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楼主: 三和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朽的交响曲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7: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琴键上的舞蹈]发布


俺还是认为雯丽更可爱, 好妻子好儿媳

人无百分百完美的。文丽太要强,太泼辣,70年代那段日子对佟志不够关心,不够宽容,给了李天骄可乘之机。
32#
发表于 2008-3-15 10:51:13 | 只看该作者
看着你们一来一去的讨论, 我是没说话权的---因没看过"金婚", 也就不知道这首"沃尔塔瓦河"到底为这"第三者"对人家"幸福家庭"起了多大的"破坏作用"从你们的大致对话,我更倾向同意琴键老师的评论--无论是存在什么样客观因素, 想想总是不应该的 ,不然社会还不真乱套了:p ...

当然我也很理解并同感三和兄的人性分析...是一种很客观的分析..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还不是由最初"看不透、悟不深,解不开,曲曲折折、缠缠绕绕,磕磕碰碰, 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感悟到了太多的人生无奈后,热情渐转冷静,粗浅渐近深邃,由年轻时最初的心怀"治国雄才大略"渐转至"修身养性"层次上... :rolleyes:


不过我听这首曲子可是更多的感动于它那旋律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宏伟自然的描诉...我再次POST 出YOUTUBE, 这个YOUTUBE中的景色也是我几年前第一次听它时,当时多伦多正下雪, 我所产生的同感(包括里边加的文字说明)!

雪,再听《沃尔塔瓦河》

33#
发表于 2008-3-15 14:26: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人无百分百完美的。文丽太要强,太泼辣,70年代那段日子对佟志不够关心,不够宽容,给了李天骄可乘之机。

这不应该是男人在外沾花惹草的理由, 女人自己有工作还要操持家务,侍候婆婆,还要要求人家宽容, 温柔, 是不是有些太男权了? :confused:

其实结局狠狠嘲笑了佟志:李天骄的情感已经消失了, 佟志还是情谊绵绵(这种男人一点的可爱之处都没有)。 好歹导演还有些道德意识,否则要被骂死。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6:43: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德的讨论太累人了,据说《金婚》是国内第一部写到婚外恋的影视作品。还是静观其变吧,也许会不变也未可知。打住好吗,老师?

今天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卡门幻想曲》 好吗?由美国犹太裔新锐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主奏小提琴,柏林交响乐团协奏。

吉尔·沙汉姆1971年生于伊利诺斯州。他的双亲都是科学家。全家在1972年迁回以色列定居。沙汉姆7岁时在耶路撒冷的拉宾音乐学院开始跟随塞缨尔·伯恩斯坦学习小提琴。他进步很快,两年后,应邀为斯特恩、米尔斯坦和谢林等人演奏。1980年夏,他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的阿斯本音乐学校,接受迪蕾女士和艾勒曼等人的指导。第二年,他开了平生第一场音乐会,当时才只10岁。1982年,他赢得了克莱尔芒特比赛的首奖,获准进入纽约朱利亚德音乐学校跟随迪蕾女士和艾勒曼等人学习。1992年,沙汉姆举行了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使他在欧美各国日渐繁忙的巡回演出达到一个高潮。   
  沙汉姆生长在科学之家,而科学讲究的是理性、逻辑和井然有序。这些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了沙汉姆小提琴演奏独具的风格。他的左手动作伶俐干净,运弓的压力和力量适中,掌握各种精湛的弓法,发音清脆利落。对乐曲内容的表述,主要从分析得来.无论演奏什么总是谨慎细心,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少冒险。

  Carmen Fantasy 卡门幻想曲

这首小提琴曲是汇集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几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旋律而写的幻想曲,它的全名是《依歌剧卡门的主题而作的演奏会用幻想曲》。曲中安排有充满萨拉萨蒂特色的极为艰深的各种小提琴技巧。
全曲由不间断的四个部分所构成,在第一部分之前有一段序奏。  
序奏:中庸的快板。钢琴以强烈的节奏奏出第四幕前奏曲的阿拉贡舞曲,然后小提琴奏出的旋律,运用了颤音、变弦、震音、泛音等各种技巧,最后用沉静的拨弦结束序奏。  
第一部分:中板,2/4拍子。 钢琴以左手奏出第一幕中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小提琴则立即进入。小提琴在乐器家族中的“女高音”之称,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部分:很缓慢的缓板,6/8拍子。这一部分引用了第一幕中卡门所哼唱的一段旋律,由钢琴的单音开始,小提琴以十分柔弱的力度奏出旋律,然后用一连串的泛音轻轻地结束。
第三部分:中庸的快板,6/8拍子。这里用的是第一幕中著名的赛吉地亚舞曲的旋律。首先钢琴以轻柔的伴奏奏出赛吉地亚舞曲的旋律,然后小提琴重复这一旋律,并热烈地展开了拨奏、泛音、滑奏、颤音等各种复杂的技巧。  
第四部分:中板,3/4拍子。这里引用了第二幕开始时,卡门在酒店中所唱的著名吉普赛歌曲。小提琴突然奏出主旋律,然后逐渐加快速度,以狂热的连续震音达到了最强奏时,全曲结束。

Gil Shaham - Sarasate Carmen Fantasy part I
序奏、第一部分




Gil Shaham - Sarasate Carmen Fantasy part II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11:13:55 | 只看该作者
听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2310.htm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天鹅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 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只能选择其中著名的几首加以介绍。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划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 《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 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 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场景




大结局




双人舞  
小提琴好华丽



天鹅湖第二幕最精彩片段
四小鹅、圆舞曲、白鹅独舞、天鹅主题




天鹅湖芭蕾舞曲之匈牙利舞曲




《匈牙利查尔达什舞》




《西班牙舞》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7:59:46 | 只看该作者
Danse Napolitane

《那波里舞曲》


贴出来的点不开,给个连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LgK54tbS0s&eurl

再补充个现场版:

Swan Lake - Danse Napolitaine -Spivakov

37#
发表于 2008-3-21 13:28:11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复习一下老柴的佳作。场景,四小鹅,天鹅主题,西班牙舞,那波里舞曲是要求背过的。四小鹅也是我们钢琴课必修的曲目。 不过现在再听的感觉和当时初接触的感觉完全不同。

谢谢居士补充了这么细致的讲解, 剧情固然重要,但各种乐器在音乐中的运用的目的与表现更为重要。 这种方式很适合古典入门的人。 :smile: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11:32:12 | 只看该作者
再复习老柴的《1812序曲》,这曲子以前post过的,今天挑个带人声合唱的,个人感觉无论演奏、合唱都是精工细活,真家伙的大炮更是无与伦比!结尾的钟声也很辉煌!

看看作品的结构:

此曲大约可分为叁个部分。刚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第一主题,那是基督教的圣歌“上帝佑吾黎民”。随着乐器的加入,音量的增加,你可以体会到拿破仑大军的入侵。

第二主题是,当速度转为行板,军鼓的击声中,俄军的援军到了。不久就变为快板你可以发觉战争越发迫在眉睫...法国军队出场。法国号开始吹奏“马赛曲”。你会听到“马赛曲”的音乐充满了四周,代表法军占近优势。接下来的主题是俄罗斯的民谣....第五主题由钢琴先来演奏,这意味的是莫斯科市民“揭竿起义”,一起对抗法军。调子又转回c大调..法军蜂拥进入莫斯科,引起大战俄罗斯的音乐和马赛曲混合在一起,最後法军终於在饥寒交迫溃散。

最後速度又回到largo,第一主题又再现木管和铜管音乐一加入演奏,宣告胜利的铃声嘹亮响起,曲子更为雄伟,再转为快板,俄罗斯的国歌高声唱出,并加入战胜的炮声而结束全曲。

音响迷通常在选音响也会挑张录音好的1812去选购,看看炮声是否雄厚,铃声是否响亮。

合唱版《1812序曲》



怎么老到04:22处就过不去?点开“全屏”吧,能听全曲的。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17:05: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听《波斯市场》

In  a  Persian  Market(波斯市场),英国作曲家Ketelby于1920年作成,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此曲开头Ketelby提示:“骆驼商队走过来了,”中板,这个旋律加强后,加上男声合唱“巴克细喜,巴克细喜”(请施舍的意思),市场的声音渐渐达到高潮。  独奏大提琴与单簧管在竖琴拌奏下奏出“美丽的公主到来”,接着是“魔术师”、“玩蛇的人”的音乐,官员的巡行,再度听到“请施舍”的声音,公主开始做回府的准备。  市场恢复平静,最后突然以合奏告终结束。  

波斯市场是科特比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全曲风格变幻多姿,悠扬轻快。乐曲的第一段以合唱的形式,生动明朗,很有气势;第二段稍微缓慢,显现出一幅活泼繁盛的情景;最后乐曲随之加快,且加入合唱,更显气势。

乐曲的第一、第二两个主题都是乐迷们熟悉的,特别是悠扬欢快的第二主题,经常作为影视节目的背景音乐。

40#
发表于 2008-3-31 20:00:4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今天听《波斯市场》

In  a  Persian  Market(波斯市场),英国作曲家Ketelby于1920年作成,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此曲开头Ketelby提示:“骆驼商队走过来了,”中板,这个旋律加强后,加上男声合唱“巴克细喜,巴克细喜”(请施舍的意思),市场的声音渐渐达到高潮。  独奏大提琴与单簧管在竖琴拌奏下奏出“美丽的公主到来”,接着是“魔术师”、“玩蛇的人”的音乐,官员的巡行,再度听到“请施舍”的声音,公主开始做回府的准备。  市场恢复平静,最后突然以合奏告终结束。  

波斯市场是科特比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全曲风格变幻多姿,悠扬轻快。乐曲的第一段以合唱的形式,生动明朗,很有气势;第二段稍微缓慢,显现出一幅活泼繁盛的情景;最后乐曲随之加快,且加入合唱,更显气势。

乐曲的第一、第二两个主题都是乐迷们熟悉的,特别是悠扬欢快的第二主题,经常作为影视节目的背景音乐。



也是以前没听过的, 但旋律很容易上口...曾以舞剧形式搬到过舞台吧? 我怎么一听脑海中竟出现了巴蕾舞剧 :confused: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20:01:04 | 只看该作者
歌剧《伊戈尔王》(Prince Igor)里的第二幕选段 “波洛维茨人的舞蹈 ”(一译“鞑靼舞蹈”,英名是Polovtsian dances)。

《伊戈尔王》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

作曲家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写这部歌剧,遗憾的是,作品还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后来,作者生前的挚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

  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

  这部歌剧的音乐和鲍罗丁的其他著名作品一样,既有宏伟的历史场面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抒情气息。鲍罗丁在写作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民歌,但是他在准备创作这部歌剧时收集并研究了大量的民歌。

这段曲子中最有名的就是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的主题(简短的笛子和竖琴引子后,由单簧管、双簧管吹奏的就是),这段舞曲般的优美旋律,经常被后人改编为轻音乐曲和独唱歌曲。

波洛维茨人的舞蹈
中国爱乐乐团演奏   陈燮阳指挥




下面的是歌剧版本,还加了芭蕾。



也可以选择听小泽征尔指挥、柏林交响乐团的版本:

42#
发表于 2008-4-1 20:19:0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歌剧《伊戈尔王》(Prince Igor)里的第二幕选段 “波洛维茨人的舞蹈 ”(一译“鞑靼舞蹈”,英名是Polovtsian dances)。

《伊戈尔王》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

作曲家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写这部歌剧,遗憾的是,作品还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后来,作者生前的挚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

  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

  .......................



记忆力极差...看名字不知道, 一听曲子满熟..很好听...在FM96.3里可时而听到...俄罗斯的作曲家旋律都是很EMOTIONAL....鲍罗丁的有一首D大调旋乐四重奏的第二章也是很有名的, 我试着YOUTUBE找了一下, 演奏水平太差...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8:12:50 | 只看该作者
这首也是,名字挺陌生的,叫《F大调旋律》。打开一听,老熟人,以前认识的,还是因为那本小册子。

安东·鲁宾斯坦 F大调旋律


 安东·鲁宾斯坦 (Anton Rubinstein,1829-1894),俄罗斯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毕生往返于俄国和欧洲各国从事演出和创作。1858年在彼得堡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在这个协会的讲习班的基础上,于1862年建立了俄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其演奏富于热情和表现力,强调表演者的再创造,对俄罗斯和西方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代表作品为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此曲曾被后人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广为流传,久盛不衰。
这是一首乐曲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 乐曲结构极其简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



在那小册子里(p264),歌名叫《春之歌》

啊,春来了,春来了,春来了!
它带来温暖也含着微笑;
它一步步一步步追逐残冬向大地走来了。
它静悄悄,静悄悄,静悄悄,
将显示活力,又张开怀抱,
把一个个一个个弱小生命喂以乳料。
它宣誓说:要把世界重新改造,
在她怀里不留下枯萎的痕迹,
世界又繁华,又美丽,又精巧,
世界又繁华,又美丽,又精巧。
啊,春来了,春来了,春来了!
它带来温暖也含着微笑;
它一步步一步步追逐残冬向大地走来了。

youtube还有个英文的歌唱版本:

Helmut Lotti 演唱的《Hold Me Once More》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1:50:06 | 只看该作者
交响组曲《白毛女》
一、喜儿
二、白毛女
三、迎太阳
(三部分连续演奏)
  

  《白毛女》的创作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在音乐方面,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而芭蕾舞剧版则在歌剧的这些艺术特点和基础上,结合舞蹈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承接了歌剧版的一些经典旋律。1997年,原曲作者应中国交响乐团之邀将芭蕾舞剧中的精彩音乐片段,改变为大型的交响组曲,分为《喜儿》、《白毛女》以及《迎太阳》等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原剧中的三段主要剧情。旋律内涵深刻,听来却通俗易懂.

    当时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内的号召力可谓空前强大,三部作品的曲目原创者均应乐团之约,按照大型管弦乐团的器乐编制以及演奏要求改编出这套《音乐会组曲》。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烙印、对中老年一辈听众而言再熟悉不过的经典旋律,在原创者精心地二度创作后,经过陈佐湟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激情而富有表现力的演绎,使这些作品得以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曲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当时陈佐湟指挥他的乐团在多场音乐会上成功演出了这三部组曲,获得极大的成功,也为推广和弘扬我国本土交响作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这套作品被录制成唱片后,更成为国内外广大听众和唱片发烧友竞相收藏的佳片!
转帖请注明出处: 花瓣雨音乐论坛

我最喜欢第一部分

45#
发表于 2008-4-3 21:50: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三和居士]发布
交响组曲《白毛女》
一、喜儿
二、白毛女
三、迎太阳
(三部分连续演奏)
  

  《白毛女》的创作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在音乐方面,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

    当时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内的号召力可谓空前强大,......

我最喜欢第一部分

[

经过压缩确实很好听,本人最喜欢喜儿逃跑后有一段小提拉的很悲的一小段旋律...6553 ..322121,23232... 162165...(最后一小小节65为低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