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3°
    温度感觉: 2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1°
    温度感觉: 10°
查看: 736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晓松痛失“同桌的你”,谁解其中味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2-3 10:3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晓松,著名音乐人,中国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代表作《同桌的你》,不仅获得1994年度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之最佳金曲和最佳作词奖,而且被视为“整整一代人青春无悔的歌唱”;新世纪以来,高晓松开始进军影坛,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那时花开》广受关注;2003年11月17日,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九届亚洲文化电影节评奖揭晓,高晓松的第二部电影作品《我心飞翔》获最高奖。


长期以来,高晓松一直是个广受争议的人物。围绕这个曾经叛逆过、飞扬过、逍遥过、情变过的“大顽童”的故事很多很多,而高晓松成名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却鲜为人知。这段失败的恋爱,使高晓松艺术创作达到了辉煌,同时也导致他在情感上至今都难以走出昔日恋人的影子。2003年12月1日,本刊特约记者在北京三里屯某酒吧,独家专访了高晓松,窥见了高晓松“张狂”外表下的本真……


那时花开:如歌岁月里的第一次“心跳”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因为父母亲都出身于清华大学,所以高晓松的学生时代比一般的同龄人要“顺”得多:他读的是国内最好的中学——北京四中,1988年又顺利地考进了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因此不可否认,高晓松骨子里的那股“离经叛道”与“张狂”劲儿,的确跟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有关。


1990年暑假,正在为音乐“发烧”的高晓松,与好友老狼一起,背着吉他,跑到海南去“体味生活”——在歌厅唱歌,一个晚上能挣10块钱。可仅唱了3天,他们就因跟当地人的“文化”和“习性”格格不入,被撵了出来。碰壁以后,老狼先回北京了。而生性贪玩的高晓松买了张去厦门的船票。等上岸时,高晓松的兜里就只剩下10块多钱了。


边玩边唱的高晓松来到了厦门大学。当时的厦门大学校园里,有个扩建时遗留下来的小村子,叫“东边舍”,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流浪艺术家。“村民”之中也有一部分是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们,他们大都毕业于北京艺术高校。因此,来自北京又颇有音乐才华的高晓松,很快就跟这群艺术家们交上了朋友,而且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中心人物”。他们一度让这种边缘生活达到了极致:谁卖了一幅画,就打酒买菜,全“村”人都来吃喝,一起疯唱……


那时候女孩子们的价值观念也很“特别”——对艺术家尤其是“流浪艺术家”特别崇拜。因此,“东边舍”几乎成了女生们眼中的“圣地”;而能说会道、能弹善唱的高晓松,便也成了她们的“话题中心”。那时的高晓松,虽然与几个女孩曾经“好”过一阵子,但是他知道,那都不算是真正的“恋爱”,因为他还没有体验到小说里描写的那种“触电的感觉”。直到有一天,这个“野小子”一下子理解了什么叫“心跳”。


红是厦大新闻系广告专业的女生,也是北京人,比高晓松大两岁,当时在读大四,刚刚实习回来。听说“东边舍”来了个北京的老乡,红便来看看,与高晓松就这么认识了。说来奇怪,一向桀骜不驯的高晓松,在四目相对的瞬间,竟猛然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天啊!我真的恋爱了……”


那是夏末的一天傍晚,正好是高晓松生日,他们这帮流浪艺术家们,与一群厦大女生在“东边舍”喝酒、唱歌祝贺。夕阳西下,暑气渐消,湿润的海风吹进小村,每个年轻人的脸上都满是青春的激情。高晓松娴熟而深情的吉他弹唱博得一阵阵掌声和尖叫。


当高晓松又一首歌刚刚唱完的时候,突然,红冲上前去,一把拉起高晓松就往外跑。高晓松突然觉得心里一阵狂跳,跟着红跑出院门。他俩向右一拐,就在那个墙角,就在那棵大榆树的阴影里,两个半醉的年轻人,立刻抱在一起,陶醉在疯狂的拥吻里……


那种愉悦而幸福的感觉是高晓松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他冲动地搂住红的腰,夜色中恍惚地盯着红姣好而滚烫的脸,喘息着说:“我爱你!”红吻着他,突然流下了眼泪:“我也爱你!”尽管这个时候红已经处过一个“男朋友”,但是和高晓松一样,直到那四目相对的一瞬间,红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情”。他们拥吻着,诉说着,而院内依然疯狂的歌声,淹没了他们彼此的激情与最初的誓言……


为爱痴狂:盲目弃学青春在爱的故乡流浪


高晓松和红不顾一切地相爱了,爱得很投入、很执著。不久,高晓松从“东边舍”搬出来,在厦大对面一个叫湖里山炮台的小渔村租了间民房,与红一起住下来。高晓松第一次从异性那里感觉到生命的温暖。


那时候他们都很穷,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就在这份苦里,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高晓松,竟觉得别有一番甜蜜。他们常常买不起鱼和肉,最常买的是水饺,用铝锅煮了,既当菜又当饭,两人坐在一起,就着大蒜和酱油,边吃边弹琴、唱歌……因为高晓松的关系,这里渐渐也成了流浪艺术家们的“活动中心”。


尽管当时的高晓松骨子里特鄙视金钱,但生活又是严酷的。假期里高晓松曾给妈妈打过电话,想要1000块钱。修养很高的妈妈说起话来却很逗,她问儿子:“你在哪儿啊?”高晓松就说在厦门。“有这么体验生活的吗?厦门?我怎么觉得那儿像个码头啊?你到码头去干什么?当搬运工?病了还是伤了?”高晓松说都不是。“那你要钱干什么呢?给个理由先。”高晓松自觉“理由不够充分”,就把电话给挂了。而高晓松也不愿意接受红给的钱:“用女人的钱?那我高晓松还是不是男人了?!”


为了生计,又为了照顾到高晓松的面子,红就动了个“心眼”,说:“正好有家出版社要出那种台湾流行歌曲的折叠小册子,我把这活儿揽下了,你来做。”于是,每天晚上,高晓松就戴着耳机投入工作——反复收听台湾歌曲排行榜节目,记谱记词,然后整理了让红“交给出版社”。这份“工作”换来了比较可观的“收入”。高晓松当时还不知道,这些“收入”全是红以出版社的名义“发”给他的。在红的眼里,高晓松就是个孩子,她宠他疼他,由着他的倔劲儿,每月几十块钱的房租果真实行了“AA制”。


而这份“工作”的最大好处,是对高晓松词曲创作的基本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期间,高晓松对音乐有了深刻的感悟,仿佛突然开了窍,词曲创作进入了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境地。他惊讶地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仿佛突然找到了方向。


那个早晨,红洗头的时候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唉,快毕业了,对这大学生活还真有点留恋……”这话让敏感的高晓松恍惚了半天。对着镜子,高晓松为红梳头,梳完了又盘起,盘起了又放开,若有所思。红幸福地任由他摆布。高晓松突然大叫一声,吓了她一跳:“哈哈,有了!”高晓松迅速放手,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他瞬间的灵感:“……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


转眼间,暑假就要过去了,高晓松面临开学。最初的爱情,往往都是盲目的。在某些时刻,这种盲目的爱,真的是一股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力量啊!那时候,就是这股“盲目的”爱的力量,促使着高晓松做出了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决定: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与相爱的女孩在一起。其实让高晓松难舍的不仅是红,还有他在厦门的那个“圈子”:自由,浪漫,还有着一点让他久久迷恋的、远离世俗的“洒脱”。


在厦门,高晓松一下子呆了8个多月。在这期间,高晓松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帮红写了篇毕业论文,题目叫《计算机在广告业实践中的应用》。那时候计算机还是新鲜事物,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高晓松的“长项”得以发挥,把红和她的老师“蒙得一愣一愣的”;另一件,就是带红去了趟上海。原来,由于年轻,“还不太懂得那些事儿”,红很快就怀孕了。发现怀孕以后,两个人都吓坏了。高晓松不敢告诉父母亲,只好到上海去求爷爷奶奶帮忙,到医院做了手术,然后在爷爷奶奶家休养。当红脸色苍白地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高晓松忘记了羞愧与尴尬,他冲上去握住红的手,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那种愧疚与茫然中,高晓松第一次感觉到了“生命的沉重”。


出身于清华大学的父母亲,对自己儿子的“如此堕落”当然痛心疾首。他们怎么会同意高晓松辍学呢?一方面,由于山高路远,他们虽然心痛却也鞭长莫及;另一方面,他们从上海高晓松的爷爷奶奶那里,知道高晓松“闯了个大祸”,也只能是暂缓一时。


寒假过后,高晓松带着红刚回到北京,就被父母亲“押”回到了清华。但满脑子艺术细胞的高晓松,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未来只属于音乐和电影。于是,高晓松执意退学后,到北京电影学院去念导演系研究生的预备班,开始了一年的进修生活。其间高晓松与红合作,拍了不少MTV及广告片,这不仅成了他们的生计来源,更重要的是,为高晓松后来执导影片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在这人生巨大的转变时期,高晓松与红的爱情不断升温。这时候,红已毕业,在一家广告公司谋了份职,月薪153元。因为租房和生活,他们甚至借了1000元的外债,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这给了他们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尽管日子过得很窘迫,但因为有爱情的滋润,他们对未来依然充满了幸福的憧憬。


花落无言:为你再唱一回《同桌的你》


1992年2月,已经在一家影视公司上班的高晓松去成都出差,接了份拍广告片的“私活儿”。那时候正值一个规模很大的糖烟酒交易会在成都举行,高晓松跟一个同事为某葡萄酒厂拍了个广告片,他分到了2000元的报酬。这在高晓松看来可是一笔巨额财富啊!当时高晓松还没有手机,就用路边的公用电话给红打了个长途:“喂,亲爱的,我要告诉你一个特大好消息!”电话那端,红也急不可耐地告诉他:“我也有特大好消息要告诉你啊!”“那你先说!”“不,还是你先说!”最后他们干脆决定,还是等见了面以后再一起说。


高晓松舍不得坐飞机,就坐火车回了北京。一进屋,高晓松就揭开了谜底:“我这趟挣了2000块钱!”红激动又得意地说:“我接了个广告,也挣了,是4000哦!”高晓松惊讶得眼都直了:“上帝!我们发财了!”他抱起红,在屋里转圈,他们笑啊、闹啊,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天晚上,他们就做了两件事儿:一、去了当时最“牛”的香港美食城,花190元狠狠地大吃了一顿;二、花110块钱打了一辆出租车,互相搂着,唱着歌,围着北京城转了一大圈。高晓松第一次幸福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在这家影视公司干了4个月,高晓松就辞职单干了:与红一起开了家广告公司。没想到竟“顺得一塌糊涂”,到了1992年底,他们就有了私家车,而且住进了亚运村最好的汇园公寓,光月租就1万多。1993年,他们的“资本积累”就基本完成了。但高晓松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追求。当时“大地”的黄小茂经常与高晓松在一起喝酒弹琴唱歌,两人成了挚友。“大地”还允诺高晓松自己选定歌手,唱高晓松自己写的歌。于是,“青铜器乐队”的原主唱、当时已大学毕业正失业在家的老狼闪亮登场……


一天红下班回来,高晓松兴奋地对她说:“亲爱的,我终于完成了那首歌!”“快,唱给我听!”当最终成型的《同桌的你》的歌声在屋子里响起的时候,红流泪了。她一方面被这美丽而忧伤的歌儿感动,另一方面也为男朋友的音乐天赋感动。她深情地说:“晓松,你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你一定会成功的;但我有个预感:你成名的那一天,也就是我们分手的时候。”高晓松用吻堵住她的嘴:“不会的,你是我灵感的源泉啊,我们永远都不分开!”


而这时候,高晓松的父母亲已经给他们准备了一套3室1厅的大房子,并且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找了个有儿有女、三世同堂的“全活人”,给他们做了两床丝面被,一龙一凤,准备让他们完婚。在艰苦的时光里“恋爱”,两人都显得无忧无虑;现在一切都好了,他们竟都对结婚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隐隐的恐惧:高晓松总觉得结婚不宜太早,怕影响了前途;而红恰恰相反,怕结得太迟会抓不牢他这个“心比天高”,“时刻都想要飞的人”。


1994年春天,高晓松和红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把良辰吉日定在了年底。但是到了1994年的夏天,发生了“意外”:高晓松与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突然“火”了!不仅一连获得了流行音乐奖之最佳金曲和最佳作词奖,而且被评论界称为“整整一代人青春无悔的歌唱”;高晓松和老狼几乎是一夜成名。那段时间,高晓松“满世界地去领奖”,几乎飞遍了全国。


成功和荣誉,似乎都来得太突然了,年轻的高晓松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就被命运推到了娱乐圈的前沿。他觉得世界一下子变得辽阔无边。面对崭新的生活空间,高晓松感到得意、幸福,而又十分茫然。此时的红,尽管深爱着高晓松,但她的这份深爱里隐含着深深的恐惧。她不止一次问自己:你对高晓松这个人、这份爱,真的很有把握吗?


而此时的高晓松,他虽然也察觉到了红的恐惧,但已自感“无能为力”。1994年11月,黄磊在上海拍戏,邀高晓松去上海为该影片作曲。这对高晓松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机会,他岂肯放弃?可是在红看来,高晓松的每一个机会,对她来说都是加剧他们分离的可怕的外力。在爱与怕的纠缠下挣扎,红几乎要崩溃了。


那个晚上,在准“新房”里,当高晓松告诉红明天要去上海的时候,她突然趴在高晓松的怀里,“晓松,你不要去了好不好?求你了,我们就快结婚了呀!”高晓松抚摩着她的头发,温存地安慰她说:“时间不会太久的,你放心。”“不!我不放心!”红突然挣开了高晓松的怀抱,大吼起来,“你要么收收心,给我一个安定的家;要么你走你的阳光道,我们的感情到此为止!”高晓松惊呆了。但倔强的高晓松从不低头,哪怕是向自己深爱的女人:“为止就为止!你吓唬谁啊?!”高晓松也吼起来。那一夜,他们发生了相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争吵。两人都动了气,都觉得对方不为自己着想。红哭成了泪人,而高晓松不再像以前那样哄她,他觉得是红“不懂事”,他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她。高晓松天真地想:让她“反思”一下也好,等我从上海回来,她的小孩子脾气该收敛了吧?


可是,当高晓松回到北京的时候,红已经死了心:“我的预见应验了,晓松,你终于成功了,但是我已经不适合你,不适合你这个圈子。我们分手吧……”高晓松五内俱焚,但此时他已经知道,他们的感情无法挽回了。高晓松的心一下子空了,他望着床上那两床绣着龙和凤的丝被发呆。分手以后,高晓松把这套房子给了红,一年以后,红又把房子还给了他。这件事让高晓松的心久久地疼:红是与他在最困难的时候相爱的,这爱里没有其它庸俗的成分,所以直到现在,这份爱都让高晓松难以释怀。高晓松说:“只可惜,她赶上了我最不成熟的时候。”


第二天,失魂落魄的高晓松飞回上海继续工作。一进黄磊的门,电视里恰巧正播放着《同桌的你》。高晓松的心猛地一震,他想起了自己给红梳头时的温存;想起了第一次把这首歌唱给红听的时候,红的眼里那晶莹的泪光。而如今,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高晓松只觉得心里一阵绞痛,他扑到黄磊的床上,大哭起来。而电视里《同桌的你》的歌声依然在幽幽飘荡:“……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沙发
发表于 2004-2-3 15:50:17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吧
板凳
发表于 2004-2-3 22:54:02 | 只看该作者
讲故事吧,纯粹扯淡
地板
发表于 2004-2-3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5#
发表于 2004-2-5 17:31:58 | 只看该作者
唉~~~~~~~~~~~~~~~
6#
发表于 2004-2-5 21:28:1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挺让人触动的呀 :74: 世界好多事,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那么的无奈呀 :eyes2:
7#
发表于 2004-2-5 22:44:19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浪子也有这么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8#
发表于 2004-2-6 12:51:2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加州梦]发布
没想到浪子也有这么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就是浪子才有故事吗,呵呵 :aplain:
9#
发表于 2004-2-8 10:18:07 | 只看该作者

很感人

凄美。
10#
发表于 2004-2-8 10:58:2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让人动心的故事,只是没有人愿意把它渲染一下而已,因为你不是“高晓松”
11#
发表于 2004-2-8 19:39:41 | 只看该作者

也许吧。

但愿不要都是凄美感人的。还是喜剧好。
12#
发表于 2004-2-11 12:10:48 | 只看该作者
等俺出了名,也来这么一段。
13#
发表于 2004-2-11 19:41:37 | 只看该作者

那还不如现在哩

以后就可以有回忆录了,多好。
14#
发表于 2004-2-11 22:59:56 | 只看该作者
高晓松是不是老狼?
15#
发表于 2004-2-12 03:27:46 | 只看该作者
这人一出了名,放个屁都是香的~~ 哎,我有很多浪漫凄美的故事捏,他们咋不写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