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4.545454025268555px] 一天,一位四十五岁的病人因为乳腺癌来做乳房切除的手术,陪她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男性,两个人在手术之前平静地聊着天,当通知到要进手术室的时候,她非常吃惊,因为比预先的时间早了一大会儿,她紧紧地拉着老人家的手突然哭起来,叫了声爸爸。 [size=14.545454025268555px]http://blog.wenxuecity.com/upload/album/f7/d0/9d/065831b42240UIusiEvQ.jpg
以前见过一个念叨孩子们会来看她的患了痴呆症的老人茫然的眼神,告诉过自己,这是最后一个为病人掉眼泪了。不过,不久之后,易感的毛病又发作了,我开玩笑地问娃爹,有没有泪管结扎手术。
曾经在孩子学校做过一次郊游的义工,老师提醒了说孩子们有哪些行为是容易传染的,对我来说,那是一次脑洞大开活动,因此也大概知道该怎么管理群体中的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我觉知和从旁边观察自己的能力,我也不例外。当把这个行为传染的概念和情绪联系在一起,居然发现了不少关于如何避免二手情绪的好文章和好书籍。
http://blog.wenxuecity.com/upload/album/f7/d0/9d/065831b42253n1EtTctB.jpg
人有自动地或者是无意识模仿别人的情绪。研究表明,大脑容易把模仿来的别人的皱眉或者微笑解释为自己的情绪表达,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我们非常容易“感染”上别人的情绪。
对于那些积极的情绪,应该是多多益善,可是怎么应付那些负面的二手情绪?
最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自己在和不同的个体、群体相处或者不同情形下的情绪变化。识别哪些通常能让你低落、生气、焦虑和有压力的人或人群,无论这些人或者人群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造成了这样的情绪,这样会容易找到传染源。
举个例子:如果你上班前心情还很好,可是一进入工作中,情绪立刻在伤感、郁闷、挫折生气中散布开来,这就是一个信号,可能是工作场合中的某个或者某群人有情绪传染性。或者,当你发现你的某个亲戚一来你家,你就会剑拔弩张、紧张起来,这同样是个信号。对我来说,对别人的痛苦特别容易过度共情,所以,如果是分离的场景,尽量要避而远之。
识别之后,找解决办法就相对容易一些:比如,离开情境;尽量用积极能量转化;用“我…”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尽量多和正能量谈话群体或者组织维持一个规律的见面时间;照顾好自己,好吃好睡好运动。
我的原创微信公众号: 家庭心理健康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原创转载请注明。
|