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6°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8°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3°
楼主: 姗姗而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回转 (原创)

 
496#
发表于 2010-6-22 19:4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oveChineseguy 于 2010-6-22 20:49 编辑
板砖来了!好像第一句,改为“情深意切乐陶陶”,更顺嘴,也跟会封刀相对。
心斋主人 发表于 2010-6-22 14:40


刚开始时,我也用你说的这句,但不符合规则,所以,改了。
  规则应该是 :七绝第1句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情深意切陶陶乐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谢千寻运笔毫;
仄仄平平平仄仄    画作姗姗飞媚眼,
平平仄仄仄平平    廊桥忆梦会封刀。
  本来也想要“廊桥遗梦”的,但“遗”字是平字,所以要“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7#
发表于 2010-6-22 19:50:21 | 只看该作者
guiq 发表于 2010-6-22 20:34



    谢谢,你也来一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发表于 2010-6-22 19:51:52 | 只看该作者
看见Love如此认真自学诗词格律,还能主动发现一些疑问,这种精神很令人钦佩。

既为同好,不妨点说两句:
1。现代汉语里的“场”字,在古韵里读平音。推荐你去查《诗韵新编》(),便可在“平声部”的“十六唐”里找到“场”字,这说明“场”字属平音。
2。而“征”字处在第3字的位置,可以以平代仄,不算出律,也不需救拗。
封刀 发表于 2010-6-22 02:42



    谢谢上传的资料,对我很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发表于 2010-6-22 19:56:38 | 只看该作者
医生的话是逗刘姥姥玩呢~ 刘姥姥千万别当真,那不是正解。古诗里的字应该读啥音,不是由哪个地方方言说的算的,是有严格的“韵书”来规定的。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而《106部平水韵》是宋代以后每位古诗词写作者的经典韵书:
封刀 发表于 2010-6-22 03:08

我母亲说以前上学堂的人都说官话,与现在 四川,湖南,桂林,柳州,贵州的方言相近,后来改成普通话,中国的方言真的很多,我会讲4种方言: 平话(南宁郊区的方言),粤语,桂柳话,壮话。
   还有普通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发表于 2010-6-22 21:14:25 | 只看该作者
quote]诗歌诗歌,有诗就有歌,没看到你上传歌,我放一首吧。
loveChineseguy 发表于 2010-6-20 21:53



我不懂传歌,你能收徒弟?
Bigtom 发表于 2010-6-22 09:34 [/quote]

我就教你怎样上传视频吧。你一定要点击右上方的 “高级模式”
另打开 youtube 网页, 就打开这个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CgalIf78tU&feature=related
   然后找到“嵌入代码”  点击后,下面一行小方框里出现蓝色的地址,把它复制下来,就是这个
<object width="480" height="38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bCgalIf78tU&hl=zh_CN&fs=1&rel=0"></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bCgalIf78tU&hl=zh_CN&fs=1&rel=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idth="480" height="385"></embed></object>
之后,再次从上面的地址 复制 :  http://www.youtube.com/v/bCgalIf78tU&hl=zh_CN&fs=1&rel=0
  然后 打看这里的回复的 画面,右上方有一个 “flash ” 点击它,把你最后复制的地址 粘贴进去,按“提交” ,然后再按 下面的 “参与/回复主题”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发表于 2010-6-22 22:0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野山 于 2010-6-22 23:08 编辑
刚开始时,我也用你说的这句,但不符合规则,所以,改了。
  规则应该是 :七绝第1句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情深意切陶陶乐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谢千寻运笔毫;
仄仄平平平仄仄    画作姗姗飞媚眼,
平平仄仄仄平平    廊桥忆梦会封刀。
  本来也想要“廊桥遗梦”的,但“遗”字是平字,所以要“忆”。
loveChineseguy 发表于 2010-6-22 20:45


为回谢您指点俺的顺口溜,也给您诗提个建议,供参考。
俺觉得不论什么文学形式,让读者看懂,没语病最重要。例如您这诗,从标点看前两行是完整的一句,后两行是完整的一句。那么:
1,是陶陶“感谢千寻运笔毫”吗?显然莫名其妙,所以要慎用无主句。
2,同样问题,是姗姗“廊桥忆梦会封刀”吗?这更离谱吧。
3,“画作姗姗......”,姗姗是人,不是画作(油画作品)。
我示例帮你小改一点,你对比看下如何:
画家姗姗飞媚眼,(如果拘泥原平仄,也可作:画女姗姗.....俺不苟同你说姗姗飞媚眼,故用省略号代)
姥姥呓梦会封刀。(为同原平仄,亦可:芙蓉忆梦会封刀)
整体看一下,是不是比原来明朗了:
情真意切乐陶陶,
千与千寻运笔毫;
画家姗姗眨电眼,
姥姥忆梦会封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发表于 2010-6-22 22:43:57 | 只看该作者
为回谢您指点俺的顺口溜,也给您诗提个建议,供参考。
俺觉得不论什么文学形式,让读者看懂,没语病最重要。例如您这诗,从标点看前两行是完整的一句,后两行是完整的一句。那么:
1,是陶陶“感谢千寻运笔毫”吗?显然莫名其妙,所以要慎用无主句。
2,同样问题,是姗姗“廊桥忆梦会封刀”吗?这更离谱吧。
3,“画作姗姗......”,姗姗是人,不是画作(油画作品)。
我示例帮你小改一点,你对比看下如何:
画家姗姗飞媚眼,(如果拘泥原平仄,也可作:画女姗姗.....俺不苟同你说姗姗飞媚眼,故用省略号代)
姥姥呓梦会封刀。(为同原平仄,亦可:芙蓉忆梦会封刀)
整体看一下,是不是比原来明朗了:
情真意切乐陶陶,
千与千寻运笔毫;
画家姗姗眨电眼,
姥姥忆梦会封刀。
野山 发表于 2010-6-22 23:06
您这种水平就不要献丑了,连平仄都不懂的人,写古诗,还当老师,那是让我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
发表于 2010-6-22 22:54:52 | 只看该作者
写古诗的规则一定做到,如果没有把平仄理清,没有押好韵,那不是古诗,这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姗姗而来 于 2010-6-23 20:44 编辑

623毋忘此日 勿忘国耻 (原创)

623不是一个幸运号码,至少对于广州的居民都不会认为是。它只是一个日期,一个符号,是一段往事,代表一段历史,不想提起,却从未忘记。

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的沙面岛北岸,对面是一条长长沿着江边的路,叫“623路”。当公共汽车驶近沙面靠近人民桥脚的车站就是623路站了。记得有很多外地人都对这个古怪的路名感到好奇,他们不知何解,总是要向当地人打听,但623路名字的由来又怎能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呢?如果你想知道,下了车沿着江边一直往东行至沙面东桥与人民桥交界处,你会看到耸立在广场上高约3米的纪念碑,就会明白一切了。纪念碑正面刻着:“毋忘此日”四个大字,清晰注上:“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廿三日”。落款写着:“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三日广州政府立”。纪念碑庄严地屹立在623路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仇与痛,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原来,623路是因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六·二三沙基惨案”而得名的。即将迎来一个全新623的今天,回顾起那段屈辱的历史,一段虚幻的记忆仿佛又再重现眼前。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回八十五年前。

1925年,香港、广东各界为声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声讨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于6月19日和21日分别举行大罢工。6月23日,省港罢工工人、广州大中学校师生、各群众团体、黄埔军校师生代表、市民10余万人在东校场举行市民大会,一致通过援助沪案条件16条。提出收回海关主权,收回租界,取消一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反对外国人在中国设立工厂,铲除汉奸等多项要求。会后,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有秩序地行进,沿途散发各种传单,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等。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等参加了游行。下午2时40分,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西桥之际,在沙面的英军突然开枪射击,白鹅潭及沙基口之英、法、葡等国的军舰亦同时开火,在列强疯狂乱枪扫射的枪林弹雨下,毫无防御、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躲避不及,当场死亡52人,重伤170人,轻伤的不计其数,顿时,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沙基马路流入了那条死寂的沙基涌。在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至10月3日为六二三沙基烈士举行国葬仪式时,死亡出殡人数为61人 )。死者中13岁儿童1人,学生4人,教师1人,商民9 人,工人6人,黄埔军校师生27人,以及其它身份不明群众等。 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

惨案发生后,各界群众团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东省政府纷纷抗议英、法等帝国主义的罪行。帝国主义者的大屠杀,更激起广州人民的反帝决心。广东交涉署复英、法领事照会,提出5项严正要求。7月11日,广州10万 民众公祭沙基烈士。为纪念这一反帝事例年,翌年惨案一周年纪念时,沙基路改名六二三路,并建成“毋忘此日”的石碑

“沙基惨案”时日已远,也许早已为许多人所淡忘。但是,我相信,对于广州人,如此悲壮的历史,如此沉重的过去,我们早已铭记于心,不会忘记。因为在我们成长的童年,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关的故事,也曾听过一些长辈们诉说他们亲眼目睹、亲身处于这事件中的血泪史。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逢623这天,我们全体同学都会穿着白衬衣蓝长裤,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随着学校仪仗队的鼓乐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我们向烈士敬献我们亲手做的花圈,低头默哀,表示沉痛的怀念。然后在队旗下宣誓,用实际行动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重温历史,勿忘此日!一九二五年六月廿三日沙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当历史的帷幕徐徐落下,今日的623路又再呈现出一遍欣欣向荣的繁华闹市景象,附近有著名的清平中药市场、滨滨电子城等大型的批发市场。2000年由内环路的建设和配合市政府的“三年一中变”措施,623路进行了拓宽和美化。

每当我们走在623路上,总会觉得历史是这么远,那么近,623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擦身而过,扬起的尘埃又撒落,掩盖了它曾经有过的沧桑。滚滚的车轮压过,抚平了它满目的苍痍。眼前的辉煌景象、遮挡了它曾经历过的磨难与辛酸。唯有倚着江畔的凭栏静静聆听那奔流不息的沙基河水,那流淌的声音仿佛仍在唱着最后的挽歌。

今天是623,在我脑海中又再掀开了那页革命先烈以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历史篇章,那是一段让人压抑的惨痛历史。623已经成为一个屈辱的符号,一个让中国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符号,同时,也是一个时刻提醒中国人“勿忘国耻”的符号。历史不可忘记,历史不能重演!




纪念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5#
发表于 2010-6-22 23:29:13 | 只看该作者
纪念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发表于 2010-6-23 06:39:16 | 只看该作者
纪念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发表于 2010-6-23 06:56:23 | 只看该作者
为回谢您指点俺的顺口溜,也给您诗提个建议,供参考。
俺觉得不论什么文学形式,让读者看懂,没语病最重要。例如您这诗,从标点看前两行是完整的一句,后两行是完整的一句。那么:
1,是陶陶“感谢千寻运笔毫”吗?显然莫名其妙,所以要慎用无主句。
2,同样问题,是姗姗“廊桥忆梦会封刀”吗?这更离谱吧。
3,“画作姗姗......”,姗姗是人,不是画作(油画作品)。
我示例帮你小改一点,你对比看下如何:
画家姗姗飞媚眼,(如果拘泥原平仄,也可作:画女姗姗.....俺不苟同你说姗姗飞媚眼,故用省略号代)
姥姥呓梦会封刀。(为同原平仄,亦可:芙蓉忆梦会封刀)
整体看一下,是不是比原来明朗了:
情真意切乐陶陶,
千与千寻运笔毫;
画家姗姗眨电眼,
姥姥忆梦会封刀。
野山 发表于 2010-6-22 23:06

   看样子您也就只有从我的标点上找麻烦了,那我就不要标点符号了。
   原来您没看过《廊桥遗梦》,怪不得您要改我的诗,而且改得面目全非,看来您也不懂什么叫藏头诗,乐陶陶都看出来了,我还以为您懂呢?您有时间改我的诗,不如花时间去学平仄的关系,还有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是怎样的规则,再作诗也不迟,我也就上个月开始写的古诗。
我的这首诗藏的是: 情感画廊, 这四个字藏在每个句子的开头

情深意切陶陶乐
感谢千寻运笔毫
画作姗姗飞媚眼
廊桥忆梦会封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发表于 2010-6-23 16:06:58 | 只看该作者
刚开始时,我也用你说的这句,但不符合规则,所以,改了。
  规则应该是 :七绝第1句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情深意切陶陶乐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谢千寻运笔毫;
仄仄平平平仄仄    画作姗姗飞媚眼,
平平仄仄仄平平    廊桥忆梦会封刀。
  本来也想要“廊桥遗梦”的,但“遗”字是平字,所以要“忆”。
loveChineseguy 发表于 2010-6-22 20:45

七言绝句分为两种,平起顺黏格和仄起顺黏格。其中,仄起顺黏格,是首句入韵的。
如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发表于 2010-6-23 16:59:40 | 只看该作者
看样子您也就只有从我的标点上找麻烦了,那我就不要标点符号了。
   原来您没看过《廊桥遗梦》,怪不得您要改我的诗,而且改得面目全非,看来您也不懂什么叫藏头诗,乐陶陶都看出来了,我还以为您懂呢?您有时间改我的诗,不如花时间去学平仄的关系,还有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是怎样的规则,再作诗也不迟,我也就上个月开始写的古诗。
我的这首诗藏的是: 情感画廊, 这四个字藏在每个句子的开头

情深意切陶陶乐
感谢千寻运笔毫
画作姗姗飞媚眼
廊桥忆梦会封刀
loveChineseguy 发表于 2010-6-23 07:56

看来你也承认了俺的指点对,可是以为不用标点就可以蒙混,笑死人了,哈哈哈,可爱的姥姥俺肚疼啊~~
试问:你这不用标点了,就能让人看明白谁在感谢千寻?谁又在廊桥忆梦吗?
你这自诩仨月就学贯古今的伟大诗人,是吃了什么仙丹妙药还是夜郎自大?难怪你不认识网友送你的害臊的“臊”字。
上帝让俺悄悄告诉你:是什么迷了你的心智,别再胡耍了,可怜的羔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发表于 2010-6-23 17:44:49 | 只看该作者
623毋忘此日 勿忘国耻 (原创)

623不是一个幸运号码,至少对于广州的居民都不会认为是。它只是一个日期,一个符号,是一段往事,代表一段历史,不想提起,却从未忘记。

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的沙面岛北岸,对面是一条长长沿着江边的路,叫“623路”。当公共汽车驶近沙面靠近人民桥脚的车站就是623路站了。记得有很多外地人都对这个古怪的路名感到好奇,他们不知何解,总是要向当地人打听,但623路名字的由来又怎能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呢?如果你想知道,下了车沿着江边一直往东行至沙面东桥与人民桥交界处,你会看到耸立在广场上高约3米的纪念碑,就会明白一切了。纪念碑正面刻着:“毋忘此日”四个大字,清晰注上:“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廿三日”。落款写着:“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三日广州政府立”。纪念碑庄严地屹立在623路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仇与痛,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原来,623路是因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六·二三沙基惨案”而得名的。即将迎来一个全新623的今天,回顾起那段屈辱的历史,一段虚幻的记忆仿佛又再重现眼前。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回八十五年前。

1925年,香港、广东各界为声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声讨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于6月19日和21日分别举行大罢工。6月23日,省港罢工工人、广州大中学校师生、各群众团体、黄埔军校师生代表、市民10余万人在东校场举行市民大会,一致通过援助沪案条件16条。提出收回海关主权,收回租界,取消一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反对外国人在中国设立工厂,铲除汉奸等多项要求。会后,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有秩序地行进,沿途散发各种传单,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等。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等参加了游行。下午2时40分,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西桥之际,在沙面的英军突然开枪射击,白鹅潭及沙基口之英、法、葡等国的军舰亦同时开火,在列强疯狂乱枪扫射的枪林弹雨下,毫无防御、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躲避不及,当场死亡52人,重伤170人,轻伤的不计其数,顿时,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沙基马路流入了那条死寂的沙基涌。在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至10月3日为六二三沙基烈士举行国葬仪式时,死亡出殡人数为61人 )。死者中13岁儿童1人,学生4人,教师1人,商民9 人,工人6人,黄埔军校师生27人,以及其它身份不明群众等。 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

惨案发生后,各界群众团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东省政府纷纷抗议英、法等帝国主义的罪行。帝国主义者的大屠杀,更激起广州人民的反帝决心。广东交涉署复英、法领事照会,提出5项严正要求。7月11日,广州10万 民众公祭沙基烈士。为纪念这一反帝事例年,翌年惨案一周年纪念时,沙基路改名六二三路,并建成“毋忘此日”的石碑。

“沙基惨案”时日已远,也许早已为许多人所淡忘。但是,我相信,对于广州人,如此悲壮的历史,如此沉重的过去,我们早已铭记于心,不会忘记。因为在我们成长的童年,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关的故事,也曾听过一些长辈们诉说他们亲眼目睹、亲身处于这事件中的血泪史。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逢623这天,我们全体同学都会穿着白衬衣蓝长裤,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随着学校仪仗队的鼓乐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我们向烈士敬献我们亲手做的花圈,低头默哀,表示沉痛的怀念。然后在队旗下宣誓,用实际行动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重温历史,勿忘此日!一九二五年六月廿三日沙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当历史的帷幕徐徐落下,今日的623路又再呈现出一遍欣欣向荣的繁华闹市景象,附近有著名的清平中药市场、滨滨电子城等大型的批发市场。2000年由内环路的建设和配合市政府的“三年一中变”措施,623路进行了拓宽和美化。

每当我们走在623路上,总会觉得历史是这么远,那么近,623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擦身而过,扬起的尘埃又撒落,掩盖了它曾经有过的沧桑。滚滚的车轮压过,抚平了它满目的苍痍。眼前的辉煌景象、遮挡了它曾经历过的磨难与辛酸。唯有倚着江畔的凭栏静静聆听那奔流不息的沙基河水,那流淌的声音仿佛仍在唱着最后的挽歌。

今天是623,在我脑海中又再掀开了那页革命先烈以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历史篇章,那是一段让人压抑的惨痛历史。623已经成为一个屈辱的符号,一个让中国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符号,同时,也是一个时刻提醒中国人“勿忘国耻”的符号。历史不可忘记,历史不能重演!
姗姗而来 发表于 2010-6-23 00:24


比起6.4 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