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0°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7°
    温度感觉: 17°
查看: 4458|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月二日 (1869) 是世界伟人甘地的生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9:49: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ZM: 学习甘地用爱心解决人类冲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不费一枪一炮,不用一兵一卒,不着戎装,不拿权柄,他没有办事处,更没有军队,没有任何正式权力,却使一个民族用和平的方式获得了独立解放。这在人们眼中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圣雄甘地,震撼心灵的奇迹《我的父亲甘地》

作者: 如果爱 iflove.com 如果爱作品, 智慧思想库

翻开历史的画卷,满满地记载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革命。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曾经它们创造的社会财富有多少,也不管它们孕育的文明程度有多么高,任何正义与邪恶的对峙,任何民族的独立解放无一不是建立在血与火的较量上。在刀光剑影中,蔽野的白骨,满目疮夷的城市和村落,是宣告一个旧王朝的灭亡和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每当我们苦涩地回味之时,也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叹息:这就是历史。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不费一枪一炮,不用一兵一卒,不着戎装,不拿权柄,他没有办事处,更没有军队,没有任何正式权力,却使一个民族用和平的方式获得了独立解放。这在人们眼中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他的名字就叫做莫汉达斯·K·甘地。

当甘地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历史学家克里帕拉尼第一次听到甘地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印度时,他也大吃一惊,上前直截了当地对甘地说:“甘地先生,您可能了解《圣经》和《薄伽凡歌》,但您根本不懂得历史。从没有哪个民族能和平地得到解放。”

甘地笑了。“您不懂得历史。”他温和地纠正到:“关于历史,您首先要明白,过去没有发生过的事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不会发生。”

的确,历史上从没有哪个民族和平地得到解放,而甘地当时决心不采用任何通常的“革命”手段而用和平的方式使一个在大英帝国统治近200年的民族获得解放!当人们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不是认为他愚蠢就会认为他无知,连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基本的历史ABC、政治ABC都不明白!

在人们脑海里的革命充满了血腥的味道,通常的定律是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凶恶,最厉害的武器当然是最先进的枪支大炮和原子弹。

谁会相信爱可以打败敌人?

谁会相信非暴力可以赶走侵略者?

然而,这个痴人说梦竟然真的梦想成真!

前所未有的不可能,在地球上第一次变成了可能!

甘地凭借着这样的思维方式——“过去没有发生过的事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不会发生”,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对大爱和非暴力的威力深信不疑的信念,使天底下最大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甘地说:“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并不是我们要证明正义是繁荣的……我的乐观主义是发挥非暴力的个人能力,以及无限的可能性的信念。”就是出自于这样一份信念,一份对人的善心的信念,对正义的信念,让敌人在非暴力面前发抖,最终投降!这一切,最初没有人相信,但是甘地相信。甘地一生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游说、行动。为了这个信念,他抛弃了丰厚的律师的工作,不屈不挠地斗争50余年;为了这个信念,他一生中曾16次绝食,12次进监狱,5次遇刺,最后一次遇刺使他的生命成为绝响。因为他的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他受到成千上百万的民众的欢迎。他说:“监狱是监禁盗贼的,对我来说监狱是圣堂。”

在甘地奇迹中,一个很有名的奇迹就是加尔各答奇迹。1947年8月13日,距印度建国仅剩一天半时间,圣雄甘地赶到加尔各答。此时的他应该留在新德里享受国父的荣耀,但是加尔各答的局势已经使他不能够再耽搁一分钟。当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流血冲突愈演愈烈,为这个国家的前途蒙上了阴影。甘地来到加尔各答,想要以爱与非暴力的精神平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教派骚乱和流血冲突。除了爱与非暴力,他没有别的武器。他到处走访、祈祷、演说,忍受不理解的人们的辱骂和诅咒,他最后的办法是绝食,“汝行乎,吾死”。他的精神终于感染和震撼了人们,人们的注意力渐渐从“街道上的暴行转移到这张小床上来了”(尼赫鲁语),加尔各答出现了和平和亲善的景象。

在同样是印穆聚居的印度北部的旁遮普省,5万人的军队都没有制止的宗教骚乱,却在这座250万人口的,历史上最倔强最血腥的,现在又即将如火山爆发的加尔各答城里,由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做到了。这就是著名的“加尔各答奇迹”。

他用这样一份博大的爱心教育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用这样一份爱心敲打着英国殖民者的良心;用这样一份大爱让人们在仇恨当中不断的清醒。正是这份“爱”使他用非凡的脚步一步一步的攀登,当他到达顶点的时候,甘地已经用非暴力和大爱超越了历史。正如伦敦的《新闻记事报》所说:“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1999年岁末,世界各大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推举中,20世纪以“非暴力主义”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和尊严的甘地,被一致公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他改写了人们对政治的认识,洗刷了政治的肮脏和血腥,把政治升华到高人性的层面。

甘地说:“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时代。人们不能因为某一事物或观点新奇就认为它毫无价值。仅因为困难就说不可能,是与时代精神不符的。以前从未想过的事物如今日日可见;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我们不断地为在暴力方面的发现感到震惊。但我坚信,更多从未想过和看似不可能的发现将出现在非暴力方面。”

今天,我们生活在比甘地更加神奇和精彩的时代。我们要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时代精神,什么是一时阻碍我们的困难。而甘地这个震撼人心的奇迹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就是:

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


Page link: http://www.thezeitgeistmovement.com/joomla/index.php?Itemid=50
沙发
发表于 2009-9-10 21:04:11 | 只看该作者
孙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45:41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为何在日本侵入十年后才向其正式宣战?(图)

倍可亲(backchina.com)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才正式对法西斯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比较著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以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以耿继周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红枪会、大刀会等。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设防。

  紧接着,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视线,又将侵略目光投向东三省之外,于1932年1月28日武装进犯上海,遭到以十九路军为主的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亦称淞沪保卫战。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然而此后十年,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中国为何在日本侵入十年后才向其宣战?此中有什么隐情?刘继兴通过分析史料后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日双方当时权衡利弊的结果。

  原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直对日本存有幻想。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3天,蒋介石仍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希望能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建议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日方傲慢地说:“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入鞘!”

  谈判不成,蒋介石既尴尬,又恼火。7月16日,蒋介石压着一肚子火气,指示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充分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卫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同中国一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军方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往来,最大限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入,但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忍耐,再忍耐。终于,机会在等待中来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法西斯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了。这时,蒋介石才再也不需要权衡利弊了,彻底放弃了对日媾和的念头。

  1941年12月9日,是蒋介石扬眉吐气的一天。这一天,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正式对法西斯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正义力量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52:5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的今天:甘地出生(1869年)

http://bbs.chinanews.com.cn/thread-551923-1-1.html

1869年10月2日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甘地诞辰

七岁的甘地纯真无邪,充满好奇心。
  谈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时,都会很自然地想到甘地。他唤起了民众的觉醒,赢得了全民族的尊敬。甘地出生于1869年10月2日,青年时曾在英国学法律,1891年毕业回国后,曾先后在孟买和拉杰科担任律师。1893年4月,他应富商达达·阿布杜拉的招聘去南非。在南非,他居住了21年之久。在这段时期内,他读了很多书,结合他幼年时期所受的宗教影响,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在南非,当时他面对的是种族歧视的现实,有色人种低白人一等。甘地在南非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但是他认为,一切政治斗争都必须以“仁爱”精神为主旨。1906年8月22日,特兰士瓦州公布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令,甘地领导印侨掀起了非暴力抵抗运动。1913年,这一运动达到了高潮,10月28日,甘地率领2073名印度矿工,127名妇女和57名小孩,从纳塔尔的纽卡斯尔向特兰士瓦境内“和平进军”,要求取消这一法令。南非当局虽进行了镇压,并连续3次逮捕了甘地,但是反对种族歧视运动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南非政府被迫不得不释放了甘地,并与之谈判,作了一定的让步。南非斗争的胜利,使甘地在1915年回到印度时就已经是一位颇有声誉的社会活动家了。很快就成了国大党的实际领袖。
  甘地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曾经历了非暴力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他跟英政府还抱着合作的态度,1899年英布战争中,1906年祖鲁人民反英起义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都支持英国人。他希望以此换得英国的好感,给印度自治。但是1918年英方公布《蒙塔古——切尔姆斯福特宪法改革草案》后,使希望落了空。 1919年11月,甘地正式提出了“不合作”的主张。1920年,国大党召开特别会议正式通过了不合作运动的决议。不合作运动从此在印度各地展开了。 1921年8月,50万工人进行罢工,运动进入了高潮。1922年,激怒的示威群众开始出现了超乎非暴力的行动,这是不符合甘地信奉的原则的,因此,他突然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甘地的退让并没有获得英国人的同情。1922年3月,英政府逮捕了甘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假象地提出了一些让步,甘地却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并又发出了不合作的号召,英国当局乃于 1942年8月又逮捕了甘地,印度全国因此引起大骚动。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在印度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中曾给印度人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他不幸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杀死,终年7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56:58 | 只看该作者

毛澤東

拼音Máo Zédōng 文件-播放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中國湖南湘潭韶山衝人。在1943年到他逝世的1976年間,毛澤東都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黨主席)。毛澤東被視為是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中文維基百科未有時代100人:本世紀最重要人物頁面,可參考英語維基百科的對應頁面Time 100: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of the Century。之一。[2]

毛澤東在不同政治傾向的人群中評價不一。中國共產黨評價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3]另一部分人認為,由他發動的反右派鬥爭、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等眾多社會政治運動,破壞了中國的文化、社會、經濟、外交,導致了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關於原因及具體人數,一直有不同說法,官方至今也沒有公布)。[4]毛澤東還被稱為著名詩人和書法家。[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21:59:34 | 只看该作者

蔣中正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1],原名瑞元、家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華民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江蘇宜興,生於大清帝国浙江省奉化縣,逝世於中華民國台北市的住所士林官邸內。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國民革命軍总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2]、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他是至今唯一同時統治過大陸和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9-10 22:41:59 | 只看该作者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

他的爱没有征服这名印度极端分子,人的爱是有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8:37:13 | 只看该作者
那就中立自信,吃喝玩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9-11 08:53:49 | 只看该作者
"爱心“好像是楼主自己加的。非暴力变成了爱?爱谁?爱英国人还是印度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0:23:24 | 只看该作者
"爱心“好像是楼主自己加的。非暴力变成了爱?爱谁?爱英国人还是印度人?


爱英国人和印度人。 没流一滴血。 給足了大英帝国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9-11 10:53:4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不要胡吹,更不要无限拔高。

如果没有二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一百年恐怕也无法独立。日本人对印度独立的贡献恐怕比这个非暴力合作运动都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9-11 11:53:54 | 只看该作者

甘地也没能阻止印巴分别独立

至今沦为世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9:13: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不要胡吹,更不要无限拔高。

如果没有二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一百年恐怕也无法独立。日本人对印度独立的贡献恐怕比这个非暴力合作运动都要大。


哈哈,原来是日本人下走到英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9-11 21:35:5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原来是日本人下走到英国人。


先别哈哈,先学点历史常识再来哈哈。

经过一战和二战,老牌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崩溃了,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是无法阻挡的世界潮流,旧秩序已经无法维持,日本人就是打着民族解放的旗号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给老牌殖民体系最后一击,连法西斯都能打反殖民主义民族解放的旗号,你大英帝国还好意思搞殖民主义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9-11 21:40:42 | 只看该作者
甘地年轻的时候想投靠白人主子,自视为上等人,无奈人家看不上,还是把他当劣等人,受了刺激,决心独立,打又打不过,只好软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什么爱心没多大关系,假如甘地真有爱心,他不会欢迎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