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1°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5°
    温度感觉: 15°
楼主: 海船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船长音乐坊:精品选播厅》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22:22:12 | 只看该作者

周六夜曲

最初由[琴键上的舞蹈]发布
谢谢船长的爵士乐, 悠闲, 自在, 很适合星期六的心情
爵士乐,我听得不多,感觉到节奏突出,很有味道。琴键老师有空闲的时候可否给大家介绍介绍如何欣赏爵士音乐?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的音乐素养。您可以先给咱们扫扫盲。谢谢了。顺便请欣赏帕格尼尼小提琴曲六首,作为周六晚上的音乐节目。






帕格尼尼协奏曲6首连播

阿卡多演奏


01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
02 Concerto in B minor,op. 7
03 Concerto in E major
04 Concerto in E minor, op. post. (no. 6)
05 Concerto in D minor
06 Concerto in A minor



帕格尼尼(Paganini Nicolo 1782-1840)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人们称为小提琴之王。 帕格尼尼小提琴艺术的最光辉的成就在于他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帕格尼尼生活在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时期,他和同期的其它作曲家不同,作品中没有去强调理想或是浪漫的主题,而只是为小提琴艺术而创作。但是也正是这样执着地追求,才使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日臻完美。他首创的双泛音,跳弓,弓杆击弦以及单弦演奏等技法,其影响不仅在于以后的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甚至还涉及到钢琴演奏和配器法的发展。






62#
发表于 2008-2-2 23:4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周六夜曲

最初由[海船长]发布
周六夜曲
爵士乐,我听得不多,感觉到节奏突出,很有味道。琴键老师有空闲的时候可否给大家介绍介绍如何欣赏爵士音乐?这样也可以提高大家的音乐素养。您可以先给咱们扫扫盲。谢谢了。顺便请欣赏帕格尼尼小提琴曲六首,作为周六晚上的音乐节目。   


您太客气,我也只是在学习中 。这里粗略的介绍一下爵士乐的发展:

早期爵士并无完整的形式与风格。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各地方流行的音乐都不尽相同,如Dixieland (狄克西兰乐)源起于纽奥良;Blues (蓝调)一直为西南方中下阶层的黑人所爱;Ragtime(繁拍) 则为上层社会流行的音乐;而演奏者通常为黑人。这些音乐起初并无交集,而爵士(Jazz)这个字对乐手来说并无多大的意义。但自从录音技术的发明,及唱片的流行,各地的音乐就如同野火般地传播开来,再加上乐手们彼此吸收不同的音乐风格,渐渐的爵士乐也稍具雏形。一种具有摇摆及蓝调风格的即兴音乐即将美国本土发扬光大。

摇摆乐时期(Swing Era : 1930-1945)
自从1928年爵士小喇叭手路易斯o阿姆斯壮(Louis Armstrong) 在〈West End Blues〉的 录音里,即兴吹奏出一段不朽的前奏后,爵士乐成为了一门艺术,而不再是一些泛泛之辈故弄玄虚的前卫术语。而在刚刚蓬勃的爵士风潮之中,乐手们彼此相互竞 争并且学习新知,汰旧换新的速度超乎想像,再加上此时新一辈受过学院训练的乐手投入,更为爵士乐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此时的音乐非常严谨,就如同古典音乐 一般注意编(作)曲的结构、乐团的音响及风格,而演出的型式也以大乐队(Big Band)编制为主,而乐团的编曲者更是乐团的灵魂人物,如最早期的Fletcher Henderson大乐团的大功臣Don Redman,他独特的编曲手法更为其他乐团竞相模仿。这个时期真是音乐上的战国时代,各乐团相互较劲,相互挖角,起起落落,通常不出五年就会消声匿迹,而真正能够历久不衰的大乐团,除了那些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白人乐团Tommy Dorsey、Glenn Miller等之外,就属Duke Ellington及Count Basie两个乐队而已。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乐队,一个是前卫的、严谨的,另一个是随兴的、奔放的,更造就出无数的爵士乐好手,如Coleman Hawkins、LesterYoung、Ben Webster、Johny Hodges、Cootie Williams等人,更为未来爵士乐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咆哮乐(Bebop : 1945-1955)
谈起Bebop,就必定会联想到一个传奇性人物:查理 派克(Charlie Parker)。他的一生起伏也正意味着Bebop的兴衰,他对现代爵士乐的影响之深远,实在是超乎想像,就如同工业革命使世界走入现代化一般。这个乍听之下似乎杂乱无章,充满一堆快速变动的乐句及和声的吵杂音乐,事实上隐含着许多严谨的纪律,而能够使爵士乐由一项娱乐提升为一门艺术。那就是(一)由传统之中创新:当我们正在惊讶Charlie Parker的音乐是如此特异独行时,不要忘记他也是由大乐团出身,吸取过无数前辈们的经验后,进而从中创新突破。分析他的音符,即可从中发现无数爵士历史的轨迹,是有脉络可循,而不是天马行空。(二)学习与自律:似乎愈是简单的道理,愈容易被一般人所遗忘,天才并非一夜造成的,而是经无数的时日琢磨练习,不断的吸取新知与学习,才有如此的成就。演奏Bebop的音乐,就像是作学问一般,必须抽丝剥茧、仔细研究、不断练习,才有可能在那么快速的节奏及和声变化中穿梭自如。(三)个性与品味:正当无数爵士乐手竞相追随Coleman Hawkins、Lester Young等前辈的脚步时,Bebop就像是一记当头棒喝,唤醒乐手们最深层的记忆:[U]那就是爵士乐是一门"即兴"的艺术,是非常个性化的音乐,是一种自内心传达出来的声音。[/U] 一味的随波逐流终会被音乐淘汰。比较Bebop和摇摆乐,就可以发现Bebop较注重个人的即兴演奏,演出形式以小乐团(combo)为主,曲式的组织较为松散,因此乐手也较大的空间可以挥洒。。比博普给人的第一映象总是各种乐器在不断地、交替地做着快速的即兴独奏(Solo),让人越听越兴奋。此时的乐手如Charlie Parker (萨克斯风)、Dizzy Gillespie (小号)、Bud Powell (钢琴)、Max Roach (鼓)、Ray Brown (贝斯)的演奏风格几乎可以说是Bebop的代表。

后咆哮时期(Hard Bop : 1955-1970)
基本上Hard Bop这个名词只能泛指在1950年前期至1960年末期的爵士乐总称,并不能代表某特定风格的音乐,像是Bebop那般的清楚。大致上说来,凡是在Bebop之后到Fusion (融合乐)出现之前,除了Free Jazz (自由爵士)之外的爵士乐都可进入Hard Bop的范畴。这个时期可说是爵士乐创作力最旺盛的时代,其原因可归纳如下:(一)受Bebop的影响,乐手们对爵士乐曲式以及即兴技巧更能掌握,而整体程度的提升更创造出往后丰富多元化的风格。(二)在即兴技巧无法再度创新超越的情况之下,乐手尝试融入一些更容易为人接受的音乐,如Gospel (圣歌)、R&B (节奏蓝调)、Afro (非洲节拍)、Latin (拉丁乐) 等等属于民族音乐的元素,因此创造出如此多重风格的艺术。(三)少数乐手厌倦了快速喧哗、机械式的Bebop曲风,转而寻求一种较为平静、内敛的即兴表达方式,如Cool Jazz (凉派爵士)。(四)Blue Note (蓝音)唱片公司对有个性的爵士乐手鼎力支持,发行一些叫好并不叫座的唱片,进而刺激爵士乐市场朝着一个多元化创作的走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Hard Bop音乐基本上旋律较为简单,易懂易记,节奏较为鲜明,速度及和声变化较Bebop慢,但是由于一些其它音乐的融入,整体的曲风反而较为明显。此时乐手和曲风是密不可分,如早期Miles Davis和Cool Jazz划上等号;Clifford Brown-Max Roach为后期Bebop的延续;Horace Silver可说是Funk Jazz的代名词;Jimmy Smith 和Stanley Turrentine则是Soul Jazz 的灵魂人物;ArtBlakey的乐团Jazz Messenger则一直是年轻爵士乐手的摇篮。甚至稍后Davis和John Coltrane合作之下产生的Modal Jazz (调式爵士),更为往后的自由爵士打开了一扇大门。

酷爵士(Cool Jazz : 1949-1950) 一般而言指1949-1950年间,由小喇叭手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所领导的九重奏为Capitol唱片公司灌录的专辑《Birth of the Cool》所代表的乐风,它的诞生使主流爵士乐风,从咆哮乐风的"热",转向另一个反方向-酷派乐风的"冷" ,这是一种180度大逆转的历史性发展。酷派爵士乐代表一种内敛自省的情感,它是一种轻柔、清凉与抒情的含蓄情愫;它的音色不如一般铜管器那样亮丽夺目 ,取而代之的是柔和优美。若说咆哮乐是代表热情奔放,那么酷派爵士乐就是内敛自省。简而言之,酷派爵士乐是对咆哮乐的反抗与检讨,同时也唤醒美国西岸一些白人乐手的自觉运动,形成一股新兴的爵士乐潮流-西岸酷派爵士乐(West Coast Cool Jazz)。而酷派爵士最着名的作品,即是迈尔士戴维斯五重奏的‘KIND OF BLUE 。

自由爵士(Free Jazz : 1960 ~ 1970)
提起Free Jazz似乎一般人立即想到Ornette Coleman那种杂乱、不和谐、怪异节奏以及有如初学者吹出来难以入耳的音乐,或者是Cecil Taylor那种粗暴锤打着琴键、汗如雨下持续着数十分钟的怪异音响。这种几乎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的"外太空"音乐。并不是如一般人所想像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奏出一堆不和谐音就是Free Jazz。事实上Free Jazz的发展也如同Hard Bop一般,是多方面出现的,也非常具有个性。如1960中期的John Coltrane,若是仔细聆听他自1960后的录音,可以发现他是由Modal而跨入Free Jazz的领域。欣赏Cecil Taylor的音乐则可听到DukeEllington和Thelonius Monk的即兴概念。而从Ornette Coleman和Eric Dolphy的乐句中隐约可见到Charlie Parker的影子。其他的如Archie Shepp、Sun Ra、Gil Evans、Charles Mingus等乐手,也陆续地踏入Free Jazz的殿堂。或许这些乐手所演奏出的Free Jazz毫无关连,但所要表达的理念都是一致的:为了追求即兴演奏上的极限,而必须跳出外在设限。有的打破节奏的藩篱,有的挑战和声的概念,有的追求旋律的线条而舍弃一切。这种勇于向未知挑战的勇气,正是爵士乐最珍贵的要素,也使得爵士乐能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变化而前进。

融合乐(Fusion : 1970 ~?)
1969年Miles Davis在其专辑〈In A SilentWay〉开始大量采用电子合成乐器,并且成功地将摇滚节奏融入爵士乐之中,从此以后爵士乐进入一个新的Jazz-Rock Fusion (爵士摇滚融合乐)时代。这个划时代的爵士乐融合运动为当时似乎毫无生机的爵士乐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虽然它一直为爵士乐的卫道人士所抨击鄙视,但不可否认的,愈来愈多年轻一辈的爵士乐手投入这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融合乐潮流。它对爵士乐的影响有如Bebop一般深远,但其结果却和Bebop截然不同。比较它和Bebop异同之处,可发现:(一)代沟的出现:除了少数核心人物能够顺利转型之外,几乎大部份的乐手仍停留在原来时代的爵士乐中,新掘起的年轻乐手则是竞相加入Bebop和Fusion的时代列车。而这些不愿转型的所谓"主流派"(Mainstream)爵士乐耆老几乎都不认同这些创新的乐风。如当时Swing大师Armstrong抨击Bebop像荒腔走板一般,现代爵士好手Wynton Marsalis则是对Fusion嗤之以鼻,认为只有Blues和Swing才能代表真正的Jazz。笔者对此不愿作任何评断,因其牵扯到如何定义爵士乐的历史交战之中,不是三言二语可解释清楚。(二)对立与妥协:诚如Swing是1930年代大众化的流行音乐,1960年代音乐市场已完全被Rock攻占下来。Bebop像是一位高傲的艺术家,背对着大众,一心一意完成自己满意的创作。大师Dizzy Gillespie曾说 "我们不在乎你想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们只演奏我们自己的音乐"。也因为如此,欣赏爵士乐的听众愈来愈少了。而到了1960年代末期正当爵士乐快要走到了死胡同的同时,Fusion适时做了一项言:群众是最伟大的。它深深地向大众一鞠躬,也赢得了他们的欢心,欣赏爵士乐的人口又渐渐的回流了,爵士唱片的销售量也可以进入流行的排列榜上。这是一项胜利,然而也是迫不得已的妥协。就像是Miles Davis本人在享受Fusion带来丰硕的果实的同时,还必须带领Fusion的伙伴奋力打击来自各方的敌意与谣言。早期的融合乐大多是属于Jazz-Rock的型态,简单的旋律线条,再加上强烈单调的摇滚节拍,节奏化的即兴乐句穿插其中,成了这时期爵士乐的特色。此时的乐手以Miles Davis为中心,再加上早期和他合作过的伙伴,成为Fusion运动之中的健将。如Herbie Hancock的Quartet、Wayne Shorter和Joe Zawinul合组的Weather Report、Chick Corea的Return to Forever等乐团都曾经风靡一时。近代的Fusion(大约1980年以后)由于新一代年轻乐手的加入,不同型态的Fusion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Jazz-Latin、Jazz-Funk、Jazz-R&B、甚至Jazz-Pop等等。和Hard Bop时期多元化的爵士乐不同的是Fusion Jazz几乎已经无法和其他的音乐元素作一明显的区分。在Hard Bop之中虽然有各种不同的乐风,但你仍可听出爵士乐的语法、乐句、表情,亦即是即兴的理念还是根据爵士乐的传统。但是在Fusion之中,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传统,你甚至无法区分一个Jazz-Rock的团体和一般Rock乐团所演奏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唯一能够分辨的只是这个Jazz-Rock的演奏者是所谓的"爵士"乐手而已。这个时期的Fusion,如Lee Ritenour的latin-fusion、Grover Washington Jr. 的soul-jazz、David Sanborn的funky style、Yellowjackets的R& B,都有其魅力。爵士乐似乎又回到了1930年繁华的年代,成为一项时兴的娱乐。引用Spyro Gyra乐团Jay Beckstein的话 "对我来说,爵士乐是来自内心的声音。我们围绕着它欢愉的舞蹈。我们感觉非常美好。我们不是那个时代悲惨痛苦的黑人,我们是快乐的白人。我们不需要跨越那些层层的籓篱来找寻自我。"

拉丁音乐(Latin Music)
一般所指的拉丁音乐系指流行于中南美洲地区拉丁民族的音乐。 拉丁音乐的起源和爵士乐是非常类似,由于中南(拉丁)美洲本身是个殖民社会,再加上早期从非洲大陆输入的黑奴,这种 殖民者-黑奴-原住民 三者音乐交流融合的结果,而造就出如此多采多姿的音乐。但是由于地域上的隔阖及民族性的不同,各地方流行的音乐也不尽相同。若要仔细讨论,恐范畴过大,太占篇幅。在此只就和Jazz相关的拉丁音乐作一简介。若以亚马逊河为界线,拉丁音乐大至致上可分为二种较通行的风格:(1)Caribbean(加勒比)风格:包括了Salsa,Calypso等流行于加勒比海周围国家(以古巴为中心)的音乐。(2) Brazilian(巴西)风格:包括了Samba,Bossa Nova等流行于巴西的音乐。基本上说来,拉丁音乐是一种建构在节奏模式上的音乐,和声和旋律线条则较为单纯。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模式,发展出不同风格的拉丁音乐 。因此打击乐器在拉丁音乐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标准的拉丁乐队中,通常都会有二人以上专门负责打击乐器,多种打击乐器同时击出不同的切分节拍而造 成整体的节奏模式。这和爵士乐之中由单一爵士鼓手演奏出复杂的节奏,在形式上大异其趣。然而仔细探究二者音乐的本质,我们可以了解为何爵士和拉丁音乐可以 非常容易融合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新潮流。(一)音乐的曲式非常类似,主旋律-即兴-主旋律的结构大量被采用。(二)演奏的形式非常相近,二者都有管乐组(或合唱组)负责旋律线条以及节奏组负责音乐的节奏模式。(三)复合 节拍及节奏被大量使用在音乐之中,使得彼此的音乐都非常具有韵律感。就像是早期爵士乐的盛行,拉丁音乐也因为录音技术及收音机的发明而流行于美洲大陆。爵 士乐和拉丁音乐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爵士乐手吸收拉丁音乐的节奏精华;拉丁音乐则吸取爵士乐丰富的和声变化,两者渐渐地不分比彼此。自从Dizzy Gillespie在1940年末期正式将Afro-Cuban的节奏模式融入爵士乐曲之后,爵士乐已经开启一个新的Latin Jazz的风格。这可说是最早期的融合爵士乐(较1970年代的Jazz-Rock融合乐早了20多年),然而在当时Bebop的狂潮之中并无太大的生存空间。但不可否认,拉丁音乐已逐渐受到部份爵士乐手的青睐,这股爵士-拉丁融合的趋势一直到60年代初期终于达到了最顶点。1959年巴西音乐大失师Antonio Carlos Jobim和其同伴们录制的经典唱片〈Chega De Saudade〉大为畅销之后,Bossa Nova成为了一股新潮流。众多的爵士乐手被这种节奏较Samba温和,旋律优雅,和声变化丰富的新音乐所征服。毫无疑问地,Jobim本人技巧地将爵士乐之中一些独特的特质成功地融入Bossa Nova音乐之中。而知名的爵士好手如Stan Getz、Charlie Byrd、KennyDorham等都成为新音乐的守护神,如今Bossa Nova已经成为爵士乐演奏之中不可或缺的曲目。

迷幻爵士(Acid Jazz)
兴起于80年代末,它将爵士乐与嬉蹦乐(Hip-Hop)结合到了一起,使其更加流行化、商业化。从乐队上看,它经常采用嬉蹦乐的编曲模式,DJ的"刮擦 "技术在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只能是有Jazz的名字,但并非真正的爵士乐。在嬉蹦乐的乐队基础上萨克斯、小号等爵士乐中常见的乐器以音乐背景的形式作即兴演奏。这种爵士乐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爵士乐的个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唱片商进行商业运作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用爵士乐当诱饵,目的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听众和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63#
发表于 2008-2-3 00:25:46 | 只看该作者
两首爵士乐:

Norah Jones - Cold Cold Heart





Diana Krall - S' Wonderful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10:28:1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就是老师,讲起来头头是道。这下子我对爵士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只是要会十分欣赏它可能还要一些时日的积累与体会,才可以做到。我知道美国人很喜欢爵士音乐,不同的阶层的人都喜欢,当然不同阶层的人喜欢的爵士音乐的风格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在想,爵士音乐的真正深刻的内涵可能还有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意义,或许爵士乐代表了一种美国人的人文精神,一种多元化、自由化、悠闲化、既放纵又严谨的文化精神内核。这里面的韵味是微妙的。可能还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浸淫其中,慢慢体会。如果我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啊。

星期天到了,请诸位听听沈丹唱的《懂你》。








沈丹《懂你》


你静静的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其实多么的爱你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
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
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
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
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
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
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
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13:35:32 | 只看该作者

周日午曲 - 《渔舟唱晚》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18:40:13 | 只看该作者

周日夜歌 - 紫丁香演唱组《久别的人》







紫丁香演唱组《久别的人》

67#
发表于 2008-2-3 20:26:16 | 只看该作者
一下子这么多歌和曲,我都不知该听那首啦..满满的听!

大多是浪漫的歌曲,我先添砖添瓦...为了不破坏船长的格调,献上一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歌手名字: 邰正宵 点击: 6650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
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

120208837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3)

1202088376.jpg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22:35:27 | 只看该作者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阿兄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是经典的爱情歌曲了,不错。谢谢。听了很多爱情歌曲之后,请大家欣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应该挺好吧。





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


69#
发表于 2008-2-4 12:30: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alfonso]发布
一下子这么多歌和曲,我都不知该听那首啦..满满的听!
大多是浪漫的歌曲,我先添砖添瓦...为了不破坏船长的格调,献上一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It is a good song though.

However, Alfonso (F) and 三和居士 (F) didn't finish the homework,  and 海船长 (+A) did it first this time------about Jazz.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9:50:40 | 只看该作者

内蒙民歌《森吉德玛》音乐









内蒙民歌《森吉德玛》音乐  


音乐背后的故事:

森吉德玛聪明美丽,而她和恋人的爱情
却被无情的阻挠。森吉德玛被迫嫁给财主,青年日夜思念,
但无法相见。当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障碍相见的时候,森吉
德玛却不幸昏死。悲恸的青年编唱了这首《森吉德玛》,
最后跳崖自尽以身殉情。



71#
发表于 2008-2-4 20:37: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琴键上的舞蹈]发布


It is a good song though.

However, Alfonso (F) and 三和居士 (F) didn't finish the homework,  and 海船长 (+A) did it first this time------about Jazz.

老师这次不公道了 :mad: 悄悄地在这里只给海船长授课...还给了个A-PLUS....不说自己偏心...白给你单挑一帖 :rolleyes:

不过老实讲,我接受JAZZ MUSIC 是很费劲的.我儿子就曾说过:到了北美,想了解音乐,不能不了解JAZZ...容我点时间,需慢慢消化:知道几类了:

1.摇摆乐时期(Swing Era : 1930-1945)
2.咆哮乐(Bebop : 1945-1955)
3.后咆哮时期(Hard Bop : 1955-1970) (想起人类的ASMA的病 )
4.酷爵士(Cool Jazz : 1949-1950)
5.自由爵士(Free Jazz : 1960 ~ 1970)
6.融合乐(Fusion : 1970 ~?)
7.拉丁音乐(Latin Music)
8.迷幻爵士(Acid Jazz)

老师有时间能否对上诉不同时期的JAZZ给出其代表作?

不然太CONFUSED 了!

还是听一段我们ASIAN TASTE 的歌曲吧,轻松一下... :p

鄧麗君 雪中蓮
72#
发表于 2008-2-4 20:4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最初由[海船长]发布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阿兄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是经典的爱情歌曲了,不错。谢谢。听了很多爱情歌曲之后,请大家欣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应该挺好吧。





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




看着标题,是很熟悉的作品,想听效果,只能跳窗户---没门儿呀!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21:4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最初由[alfonso]发布
回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看着标题,是很熟悉的作品,想听效果,只能跳窗户---没门儿呀!
看来你的播放器不够宽容,容不得别的音乐。
74#
发表于 2008-2-4 22:4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最初由[海船长]发布
回复:回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看来你的播放器不够宽容,容不得别的音乐。

海船长本来就没想照顾,让ALFONSO 听  
75#
发表于 2008-2-4 22:55:29 | 只看该作者
海船长也逃学了? :rolley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