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9°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2°
    温度感觉: 11°
查看: 6794|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死不屈》,《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流浪者》等老歌老电影插曲,及京剧,舞剧片段等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7:4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先不由地叹口气--- 我们这个坛子里还会有人记得这些老电影吗? 但这些插曲确是人们记忆的飞船...听着听着好象真被带回到30年前...



当我看过这部电影, 老想着如果我要经受这种严刑拷打是否会顶不住当叛徒 :p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7:49:11 | 只看该作者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北斗星



睡吧睡吧小宝贝
可爱的小宝贝
树儿静静夜低垂
宝贝轻轻睡
白头山上有颗星
熠熠放光辉
她在默默守护着你
伴你梦里飞
白头山上有颗星
熠熠放光辉
她在默默守护着你
伴你梦里飞
(music)
飞吧飞吧小宝贝
可爱的小宝贝
月色褪去太阳归
照你高高飞
快长大呀小宝贝
金达莱一样美
欢言笑语拥抱着你
和你永相随
快长大呀小宝贝
金达莱一样美
欢言笑语拥抱着你
和你永相随
嗯……


那时盼望北朝鲜快点"解放""南"朝鲜,就象当时需要我们"解放"世界劳苦大众一样...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8:05:19 | 只看该作者

映山红




:rolleyes:

CONTINUING...
地板
发表于 2007-9-12 18:42:29 | 只看该作者
两歌都记得。还有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和《卖花姑娘》的那首插曲。下载很慢哟:

http://you.video.sina.com.cn/b/5775027-1300770371.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I1MTAwOA==.html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9:10:21 | 只看该作者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6#
发表于 2007-9-12 19:19:28 | 只看该作者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这可达到“洋为左用”的最高境界了哦,你不发现有天鹅湖的影子吗?我觉得音乐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zt红色记忆背后的风雨人生

  文/木河

  1964年,当33岁的李承祥带领中央芭蕾舞团的一众年轻人开始创作《红色娘子军》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这部剧将会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他和留苏学成归来的编导蒋祖慧、王锡贤只是响应周恩来的号召,尝试迈出芭蕾舞民族化的第一步。

  从如梦似幻的欧洲古典《天鹅湖》到中国农村残酷的阶级斗争与武装革命,完全是天差地别两个世界。到了实排中,问题一个个地出现。演员们发现从过去训练一直坚持的半踮脚尖地走路,转变为平脚走路,脚后跟都适应不了;编导们则苦恼于传统手法的失效:原本表现男女之间爱意的双人舞动作用来表现琼花和南霸天之间的冲突,结果自然啼笑皆非。关键是早已习惯了高傲地昂着头、扮演优雅贵族的女演员们,突然要变成苦大仇深的粗丫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握个拳头劲使不出来,脚跺不下去,眼睛瞪起来缺乏神采。虽然他们也听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报告培养情绪,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使眼睛瞪得更有神,终究仍是芭蕾舞的柔性大于军人的威严,也难怪军区领导看完初排后给出了“太像娘子,不像军”的评判。

  于是,整个芭蕾舞团拉到山西大同军营,进入部队接受了近一个月严格的军事训练。硬是把温婉柔和的舞蹈演员改造成了英姿飒爽的准女兵。

  那样一段全团上下全力以赴投入排练一出戏的日子,已成为不可复现的激情岁月。现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回忆起来语气中仍带着几分怀念:“那时候特别兴奋,排练的内容总是很新鲜,每天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中。”

  然而,亢奋的激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红色娘子军》创作者和演员们的梦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粉碎。

  他们的命运因此改变

  当时《红色娘子军》被树立为“样板戏”,它的地位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而同样四人帮的介入也给中央芭蕾舞团带来了几乎致命的打击。

  编导蒋祖慧1970年被打成“手上抓着帽子的反革命”,意即没有最后定性的现行反革命,但随时可以扣上这顶“帽子”。

  “我当过菜农,果农,一年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从此了解得清清楚楚。在稻田割麦子,我割得很快,大概因为学舞蹈的人协调感比较好。”在那样苦闷的岁月里她只能自我安慰“这也是一种阅历,一种收获”。

  几乎没人能躲过那场浩劫,能留在舞团继续排练演出已算幸运。李承祥作为舞团领导最初也被关进了牛棚,一个月后有人贴大字报替他平反才恢复了工作,但也仅限于演南霸天。

  白淑湘是第一任吴琼花扮演者,因为父亲是国民党军人而屡受牵连,她只演了几个月就被禁止演出。文革爆发后,她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被判定为反革命后连练功的权利也剥夺了,白天分派打扫卫生、干各种粗活累活,晚上就被揪出来一次次接受批斗。1969年,她被送到干校劳动。

  当时担任琼花B角的赵汝蘅则时不时要接受考验,经常被派去农村劳动、演出。

  在政治风云的漩涡中,个人无法掌握命运。同样围绕《红色娘子军》,薛菁华的命运以另一种方式被改变。白淑湘离开之后,薛菁华几乎是在懵懵懂懂中被推到了吴琼花这个角色上。当时年仅18岁的她刚刚被分配到芭蕾舞团,在《红色娘子军》中起初只是担任一段黎族舞的领舞,调整角色时被提升为连长一角。对于尚缺乏经验的她来说,能扮演这个角色已经感到受宠若惊。没想到不久之后,她由于表现十分抢眼被点名担任吴琼花。尽管她觉得自己力所不及而再三推却,这副重任还是落在了她的肩上。

  随着样板戏的普及,薛菁华成了妇孺皆知的明星。1971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谢铁骊导演拍成电影。薛菁华饰演的吴琼花被用胶片永远保存下来,在那个文艺生活极端贫乏的年代,她倒踢紫金冠的英姿就是最美丽的影像,在那一代少男少女的成长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由于《红色娘子军》,中央芭蕾舞团在文革期间还能维持运转,但文革十年只能跳《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两出戏,除了给外宾演出,芭蕾舞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送戏下乡、普及芭蕾。每次去农村演出连盆、桶、铺盖包括碗筷都要带上,有时候晚上睡在舞台后面。很多乡村没有舞台就直接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或者洋灰地上跳。赵汝蘅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延庆的演出,大冬天每天背着行李徒步走,走到一处就搭台演出,50天演了49场。

  从欧洲豪华剧院到中国农村露天平地,芭蕾舞演到此彻底背弃了它的贵族血统。也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作为精英艺术的芭蕾被普及为群众艺术。各行各业都跳起芭蕾,各地文工团派人到北京向中央芭蕾舞团取经学习,李承祥、赵汝蘅、宋琛琛都记不清楚他们教过多少人跳《红色娘子军》。多年之后,他们到外地时不时就会遇到当年的学生。

  个人记录的历史

  在《红色娘子军》最轰轰烈烈、火遍全国的年代,它的相当一部分创作者和演员却被迫远离舞台。而《红色娘子军》沦为人们拒绝触碰的禁忌时,那批艺术家却得以重返舞台。这时,早已物是人非,流逝的青春无法挽回。

  1974年白淑湘在周恩来的力保下回到舞台,这一年她已经34岁,由于长期没有练功体重已达135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到舞台上,她以地狱式的减肥法在一个月内减去了近30斤。但她的反革命身份仍然限制着她的演出,直到1978年获得平反方真正得到完全施展才华的机会,可此时一个芭蕾舞演员的黄金年代早已结束。

  蒋祖慧从干校出来后先被分配到文学艺术研究所做资料整理的工作,也就是看报、剪报、领墨水。呆了一年多终于回归芭蕾舞团,雄心勃勃地和老搭档王锡贤一起编导了《巴黎公社》,但仍因政治原因这部戏不了了之。后来她坚持编导中国原创芭蕾舞剧,推出了《祝福》等剧,却始终未能达到《红色娘子军》的影响力。

  赵汝蘅因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造成的虚弱身体终于被农村恶劣的条件而拖垮,1972年就告别舞台过早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而薛菁华在卧病5年痊愈之后正准备返回舞台时,又因文革期间跳《红色娘子军》受牵连遭到没完没了的政治审查,之后才逐渐恢复演出。

  一部《红色娘子军》,勾连起一段激扬青春、十年惨淡人生与几许时不待我的无奈慨叹。其间的命运沉浮似乎应验了意大利电影大师贝尔托鲁奇那句著名的论断:“个人是历史的人质。”

——————————————————————————————————————

刘庆棠,《红色娘子军》中成功扮演了“党代表”洪常青,又因“文革”中积极“弄潮”而成为显贵,20多年前,刘庆棠的名字在中国如雷贯耳。时光荏苒,中老年人对他的记忆已开始褪色,年轻一代则根本不知道刘庆棠其人。近年来,原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像制品开始出现在市面上,昨日英姿飒爽的刘庆棠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穷孩子·副部长
  1948年2月,正值残冬。白山艺术学校开始招生。这所学校由当时的中共辽南省委开办,生源主要来自东北地区。

  辽宁盖县联合中学学生刘庆棠也来到考场。他当年16岁,初中还没毕业。在这之前,一心要考军政大学,但未到18岁,人家不收。这次报考白山艺术学校文学系,就多了个心眼儿,多报了两岁,对人说自己“18岁”。

  盖县联合中学是共产党开办的。刘庆棠早早就熟悉了鲁迅、高尔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而考的也正是这类内容。所以,他轻松地完成了笔试。

  面试时,考官对他的年龄产生了怀疑:“你十八啦?个儿咋这么矮?”瘦小的刘庆棠鼓起勇气:“家穷,吃不饱……”

  刘庆棠终于走进了白山艺校。

  那时,解放军每攻下一座城市,艺校都要组织扭秧歌庆祝。戏剧系人手不够,常常要发动其他系参加。入学一年后,眉清目秀、身材匀称的刘庆棠在扭秧歌的队列中被戏剧系的领导看中,把他要到了戏剧系。刘庆棠的舞蹈生涯就此开始。

  每天,刘庆棠和同学们一同压腿、劈叉,蹦蹦跳跳。这个贫农的儿子,在半饥半饱中长大;参加革命后,才每天能吃上饱饭。别说开玩笑,就连他自己都没做过这样的美梦:日后,能进北京、出国、成为红得发紫的芭蕾明星、当官一直当进国务院!

 1963年秋天,周恩来总理看了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之后,要求剧团“搞点革命化、大众化的作品,不能老是跳王子、仙女”……事后,他还委托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来抓这项工作。

  这年12月,林默涵召集舞蹈界知名人士座谈,讨论编演芭蕾舞现代戏问题。根据与会者的建议,他当场拍板:把电影《红色娘子军》改编成芭蕾舞剧。创作组很快成立,刘庆棠是成员之一。一个多月后,创作组南下海南岛深入生活。又过了三四个月,开始连排,确定刘庆棠扮演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

  1964年10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公演,顿时轰动全国。因了剧中出色的表演,刘庆棠也获得赞扬无数。特别是在那个强调“突出政治”的年代,不但在剧中用各种艺术形式突出“党代表”洪常青,而且连篇累牍的报道、评论,也都大谈特谈洪常青形象塑造得如何如何完美。在以后的十数年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一派萧条的中国文艺舞台上反复出演,并连轴转般在电台播放;又拍成电影;剧照被印成宣传画、连环画;还上了邮票……

  特殊的时代让刘庆棠成了家喻户晓的芭蕾明星。

  1966年5月,“文革”开始。跻于“样板戏”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为政治斗争的利器之一。刚被任命为芭蕾舞团副团长的刘庆棠积极投身“运动”,在政坛上迅速走红,成为那个昏天黑地年代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

  但,人算不如天算。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刘庆棠先是被隔离审查,后被判刑17年。被关押在奉城监狱时,妻子硬性和他离了婚。待能够自由行动了,刘庆棠曾试图复婚,但对方不同意,后来,女儿劝他说:“你想和妈妈和好,我们明白,你是为了这个家。但是,你们确实没感情了,也就没必要再和好了……”听女儿这么一说,刘庆棠从此不再奢望。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9:22:0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两歌都记得。还有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和《卖花姑娘》的那首插曲。下载很慢哟:

http://you.video.sina.com.cn/b/5775027-1300770371.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I1MTAwOA==.html


我才看到你的贴, 这两个也是我正在找的, 希望能从YOUTUBE 中帖过来.因为速度快多了..可没有找到...感谢你能贡献你记忆中的老歌...我将《桥》的插曲顶出来, 但因《卖花姑娘》下载太慢,等找到卖的快点的再下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9: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这可达到“洋为左用”的最高境界了哦,你不发现有天鹅湖的影子吗?我觉得音乐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http://www.youtube.com/v/rNqVz25jzqw


哈哈...

顶出来
9#
发表于 2007-9-12 19:36:2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谢谢贴出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9:58:0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京剧:《红灯记》---祖祖孫孫打豺廊....




嘿, 当时小孩子一学说话就会唱一段现代样板戏...



CONTINUING...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21:01:28 | 只看该作者

朝鲜电影"无名英雄"

这个男主人公为了不让自己说出革命机密, 最后将与自己相依维命的舌头咬掉.咳..搞的我又...



当时用小提常拉这首曲,. 因为主旋律很容易记住.来回重复..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21:13:5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

哦, 还记得有个叫小鹿纯子的?

13#
发表于 2007-9-13 08:17:33 | 只看该作者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音乐创作过程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全套

这可达到“洋为左用”的最高境界了哦,你不发现有天鹅湖的影子吗?我觉得音乐创作上是非常成功的。

黄准——电影音乐创作者的激情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它的音乐借用了电影中的主题曲《娘子军连歌》,为舞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主题曲的作者是黄准,虽然当年只有33岁,却已经为几部电影作过音乐,包括非常著名的《女篮五号》。当年为了创作,他三次深入海南体验生活,创作之中,他抓住了海南岛当地音乐的特色,同时体现军歌的特点和妇女的特色。黄淮说每每听到这一音乐,都感觉非常有感情,毕竟“那是我艰苦劳动的结果”。

  吴祖强——不完整的伤痛

  吴祖强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要作曲者,当年他和几位同行兄弟一同日日夜夜进行创作,作品出来之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只是,此时的吴祖强早已被定为“反动资产阶级的反动权威”,自己的作品也被肆意地篡改以致于到如今都无法完全地呈现当年作品的全貌。现场,他仅仅带来了早期演出的总谱复印件,不完整的《红色娘子军》是他永远的伤痛。

  杜鸣心——在强压和理想中选择

  杜鸣心当时任样板戏改革组的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调到舞剧团修改音乐。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完全依据江青的具体想法进行,而她的很多想法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在强压和理想中,杜鸣心选择了理想,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大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但是有人指责其中有黄色的内容,因此受到了迫害和痛苦。

  王燕樵——《红》剧让我有了两个超越

  王燕樵是如今非常时尚的“海龟派”,因此对于祖国以及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年轻时的王燕樵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锐利的青年,但是这样的个性却让他在那个年代遭遇劫难,被下放到了新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音乐学院,并加入了《红》剧的作曲团。他说《红》剧对于自己意味着超越了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创作了如此大型的音乐;超越了原有的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14#
发表于 2007-9-13 09: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

最初由[alfonso]发布
日本连续剧《排球女将》

哦, 还记得有个叫小鹿纯子的?

还记得主体曲,那时是看一集,落一集的,已经在为“改革开放后的党”勤恳工作,忙。现在回看演员(配音)表,张家齐,潘予,姚锡娟,都是广东省话剧团的当家演员。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6:20:05 | 只看该作者

印度电影"流浪者(Avare)"插曲

这是印度1950年的电影,由拉兹·卡普尔(Raj Kapoor)编导主演
60年代引进中国, 哈,绝对是老掉牙的,可当时 家喻户晓啊!
我可记得我当时总是感到饿哟..与拉兹相比, 还是挺幸福的哈...


拉兹之歌: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命运叫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 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






丽达好漂亮... :p






丽达家很富有, 家长不同意她, 也是, 怎么也得是个规矩的小白脸吧,咋能找个小偷呐 :confused:
...你是我的心,你是心灵的歌,你是我的心,你是心灵的歌,快来吧,趁现在黑的夜还没散,你快来吧,我的爱!啊,抬头只见月亮在窗外,不见我心上人儿来,只有我一人独自 ...



这是拉兹·卡普尔在另一部电影中的对唱, 旋律很美...现在也不在人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