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4°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9°
    温度感觉: 19°
楼主: 如鲠在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市乱象:坑爹的品名、劣质的促销品

 
106#
发表于 2013-5-1 14:06:52 | 只看该作者

超市乱象:坑爹的品名、劣质的促销品

本帖最后由 ayork 于 2013-5-1 15:08 编辑

黃哲斌:曾經,牛是吃素的                                                                                  2013/04/09


作者: 黃哲斌


               
               



https://bay173.mail.live.com/Handlers/ImageProxy.mvc?bicild=&canary=SdtecUmcO%2fZQI74YL5XhZ%2bJJOo4hV0Vdq%2bhK%2fVbLlo4%3d0&url=http%3a%2f%2fopinion.cw.com.tw%2fsites%2fdefault%2ffiles%2fblog_articles%2fmain_image%2fimages%2f1_27.jpg


去年,中國網友熱傳一則微博,諷刺社會種種怪狀,我試著改寫為台灣版本,關於我們日日飲食的飛禽走獸、五穀雜糧,如下:
「曾經,天空是藍的,海灘是大家的,土裡是有蚯蚓的,河裡是有蝦的,牛是吃素的,魩仔魚是能長大的,海鳥是不吃打火機的,牡蠣的臉不是綠的,水果是不打荷爾蒙的,雞鴨是看得到天空的,農舍是養豬的,農藥不是人吃的,青菜是隔壁大伯種的,西瓜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這個造句練習,還可以繼續下去,可以像我們的食道到小腸一樣長。
短短半世紀,我們與食物的關係,出現劇烈而微妙的轉變,科技與工業化因素,無聲扭曲了農牧業的地貌;關於農牧工業化、國際化與巨型化,如何影響我們每天吃下肚的菜餚,強烈推薦公共電視曾播放的紀錄片《美味代價》,延伸而來的紙書中譯本,同樣值得參讀,這是http://www.beautyenglish.com.tw/product.php?page_id=5&product_id=166書介連結[/url]
如果,你覺得人生苦悶,時間又趕,沒空看以上的紀錄片,也可以看看這支國外團體製作的動畫短片《The MEATRIX》,惡搞創意來自電影《駭客任務》,有中文字幕,也有續集:
如果,你認為這還不夠嚴重,三月二十六日,有一則台灣媒體幾乎看不到的重要新聞,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了一項HR 933法案,其中第735條文,被稱為「孟山都保護法案Monsanto Protection Act」,該法案明定,孟山都與其他基改作物的食品,都不必在包裝上標註基改字樣,聯邦法院也不得下令停止銷售基改食品或種子。
最荒謬的是,根據IBTimes等媒體報導(http://www.ibtimes.com/monsanto-protection-act-5-terrifying-things-know-about-hr-933-provision-1156079新聞連結[/url]),這項法案由大力支持基改的共和黨議員Roy Blunt提出,條文由孟山都公司共同擬定。雖然有二十五萬名美國民眾連署反對,歐巴馬仍不得不簽署生效。
如果,你還不清楚「孟山都」是如何一個狠角色,以及基因改造對健康與環境的巨大威脅,同樣推薦一部2008年的紀錄片如下,也有中文字幕;若你關心基改議題,更可一讀《欺騙的種子》這本書,這是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22637書介連結[/url],懸疑驚悚讓你以為是約翰?葛里遜的小說,只不過,書中情節皆有所本。
喔,希望沒有影響你的晚餐胃口,不過,當前的尷尬真相是,我們每天消耗的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早已不像半世紀前,大多只有村子口或半個城市的長度,當時,我們甚至認得農人的臉。而今,它們經常橫越幾條國境,穿過數個海陸轉運站,以及一整座海洋,以至於,我們再也認不得食物的來歷長相。
舉例而言,當我們以為,美國的基改作物與我們遙遠不相關,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3826《經典雜誌》這篇報導[/url],提醒我們,基改黃豆與我們日常食用的豆腐、豆漿,有著隱晦的關係。《上下游新聞市集》揭露那些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3881/「沒有米的米粉」[/url],則讓人擔慮廉價基改玉米的陰影。
我們的盤中飧,成為現代文明的焦慮來源;我們的筷間佳餚,淪為生技公司、跨國糧商、國際政治、國會說客、投機熱錢,種種心機交織縱橫下的刀俎魚肉。
不,飲食應該是美好的,美食是這時代的生活政治,我們每天在臉書上,在部落格裡,歡愉而崇敬地張貼午餐照片,特寫那些蚵仔煎、義大利麵或生魚片壽司,它們取代山川大澤,成為我們日常的歷險,讚嘆的風景,它們是世間的逃逸,舌尖的華麗。
然而,我們太過在意滋味,價格,網友評價,評鑑星等;太少在意食物的來源,生產方式,運送距離,與農民及環境的關係。當我們習於在賣場搶購一把十元的青菜、一顆一元的柳丁、十粒二十元的雞蛋,卻太少細想潛藏的扭曲產銷關係,以及食物安全的風險危機。
當一個家庭每月採買食材的預算,遠低於全家手機網路帳單的總和,背後又凸顯何等奇異的消費結構。或許,我們應該更重視餐桌上的食物,我們應該更重視自己的飲食自主權,我們應該更清楚自己吃下肚的東西來自何方、如何被生產,因為我們咀嚼、消化、澱積的不只是卡路里,也是自己的身體,以及週遭的生態網絡。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人在意,那些食物背後的社會性關係,那些隱藏在餐廳菜單或超市貨架背後的農人、土地、交易行為。從源頭的生產者、中游的運銷體系,直到下游的消費者,每一個環節,都有人默默投注心力,試圖扭轉食物旅程的失衡與衝突。
如果,你有十八分鐘,紐約廚師Dan Barber的TED演講,或許會讓你大開眼界,他會告訴你,正當所謂生技公司拿雞零狗碎來餵魚,美其名為「永續性蛋白質」,也有人試圖重建一個健康的養殖生態系,寧可讓五分之一的漁獲葬身鳥腹,確保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物循環(影片第十五分鐘後,對於未來糧食生產的辯證,尤其發人深省):
曾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Dan Barber,前年底,與分子廚藝先驅Ferran Adrià等多位名廚,在祕魯首都利馬出席十萬人參與的「米杜拉食物節(Mistura Food Festival)」,共同發表一份「給明日的年輕主廚」宣言,掀起全球主廚們的社會運動,倡議廚師的未來責任,包含以烹飪帶領社會朝向永續與正義的改變(http://www.okogreen.com.tw/blog/?p=1373引自生態綠部落格[/url])。
這是一場餐桌上的寧靜革命,台灣也是。十幾年來,我們身邊出現許多新農人,他們帶著知識與熱情回到農村,希望以自己磨出厚繭的手掌,改變農村凋敝、農民老化的現狀,也有一些老農加入行列,試圖解決數十年來,慣行農法對土地、對環境、對消費者健康的傷害。
過去幾年,台灣同樣浮現一批新商人與新廚師,著手從中下游切入農業與糧食議題,他們有些努力建立平台、實驗新型產銷模式,有些身處不同的廚房位置、有志一同鼓吹友善環境的飲食思維。
半年來,我則像個假性美食記者,從台北的五星級飯店、台中老社區的小餐館、竹科園區、大學校園,直到彰化、台南、屏東、台東的農鄉,目睹這些尋求改變的力量,從最先進的科技業、最光鮮的餐飲業到最古老的農業,他們試著以食物改革世界(相關報導詳見http://www.cw.com.tw/subchannel.action?idSubChannel=36本期《天下雜誌》[/url])。
遺憾的是,除了民間的自發行動,政府對農業安全的態度仍顯消極,除了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article/251彭明輝剛在「獨立評論@天下」發表的文章[/url],請容我引用學者廖本全的兩段話(http://banbrother.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原文連結[/url]):
「沒有真正基於農業定位的政策思考,因此,農業從來未被當作經濟發展的一環,農業、農民與農地只能被拿來做為達成其他政策目標(經濟、工商、產業、都市發展)的工具。於是,城鄉發展是虛的,真實的政策只有無止盡的以農養工、以農養商、以農養都,至今尤甚,淡海新鎮二期、苗栗崎頂產業園區、桃園航空城等都是正在發生的實例。
此外,台灣農鄉面對的外患,是資本主義全球化下開門(或開放)的挑戰。資本貿易體系以自由化做為藉口,掩飾其全球分工的榨取與強凌弱的市場本質。而台灣農鄉,一方面在缺乏政府的內在屏障下,沒有政策定位面對外來挑戰,也就不會有任何對外與對內的具體因應措施,只能洞開門戶。另一方面,政府簽訂的國際合同,更將國際大資本的強凌弱(國際間)本質轉嫁到國內弱勢(如環境、農業、勞工)身上,這是充滿歧視的環境、土地與社會不正義。農業正是在此一潮流下被犧牲,做為換取其他利益的籌碼。」
沒有農業安全,就沒有食品安全,當農民持續成為犧牲者,糧食門戶也持續洞開,我們的舌尖必須承擔跨國性的、剝削性交易的、資訊揭露不完整的食品風險。在「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引發爭議之際,讓我們重新思考,農業、飲食、環境,以及社會的關係,畢竟,進入我們唇舌的每一口食物,不只通往胃腸,更通往一個永續生機的希望。
      
看完之後讓人很憂心,早在幾年前我得知,牛不在是吃素的情況下,幾乎已不吃美國牛了。。。這些自私的美國人。。只想到了利益,有想到未來會如何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3-5-2 17:4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抬头看


    你这个长不大的幼崽小SB,有点脑子先搞清楚这里超市的小妹都是从哪个乡下来的,不要动不动就打击一个地区。再来发一通你M的牢骚,ok?否则,我一定你搞过你家乡的女,按照你的逻辑,就一定代表我干过你老M的破B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3-5-6 11:38:39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报道说过安省的超市卖得牛肉是吃玉米喂大的,该是安全的。

在华人超市 买过白果,打开后煮熟吃有些是苦的,就扔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