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7°
    温度感觉: 17°
楼主: alfons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死不屈》,《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流浪者》等老歌老电影插曲,及京剧,舞剧片段等

61#
发表于 2007-9-28 14:3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最初由[alfonso]发布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后来我多次想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制度, 我的命运又会将是什么样的?
你备考的韧力令我敬佩,而且你只读到初中,还是在那个年头,能考出大大高于录取线的成绩,不简单!我想,你的父母给了你良好的影响。 :thumbu:

78年高考对我的印象很深,独自一人在远离城市的小山村里,也开夜车,扛下门板成书桌,煤油灯下热窗夜读,既然决定去考,就要考出水平,回击个别人对我的嘲讽,同时,数理化是我的兴趣,从小学开始(数学,自然),但是中学阶段数学没学到什么。高考后的几个月里,理化的考题还记得清清楚楚。考完我也低烧了一个多月。

77,78,79称新三届,集中了老三届及文革中历届“毕业生”中想学习的青年(有的已经不是青年了),尽管他们基础不够全面,但是能吃苦,思维活跃,没受“背多分”毒害,遇事较冷静,敢承担,是这批人里的姣姣者的特点,也是历史赋予他们重任的个人内在因素。

我不想假设如果没有高考,我的命运将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糟,但我庆幸我遇上了这个机会,是有话语权的人物顺应了历史和人民的要求,这让我遇上了。大学里,我有机会结识了一些有思想的青年,有机会接触到专业和专业外的广阔知识世界,把自己原来对社会的直观认识提升到高一个层次。毕业后我兢兢业业地做事,十三年多,一个大本,做到高职,我觉得没欠我的祖国和老师什么了。
62#
发表于 2007-9-28 16:01: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alfonso]发布


看来你曾经试图偷渡不止一次...很有一种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打不死, 就要逃.." 她是为了逃出南霸天的魔掌, 而你当时则是地地道道要"投敌叛国"...    , 那么当时出逃失败"闪闪的红星插曲"没让你感到沮丧? 对此表示敬意...

我们生活在北边的人几十年前很少听到偷渡的事情,由于地处内陆,那里人们思想相对很保守...对偷渡是不敢想,也当然不很理解...当时我老爸70年代曾试图将自己英文写的论文寄往国外被海关查处退回, 还差点又被当地扣上"里通外国"...

我是想写偷渡题材的文字,让不了解广东,不了解当时情形的有兴趣的朋友看,可想要符合客观,又要有可读性,自己尽管经过4次失败,小妹也4次最后成功,还有我哥,知青朋友等经历材料,其中我妹妹的经历较传奇色彩,可我一个非文科的人,常觉得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加上还未到退休,没整块的时间,所以停在想字上面。
我认识的人偷渡死的(失踪至今)的有三个,我妹妹第一次的partner罗锡元,一个普通工人的独子,66年的初二生,在大鹏湾海里失踪(大鹏半岛的东面是大亚湾,西面是大鹏湾,退潮时离港英管辖的东平洲岛水面最短距离仅200多米),快33年了,我永远忘不了他的名字。还有覃XX,65年高中毕业的大姐姐,75年在东莞太平梅花山堆位被民兵发现并奸污,再收走所有衣物令她羞于追赶。。。
52年封关后,潮起潮落的偷渡就没停过,真正称得上潮的有两次:一是61年因谣传英女王生日开关三天,造成十天内几十万人的偷渡大潮,广州广九火车站挤满了各地来的“明渡”客,把去看情况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张乐宜的坐车也掀翻了,宝安县城——小镇深圳也挤满了人,连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另一次是在70年代,持续近十年。
70年代后期邓小平到深圳,下面的官员在边界前向他介绍偷渡的情况(那时虽然没到“千村薜荔人遗矢”的局面,可也确实是村村青壮年男女都跑光了),老邓也只是说,“我们的政策不够好啊!”我想那时他心里就有了改革开放和收回香港的宏图了。
另外,60年代初,新疆伊黎发生过大型群体越境事件,民众跑当时的苏联去了,好像背后有老苏活动。
我觉得自己心态没扭曲,心中没有恨,伤害的和被伤害的都是我的同胞,那时又有谁没伤害过别人?只是为我的民族的那段历史悲伤,希望今后少些发生伤害,不然我不会这样平和地写下这些文字。
6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23:5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最初由[lek0]发布
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险中求胜,这个年代的特点。因为不险反而没路。大家就都冒着明险、暗险,没有几个怕险。但是当时大部分勇字加大脑的,现在都是社会的主流啦。当然也有心肌瘁死,走私漏税二进公等死。可是还是这么勇。这次我去北京30天,一个朋友刚二进公,还说好好改造争取早些出来继续战斗。精神可嘉。我们开玩笑说,行啦,老大,还是我们在外面给你攒点养老金,你就在这里修养段日子吧。逗不逗,人就是这样乐观,多好!

这可是不同性质的两种"走险" ...中国现在已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中,一批批超级富豪应运而生;不过,这一辉煌却无法掩盖其底色的苍凉,那就是更多的民众陷入贫穷,贫富差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这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致使在致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非法致富为特征的社会间题...

中国这种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扭曲了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他们不再追求爱心,同情心,心中也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更无视法律道德..为了致富, 以身试法...挺而走险,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发家致富"神话...为此也更推动共产党内部的腐败...话题扯大了!
64#
发表于 2007-9-29 00: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回复:回复:勇字当头



这可是不同性质的两种"走险" ...中国现在已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中,一批批超级富豪应运而生;不过,这一辉煌却无法掩盖其底色的苍凉,那就是更多的民众陷入贫穷,贫富差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这是由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致使在致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以非法致富为特征的社会间题...

中国这种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扭曲了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他们不再追求爱心,同情心,心中也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更无视法律道德..为了致富, 以身试法...挺而走险,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发家致富"神话...为此也更推动共产党内部的腐败...话题扯大了!

贪官污吏是令类。走私是犯法。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和悲剧。

但是,在某种状况下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改革开发这么多年来,最大的问题是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与另外一个职能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自相矛盾。你按照税务制度走,就会破坏和触犯公司的财务制度。学了英国财经管理和相关法律的才子,也未必搞得定中国财务政策和职能部门的制度在协作中的和谐和统一。

无论国企还是外资,大家留传一句话: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明哲保身不容易。

话撤大啦。小小感受请谅。 :smile:
6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22:3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回复: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年!

我不想假设如果没有高考,我的命运将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糟,了。

当时79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是4%,而我们这也不过是2-3%.我们同龄的一些很优秀的人因各种因素没能坐上这最后一班车, 后来的结局差异很大...十年后我曾有机会与我过去的几个初中同学会面, 感觉很有点鲁迅笔下的"润土的故事"所描诉的...充满沧桑感...
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22:55:4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我是想写偷渡题材的文字,让不了解广东,不了解当时情形的有兴趣的朋友看,可想要符合客观,又要有可读性,自己尽管经过4次失败,小妹也4次最后成功,还有我哥,知青朋友等经历材料,其中我妹妹的经历较传奇色彩,可我一个非文科的人,常觉得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加上还未到退休,没整块的时间,所以停在想字上面。
我认识的人偷渡死的(失踪至今)的有三个,我妹妹第一次的partner罗锡元,一个普通工人的独子,66年的初二生,在大鹏湾海里失踪(大鹏半岛的东面是大亚湾,西面是大鹏湾,退潮时离港英管辖的东平洲岛水面最短距离仅200多米),快33年了,我永远忘不了他的名字。还有覃XX,65年高中毕业的大姐姐,75年在东莞太平梅花山堆位被民兵发现并奸污,再收走所有衣物令她羞于追赶。。。
52年封关后,潮起潮落的偷渡就没停过,真正称得上潮的有两次:一是61年因谣传英女王生日开关三天,造成十天内几十万人的偷渡大潮,广州广九火车站挤满了各地来的“明渡”客,把去看情况的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张乐宜的坐车也掀翻了,宝安县城——小镇深圳也挤满了人,连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另一次是在70年代,持续近十年。
70年代后期邓小平到深圳,下面的官员在边界前向他介绍偷渡的情况(那时虽然没到“千村薜荔人遗矢”的局面,可也确实是村村青壮年男女都跑光了),老邓也只是说,“我们的政策不够好啊!”我想那时他心里就有了改革开放和收回香港的宏图了。
另外,60年代初,新疆伊黎发生过大型群体越境事件,民众跑当时的苏联去了,好像背后有老苏活动。
我觉得自己心态没扭曲,心中没有恨,伤害的和被伤害的都是我的同胞,那时又有谁没伤害过别人?只是为我的民族的那段历史悲伤,希望今后少些发生伤害,不然我不会这样平和地写下这些文字。

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偷渡机会, 人们也是如此思想倾向...大概是从78年,我们那里当初从广洲上海过来的都已开始行动, 与父亲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在一个内蒙研究院同科室的同事)1977年探亲回广洲, 不久又写信说到香港探亲, 再后来又说到了澳洲...然后音信全无....
紧接着另一个同室同事又回上海, 然后去了日本...
然后另一个同事去了美国...陆陆续续科室的人都离开了...去年他们又艰辛万苦,相互联系上, 从世界各地相约奔向内蒙,二十好几年没见,都已七,八十岁, 有的由儿女伴陪...相见场面格外感人热烈...
67#
发表于 2007-10-2 06:16:0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偷渡机会, 人们也是如此思想倾向...大概是从78年,我们那里当初从广洲上海过来的都已开始行动, 与父亲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在一个内蒙研究院同科室的同事)1977年探亲回广洲, 不久又写信说到香港探亲, 再后来又说到了澳洲...然后音信全无....
紧接着另一个同室同事又回上海, 然后去了日本...
然后另一个同事去了美国...陆陆续续科室的人都离开了...去年他们又艰辛万苦,相互联系上, 从世界各地相约奔向内蒙,二十好几年没见,都已七,八十岁, 有的由儿女伴陪...相见场面格外感人热烈...

那个年头,长期被精神禁锢而又有独立思维的人,总想到外部世界去看看,去试试。
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歌都唱了。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俗话说的。
68#
发表于 2007-10-3 13:08:38 | 只看该作者

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哇噻!真服了您二位了!从哪找这么些经典段子,看得好过瘾好解馋哪................... !
69#
发表于 2007-10-3 20: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王琳]发布
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哇噻!真服了您二位了!从哪找这么些经典段子,看得好过瘾好解馋哪................... !

记得小学语文里学过一首诗,是以一个老农的口吻批评忘本青年的。开头是: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莫嫌老汉,说话啰唆。
那时你饿得像瘦猴,
三根筋挑起一个头,
。。。。。。”

当时还不到十岁,长在南方,母语粤语,这“三根筋挑起个头”怎么也想不明白。
7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22:3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王琳]发布
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哇噻!真服了您二位了!从哪找这么些经典段子,看得好过瘾好解馋哪................... !

名人到此一游, 蓬壁生辉 :p
7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22:3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记得小学语文里学过一首诗,是以一个老农的口吻批评忘本青年的。开头是: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莫嫌老汉,说话啰唆。
那时你饿得像瘦猴,
三根筋挑起一个头,
。。。。。。”

当时还不到十岁,长在南方,母语粤语,这“三根筋挑起个头”怎么也想不明白。

忧喜掺半
后来如何明白了 :confused:
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23:02: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俗话说的。

更何况不同文化的异国它乡...

我想起了刚来时常听的"流浪歌"




73#
发表于 2007-10-7 12:0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回复:太喜欢了!不顶不行!!



忧喜掺半
后来如何明白了 :confused:

后来学人体解剖学,了解到那细细的、千刀切万刀砍都不断的(忘了交代,解剖刀拿反了)、组织学叫致密结缔组织的、解剖学叫腱和韧带的物体,就是那在广东话里与“根”发音完全相同的——筋,一下子就悟了。

挑,不就是支嘛,支撑,带点玄。

再后来看电视新闻,非洲打仗干旱灾荒,还有慈善捐款节目,哎哟,那苍蝇围着打转的,不就是老汉说的棉花脑袋豆腐心的小子吗?Neg,电视的亮度和对比度调得太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