1172m),先向东流到南波希米亚,再转弯向北,经过克鲁姆罗夫,布杰维采、赫卢博卡,进入中波希米亚,流经捷克最大的城市、首都布拉格,在布拉格以北35公里处的Mělník(海拔155m)汇入易北河,其实伏尔塔瓦河的水量是超过易北河的,只不过伏尔塔瓦河以直角汇入易北河,才被看作是支流。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我的祖国》其中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好地描写了伏尔塔瓦河从源头到中下游的美丽景色,以及捷克农民劳动之余夜幕间临时在河边舞蹈的欢快情节。乐曲优美抒情,百听不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xN7dXbQ23A&list=RDyxN7dXbQ23A

velez 发表于 2017-8-29 21:04:05

:victory::victory: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7-9-16 13:55:02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游览中,在城市公园里拍摄了很多艺术家的纪念碑和塑像,除了贝多芬、小约翰斯特劳斯、舒伯特之外,还有奥地利作曲家兼管风琴演奏家Bruckner,奥地利印象派油画家J.E.Schindler,奥地利学院派画家Hans Makar,英国作曲家指挥家Canon。但有一个纪念塑像的主人不是搞艺术的,他就是安德列斯.泽林卡 (Andreas Zelinka,1802_1868)。泽林卡是捷克人,年轻时到维也纳求学,毕业后当过律师,后从政,1861——1868年任维也纳市长。他的政绩有:规划阿尔卑斯山泉水引入维也纳自来水系统,规划中央公墓,规划多瑙河防洪工程,开建二环路。他还把自己每年的12000荷兰盾的年薪捐给慈善机构,维也纳人称他做爸爸泽林卡。白求恩加焦裕禄式的人。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zhIHIjl1bGnHJloLCbjMX0SNDohpuSc5fSuzpuhMhZ0X3ecBChjcqM-c8I2aejRb6cZ4g6N7We49DEKsTyMaX7PfxDznJU6Wb3FqBvsqWDs9boq0OKrmG2R0D5bV9FVjmpoClXs5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东游十日漫记 DAY 10 金色布拉格 Brague Czec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